2024/11/11 3:45:32
作者:
苏曼殊
来源:
【字 号:
】
点击量:518
《吴门依易生韵》作于一九一三年春诗人游历苏州期间,全诗由十一首七言绝句组成,是一组咏诗怀古诗,这首是第九首。抒发了诗人对春秋时吴国覆亡的感慨,同样也道出了诗人对时局的忧虑。
【作品原文】
平原落日马萧萧,
剩有山僧赋《大招》。
最是令人凄绝处,
垂虹亭畔柳波桥。
【作品注释】
吴门:这一组诗,描写的是诗人从盛泽到苏州的情景,有寒山钟声、吴王故宫、凤凰台上、淀山湖畔等抒发漫游江南的感受,故有“吴门”一说。
易生:沈燕谋别字,沈是苏曼殊的好友。
大招: 泛指招魂或悼念之辞。
【作品赏析】
这首诗又名《吴门九》,诗人曾三次拜访盛泽好友郑桐荪,第二次在盛泽期间他写了《吴门依易生韵》(十一首),整组诗怀古伤今,诗风沉郁,写出了作者当时的心境。后来发表于1914年5月《南社》第九集。诗人畅游吴地,吴宫深处千年的遗憾,姑苏台上月的凄皓,不懂事的红蜡泪,花钿委地无人收的凄凉。眼前景物的信手拈来,却变成了寄托情感的意象。
【背景拓展】
苏曼殊一生经历坎坷,他年纪轻轻就看破红尘,去广州长寿寺由赞初和尚剃度出家,然后受具足戒,并嗣受禅宗曹洞宗衣钵。他十六岁出家,多半是以一种无言的行为抗争其多桀的命运。
苏曼殊是诗僧,他为后世留下了不少令人叹绝的诗作,比如关于吴地的这组诗等。苏曼殊还是一位画僧。他的画格调不凡,意境深邃,多有佳作留世。苏曼殊是情僧。面对关河萧索的衰世惨象,苏曼殊痛不欲生。渡湘水时,他作赋吊屈原,对着滔滔江水长歌嚎陶。苏曼殊还是一个爱国的革命僧人。他在东京加入过兴中会、光复会等革命组织,参加过反袁斗争等。
如此一位集才、情、胆识于一身的苏曼殊,竟然一生三次出家,半僧半俗地孤独一生。人们常称他为“大师”、“上人”、“诗僧”、“情僧”、“怪僧”、“风流和尚”、“革命和尚”等。
可惜的是,天妒英才,1918年,他经过三十五年的红尘孤旅,他留下八个字:“一切有情,都无挂碍”,然后离开了人世,给后人留下了无尽的感慨。
从他命运多舛的经历中,我们看到他一生正值国破家亡之动乱年代,身世飘零,常发国破山河碎之感慨!这一组诗作中都属此风格,这首关于垂虹的诗作,应该从国家大义出发而不是停留于个人的爱恨情仇。
柳亚子在《苏曼殊之我观》中评价苏诗时说:“他的诗作,全不用心做作,可是自然而然的非常优美,给读者一种隽永轻清的味道,给读者种种深刻的印象,使读者诵读过他的诗后不会忘记。”
垂虹桥已不在,只剩下几个残孔;曾在桥上流连的天才也已早逝,只留下几卷诗画。“垂虹亭畔柳波桥”,留下无限凄婉遗憾,“最是令人凄绝处”!
【作者简介】
苏曼殊(1884~1918年),近代作家、诗人、翻译家,广东香山(今广东省珠海市沥溪村)人。原名戬,字子谷,学名元瑛(亦作玄瑛),法名博经,法号曼殊,笔名印禅、苏湜。光绪十年(公元1884年)生于日本横滨,父亲是广东茶商,母亲是日本人。
苏曼殊一生能诗擅画,通晓日文、英文、梵文等多种文字,可谓多才多艺,在诗歌、小说等多种领域皆取得了成就,后人将其著作编成《曼殊全集》(共5卷)。作为革新派的文学团体南社的重要成员,苏曼殊曾在《民报》,《新青年》等刊物上投稿,他的诗风“清艳明秀”,别具一格,在当时影响甚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