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
2024年11月25日 星期一
数字方志馆搜索:
当前位置: 首页 >> 暂存 >> 地方志书 >> 二轮修志 >> 吴江市教育志 >> 第六章 成人教育

第六章 成人教育

2014/11/21 16:18:30    作者:  来源:     【字 号:  】   点击量:2150

第一节  概况

清宣统元年(1909年),吴江县为年长失学及贫寒子弟无力就学者举办简易识字学塾,民众教育始起。

民国时期,成人教育称为社会教育,与普通教育并立。民国5年(1916年),吴江县行政公署筹办通俗教育馆,各地开展民众教育。民国19年,县教育局设社会教育课。新中国成立前,主要开展民众识字运动和职业技术培训,全县80%以上的人是文盲。

新中国成立后,吴江县以工农教育为重点,县文教部门负责农村成人教育,县工会负责职工教育,县机关部门负责干部教育。19491966年,全县成人扫盲教育、成人中等教育、成人培训教育逐步发展。19741976年,吴江县举办“五七”农业大学和“七二一”工人大学。

19781979年,吴江县成人高等学历教育起步。1984年,吴江县通过苏州市“基本扫除文盲县”验收。1987年,县政府贯彻国务院《关于改革和发展成人教育的决定》,确认“成人教育是吴江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80年代,全县对青壮年职工进行初中文化补课和岗位技术补课(简称“双补”),对上岗、下岗、转岗人员进行“先培训、后上岗”的岗位技术培训。成人高校招生考试、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开考。90年代,全县()普通教育、职业教育、成人教育实行“三教”统筹,乡镇成人教育中心校和职工学校采取“挂靠联”(上挂高校中专校,横联部门企业)方式,开展成人中等、高等学历教育和岗位技术培训。

2001年,吴江市成为苏州市社区教育实验市,各类成人教育纳入社区教育范畴。至2008年,成人教育基本形成与全日制普通教育各个层次配套发展的终身教育体系。

第二节  成人扫盲教育

清宣统元年(1909年),吴江县根据清廷颁布的《简易识字学塾章程》,为年长失学及贫寒子弟无力就学者举办简易识字学塾,教材为《简易识字课本》,酌授简易算术。“学生不收学费,应用书籍物品概由塾中发給”,教授两年,即准毕业。宣统二年,江苏全省共办简易识字学塾149所。其时,吴江、震泽两县共有5所,就读民众84人。

民国5年(1916年),县行政公署根据教育部通电,令县视学筹办通俗教育馆,向民众宣讲劝善、除毒害、破迷信陋习,兼及生计、卫生、时事等内容。民国10年,全县各地小学办通俗夜校11所。民国12年,《新盛泽》报出版“识字运动专号”,引用列宁之语“使每一个识字的人,教一个不识字的人”。盛泽识字运动先驱者汪光祖开展宣传和劝募基金工作,成立识字运动会,同年扩建为平民教育促进会。是年,盛泽平民教育促进会、黎里平民教育促进会等开展民众识字运动。民国15年,吴江一些地方民众教育活动活跃。盛泽镇平民识字采用挂图识字、幻灯识字、墙上贴字、工作场所钉挂识字牌、分发日用小册子等方法,受教育者最多时达数百人;平溪乡开办的平民夜校有学生30人。民国17年,盛泽成立群育馆,藏书万余册,下设设计、进修、宣传、阅览、事务、康乐等组,创办《群育月刊》。民国18年,教育局拨款在平望殊胜寺创办民众教育馆,并先后办起平望、溪港、梅堰3处“民众阅报处”。同里成立民众教育馆。庙港开办农民夜校。民国19年,吴江县识字运动委员会成立。盛泽成立民众教育馆,震泽成立农民教育馆。民国20年,全县共有民众教育馆4所,农民教育馆l所,图书馆2个,民众阅报处22个,公共体育场2个,问字所7处,宣讲团2个,举办民众学校23所,有1139人就读。民国22年,吴江县成立民众教育联合会。是年8月,在平望召开第一次民众教育联合会会员会议,各民众教育馆负责人出席。民国23年,县民众教育馆成立,地址在城区松陵公园内,该馆一直延续到新中国成立。民国24年,吴江县成立民众教育研究会。县教育局开会研究民众教育事业普及与发展问题。民国25年,吴江县执行省政府颁发的《各县实行强迫识字办法》,推行“强迫识字”教育。全县办民众学校24所,班级48个,就读民众2880人。抗日战争初期,全县仅存民众教育馆3所,后也停办。当时在吴江县政府控制的严墓一带,有在共产党影响下进步青年举办的识字活动。民国29年,恢复县民众教育馆。民国34年,县民众教育馆在松陵公园中山堂办识字班,组织吴江俱乐部,有图书5000余册。民国35年,吴江县根据国民政府之规定,在各中心国民学校和保国民学校增设民众补习教育班,凡45岁以下之失学民众,均须报名入学,接受半年至1年的补习教育。民国36年,全县各小学共办民众补习班52个。民国37年,全县办民众补习班74个,就读2593人,其中妇女541人。新中国成立前,县政府财力匮乏、管理不力,成人教育事业萎缩,全县80%以上的人是文盲。

新中国建立后,人民政府实施工农业余教育,重点开展扫盲识字和时事政治教育。1949年冬,吴江县贯彻中央人民政府关于“开展识字教育,逐步减少文盲”的指示,全县开展第一次冬学运动,组织干部、职工、农民学政治、学文化。县政府教育科在城镇举办工人识字班,在农村举办农民学校,利用土改和冬闲季节开展冬学。当年,全县办起冬学20所,入学农民2300人,土改工作队员和小学教师兼任业余教员。在冬学办得好的地方试办工人俱乐部和农村俱乐部。19507月,全县工农识字教育机构有人民教育馆2所(城厢、盛泽),工人俱乐部4所(盛泽、黎里、震泽、横扇),农村俱乐部3所(同里、黎里、盛泽)。12月,县冬学运动委员会在城厢区浦北乡搞试点,培训冬学骨干。教材是苏南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农民识字课本》和华东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冬学政治教材》。是年,全县62个乡举办冬学班308个,入学农民18398人,条件好的农村冬学转办为常年民校的有53所。4所城镇工人俱乐部开办职工补习班,学员700余人。1951年春,职工人数最多的盛泽镇工会率先在职工业余夜校的基础上举办职工业余学校,松陵、八坼、同里、黎里、芦墟等各镇工会相继举办职工业余学校。3月,冬学工作阶段性结束后,有479所农村冬学转办为常年民校。4月,县召开冬学总结和评奖大会,有63名学习模范和14名冬学教师模范参加会议。8月,县直机关成立机关干部业余学校,县长兼校长,参加学习的机关干部、职工91人。是年,经常参加学习的农民有18373人,工人2359人。1952年上半年,县政府在松陵镇举办扫盲实验班,全县七镇共选出识字不足500字的320名工会积极分子首批入学,推广“祁建华速成识字法”,加速扫盲。是年,全县职工业余学校发展到10所,参加学习的职工3180人;农村冬学755所,常年民校479所,其中配有专职教师的农村中心民校30所,学员64479人。至1952年底,全县扫除文盲2082人。1953年初,整顿工农业余学校,农村扫盲活动规模缩小。1956年,吴江县扫除文盲协会成立,下设扫盲办公室。全县47个乡建立扫盲协会。是年,全县有职工业余学校10所,共办扫盲班7l个,识字小组93个,高小班21个,参加学习的工人2938人;参加农村冬学、民校扫盲学习的73016人,能坚持常年学习的25659人。全县扫除文盲11751人。1957年,整风学习开始,机关干部学校停办。19581月,县文教局和县扫盲协会制订扫盲规划,要求当年61日前扫除全县青壮年文盲,全县扫盲掀起高潮。是年,全县扫除文盲53840人。9月,县委向上级报送《关于实现文化县的报告》,盲目宣布实现文化县。

19603月,吴江县业余教育委员会成立。农村扫盲使用《农民扫盲课本》。19601963年经济困难时期,工农业余教育进入低潮。城镇能坚持办学的仅平望、盛泽、芦墟、黎里和松陵5所职工业余学校。农村坚持参加扫盲学习的人数锐减。1964年起,成人教育逐步恢复。是年,全国第二次人口普查。吴江县总人口562778人,12岁及12岁以上文盲半文盲人口283021人,占全县总人口的50.29%,非文盲率49.71%1965425日,吴江县召开业余教育先进集体、优秀群众教师代表会议,120名先进集体和优秀群众教师代表及23名业余教育辅导员出席会议,17名先进代表在会上作经验介绍。是年,全县参加各级各类成人业余学校学习的有60643人。

1966年“文化大革命”开始后,各镇职工业余学校相继关闭,农村业余教育停顿。1971年,全县农村、工厂纷纷成立政治文化夜校,学政治、学文化、学技术。1972年,全县有近10万青壮年文盲,能坚持常年参加扫盲学习的近1万人。1974年,全县农村政治文化夜校3235所,参加学习的86250人,其中扫盲班1785个,学员36135人。

“文化大革命”结束后,成人业余教育受到社会重视。1977年,县文教局为每个人民公社配设专职农村扫盲干部。公社在生产大队设扫盲总辅导员。是年,全县有扫盲总辅导员520人,扫盲群众教师7796人。197811月,吴江县执行国务院《关于扫盲工作的指示》,扫盲工作重点转向以青壮年为主。1979年,各镇职工业余学校恢复,2602名青壮年职工参加文化技术学习。1980年,县工农教育委员会成立。1981年,县文教局配合团组织举办青壮年业余扫盲班586人;高小班42988人,毕业后升入业余初中班学习。其中,横扇公社五星大队团支部举办扫盲初等教育班成绩显著,当年受到团中央表扬,获奖电视机1台。是年,全县农村大队办的青壮年扫盲班237人,高小班421011人;社队企业办的高小班6131人。1982年,各公社和镇工会职校继续举办扫盲班和高小班。是年7月,全国第三次人口普查。吴江县总人口726767人,12岁及12岁以上文盲半文盲人口243142人,占全县总人口的33.46%,非文盲率66.54%1983年底,全县1240周岁青壮年总人口380730人,其中,文盲半文盲51305人,青壮年非文盲率86.52%,达到国务院规定的基本扫除文盲县(青壮年非文盲率85%以上)标准。1984年,吴江县通过苏州市“基本扫除文盲县”验收,所有乡镇成为基本扫除文盲单位。19855月,吴江县政府获省教育厅颁发的“江苏省基本扫除文盲合格证书”。是年起,吴江县成人教育逐步从扫盲教育转向中等教育和岗位技术培训。

1986年,吴江县贯彻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从源头上堵住新文盲的产生。1987年,全县有职工初等教育教学班156个,当年毕业、结业5244人。1990年,扫除青壮年文盲1167人,47人小学毕业。是年7月,全国第四次人口普查(简称“四普”),吴江县1540周岁青壮年人口368596人,文盲数28862人,非文盲率92.17%。县政府以“四普”青壮年文盲数为底数,作出扫除青壮年中7.83%的剩余文盲的规划。各乡镇以行政村为单位,按组逐户、逐人核查,列出文盲名单,做到“三清”(清文盲底数、脱盲人数、参加巩固学习学员名单)。在此基础上,进行分类指导:对小学毕业以上被统计为文盲的,一律以小学毕业以上证书为准,复印记录在案,无毕业证书的由毕业学校核查出具证明;对已学完小学三年级或已脱盲至小学毕业被统计为文盲的人,动员集中参加复习,由县教育部门统一命题、印卷,组织考试,合格者发给脱盲证书;对确实是文盲的,动员他们参加扫盲学习;对丧失学习能力的文盲,由乡镇以上卫生院出具证明,送乡镇成人教育中心校备案存档;对非本地户口的文盲,长期在本地打工的,动员他们参加扫盲学习。

19901992年间,吴江县、乡两级政府投入20余万元开展扫盲工作,多次召开专门会议,建立扫盲责任制,并与奖惩挂钩。199111月,松陵镇人民政府被评为“江苏省扫除文盲先进单位”,黎里镇成人教育中心校被评为“江苏省农村成人教育先进单位”,各获奖匾和4500元奖金。1992年,以“四普”青壮年文盲28862人为基数,经扫盲工作取证核实,原统计为文盲的人员中,小学毕业以上的有5962人,参加吴江市(县)扫盲统考合格的11883人,学习后达到脱盲的3709人,三项合计21554人。剩余文盲7308人,非文盲率达98.02%。是年12月,吴江市成为江苏省第三个“基本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基本扫除青壮年文盲”达标市。19931995年,全市继续扫除青壮年文盲772人。1995年,“国检(国家工作组实地检查)”和1%人口抽样调查,吴江市1445周岁的青壮年非文盲率为98.9%1999年,吴江市教委转发苏州市教委《关于狠抓当前扫盲及巩固扫盲成果工作的紧急通知》的文件,要求各镇高标准做好扫盲扫尾工作。各镇按年度造好19909月至199812月底的脱盲人员名册,于915日前报市教委审定盖章。并按照1993年省教委、省公安厅联合颁发的文件规定,以乡镇为单位,在11月底前将“四普”后所有脱盲人员的文化程度在户口簿中更改过来。2000年,全国第五次人口普查,吴江市1949101日后出生人数为540106人,其中不识字2643人,非文盲率为99.51%。至此,吴江市成人扫盲和普及初等教育任务结束。

第三节  成人中等教育

1956年,松陵职工业余学校开设2个初中班,学员110人。1957年初,机关干部学校有初中班3个,学员145人。1958年,全县发展业余中等教育,农村成立20所业余专业学校,11所红专学校,城镇有6所业余职业中学。1960年上半年,全县参加初中班学习的职工1418人;高中班398人;中等技术班8278人。是年下半年起,国家进入经济困难时期,吴江成人中等教育入学人数大减。1962年,全县尚存职工业余学校初中班学员406人,高中班学员31人。1963年,农村业余初中班10个,学员103人。1964年,初中班学员人数增至178人。

“文化大革命”初期,成人业余中等教育停顿。1974年,吴江县有业余中学60所,学员750人。工厂、企业举办业余中等专业学校7所,学员336人。1976年,农村在扫盲基础上,普遍开办业余初中班。“文化大革命”结束后,吴江成人中等教育得到发展。1977年,全县有业余初中、红专学校131所,学员3973人。1978年,松陵镇职工业余学校开设电子、机械、卫生3个班,招收初中毕业学历的92名职工入学。1979年,城镇职工业余学校有初中班学员358人,高中、中专班学员44人。

19812月,吴江县贯彻国务院《关于加强职工教育工作的决定》,开始对国营、集体、乡镇企业的全体青壮年职工进行初中文化补课和岗位技术补课(简称“双补”,19859月结束)。1983年,吴江县工业学校成立。是年,全县农村有业余初中班87个,学员2612人。1984年,吴江县首次组织苏州市成人高中文化考试,每年开考两次。是年,全县9所职工业余学校,举办各种班级58个,其中,初中班6个,高中班9个,成人高考复习班5个。1985年,全县19个乡镇首次开办苏州市电视中专班22个,设行政管理、企业管理、财务管理3个专业,有正式学员187人,培训学员395人。1986年,全县有成人中等专业学校2所,毕业生158人,在校生(含脱产、半脱产、函授、业余)669人;成人中学34所(注:职工学校、乡镇成人教育中心校举办成人中等教育均统计为成人中学),毕业生1289人,在校生(含脱产、函授、业余)1235人。1987年起,实施成教、职教并举的教育制度,试行中等专业(结业)证书制度。是年,各乡镇成人教育中心校举办电视中专班21个,学员271人。全县有645人参加成人高中文化考试,191人参加成人中专招生考试。19887月,吴江县电视中专“行政管理”“企业管理”“财务管理”3个专业首批学员102人获毕业证书。113日,县电视中专首届毕业典礼在县第一招待所礼堂举行,县领导到会讲话,全体毕业生和部分结业生参加庆祝典礼。1989年,全县有成人中学18所,教学班(点)87个,毕(结)业生2925人,在校生429人。

1991年起,吴江县实施农村教育综合改革,普教、职教、成教“三教”统筹,协调发展,不再统计成人中学数,改为统计教学班(点)数。是年,全县成人教育学校有中学教学班(点)98个,毕(结)业生2531人,在校生469人。全县有457人参加成人高中文化考试,441人参加成人中专招生考试。1993年起,乡镇成人教育中心校和职工学校试行从应届初中毕业生中招生,挂靠电视中专、技工学校等举办全日制中等学历教学班。1995年,全市有1000余人参加成人高中文化考试。是年秋,成人学校招收以初中毕业生为对象的职业高中班14个,616人;电视中专班6个,217人;有4所学校招收户口可以农转非的中专、中技生300多人。1998年,吴江市财政部门规定财会人员必须达到财会中专毕业。黎里、铜罗、梅堰、八都、震泽、芦墟等成人教育中心校根据社会需求,挂靠苏州财会函授中专校,举办财会函授中专班,学员226人。1999年,松陵、庙港等成人教育中心校也举办财会函授中专班。是年,苏州电视中专挂牌“苏州市燎原广播电视学校”,招收中专注册视听生。吴江学生自主报名,免试入学,自学为主,适当辅导,考试实行学分制,注册有效期8年。1999年,吴江市基本普及高中段教育。20002008年,吴江经济与社会呈现快速发展态势,社会对高学历和专业人才需求大幅提升,成人中等学历教育逐渐淡化。全市除少数成人学校续办成人中等学历教育班外,成人高等教育和社区教育成为成人教育的主流。

第四节  成人高等教育

19589月,吴江县成立农业大学。翌年,因师资、教育质量等问题,改办为中专性质的农业红专学校。“文化大革命”期间,兴办“五七”农民业余大学和“七二一”工人大学。197411月,县革命委员会发布《关于成立吴江县五·七农业大学的通知》,校址在八坼公社胜墩的县实验农场。1976年,盛泽红卫丝厂、同里吴江电机厂等举办“七二一”工人大学。至1977年,全县有业余农业大学10所,学员113人,业余工人大学4所,学员91人。由于教育质量问题,1977年后,这些大学陆续停办。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吴江县委、县政府重视发展成人高等教育。成人高等教育实行毕业证书、单科及格证书、专业证书3种证书制度。本文成人高等教育是指国民教育系列的成人高等学校学历教育、成人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成人高等非学历教育培训,未包括党校系列成人高等教育。

 

一、成人高等学校学历教育

1978年,吴江县教师进修学校恢复。经全省统一考试,先后举办2期在职教师高等师范专科函授,毕业学员396人。后挂靠苏州市教育学院,续办高师专科函授。1979年,吴江县设立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吴江管理站,当年经省统一考试,录取成人学员69人,设电子、机械2个专业。1981年,松陵、同里、平望、黎里4个乡镇办有成人电大教学班。1984年,苏州大学夜大学在吴江招生。1985年,全县参加电大脱产学习学员388人,业余学习学员84人。至该年底,通过电视大学、职工大学、夜大、函授大学及普通高校委托培养等多种渠道,全县有1006人获大专毕业证书。

1986年,首次实行全国成人高校统一招生考试。吴江县每年开考专科、本科2个层次,成人高校招生考试由县招生办公室组织实施。1988年,苏州市广播电视大学吴江分校(简称吴江电大)成立。19894月,吴江县政府同苏州大学签约建立苏州大学吴江教育站,使普高、职高、中专、中技毕业生都有升入苏州大学成人教育学院继续深造的机会。是年起,吴江县成人高等学历教育逐步走出一条“挂靠联”的办学新路子。吴江电大、教师进修学校、乡镇成人教育中心校、机关部门举办的职工学校、培训中心等各类办学机构挂靠有关成人高校签约联合办学,由成人高校统一招生、考试、录取,学生分阶段在吴江县和签约的成人高校学习,学习期满,考试合格,由成人高等学校颁发本科、专科毕业证书,国家承认其学历。是年,吴江电大、苏州大学吴江教育站等举办成人大专班4个,招生110人。19915月,吴江县成人教育中心校成立,与苏州大学吴江教育站实行“一套班子、两块牌子”,成人高校招生更趋灵活。市教师进修学校也先后与苏州大学、四川大学、华东师范大学等高校开展本科、专科联合办学。1994年全市成人教育办学单位“挂靠联”9所大中专院校,联合开办11个成人大专学历班,招收学员440人。199910月,江西财经大学教育学院在吴江设函授站,开设高中起点和专科起点的成人高等学历教育。2000年,盛泽、震泽、平望等乡镇成人教育中心校挂靠有关高校,通过成人高考把大专毕业证书班办到乡镇。是年,吴江电大与南京师范大学“联姻结对”联办第二学历专科班。2001年,吴江电大与江苏大学联合举办专科起点本科班。2004年,吴江电大举办开放本科教育;举办成人工程硕士班。至2008年,吴江电大共招收成人高等学历教育学生5124人,市成人教育中心学校共招收成人高等学历教育学生1826人。全市各类办学单位挂靠有关成人高校先后举办脱产、半脱产、函授等多种形式的成人高等学历教育教学班。

19882008年,吴江市成人高校招生报名考生30424人,录取16531人,其中,本科3296人,专科13235(6-1)

 

6-1  19882008年吴江市成人高校招生报考录取情况表

单位:人

年份

合计

高中升专科

高中升本科

专科升本科

报名数

录取数

报名数

录取数

报名数

录取数

报名数

录取数

1988

602

149

460

125

12

1

130

23

1989

659

140

402

109

21

2

236

29

1990

803

274

603

256

26

2

174

16

1991

798

328

556

301

45

6

197

21

1992

832

331

623

309

39

5

170

17

1993

986

384

780

362

22

3

184

19

1994

1098

473

801

425

46

19

251

29

1995

1428

507

902

450

62

21

464

36

1996

1536

647

889

469

39

22

608

156

1997

1266

636

804

490

48

20

414

126

1998

1362

747

1011

609

69

36

282

102

1999

1229

735

903

596

54

30

272

109

2000

1967

1077

1556

903

39

18

372

156

2001

1479

833

1002

609

41

22

436

202

2002

2003

881

1422

701

55

36

526

144

2003

1820

1015

1402

756

72

18

346

241

2004

1376

811

922

602

29

16

425

193

2005

2236

1328

1602

896

50

36

584

396

2006

2992

2237

2350

1801

96

48

546

388

2007

2425

1869

1975

1566

55

35

395

268

2008

1527

1129

1236

900

50

32

241

197

合计

30424

16531

22201

13235

970

428

7253

2868

 

二、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1983年下半年,吴江县首次举办江苏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自学考试工作由县招生办公室兼管。是年,开考党政干部专修科、经济管理、法律、英语、汉语言文学5个大专层次的文科专业。除各级各类全日制在校学生不能报考外,报考者不受年龄、性别、宗教及已受教育程度的限制。自学考试分专科和本科2个层次。每年上半年、下半年各报名、考试1次。每人每次可报考6门课程,每次统一考试时间为3天。报考者自愿选择考试专业及课程。每考及格1门课程,发1张单科合格证书。各门课程全部合格者,换发专科或本科毕业证书。获得自学考试毕业证书者,国家承认其学历。1985年上半年,自学考试增开适应社会需求的微机应用、工业与民用建筑、农学、果树、蔬菜5个理科专业,下半年又增开统计学专业。1985年上半年,全县959人报名参加自学考试,实际参加考试623人,3057人次获得单科合格证书,及格率57.40%19861011日,吴江县首届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毕业典礼在县影剧公司礼堂举行,县政府、县文教局领导出席会议,并向5个专业67名大专毕业生颁发毕业证书。至年底,又新增14名大专毕业生。

19879月,吴江县自学考试办公室成立。吴江县招生办公室与县自学考试办公室实行“一套班子、两块牌子”,人员分工合作,统一调配使用。1987年上半年,首次增开本科自学考试(中文专业)。1990年,首次有4名自学考试本科毕业生。其后,自学考试适应社会需求,从单一的学历证书考试发展到与非学历证书考试并举的层次结构合理、课程门类较多的个人自学、社会助学的考试。2008年,吴江市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报名4830人、报考课程13053门次,毕业生151人(本科44人,专科107人)。19862008年,全市参加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报名82693人,报考课程184107门次;毕业生2006人,其中,本科450人,专科1547人,中专9(6-2)

 

6-2  19862008年吴江市自学考试情况一览表

单位:人

年份

自学考试学历证书考试

非学历证书考试报考人数

报考人数

报考门次(门次)

毕业人数

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

少儿英语考试

合计

本科

专科

中专

1986

2932

6665

81

81

1987

2090

4655

43

43

1988

1747

3828

80

80

1989

1652

3757

46

46

1990

2187

4582

37

4

33

1991

3000

6028

50

4

46

1992

3057

6363

31

5

24

2

1993

2282

4381

31

29

2

1994

1762

3466

36

4

32

1995

1751

3601

42

42

1996

1865

3835

28

25

3

1997

2850

4886

48

46

2

1998

4648

9202

63

6

57

1999

5908

12095

68

8

60

2000

5281

12213

107

13

94

2001

5331

12269

124

21

103

77

2002

5251

11612

184

45

139

389

2003

5162

11241

147

46

101

217

2004

4308

9893

195

56

139

680

320

2005

4872

11521

181

89

92

2611

221

2006

5076

12641

118

60

58

2350

143

2007

4851

12320

115

45

70

2142

73

2008

4830

13053

151

44

107

3870

43

合计

82693

184107

2006

450

1547

9

11653

1483

 

三、成人高等非学历教育

吴江市成人高等非学历教育指大专专业(结业)证书教育。

1980年代中期,吴江县党政机关和企事业单位根据干部“革命化、年轻化、知识化、专业化”的时代要求,试行与高等院校联合办学,由用人单位提出需求专业,组织生源和经费,委托高等院校进行培养;高校按大专层次开设专业课程,组织教学与考试,学员学完全部课程,考试合格,由高校颁发大专专业(结业)证书。如1989年,吴江县经委工业学校(后名县电大)、松陵镇职工学校(后名苏州大学吴江教育站)先后开办3个大专专业证书班,招收学员185名。两校后续办过多期大专专业证书班。1990年,全县有395人获大专专业证书。1993年,松陵镇成人教育中心校举办大专专业证书班4个,学员292人。1994年起,梅堰成人教育中心校举办经济管理大专专业证书班4183人。1995年,芦墟成人教育中心校和芦墟党校联合举办党校大专专业证书班。19971999年黎里成人教育中心校与苏州大学联办2期经济管理大专专业证书班。至2000年,有关乡镇成人教育中心校也举办过这类大专专业证书班。大专专业(结业)证书国家不承认学历。但在当时历史条件下,有的用人单位对获大专专业证书者参照大专毕业生进行人才使用,并享受相应的待遇。2001后,随着普通高校和成人高校不断扩大招生规模,人才需求趋向平缓,大专专业(结业)证书班逐渐停办。

第五节  成人培训教育

民国时期,吴江县推行成人培训教育。民国12年(1923年)4月,黎里市民公社附设商读夜校,开设国文、英文、珠算、笔算、常识等,免费招收商店和工厂的店员、学徒,进行职业培训,每晚授课2小时。10月,盛泽平民教育促进会下设3个部:商读函授部,函授经商的必要知识;识字运动部,开展识字教学活动;通俗演讲部,请名人演讲民众关心的问题。是年,庙港开弦弓村费达生创办蚕丝改进合作社夜校,向农民传授栽桑、养蚕、制丝常识,辅以识字、珠算教育,提高村民素质。民国13年冬,震泽丝业公会与省女子蚕业学校联办土丝改良传习所,招收两期女学员共70人,经短期培训,至下一年春,学成后的女学员成为缫丝厂第一批新法缫丝女工。民国19年,盛泽群育馆成立盛泽职业介绍所,提倡职业教育,办理职业登记、职业介绍。民国22年,庙港为县民众教育馆实验区,开办民众学校,提倡生产实践,除识字外,还教授农民生产知识。

新中国成立后,吴江县逐步开展工农技术培训教育。1951年起,部分农村冬学转办为常年民校,在教农民学文化、学政治的同时,组织文艺活动,培训文艺骨干。城镇职工业余学校从扫盲识字和政治思想教育起步,逐渐开展职工业务技术培训。1954年,黎里职工业余学校举办业余技术学习班。南麻集镇由供销社统一组织供销、商业的职工进行文化学习和业务培训。1958年大跃进时期,全县举办各种业余文化技术班1732个,学员52339人。19601962年,国民经济进入困难时期,各类成人业余教育处于低潮。随着国民经济好转,至1964年底,全县冬学单独开设成人珠算班87个,学员2692人;毛选学习班222个,学员3303人;技术学习班87个,学员1565人。1965年,黎里职工业余学校举办机械制图班和电工班,培训企业专业技术人员。“文化大革命”中,各地举办政治文化夜校,以学政治为主,兼学文化、学技术。

“文化大革命”结束后,80年代初,吴江成人教育逐渐从扫盲教育转向对机关企事业单位管理人员和乡镇企业职工进行岗位技术培训。1981年,吴江县贯彻国务院《关于加强职工教育工作的决定》,市镇职工学校举办各类教育培训班124个,参训学员4743人。县文教局配合农业局举办农技班93个,2005人参加,举办农业广播学校学习班23个,学员496人。6月,黎里公社成立吴江县第一所成人教育中心校,当年举办社队办厂会计培训班等4期,学员200多人;梅堰、平望等各个公社举办农副工各类短训班53期,培训学员2537人次。19826月,县职工教育办公室成立。是年,全县国营和集体大型企业设立教育科或宣教科,对青年工人进行初中文化补课,对新招收的学徒工进行职前技术培训。1983年,全县举办农技培训班118个,学员3137人;乡办企业职工技术培训班44个,学员1071人,各种技术短训班学员1496人。1984年,庙港乡多种经营服务公司(简称多服公司)在茧站举办蚕丝培训班,18名初高中毕业生经半年培训后分到蚕丝一条龙岗位工作。北厍乡工业公司举办工业会计班,培训全乡企事业单位财会人员;乡医院举办赤脚医生培训班,培训乡村赤脚医生;乡镇电力管理站举办电工骨干班,培训乡办企业骨干电工。19831992年,庙港乡乡办缫丝厂和丝织厂举办48期职工岗位技术培训,每期培训16个月,计1.05万人次。1984年,吴江县成人教育“双补”任务基本完成。19859月,全县“双补”工作结束后,岗位技术培训成为成人教育工作的重点之一。是年,全县11所工会职工学校、11个行业部门的业余学校办班150个,3889名职工参加各类学习培训;有21所乡镇农业技术学校(后统名为成人教育中心校)举办各类农技人员培训班。

1986年起,县文教局会同劳动、科技等部门对上岗、下岗、转岗人员进行“先培训、后上岗”的岗位培训(又称上岗培训)。岗位培训实行以行业(企业)为主,条块结合,分级管理的原则,即党政干部以组织、人事部门为主,大中型企业干部以经委为主,非大中型企业干部以行业主管部门为主,工人技术等级培训与考核以劳动部门为主,科技人员以科技部门为主。是年,全县有职工(业余)学校34所,职工教师55人,兼职教师70人;培训职工1.26万人,其中,中级业务骨干培训2786人,班组长培训925人,丝绸系统专业技术培训8840人,国家大中型企业及全民预算内企业的厂长、经理按计划进行培训和统考。1987年,全县有乡镇成人教育中心校24所,举办农业技术培训班53个,学员4703人。企业职工各类技术业务培训11753人。其中,班组长岗位培训1004人,小企业党支部书记岗位培训94人,以评定职称为主的专业人员岗位培训647人,丝绸行业举办操作工艺网络技术全面质量管理等各级各类短期培训班84个,参训职工2733人,还选送321人外出参加技术培训。1988年,全县开展各类职业培训、实用技术培训和文化教育43463人次。其中,职工培训15872人次。如新生丝织厂培训4135人次,人均1.2人次。县办外向型经济培训班9期,培训单位领导及业务人员781人。城建企业举办施工、质量、预算等7大员岗位培训。机电、商业等行业举办岗位技术培训。1989年,全县职工岗位培训17257人。其中,规范化岗位培训2294人,技术等级培训5283人,适应性培训9680人。19871989年,横扇成校联合乡多服公司食用菌协会举办16期食用菌技术培训班,受训841人次,开设技术讲座15次,技术咨询142次,编印技术资料12份,传授蘑菇、灵芝、平菇、香菇等栽培技术。同期,南麻举办财会、农业、蚕桑、养殖、种植、文秘、妇女干部等培训班。

1990年,吴江农村成人教育配合农业、乡镇企业、科技等部门实施“燎原计划”,开设农作物栽培、农机维修、种桑养蚕、内塘养鱼、林果栽培、特种水产养殖、食用菌栽培等实用技术培训315班(期),培训11512人次。黎里、平望、盛泽三镇首批通过苏州、吴江两级“燎原计划”示范乡镇验收(至1995年全市乡镇全部通过达标验收)。黎里、平望、盛泽、横扇等乡镇试点利用暑期对应届初高中毕业未升学的回乡青年进行为期一周左右的实用技术培训。是年,全县参加各类学习培训的农民和职工92543人次。其中,农村成人学习培训69070人次,职工学习培训23473人次。1991年起,各乡镇全面实施对当地应届初高中毕业未升学的回乡青年进行实用技术培训制度。是年,全县回乡学生总数3898人,培训3518人,培训比例90.25%,培训合格发证3469(20世纪末,各乡镇陆续停止这项培训)1994年,吴江市贯彻苏府办〔199455号文件精神,成立由组织、人事、教育、科委、劳动等部门组成的“双考”(通用外语水平等级考试、计算机应用能力考试)领导小组,建立“双考”办公室。是年,吴江市578人报名参加“双考”学习培训班。1995226日,苏州市首次举行市民“双考”统考工作。是年,吴江市组织市民“双考”统考3次,报考6401人,合格3302人。乡镇成人教育中心校举办农村应届初高中毕业生回乡实用技术培训7353人,占应训人数的95.8%。全市“燎原计划”项目培训17571人次。全年组织农民和职工培训174733人次,其中,农村成人教育培训144954人次,全民与集体企业职工教育培训29779人次。1999年,市教育局组织乡镇成人教育中心学校和行业部门教育培训机构负责人参加苏州市教委举办的社会力量办学校长上岗培训。2000年,全市农村各类培训12.9万人次,占农村总人口的19.8%。城镇职工参加各级各类培训4.3万人次。市民参加“双考”4326人,合格3000人。

2001年,吴江市成为苏州市首批社区教育实验市。成人教育各类培训整体纳入社区教育范畴。

第六节  社区教育

一、概况

现代意义的社区教育是中国改革开放后从欧美引进的,是指在一定地域范围内,整合各种教育资源,为提高社区全体成员素质和生活质量,促进社区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对社区全体成员实施终身教育的教育活动。

80年代,吴江县社区教育工作开始起步。当时以青少年校外教育和成人培训教育为主要内容,县宣传、教育、公安、纪检、法院、交通、卫生等部门与学校联合开展对青少年理想信念、革命传统、法制道德、安全卫生等方面的思想政治教育。90年代,吴江市教育局联合农业和科技部门对农民和职工进行各类科技文化培训。各镇成人教育中心校对本镇全体人员进行各种类型的学习教育活动和岗位技术培训。吴江市关工委和吴江市教育局关工委组织一大批关工志愿者参与社区教育活动。1999年,吴江市贯彻国务院批转教育部《面向21世纪教育行动计划》文件精神,开展社区教育、终身教育的实验工作,参加全国社区教育第三、第四次课题组会议,成为江苏省终身教育实验区。2000年,市委、市政府制定《吴江市社区建设十五规划》,社区教育列为社区建设的重要内容。市教委研制《吴江市构建社区教育体系实验工作方案》。20015月,吴江市成为苏州市首批社区教育实验市(区)。20023月,吴江市政府召开全市社区教育工作会议,推进社区教育实验工作。是年8月,吴江市被批准为江苏省社区教育实验区。至2008年,吴江市100%镇(区)社区教育中心达到苏州市级以上建设标准。全市形成以吴江市社区培训学院为龙头,10个镇(区)社区教育中心为骨干,271家社区学校为基础的市、镇、村三级社区教育网络。

 

二、目标任务

2000年,吴江市社区教育设立的总体目标是:以服务吴江经济和社会发展,满足全体社会成员学习需求为宗旨,以现有各级各类学校为支撑,完善以学历教育为主的学校教育系统,健全以岗位培训、职业资格培训为主的行业教育系统,发展以满足市民更新知识和提高生活质量为主的社会教育系统,逐步实现三大教育体系的互相衔接、协调发展。横向推进普教、职教、成教三教沟通,学校、家庭、社会教育沟通,教育资源共享;纵向形成从胎教、婴幼儿教育、义务教育、高中段教育、大学教育、成人教育、老年人教育等各个教育层次配套发展的终身教育体系。社区教育的任务是:市区集镇以创建文明社区为核心,开展配合社区建设、综合治理、青少年校外教育、社区居民“修身、谋生、乐生”等方面的教育活动;农村着重开展农科教相结合的劳动力转移培训、农业实用技术培训、创业培训,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文明;各行业企业根据本单位的发展规划,对员工进行职业技能、岗位技能的培训;全社会加强对各类弱势群体人员的教育培训,提高全体市民素质,构建和谐社区、和谐社会。

 

三、实验工作

20015月,吴江市被批准为苏州市首批社区教育实验市(区),黎里、梅堰、七都、松陵四镇被批准为乡镇社区教育实验区。市成立社区教育实验工作领导小组,实施《吴江市构建社区教育体系实验工作方案》,整合各类教育资源,开展社区成人教育。黎里等4个实验镇成立社区教育实验工作领导小组,开展实验工作。其他14个镇也相继成立社区教育实验工作领导小组,制定实施方案。市机关各部门、各企事业单位、各类社会教育机构利用自身教育资源,开展适应社会需求的岗位技术培训、人口教育、老年教育、社会生活教育、外来务工人员子女教育,初步形成社会支持教育、教育回报社会的局面。是年,全市开展农村新增和剩余劳动力培训12579人次,农村致富骨干培训57714人次,城镇下岗转岗职工培训2841人,职工各类培训总数19551人次。市民参加“双考”5680人次,合格3398人次。黎里镇水产养殖示范基地被确定为首批省级乡镇农科教结合示范基地。

2002313日,市政府召开吴江市社区教育工作会议,副市长秦星坡作动员报告,教育局局长王剑荣作主题讲话,黎里镇人民政府、北厍成人教育中心校、七都亨通集团等单位交流经验做法。社区教育实验由局部试点向全市推开。市教育局组织编印社区教育课程手册、社区教育大纲和社区教育读本等学习资料,与宣传部门一起组织有关乡镇领导、学校校长赴上海、常熟等地学习社区教育、文明学校建设经验。8月,吴江市被省教育厅确认为省级社区教育实验县(市)。是年,全市各类教育培训逾10万人次,市民参加双考4064人次,合格3657人次。松陵镇建成全市第一所街道社区学校。各镇成校与农业、科技部门联合举办100多期培训班,近1万人次参加粮油、蔬菜、水产、花木、经纪人等培训。

2003年,全市18个镇和49个社区建成合格社区学校,建立3个农业信息服务网站。金家坝成人教育中心校被评为省教育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先进单位。是年,成人教育各类培训15万人次,市民参加“双考”2811人次,合格2116人次。

2004年,市教育局出台《吴江市社区教育中心设置暂行规定》,明确以乡镇成人教育中心校为基地,整合党校、文化中心、图书馆等各种教育资源,创建多功能、综合化的乡镇社区教育中心。是年,桃源、七都、芦墟、松陵、平望5镇成人教育中心校建成首批吴江市级农科教结合示范基地。全市农业信息服务网站增至10个。全年各类教育培训近15.4万人次,市民参加计算机和外语考试2940人次,合格2281人次。

2005年,黎里、松陵、震泽、芦墟、盛泽、桃源、七都、平望8个镇建成以镇成人教育中心校为基地的吴江市级社区教育中心,成为乡镇教育培训、科技示范、为农民致富服务和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的中心。松陵镇无公害标准化综合基地被确定为苏州市级农科教结合示范基地。是年,全市培训农村致富骨干3000多人,技术培训1.5万人次,劳动力(含外来劳动力)转移培训1万多人次,各类教育培训共16万人次,市民参加“双考”3307人次,合格2804人次。20012005年,全市各类教育培训人员65.6万人。

2006年,横扇成校、同里成校建成所在镇社区教育中心。汾湖镇黎里社区教育中心创建成省级乡镇社区教育中心。芦墟成校支持的天成菇业基地被确定为苏州市农科教结合示范基地。震泽成校创建的网站被确认为苏州市级农业教育信息服务网站。是年,各类教育培训16万人次。市民参加“双考”3314人次,合格2964人次。

2007年,以各镇成人教育中心校为主阵地,推进社区教育中心建设。松陵、汾湖、平望、盛泽、震泽、桃源六镇社区教育中心通过苏州市评估验收。菀坪太湖蜜橘园接受苏州市级农科教结合示范基地评估验收。各镇实现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23772人次,有59216人次参加科学技术培训。全年各类教育培训16.8万人次,市民参加双考3480人次,合格2960人次。

20087月,吴江市社区培训学院(校址教师进修学校)创建成省级社区培训学院。汾湖镇申报全国社区教育示范乡镇。松陵镇社区教育中心获省乡镇社区教育中心视导组专家好评。12月,七都、横扇、同里三镇社区教育中心通过苏州市评估验收。震泽镇成人教育中心校创建成吴江市第一家科普基地。是年,成人教育各类培训16.4万人次,其中,教育系统实用技术培训35892人次。20012008年,成人教育各类培训114.8万人次。

 

四、科学研究

2001年,黎里镇开展以“五校一馆一基地”(党校、成人教育中心校、老年学校、人口学校、家长学校,柳亚子纪念馆和水产养殖示范基地)为主阵地、各村厂成人学校联动的社区教育实验研究,其经验在江苏省、苏州市社区教育研讨会上进行交流。2002年,松陵、梅堰、七都等试点乡镇开展建设学习型街道、学习型农村、学习型企业各种类型的社区教育实验研究。《吴江市社区教育实验方案》和松陵、梅堰、七都等社区教育经验在《苏州成人教育》上发表,被省、苏州市《社区教育学习材料》收录。是年11月,在省社区教育实验工作研讨会上,吴江市作经验交流。2003年,吴江市承担省级社区教育研究课题《城市化进程中,小城镇社区教育特点与模式的研究》。2008年,吴江市教育局公布该年度社区教育14个科学研究课题。

 

6-3  2008年吴江市社区教育科学研究课题

 

科研课题名称

实施单位

实验时间

项目负责人

社区培训学院功能定位的实践与研究

市社区培训学院

2008.42009.4

沙敏林

“校企”合作人才培训模式的实验研究

市社区培训学院

2008.42009.4

杨建红

依托古镇文化底蕴,提升社区人文素质的实验研究

同里镇成人教育中心校

2008.42010.4

计林根

乡土资源在社区教育中利用的策略研究

桃源镇社区教育中心

2008.42010.4

吴云海

基于社区的未成年人教育的实践与研究

松陵镇社区教育中心

2008.42010.7

沈惠忠

基于盛泽地区丝绸文化教育的研究

盛泽镇社区教育中心

2008.42009.4

顾月根

社区老年教育创新与发展的研究

盛泽镇社区教育中心

2008.42009.4

顾月根

临太湖农业技术特色项目培训与推广研究

七都镇社区教育中心

2008.42010.4

孙觉良

成人教育服务于社区人力资源开发的案例研究

芦墟社区教育中心

2008.42010.4

李卫东

社区青少年课外艺体活动课程开发的实践研究

黎里社区教育中心

2008.42009.4

仲新民

社区青少年书画教育的绩效研究

震泽镇社区教育中心

2008.42009.4

盛志浩

社区教育在新农村建设中的地位和作用的研究

横扇镇社区教育中心

2008.42011.4

石培荣

群众性文化活动引领社区教育的研究

平望镇社区教育中心

2008.42010.4

沈建华

基于网络的吴江市社区教育志愿者库构建和利用的研究

市教育局

2008.42011.4

钱晓荣

第七节  吴江市老年大学

20046月,吴江市老年大学经吴江市教育局批准、市民政局登记建立。91日,学校开学,校址松陵镇鲈乡南路12号吴江市社区服务中心内。该校由吴江市老龄工作委员会主管,属非盈利性老年教育机构。老年大学贯彻“老有所养、老有所学、老有所为、老有所乐”的老年教育方针,以“增长知识、丰富生活、陶冶情操、促进健康、服务社会”为办学宗旨。学校实行校务委员会领导制。首届校务委员会由主任、副主任、校长、副校长、委员共14人组成。于孟达(退休老县长)任校务委员会主任、校长,韩铎任副主任兼副校长,王瑾任副校长,朱伟龙任副校长兼教务主任,其他副主任、委员来自民政局、教育局、行管局、文广局、人事局、财政局、老干部局等单位。当年招生对象为市直机关及所属企事业单位离退休干部职工。后来逐步扩大到全社会离退休(退养)人员。教育收费执行吴江市物价局吴价发〔2004299号文件规定。20068月,学校领导班子调整,于孟达、韩铎、朱伟龙继任原职务,其他副主任、委员因单位人事变动而调整。是年9月,老年大学迁址吴江市庙前街19号(原市图书馆)。市委市政府拨款180多万元用于校舍改造和设备添置。新校舍建筑面积3274平方米,有专用教室10只,通用教室2只,微机、书画、英语、钢琴、电子琴、烹饪、摄影、古筝、舞蹈、养生保健等专业教学设施配套齐全,订有报刊数十种,基本做到能按学员需求开设相应的专业,根据老年学员的特点进行教学。学校聘用3名专职人员负责日常教学管理工作,各类专业课程兼职教师多数是吴江市著名的书法家、画家、副主任医师、各学科优秀教师、优秀文艺工作者、特二级烹饪师,是造诣颇深并在专业知识方面有着丰厚功底与特长的专业人才。

 

6-4  20042008年吴江市老年大学办学情况一览表

 

年份

开设专业(个)

办班总数(个)

学习人次(人次)

2004

2

3

107

2005

5

13

471

2006

10

24

878

2007

16

53

1607

2008

27

65

2252

合计

27

158

5315

 


 

电话:0512-63016908  传真:0512-63016927
地址:苏州市吴江区中山南路1979号 邮编:215200
吴江区档案馆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