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7/13 0:08:46
作者:
来源:
【字 号:
】
点击量:5266
徐光启墓在上海的南丹路光启公园,由国务院公布为全国文物保护单位。
一、基本简介
徐光启墓位于南丹路上的光启公园内。徐光启是中国研究和介绍西方科学的先驱,在农业与天文学上的成就极为突出。明崇祯六年 (1633) 在北京去世,次年归葬 原籍,择地于上海城山南李纵泾、肇嘉浜等河道汇合处, 后来子孙多居于此,遂称徐家汇。墓地有徐光启夫妇和 4 个孙子的墓穴,墓前立墓碑。墓地东有碑廊,刻徐光 启画像、明人查继佐撰的传记以及徐光启手稿。墓前有 徐光启半身花岗石雕像。原墓地占地20亩,共有10个墓穴,葬徐光启及其夫人吴氏,左右是四个孙子夫妇。墓前立有石碑、石人、石马、华表、石牌坊等物。石牌坊上正中额题“文武元勋”;右题“熙朝元辅”,左题“王佐儒宗”,正中额下题:“明故大夫太子太保赠少保太保礼部尚书兼文渊阁大学士徐文定公墓阙”。石牌坊镌有对联,上联“治历明农百世师经天纬地”,下联“出将入相一个臣奋武揆文”。墓前原有石羊、石马、华表、牌坊,到19世纪末已大多损坏,墓地只剩下1.2万平方米。
1903年(光绪二十九年)天主教会为纪念徐光启受洗300周年,重修牌坊,并在墓道中建白色大理石十字架一座,后因战乱墓地无人管理。民国22年(1933年)纪念徐光启逝世300周年时,十字架周围围以铁栏杆,墓区围水磨石栏杆,并筑水泥道路。1937年日军侵占上海后,墓地荒废,原来的石羊、石马、华表、牌坊均遭到破坏,现已残缺不全。新中国建立后,由上海市文化局对徐光启墓地拨款整修,重建十字架基台,并公布为上海市文物保护单位。
在1957年的时候经过了修整,墓前有徐光启的花岗石雕像,东侧是碑廊,有徐光启的画像、手迹和传记石刻12块。“文革”中,原有碑坊、华表文物又遭破坏。1978年,墓地辟为南丹公园。1981年,在园北部建成椭圆形大墓。占地300平方米,高2.2米。墓碑上镌刻着著名数学家苏步青手书“明徐光启墓”。
1982年后进行整修。1983年纪念徐光启逝世350周年,墓地建碑廊,墓前立徐光启塑像,座上有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历史学家周谷城题字。墓前小路拓建成150平方米花岗石坟台,新建徐光启半胸一品官服花岗石雕像。左右植有龙柏及常青树。墓东侧建有徐氏手迹碑廊,勒石《几何原本序》、 《葩经嫡证序》等部分手迹。碑廊背面石刻是明末清初学者查继佐所撰《徐光启传》及现代著名画家程十发临摹的徐光启画像。墓西侧有石马一尊。墓前左右水泥石凳围绕,遍植树木。是年11月,为纪念徐光启逝世350周年,南丹公园改名光启公园。1988年中 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二、徐光启简介
(一)家庭
徐光启(1562—1633),上海人,字子先,号元扈,谥文定,天主教徒,选名保禄。官至礼部尚书、文渊阁大学士。是明代著名的科学家、天文学家、农业科学家。徐光启1562出生于上海一个寒素的家庭,早年曾在上海龙华寺求学,他自幼勤学苦练、生活简朴,在中秀才后前往广东教书。明万历二十四年(1596)在广东韶州结识西方传教士,初步闻知天主教教义及西方科学知识;后又读到利玛窦的《山海舆地图》。次年中举。二十八年春赴北京应试,途经南京,往访利玛窦,对西方科学知识发生兴趣。三十一年(1603)在南京聆听了葡萄牙耶稣会士罗如望的宣道,阅读了利玛窦的《天学实义》。塔把"天学"理解为由行上之道和行下之器两部分组成。他认为佛教空无之说"东来千八百年,而世道人心未能改易",若能将天主教教义加以传布,使人人为善,以达到"久安长治"的政治目标。因此,他接受了"天学",受洗入教,取教名保禄,,因此死后将其墓建在天主教堂西南。
(二)事迹
万历三十二年(1604)中进士,考选为翰林院庶吉士。从政之余随利玛窦问学,并于之合译《几何原本》前6卷。三十五(1607)丁忧,回籍守制。次年邀意大利耶稣会士郭居静道上海传教,在家中设立教堂,并在其亲友、佃户中发展教徒,是为天主教传入上海之始。守制期间,将《测量法仪》参以《周髀算经》、
《九章算术》,中西会通,加以整理,并撰成《测量异同》, 《勾股义》。三年后回京任翰林院检讨,适值钦天监推算日食不准,遂和传教士合作研究天文仪器。主张翻译学习西方天文学说。因皇帝不予重视,其事遂寝。四十年(1612),从意大利耶稣会士熊三拔学习西方水利。 崇祯元年(1628)复任礼部侍郎。次年,钦天监推算日食再次失准。经过皇帝批准由徐光启主持重修历法,主持编译《崇祯历书》。当年,皇太极率领数万人攻破大关口,从三面进逼京畿,崇祯帝两次召集大臣,垂问方略,徐光启提出区别对待俘虏以瓦解敌人军心,建立配备西洋炮等火器的车营,以战为守,积极防御的战术。在徐光启主持下,由传教士率领的葡萄牙士兵带领大铳到达涿州,协助防守。三年升礼部尚书,是明末中西文化交流中重要人物。
徐光启晚年虽然年老多病,但他抓紧时间审定了《崇祯历书》的最后三十七卷历书,一六三三年徐光启病重,他还吃力地吩咐孙子,回上海后要把《农政全书》全部整理好,刊印出来。徐光启逝世后,崇祯皇帝停朝三天,特地为徐光启赐祭,追赠他为太子少保,并谥为“文定”。
三、主要看点
(一)光启公园
光启公园位于上海西南部,坐北朝南,东临徐汇区游泳池,南临南丹路,西近汇站路,北面为徐家汇天主教堂。占地面积19亩,1.32万平方米。于1983年11月8日徐光启逝世350周年纪念日,经上海市人民政府批准,以明代杰出科学家徐光启的名字命名(原名南丹公园)。光启公园的爱国主义教育场所主要包括徐光启墓和“南春华堂”纪念馆。徐光启墓位于公园的东北部,1988年被国务院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南春华堂”为一座明清建筑,2003年迁入公园,占地面积300平方米,馆内陈列历史照片、图片和徐光启生平简介等。2003年1月,光启公园和徐光启墓被上海市人民政府命名为“上海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免费对外开放。
(二)陵区景观
1.椭圆形墓
位于公园北部,墓为椭圆形,高2.2米,周围用花岗岩镶砌,顶上绿草如茵。墓前种植大香樟、龙柏、雪松、夹竹桃,墓后水杉林立。墓前竖立镌有苏步青书写的"明徐光启墓"五字墓碑。两旁设石凳,右侧保存清代石马一具。
在墓前约15米处,半身,花岗石质,高1.2米,底座高1.6米。雕像穿明代一品朝服,胸前佩仙鹤饰物,面部神情庄重。
在墓左侧,廊长12米。廊中有徐光启著《几何原本序》、 《葩经嫡证序》等5篇手迹碑石。碑石长0.9米,宽0.3米,共6块1216字。碑石镶嵌在廊壁中。背面是明末清初查继佐撰的《徐光启传》及程十发临摹的徐氏肖像。
2.石碑
到清光绪二十九年(1903年)墓前原碑坊已失,石人、石马、华表均在。江南天主教会在徐光启进教三百年,为纪念这位“保禄”阁老,重修其墓地,又于墓前另置大石十字架一座,座
徐光启墓
3.徐光启墓
旁志刻立碑缘起,并附有拉丁文碑文。
清末由于墓地年久失修,缩为18亩。民国22年(1933年)为纪念徐光启逝世三百年,又在十字架四周围以铁栏,其下筑人造石栏杆和水泥路。抗日战争期间墓地荒废,空地成菜畦。
4.伞亭群
公园西部有一条曲曲弯弯的小溪,沿溪有5只钢筋混凝土结构的蘑菇形单柱平顶凉亭。5亭大小、高低不一,交错重叠。
5.荷花池
在公园西南面,呈椭圆形,池中遍植睡莲,两尾红瓷大鲤鱼在池中喷水吐珠。池岸植迎春、黄馨、黄金条等。
6.水榭
位于池西面,外表似两只相连的六角平顶亭,钢筋混凝土结构。榭的前半部伸入池中,犹如石舫,是观鱼赏花的最佳处。
四、旅游贴士
徐家汇的形成可上溯至明代。晚明文渊阁大学士、著名科学家徐光启曾在此建农庄别业,从事农业实验并著书立说,逝世后即安葬于此,其后裔在此繁衍生息,初名“徐家厍”,后渐成集镇。因地处肇嘉浜与法华泾两水会合处,故得名“徐家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