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
2024年11月25日 星期一
数字方志馆搜索:
当前位置: 首页 >> 暂存 >> 丝绸之路 >> 一带一路 >> 一带一路

一带一路

2017/8/12 21:16:25    作者:  来源:  吴江方志    【字 号:  】   点击量:10449

 一、简介

一带一路”是“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简称,英文缩写OBAOR(One Belt And One Road)。

丝绸之路经济带,2013年由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哈萨克斯坦纳扎尔巴耶夫大学演讲时提出,是中国与西亚各国之间形成的一个在经济合作区域。新丝绸之路经济带,东边牵着亚太经济圈,西边系着发达的欧洲经济圈,被认为是“世界上最长、最具有发展潜力的经济大走廊”,大致在古丝绸之路范围之上,包括西北陕西、甘肃、青海、宁夏新疆等五省区,西南重庆、四川、云南、广西等四省市区。这一地区资源丰富,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将对世界经济产生重要影响。

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是2013年10月习近平总书记访问东盟国家时提出。古老的海上丝绸之路自秦汉时期开通以来,一直是沟通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的重要桥梁,而东南亚地区自古就是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枢纽和组成部分。

一带一路”贯穿欧亚大陆,东边连接亚太经济圈,西边进入欧洲经济圈。无论是发展经济、改善民生,还是应对危机、加快调整,许多沿线国家同我国有着共同利益。历史上,陆上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就是我国同中亚、东南亚、南亚、西亚、东非、欧洲经贸和文化交流的大通道,“一带一路”是对古丝绸之路的传承和提升,获得了广泛认同。

它将充分依靠中国与有关国家既有的双多边机制,借助既有的、行之有效的区域合作平台。“一带一路”的建设不仅不会与上海合作组织、欧亚经济联盟、中国—东盟(10+1)等既有合作机制产生重叠或竞争,还会为这些机制注入新的内涵和活力。

一带一路”打破原有点状、块状的区域发展模式。无论是早期的经济特区、还是2013年成立的自贸区,都是以单一区域为发展突破口。“一带一路”彻底改变之前点状、块状的发展格局,横向看,贯穿中国东部、中部和西部,纵向看,连接主要沿海港口城市,并且不断向中亚、东盟延伸。这将改变中国区域发展版图,更多强调省区之间的互联互通,产业承接与转移,有利于我国加快我国经济转型升级。

二、一路一带提出的背景

1.国际背景

在世界经济复苏乏力,发达经济体货币政策走向分化的背景下。很多国家的经济可能面临困境,亟需新的经济增长点,亟需新的经济火车头来带动世界经济。中国借此机会,将有利于几乎所有国家的中国战略、政策融入到“一带一路”和APEC当中,实现共赢。

中国为推动区域经济一体化作出了很多战略规划,包括: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战略、丝绸之路经济带战略、中印缅孟经济走廊战略、中巴经济走廊战略、东北亚经济整合战略等。这些战略中,每个都是以区域经济一体化为核心的,每个都是以中国的国家战略为基础的,每个都是符合亚太乃至亚欧几乎所有成员国的战略利益。

APEC为例,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美国在APEC的话语权被削弱了,因此美国一直在推动要把中国规避在外的TPP。希望通过TPP的建设,在经济上孤立中国,用TPP替代APEC。而2014年北京APEC会议,中国力推亚太自贸区和“一带一路”,就是要强化APEC的作用。因为APEC才更代表亚太利益,代表整个亚太的利益也就是代表中国的利益,中国的发展趋势和亚太深化合作是一致的。中国强化APEC同时能起到对冲美国TPP战略计划的作用。一旦欧亚大陆完成了经济整合,美国在亚太的力量必然被挤出,美国必然失去全球霸权。这也是全球性一个战略博弈。

因此,上述这些战略,最终都可以统合到更广大的战略——欧亚大陆经济整合的大战略当中。如今,欧亚大陆经济整合的大战略由中国提出了两个符合大方向的战略:丝绸之路经济带战略和21世纪丝绸之路经济带战略,即一带一路。中国所有区域经济战略,都可以融入到上述两个战略当中。

基于中国的国家战略,基于当前世界发展大势,中国制定了一路一带战略。虽然一路一带提出时间只有一年多,但显然已经获得包括亚太国家、中亚和欧洲国家的认可,中国这一战略很显然要和APEC这个平台对接,中国要努力推动融合欧亚大陆甚至欧亚非大陆的经济整合,走互惠互利的发展共赢之路。

丝绸之路经济带战略涵盖东南亚经济整合、涵盖东北亚经济整合,并最终融合在一起通向欧洲,形成欧亚大陆经济整合的大趋势。而21世纪丝绸之路经济带战略则是从海上联通欧亚非三个大陆,最终可以和丝绸之路经济带战略形成一个海上、陆地的闭环。

推动区域经济一体化乃至欧亚大陆经济融合,这就是中国包容性发展战略,实现合作共赢是战略的中心思想,这也是中国最高国家战略的包容性体现。

2.国内背景

“一带一路”作为一项重要的中长期国家发展战略,其要解决中国过剩产能的市场、资源的获取、战略纵深的开拓和国家安全的强化及贸易主导这几个重要的战略问题。

1)中国的过剩产能的市场问题

过剩产能对经济的运行造成了很大的问题,中国传统的出口国较为单一和狭窄,美欧日占据出口的核心国位置,但这些传统的出口市场已经开拓得较为充分,增量空间已经不大,国内的过剩产能很难通过他们进行消化,在国内消费加速启动难以推进的情况下,通过一带一路来开辟新的出口市场是很好的抓手。中国不仅有过剩产能还有过剩外汇资产;而新兴市场国家和欠发达国家的基础设施建设仍然欠缺,中国利用积累的外汇储备作为拉动全球增长的资本金,同时通过资本输出带动消化过剩产能。

2)中国的资源获取问题

中国的油气资源、矿产资源对国外的依存度较高,这些资源主要通过沿海海路进入中国,渠道较为单一。中国与其他重要资源国的合作还不深入,经贸合作也未广泛有效的展开,使得资源方面的合作不稳定和牢固。一带一路新增了大量有效的陆路资源进入通道,对于资源获取的多样化十分重要。

3)中国的战略纵深开拓和国家安全的强化问题

我国的资源进入主要现还主要是通过沿海海路,而沿海直接暴露于外部威胁,在战时极为脆弱。我国的工业和基础设施也集中于沿海,如果遇到外部的打击,整个中国会瞬时失去核心设施。在战略纵深更高的中部和西部地区,特别是西部地区,地广人稀工业少,还有很大的工业和基础设施发展潜力,在战时受到的威胁也少,通过一带一路加大对西部的开发,将有利于战略纵深的开拓和国家安全的强化。

4 区域经济的贸易主导权

一带一路战略对中国而言,不仅能对冲掉美国主导的试图绕开孤立中国而推进TPP(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议)TTIP(跨大西洋贸易伙伴谈判),还能有机会在一带一路经贸中抢占全球贸易新规则制定权。如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将以国内外的港口为支点建设,推动各种规格的自贸协定谈判,在国内,特别是一旦上海自贸区试验成功后,就可以以上海(含宁波舟山)和泉州湄洲湾港的超级深水港为依托建设国际中转港,真正带动建设国际经济、金融、贸易、航运中心,掌控国际贸易主导权,定价权和资源配置权。中国主动加速主导区域经济整合,提升自己的区域经济影响能力。

5)通路是一带的抓手

一带一路直击了中国的三个重要的战略问题,而通路、通航和通商则是一带一路解决战略问题的发力点。

要解决中国的产能过剩,需要通盘考虑,如前所述,一带一路是系统性解决此问题的最好抓手,从现实来说,考虑到西部基础设施薄弱,为了更好的外联内呼,打通顺畅的交通动脉是第一位的,也符合一带一路的题义,即首先着手的必将是通路、通航。一带主要是从通路着手,通路所推进的地区基础设施薄弱,提升空间更大,其对接的是西部广阔的腹地,将在交通设施建设和油气管道建设上发力。

三、搭建步骤

中国可以通过对外的工业和资本输出,给自身和新兴市场国家创造发展机会。这是基于中国既有资本,又有工业建设能力,还有消费市场的基础上,这种基础可以让中国以低成本、高效率地帮助相关国家发展,中国和这些国家发展共赢,就能带来彼此的共同发展。这种共赢,因为中国为新兴市场提供的是基础建设,可以大幅提升其国家的经济发展基础,并能使民生大幅提高,这是共同繁荣的发展走向。

执行一带一路首先要做的是互联互通建设,互联互通,不仅是修路架桥,不光是平面化和单线条的联通,而是基础设施、制度规章、人员交流三位一体,是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五大领域齐头并进。这是全方位、立体化、网络状的大联通,是生机勃勃、群策群力的开放系统。

其中的硬互通便是加强全方位基础设施建设,就是由公路、铁路、航空、港口等交

通基础设施的建设组成,还包括互联网、通信基础设施的建设组成,由金融体系互联互通的建设组成。资本、货物和信息这些经济发展养分,就是靠这些流通通道对相关国家、组织进行输送的。事实上,这些基础设施的建设本身,就能拉动经济增长和就业,提升相关国家的经济发展和民生水平。

在形式上,一种是直接投资,一种是帮忙建设,主要体现在高铁、核电、基建几块。

为了给互相互通建设搭建基建融资等平台,一带一路的衍生出一系列计划,包括金砖国家新开发银行、上合开发银行和亚投行这些平台。通过这些平台,借力平台发展合作共赢。

2014118,中国出资400亿美元成立丝路基金,为一带一路战略沿线国家基础设施、资源开发、产业合作和金融合作等与互联互通有关的项目提供投融资支持平台。丝路基金从央行的外汇资产中的美元出的,也同时解决了中国的一个烫手山芋:中国的外汇储存高达几万亿美元,由于外汇是不能拿回来直接补贴财政的,之前都拿来买美国国债、投资美国的其它投资品等。通过一带一路战略有了更好的投资选择,就是从中拿出400亿美元成立丝路基金,拿出上千亿美元成立亚投行、金砖国家新开发银行及应急基金、上合银行等。这些钱这个时候可以变成贷款贷给新兴市场国家,然后这些钱就变成了新兴市场国家的负债,新兴市场拿这些钱购买中国的基建产品,由中国的企业帮他们修基础设施。于是,这些本来不能用于国内的外汇,经过境外这个二传手,如今变成中国企业的收入了。这些企业的收入,就成了改善中国经济、改善民生的工具。

电话:0512-63016908  传真:0512-63016927
地址:苏州市吴江区中山南路1979号 邮编:215200
吴江区档案馆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