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9/16 3:11:32
作者:
倪瓒
来源:
【字 号:
】
点击量:5030
这首《同里》是元代诗人倪瓒写的一首七言律诗。以同里为题材的诗他写过很多,对同里朴素的民风、旖旎的风光都有赞颂钦羡之情,这首同样不例外。
【作品原文】
依微同里接松陵,
绿玉青瑶缭复萦。
为咏江城秋草色,
独行烟渚暮钟声。
黄香宅里留三宿,
甫里门前过几程。
借书市药时来往,
不向居人道姓名。
【作品赏析】
诗的开端写明了同里所在的位置:临近松陵,接着描写了水乡小镇如碧玉般澄净的河水、萧瑟枯萎的秋草、烟雾迷蒙的小岛等。所谓“诗中有画”,作为技艺纯熟的山水画家,倪瓒笔下的诗自然晕染着水乡独特的韵味与意境。
诗的后半部分,则是叙述了居住在同里时的逸闻雅事。诗中的“黄香宅”和“甫里门”分别指汉朝黄香和唐朝的陆龟蒙(《三字经》曾中有“黄香温席”孝敬长辈的故事),这两位前时代的名人都曾在同里居住过,元明交替时,老百姓还在津津乐道地指出他们的“故居”所在地点,可见同里自古就是风雅之地。作者倪瓒居住小镇时,经常住宿路过两位前人的“故居”,听当地人讲述着一段段名人逸闻,心向往之;每次去镇上借书买药,模仿古人的风范,从不向当地人道出自己的真实大名,实为隐居同里的一种乐趣。
【背景拓展】
同里,江南六大古镇之一,位于太湖之畔古运河之东的苏州市吴江区。始建于宋代,至今已有1000多年历史,是名副其实的汉族水乡文化古镇。距苏州市市区18公里,距上海80公里 。同里面积33公顷,为五个湖泊环抱,由网状河流将镇区分割成七个岛。古镇风景优美,镇外四面环水。1982年成为江苏省最早也是唯一将全镇作为文物保护单位的古镇。1995年被列为江苏省首批历史文化名镇。1998年水乡古镇和退思园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预备清单。
同里是一个具有悠久历史和典型江南地区汉族水乡风格的古镇。同里旧称“富土”。唐初改为“铜里”,宋时将旧名拆字为“同里”。同里风景优美,镇外四面环水,镇内由15条河流纵横分割为7个小岛,由49座桥连接。镇内家家临水,户户通舟;明清民居,鳞次栉比;宋元明清桥保存完好。
同里的人世代勤奋苦读,知书达理,教育发达,人文荟萃。同里先后出状元一人,进士四十二人,文武举人九十三人。近世以来,著名里人有陈去病、费巩、王绍鏊、范烟桥、冯英子等,写著名小说《孽海花》的金松岑就是同里人。
人文荟萃的同里自然留下了不少宝贵的文化遗产。从前的很多文人和艺术家,都曾经在同里留下足迹,明代文学家、书画家文徵明则写下了“扁舟卧听三更雨,一苇难航九里湖”、“绕榻波涛归梦短,隔林烟火远村孤”等有名诗句。清末画家陆廉夫,更是将家乡的美景跃然写于纸上,留下了“笠泽避兵”、“话雨谈诗”等立轴。“春城三百七十桥,夹岸朱楼隔柳条”,“二十四桥千步柳,春风十里上珠帘”。同里最有名的就是“退思园”了,这个园是当时身任安徽省兵备道任兰生的私宅。他借《左传》中“进思尽忠,退思补过”之意作为园名,足见园主人文化修养之深厚了。
【作者简介】
倪瓒(1301~1374),元代画家、诗人。初名珽,字泰宇,后字元镇,号云林子、荆蛮民、幻霞子等。江苏无锡人。家富,博学好古,四方名士常至其门。元顺帝至正初忽散尽家财,浪迹太湖一带。擅画山水、墨竹,师法董源,受赵孟頫影响。早年画风清润,晚年变法,平淡天真。疏林坡岸,幽秀旷逸,笔简意远,惜墨如金。以侧锋干笔作皴,名为“折带皴”。墨竹偃仰有姿,寥寥数笔,逸气横生。书法从隶入,有晋人风度,亦擅诗文。与黄公望、王蒙、吴镇合称"元四家"。存世作品有《渔庄秋霁图》《六君子图》《容膝斋图》等。著有《清閟阁集》。
明何良俊云:“云林书师大令,无-点尘土。”为何说他的画如此干净,一尘不染,原因有二。一说可能跟他的洁癖有关:他是历史上一个最经典的洁癖形象。他的香厕是一座空中楼阁,用香木搭好格子,下面填土,中间铺着洁白的鹅毛,“凡便下,则鹅毛起覆之,不闻有秽气也。”当然,说他“无一点尘土”还跟他高贵孤傲的品性有关。明初,朱元障曾召倪瓒进京供职,他坚辞不赴。明洪武五年(1372年)五月二十七日作《题彦真屋》诗云:“只傍清水不染尘”,表示不愿做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