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6/5 3:10:16
作者:
来源:
【字 号:
】
点击量:6939
叶滋森 同治四年(1865)十一月二十五日署。字与端,晚号补园,福建闽侯人,是嘉庆、道光年间任奉贤、无锡知县的叶申蔼之孙。滋森,廪贡生,咸丰三年(1853)任仙游县训导。当地经常发生械斗,知县束手无策。他派县学生员回乡劝解,使事态很快平复。知县很欣赏他的做法,将他向上推荐。由此荐任知县,分发江苏。在震泽时,他到任即裁减400余名白拿工钱的差役,很快结清漕粮。第二年,捐养廉银2000两疏浚吴漤港。
同治六年(1867),任靖江知县。十年九月因事离任,十一年回任,十二年为崇圣祠旁的钟楼重修作记。十二年底调江浦,十三年署。他在江浦改定漕额,并据理力争,使江浦的负担与上等县江宁等有所区别。
光绪元年(1875)复任靖江知县,主持修光绪《靖江县志》,并作序。他在靖江前后10年。境内团河是全县水利的命脉,他带头捐款,并筹集原定两年一次疏浚的经费,与上游如皋、泰兴县同时进行疏浚。廨署、学宫、书院、仓廒、坛庙、桥梁等,凡是需要修葺的,他都捐资倡修。靖江境内尼庵多,自战乱后,江南缺少妇女,各处媒贩到靖江觅买,往往借尼姑为引线,将良家妇女拐卖到江南,为此引起不少官司。尼姑又和和尚狼狈为奸,诱骗妇女,出现许多伤风败俗的丑闻。他下令尼庵和尼姑登记造册,查清城乡共有庵堂34所,老少尼姑107人。命尼姑一律蓄发还俗,有家可归的同家,愿意出嫁的出嫁。在近城留一总庵,将没有依靠的尼姑合并居住,按口授粮,以终天年。对清出的690余亩庵产田和345间房屋全部充公,作为地方公益事业的经费来源。靖江比较潮湿,他因患上风湿病请求告归。在此之前,施?祥之妻施氏,与缪春仁通奸,两人相约私奔。施氏被获后,施?祥迁往泰兴避嫌。临行将房屋典与邻居柳荣安,约好定期备款赎还。尚未到期,施来索屋,柳不还,施遂自缢树下。经他验明,案件已了结。而常州知府某以与他有怨,借机嗾使施?祥兄弟,以柳谋杀报请验尸。再验时,他不去,报告巡抚说,如前面误验,罪无可辞,请常州知府往验,自己则听候部参。巡抚了解案情后,认定他是受诬陷的。光绪六年离任,百姓在县城南门外以麻石建叶公亭,正面楹联:载石想高风,南海至今传陆氏;冷泉留胜迹,西湖从此属坡公。以名宦陆绩和苏轼赞赏他的品格及政绩。背面楹联:一代循良留德水,千秋遗迹补文峰。
归家后,定居侯官阳歧乡(今福州市仓山区盖山镇阳歧村),筑玉屏山庄。陈衍《石遗室诗话》云:“玉屏山庄者,叶损轩(大庄)之父作宰江南.买玉屏山,以万金卜筑焉。池馆幽致,有陶江书屋、归来草堂、偕寒堂、写经斋、玲珑阁诸胜。山庄外,田园果树,几占一乡之半。”他读书主攻《尔雅》《说文》,中年以收藏金石书画自娱,著有《弟子职疏证》《池上草堂笔记》《莼香楼书画识》《蝠岩仙馆诗稿》。同治《苏州府志》卷56、58,光绪《靖江县志》卷2、10,光绪《江浦埤乘》卷18,民国《闽侯县志》卷68,《江苏省通志稿·职官志》卷19、21、22,阮娟《三山叶氏家族及其文学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