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12/2 10:58:09
作者:
来源:
吴江区地方志办公室
【字 号:
】
点击量:6008
第一章 文化机构和设施
第一节 文化站
民国年间,黎里无文化专门机构及专职管理人员。新中国成立初期,由街道组织开展文化活动。1951年4月,黎里区建立文化站。1952年12月,黎里镇建立文化站。1953年下半年起机构精简,撤销黎里镇文化站,保留黎里区文化站。是年,区文化站工作人员为蔡月英、蔡美月2人。1957年,黎里区文化站撤销,设黎里镇文化站,址在楼下浜底。1962年,设专职文化干部;是年5月起,站长为朱明。1964年,镇文化站编制2人(其中1人为民办);4月起,站长姚秋岑。是年,黎里公社设半脱产文化干部1人。“文化大革命”时期,镇文化站迁南新街诸葛住宅。70年代初,公社建民办文化站。1974年,黎里镇文化站站长为殷安如;1980年2月,站长陆小明。1983年7月,公社、镇文化站合并称黎里镇文化站。1984年5月,镇文化站迁至广场路新址。1986年,文化站迁回黎新桥堍诸葛宅址(现南新街19号,振黎社区办公室),镇政府出资维修,面积共520平方米,房屋共20间,内设图书室、茶室、桌球室、录像放映室兼书场。1987年10月,黎里镇文化活动中心成立,对外开放活动项目的场所有图书阅览室、康乐球室、游戏室、文化书场等。两年后,因书场听众趋少而改为录像放映厅。全镇文化活动由文化中心统一领导、管理。
1991年,文化站将原有建筑的第二进旧平房拆除,改建为两层楼房,增加歌舞厅、棋牌室;并建成万册图书馆。扩建后的黎里镇文化站首批通过苏州市文化局的验收,被命名为“苏州市一级文化站”。1992年,文化站图书馆租借、阅览累计接待读者3.6万余人次。文化活动中心录像放映厅连续3年被评为全县效益显著的放映单位。是年12月,黎里镇被省文化厅命名为首批“江苏省群众文化先进镇”。1994年,文化站增添图书940册,新书定期上架,全年借阅读者3.5万人次。文化活动中心录像放映坚持不断,卡拉OK厅设施逐步完善;文化活动中心天天开放,全年参与活动人数10万人次。1997年,文化站组织读者参加吴江市图书馆“农村书库”读书活动,获二等奖1个、三等奖2个。1999年4月,黎里镇投入60余万元,在黎里公园建造1050平方米的新文化中心。10月1日,新文化中心正式对外开放。新文化中心为仿古四合院格局,设有图书馆、棋牌室、游戏厅、歌舞厅、健身房、书画室。11月,镇文化站图书馆被评为苏州市明星图书馆。是年,文化站图书馆藏书2万册。
2001年11月,黎里镇文化站与黎里镇广播电视站合并,成立黎里镇文化广播电视服务中心。2003年12月,黎里北厍两镇合并,北厍文化广电服务中心并入黎里镇文化广电服务中心。2004年9月,文化站仍分设,改称为黎里镇文化服务中心。陆小明主持文化服务中心工作。
第二节 广播电视站
一、机构
1955年,黎里建广播收音站,1957年1月1日,吴江县人民广播站的广播通达黎里镇。1958年10月,黎里人民公社设立广播放大站,站址在原老公社机关院内(现中心街68号)。1965年,黎里镇、公社分置,黎里镇另设广播站;1966年迁至镇人委院内(老镇工会、现中心街53号)。1970年,镇、公社广播站统一更名称广播放大站。1981年,批准广播放大站为县属大集体性质。1983年,黎里实行镇管村新体制,两广播站合并称黎里镇广播站。是年7月起,孙海明任站长。1990年,更名为黎里镇广播电视站,1992年,广播电视站迁入人民路新政府大院(现黎里办事处)。1999年,广播电视站搬迁至浒泾路(现浒泾北路25号)。2001年11月,黎里镇广播电视站与黎里镇文化站合并,成立黎里镇文化广电服务中心,副主任朱四林主持全面工作。2003年12月,黎里镇与北厍镇合并,设新的黎里镇文化广电中心。2004年9月,有线广播、电视网络整合,撤销黎里镇文化广电服务中心,成立吴江有线广播电视网络有限公司黎里分公司,朱四林任经理。
二、广播电视事业
1958年,黎里广播事业起步,公社广播放大站置100瓦扩大机1台,负责转播县广播站节目。1965年,黎里公社和镇的广播不设专线,借用邮电线路通到各个基层大队,各大队设广播喇叭。1969年,大办广播,架设专线,各大队有广播室,线路通到各生产队,每个生产队及多数农户均有喇叭;镇上各单位都装有广播喇叭。1972年起,公社广播放大站增加1名专职通讯报道员,不定期播出一些自办节目。1979年,将原先的毛竹线路杆全部改为水泥杆。广播线逐步更新为3.0新线。1983年,广播站配备2150瓦扩大机1台、电视录像机1套、601录音机5台、双卡录音机1台。7月起,广播站负责人孙海明。1987年,全镇安装广播喇叭8345户,其中家庭用户喇叭6702只,占总户数的85.1%。是年,镇广播站设专职通讯报道员,并聘请业余通讯报道员22名,开播自办节目“黎里之声”,主要内容有全镇新闻、科学、生活知识等,每天1次,每次15分钟。1990年,黎里镇广播电视站被苏州市委宣传部、苏州市广电局评为自办广播节目先进集体。1991年,黎锋村自筹资金建设苏州市有线电视、有线广播“共缆传输第一村”。是年11月,黎里广电站被苏州市委宣传部评为抗洪救灾新闻工作先进集体。1995年10月,黎里镇人民政府与吴江市有线电视网络传播中心协议筹建黎里镇有线电视网。1996年2月18日,有线电视网正式开通并投入使用,3013户居民收看到18套图像清晰的电视节目。6月,黎里26个行政村全部完成广播喇叭动圈化建设,拥有乙级音箱6562只,通播率100%。是年,黎里广电站被评为苏州市乡镇广播电视宣传工作先进集体。1996、1997连续两年被苏州市广电局授予“苏州市乡镇广播电视先进站”二等奖。1999年,有线电视“进村入户”工程启动,农村居民不再安装电视接收天线,享用与城镇等同的闭路电视。2001年11月起,广电站负责人朱四林。2002年,广电站被评为江苏省广播电视技术维护优秀乡镇广播电视站。2002~2004年,连续3年被评为苏州市农村广播电视事业管理先进单位。2004年6月,随着大联村250多户村民有线电视的最后成功入网,黎里镇建成苏州市有线电视镇。是年,全镇农村拥有广播动圈喇叭8820只,门樘入户率81%,通播率100%,通响率95%;拥有电视用户15131户,门樘入户率94%。全镇架设干线光缆76杆千米、334光纤千米;设光发射机7台、光接收点47个;电缆分配网络796千米。网络器材、系统工程质量和网络各项技术指标均符合国家行业标准。2005年6月25日,黎里镇22个行政村有线电视实现全面覆盖。“黎里之声”节目自开办日起,至2006年机构撤并,20年间共编辑、广播节目3100余档、稿件2万多篇,广播稿件月月归档,资料保存齐全。
第三节 影剧院
1954年10月10日,私营黎里剧场开业。1956年1月1日,剧场转为公私合营。1967年,转为全民所有制企业。1979年9月底,原地翻建新剧场。1982年春节,新建后更名的黎里影剧院正式营业。影剧院占地1995.42平方米,建筑面积共2123.58平方米,设974只翻板硬座位。1989年,黎里影剧院为全民所有制事业单位,韩桂枝任经理。1991年,黎里影剧院演出、放映共1572场次。90年代起,影剧院于每年寒暑假安排学生爱国主义和法制教育片放映专场,观看学生10万人次。1994年11月起,影剧院负责人张建国。90年代中期起,影剧院先后邀请上海越剧院赵志刚、金采凤,上海人民滑稽剧团王汝刚、李九松,上海沪剧团马莉莉等国家一级演员,著名歌唱家蒋大为、“军中夜莺”葛军、歌手林依轮、上海民族乐团著名二胡演奏家闵惠芬等表演艺术家,和杭州“小百花”越剧团、俄罗斯圣彼得堡国家音乐剧院轻歌舞团、广州轻音乐团、辽宁歌舞团等国内外知名戏剧、音乐团体到黎里影剧院演出。1995年起,影剧院连续5年在春节、重阳节举办敬老越剧专场,组织农村老年观众进镇观看。是年,黎里影剧院被苏州市文化局评为1996—1997年度苏州市明星剧场。1998年,影剧院进行硬件改造,将硬板座改造为700只软座沙发椅,并安装空调;放映设备拥有35毫米氙灯放映座机2台,幻灯机1台,音响扩音设备1套,并安装尼龙布细孔宽银幕,内部设施大为改善。是年,黎里影剧院被评为苏州市电影发行放映行业创优达标先进单位。1998—1999年度再次被评为苏州市明星剧场。90年代后期,黎里影剧院举行外来人员法制教育文艺宣传演唱专场。黎里影剧院两次被江苏省文化厅评为明星剧场(1998年、2000年)。2002年10月起,影剧院负责人鲍建国。2003年上半年,文化系统转制工作启动。黎里影剧院职工内退、解约补偿,至2005年3月转制工作结束。转制后,人员性质从全民事业编制变更为企业性质。2005年9月5日,吴江市人民政府同意黎里影剧院资产转让,市文广局资产经营公司以80万元将黎里影剧院协议转让给黎里镇人民政府。
第四节 电影放映队
1973年,黎里公社建流动电影放映队,配备8.75毫米小型放映机1架,机船1条,工作人员2人。1978年,增添16毫米放映机1台。1983年,公社、镇合并,称吴江县黎里镇电影队。是年,添宽银幕放映机1台。电影放映队由党委宣传办公室领导。流动电影放映队到村(以前是大队)放映,实行定额包场形式,由村管委会支付放映经费,附近男女老幼均可免费观看。1989年,全镇26个行政村除黎锋、甘南外,共放映电影465场次,较县影剧管理站下达的全年420场次放映任务,超额率10.71%;全年放映收入10142元,超额完成40.8%。1990年,共放映466场次,放映收入11100元,放映场次列全县第三位,放映收入列全县第四位。1992年,电影队机船大修,临时用挂桨机船巡回放映,年放映273场次,放映收入9650元。1994年,电影队开展市场化运作,放映收入增至12160元,创历史新高。1995~1996年,每年放映收入分别为1.4万元、1.3万元。1997年2月,电影放映队解散,人员分流,负责人安排担任村领导,另一名工作人员连同放映设备并入影剧院。
电影放映队历任负责人:冯祖奎、边坤荣、顾益明。
第五节 书场
黎里人喜听评弹,书场的历史约有一百多年。书场最多时,三里长街有十多处。书场大多附设茶馆内,如市东有“万云台”,市中有“双凤楼”,市西有“红星园”“义泉”“喜春台”等。书场既卖茶,又开书;也有私人重金邀请沪苏评弹名家,临时开设家庭书场的。而牌子最老,名望最大的要数黎里中市的蒯厅书场。
蒯厅书场本是一座厅堂,明亮宽敝。厅内方砖铺地,漆柱高耸,冬暖夏凉,宜设为娱乐场所。著名弹词流派夏调创始人、人称“猫王”的夏荷生曾在蒯厅书场演唱,吸引大量听众。一时,小有名气的评弹艺人纷至沓来,到蒯厅“摆场子”,书场一度兴盛。可因场主不善经营,生意由盛而衰,甚至不及开设于酒肆茶楼的小书场。代之而起的是易安书场。
易安书场一直开到1984年,因听众日渐减少,生意清淡,无法维持日常开支而歇业。其后,黎里无书场,评弹老听客甚有意见。因此,1987年10月,镇政府在创办文化中心时,重新开设书场。后因生意不佳,改为兼放录像。
第六节 图书馆(室)
民国17年(1918年),黎里镇吴江县第四高等小学图书室、阅览室设在学校教育楼北的西式平房内。民国18年,黎里成立民众图书馆;后,黎里区公所设民众阅报处。20年代初,黎里市民公社曾办阅报社。民国25年,黎里民众图书馆不复存在。
一、工会图书馆
(一)镇工会
1951年,黎里镇工会工人俱乐部成立,设图书阅览室。1955年,镇工会图书馆和阅览室在工会大礼堂后进,图书上架出借,藏书千余册。1978年,工会迁南新街黎新桥堍。1982年,工会与文化站一起创办图书室,购新书800册,由文化站管理。1984年5月,图书室随工会、文化站搬迁至广场路新址。1986年,镇工会单独建图书馆、阅览室。此后,工会每年投入1000余元购买新书,以飨读者。为加快图书流转,实施办卡收取押金方法,筹措资金,以保证正常借阅。90年代中期,镇工会图书馆藏书近万册。随着网络书库的普及,图书借阅日渐冷落。
(二)厂工会
60~70年代,黎里几家国营、县属大集体厂工会先后创办厂图书室。1978年,开关厂工会建图书室、阅览室。图书室购置书柜、印制书卡,由兼职管理员4人轮流值班,向厂内职工开放借阅,藏书最多时有4000余册。90年代起,开关厂工会不再投资购书。轴承厂、红旗化工厂、煤矿电器厂、针织一厂、开关一分厂、供销合作社、油米厂、砖瓦厂等企业均由工会创办过图书室,藏书都在2000~3000册左右,登记造册,办卡借阅。
二、文化站图书馆
1957年,黎里镇文化站设图书室,图书数量不多,在“文化大革命”中散佚。1982年,文化站与工会重建图书室,面积8~10平方米,置书橱4只,购书800余册,聘管理员1人。1984年,图书馆、阅览室迁广场路,由工会、文化站双方投资,面积扩展为80平方米。1987年10月,文化站迁回黎新桥旧址,单独建文化站图书馆。至1990年,图书馆藏书4887册。1991年,新增图书4035册, 1992~1994年,图书馆通过“以书养书”及其他创收挤出资金净添图书2740册,成功创建万册图书馆。图书馆新书定期上架,3年中累计接待读者10万人次。1999年,图书馆采用小批量、多品种办法增加新书,满足读者需要,并开辟“读者园地—新书介绍”专栏,以吸引、稳定读者。是年,总藏书2万册,被命名为苏州市明星图书馆。2000年,继续购进新书400册。此后,由于经济原因,无力增添新书,借阅人数日见减少。
三、学校图书馆(室)
(一)黎里中学
50年代末,黎里初级中学图书室已具规模,图书设架,置卡借阅,供学生课外阅读。“文化大革命”中,大量书刊均作“毒草”被批判、销毁。70年代后期,恢复图书借阅。经陆续添购,2000年,学校可流通图书17404册。2001年,增至20086册。2003年11月,通过江苏省中学二级图书馆评估验收。据2005年统计,黎里中学学校图书馆建筑面积为494.9平方米,藏书总量60087册,生均41.32册,师生阅览室各1个。学生借书实行全开架借阅,微机管理,与校园网连通,图书编码采用共创软件。
(二)第二中学
1977年,黎里公社中学(后更名为第二中学)始设班级图书箱。后,建学校图书馆、阅览室。2005年,第二中学图书馆书库面积192平方米,总藏书70495册(其中电子图书3万册),师、生阅览室各1个。图书馆所有图书编目、上架、流通。学生图书发证率100%,人均年借书14.35册。
(三)中心小学
黎里庙桥弄小学在民国年间设有图书室,里人雅称其为“万有文库”,藏书1040册。新中国成立后改建中心小学,逐步增添图书,以丰富学生课外阅读;但因经济制约,图书室不成规模。1981年底,柳无忌解囊2000美元,捐助中心小学建图书馆等。1994年9月,黎里镇两所中心小学合并,学校图书馆得以扩充。2003年,中心小学建造图书馆和学生阅览室,面积分别为170、130平方米。2005年,中心小学图书馆藏书2.41万册、电子图书2150册;九南街小学图书1.35万册、电子图书700册。
(四)成人校
黎里镇党校、成人校在1985年迁人民路新址,学校各项设施改善,三楼设图书室。2002年,该校成立黎里镇社区教育中心,更新、增添图书。2005年,学校可流通图书近6000册,并建成电子图书阅览室,与吴江市图书馆联网。
(五)老年学校
2002年11月30日,黎里镇老年学校建图书室,藏书4000余册。
四、社区图书室
2004年,黎里镇街道办事处利用社区学校、人口学校等活动平台,开展读书活动,创建“学习型”社区。兴黎、黎新、振黎社区建图书室,通过捐赠、购买,充实藏书,并对外开放。2005年,黎里3个社区总藏书2357册。
第七节 书店
民国年间,黎里有规模较小的书店销售少量图书。新中国成立后,书店归集体经营。1964年,黎东烟纸合作商店在中心街11号下滩开设书店门市部。1974年4月,黎里书店纳入县属新华书店系列。后,新华书店一度归属国营生活资料商店管辖。80年代初,新华书店设中心街门市部(现中心街21号)。书店工作人员2人,人事与经营均属吴江新华书店管辖。新华书店以销售图书为主,同时负责黎里地区中小学学生课本、教师教学参考书、教学挂图的征订和发售。1992年11月8日,黎里新华书店迁址浒泾路(现浒泾北路26号)。整幢建筑1~4层700多平方米,由吴江市新华书店出资购买,底层设为门市部,称新华书店黎里店。时在编职工3人,经理叶惠民。
2004年,新华书店启动转制,成立新华书店江苏省集团公司,下属单位(黎里店)性质由全民事业转为全民企业编制。2005年起,黎里新华书店增加文化用品销售业务,是年,门市部营业额13万元。2006年,营业额为15万元。历年教材、教辅征订销售额约150万元。
第八节 公园
1983年,《黎里镇市镇总体规划》提出建黎里公园。1985年,市镇建设办公室筹建黎里公园。公园选址新邨桥以东和尚圩,东濒后场荡,南临新开河,西邻人民中路,北靠太浦河。规划用地100亩。1986年10月,工程因市镇建设规划调整及资金等问题而暂缓。
1991年,黎里公园建设工程启动,征地20.8亩。1992年11月,建围墙240米。是年底,太浦河疏浚工程辟后场荡为水面排泥场,公园建设暂停。1995年,利用滩地筑堤1179米。1997年,建主干道路480米。10月,建公园门楼,门楼设计为外方内圆,圆门上方镶装草书铜字“黎里公园”,由吴江市委书记汝留根题写。1998年,公园内部人工土山堆垒成形,山顶建古亭两座;店面营业房17间(600平方米)竣工。公园西北角建5间共118平方米玻璃花房,园内假山、人工瀑布、荷花池、水潭小湖一一建成,河道、桥梁配套完工,铺设主要道路650米及部分卵石小路。1999年,完成道路建设1200米,配套安装路灯、桥头灯、草坪灯、围墙灯、投影灯共90盏,建重檐亭1座,南侧建30米葡萄架长廊。同时建成茶室(可供100人一起享用)、儿童乐园、垂钓池(在茶室南)、门球场(两块)及镇文化活动中心。儿童乐园为园中园,占地约2000平方米,拥有大型滑梯、各式秋千、转椅、跳跳床、月亮船等10套儿童娱乐设施。是年,植树13400株,铺设各类草坪32000平方米,培育各种盆花15000盆。园内满目葱郁,绿茵缤纷。
1999年6月1日,投资约360万元的黎里公园正式对外开放。10月1日,文化活动中心落成开业。2000年8月,黎里公园内建总投资21.1万元的国家级全民健身工程,省体委、苏州市体委主要领导参加揭牌仪式。是年,黎里公园开发苗木生产基地约60亩(在黎里中学北)。2002年,公园投入25万元,完成公园内173米河道两侧的太湖石堆放和造景工程,园内设备油漆一新。2003年,公园游客增至3.6万人次,每天到公园早锻炼人数有400人左右。是年,改造高羊毛草坪8000平方米,培育四季草花5000余盆。2005年,黎里公园全年游客约6万人次。
黎里公园负责人:宋解雄。
第九节 纪念馆
1980年5月3日,吴江县革命委员会公布黎里柳亚子故居(第一进到第五进共90间,包括石刻碑)为吴江县第一批文物保护单位。1981年10月5日,柳亚子儿子柳无忌在应邀归国参加辛亥革命70周年纪念活动之际,携亲赴黎参观初复的柳亚子故居和“柳亚子先生生平事迹展览”。1982年3月25日,江苏省人民政府下发《关于重新公布江苏省文物保护单位的通知》(苏政发〔1982〕51号文件),批准柳亚子故居为江苏省第三批文物保护单位。9月,省文物管理委员会拨款1万元维修经费,随后,黎里镇政府对柳亚子故居的一、二、三进进行全面整修:恢复沿街老式墙门,修复砖刻门楼、屋脊、围墙,维修大厅屏门、长窗、雨篷,整理天井。1983年3月,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廖承志为柳亚子故居题写门楣横匾“柳亚子先生故居”。6月15日,为纪念柳亚子逝世25周年,柳亚子故居举行揭幕仪式。省、市、县党政领导和各界人士及柳亚子亲友共150人参加,省委统战部长主持揭幕典礼,柳亚子故居对外开放。
1986年12月,中共吴江县委向江苏省委宣传办提交申请报告,筹建柳亚子纪念馆。省、县、镇投资共32万元,在开发柳亚子故居前三进的基础上,动迁居民21户,对第四、五两进进行全面修复:恢复生活起居楼、藏书楼、磨剑室书斋、复壁,新辟柳氏家谱碑廊。1987年5月4日,中共江苏省委办公厅〔1987〕17号文件同意在柳亚子故居的基础上建立柳亚子纪念馆。27日,吴江县编制委员会认定,柳亚子纪念馆相当于股级事业单位,编制4人,经费由县地方事业列支。28日,为纪念柳亚子诞辰100周年及南社发起80周年,在柳亚子故居举行隆重的柳亚子纪念馆和柳亚子塑像揭幕仪式。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政协副主席、民革中央主席屈武为纪念馆题写“柳亚子纪念馆”匾额,全国政协副主席邓颖超为柳亚子汉白玉半身塑像手书题字“柳亚子先生像”。屈武、费孝通、吕正操、平杰三、陆文夫、孙颔等为纪念馆开馆、柳亚子塑像揭幕剪彩。来自国家、省、市、县有关领导,柳无忌、柳无非、柳光辽等柳亚子的子女亲属及各地学者200余人参加纪念活动。6月1日,新落成的纪念馆以“柳亚子革命一生”“南社纪念陈列”“纪念柳亚子诞辰100周年部分书画展览”三大专题正式对外开放,接待国内外各界人士瞻仰参观。
1989年11月13日,县文管会和柳亚子纪念馆联合举办“纪念南社80周年展览”。展品有南社、新南社柳亚子、陈去病、宋教仁、陈其美、何香凝等人的书画墨迹、诗文遗稿以及其他文物共120件。全国政协副主席、民革中央名誉主席屈武为展览题词,全国文联副主席、著名书画家尹瘦石寄发书画件,南社社员柳无忌应邀为展览撰写序言。《文汇报》《解放日报》《联合时报》均发表此消息。
1991年,柳亚子纪念馆第三次改版陈列。在第二进柳亚子塑像两侧的墙上,用有机玻璃白底黑字镶嵌毛泽东和柳亚子的唱和词《沁园春?雪》大幅手迹,屏门立柱挂周恩来墨迹“铁肩担道义 辣手著文章”抱柱对。第三进主展厅原有12块镜框全部更换为17框铝合金展橱,展出照片100幅、资料132件,分五个部分展示柳亚子一生。2003年,柳亚子纪念馆对第三进主展厅又一次进行改版,并增设赐福堂厅堂式布置。
1994年起,柳亚子纪念馆相继被命名为“吴江市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苏州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1995年,江苏省委宣传部将柳亚子纪念馆列为“江苏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12月16日,江苏省教委确定柳亚子纪念馆为“江苏省学校德育教育基地”。是年,柳亚子纪念馆工作人员将柳亚子生平事迹浓缩制成“分湖毓秀”“虎丘雅集”“辛亥革命”“私淑列宁”“惊变东渡”“民主中坚”“喜向光明”“永恒怀念”8个大版面,陈列内容拍摄成16张彩照,编写14篇介绍故居和柳亚子生平的短文,走出纪念馆大门,深入学校开展爱国主义教育。至1997年5月,走遍全市23个乡镇,在77所学校举办讲座91场,参观及听讲座师生6万人,散发馆编文稿《爱国诗人柳亚子》4万册。
柳亚子纪念馆工作人员利用馆藏文物和资料,对南社及南社人物进行深入研究。编辑、出版、印发《人中麟凤——柳亚子》《爱国诗人柳亚子》《柳亚子》《南社人物传》《南社吴江籍社员姓名录》《陈去病诗文选》《吴江与南社》等书籍、册子。2004年5月,省级列项研究课题“吴江馆藏南社书画研究”启动。至2005年,共撰写调查、研究文章300余篇,在国家、省级报章杂志上发表。2006年9月,吴江市人民政府对外宣传大型画册《吴江馆藏南社书画集萃》由古吴轩出版社出版。
第十节 文保所
1985年3月28日,吴江县编制委员会批准建立柳亚子故居管理站,配全民事业编制1人,经费由县财政解决,隶属县文教局管辖,受黎里镇人民政府领导。4月18日,根据吴编〔1985〕23号文件,柳亚子故居管理站更名为柳亚子故居文物保管所,原隶属性质不变。其间,文保所征集珍贵藏品400余件,其中有党中央领导给柳亚子的题词、信札,有宋庆龄、鲁迅、何香凝、廖承志题赠的照片、图书、书画,有革命文学团体南社的图书、资料,有柳亚子的手卷、文稿、诗轴、印章和遗物等。1985~1986年,故居文物保管所全面组织文物普查、复查和申报。1986年11月,黎里镇人民政府公布19处镇级文物控制保护单位。
1987年5月,省委办公厅同意建立柳亚子纪念馆。6月,吴江县编制委员会办公室同意将柳亚子故居文保所更名为黎里镇文保所,与柳亚子纪念馆“一套班子、两块牌子”,人员编制不变,办公地点在中心街75号柳亚子故居。黎里镇文保所的主要职能是贯彻执行党和国家关于文物工作的法律、法规和政策,做好黎里地区文物资料收集、整理、归档和研究工作,负责文保单位、控制保护建筑、古建筑的普查、申报,组织、辅导业余文保员队伍,监管各类文保单位、控保建筑、古建筑的维修等。1988年,黎里镇文保所与7处省、县级文保单位的使用单位签订使用合同,落实安全保护制度,依靠兼职文保员做好文物保护工作。是年,黎里镇人民政府对17处镇文物保护控制单位(2座桥梁除外)、20处文物古建筑钉上白漆黑字的木质标志牌。1990年,根据县文管会的布置,对县级以上文物保护单位制作实测平面图,制作汉白玉标志牌,镶嵌到位,对省文物保护单位柳亚子故居制作花岗石座碑。是年,对明代建筑鸿寿堂进行全面翻修,修旧复旧,保持原有风貌。1994年初,吴江市文化局与黎里镇文保所签订“馆藏文物安全年”责任书。此后每年均履行责任书签订手续,以强化管理责任。11月,在文化局的指导下,文保所与6处市级、1处省级文保单位签订《使用责任书》,并对7名业余文保员进行文物保护业务知识培训。2003年,在1982年、1997年两次文物古建普查的基础上,文保所对27处省、市文物保护和控制保护单位建立不可移动文物档案。是年,对周宫傅祠大厅进行维修。2005年,文保所对黎里古镇市控制保护单位增设新的标志牌,并安装到位。
2005年,黎里镇文保所申报柳亚子故居为全国文物保护单位。2006年5月,柳亚子故居被国务院公布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并定名为柳亚子旧居。是年,黎里镇共有全国文物保护单位1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1处、市级文物保护单位9处、市级文物控制保护单位22处。
黎里镇文保所、柳亚子纪念馆历任主要负责人:殷安如(1985.5~1988.12),汝孝先(1988.12~2000.1),李海珉(2000.1~2003.2),鲍建国(2003.2~2005.9),周春华(2005.9~2006.10)。
表15-1
2006年黎里镇各级文物保护和控制保护单位一览表
名称
|
年代
|
地址
|
级别
|
命名年月
|
柳亚子旧居
|
清乾隆
|
中心街75号
|
国保
|
2006.5
|
张应春烈士墓
|
1931年
|
黎星村
|
省保
|
1995.4
|
端本园
|
清乾隆
|
中心街大观弄底
|
市保
|
1980.5
|
鸿寿堂及洛雅草堂
|
明、清
|
浒泾街鸿寿弄
|
市保
|
1986.7
|
周宫傅祠
|
清乾隆
|
南新街庙桥弄
|
市保
|
1986.7
|
徐达源故居
|
清乾隆嘉庆
|
西徐家弄、老医院弄
|
市保
|
1986.7
|
东圣堂
|
南宋(始建)
|
平楼街24号
|
市保
|
1986.7
|
退一步处
|
清同治
|
浒泾街新蒯家弄
|
市保
|
1986.7
|
寿恩堂(南社通讯旧址)
|
清初
|
浒泾南路28号
|
市保
|
1997.9
|
黎里市河驳岸古桥
|
明清民国
|
市河、河岸
|
市保
|
2005.1
|
张应春故居
|
民国
|
黎星村
|
市保
|
1995.4
|
全真道院石柱
|
元至顺
|
梨花街28号前
|
市控
|
1994年
|
李厅
|
清康熙
|
浒泾街李厅弄
|
市控
|
1994年
|
秋禊桥
|
清顺治
|
西新街伏虎洞35号
|
市控
|
1994年
|
德芬堂 敬承堂
|
清雍正乾隆
|
哺坊弄、西邱家弄
|
市控
|
1994年
|
汝氏砖刻门楼
|
清乾隆
|
平楼街汝家弄
|
市控
|
1994年
|
中徐宅砖刻门楼
|
清乾隆
|
浒泾街中徐家弄
|
市控
|
1994年
|
中共淞沪地委联络点
|
1941年
|
梨花街西王家弄
|
市控
|
1994年
|
王宅
|
清道光
|
中心街中王家弄
|
市控
|
1994年
|
闻诗堂
|
清道光
|
梨花街闻诗堂弄
|
市控
|
1994年
|
城隍庙
|
清同治重建
|
西新街伏虎洞35号
|
市控
|
1994年
|
王三房宅砖刻门楼
|
清光绪
|
中心街15号
|
市控
|
1994年
|
进士第
|
清初
|
平楼街楼下浜23号
|
市控
|
1994年
|
沈宅鸳鸯厅
|
清末
|
南新街46号
|
市控
|
1994年
|
新蒯厅
|
清道光
|
浒泾街新蒯家弄
|
市控
|
1994年
|
东蔡宅
|
清末
|
东亭街东蔡家弄
|
市控
|
1994年
|
德心堂
|
清末民初
|
中心街108号
|
市控
|
1994年
|
彭宅
|
清末、民国
|
梨花街彭家弄
|
市控
|
1994年
|
万隆桥
|
民国再建
|
黎泾村
|
市控
|
1994年
|
午梦堂腊梅
|
明代
|
叶周村
|
市控
|
1994年
|
内省堂
|
清初
|
北厍社区
|
市控
|
1994年
|
怀清履洁坊
|
清乾隆11年
|
东浜村
|
市控
|
1994年
|
胜秀桥
|
清道光22年
|
港上村
|
市控
|
1994年
|
注:表中“级别”栏内“国保”指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省保”指江苏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市保”指吴江市级文物保护单位,“市控”指吴江市级文物控制保护单位。
第二章 农村文化遗迹
第一节 古式桥梁
一、万隆桥(又名史家石桥)
万隆桥在黎阳村黎泾港,跨大洛、主惠两圩。初建无考,清乾隆年间和嘉庆十年(1805年),两度重建。民国24年(1935年),里人凌毓璜重建。原为梁式三孔石桥,桥长20.8米,宽1.99米,高3.8米。1995年重修,桥面改为混凝土现浇,两侧钢管栏杆。八根石柱、两块石桥板至今保存完好。桥柱镌刻桥联:水流直达黎兼盛,界划始分浙与苏。越角吴根云横跨,左萦右带水交流。桥侧刻有“民国二十四年清和三月,里人凌毓璜重建”。桥南民居墙上镶嵌“苏州府修建”石碑。吴江市文物控制保护单位。
二、揽胜桥(又名揽桥)
揽胜桥在古镇东揽桥荡西口,跨危字、福字两圩,单孔石拱桥。明弘治二年(1489年),邑人严以诚建。明万历十一年(1583年),里人毛寿南募修。明崇祯二年(1629年),里人重建。清康熙三十九年(1700年),里人陈永年重建。清雍正四年(1726年),里人陈时夏等募修。清乾隆十八年(1753年),里人陈时中室叶氏与陈鹤鸣捐资重建。清光绪十九年(1893年),苏城养牲局倡捐,里人沈光锦、蔡丙圻、王室蕃等集捐重建。前人在此踏雪观景,引为一趣。“揽桥残雪”曾为黎里八景之冬景。1962年10月,吴江县人民委员会拨款修建。现桥已坍圮,仅存石桥墩、水泥桥面。1999年,镇人民政府在原桥东南建水泥公路桥,桥长净跨4米,宽5米,也名揽桥。
三、颐安桥(又名徒桥)
颐安桥在原黎泾村徒桥港,跨奎廉、大洛两圩。明永乐初年,里人史某建。清同治十年(1871年)修。2001年,改建为水泥公路桥,名黎泾桥。
四、兄弟桥
兄弟桥在黎阳村蟹鱼港,跨惠具、叶字两圩。清嘉庆二年(1797年),西阳黄氏兄弟黄瑛、黄琮出资建造。清同治七年(1868年),里人沈方仁等募捐重建。原为石桥,桥面由4块条石铺筑,石级台阶。60年代拆毁,后建水泥拱桥。1998年,建水泥公路桥,仍名兄弟桥。
五、太平桥
太平桥在黎阳村西阳港,跨叶字、乍兰两圩。明正统(1436~1449年)间建。清乾隆初年,里人重修。2002年,改名安宁桥,为水泥公路桥。
六、万安桥
万安桥在原西阳村,跨惠具、大铭两圩。初建无考。清乾隆初年,里人重修。1998年,改为水泥公路桥。
七、兴隆桥(又名大乌桥)
兴隆桥在乌桥村,跨概字、表字两圩。初建无考。清乾隆年间,里人重修。原为石桥,1974年,填老港、开新河时拆毁。后建水泥拱桥,仍称乌桥。
八、来安桥(又名小乌桥)
来安桥在乌桥村,跨表字、樯字两圩。初建无考,清同治四年(1865年),里人公捐重修。原为石板桥,后改为水泥石板桥(两块桥石、一块水泥板)。
九、天随桥(又名袁家桥)
天随桥在建南村,跨巳字、染字两圩。初建无考。清康熙初年,里人重建。清乾隆五十八年(1793年),里人蒯嘉玢倡捐,僧静安募建。清道光十八年(1838年),里人徐达源等重建。天随桥下的鸭栏泾通陆家荡、塔浪荡。此处水域宽广,在湖光水色映衬下,极目望去,远航近帆,景色秀丽,让人神怡。相传唐代名士陆龟蒙(苏州籍,字鲁望,号天随子)不求仕进,行走江湖,到黎里寓居,被此美景迷恋,就近筑鲁望别墅,并在荡滩放养鸭群,以此为乐,尽享大自然之美。陆家荡、鸭栏泾因此得名,“鸭栏帆影”成为黎川一景。鲁望别墅早已不存。50年代,该桥坍塌后,在原桥西80米处灌溉渠南端,搭建简易木桥。1980年后,乡道拓宽为直通浙江田乐的公路,改建为水泥梁桥,仍继天随桥俗名,称袁家桥。
十、徵瑞桥
徵瑞桥在建南村西陵港,跨基黄、王字两圩。明万历二年(1574年),里人吕棠建。清康熙间,里人陈时敏修。清乾隆五十四年(1789年),里人吕英募修,庄氏鲁贤、廷贤、开方等竭力相助,募得两百余金,易木为石重建。吕英撰《重建徵瑞桥记》。60年代,原桥拆毁,改建为水泥拱桥。
十一、富贵桥
富贵桥在黎花村鹤脚扇,清光绪二十八年(1902年)里人建。现石桥墩完好,桥条石两侧“富贵桥”三字及落款清晰可见,但条石上已改浇水泥桥面,置钢管栏杆。
十二、积福桥
积福桥在原黎锋村蜘蛛潭北,跨西宾、东信两圩。清乾隆三十三年(1768年),里人公建。单孔石梁桥,4块条石作桥面,两侧各10余级石阶。60年代末拆毁。
十三、长寿桥
长寿桥在原黎锋村舍港口,跨东信、作字两圩。清乾隆五十一年(1786年),里人公建。清咸丰六年(1856年),里人孙维则募修。清光绪二十二年(1896年),里人集募重建。50年代末,开凿太浦河后拆毁。
第二节 庵院祠庙
一、玛瑙庵
玛瑙庵自宋元后即为黎里旅游胜景,融自然风光和人文景观成一体。该庵初名萧庵,原址在镇西南月湾漾水中央,老轮船码头对岸。宋宝祐三年(1255年),僧原妙建。元至治三年(1323年),武陵玛瑙寺僧大辙迁此,更名玛瑙庵。明嘉靖间圮。明万历十二年(1584年),僧广信(里人,汝姓,号实斋)和里人张凤翼、孟霖等重建。明万历四十四年,住持正念置大钞圩田三亩六分归常住。清康熙二十一年(1682年),僧正如重建,内有赠章亭、流香阁、五观瞻仰额。
月湾漾无桥沟通,长年赖小船摆渡。玛瑙庵居于黎里至平望之津要。每至春日,游人行客到此,总要驻足小憩,观赏周边田野景色。文人将其美称为“玛瑙春游”,列为“黎川八景”之首。清咸丰十年(1860年),玛瑙庵毁于战火,现仅存遗址。1984年,玛瑙庵遗址旁始建玛瑙庵大桥。
二、海阳庵
海阳庵初名定慧庵,原址在欲字圩木潭潭内,原属欲字,现属雄锋村。明时,女僧世益建。清康熙五十九年(1720年),里人毛汝悫助修。清乾隆二十四年(1759年),女僧大圆重建,有海忠介公瑞像。相传忠介公海瑞待渡于此,遂立像祀之,名海爷庵,后讹传为海阳。清徐达源曾作诗一首《过海阳庵拜海忠介公像》。清同治四年(1865年),女僧重修。现海阳庵仅存遗址。
三、广福庵
广福庵原址在长田圩,旧在缪字圩,原属群联南长田,现属大联村。初建无考。清乾隆五十七年(1792年),僧大圆与里人募资重建。清嘉庆十六年(1811年),僧素缘置饭僧田。清同治五年(1866年),里人殷兆荣等公捐移建于此。现广福庵仅存遗址。
四、观音庵
观音庵旧名观音堂,原址在荒字圩,属甘南,现属建南村。创建无考。清嘉庆元年(1796年),里人高鸣喈、陆士奇募捐重建,有树柏一银杏一,旧为高氏草堂瓦盆中物,庵成移植于庭,数年间枝叶扶疏、荫覆檐宇,佛之灵抑地之灵。甲戌〔嘉庆十九年(1814年)〕秋日,分湖巡检钟清源因公偶过其地,门对原黄荡,波光帆影之外,农歌渔唱,相酬答于此。见江乡风景、民之乐其乐。乃休息二树下,爱荫翳交翠,不忍言去。现观音庵仅存遗址。
五、刘王庙
黎里刘王庙遗址除镇北作字圩现老街浒泾北路小商品市场附近一处外,另在镇东鹤脚扇有一庙。该庙建于清道光十八年(1838年)。坐北朝南,依次为山门、前殿、后殿三进。山门正面镌有双狮戏绣球浮雕,上层是戏台,前有青石鼓。前殿面阔三间,4根丈余合抱木柱成正方形耸立中间,与四周墙内木柱,共同撑起大殿架构。后殿结构与前殿相仿,刘王菩萨供奉其中。前后殿雕梁纹柱,工艺精巧。三进由天井甬道联络。鹤脚扇刘王庙,至今香火不绝。
六、吴王庙
吴王庙属地方神庙,祀明末清初爱国将领、民族英雄吴昜。原址在镇西北清泽庄(后习称青石庄),现黎里镇青石村。吴昜,吴江柳胥村人,明万历四十年(1612年)农历三月廿七日出生,明崇祯朝(1643年)进士。清初(1645年),吴昜等太湖树帜,抗清复明,为光复吴江立下不朽功勋。清顺治三年(1646年)6月9日,在嘉善被清军设计俘获。15日,就义于杭州草桥门,时年34岁。后迁葬于吴江黎里青石庄。清乾隆三十五年(1770年),朝廷赐谥吴昜为吴节憨公,并为之建祠。青石庄及四周七十二只半圩头的渔民、农民们为纪念吴昜,将原有的东岳庙改建为吴王庙,信徒遍及江浙沪。吴王庙规模甚大,内设吴王正殿、夫人殿、将军殿,还有山门、边室、前后天井、书房、库房等。吴王庙“文化大革命”时拆除,存石碑一块。
七、秦太尉庙
秦太尉庙原址在镇南染字圩,原属甘南,现属建南村。祀宋护民太尉秦乾,庙后有太尉墓。清康熙(1662~1722年)年间,乡人就庙旧址重建,增祀施相公。清乾隆三十四年(1769年),僧志南募建。清嘉庆元年(1796年),僧明江募修;嘉庆十年,裔孙秦俊民等新其像。清咸丰十年(1860年)毁。清同治五年(1866年),里人褚元官募建,专祀施相公。清光绪二十三年(1897年),里人蔡丙圻等以东偏纯阳殿改建。现秦太尉庙仅存遗址。
八、金龙四大王庙
金龙四大王庙原址在墨字圩水楼上,原属建民,现属建南村。祀黄河福王。按《浙江通志》记载,神姓谢名绪,行四,浙江会稽人,初为诸生,隐于金龙山,宋亡,痛哭赴水死。明太祖伐元,阴助破敌,敇封金龙四大王,翊护漕运,屡著灵异。清同治十一年(1872年),里人沈聚福等募建。清光绪十四年(1888年),增建后殿。50年代,金龙四大王庙改为学校。
表15-2
1994年统计的黎里农村其他庵院祠庙遗迹一览表
名称
|
坐落
|
现址
|
始建
|
修整(重建)情况
|
备注
|
埜芳庵(三官堂)
|
染字圩
|
建南村袁家桥附近
|
明代
|
清康熙十四年(1675年)僧慈周端如至乾隆六十年(1721)里人蒯嘉玢,共修3次
|
|
珍珠
禅院
|
大洛圩黎泾港
|
黎阳村
|
无考
|
清乾隆四十八年(1783年)僧自修至光绪十一年(1885)里人,共修3次
|
|
紫筠庵(西村静室)
|
钺字圩俞家田
|
黎阳村
|
明永乐(1403~)
|
清顺治六年(1649年)僧西依至嘉庆七年(1802年)住持僧达宗,共修3次
|
|
珍珠庵
|
西宾圩蜘蛛潭
|
黎花村
|
无考
|
清乾隆二十二年(1757年)女僧初觉至同治八年(1869年)里人杨鹤山等,共修2次
|
|
延惠庵(东阳庵)
|
大洛圩
|
黎阳村
|
明永乐(1403年)
|
清咸丰十年(1860年)毁,同治五年(1866年)里人公建
|
|
珊瑚庵
|
铚字圩朝霞港
|
新方村
|
无考
|
清光绪十四年(1888年)里人重修
|
|
名称
|
座落
|
现址
|
始建
|
修整(重建)情况
|
备注
|
通镇庵
|
叶字圩
|
黎阳村
|
无考
|
清咸丰十一年(1861年)毁,光绪十三年(1887年)沈茂荣等重建
|
|
清隐庵
|
珏字圩
|
华莺村
|
清康熙三年(1664年)僧
|
清咸丰十一年(1861年)毁,同治四年(1865年)殷兆荣重建
|
|
集善庵
|
斗字圩乌桥头
|
乌桥村
|
清康熙年(1662年)
|
清同治元年(1862年)毁,光绪二年(1876年)里人公捐重建
|
|
建宁庵
|
基黄圩西陵港
|
建南村
|
清康熙五十四年(1715年)张禹皋
|
清道光十三年(1833年)汝永壬等至同治四年(1865年)凌振丰等重建。共修2次
|
|
德海庵
|
福字圩
|
雄锋村
|
清雍正九年(1731年)
|
—
|
|
永隆庵
|
主惠圩黎泾港
|
黎阳村
|
无考
|
清乾隆间黄玉书至光绪元年(1875年)戚法明等重建。共修2次
|
|
施氏
祠堂
|
福字圩
|
雄锋村
|
清康熙四十二年(1703年)
|
—
|
祠堂碑记
|
徐氏
宗祠
|
大洛圩雪竹兜
|
黎阳村
|
清嘉庆二十三年(1818年)候选按察司经历徐纬建
|
—
|
|
黄氏
家祠
|
大洛圩黎泾港
|
黎阳村
|
清嘉庆二十三年(1818年)候选州同知黄大绅创建
|
—
|
|
注:表内“始建”栏标注始建时间(或时、人),“修整(重建)情况”栏标注首次与末次重建的时间、人士。
第三章 文学艺术
第一节 文学
黎里古镇,吴文化源远流长,底蕴深厚。唐代诗人陆龟蒙曾隐居黎里,天随桥畔垂钓养鸭。宋代陆游曾在梨花村留下足迹。清代徐达源、蔡丙圻修撰黎里志书。近代更有柳亚子等南社文人雅集结社,激扬文字,指点江山;蔡寅、毛啸岑、茅盾、张应春等革命志士壮怀宣言,传播文化,点燃火种。文化千年传承,文脉绵延不绝。
一、禊湖文学社
(一)沿革
1990年,黎里镇文学爱好者协会——禊湖文学社在文化站成立,创办文学社刊《禊湖》。文学社社长由文化站长陆小明兼任,社刊主编张钟麟,编委王福荣、王炜、陈伟钧、蒯伟勇、杜培玉。从《禊湖》第四期起主编为李海珉,责任编辑凌龙华;1997年起,由王福荣任责任编辑。2002年1月,吴江市文广局命名禊湖文学社为“吴江市2001年度特色文化团队”。至2003年10月《黎里报》副刊《禊湖》问世、文学社停刊止,《禊湖》共编印17期。2004年,文学社成员21人。2005年,禊湖文学社被评为苏州市“优秀业余文艺团队”。
(二)作品
禊湖文学社成员笔耕不辍,作品频频发表。江苏省民间文学艺术家协会会员张钟麟,于80年代与陆廉德、周晓明合作改编大型八场锡剧《五姑娘》,由吴江县锡剧团演出获奖;1991年,创作的《顺风桥》被《苏州杂志》刊用,得到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苏州杂志》主编陆文夫赞赏,小说入选专辑《苏州小说十五年》。中国散文学会会员李海珉,1996~2006年,282篇各类作品分别刊登于《雨花》《百花洲》《传记文学》等省级以上文学刊物。中国散文学会会员凌龙华,至2006年,200余篇散文、随笔在《美文》《中国青年》等省级以上报刊发表。
二、学校文学社
1990年,黎里第二中学创办黎川文学社。1991年,徐慧同学的《走在乡间的小路上》(原载《黎川文学》创刊号)被编入天津教育出版社青少年自学文库《少年佳作评点》一书。后,《黎川文学》一度停刊。2000年4月复刊。是年,黎里中学成立柳亚子文学社。2001年,文学社社刊《禊园》在吴江市学校文学社刊评比中获高中组二等奖。2006年,各学校文学社活动如常。
第二节 书画
黎里镇多书画擅长者,且成绩斐然。1990年,中国硬笔书法家协会会员陈九奇的硬笔隶书作品毛泽东词两首《沁园春?长沙》《沁园春?雪》入选《写字》杂志总第十七期作为钢笔隶书字帖。1991年9月至1992年7月,工艺美术师叶正贤赴中央美术学院徐悲鸿画室油画专业进修、结业,并在北京举办个人油画作品展。原中国文联副主席尹瘦石、徐悲鸿夫人廖静文为画展题词,油画《水乡》《冬雪小院》被徐悲鸿纪念馆收藏。1993年10月,苏州市书法家协会会员孙荣观的书法行书条幅入选中国—湖北首届李时珍医药节全国书画邀请赛。是年,吴江市书法家协会会员査文荣的国画《山水清音》收入《中国现代书画篆刻家作品集》,并被中国人民解放军53023部队收藏。2001年,吴江市书法家、美术家协会会员杨子江的国画《腾飞》在中国桂林炎黄书画艺术研究所和日、韩书画协会联合举办的国际审美书画大赛中获金奖。
一、老年书画小组
1989年,由殷安如、王元钧、翁惠农、徐恭辰、徐如楹、吴克永、汝伯和等十余位老年书画爱好者发起成立书画小组。定每月10日为成员作品切磋观摩日,活动地点在老干部活动室。书画小组由殷安如、王元钧负责,后由翁惠农、叶鹤清负责。2000年底,举办第一次老年书画展,共展出作品100幅。
二、常青书画社
常青书画社是在老年书画小组的基础上组建的。2001年3月,镇老年学校校长姚秉瑞主持成立常青书画社。书画社聘请顾问数人,姚秉瑞任社长,杨子江、陈九奇、翁惠农任副社长,首批成员15人,均已年过花甲,故书画社冠名“常青”。常青书画社活动地点在老干部活动室,后迁至老公社址,再迁浒泾街鸿寿弄鸿寿堂。2004年3月16~25日,书画社在柳亚子纪念馆举办为期10天的书画展览,展出全体社员作品共112幅,以纪念常青书画社成立3周年。2006年3月16日,书画社成立5周年,杨子江在柳亚子纪念馆举办个人书画展,为期10天,展出作品120幅。
三、禊湖书画社
2003年11月4日,黎里镇禊湖书画社成立(黎里镇禊湖棋社同日成立)。苏州市书法家协会会员邱振烈任会长,中国硬笔书法家协会会员张粮纲任秘书长,主要成员有陈九奇、杨子江、孙永观、叶正贤、肖海明、金晓东、张明、査文荣、赵正、金彪等。
禊湖书画社部分成员作品屡屡入展获奖。2003年,杨子江的《骏马图》获全国中老年书画大赛银奖。是年,在苏州市第二届老年书法大赛中,杨子江以金农体书写的“书存金石气,室有蕙兰香”获二等奖。是年起,陈九奇连续获苏州市第二届、第三届、第四届老年书法大赛三等奖。2004年1月,禊湖书画社与文广中心联合举办“迎春杯”首届禊湖书画大赛,大赛历时两个月,共收到书画作品85幅。2005年,江苏省书法家协会会员张明的行草书《王宠杂诗?雨》入选中国书法家协会主办的“大连江鑫杯”全国第二届扇面书法展,并入编《全国第二届扇面书法展览作品集》。2006年,江苏省书法家协会会员金晓东的篆书条幅杜牧诗《将赴吴兴登乐游原》赴澳大利亚达博市作国际文化交流。黎里中学美术教师金彪,油画《曾经的回忆》入选由苏州市美术家协会、美术馆联合举办的苏州市新人新作展。
第三节 摄影
黎里业余摄影爱好者不多,也无摄影组织。摆弄摄影器材的多为从事照相业的专业人士。吴江摄影协会会员庄荣华在参加1988年江苏省人像摄影比赛中,题为《同学》的作品获省人像摄影二等奖。吴江市摄影协会成员陆小明,1998年,作品《街景》入选“中国吴江市‘书绘画?写真’作品展”赴日本国千叶市交流展出。2002年,《吴江市文学艺术人才库?摄影卷?陆小明》刊载其摄影作品,其中有《辉煌一刻》获全国婚纱抓拍比赛优秀奖。6月,“农信杯”黎里风情旅游摄影大赛举办,参赛作品235幅(组),评选等级奖作品8幅(组)和优秀奖及入围奖作品42幅(组)。
第四节 群众文艺活动
民国年间,逢年过节,黎里商会等常募资聘请外地戏班子到黎里演出,多露天搭台以充“戏台”,俗称“草台班戏”。演出戏种以京戏居多,也有绍兴戏(即越剧)。每逢开演,观者云集。镇西栅原玛瑙庵附近空地多有此类演出。大户人家喜庆祝寿,请戏班在家中演戏,招待宾客,称“堂会”。春天,农村请戏班演戏,称为“春台戏”,华字村每年农历三月十三必设“春台”。元宵、中秋等重大节日,黎里要出“庙会”,由镇上热心人士发起组织。“庙会”中有打莲湘、踩高跷、荡湖船、打铜锣、人扮牛头马面等不少文艺活动。除评弹演出外,黎里农村还有艺人流动说书的,称为“宣卷”。
新中国成立初,群众性文娱活动有打腰鼓等,除配合抗美援朝、三反五反、宣传婚姻法等政治运动外,还在浒泾街居委会大厅(鸿寿堂)内排练传统越剧《十五贯》《梁祝》,演出于镇工会及各街道。电影放映队在南新街小学后面的先锋操场、吴江县锡剧团在黄祥泰弄内空地(黎里影剧院后面)(搭起露天舞台),放映与演出。60年代初,镇工会、文化站组织业余文工团,创作曲艺、小戏等节目,参加县职工文艺会演。“文化大革命”时期,市镇工厂毛泽东思想文娱宣传队和农村知识青年文艺宣传队,唱“语录歌”、跳“忠字舞”、演“样板戏”风靡一时。1973年,南京前线话剧团原副团长李洛平下放黎里,帮助组建镇文艺宣传队,发展30多名创作人员,自编自演文娱节目。镇上另有20多人的乐队一支。
1977年“文化大革命”后,镇工会、文化站恢复文艺骨干培养工作,创作、排练剧目,参加全县庆祝粉碎江青反革命集团的文艺大会演。此后,黎里基本每两年有一台文艺节目参加全县会演或调演,参演节目有《只生一个好》等。1981年,举行全镇“五讲四美歌咏会”。1988年,举行家庭演唱会。12月,顾燕萍获苏州市青少年新歌手比赛美声组优秀奖,她在此前的“金三角”电视声乐大奖赛苏州赛区比赛中,获美声组三等奖。1994年4月,左锡官获苏州市首届“文化宫”杯演唱比赛一等奖。1997年6月23日,黎里镇举办“迎(香港)回归?庆七一”文艺会演,参演节目14个。是年,黎里参与的吴江东片5文化站联排曲艺小品《山顶洞小学》被选拔为吴江唯一参加苏州调演节目,并获二等奖。1998年6月,14位退休职工排演的《扇子舞》,参加苏州市庆祝香港回归文艺会演。9月5日晚,节目《黎里夜市真热闹》参加吴江周末文化广场公演。是年,舞蹈《绿色的旋律》在市音乐舞蹈会演中获奖。2000年,舞蹈《水乡欢歌》在吴江市“迎接新世纪”文艺会演中获奖。是年,叶正贤等8位铜管乐爱好者在镇政府资助下组建黎里禊湖铜管乐队。6月20日,亮相演出。12月,左锡官家庭的铜管乐小合奏表演成功,因而被评为吴江市首批“特色文化家庭”之一。2002年,铜管乐合奏《走进新时代》参演吴江市党风廉政建设文艺专场。4月,吴江市体育舞蹈协会黎里分会成立。是年,组建镇民乐组,每月10日在街道办事处(黎新社区)练习曲目,后,建办文化戏曲沙龙。马英、舒展参加青年组拉丁舞比赛获江苏省三等奖,张国忠、李凤仙、汝介琪、石美英等表演的舞蹈获吴江市级奖。12月,黎里镇老年舞蹈队被吴江市文广局命名为2002年度吴江市特色文化团队。2004年,黎里获吴江市十镇联动文艺巡回演出优秀奖节目1个;北厍社区在吴江市纪念邓小平百年诞辰老年文艺会演中获演出奖。2005年7月,戏曲队王丽瑶的越剧清唱获吴江市舞蹈、戏曲演唱比赛老年组一等奖。原东方日化厂越剧戏曲队,排练折子片段,该队后改称为“东方越韵”。是年,第二届十镇联动文艺巡回演出黎里站演出成功。黎里镇演出节目15个,演职人数102人,两场街头演出观众1.1万人次。是年,戏曲队、舞蹈队被命名为吴江市特色文化团队。2006年2月8日,雄锋村举行黎里镇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文艺演出活动。6月10日,黎里雄锋、史北村老年协会的凌大坤、陆新生等52人,在苏州市举行的全省老年文体精品展演会开幕式上表演双龙舞。10月31日,黎里影剧院举行舞龙大赛,欢庆老年节,“舞之龙”有19条之多。黎锋村和史北村,在平望新世纪广场举办的“奥林清华杯”吴江市第十届运动会社会部木兰拳暨第三届全民健身木兰拳比赛开、闭幕式上,分别作舞狮和舞龙表演。至2006年10月,文化站、老年学校戏曲队,“东方越韵”戏曲队及黎新社区文化戏曲沙龙均定期活动,并不时应邀演出。
第四章 报刊和著作
第一节 报刊
自民国12年(1923年)至抗日战争胜利后,黎里共出版宣传革命的报刊《新黎里》和《真报》《浅作》《野草》等4种。新中国成立后,黎里无正规出版发行的报纸、刊物。80年代起,镇多种经营服务公司、副业公司、农业服务公司、商会等单位编印经济技术、信息商情类刊物共7种。90年代起,政府机关和工会、共青团、妇联等部门根据自身工作特点,编印各类“简讯”“简报”“情况”等共7种;禊湖文学社编辑社刊《禊湖》(1990年);各中小学编印各种教育教学期刊、报纸等共6种,黎里退(离)休教师协会编辑会刊《退休生活》(1990年)。上述均为内部刊物。
2001年7月12日,《黎里报》创刊。该报由中共黎里镇党委主办,镇党委办公室、党委宣传办公室、广电站、文化站联合编辑。《黎里报》主要报道全镇经济、社会、文化等方面的新情况、新工作。4开4版,第一版“要闻”、第二版“经济传真”、第三版“社会经纬”、第四版“副刊”。每月下旬出版,邮政分送至各单位,免费赠阅。同时,镇机关部门编印的各类“简讯”“信息”“情况”等均停编撤除,统稿编入《黎里报》。2005年,随着吴江东部区域总体发展规划的形成,新的临沪经济区正式运作,《黎里报》融入《吴江日报》之《今日临沪》专版。12月31日,《黎里报》停刊。历时4年半,《黎里报》共编辑刊出54期。
一、《新黎里》
民国12年(1923年)4月1日,《新黎里》创刊号出版,总编辑柳亚子,副总编辑毛啸岑。该报为半月刊,每月1日及16日发行,四开四版,铅印,为是年代较有影响的地方报纸。出版5期后,由于抨击旧制度措辞激烈,北洋军阀政府内务部密令江苏省长韩国钧勒令《新黎里》停刊。遂被迫于6月停刊。8月,由于柳亚子、毛啸岑与同仁据理力争,《新黎里》复刊。至民国15年,《新黎里》又因“宣传共产”,军阀孙传芳密令吴江县长逮捕毛啸岑。幸有人连夜通知毛啸岑出逃脱险,但《新黎里》还是被迫停刊。《新黎里》除创刊号外,共出版62期,此外尚有各种特刊、增刊20期。《新黎里》初为非卖品,后来发行量猛增,最多时每期发行1120份,其中吴江县约700份,其余除江苏其他县、上海近300份外,国内发行遍及十余省,国外发行至美国、南洋等地。
二、《真报》
《真报》于民国27年(1938年)创办,黎地青年金大鹏等主编,为宣传抗日的进步油印小报。刊出1个月后停发。
三、《浅作》
《浅作》于民国34年(1945年)11月创办。民国36年2月止。16开油印本,每期20页左右,印数约80册,由黎里地下党员丁铎、吴关龙等主办。此刊共出10期。抒情性作品较多,有些作品暴露黑暗,针砭时弊,革命性强。
四、《野草》
《野草》在抗战胜利后由黎里地下党创办,油印文艺小册子,仅出1期。
表15-3
2006年统计的黎里镇其他内部刊物编印情况表 单位:期
刊物名称
|
创编时间
|
主办单位
|
内容概要
|
印数
|
截止时间
|
黎里情况简报
|
1991.5.20
|
镇党委办公室
|
行业信息及上级要求
|
11
|
1991.底
|
工作简讯
|
1991.5.24
|
镇人大主席团
|
群众意见和代表事迹
|
36
|
1997.8
|
黎工简讯
|
1991.6
|
镇工会
|
基层动态改革信息等
|
65
|
1999
|
黎里团讯
|
1992
|
镇团委
|
党团信息
|
—
|
2001
|
妇女工作简讯
|
1994
|
镇妇联
|
工作要求和信息交流
|
20
|
1999.底
|
综治简讯
|
1995
|
镇综治办
|
治安信息和综治情况
|
2~3/年
|
—
|
黎里情况
|
1997.2
|
镇党委办公室
|
政经新闻和改革经验
|
79
|
2001.5
|
果树·养鱼技术
|
80年代末
|
镇多服公司
|
同刊名
|
—
|
1997
|
果园农事
|
1992
|
副业公司、
供销合作社
|
果树栽培、防病技术
|
—
|
1995
|
黎里镇多种经营简讯
|
1997
|
副业公司
|
同刊名
|
10
|
—
|
刊物名称
|
创编时间
|
主办单位
|
内容概要
|
印数
|
截止时间
|
黎里农技
|
2000
|
农业服务公司、农技站、农技推广服务中心
|
同刊名
|
28
|
2005.10
|
再就业
|
2000.6
|
镇再就业
联谊会
|
介绍再就业成功经验
|
4
|
2001.7
|
黎里纺织
|
2000.6
|
镇纺织商会
|
纺织业商情发展信息
|
1/月
|
—
|
黎里铸件
|
2000.6
|
镇铸件商会
|
市场信息、经营动态、管理经验
|
—
|
—
|
禊湖
|
1990
|
禊湖文学社
|
黎川清吟、南社拾贝等栏目
|
17
|
2001.7
|
磨剑石
|
1995.3
|
镇中心小学
|
特色之窗、课改之声等栏目
|
12
|
2006
|
黎川文学
|
1990
|
镇第二中学
|
—
|
—
|
—
|
黎中教育
|
1999
|
黎里中学
|
办学思路、教科丛论等专栏
|
16
|
2006
|
黎花源
|
1999.9
|
镇第二中学
|
班主任手记、学生天地等栏目
|
10
|
2006
|
黎中学报
|
2000.5
|
黎里中学
|
教育通讯教科论坛等
|
—
|
—
|
禊园
|
2001.2
|
黎里中学
|
青春如歌、书海拾贝等栏目
|
6
|
2004.10
|
黎里退教
|
1990.11
|
镇退(离)休
教师协会
|
关工传真、暮年抒怀等栏目
|
77
|
2006
|
|
|
|
|
|
|
|
注:“截止时间”栏中写有“2006(年)”字样的为印数统计截止时间,其余时间均指停刊时间。
第二节 著作选目
著作选目主要依据编写《黎里镇志?人物卷》之信函往来或搜集档案文献而辑录。著者或书目述介的遗漏在所难免。著作选目仅选录作者独立著作(含译著)或任主编、副主编(第二撰稿人)的正规出版的书目。
柳亚子(1887-1958) 《南社纪略》《苏曼殊研究》《苏曼殊传》,汇编《南社丛刻》;后人整理出版《磨剑室诗词集》《磨剑室文集》等
倪慰农(1889-1961) 《中等农业气象学》《新屯垦法》
金一新(1890-1950) 编著《基本工程画》《机械工程画》《应用力学》《材料力学》《机械学》《实用基本电工学》等教科书
朱剑芒(1890-1972) 《南社诗话》《梨湖小识》《南社感旧录》《我所知道的南社》《陶庵梦忆考》(上海书店1982年重印)等
蒯斯曛(1906-1987) 译著萧伯纳《不合理的结合》、左琴科《新时代的曙光》,合译埃德加?斯诺《在敌人后方》、宁姆韦尔斯《续西行漫记》,编撰《上海通志?上海公共租界史稿》,编纂《法汉辞典》《德汉辞典》,短篇小说集《悼亡集》
倪徵
柳无忌(1907-2002) 《柳亚子年谱》《英国文学史》《西洋文学研究》《中国文学概论》《苏曼殊全集》《抛砖集》《古稀话旧集》
徐北汀(1908-1993) 《中国山水画法》
柳无非(1911-2004) 《菩提珠》(兄妹合著)《我们的父亲柳亚子》(兄妹合著)《柳亚子自传·年谱·日记》(与兄无忌合著)
陈应谦(1912-2006) 《药理学》《诊断学》等
柳无垢(1914-1963) 《现代英语会话》(编辑),译著《人类的喜剧》《阿莱罕姆短篇集》
徐次达(1916- ) 《固体力学加权残值法》《固体力学有限元理论方法及程序》
胡家骏(1918- ) 主编《排水工程》《环境工程手册》《英汉土木建筑辞典》《中国大百科全书?土木工程卷》
鲍 睿(1922- ) 主编《细胞生物学》
范祖尧(1924- ) 《结构力学》《起重机结构力学》等5部
包一鸣(1926- ) 编纂《中国资本主义工商业社会主义改造》苏州市部分
张崇高(1928- ) 主编《农业干部培训教材?农村青年自学丛书》《专业户万有问答》《乡镇企业厂长(经理)必读》等丛书
丁 源(1928- ) 《药用植物及生药学》《原色中国本草图鉴?海洋药物分册》《新华本草纲要?海藻》《中华本草?海洋药物》《东北药用植物原色图志》《中草药制剂选编》《中国药用海洋生物名录汇编》
殷安如(1928-2003) 《人中麟凤柳亚子》(与吴国良合编 1994年苏州大学出版社出版)《南社人物传》(与柳无忌合编
2002年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出版 )《陈去病诗文集》(与刘颖白合编 2009年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出版)
张祖训(1930- ) 《极谱电流理论》
徐元洵(1930- ) 主编《中国铁路客车厂修规程》,译著《机械制造厂流水作业法》之《客车制造流水作业法》
汝孝明(1930- ) 《国产55型电传打字电报机》《电传变字原因和克服方法》
汝 信(1931- ) 《黑格尔范畴论批判》(与姜丕之合著)《西方美术史丛论》《西方哲学和美学》《美的寻找》《汝信文集》,主编《马克思主义的三个来源》《西方著名哲学家评传》《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
殷元琪(1931- ) 主编《羰基合成化学》《不对称催化进展》
李荣凯(1931- ) 《机械制图》(高等学校教材,浙江大学出版社出版)
袁 刚(1932- ) 《当代中国的军事工作》,参与撰写、编撰军史274万字
金伯雄(1932- ) 《见证历史——共和国大使讲述——我的非洲岁月》(上海辞书出版社),参编《外交官丛书》《中国外交官在非洲》,参与翻译《毛泽东传(1893~1949)》(中央文献出版社)
倪文钧(1932- ) 《微波接力通信与散射通信》
钱淦荣(1934- ) 主编《邓小平理论概论》《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等国家统编教材
陈永明(1934- ) 《现代认知心理学——人的信息加工》(1989年团结出版社出版),主编《当代中国心理学》(2001年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心智活动的探索》(2006年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联合译著《国际心理学科学——进展、问题和展望》(1994年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
於益民(1935- ) 主编《地下水开发利用》
邵纪淼(1937- ) 《艺术体操》《现代家政——形体》《教你练健美操》,主编《体育美育》
戚嘉鹤(1937- ) 主编《中国建筑西北设计研究院院志》
王鼎兴(1937- ) 《逻辑程序设计语言及其实现技术》(1996年清华大学出版社出版)《互连网络结构分析》(1990年科学出版社出版)《并行处理计算机结构》(1982年国防工业出版社出版),译著《高等计算机系统结构》(1995年清华大学出版社出版)《计算机结构与并行处理》(1990年科学出版社出版)
肖其昌(1937- ) 《超高压悬挂母级动静力学分析》《用状态变量法计算超高压电力系统暂态过程》
徐安达(1937- ) 主编《江苏热处理》
石福熙(1938- ) 《现代英汉医学药学卫生略语词典》《对石油等泄漏物的对策》,翻译科教电影3部
陈传礼(1939- ) 《锅炉节能知识》
张继昌(1939- ) 参编《大学物理拓宽与启用》之《光敏传感器与光纤传感器》
王福荣(1939- ) 《王黎文集》(2002年吉林人民出版社出版)
陆明德(1940- ) 主撰《高中物理复习资料》(江苏人民出版社出版),主撰、主编《运动场上学科学》《物理概念趣辩》《高中物理教育同步思考与训练》《中学生手册》等
薛志明(1940- ) 《泌尿系统结石的外科治疗》
汝友江(1941- ) 《机械无极变速器》
马伯乐(1942- ) 《马伯乐画集》《马伯乐画选》《马伯乐近作选》《古典山水画鉴赏大集》
胡宗敬(1942- ) 《锰矿石分析》(合著,地质出版社出版)
沈桂卿(1942- ) 《小学德育整体优化的实践》(副主编唐根林,2001年苏州大学出版社出版)
汪乾荣(1943- ) 《导学式教学的理论与实践》(江苏教育出版社)
苏明德(1943- ) 《气体动力学基础》《计算流体动力学》
陆廉德(1943- ) 《葡萄架下》(诗集,1979年江苏人民出版社出版)《长荡边的战斗》(叙事诗 江苏人民出版社出版)《牛家港风云》(长篇小说,1998年江苏文艺出版社出版)
李海珉(1947- ) 《奇珍揽胜》(2002年吉林人民出版社出版)《水乡足迹——缆船石》(2004年文物出版社出版)《古镇黎里》(2006年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出版),主编《白蕉手迹鉴赏》(2006年古吴轩出版社出版),《吴江馆藏南社书画集萃》(编委、撰稿,2006年古吴轩出版社出版)
杨家明(1947- ) 《计算机花型准备系统》(纺织工业出版社出版)《人工智能原理及应用》(东华大学出版社出版)
薛志强(1947- ) 《腹部手术若干问题探讨》《医院常用英语会话》
黄志伟(1949- ) 主编《商业银行公司客户经理系列教程》《商业银行零售业务客户经理系列教程》
姚海兴(1950- ) 主编《吴江县(市)十年调研成果》《吴江政协五十年》
张志愿(1951- ) 《口腔颌面外科手册》(2001年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口腔颌面肿瘤外科手术彩色图谱》(2001年山东科技出版社出版)《口腔科学》(第5、6、7版, 全国高校统编教材,2001年、2004年、2008年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口腔颌面肿瘤学》(2004年山东科技出版社出版)《头颈部血管瘤支脉管畸形》(2004年上海世界图书出版公司出版)《现代手术并发症学》之《口腔颌面外科部分》(2003年世界图书出版公司出版)《口腔医学专题讲座》(2005年兰州大学出版社出版)
朱健敏(1952- ) 主编(副)《实用大学英语词典》(1999年南京大学出版社),译著《迷人的世界》(1998年江苏科技出版社出版)《基因与病毒》(2002年浙江人民出版社出版)
沈 勇(1954- ) 《外向型经济纵横谈》(1989年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农村集体资金管理探索》(1991年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中小企业经营管理》(1995年中国商业出版社出版),主编《乡镇企业市场营销学》(1989年江苏教育出版社出版)
黄镇伟(1954- ) 《汉译世界名著导读》(1995年台湾授学出版社出版)《中国圣贤论读书明志》(1997年云南人民出版社出版)《中华书文化史话》(1997年福建教育出版社出版)《天平山》(1998年古吴轩出版社出版)《历史的黄钟大吕——史记》(1999年云南人民出版社出版)《中国版本文化丛书?坊刻本》(2002年江苏古籍出版社出版)《中国编辑出版史》(2004年苏州大学出版社出版)《沧浪亭五百贤像赞》(2005年古吴轩出版社出版),以下书目为第二撰稿人或副主编:《中国文学语言学文献指南》(1988年陕西人民出版社出版)《中国文学史料学》(1992年黄山书社出版)《古代文学研究导论》(1998年安徽文艺出版社出版)《文献学纲要》(2000年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文献学大辞典》(2005年广陵书社出版)
史 毅(1956- ) 《领导科学新编》(1991年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中国人民解放军经常性思想工作概论》(1992年陕西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
陈鹤鸣(1958- ) 参编《光学精密工程》《南京邮电大学学报》
潘 毅(1960- ) 创办兼主编《国际生物信息学研究与应用》《国际高性能计算及网络》《生物信息学系列丛书》《无线网络和移动计算系列丛书》
翁桂荣(1963- ) 《微型单片机接口电路原理及应用》《微型单片机原理及应用》
凌志纯(1964- ) 《西方经济理论导读》(1996年武汉大学出版社出版)
陈其弟(1964- ) 点校《吴中小志丛刊》(2004年广陵书社出版)《吴邑志?长洲县志》(2006年广陵书社出版)
凌龙华(1966- ) 《轩窗随笔》(2001年吉林人民出版社出版)《静对轩窗》(2002年吉林人民出版社出版)《教育,教育》(2005年文汇出版社出版)
徐 瑾(1971- ) 《女人心事》(2002年吉林人民出版社出版)
第五章 科技
第一节 机构与队伍
一、概况
70年代,黎里公社农业科技推广站(称农科站)建立。1983年,公社农科站有技术人员11名;各大队均设农科队,配备大队农技员28名;生产小队设农科组,聘不脱产技术人员304名。7月,黎里公社、镇合一。1984年,农业公司重组农业技术推广站(称农技站)。是年,黎里镇成立科学技术协会。1985年2月,黎里镇评出县首批乡镇企业技术人员(助理工程师1名、技术员4名)。1988年,镇科协下设农业、工业、财经、文教、卫生、水产、水电机、建筑、牧兽等学组,并始设专职科技助理。1990年,黎里镇成立科技领导小组。8月,黎里第一家厂办研究所吴江产业用布研究所成立。至年底,共设村级科技小组28个(含渔业村、镇水产养殖场)、企业科技小组11个。1991年,黎泾良种研究协会成立。9月,黎里镇多种经营技术推广站建立。1992年,成立村多种经营服务站。5月,黎里镇水产技术服务站成立。9月,林果研究协会成立。是年,吴江创新塑料厂组建吴江创新塑印研究所。 1994年12月,石油化工厂成立吴江石油产品研究所。1995年6月,黎里水产专业协会成立。是年,黎里镇特种水产养殖场建立。乡镇企业具有各类专业技术职称的技术人员共240名,其中中高级职称25名。1996年,黎里农技站专职技术人员共8名(农艺师3名、助理农艺师4名、技术员1名),各行政村配备农业技术人员26名,形成农业科技网络。3月,黎里染厂科技协会成立。10月,吴江市天鹅啤酒技术研究所成立。1997年5月,天鹅啤酒有限公司科技协会、黎锋农民技术协会成立。2001年,全镇集体、民营企业各类技术人员共269名,其中具备高级技术职称45名、中级技术职称69名、初级技术职称155名。2002年8月,黎里镇街道科学技术协会成立,选举卞玉琴任街道科协主席,姚爱华、徐志英任副主席。2004年4月,黎里镇北厍社区召开科技协会成立大会。10月,成立黎里镇科技人才工作领导小组,由镇党委书记、镇长分别担任正、副组长。
二、荣誉
1989~1991年,乌桥、黎泾村先后被评为吴江科技进步先进村。1991年5月,黎里镇科协被苏州市科技协会评为1990年度“科技兴农”组织优胜单位。1992年10月24日,黎里农技站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授予“全国农牧渔业丰收奖”二等奖。是年,乌桥村被评为江苏省农村“讲理想、比贡献、创建科普文明村”先进集体。1993年,乌桥村获苏州市“科技兴农”示范村称号。1995年2月,镇水产技术推广服务站殷金华被农业部、国家科委等单位评为全国农业科技推广先进工作者。3月,黎里农技站被苏州市农业局评为1994年度苏州市“十佳”农技站。1996年,黎锋、汤角、乌桥、黎泾4个村被吴江市科协命名为“科技示范村”。1997年,黎里镇被评为吴江市科技工作先进镇。是年,黎锋、乌桥、汤角村被吴江市政府命名为吴江市级“科技示范村”。1998年3月,苏州市委宣传部、苏州市科协命名黎里为苏州市级科普文明镇。年底,奇士、西阳村被市政府授予1998年“吴江市农业科技示范村”称号;岳坤荣等8人于是年、蔡建明等4人于1999年4月,被市科委评为吴江市农业科技示范户。1999年7月,建民村被市政府命名为“吴江市农业科技示范村”。9月,镇农技站获江苏省农林厅1999年度农业科学技术进步三等奖。11月,西阳、建民、黎东、渔业、奇士村被吴江市委宣传部、市科协命名为吴江市“科普文明村”。是年,黎里镇通过省级科技工作先进镇的验收。2000年,黎里镇被吴江市农业局评为1999年度农技推广普及先进镇。2002年10月,汤角、黎锋、建南村被吴江市委宣传部、市科协、市文明办授予吴江市级“科普文明村”称号。
第二节 农业科技推广和成果
一、种植
(一)良种联繁统供
1985年,黎里农业公司引进水稻良种“秀水04”,在黎泾、东阳村试种9.6亩,取得成功。至1989年,推广种植3.5万亩,占全镇水稻种植面积的90%,累计推广面积7万亩。是年,因黎里镇“发展联繁联供、加速良种推广”,获江苏省农林厅农业科技进步三等奖。
1990年,镇农业公司在黎泾、乌桥村建350亩良种繁育基地。是年,县农科站牵头组织、市种籽公司及有关农科所联系提供、镇农业公司承担引进水稻新品种丙88-122、8961、8915进行品比试验。同时,在乌桥村开展测土配方试验。该试验由县土肥站牵头,镇农业公司、乌桥村具体实施。经实践对比,水稻88-122最佳理论产量为1350.28斤。1991年,黎泾村成立“优良品种研究会”,与镇科协农业学组成员研究新品开发、良种繁育、对比品试,并做好各种技术数据的记载、分析,掌握新品特点与技术推广管理措施。是年,种籽繁育基地对6个大麦品种对比试种,推出穗大、抗倒伏的84-3新品种,亩产预测339千克;试种500亩丙88-122水稻,完成上交20万千克良种,供全镇推广。9月,在乌桥村建储藏量为40万千克、占地1200平方米的种子仓库基地。1992年,黎里镇统一种植丙88-122面积42906亩,占全镇水稻种植面积的90%。1994年,良种繁育形式由原来的镇繁统供变为村繁统供,全镇共建26个村级繁种基地,总面积500亩。镇农业公司种子站每年向市种籽公司预订原种作为种源,分配到各村,同时下达种籽上交数量,签订协议,明确职责。农业公司实行统一收购、统一分村储存保管,并做好良种余缺调剂,确保统一供种。2002年,在汤角村繁育优质高产水稻新品种“苏引201”80亩,提供优质种源4.5万千克;在黎阳村示范种植杂交粳稻“常优99-1”40亩。
(二)宽行条栽
1985年,黎里农村试行水稻宽行条栽。1994年,乌桥村丰产方安排单季稻宽行条栽试验,供试品种为丙9117。试验设计3个处理,即3×8条栽、3×7条栽和4×6条栽,共分6个小区,每个小区0.93亩,处理设二次重复。试验结果以8寸行距条栽为最佳,亩产674.5千克。1995年,在全镇推广宽行条栽。1996年,宽行条栽面积占当年实种水稻面积的81.9%。1997年,宽行条栽面积占当年实种水稻面积的85.9%。1998年,农技站在推广宽行条栽的同时,提出“扩行、缩株、稀植”三同步,是年至2000年,宽行条栽面积分别占当年实种水稻面积的92%、94.4%、74.4%。2005年、2006年,水稻宽行条栽面积分别为11803.8亩、6366.9亩,占当年实种水稻面积的39%、25.7%。
(三)塑盘抛秧
水稻抛秧栽培技术从80年代末开始试验示范。抛秧即依靠带土秧苗自身重力下落在稻田中,其最大优点是解决千年来“弯腰曲背手插秧”的劳作,大大减轻劳动强度。塑盘育秧则是将长方形带孔的塑料盘作秧床进行育秧。1996年,先后在乌桥村、汤角村实验示范。1998年,推广塑盘抛秧技术。但抛秧后秧苗在田间形成“满天星”分布格局,且秧苗姿态不一,有直立、倾斜或平躺,水多溺死,水少晒死。抛秧栽培技术未被大面积推广。
(四)直播稻
直播稻源于双季稻中的后季稻免耕直播,俗称“早翻早”,把已催芽的稻种谷由人工直接播于田间,免去做秧田、拔秧、插秧三道繁重工序。1996年,汤角村农场试种30亩水稻机直播。秋后核产平均亩产597.8千克,对比人工直播亩增32.55千克,比全镇水稻亩产552千克增45.8千克,增产幅度为8.3%。2005年、2006年,水稻直播面积分别为4806亩、6343.2亩。机器直播在适度规模经营的种粮大户中得到应用。直播稻后被机插秧替代。
(五)套播麦
80年代中期,三麦免耕栽培(俗称“稻板麦”)迅速推广,1986年,黎里种植三麦26122亩(其中23750亩大麦、2372亩小麦),均为“稻板麦”。90年代后,逐步推广套播麦。套播麦的主要技术操作:播种前稻田开好十字沟并严格进行种籽处理;水稻收割前5~6天播种,晒稻铺3~4天,共生期8~10天;播种量每亩8~9千克,基本苗控制在15万~17万棵;先套肥,后套麦,兼以肥、水、化学除草管理等等。1997年,套播麦扩种至10607亩,占三麦种植面积的78.5%。随着三麦种植面积大幅减少,套播麦萎缩。
(六)粳稻晚茬板田常规油菜栽培技术
传统油菜种植方法是育菜秧、做仑头、打潭或条插种菜。80年代初,推广免耕作业,即水稻收割后不翻耕,直接开沟、种菜,俗称“稻板菜”。1986年,黎里共种植18310亩油菜(华油8号),均采用“稻板菜”技术。1991年秋,农技站在乌桥油菜丰产方进行“粳稻晚茬板田常规油菜高产综合增产技术”研究,成为该项目县内第六个完成单位。
(七)麦田恶性杂草网草综合防治技术
1994~1995年,黎里镇农技站在吴江市科委、农业局植保站的支持帮助下,进行防除以麦田网草为主的麦田恶性杂草的不同药剂应用技术研究。1996年,该科研项目再次进行探讨和验证,为大面积防治提供依据,使研究成果得以推广。1997年,黎里农技站的“麦田恶性杂草网草综合防治技术研究”被苏州市人民政府授予苏州市科学技术进步四等奖。在1999年度吴江市农技推广先进镇竞赛活动中,黎里镇被评为“实施稻麦无草害工程”先进镇。
(八)果木栽培
80年代后期,黎里引种温州蜜橘。1991年10月,日本国园艺专家、九州大学教授白石真一到黎里乌桥村果橘园考察,针对吴江地区柑橘生产现状,提出株距过密、地下水位过高、修剪程度轻、采摘时间早等共性整改意见。1992年10月,多种经营技术推广站从吴县光福引种青梅苗1267株,并增加大白桃、杭早等桃类新品种及大果型黄花梨新品系。1995~1996年,在柑橘生产普遍应用“统一控放梢”的基础上,推广温州蜜橘集约化栽培新技术。1996年,全镇柑橘种植面积1025.98亩,新技术推广872.09亩,推广覆盖面为85%。
二、水产养殖
1981年,黎里农村蚌珠产量1420.5千克,占全县产量3323.105千克的42.75%。1992年,雄锋村开发鱼蚌混养,水面约180亩,在基本不减少鱼种放养的前提下,接种吊挂三角帆手术蚌35万只,提高水面利用率。鱼蚌混养的亩效益是常规养鱼效益的2~3倍。
黎里镇水产技术服务站本着“自我积累、自我发展”原则,一手抓新品开发研究,一手抓技术服务推广。1992~1993年,黎里镇水产养殖场承担江苏省“池塘‘三高’模式化养殖技术丰收计划项目”黎里点1558.4亩养殖面积的落实和实施工作。同期又承担苏州、吴江水产局委托的由农业部质量标准司下达的“池塘成鱼养殖系列标准实施示范”的组织实施。1993年12月,经苏州、吴江两市领导、专家检查验收,两个试验获得成功,平均单产比对分别增107.5千克、77.7千克,亩增效益分别为288元、211元。1993~1994年,苏州市科委下达黎里的“罗氏沼虾专用饲料研制和应用”(SMZ-9308)研究项目,在吴江水产局、吴江颗粒饲料厂专家的指导下,试验获得成功。该项目获吴江市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省水产局“水产科技进步”三等奖。1995年,黎里镇特种水产养殖场养殖的195亩罗氏沼虾平均亩产193千克;在苏州市科技进步“双杯奖”竞赛活动中,镇水产技术服务站参加的全市“五千亩罗氏沼虾池塘养殖增产技术”项目获“攻关杯”奖。1996~1997年,在特种水产养殖场进行的“罗氏沼虾池塘养殖高产试验”(SMZ-9616)获吴江市科技进步一等奖、省水产局科技进步四等奖。1997年,承担的“罗氏沼虾池塘双季养殖试验”获苏州市科技进步四等奖。是年,水产技术服务站被江苏省水产局授予“十佳”服务站称号。1998年,先后建立特种生产养殖场一分场和联合水产养殖场。随着罗氏沼虾等特种水产品养殖技术的推广,2000年,全镇罗氏沼虾养殖面积增加到2600亩,成为吴江市罗氏沼虾养殖大镇,同时鳜鱼、青虾、河蟹、甲鱼、黄鳝、珍珠等特种水产品迅速发展。2002年,黎里镇特种水产养殖场、特种养殖一分场共1008亩养殖面积经主管部门考察和综合评价,并报吴江市人民政府批准,被确定为吴江市罗氏沼虾无公害养殖基地。11月,黎里特种水产苗种场作为国家“948”科研攻关项目中试基地成员,承担中国水产科学院淡水渔业研究中心的科研项目“引进、繁育、发展马氏沼虾养殖”。2003年,市级科研项目“五千亩南美白对虾生态高效养殖技术”(WN200319)继续实施。9月,黎里特种水产养殖场被江苏省海洋与渔业局认定为省无公害水产品生产基地,“绿帆”牌青虾经农业部农产品质量安全中心认证,确认为无公害农产品(2003.8~2006.8)。
第三节 工业科技成果
70年代中期,吴江开关厂研制试产有载调压开关及控制器。1978年,黎里吴江煤矿电器厂的JZB-1激光指向仪、黎里公社耐火电瓷厂的电弧等离子喷涂远红外辐射元件,获江苏省科学大会优秀成果奖。3月,苏州地区召开科技战线先进集体和先进工作者代表大会,吴江煤矿电器厂、黎里公社耐火电瓷厂、红旗化工厂、吴江开关厂、吴江轴承厂、创新塑料厂,获大会科技成果奖。1980年,吴江煤矿电器厂与北京煤炭化学所共同研制成功HYR-25(原YR-801氧弹热量计)恒温式氧弹热量计,获江苏省科技成果奖。是年,吴江远红外元件厂(原黎里公社耐火电瓷厂)与上海自行车研究所、上海自行车厂合作研制成混合烧浴型陶瓷元件锆系红丝远红外元件;该产品1982年获上海市重大科技三等奖。1982年,吴江开关厂SYJZZ-25∕200-7型有载调压开关获江苏省科技进步四等奖。1983年,吴江煤矿电器厂恒温式氧弹热量计获煤炭工业部煤质分析仪器和设备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吴江远红外元件厂锆系红丝远红外元件受国家轻工业部嘉奖。8月,由中国船舶工业总公司鉴定,吴江远红外元件厂研制的开启式局部热处理矩阵型集成式高温加热器获苏州市科技成果四等奖。是月,工业滤布厂新开发的130圆筒滤布,被省纺织工业厅评为创新产品三等奖。1985年,吴江针织一厂生产的真丝连袜裤销往香港、日本、美国,桑蚕丝袜获苏州市科技进步四等奖。1987年,吴江开关厂研制的自动有载调压开关SYXZZ-10/100-9获江苏省1986年度优质产品。是年,吴江煤矿电器厂生产的HYR—25B自动量热控制仪获国家经委、科委“优秀机械—电子产品奖”,同时获省优秀新产品“金牛奖”,在全国微电子技术改造机械设备成果展览会上展览。1988年,吴江轴承厂Ⅱ类型轴承出口香港,并首次进入印度、巴基斯坦、泰国等国;M4460研磨机首次出口美国。Ⅱ类型轴承“中华牌32203-32207”5个品种的圆柱滚珠轴承获江苏省优质产品奖。是年,华联丝织总厂研制生产的衬衫面料涤丽纬长丝,经国家丝绸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检验测试,列为优等品,并被评为苏州市优质产品,获“创新杯”奖。1990年,吴江开关厂F型滚动接点有载分接开关被评为江苏省优秀新产品,列入国家“替代进口产品目录”;1991年,该产品获省科技成果二等奖,受江苏省人民政府表彰。1992年,吴江创新塑印研究所成功解决为塑料包装瓶印刷各种商标、图案、字母的难题。是年,黎里“吴江产业用布研究所”的高强度涤纶滤布获苏州市第二届优秀新产品“金马奖”,并获省纺工“星火杯”三等奖;1993年,获省第三届优秀新产品“金牛奖”。
1993年,吴江啤酒厂研制开发“固体发酵提高饲料蛋白含量新工艺”,将粗蛋白的含量提高12%,使氨基酸占总蛋白含量在60%以上。是年,吴江石油化工厂研制生产15#、26#、36#化妆品系列白油,列入苏州科技项目并进行技术鉴定。1994年,吴江石油产品研究所研究开发石油副产品磺酸盐(磺酸钡、磺酸钠)化学新品;吴江轴承厂研制ZM8163型单面平面研磨机,在江苏省第四届优秀新产品和新技术应用项目评选中获“金牛奖”。1995年,吴江石油产品研究所开发研制柴油机油、汽油机油、车辆轻油、变压器油等8只油类新产品,获得成功。12月,吴江黎里油脂厂生产的“绿野”牌精制保健营养油获第二届中国名牌与优质产品博览会金奖。1996年 9月,吴江市连江石油化工有限公司生产的“金湖”牌化妆用白色油获1996年中国专利及新产品博览会金奖。1997年,东海化工厂开发的800系列地坪(板)漆经吴江市科委确认为科技项目,列入1997年省级科技项目。是年,亚洲啤酒(苏州)有限公司扩建、新建10只发酵大罐,输送管道全部采用瑞士进口,计算机控制糖代、发酵工艺,年生产能力10万吨级。1998年起,黎里工业产品纳入“企业产品执行标准证书”的监督和管理,黎里镇成为吴江市第一批“消灭无标生产、争创执行标准”优秀镇。至2000年,企业产品执行标准年鉴110家(其中市属企业3家、乡镇企业9家、村办及民营企业以下92家、三资企业6家),有标产品183只,执行标准覆盖率92.73%。2000年,双精轴承有限公司(原吴江轴承厂)研制生产涡旋式汽车空调压缩机轴承的定珠圈与止动环,两产品被江苏省科技厅评为高新技术产品。2004年,吴江市运河植物油脂有限公司生产的“田野”牌四级菜油被中国粮食行业协会、中国植物油行业协会确定为“放心油”(2005.10~2008.10)。2005年,苏州东吴水泥厂生产的东吴牌普通硅酸盐水泥被评为年度江苏省质量信用产品,经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审查,p.042.5、p.032.5水泥(硅酸盐水泥)定为质量免检(2006.12~2009.12)产品。2005年上半年,黎里镇4个工业科技项目被确认为苏州市第一批科技产品试制项目,其中有江苏达胜热缩材料有限公司的高频高压电子加速器研制,苏州科达液压电梯有限公司的防爆电梯研制,苏州巨峰绝缘有限公司的高强度绝缘研制,吴江雪马化工有限公司的光引溶剂型织物涂层胶应用。2006年,吴江市运河植物油脂有限公司“田野”牌纯菜籽一级油(压榨)经中国绿色食品发展中心审核,被认定为绿色食品A 级产品。
表15-4
1991~1995 年黎里镇工业新产品(部分)鉴定项目表
产品项目名称
|
生产企业
|
鉴定级别
|
鉴 定 评 价
|
首创
|
技术水平
|
年份
|
XZ-07单级旋片式真空泵
|
农具(机械)厂
|
苏州市
|
省内
|
国内先进
|
1991
|
茶籽香波
|
黎美日化厂
|
苏州市
|
县内
|
市内先进
|
1991
|
可蒙护发素
|
黎美日化厂
|
苏州市
|
县内
|
市内先进
|
1991
|
碧丽定型喷发胶
|
红星日化厂
|
苏州市
|
县内
|
市内先进
|
1991
|
罗丽思定型摩丝
|
红星日化厂
|
苏州市
|
县内
|
市内先进
|
1991
|
霞飞洗发精、护发素
|
黎飞日化厂
|
苏州市
|
县内
|
市内先进
|
1991
|
“爱之神”俊士绸研制
|
华联丝织总厂
|
市科委
|
省内
|
省内先进
|
1991
|
CI型有载分接开关
|
吴江开关厂
|
部
|
省内
|
国际先进
|
1992
|
10KV35KV有载分接开关
|
吴江开关厂
|
省厅
|
省内
|
国际先进
|
1992
|
42205圆柱滚珠轴承
|
吴江轴承厂
|
市局
|
苏州
|
省内先进
|
1992
|
香脂
|
黎里东方日化
|
苏州轻工
|
吴江
|
省内先进
|
1992
|
平面研磨机
|
吴江轴承厂
|
省厅
|
省内
|
国内先进
|
1993
|
彩色釉面瓦
|
吴江砖瓦厂
|
省厅
|
省内
|
省内先进
|
1993
|
摩托车轴承6004
|
吴江轴承厂
|
企业
|
省内
|
国内先进
|
1994
|
轴承42308
|
吴江轴承厂
|
企业
|
苏州
|
国内先进
|
1994
|
磷酸氯喹
|
红旗化工厂
|
企业
|
|
国内先进
|
1994
|
轴承42304
|
吴江轴承厂
|
企业
|
吴江
|
苏州先进
|
1995
|
辛硫酸
|
红旗化工厂
|
企业
|
吴江
|
苏州先进
|
1995
|
第四节 农科教结合示范基地
2000年10月,黎里成人教育中心校与黎里镇水产技术服务站联合创办黎里水产养殖示范基地,旨在落实省“5112”教育富民工程。2001年9月,示范基地通过省教育厅的考察与调研,被省教育厅、农林厅、科技厅等五部门评定为“江苏省首批乡镇农科教结合示范基地”。示范基地得到水产、科技等主管部门的大力支持,积极引进“翘嘴红鲌”“南美白对虾”等新品种,推广罗氏沼虾锅炉苗养殖技术、罗氏沼虾池塘双季养殖技术、南美白对虾淡水养殖技术、鱖鱼生态养殖技术和无公害水产品标准化养殖技术等5项新技术,参与省级罗氏沼虾良种扩繁与大面积高产高效养殖技术示范、市级五千亩南美白对虾生态高效养殖技术的科研项目。2001~2004年,农科教示范基地通过新品种、新技术的示范推广,使黎里的水产养殖从常规水产品转向特种水产品,鱼塘亩均效益从500元提高到1800元,直接带动农民科技致富;示范基地自身的195亩养殖水面,每年纯收入50多万元。2004年,示范基地实施和推广无公害水产品标准化养殖新技术,创建省无公害水产品养殖基地。
第五节 黎里科技应用所
1986年12月,黎里镇劳动服务公司陆建新、朱正阳等4人创办黎里科学技术应用所,主管部门为吴江县劳动局。1987年,科技应用所搬迁至广场路。1988年,研制开发化纤油剂。是年,科学技术应用所被评选为吴江县劳动服务公司系统先进集体,陆建新、朱正阳为先进个人。应用所获1990年度、1991年度吴江县劳动服务公司系统竞赛优胜红旗。1991年6月,应用所生产的涤纶常规纺长丝油剂(DCS)经吴江县科学技术委员会专家鉴定,认为产品性能(平滑性、抗静电、集束性)良好,达到国内先进水平,可以取代同类进口油剂。产品生产过程符合环保排放要求。1993年,科技应用所搬迁至浒泾路,1996年10月,迁入镇西路新址。
2000年9月,科技应用所研制的省科委计划项目J532-B锦纶细旦短丝油剂由江苏省科学技术厅组织举行科技成果鉴定会,认为该产品为国内首创,生产工艺合理,性能符合要求,具有很好的推广应用前景。
2001年6月,应用所转制为民营企业,与主管部门劳动局脱钩,企业更名为苏州源创科技开发有限公司。公司生产、销售化纤油剂,研究开发机电、纺织新产品,对外开展技术咨询、转让、培训等业务。2002年6月,公司被命名为“江苏省民营科技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