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
2024年11月25日 星期一
数字方志馆搜索:
当前位置: 首页 >> 暂存 >> 地方志书 >> 二轮修志 >> 吴江市教育志 >> 第四章 中学教育

第四章 中学教育

2014/11/21 16:24:40    作者:  来源:     【字 号:  】   点击量:3589

第一节  概况

清光绪二十八年三月二十八日(1902425日),金松岑在同川书院的基础上创办同川学堂。同川学堂分初、高两部分,学制分别为五年、四年。高级部是同川自治学社,附设理化传习所,由金松岑主持校政。是年,柳亚子、王绍鏊、杨千里、任传薪等人在此求学。光绪三十二年废除科举制度及生源问题,同川自治学社(中等教学)停办。

清宣统二年(1910年),江震公立高等小学堂内开设中学班。宣统三年八月,江震公立高等小学堂停办,中学班停办。

民国元年(1912年)4月,薛凤昌、费伯埙等在县城西门外鲈乡亭畔江震公立高等小学堂旧址创办吴江县立中学,当年招春季始业预科及一年级各1个班,共34人,这是吴江创办的第一所普通中学。民国52月,县立中学修业满4年的首届毕业生有丁鸣镛等7人。是年,同里私立丽则女校办初中班,招生6人,一年后停办。民国128月,推行“壬戌学制”,县立中学改办初级中学。是年秋季,施肇曾在震泽创办私立震属初级中学,第一届1个班30余人,至民国15年首届毕业生10人。民国148月,柳亚子等人在黎里禊湖书院旧址创办黎里初级中学,不久即停办。是年,全县有初级中学3所,在校学生187人。民国16年,县立中学增设高中1个班,民国17年停办。民国22年,震泽施氏在震属初中基础上,创办私立震属育英高中,此为县内高级中学之始。民国25年,县立初级中学有初中3个学级,学生141人,私立震属初级中学有初中6个班、职业班1个,学生334人,私立育英高中有4个班,学生135人。

民国26年(1937年)11月,日军入侵吴江。县立初级中学校舍毁于兵燹,学校停办。不久,私立震属初级中学关闭,私立育英高中迁往上海。民国28年,日伪教育部门在县城雷尊殿小学旧址,建立县立初级中学,4个学级,学生132人。民国31年,薛凤昌在同川自治学社原址创办私立同文中学,全校共6个班:初一2个班(男、女各1个班)、初二、初三各1个班、高一、高二各1个班。民国32年,县立初级中学更名吴江县立中学,开始招收高中班;同里私立同文中学被伪县教育局强行接收,改为吴江县立中学分校,薛凤昌仍任校长。当局要派1名日籍教员往该校教日语,被薛凤昌拒绝;私立盛湖初级中学创办,设初一、初二(插班生)各1个班级。民国33年,吴江县立中学分校改称吴江县立中学第二院,校长由县中曹淮飞担任,另外任命严万里为第二院主任。第二院不设高中(原高中并入吴江县立中学),有初一班级2个,初二、初三班级各1个,共4个班级,学生约140人。民国348月,抗日战争胜利,私立震属初级中学复校。

民国36年(1947年)4月,芦墟私立分湖初级中学创办。8月,私立育英高中在震泽复校,招高中班级1个,学生21人。是年,同里的吴江县立中学第二院撤销,同里私立仁美初级中学成立。民国37年,黎里私立禊湖初级中学成立。至是年底,全县有完全中学2所,初中4所,共有高中班级7个,176人,初中班级25个,学生1111人。

民国38年(1949年)秋,全县有吴江县立中学、私立育英中学2所完全中学,共有学生92人;私立盛湖初级中学、私立分湖初级中学、 私立禊湖初级中学和私立仁美初级中学4所初级中学, 共有学生717人。民国38年至1952年,全县中学进行调整,部分中学的春季班改为秋季始业,招收工农子弟入学。

 

4-1  民国时期4个年份吴江县普通中学情况统计表

 

年份

学校数(所)

班级数(个)

在校学生数(人)

完中

初中

完中

初中

完中

初中

民国10年(1921年)

1

1

4

4

17

17

民国25

3

1

2

14

4

10

610

135

475

民国35

3

1

2

21

3

18

616

91

525

民国37

6

2

4

32

7

25

1287

176

1111

 

19531月,私立育英中学由县人民政府接办,撤销高中部,改称吴江县震泽初级中学。19563月,平望初级中学创办;9月,全县私立中学全部改为公立中学。1958年,全县有吴江县中学、震泽中学和盛泽中学(盛泽初级中学改办完全中学)3所完全中学,有黎里中学、同里中学、芦墟中学、平望中学、铜罗中学、八坼中学、庙港中学、北厍中学8所初级中学及松陵、同里、震泽、盛泽4所民办初级中学。1959年,吴江县中学被确定为苏州地区重点中学。

 

4-2  19591960学年吴江县普通中学教育事业一览表

 

校名

班级数(个)

学生数(人)

初中

高中

合计

初中

高中

合计

吴江县中学

8

8

16

439

435

874

震泽中学

10

4

14

559

209

768

盛泽中学

11

4

15

584

210

794

同里初级中学

8

8

464

464

芦墟初级中学

8

8

424

424

北厍初级中学

3

3

166

166

八坼初级中学

4

4

228

228

平望初级中学

7

7

379

379

铜罗初级中学

4

4

219

219

庙港初级中学

4

4

217

217

黎里初级中学

9

9

490

490

育青民办中学

5

5

269

269

松陵民办中学

2

2

70

70

盛泽民办中学

5

5

220

220

震泽民办中学

1

1

60

60

 

1961年,中央通过并公布“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方针,江苏省制定《全日制中学若干问题的暂行规定》,吴江在调整中等教育方面采取减少招生数、控制新生的入学年龄、就近报考、就近入学、压缩住宿生等几项措施。是年,招高中班级6个、300人,初中班级22个、1210人,与1960年相比高中减招班级4个、200人,初中减招班级14个、770人。1962年,震泽中学被确定为苏州地区重点中学。1965年,全县有吴江县中学、震泽中学、盛泽中学3所完中,有同里初级中学、芦墟初级中学、北厍初级中学、八坼初级中学、平望初级中学、铜罗初级中学、庙港初级中学、黎里初级中学、同里育青民办中学、松陵民办中学、盛泽民办中学、震泽民办中学12所初中。

1966年“文化大革命”开始后,学生停课“闹革命”。震泽中学、盛泽中学、吴江中学3所完中声讨“三家村”“四家店”的批判大会高潮迭起,揭批“反动学术权威”“牛鬼蛇神”的大字报铺天盖地。全县各中学教学基本陷于瘫痪状态。1967年后,许多中学被命以“革命”的名称,如吴江县中学易名为井冈山五七中学、盛泽中学易名为东方红印染五七中学。1968年秋天,学校复课,先高中后初中恢复招生,学校秩序稍上正规。当时推广金家坝公社贫下中农管理学校的经验,学生上课读读报纸,背背语录,形式主义盛行。“教育革命”开始,工人、贫下中农走上讲台,实行开门办学;取消升学考试制度,实行推荐招生办法;不顾师资条件,盲目发展学校规模。是年秋天,提出“上小学不出生产队,上初中不出大队,上高中不出公社”的口号,于是初级中学竟相开设高中班,部分小学增设初中班(俗称戴帽子初中),中学的发展一时趋向高潮,校舍、师资、设备远远落后于发展的形势。当时中学盲目发展,大批小学骨干教师调至中学改上初中,初中教师改上高中,造成“层层拔骨干,层层无骨干”现象。民办教师、代课教师大量增加,师资结构遭到破坏,教师素质愈来愈差,教育质量严重下降。1971年,全县中学贯彻毛泽东“五七”指示,建立学农基地,松陵、盛泽、震泽、黎里、平望、同里、芦墟7个镇(简称七大镇)的中学都在农村建立“农村分校”,造成资金、师资、教学设备的分散和流失。1972年,全县初中班级共329个(包括小学附设初中班级126个),学生11228人(包括小学附设初中生3537人)。19731976年,相继开展“批林批孔”“反击右倾翻案风”“评法批儒”、批“马振扶事件”、学习“反潮流”精神、学习“交白卷英雄”、批“师道尊严”等一系列政治运动,废除高等学校入学考试制度,提倡“开门办学”等,原来稍上正规的教学秩序又趋于混乱,广大中小学实际上是开门不办学,“读书无用论”思想泛滥。这种局面直到1976年粉碎“江青反革命集团”以后才基本结束。1976年,全县初中入学率96.8%,在校初中生31491人;高中在校学生5922人,完全中学由“文化大革命”前3所增至36所。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全县贯彻中央“调整、改革、整顿、提高”的方针,至1979年,完全中学减至29所,高中班级102个,学生5333人,初中开始向三年制过渡。是年,震泽中学被列为江苏省首批办好的重点中学。经过3年调整,至1980年,除50所单独的初中外,原来306所“戴帽”初中(附设初中班的小学校)减至120所,248个班,在校生10199人。1981年,进一步调整初中布局,创办农村联办初中,控制高中规模,原有22所完中压缩到11所(吴江县中学、震泽中学、盛泽中学、同里中学、黎里中学、平望中学、芦墟中学、八坼中学、湖滨中学、北厍中学和铜罗中学)。这11所完全中学统一招收高一新生,实行六年制中学教育计划。其他一律改为初级中学,不再招收高一新生。是年,初中从原有41所扩展为121所,小学“戴帽初中”压缩到46所,班级108个,学生4561人。从暑假开始,原中心校所属初中,从行政至业务全部交给公社中学管理。是年,成立吴江县丝绸职业中学,开始中学教育结构改革试点。1982年,全县小学附设初中班全部撤销(时称摘帽)。为缓解小学毕业生的升学矛盾,恢复和新建125所独立初中和联办初中,每个大队办初中的现象得到改变。1983年,20所中学开始办职业班,开设16个专业,招班级22个,学生929人。

 

4-3  1985年吴江县普通中学教育基本情况表

 

校名

所属村联办中学

学校数(所)

班级数(个)

在校学生数(人)

毕业生数(人)

教职工数()

完中

初中

高中

初中

高中

初中

高中

初中

震泽中学

1

12

6

723

355

228

113

89

吴江县中学

1

13

12

686

668

155

229

105

盛泽中学

1

14

10

706

550

207

202

113

同里中学

1

6

9

301

482

71

124

68

黎里中学

1

6

9

279

444

84

135

67

平望中学

1

6

12

345

659

88

212

79

芦墟中学

1

6

7

299

391

66

65

56

松陵镇中学

1

7

362

88

40

盛泽第二中学

1

13

585

195

70

震泽第二中学

1

5

245

92

29

湖滨中学

芦荡、南厍、清树湾、庞山湖、庞阳、三里桥、吴模

1

7

5

39

206

1449

53

323

156

八坼中学

石铁、新旗、明星、西联、新营、南联

1

6

4

28

228

1192

53

342

109

同里乡中学

彩字、叶建、湖南、张塔

5

18

846

109

49

菀坪乡中学

育红、东城、卫星

4

17

887

134

60

屯村乡中学

裴厍、邱舍、斜港、三红、联合

6

18

693

103

59

莘塔乡中学

龙泾、学寨

3

21

1095

180

69

芦墟乡中学

城司、伟明、新友、东玲

5

19

929

225

76

北厍乡中学

超英、团结、卫星、港上、金塘、钢铁

1

6

4

27

202

1172

51

267

113

金家坝乡中学

红胜、五四、跃进

4

20

1085

190

69

黎里第二中学

雄丰、建新、大联、勤丰、乌桥

6

23

1025

236

76

平望乡中学

溪港、胜墩、联丰、新联、红旗、黎星、三联、新农、小于

10

34

1533

333

108

梅堰乡中学

建新、红卫、立新(含秋泽分部)

4

24

1325

277

79

盛泽乡中学

茅塔、兴桥、北五、鼎方、胜天、大成、南肖、新农、新安

10

30

1485

357

97

坛丘乡中学

南塘、坝里、南心、溪南

5

21

992

258

73

南麻乡中学

龙泉、人民、南新

4

15

749

221

56

八都乡中学

勤丰、港口、东风

4

15

759

173

58

横扇乡中学

石塘、姚家港、东风

4

25

1230

293

83

七都乡中学

群丰、胜旗、幸勤、永民、一其

6

20

936

143

59

庙港乡中学

开弦弓、五联、行义港、金明

1

4

2

22

104

1048

256

74

震泽乡中学

蠡泽、外倚、勤俭、齐心、红光

1

5

2

22

119

1021

243

86

铜罗乡中学

严东、永宁、南田、联中

1

4

6

24

325

1132

63

285

112

青云乡中学

红卫、新民、光明、新联、新丰

6

23

1161

260

95

桃源乡中学

东片、新桥、北片、卫星、雄壮

6

22

1017

200

73

合计

13

127

86

617

4523

29502

1119

6863

2605

注:教职工总数中含农职中教职工103人。

 

1986年,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颁布实施。吴江全县实行分级办学、分级管理体制,县、乡(镇)、村三级办学,县、乡(镇)两级管理,完全中学由县办县管,初级中学实行乡办乡管,村校以村办为主、乡适当补助,并由乡统一管理、政府统筹。是年,吴江县有初中119所,班级572个,在校学生26041人。全县初中入学率93.06%,巩固率92.83%,升学率30%。全县有完全中学14所,班级99个,学生5270人。普通高中招生2057人,占初中毕业生总数的25.58%1990年,全县开始撤并联办初中(联办初中由1986年的101所减至1991年的41所)。是年,震泽中学撤销初中部。全县有高级中学1所、完全中学13所,班级87个,学生3729人。全县有初中80所,班级504个,学生23653人。

1991年,县教育局向全县学校提出“狠抓校风、实抓质量、站稳脚跟,打出旗帜”十六字办校方针:要求各校以校园管理为规范基础,优化育人环境;以教学“五认真”(认真备课、认真上课、认真批改作业、认真辅导、认真检测)为龙头,深化学校常规管理;以教研教科为先导,强化教育教学效果;以实行素质教育转轨为目的,推进教学内部改革。在十六字方针指导下,全市涌现出许多先进学校,其中有初中的“一个先进典型”(同里二中),“两只领头羊”(青云中学、桃源中学)。是年,横扇中学撤销高中部。1992217日,全市初中全部达到江苏省实施九年制义务教育办学条件标准。全市初中49所,班级590个,学生28376人,入学率95.04%,巩固率95.42%,毕业率97.17%,高中13所,班级90个,学生4021人。是年,震泽中学创建为江苏省重点高中。1996年,完全中学逐步实行初中、高中分离。全市联办初中撤并完毕,23个乡镇共有初中32所,除七大镇外,形成每个乡镇1所初中的格局。初中在校学生26732人,入学率99.12%,巩固率98.50%,毕业率98.29%,升学率74.30%。桃源中学、青云中学,实行公办民助办学体制改革实验,其后,市实验初中、震泽一中、平望二中、北厍中学等10所学校先后实行公办民助体制。全市有高中13所,班级115个,学生5168人。是年,吴江市中学创建为江苏省重点中学。1998年,新建吴江市高级中学,芦墟中学初高中分离,盛泽中学易地重建,并创建为江苏省重点中学。1999年,全市调整高中布局,八坼中学、北厍中学、庙港中学、铜罗中学停止招收高一新生。是年,吴江市高级中学创建为江苏省重点中学。

2000年,黎里中学易地重建,初高中分离。是年,全市初中21所,班级599个,学生29823人,入学率、巩固率、毕业率分别为100%99.96%99.44%;高中14所,班级170个,学生8415人。是年,时任省教委副主任周德藩提出北学洋思(中学)、南学桃源(中学),《人民教育》发表《桃源苦耕耘桃李映红霞——江苏省吴江市桃源中学》一文,介绍桃源中学的办学经验。2001年,松陵三中、北厍中学、庙港中学、铜罗中学高中部撤销。青云民办中学创办,招收高一班级4个,学生153人。全市有高中11所,班级186个,学生9622人,初中20所,班级655个学生32645人。吴江市实验初级中学创办,芦墟中学易地新建,吴江市中学撤销初中部。2002年,盛泽中学撤销初中部。2003年,震泽一中、同里中学撤销高中部。平望中学易地新建,新校名为吴江市第二高级中学。是年,全市有高中9所,班级292个,学生14991人,初中24所,班级658个,学生33239人。2005年,吴江经济开发区实验初中建立,松陵高级中学从松陵一中分离出来。是年,全市初中26所(其中江苏省教育基本现代化示范初中17所),班级647个,在校学生31855人,初中生在城镇就读率达100%,入学率、巩固率、毕业率分别为100%99.99%99.61%;全市有高中10所,班级316个,在校学生15857人。2007年,吴江市公办民助学校取消,青云中学公民办分离,吴江市青云实验中学创办,该校为民办中学。

2008年秋,黎里二中并入黎里中学。全市初中25所,其中苏州市教育现代化示范初中有松陵第一中学校、松陵第三中学、市实验初级中学、吴江经济开发区实验初级中学、芦墟第一中学、芦墟第二中学、金家坝中学、北厍中学、同里中学、同里镇初级中学、平望第二中学、梅堰中学、横扇中学、菀坪学校、盛泽第一中学、盛泽第二中学、盛泽第三中学、南麻中学、八都中学、七都中学、庙港中学、桃源中学、青云中学等23所(其中17所学校在2005年时被评为江苏省教育基本现代化示范初中,2008年转评为苏州市教育现代化示范初中),班级601个,学生27327人,初中生在城镇就读率达100%,入学率、巩固率、毕业率分别为100%100%99.69%;全市高中10所,其中四星级普通高中有震泽中学、吴江市中学、市高级中学、盛泽中学等4所,三星级普通高中有松陵高级中学、市第二高级中学、黎里中学(2008年下半年,撤销高中部)、芦墟中学等4所,民办高中有青云实验中学1所,中外合作办学有苏州枫华中学1所。

 

4-4  19492008年秋吴江市(县)普通中学教育基本情况表

 

年份

学校数(所)

班级数(个)

在校学生数(人)

毕业生数(人)

教职工数(人)

高中

初中

高中

初中

高中

初中

高中

初中

专任教师

1949

6

2

4

29

5

24

809

92

717

244

42

202

130

95

1950

6

2

4

35

4

31

963

63

900

251

20

231

97

71

1951

6

2

4

36

3

33

1519

43

1476

257

10

247

135

72

1952

6

1

5

39

2

37

2030

93

1937

252

26

226

135

77

1953

6

1

5

44

4

40

2480

179

2301

380

30

350

142

73

1954

7

1

6

51

5

46

2677

269

2408

542

30

512

172

87

1955

6

1

5

50

6

44

2697

318

2379

766

48

718

172

86

1956

7

1

6

58

8

50

3279

428

2851

769

100

669

204

103

1957

7

1

6

60

8

52

3356

423

2933

842

108

734

225

117

1958

14

3

11

87

13

74

4566

675

3891

897

84

813

228

162

1959

15

3

12

105

16

89

5642

854

4788

986

104

882

254

196

1960

15

3

12

137

24

113

7230

1210

6020

1074

99

975

1961

15

3

12

127

23

104

6137

1112

5025

1927

327

1600

349

282

1962

18

3

15

127

23

104

6870

1150

5720

3088

338

2750

394

253

1963

18

3

15

127

23

104

6870

1150

5720

3971

451

3520

330

207

1964

15

3

12

99

25

74

7300

1250

6050

5750

800

4950

340

289

1965

15

3

12

90

18

72

5533

916

4617

1220

269

924

346

223

1966

33

3

30

5150

920

4230

1148

194

954

366

274

1967

33

3

30

4797

820

3977

1258

202

1056

350

265

1968

80

5

75

5960

474

5486

2568

524

2044

456

368

1969

113

7

106

10400

566

9834

1603

1603

605

523

1970

39

25

34

197

52

145

13773

2645

11128

6125

469

5656

643

413

1971

66

25

41

230

52

178

13401

2625

10776

745

1972

83

26

57

412

83

329

15546

4318

11228

4866

4866

993

859

1973

75

22

53

381

71

310

13878

3747

10131

7769

2585

5184

958

836

1974

69

22

47

375

80

295

15005

4202

10803

6180

1674

4506

988

812

1975

127

25

102

507

87

420

22449

4672

17777

6666

1987

4679

1258

1065

1976

341

36

305

814

108

706

37413

5922

31491

14105

2512

11593

1977

316

42

274

1008

155

853

45730

8283

37447

13459

2461

10998

2323

2117

1978

80

31

49

877

163

714

40046

8719

31327

18737

3191

15546

2080

1810

1979

80

29

51

735

102

633

28935

5333

23602

13997

4047

9950

1905

1603

1980

72

22

50

640

57

583

25893

2701

23192

12497

3764

8733

1884

1481

1981

137

11

126

600

66

534

27907

3113

24794

4858

1166

3692

2032

1514

1982

110

11

99

592

76

516

26583

3394

23189

8016

8016

1878

1445

1983

136

11

125

619

71

548

30432

3526

26906

6030

909

5121

2006

1539

1984

140

11

129

681

74

607

34553

3881

30672

10803

1266

9537

2241

1685

1985

140

13

127

703

86

617

34025

4523

29502

7982

1119

6863

2502

1834

1986

133

14

119

671

99

574

31311

5270

26041

9329

1289

8040

2435

1748

1987

113

14

99

596

111

485

26620

6069

20551

9765

1324

8441

2454

1719

1988

107

14

93

580

117

463

25304

5991

19313

9333

1762

7571

2556

1810

1989

102

14

88

568

105

463

25194

4948

20246

7801

2018

5783

2802

1825

1990

94

14

80

591

87

504

27382

3729

23653

6272

1942

4330

2692

1838

1991

79

13

66

623

83

540

29538

3708

25830

7883

1582

6301

2718

1906

1992

62

13

49

680

90

590

32397

4021

28376

8141

1201

6940

2724

1838

1993

56

13

43

712

106

606

33900

4767

29133

9983

1470

8513

2965

1904

1994

52

13

39

724

108

616

34028

4672

29356

10187

1470

8717

3011

1947

1995

52

13

39

714

112

602

35272

4672

30600

10904

1521

9383

3005

2024

1996

45

13

32

676

115

561

31900

5168

26732

10055

1536

8519

3166

1975

1997

40

13

27

601

135

466

27513

6396

21017

11564

1461

10103

2779

1995

1998

33

14

19

590

158

432

27303

7711

19592

11035

1738

9297

2766

2014

1999

34

14

20

671

168

503

32364

8355

24009

8001

1831

6170

2803

2135

2000

35

14

21

769

170

599

38238

8415

29823

8003

2685

5318

2845

2315

2001

35

11

20

844

186

655

42567

9622

32645

10932

3047

7885

3047

2538

2002

35

11

20

895

240

665

45967

12443

33524

13040

2549

10491

3242

2761

2003

33

9

24

950

292

658

48230

14991

33239

13916

2801

11115

3362

2914

2004

33

9

24

969

316

653

48124

15945

32179

15185

4159

11026

3482

3061

2005

36

10

26

963

316

647

47712

15857

31855

16493

5358

11135

3716

3235

2006

36

10

26

990

331

659

47576

15931

31645

16096

5376

10720

3710

3324

2007

36

10

26

963

330

633

45677

15626

30051

15417

5206

10211

3660

3378

2008

35

10

25

935

334

601

42855

15528

27327

15404

5106

10298

3746

3427

注:19701981年间,初中班级数、学生数均包括小学附设初中的班级数和学生数,初中学校数中不包括附设初中的小学校数。

 

4-5  2008年秋吴江市中学教育事业概况表

 

校名

班级数(个)

学生数(人)

教职工数(人)

学校面积(公顷)

校舍建筑面积(平方米)

校长

总数

初中

高中

总数

初中

高中

总数

专任教师数

江苏省震泽中学

46

46

2055

2055

183

168

16.00

55000

徐月新

吴江市中学

38

38

1771

1771

160

139

5.78

38491

顾伟峰

市高级中学

48

48

2424

2424

196

191

10.27

43464

李雪林

盛泽中学

38

38

1768

1768

159

143

10.44

29916

裘生马

松陵高级中学校

30

30

1477

1477

133

122

4.21

27958

沈华

芦墟中学

25

25

1148

1148

108

101

7.33

25628

莫建根

市第二高级中学

30

30

1429

1429

125

115

4.49

21220

洪伟

黎里中学

46

23

23

2036

988

1048

192

181

5.57

25431

王骏

青云实验中学

71

38

33

3832

2160

1672

216

210

13.33

56000

陈荣华

苏州枫华中学

27

4

23

796

60

736

86

39

13.32

26213

董启梅

松陵第一中学校

44

44

2070

2070

175

156

3.82

21080

王兴华

松陵第三中学

14

14

522

522

87

81

4.54

15972

吴玉良

市实验初级中学

42

42

2016

2016

149

145

6.09

25782

钱国民

吴江经济开发区实验初级中学

23

23

972

972

97

90

7.54

30000

沈剑华

芦墟第二中学

16

16

692

692

93

77

2.58

11356

沈佰荣

芦墟第一中学

17

17

775

775

53

51

2.52

11037

吴春喜

金家坝中学

17

17

814

814

65

58

3.22

8514

朱海根

北厍中学

22

22

964

964

83

77

4.40

9313

贝新华

同里中学

15

15

523

523

103

90

4.66

13341

朱国良

同里镇初级中学

16

16

548

548

59

57

2.85

7815

李国林

平望第二中学

26

26

1166

1166

112

109

7.07

18285

徐建华

梅堰中学

24

24

1033

1033

84

78

5.45

16696

金坤荣

横扇中学

13

13

664

664

59

57

3.88

10951

石培荣

菀坪学校

13

13

593

593

51

48

6.53

18161

吴明初

盛泽第一中学

27

27

1223

1223

100

98

6.97

26322

章昭

盛泽第二中学

32

32

1486

1486

101

97

2.80

20020

杨勇诚

盛泽第三中学

19

19

908

908

68

61

3.18

14421

沈建法

南麻中学

17

17

650

650

60

57

1.99

8950

吴振华

震泽第一中学

27

27

1177

1177

137

117

10.17

41453

徐月新

八都中学

13

13

432

432

59

58

2.89

9707

计正荣

七都中学

26

26

1181

1181

91

89

6.14

17158

周为良

庙港中学

18

18

816

816

82

73

2.77

11282

潘林锋

桃源中学

24

24

1290

1290

89

85

8.59

17912

朱金海

青云中学

14

14

623

623

57

47

7.73

33636

沈煜林

铜罗中学

17

17

831

831

74

73

1.39

5980

沈煜林

 

第二节  学制课程

一、学制

民国元年(1912),吴江县立中学(初中)成立,学制4年。民国128月,学制改为3年。民国22年,震属育英高中成立,学制3年。

新中国建立后至“文化大革命”这一期间,一般都按照《中学暂行规程》,实行初中3年、高中3年的分段制。1960年,平望初级中学试行过中学5年制(未果)。

“文化大革命”期间,学制变动频繁。1968年起,实行初中2年、高中2年的“二二分段”制。至1974年秋,又改为城市中学试行“五年一贯”制,农村中学试行“二三分段”制。1974年起,中小学均由春季始业改为秋季始业。全县各级中小学1974年春季不招生,一律于1974年暑假招生,所有在校的小学、初中、高中各年级学生都延长学习半年。1976年起,全县所有中学从秋季开始,高中一年级开始试行3年。

1978年秋,实行初中3年高中2年的“三二分段”制。1981年,吴江县震泽中学从秋季招高一新生,学制正式定为3年。1982年秋季,吴江县中学、盛泽中学、平望中学、黎里中学招收的高一新生,学制改为3年。1983年,全县初、高中学制完成由“二二”制向“三三”制过渡,一直沿用至2008年。

 

二、课程

清末,废科举、兴学堂后,中学课程设置基本上遵循“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原则,即中学治身心,西学应世事。在注重经学、修身等科目的同时注意吸收西方自然科学知识。清光绪二十八年(1902年),金松岑创办同川自治学社,设有伦理、数学、国文、英文、物理、化学、心理、史地、音乐、美术、生理卫生等课程。光绪二十九年《奏定中学堂章程》规定,中学堂课程设修身、读经讲经、中国文学、外国语、历史、地理、算学、博物、理化、法制经济、图画、体操等12个科目。

民国元年(1912年),颁布“壬子学制”,规定学堂改称学校,中学目标实施普通教育,重视普通文化之陶冶。吴江县立中学废除读经讲经科目,中国文学改称国文,增加手工、乐歌等艺能实用学科。

 

4-6  民国4年(1915年)吴江县中学一周课程表

单位:课时

科目

一年级

二年级

三年级

四年级

备注

修身

1

1

1

1

(1)三年级开设物理,四年级开设化学。

(2)每节课为40分钟。

(1)三年级开设物理,四年级开设化学。

(2)每节课为40分钟。

国文

7

76

5

5

外国语

76

86

8(6)

8(6)

历史

2

2

2

2

地理

2

2

2

2

数学

54

54

5(3)

5(3)

博物

3

3

2

理化

4

4

法制经济

2

图画

1

1

1

2(1)

手工

1

1

1

1

乐歌

1

1

1

1

体操

32

3(2)

3(2)

3(2)

家事、园艺

(2)

(2)

2

 

缝纫

2

(2)

(2)

2

总计

3332

34(33)

35(34)

3534

 

民国16年(1927年),中学教科书实行审定本为主,国定本、审定本及自编教材多样化并行制度。民国22年,教育部制定的《中学规程》第二十九条:“中学教科书须采用教育部编辑或审定者。教员自编教材须适合部订课程标准,并须于每学期终将全部教材送呈主管教育行政机关审核,转报教育部备案。”第三十条:“各种教学应活用教本,采用地方性及临时补充材料,并须注重实验及实习。”

民国23年(1934年),省教育厅对中学各科补充教材又提出详细和明确的意见,如国文科的补充教材有5条:国防、生产、阐明三民主义、激发青年志气、发扬民族精神。高中毕业班补充教材除照五项标准外,并注重条畅时事论文和各种应用文体。作文习作每学期高中以8次为度,初中以14次为度。是年,教育部与省教育厅所定次数,高中相同,初中则异(部定为间周1次,厅定为每周1次)。各校实际执行情况不一。史地学科补充教材的标准是国内外临时发生之重大问题,乡土形势及交通路线,其他有关“非常时期”应行注意之事项。

抗日战争发生后,沦陷区为推行奴化、伪化教育。民国28年(1939年),汪伪江苏省教育厅《中学暂行规程》规定:日语为中学13门必修课之一,初二以上各年级开设读经科,讲授《四书汇要》《孟子》《诗经集注》《韩非子集解》等,实行复古尊孔,灌输封建伦理道德。汪伪政府伪教育部于民国30年编成“新教育课本”。这套课本以汪伪卖国理论为依据,对中国固有历史、地理篡改,企图以此削弱沦陷区青少年的抗日意志,实现日本帝国主义“东亚联盟”“共存共荣”。

民国35年(1946年),吴江县执行江苏省教育厅颁发《中等教育重要法令》规定:初级中学之教学科目为公民、体育、童子军、卫生、国文、英语、数学、植物、动物、化学、物理、历史、地理、劳作、图画及音乐。

高级中学之教学科目为公民、体育、卫生、军事训练(女生习军事看护)、国文、英语、生物学、化学、物理、中外历史、中外地理、伦理、图画及音乐。

新中国建立前,吴江县内初级中学开设国文、英语、数学、历史、地理、理科、作文、生理、体操、画图、修身;高级中学开课同上,只是程度加深。

 

4-7  1949年吴江县中学各科教学安排

单位:课时

科目

初中

高中

 

 

政治

2

2

3

3

3

3

国文

6

6

6

6

6

6

数学

4

4

4

5

5

5

历史

3

3

3

3

3

3

地理

2

2

2

2

2

2

生物

动物

2

4

植物

2

化学

3

5

物理

3

5

卫生

1

英语

3

3

3

4

4

4

音乐

2

2

2

1

1

1

图画

1

1

1

1

体育

2

2

2

2

2

2

总计

29

29

29

31

31

31

注:课外活动包括康乐活动、生产劳动、小组学习(以政治学习为主)、社会服务等,每周10课时,列入课程表。每星期六举行小组检讨会1次,时间为2课时。

 

新中国建立后,取消纪念周和公民、童子军、军训等课程。开设马列主义课程,对学生进行革命思想政治教育。

1950年秋吴江县执行《中学暂行教学计划(草案)》,所设课程为:政治、语文、数学、自然(初一、二)、生物(高一)、化学(初二、高二、高三)、物理(初三、高二、高三)、历史、地理、外国语、体育、音乐(初中、高一)、美术(初中、高一)、制图(高二、高三)。

19523月,《中学暂行规程(草案)》颁发后,下半年起所设课程为:初中设语文、算术(初一)、代数、几何(初二、初三同时设)、物理(初二、初三)、化学(初二、初三)、植物(初一)、动物(初二)、生理卫生(初三)、地理、历史、中国革命常识(初三)、时政、外国语、体育、音乐、美术。每周授课时数:初一31课时,初二、初三均为32课时。19491952年,全县中学废止训育制度,增设政治课,高中设语文、代数、几何(高一、高二)、三角(高二、高三)、解析几何(高三)、物理、化学、达尔文理论基础(高一)、地理(高一、高二)、历史、社会科学基础知识(高一、高二)、共同纲领(高三)、时政、外国语、体育、制图。每周授课32课时。

 

4-8  1952年吴江县全日制中学教学计划(草案)

单位:课时

科目

初中

 

 

 

 

 

高中

 

 

 

 

 

 

 

总计

第一学年

 

第二学年

 

第三学年

 

三年小计

第一学年

 

第二学年

 

第三学年

 

三年小计

 

 

语文

 

8

8

7

7

6

6

756

6

6

6

6

6

6

648

1404

数学

算术

6

6

216

216

代数

3

3

3

3

216

2

2

2

2

216

432

几何

2

2

2

2

144

3

3

2

2

180

324

三角

2

2

1

1

108

108

解几

3

3

108

108

物理

2

2

2

2

144

2

2

3

3

4

4

324

468

化学

2

2

2

2

144

2

2

2

2

4

4

288

432

生物

植物

3

3

108

108

动物

3

3

108

108

生理卫生

2

2

72

72

达尔文理论

2

2

72

72

地理

3

3

2

2

2

2

252

2

2

2

2

144

396

历史

3

3

3

3

3

3

324

3

3

3

3

3

3

324

648

政治

2

2

72

2

2

2

2

1

1

182

254

时事政策

1

1

1

1

1

1

108

1

1

1

1

1

1

108

216

外国语

3

3

3

3

3

3

324

4

4

4

4

4

4

432

756

体育

2

2

2

2

2

2

216

2

2

2

2

2

2

216

432

音乐

1

1

1

1

1

1

108

108

美术

1

1

1

1

1

1

108

108

制图

1

1

1

1

1

1

108

108

每周授课时数

31

31

32

32

32

32

192

32

32

32

32

30

30

188

380

 

19561957学年,初中设汉语、文学、算术(初一)、代数(初二、初三)、几何(初二、初三)、中国历史(初一、初二)、世界历史(初三)、政治常识(初三)、自然地理(初一)、世界地理(初二)、中国地理(初三)、植物(初一、初二上)、动物(初二下、初三)、卫生常识(初一)、物理(初二、初三)、化学(初三)、体育、音乐(初一、初二)、图画、工农业基础知识(初三)、实习。

高中设汉语、文学、代数、几何、三角(高二、高三)、中国历史(高二、高三)、世界近代现代史(高一)、社会科学常识(高二)、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高三)、外国经济地理(高一)、中国经济地理(高二)、人体解剖生理学(高一)、达尔文主义基础(高二)、物理、化学、外国语、体育、制图、实习。

1958年,在学校中开展批判教学脱离政治、生产、学生实际的“三脱离”倾向,组织学生勤工俭学,学校办工厂、农场。

19637月起,中学设置的课程为:初中设政治、语文、外国语、数学、物理(初二、初三)、化学(初三)、生物(初一、初二)、历史(初二、初三)、地理(初一)、生产常识(初三)、体育、音乐(初一、初二)、图画(初一、初二)。高中设政治、语文、外国语、数学、物理、化学、生物(高二)、历史(高三)、地理(高一)、体育。

 

4-9  1963年吴江县中学教学计划(草案)

单位:课时

科目

初中

高中

上课总时数

政治

2

2

2

2

2

2

412

语文

8

7

7

7

7

6

1444

外语

7

6

6

6

6

6

1238

数学

7

6

6

7

6

6/0

1216

物理

3

3

4

4

4

616

化学

3

2

3

4

406

生物

2

2

2

245

历史

3

3

3

303

地理

3

3

210

生产知识

2

66

体育

2

2

2

2

2

2

412

音乐

1

1

70

图画

1

1

70

选修课

(2/5)

(111)

每周上课

33

33

34

33

32

33/27(35/32)

6708(6819)

注:(1)全年教学时间9个月,共39周(毕业班37周)。其中每学年上课35周(毕业班33周)复习考试3周。校内外自习时间;初中每天2课时,高中每天3课时。节假日和教学机动时间1周。

(2)全年劳动1个月,如果将全年劳动时间全部或部分分散安排在上课时间以内,则相应减少每周上课时数和增加学年上课周数,以保证各科教学总时数。

(3)寒暑假每年2个月。

 

政治课按年级分别设置社会发展简史、中国革命和建设、政治常识、经济常识、辩证唯物主义常识。道德品质教育在校会、班会时间进行。时事政策教育,在通常情况下,在政治课上课时间进行,可以占用四分之一政治课时间。

19647月,为减轻中小学生的课业负担,提高教育质量,教育部颁发《关于调整和精简中小学课程的通知》。

“文化大革命”期间,学制缩短,课程简单化。初中动植物改为农业基础知识;高中物理、化学改为工业基础知识,工农业基础知识以“三机一泵”(拖拉机、柴油机、电动机,水泵)和三麦、水稻、棉花等为教学内容;语文加强毛主席著作、马列著作和应用文的内容;数学突出农业会计、珠算、土地测量等内容;初中音乐、美术在19711974年间改设革命文艺;体育初期为军体,1973年恢复设科;历史、地理初期废除,1973年初中恢复历史,1975年初中恢复地理。1976年后,中学开设政治、语文、数学、英语、物理、化学、音乐、体育、美术、农业常识、历史、地理、劳动。

1980年后,随着“三三分段”学制的恢复,设置课程仍与“文化大革命”前相同。1981年秋起,各中学又相继于初高中增设劳动技术。

 

4-10  1981年吴江县全日制五年制中学教学计划试行草案的修订意见

单位:课时

科目

初中

高中

上课总时数

政治

2

2

2

2

2

320

语文

6

6

6

5

4

872

数学

5

6

6

6

6

926

外语

5

5

5

4

5

768

物理

2

3

4

5

432

化学

3

3

4

304

历史

3

2

3

266

地理

3

2

2

234

生物

2

2

2

192

生理卫生

2

64

体育

2

2

2

2

2

320

音乐

1

1

1

100

美术

1

1

1

100

每周上课时数

30

31

31

31

30

4898

劳动技术

2

4

432

 

4-11  1981年吴江县全日制六年制重点中学教学计划(一)

单位:课时

科目

初中

高中

上课总时数

政治

2

2

2

2

2

2

384

语文

6

6

6

5

4

4

1000

数学

5

6

6

5

5

5

1026

外语

5

5

5

5

5

4

932

物理

2

3

4

3

4

500

化学

3

3

3

3

372

历史

3

2

3

266

地理

3

2

2

234

生物

2

2

2

192

生理卫生

2

64

体育

2

2

2

2

2

2

384

音乐

1

1

1

100

美术

1

1

1

100

每周必修课上课时数

30

31

31

29

26

26

5554

选修课

4

4

240

劳动技术

2*

4*

576

注:劳动技术课,初中每周按4节、高中每周按6节计算。

 

4-12  1981年吴江县全日制六年制重点中学教学计划(二)

单位:课时

科目

初中

高中

上课总时数

(一)

(二)

(一)

(二)

(一)

(二)

政治

2

2

2

2

2

2

2

2

384

384

语文

6

6

6

5

7

4

8

4

1208

1000

数学

5

6

6

5

3

6

3

6

906

1086

外语

5

5

5

5

5

5

5

4

960

932

物理

2

3

4

4

5

292

560

化学

3

3

3

4

4

288

432

历史

3

2

3

3

350

266

 

地理

3

2

2

2

3

318

234

生物

2

2

2

2

200

192

生理卫生

2

64

64

体育

2

2

2

2

2

2

2

2

384

384

音乐

1

1

1

100

100

美术

1

1

1

100

100

每周课时数

30

31

31

29

26

29

26

29

5554

5734

劳动技术

2

4

576

注:表4-11为侧重文科的选修,表4-12为侧重理科的选修。

 

1984年下半年,苏州市教育局根据教育部颁发的《全日制六年制重点中学教学计划(试行草案)》,对苏州地区各中学的课程设置作了统一安排。教学计划(试行草案)强调劳技教育,规定劳动技术课,初中每学期2周,按每天4教时计算,为48教时,高中每学期4周,按每天6教时计算,为144教时。劳动技术教育,包括工农业生产服务性劳动的一些基本技术、职业技术的教育以及公益劳动等。教学时间可以分散使用,也可以集中安排。

1986年,全县初中执行《江苏省全日制六年制重点中学教学计划(试行草案)》,各年级开设政治、语文、数学、外语、体育、音乐、美术、劳动技术课。初一、初二开设历史、地理、生物,初二、初三开设物理,初三开设化学、生理卫生。1987年,全县初中按照国家教委颁发的中学语文、数学、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物、体育的教学大纲授课。1994年秋季,全县初中一、二年级启用九年制义务教育新教材。2000年秋季,全市初中一年级语文、数学、英语使用修订后的大纲和教材。是年,初中开设计算机课程。

2000年秋,吴江市贯彻执行苏州市教育委员会苏教中〔200025号《关于贯彻省教育厅〈关于《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课程计划(试验修订稿)》的实施意见〉的通知》精神,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从2000年秋的一年级起,实施教育部全日制普通高中新课程计划,并下发《实施意见》,认真实施新的课程计划。

 

4-13  2000学年吴江市普通高中一年级课程安排表

 

科目

周课时

政治

必修

2

语文

必修

4

外语

必修

4

数学

必修

4

信息技术

必修

2

物理

必修

3/2

化学

必修

2

历史

必修

3

地理

必修

3

体育和保健

必修

2

艺术(音乐、美术)

必修

1

综合实践活动

研究性学习

必修

3

劳动技术

1周,可集中安排,可分散安排

小区服务

一般应利用校外时间安排

社会实践

1周,可集中安排,可分散安排

地方和学校选修课

1/2

周活动总量

34

教学周

35

 

4-14  2008年吴江市初一课程设置方案

 

科目

课时

课程

课时

思想品德

2

综合实践活动

根据省教育厅意见,本两项课程合并使用,其中信息技术教育2课时劳动技术教育1课时,研究性学习1课时,校本课程1课时。社会实践活动以及小区服务可集中时间进行,不占课时。

3+2

地理

2

历史

2

生物

3

语文

5

数学

5

地方与学校安排的课程

外语

5

体育与健康

3

音乐

1

美术

1

周总课时

34

 

4-15  2008年吴江市初二课程设置方案

 

科目

课时

课程

课时

思想品德

2

综合实践活动

根据省教育厅意见,本两项课程合并使用,其中信息技术教育1课时劳动技术教育1课时,研究性学习1课时。另外1课时的安排为:劳动技术教育利用一学期的1课时,另一学期1课时用于校本课程。社会实践活动以及小区服务可集中时间进行,不占课时。

2+1

生物

2

物理

3

语文

5

数学

5

外语

5

体育与健康

3

历史

2

地方与学校安排的课程

地理

2

音乐

1

美术

1

周总课时

34

 

4-16  2008年吴江市初三课程设置方案

科目

课时

课程

课时

思想品德

2

综合实践活动

根据省教育厅意见,本两项课程合并使用,其中,研究性学习1课时,校本课程1课时。社会实践活动以及小区服务可集中时间进行,不占课时。

1+1

物理

4

化学

4

语文

5

数学

5

地方与学校安排的课程

外语

5

体育与健康

3

音乐

1

美术

1

历史

2

周总课时

34

 

 

4-17  2008年吴江市高中新课程课时与学分安排建议表

 

单位:课时

科目

高一上

高一下

高二上

高二下

高三上

高三下

总计(课时与学分)

必修

政治

2

2

2

2

8

语文

4

4

2

10

数学

4

4

2

10

外语

4

4

2

10

物理

2

2

2

6

化学

2

2

2

6

生物

2

2

2

6

必修

历史

2

2

2

6

地理

2

2

2

6

信息技术通用技术

2

2

2

2

8

艺术或音乐美术

2

2

2

 

6

体育与健康

2

2

2

2

2

1

11

综合实践活动

研究性学习

3

3

3

3

3

15

社会实践

每学年一周2×3

6

小区服务

三年不少于10个工作日

2

小计

33

33

27

9

5

1

108/116

选修

语文

2

4

2-6

2-4

8-14

最少选20学分

数学(人文)

2

4

4

6-10

数学(理工)

2

4

4-6

2-4

10-14

英语8

2

4

6

英语9级、系列Ⅱ

4

2

6

人文与社会

2

4

4

科学

6

4

4

选修

通用技术

艺术或音乐美术

体育与健康

小计

选修Ⅱ

1

1

1

6

总周课时

34

34

34

34

34

34

注:(1)此表依据教育部《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和《江苏省普通高中课程设置与管理指导意见(试行)》的要求安排。

(2)学校应先开设必修课程,逐步增设选修课程。不应任意增减课时,也不应把必修课安排的时间过于集中和提前。

(3)指导学生选择课程时,应指导学生先选择科目,然后在科目中选择模块。

(4)学生选择选修Ⅰ课程,语文、数学、外语应必选,同时,在人文与社会、科学、艺术、体育四个领域中选择一个领域。选择人文领域的学生至少应在政治、历史、地理三科中选择两个科目,选择科学领域的学生至少应在物理、化学、生物中选择两个科目。除此以外,还应在其他领域自由修习一定的学分,以保证每一学年在所有学习领域都获得一定学分。

第三节  教学

清末,书院改为学堂,对学生的个别授课转变为班级授课形式,教学以“先生讲,学生朗读背诵”转变为“先生讲,学生听”的演讲式注入法。

民国期间,吴江的中学课堂教学基本上是注入式,有的也尝试采用“讲演式”“问答式”或“启发式”“课题法”等教学方法。对学生成绩考试,一般分学期考试、学年考试、毕业考试3类。这一时期,县教育会还曾提倡儿童本位教育,推行“自学辅导法”和“设计教学法”,对中学的教学有一定影响,但当时中学的教学法主要还是讲演法。民国24年(1935年)《修正中学规程》增日常考一项。其时学校教学依学科特点酌用下列办法:口头问答,读书报告,实验实习,作文,测验,调查采集报告,其他工作报告,劳动作业等。各校对学科之学期成绩评定亦分别按平时成绩、小考(月考或双月考)成绩、大考(学期考试)成绩划定占分比例。招生考试则由中学自行命题、评分、录取。抗战胜利后,各中学建立学生实验室,为实验演示创造条件。

新中国建立初,县普教工作侧重于学校布局、师资队伍的整顿改造,教学方法仍多沿用传统方法。学校考试制度基本沿用旧法。1952年,中学的课外活动内容包括时政学习、文体活动、社会宣传等,其中不少都与当时的政治运动结合起来,如土改、镇反、“三反”、“五反”、参军参干等,学校的文艺宣传队颇为活跃。1953年起,明确提出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方法,教师开始学习苏联凯洛夫《教育学》。是年,江苏省重视提高教育质量,省政府下达文件,要求大力纠正学校教育工作中的混乱现象,提出“教学工作是学校中压倒一切的中心任务,教师的主要责任就是做好教学工作,学生的任务就是学习”。全县组织广大教师认真学习文件,端正教育方向,制订具体措施,教学质量有较快提高。其时,强调学校要加强劳动教育和基本生产技术教育,学校的课外活动大多围绕这个主题开展,如开辟实验园地,绿化学校环境,创设小工厂、小农场并与农业生产合作社挂钩参加劳动。1954年,县文教科组织全县教师学习苏联教育理论,改进教学方法,各级学校课堂教学开始采用组织教学、检查复习、传授新课、复习巩固、布置作业五个环节,试行五级计分法,加强综合技术教育。与此同时,教师自制教具和教学图表蔚然成风。1958年,开展“教育革命”,强调教育为无产阶级政治服务,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在各科教学中要求“政治思想挂帅”“联系工农业生产实际”,各校均以相当多的时间组织学生校内劳动或去农村参加劳动。1960年起,全县纠正学校生产劳动过多、削弱基础知识教学的倾向,在各科教学中提出加强“双基”(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要求。1963年,全县中学贯彻《全日制中学工作条例(草案)》(即五十条),教学管理渐趋规范,克服教学中的主观主义、形式主义、烦琐哲学,解决学生负担过重问题。县文教局提出冲破课堂教学“五个环节”的框框,要求做到“少而精”“启发式”,学习上海育才中学“紧扣教材、边讲边练、新旧联系、因材施教”的教学经验。1965年,全县学习、贯彻毛泽东的“春节指示”,严格控制测验和考试。是年,部分学科试行开卷考试。

“文化大革命”期间,每堂课要先学习毛泽东的有关“语录”,用毛泽东思想统帅文化课。1970年起,推行开门办学,开展学工、学农,走出去(到工厂、农村拜工人、农民为师),请进来(请工农兵进校参与教学工作),开展所谓“大课堂”教学。

1978年,全县中学以教学为中心,整顿学校各项工作,加强教学研究,提高课堂教学水平。教育部重新颁布《全日制中学暂行工作条例(试行草案)》。1979年,全县贯彻执行教育部重新颁布《中、小学学生守则(试行草案)》和教学计划。在试行“条例”和“守则”的过程中,广大中学教师坚持以书本为主、课堂教学为主和教师的主导作用为主,改进教学方法,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经过广大教师的努力,全县中学教学秩序和工作秩序逐步得到恢复,学校各项规章制度得到健全稳定,“文化大革命”中那种混乱状态基本扫除,校容校纪开始好转,全县中学教学质量开始回升。1981年,县教研室贯彻苏州地区教研工作会议,进行各中学实验教学改革,全县教师遵循教学规律,重视打好基础,培养能力,发展智力,大力改进课堂教学,提高教学效果。1983年,全县兴起教改热潮,从点到面,从语、数、史地、外语,渐及思想品德、理科及音体美各科。各中学均以“重视双基,培养能力”为教改的主要内容。下半年,县教育局召开全县班主任工作经验交流会,提出要重视学生第二课堂的开辟,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以开拓学生的视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各中学的课外活动更趋活跃多样。

1986年起,全县中学在教学领域主要抓教材、教学方法、考试方法和教学手段4项改革。其中对教学方法的改革,县文教局在全县范围内开展中学学习顾泠沅教改经验试点工作。教学手段的改革则与农村初中实验中心和中学实验室的建设以及电教手段等的推广结合进行。县文教局对学校的考试方法进一步结合学科和学生年龄特点进行探索。如语文注意结合考查学生听说能力,理化生物注意考查学生的动手能力,初中政治注意针对学生年龄特点和行为等。19874月下旬,县教研室在震泽中学召开推广顾泠沅教改经验交流会。同时,县文教局组织10个评议组分赴全县各中小学,观摩125节校级优秀课,评出12名中学教师参加县级优秀课评比。县文教局提出各中学、各学科都要有教改的目标,有教研课题,全县确定重点研究课题28个,围绕研究课题上课评课169节。初中学科教学重视学科能力和思维方法的培养,重视学科教学与生产生活实际相结合。开展“轻负担、高质量”的教学探索,培养合格加特长的初中毕业生。1993年起,全市严格控制学生在校时间,规定初中7小时,星期天和节假日不进行集体补课;严格控制作业量。是年和1994年连续两年,吴江市的中考成绩平均总分、及格率、优秀率、尖子率均列苏州六县市第一。全市初中教学质量大面积提高。1994年,吴江市在江苏省和全国初中数学竞赛中两次夺得全省第一。各校进行课程计划调整和贯彻市教育局提出的办好综合高中、创建特色学校的分类要求,把素质教育贯穿于教育的各个环节,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高考成绩也创出佳绩。是年,全市本科进线226人,大专以上进线率位居苏州六县市第二名,震泽中学80%的高三考生进入本科和大专录取线,其中学生张志斌荣获苏州文科状元、李政道奖学金一等奖。震泽中学和盛泽中学的科普教育及松陵一中的艺体教育取得显著成效。1997年,市教委贯彻落实省素质教育实施意见,印发省教委《关于全面贯彻教育方针,在中小学深入实施素质教育的意见》,下发《关于贯彻落实省、市教委〈关于严格执行全日制中小学课程(教学)计划的通知〉的意见》《关于吴江市小学、初中学生考核成绩实行等级制的意见》等文件,并将省教委关于素质教育10条基本要求和全市执行办法编成“告家长书”发至全市中学生家长。1998年,全市举行以研究课堂教学质量和效率为主题的初中素质教育现场会,组织教师到桃源中学、青云中学、南麻中学、吴江市中学4校听课、评课113节。此举,在全市中学引起强烈反响,促进各校提高课堂教学效益工作的展开。

2000年,全市各中学注重教育科研,提高教师实施素质教育水平,改革课堂教学模式,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市教委成立由主要领导任组长的桃中、青中联系组,召开桃源中学、青云中学深化课堂教学改革专题研讨会,总结两校课堂教学改革的成功经验,带动提高全市初中的整体办学水平。是年,全市各初中学习“洋思经验”,以“优化教学过程,提高课堂效率”为中心,在推广各学科课堂教学模式的同时,建立结合各学科教学实际的课堂教学研究课题,组织特级教师、学科带头人上研究课,师徒结对上对比课,青年教师和新教师上汇报课。全市各初中通过学校开课日、学科教研组听课评课说课等,营造炼课、上好课的良好氛围。

2001年,全市中学进一步确立优化课堂教学是素质教育重中之重的观念,继续围绕“提高课堂教学质量”这个主题,以学生发展为本,建立课堂教学课题研究,开展课堂教学研讨活动,组织课堂教学评估,选拔优秀课等形式,进一步优化教学过程,改进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加强实验教学和现代教育技术在课堂教学的运用,积极推广学生主动参与、主动学习的新型课堂教学模式。全市中学加强教研组建设、开展开课日活动,营造争上好课的良好氛围。初中继续学习推广“洋思经验”,改革课堂教学模式,优化教学过程,提高课堂效率。高中以高考“3+大综合”(“3”为语文、数学、英语,“大综合”为历史、地理、政治、物理、化学、生物6门课的综合考核)改革精神为指导,在探究性、研究性学习和体验性学习中突出对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并开展一系列调研,进一步完善全市高中教学和高三复习计划。

2002年,吴江市教育局根据全国和省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精神要求,制定《吴江市区域整体推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施方案》和《吴江市基础教育新课程师资培训工作计划》,63日召开全市课程改革动员大会,就课程改革实验推广工作进行动员部署。市教育局确定梅堰中学等4所学校为中学课改实验联系点,在吴江教育信息网上制作“与新课程同行”主页,推动全市中学课改工作。秋季,苏州市整体进入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省级实验区,吴江市初中起始年级按《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实施新课程标准。是年,市教育局制定《关于加强学校特色建设的意见》,加快发展学校特色和学生个性。

2003年,吴江市教育局制定下发《吴江市推进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意见》,对学校课程改革活动作具体安排,建立以校为本的教学研究制度和教师培训制度。教育局组织开展全市课程改革专题系列活动,对课程改革中涌现出来的先进教师、先进学校和优秀成果进行表彰和奖励。10月,苏州市教育局对吴江市课程改革进行调研检查,对吴江市“上下联动、有机整合、以校为本”的做法给予充分肯定,《苏州教育》还刊文介绍吴江的经验。吴江市高级中学开始实施双语教育的实验工作。是年,市教育局制定《吴江市特色学校建设考评细则》,推进学校特色建设,《人民教育》发表《走遍吴江看特色》,文章详细介绍吴江学校特色建设情况。

20043月,吴江市承办由人民教育编辑部主办的“全国创建特色学校论坛”。在活动中,吴江市介绍特色学校建设的经验和做法,提供观摩现场。是月,在市实验初中成立15家成员单位组成的双语教育协作组,组织实验学校教师分别赴常熟和华东师大参加师资培训和全国双语教育活动。

20054月,市教育局对中学开设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情况进行专项调研,找问题想对策,以促进全市综合实践活动向纵深发展。全市把实施有效教学、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作为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的重中之重。上半年,全市把“学校有特色、教师有专长、学生有特长”作为办学所追求的一种境界。是年,高中课程改革全面启动。以整体推进、分段实施、突出重点、强化管理为策略,出台《吴江市普通高中课程改革实验方案(试行)》,在统筹谋划、加强领导、师资培训、强化服务、严格执行课程计划、深化有效教学与管理、大力开发学校校本课程、建立选课指导制度、加快考试评价制度改革等方面做出规划和提出实施要求。9月,在吴江市中学召开课程改革学科研究中心挂牌仪式,以全市高中优势学科为基地建立了13个学科研究中心。9月、11月,组织对全市高中课改和有效教学管理进行专项调研与督查。各校继续贯彻落实《关于建立以校为本的教学研究制度,深入推进课程改革的指导意见》的有关精神,把校本教学研究制度的建立和完善作为教学研究的重点。

2006年,全市大力倡导、研究并实施有效教学,突出有效课堂以及有效训练两个重点,实现“有效课堂长能力,有效训练出成绩”。全市中学组织教师学习《有效教学的理论与实践》方面的理论;举办一系列调研、研讨、示范、观摩等活动,开展“有效教学”实践,推进全市教改工作。总结全市有效教学的经验和做法的文章《实施有效教学,深入推进课程改革》收入省教育厅《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验通讯》,在省农村义务教育课程改革现场会上作书面交流,引起省教科院的关注。《江苏教育》第6期的独家策划《课改攻坚》中用较大篇幅介绍吴江的经验。12月,江苏教育报刊社主办的《成才导报》以《吴江教育:在追求“有效教学”中理性行走》为题报道全市区域推进“有效教学”的做法。继续着力推动全市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的常态化进程。教研部门加强对“研究性学习”的研究和指导,提高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有效实施。高中课程改革认真落实省市教育主管部门的文件精神,确保课改工作做到“不走样、不脱节、不形式,重实际、重效果、重过程”。是年,吴江市高级中学、吴江市中学、盛泽中学、震泽中学等4所学校创建成为苏州市双语教育实验学校。

20079月,市教育局下发《关于实施精致化管理,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的意见》。10月,组织部分中青年校长在七都中学举办“精致化管理与校本发展”主题论坛。教研室编印《精致化管理学习材料》。各校从学校实际出发,找寻突破口,对训练的精致化管理提出具体的要求。吴江市有效教学取得一定的实践成效,《成才导报》暑期合刊介绍吴江市中学、青云中学、桃源中学的做法。全市校本课程建设进一步加强,各校高度重视校本课程资源的挖掘与建设,把课程资源开发作为新课程改革的一个亮点。重视中学综合实践活动形式的实效性、多样性,发掘、发挥综合实践活动在校本课程建设中的积极作用,成立全市中学综合实践活动中心组。

2008年,全市中学突出“精致管理促有效”主题,初中以片为单位开展精致化管理研讨活动,校际之间加强精致化管理的互相学习、互相比较。高中继续实施“课改工程”“优质工程”“有效工程”“校本工程”,落实教学工作中心地位,切实改进教学管理,提高教学质量。省教育科学院专家在对市高级中学进行普通高中课程改革视导时,充分肯定学校的做法。全市继续把课堂教学以及有效训练作为精致管理的重点环节。各中学以“学年课题”为重点,通过行动研究,引导一线教师在研究中改善教学行为,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加强精致科研的探索。

第四节  招生考试

一、中招工作

民国时期,初中升学和招生考试由各中学自行命题考试,发榜录取新生。

新中国建立初,初中升学和招生考试方面仍循旧制,主要在暑假期间,由各中学自行命题考试,发榜录取新生。1956年,市区初中实行联合招生,设立理化招生办公室,统一命题,按报考志愿录取。1959年,全县高中、师范、中专学校实行联合招生,为保证重点学校新生质量,采用一次考试、先重点后一般、分批录取的办法。公办初中招生也实行上述办法,并动员工农成分的优秀高小毕业生报考重点学校,部分优秀学生直接保送入学。

“文化大革命”期间,学生可不经考试全部升学。

1980年,高小毕业生升初一,初中毕业生升高一分别由县和地区统一命题进行考试,根据志愿择优录取。1986年贯彻《义务教育法》后,实行小学毕业、升初中一次性考试,全部就近入学。

1986年,吴江县高级中等学校招生考试(简称中招)执行苏州初中毕业考试暨升学考试相结合的办法,考试科目为政治、语文、数学、物理、化学、英语6门,满分640分。吴江县招生办公室根据苏州教育局下达的中专、中师、中技招生计划和县教育局下达的普高、职高招生计划,统一组织报名、考试、体检、录取。中招办法规定:中专、中师不得兼报,中师招生计划定向分配到乡镇,往届生可以在学校重读,并和应届初中毕业生一样参加中招考试录取。

1990年,全县初中招生实施划片免试就近入学制度。中招实行重要改革:往届生不得报考中专、中师、中技,只能报考普高、职高,以保护有限的九年义务教育公办学校教育资源;中师招生计划实行定向分配到乡镇与全县统招相结合,不达规定分数线乡镇完不成的定向计划转为全县统招,以改变往年乡镇之间中师生源质量差距悬殊的问题;吴江师范面试改由县招办按保密规定编制并当场分发中师面试证,考生凭面试证参加面试,尽可能排除社会因素对面试的干扰;省重点中学震泽中学首次面向全县招收优秀初中毕业生为免试保送生,每个乡镇可保送15名,由乡镇教管会推荐,县文教局审批。

1991年,中招报考办法实行重大改革。经县委、县政府批准,从是年起,凡报考中专、中师、中技的考生,第一批第一志愿必须填报省重点中学震泽中学,凡不填震泽中学第一志愿的,不得报考中专、中师、中技。改革目的是引导初中生合理分流,改变以往农村一流学生读中专、中师,二流、三流学生读普高的现状(当时农村学生读中专、中师原因是急于户口农转非,早就业)。是年,震泽中学第一批第一志愿招生4个班共180人。

1992年,中招考试考务改革。中招各考点交换正监考,教育局从各校抽调巡视员,派驻中招各考点学校。是年,中考首次加试体育,当年体育满分60分,体育成绩不及格者,不得录取重点中学、中专、中师。

1993年,市教育局为推进素质教育,印发《关于向震泽中学保送优秀生的通知》文件,将1990年的由乡镇推荐保送生改革为从当年起由初中学校推荐、震泽中学认可、教育局审批,每所初中学校都可向震泽中学选送13名优秀学生为免试保送生。是年,吴江市招生办公室实行中招计算机登分管理,为苏州市第一家;吴江市中专、中师委培生招生计划实行定向分配到乡镇的做法。是年,体育成绩首次计入录取总分,先按文化成绩划定分数线,录取时再加上体育成绩,划出公费生录取分数线;普通高中招收自费生(比公费生录取分数稍低,划定最低分数线,缴费高于公费生)。

1994年,推荐优秀免试保送生的高中学校扩大到震泽中学、吴江市中学、盛泽中学3所学校。中考阅卷规定,凡上一年中考名列全市前5名的学校,市教育局不再从该校抽调阅卷教师。考务管理规定,中考交换正监考人员,一律由派出学校的正职校长带队;中考巡视员不再从学校抽调,改为全部由局机关人员组成;各考点考场统一按5排、每排6座的格式布置,尾试场空白试卷一律由局巡视员按规定回收并带回。是年,首次增加英语听力测试,时间1015分钟,占10分,成为初中毕业、升学考试科目。体育考试内容为50米跑、立定跳远、推铅球(3公斤),每项满分15分,成绩计入中考总分,即从640分上升为685分。

1995年,吴江市首次实行中专、中师、中技可以兼报;首次对初三全体毕业生实行考前体检;首次与苏州市劳动局联办苏州市所有技工学校招生洽谈会。

1996年,深化震泽中学招生改革,实行初三学生综合竞赛优秀生提前录取震泽中学的办法;深化中招考前体检改革,中招体检组织医生到学校为学生体检;首次采用光电阅读机阅读考生报考志愿;在苏州市率先实现中招报名、体检、登分、划线、录取、检索的全程计算机管理;首次试行招生调节录取市场。815日在松陵一中设招生录取市场,苏州和吴江市的中专、中技各招生学校全部参加,凡未录取的考生均可参加,市招生办公室当场办理调剂录取手续。

1997年,全市将80%省重点中学招生指标分配给初中学校,将3所省重点中学招生指标,切块分成分配指标、奖励指标、统招指标3块。60%指标按初中毕业生会考总分合格人数比例分配给各初中学校,20%指标按上一年度学校工作考核等第奖励给有关学校,20%指标实行全市统招。

1998年,市中招改革加大力度,重点中学的招生指标60%按各初中毕业会考总分合格人数平均分配给学校,20%的指标按按1997年度考核等地奖励,20%全市统招。中师计划的80%按各校人数平均分配,20%全市统招。

1999年,重点中学的招生指标的60%按各校初中毕业会考总分合格人数平均分配,20%的指标按上年度考核等第奖励分配,20%全市统招,中师计划的80%按各校人数平均分配,20%统招;将历史、地理会考和音乐、美术的分数折算计入重点中学招生总分;在初二生物、初三物理实验考查的基础上,增加初三化学实验考查,并将考查合格作为报考重点中学的条件

2000年,政治实行开卷考试;英语实行口语测试,口语测试不合格者,不得报考重点中学、中师以及有英语口语要求的职业技术类学校。

2002年,吴江市加大重点中学招生计划分配比例,将重点中学招生计划90%指标分配到初中学校。是年,重点中学可招收特长生。凡初中阶段在体育、音乐、美术、科技及学科竞赛中获得优良成绩的学生,录取时可加2080分,作为特长生录取重点中学。

2003年,吴江市教育局根据省和苏州市有关规定,制定重点中学可以招收择校生的政策。按中考成绩从高到低录取,约80%为统招生,20%为择校生,规定择校生实行“限人数、限分数、限钱数”的三限政策。择校生收费标准为:省重点中学3万元,苏州市重点中学2万元,一般高中1万元。

2005年,全市第一年试行初中优秀毕业生免试入学。市教育局出台初中各校推荐优秀毕业生免试进入优质高中的中招政策,初一、初二、初三的学科成绩分别以0.30.51的系数综合计算。是年,全市500名优秀初三毕业生(占全市中考生的4.5%)通过综合测评,免试直接升入震泽中学、吴江市中学、盛泽中学、吴江市高级中学、吴江市第二高级中学5所三星级以上重点中学。体育和艺术特长生的加分分数分别由2004年的80分和50分降为40分和20分。考查科目中的体育分数由2004年的45分改为30分,余下的15分分配到生物、历史和社会、艺术3门科目。震泽中学、吴江市中学、市高级中学、盛泽中学的两大招生计划分配办法不变,即局定计划中仍是定向计划招收90%,统招计划招收10%;第二块招生计划的择校生中,震泽中学择校生为招生计划总数的35%,其余三校各为20%

2006年,市教育局对免试推优学生的条件作较大变动,对初中三年学科成绩考评的系数作调整,分别为0.20.41。人数扩大到650人,占全市初中毕业生的6%。招收学校改为震泽中学、吴江市中学、盛泽中学、吴江市高级中学。择校生比例下降,震泽中学的择校生由原占招生总人数的35%降至20%,市第二高级中学、松陵高级中学、黎里中学等5所普通高中的择校生人数也从2005年的30%降到25%

2007年,市教育局对免试推优学生的条件进一步变动,对3年学科考评的系数作调整,改为0.20.41.2,还要看学生的操行等第,要求学生初中5个学期,操行等第必须良以上,否则一票否决,取消推荐资格。每学期政治、生物、历史与社会、艺术、信息技术、体育各科学期总评(共28次)合格率不低于90%,良以上不少于60%。是年,免试推荐优秀初中毕业生进入优质高中就读的人数为750人。

2008年,坚持在义务教育阶段实行免试就近入学的原则,继续实行四星高中计划内公费生指标分配到各初中校的做法,进一步控制义务教育阶段择校生。

中等专业学校、中等技工学校、职业中学的招生,则根据中考成绩、学生填报志愿,择优录取。

 

二、高招工作

清末民国时期,各校完全自主招生,导致高等教育畸形发展,易于开设、报考人数较多的文、法、商科,这类专业数量偏多,而社会建设所急需的理、工、农、医类专业发展缓慢。为纠正文理专业失衡,民国22年(1933年)起,民国政府教育部曾实行计划招生。民国2729年,为适应抗日战争的需要,曾实行国立各院校统一招生考试。这是在民族救亡战争特定历史条件下所出现的制度,是中国自清末引入西方教育制度后第一次统一招考的尝试。

新中国成立初,为稳定全国政局,使高等教育平稳过渡,各高校仍沿袭民国时期多数时间的做法,实行单独招考。但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南开大学3所大学和北京师范大学、北洋大学(现天津大学)分别采取联合招生的形式;上海则率先成立“上海市国立大学、专科学校统一招生委员会”,采用统一招生考试的办法。

19505月,当时的高等教育部发布《关于高等学校一九五零年度暑期招考新生的规定》,实行各大行政区分别在适当地点定期实行全部或部分高等学校联合或统一招生。考试科目定为国文、外国语(英语或俄语)、政治常识、数学、中外历史、中外地理、物理、化学。除各科系共同必考科目之外,各校还可以根据系科之性质,分别加试一些科目。

1951年,为进一步改变各校自行招生所产生的混乱状况,减少人力、物力及时间上的浪费,又规定各大行政区争取实行全部或部分高等学校统一或联合招生,如有困难,得斟酌情形,允许各校单独招生。是年,五大区普遍实行联合招生。但东北、西北地区的高校无法招满足额,大区统考成绩不可比,难以彼此调剂录取。

1952612日,高教部发布《关于全国高等学校一九五二年暑期招收新生的规定》,明确规定自该年度起,除个别学校经高教部批准外,全国高等学校一律参加全国统一招生考试,采取统一领导与分省、市、自治区办理相结合的招生办法。为便于组织统一招考工作,全国高等学校招生委员会成立。是年81516173天,举行第一次全国统一高考。每个科目考试时间为1小时40分钟,每个单位时间考两科,国文、数学、化学、中外史地、物理、政治常识、生物、外国语(俄、英),每个考生必须参加所有8个科目的考试。17日安排加试笔试和术科。报考文法财经等院校或系,政、国、外、史四科分数之和占60%,数、理、化、生四科分数占40%;理工农医等院校或系采计分数的科目比例则正好相反。实行全国统一命题,制订统一的参考答案和评分标准,各大行政区招生委员会组织考试、评卷。统一招生考试的方式直至1966年。

19722月,江苏省革委会以“群众推荐,领导批准”的招生办法实行招生。吴江第一次选送一批初中以上文化水平的工农兵上大学。70年代前期,高校招生强调走群众路线,采取自下而上推荐、逐级评议、政审、文化考查、体检和招生学校复审的办法,后又推行朝阳农学院经验,实行“社来社去”(即学生从农村中来毕业后仍回到农村中去,身份还是农民)的办法。

19779月,恢复高校招生考试制度,实行全省统一考试。1978年起,普通高考实行全国统一招生。

1981年起,按省规定,高中毕业生参加普通高等院校招生考试(以下简称高考),需通过江苏省预选。预选实行指标到校,学校按学生毕业考试成绩择优预选,通过预选的学生才有资格参加统一高考。1993年起,实行普通高中会考制度。学生毕业会考合格才能毕业,且有资格参加全国统考。是年,会考的科目有政治、语文、数学、英语、物理、化学、生物、历史、地理9门,同时进行由省统一组织的物理、化学、生物实验考查及劳动技术操作考查,其中政治、语文、数学的会考在高三进行,其余科目在高二进行。

19961999年,江苏省实行文理分科的“3+2”高考科目。“3”为语文、数学、英语3门必考科目;“2”,文科指政治、历史,理科指物理、化学。

20002001年,实行“3+X”的高考科目。“3”为语文、数学、外语,X”为综合科目。高考科目设置为“3+文科综合”和“3+理科综合”。总分750分。“文科综合”包括政治、历史、地理3门学科内容;“理科综合”包括物理、化学、生物3门学科内容。是年,普通高校招生首次实施英语听力测试,成绩计入卷面分,满分为20分,占全卷权重13%(全卷总分为150分)。

2002年,实行“3+大综合”高考科目,总分750分。“3”仍为语文、数学、英语。“大综合”为历史、地理、政治、物理、化学、生物6门课的综合考核。

20032007年,高考实行“3+2”高考科目,“3”为语文、数学、英语。“2”指在历史、地理、政治、物理、化学、生物6科之中任选2门。其中1门是报考高校指定的选考科目,另1门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特长自选。学生可以跨文理科选科,共有15种组合可以选择。

2008年,江苏省高考科目设置为“3+学业水平测试+综合素质评价”,总分480分(含40分附加分)。统考科目为语文、数学、外语。学业水平测试科目为政治、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物、技术(含通用技术和信息技术)7门。其中选修测试科目2门,必修测试科目5门。选修测试科目由考生在历史、物理中选择1门,在政治、地理、化学生物4门中选择1门。艺术类、体育类考生选修测试科目为艺术或体育专业,如不兼报普通类专业,可选择7门必修测试科目。学业水平测试实行等级计分,分成4个等级用ABCD表示。必修测试科目10090分为A级,8975分为B级,7460分为C级,59分及以下为D级。参加两次测试的,取较高等级计算成绩。选修测试科目各科满分120分。按考生分布划出等级,前5%(含5%)为A+A级为前6%20%(含20%)的考生,21%30%(含30%)的为B+B级为31%50%(含50%)的考生,C级为51%90%(含90%)的考生,D级为90%以后的考生。综合素质评价包括普通素质、公民素养、学习能力、交流与合作、运动与健康、审美与表现6个方面。对第一次参加必修科目测试,有6门科目成绩均达到A级且技术合格的考生,在划线时加10分计入统考成绩。

19812008年,吴江市(县)的高校招生,均严格执行江苏省制定的高考招生政策。市招生办公室每年将《招生考试报》送到各校,由学校分发到每个考生。

 

4-18  19772008年吴江市(县)普通中学向高一级学校输送新生统计表

单位:人

年份

报考人数

本科上线

录取情况

人数

百分比(%

本科

百分比(%

专科

中专

合计

人数

百分比(%

1977

144

113

1978

157

160

90

1979

209

101

166

1980

118

62

141

1981

180

53

61

1982

184

53

50

1983

158

136

78

1984

259

115

110

1985

239

79

172

1988

1114

217

19.0

191

16.70

255

62

508

44.4

1989

1332

174

13.1

147

11.04

285

53

485

36.4

1990

1365

226

16.6

235

17.22

235

59

529

38.8

1991

1313

173

13.2

166

12.64

216

78

460

35.0

1992

1026

181

17.6

173

16.86

322

44

539

52.5

1993

807

31

3.8

38

4.71

264

72

374

46.3

1994

1136

224

19.7

229

20.16

431

81

741

65.2

1995

1238

284

22.9

262

21.16

428

135

825

66.6

1996

1334

371

27.8

383

28.71

449

189

1021

76.5

1997

1330

462

34.7

465

34.96

395

117

977

73.5

1998

1542

480

31.1

540

35.02

431

116

1087

70.5

1999

1781

672

37.7

1007

56.54

660

1667

93.6

2000

2463

997

40.5

1128

45.80

866

1994

81.0

2001

3067

1122

36.6

1337

43.59

1046

2383

77.7

2002

2700

770

28.5

1161

43.00

1122

2283

84.6

2003

2892

773

26.7

1178

40.73

1188

2366

81.8

2004

4039

993

24.6

1987

49.20

1694

3681

91.1

2005

5107

1134

22.2

2438

47.74

2053

4491

87.9

2006

5013

1201

24

2503

49.9

2120

4623

92.27

2007

4979

1189

23.9

2205

44.3

2029

4234

85.1

2008

4993

1204

24.1

2301

46.1

2024

4341

86.9

注:(1)1983年开始有本二,1998年开始扩招,2002年开始有本三。本科分3个批次,第一批是重点本科(简称夲一),第二批是一般本科(简称本二),第三批是独立学院本科、民办本科和应用技术类本科(简称本三)。本三院校一般为民办院校、普通高校举办的独立学院和部分院校的合作办学专业等,一般来说收费较高。

(2)表中“本科上线”人数有小于“录取情况”中的“本科”人数的情况,是因为本科上线人数统计的是本一、本二人数,没有把录取“扩招”及“本三”的人数统计在内。


 

电话:0512-63016908  传真:0512-63016927
地址:苏州市吴江区中山南路1979号 邮编:215200
吴江区档案馆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