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
2024年11月25日 星期一
数字方志馆搜索:
当前位置: 首页 >> 暂存 >> 地方志书 >> 二轮修志 >> 吴江市教育志 >> 第十章 教师

第十章 教师

2014/11/21 16:01:22    作者:  来源:     【字 号:  】   点击量:7383

第一节  概况

在漫长的封建时代,吴江先后创办县学、书院、社学、学塾,名师辈出。

在旧学时期,吴江曾有许多开办塾馆、教授学生的地方饱学之士和优秀的塾师。明末,芦墟苏家港秀才朱自振,入清后在家乡设馆授徒。清雍正五年(1727年),世居白荡湾的陈桂元,曾任永康知县,谢职后,在故乡“论文讲学以栽培后进”。乾隆年间,举人陈其言在分湖滩陶冶庵里设馆授徒,乾隆十六年(1751年),其高足沈似拭(常熟人)考中传胪(殿试第四名)。其时,陈祖范(后任国学监司业)、沈德潜(后任礼部侍郎)在未显贵之前,曾分别应聘到同里镇上的王氏、袁氏私塾执教。光绪二十五年(1899年)三月,金松岑在“大夫第”西墙门的慎修堂创办私塾。陈去病曾在退思园女主人办的私塾执教。

旧时教师的名称不一,县学教官称教谕、训导,书院的掌教称山长(相当于现在的校长),家塾的老师称西席、先生等。清末至民国期间,吴江县著名的教育者有杨敦颐、金松岑、洪鹗、王菼、薛凤昌、赵升元、唐昌言、张应巢等。

民国肇始(1912年),人心向往革新,又由于主持县政者热心提倡和支持,教育事业发展较快,教师队伍不断壮大。是年,全县学校教师237人,其中高等专门学校或高等师范毕业的14人,占5.91%;师范或旧制中学毕业的36人,占15.19%;专修科及其他学校毕业的30人,占12.66%;高小毕业的19人,占8.01%;还有138人未进过任何新式学堂,占58.23%。民国17年,全县学校教师475人,据查考,不合格者有292人,占61.47%。抗日战争期间,学校大量停办,知识分子大批失业,一些高学历者涌入县内仅剩的几所学校。民国31年,全县小学教师203人,其中大学本科或专科毕业21人,普通师范毕业的42人,简易师范毕业的54人,高中毕业的77人。抗日战争胜利后,停办的学校相继恢复,教师纷纷重返教育岗位,教育事业有新的发展。民国36年,全县小学教师656人,学历符合要求者335人,占51.08%,不符合要求者321人,占48.92%。学历不符合要求的教师中,教学质量尚可者十分之三四。是年,全县6所中学有教职员91人,其中教师72人,职员19人。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前夕,全县有公、私立中学7所(包括吴江乡师),教职员工139人。公、私立小学431所,教职员工1038人。

新中国建立初期,人民政府根据“维持现状,逐步改造”的方针,稳定教育秩序,引导和组织教师参加政治学习、生产劳动和各种政治中心工作,帮助教师改变旧的教育思想和教学方法,发现和培养积极分子,逐步形成一支骨干力量。

1953年,全县全日制公立小学教师1070人(包括幼儿班教师35人),初师及初中毕业以上称职的教师625人,占58.41%,初中肄业(2年以上)勉强称职的教师375人,占35.05%,不称职的70人(其中高小及以下文化程度无法任教者45人),占6.54%。全县6所中学有教职员工143人,其中教师71人,仅占49.65%。是年暑假开始,整顿教师队伍,对部分不宜任教者,有的调整其职务,有的辞退另作安排,并对个别品质恶劣、不堪任教者进行严肃处理。1956年,全县小学教师1357人,其中文化程度在初师、初中以下的有638人,占47.02%7所中学有教职员工204人,其中教师103人(内含高中教师20人),占50.49%1958年后,教育事业发展,师资培养跟不上,民办教师大量增加,许多民办教师文化程度较低,有的只有高小、初小程度。1963年,通过调整、精简,全县师资的文化素质有所提高。高中教师中,大学本科毕业的由原来只占29.60%升至44.50%。是年,全县全日制小学教师1779人。19721976年,全县有144名民办教师转为公办。“文化大革命”期间,部分公办教师下放劳动,由于办学规模迅速扩张,民办、代课教师激增,教师整体文化素质下降。

1978年,全县小学公办专任教师804人,其中中师、高中毕业及以上的521人,占64.80%,初师、初中肄业及以下的283人,占35.20%;小学民办专任教师2276人,其中中师、高中毕业及以上的983人,占43.19%,初师、初中肄业及以下的1293人,占56.81%。是年,全县中学公办专任教师788人,其中高等学校毕业379人,占48.10%,高等学校肄业22人,占2.79%,中专、高中毕业及以下387人,占49.11%;中学民办专任教师1022人,其中高等学校毕业8人,占0.78%,高等学校肄业6人,占0.59%,中专、高中毕业及以下1008人,占98.63%。是年,1700名小学教师参加初等师范合格证书考试,合格率占39%,其中参加考核的民办教师,60%未达到初等师范水平。

1981年,吴江县对中小学教师队伍进行调整,全县中小学教职员工5194人中,民办、代课教师2987人,占57.51%。是年,对民办教师1900人进行文化业务考核,成绩合格者发任用证书;对不能胜任教学的教师,有的从中学调到小学,有的则调离教育部门,由公社、大队安排适当工作。19781985年,全县有216名民办教师转为公办。1985年,全县有中小学、幼儿园教职员工6490人,其中中学教职员工2605人(内含民办1115人),小学教职员工3072人(内含民办1556人),幼儿园教养员工813人。按文化素质分:初中专任教师1550人中,未达到大学2年(专科)以上者1073人,占69.23%;高中专任教师284人中,未达到大学本科毕业者146人,占51.41%;小学专任教师2616人中,中师、高中毕业及以上者1482人,占56.65%,中师、高中肄业及初中毕业者955人,占36.51%,初等师范、初中肄业及以下者179人,占6.84%745名幼儿园园长、教师(教养员)中,中师、高中毕业及以上者225人,占30.20%,中师、高中肄业及初等师范、初中毕业者384人,占51.54%,初等师范、初中肄业及以下者136人,占18.26%

1985910日,庆祝全国第一个教师节,县委、县政府召开各种形式的会议,对优秀教育工作者进行表彰。

1990年,全县教职工7055人,专任教师5558人(含代课教师826人),其中幼儿园教师924人,合格学历以上占82.90%,小学专任教师2684人,合格学历以上占70.12%,初中教师1466人,合格学历以上占68.21%,高中教师372人,合格学历占50.81%,职中教师112人,合格学历占19.64%

2000年,吴江市贯彻执行《苏州市事业单位推行全员聘任制的实施意见》,全面实行教职员工聘用合同制,变身份管理为岗位管理,由行政任用关系向平等协商关系转变。

2004910日,《吴江日报》推出“庆祝第二十个教师节特刊”,宣传吴江市教育发展情况,表扬先进教师事迹。

2006年,吴江市实行市场化配置,面向社会招聘,实施教师招聘考试制度,新教师逢进必考,提高教师准入门槛,彻底告别“包分配”。

2008年,吴江市继续全面实行教职员工聘用合同制,全市所有教师均建有个人档案。全市教职工9101人,专任教师7225人。其中幼儿园教师652人,合格学历以上占100%;小学专任教师2891人,合格学历以上占99.80%;初中教师2206人,合格学历以上占98.28%;高中教师1182人,合格学历占97.70%;职业中学教师294人,合格学历占97.28%。小学专任教师中高级教师1671人,占57.80%;一级教师1018人,占35.20%;二级教师10人,占0.35%;未评级教师167人,占5.78%;小中高教师(小学教师中被评为中学高级教师)25人,占0.86%。初中专任教师中高级教师268人,占12.10%;一级教师927人,占42%;二级教师897人,占40.70%;三级教师29人,占1.30%;未评级教师83人,占3.70%。高中高级教师253人,占21.40%;一级教师401人,占33.90%;二级教师484人,占40.90%;未评级教师44人,占3.70%。职业中学专任教师中高级教师63人,占21.40%;一级教师91人,占30.90%;二级教师122人,占41.40%;未评级教师18人,占6.12%

19862008年,吴江市教育部门共计接收历届毕业生6112人,其中大专以上毕业生4295人,中师毕业生(含中专毕业生)1817人。另外,向社会公开招聘人员930人充实教师队伍。

 

10-1  19861997年吴江市(县)吸收教师情况一览表

单位:人

年份

总数

应届毕业生

民师转正

年份

总数

应届毕业生

大专以上

中专中师

大专以上

中专中师

1986

118

56

62

257

1998

286

95

191

1987

178

113

65

233

1999

377

160

217

1988

256

174

97

54

2000

391

221

170

1989

237

140

97

3

2001

387

312

75

1990

16

2002

423

423

1991

190

99

91

2003

439

437

2

1992

181

83

98

104

2004

461

461

1993

189

101

88

185

2005

396

396

1994

238

145

93

332

2006

206

206

1995

266

161

105

299

2007

153

126

1996

320

127

193

198

2008

147

106

1997

273

85

188

 

 

10-2  19862008年部分年份吴江市(县)教职工队伍概况表

单位:人

年份

项目

幼儿园

小学

初中

高中

职中

1986

教职工数

1127

3039

1169

107

专任教师数

800

2604

1048

340

78

其中代课教师

0

1115

275

0

合格学历以上占比(%

31.87

58.49

39.13

48.24

24.36

1990

教职工数

998

3199

2692

166

专任教师数

924

2684

1466

372

112

其中代课教师

0

787

37

2

合格学历以上占比(%

82.90

70.12

68.21

50.81

19.64

1996

教职工数

1066

3201

2802

专任教师数

1019

2670

1564

411

237

合格学历以上占比(%

93.64

93.45

81.46

55.72

33.76

高级教师

人数

693

19

60

23

占比(%

25.96

1.21

14.60

9.70

一级教师

人数

1156

442

140

73

占比(%

43.30

28.26

34.06

30.80

二级教师

人数

512

720

149

68

占比(%

19.18

46.04

36.25

28.69

三级教师

人数

22

209

18

30

占比(%

0.82

13.36

4.38

12.66

未评级教师

人数

287

174

44

43

占比(%

10.75

11.13

10.71

18.14

2001

教职工数

468

3220

3047

291

专任教师数

365

2870

1859

679

231

合格学历以上占比(%

98.63

97.60

93.17

85.13

79.65

高级教师

人数

1289

88

98

22

占比(%

40.03

4.73

14.43

9.52

一级教师

人数

1004

750

263

74

占比(%

31.18

40.34

38.73

32.03

二级教师

人数

304

695

215

123

占比(%

9.44

37.38

31.66

53.25

三级教师

人数

5

89

17

1

占比(%

0.16

4.79

2.50

0.43

未评级教师

人数

268

237

86

11

占比(%

8.32

12.75

12.67

4.76

2005

教职工数

650

3256

3716

300

 

专任教师数

493

2919

2116

1119

222

合格学历以上占比(%

99.59

93.37

97.12

96.16

93.24

高级教师

人数

1332

145

174

19

占比(%

40.91

6.85

15.55

8.56

一级教师

人数

1134

920

297

67

占比(%

34.83

43.48

26.54

30.18

二级教师

人数

42

796

545

86

占比(%

1.29

36.34

48.70

38.74

三级教师

人数

0

100

12

0

占比(%

0

4.73

1.07

0

未评级教师

人数

397

182

91

50

占比(%

12.19

8.60

8.13

22.52

小中高教师

人数

14

0

0

0

占比(%

0.43

0

0

0

2008

教职工数

849

3166

3746

340

 

专任教师数

652

2891

2206

1182

294

合格学历以上占比(%

100

99.80

98.28

97.70

97.28

高级教师

人数

1671

268

253

63

占比(%

57.8

12.1

21.4

21.4

一级教师

人数

1018

927

401

91

占比%

35.2

42

33.9

30.9

二级教师

人数

10

897

484

122

占比(%

0.35

40.7

40.9

41.4

三级教师

人数

0

29

0

0

占比(%

0

1.3

0

0

未评级教师

人数

167

83

44

18

占比(%

5.78

3.7

3.7

6.12

小中高教师

人数

25

0

0

0

占比(%

0.86

0

0

0

第二节  师资建设

一、业务学习和培训

清光绪二十五年(1899年),时任同里区劝学所总董金祖泽和该区劝学员金松岑叔侄两人在同川书院旧址劝学所内,创办理化传习所,利用假日培训私塾学堂的师资。金松岑还与薛风昌等创办《理学杂志》,供私塾教师学习,提高私塾教师教学业务水平。光绪二十九年,金松岑等在同里成立中国教育会同里支部,马姑丈、蔡寅、陶亚魂等在黎里成立中国教育会黎里支部,在教育界传播进步教育思想。光绪三十年,吴江县教育会成立,翌年改称江震教育会,会员120余人。教育界著名人士金松岑、郑式如、洪鹗等都在会中担任职务。教育会注重提高入会教师的教学业务水平。

民国元年(1912年)暑假期间,全县组织夏季小学讲习会,由市乡公所召集各小学教师,延请明于教育者,授以教育原理,儿童心理学及教授管理法。凡乡小学教师一律入会参加,期限至少30天(县行政公署训令第30号)。民国2年,县教育部门曾计划将全县私塾的年轻教师保送县内师范学习,但终未能实施。民国4年,县教育部门分吴江(松陵)、同里等6处,开办暑期小学教师讲习所,时间3周,讲授《日本小学教育四十余年间的变迁》等。民国24年,全县私塾有300处以上,塾师大多不甚合格。县教育局分3批培训塾师,训练及格者79人。民国3436年,县教育局每年举办不合格教师讲习会,时间1个月。民国36年,吴江县举办国民学校教员暑期讲习所,开设国文、历史、注音符号、教材教法、业务演习等18种科目,教师127人获得合格证书。是年,在吴江县中学开办国民教育师资短期训练班,训练期1年,毎区抽调不合格的小学教师10人参加训练。

1953年,全县选送初师毕业的教师27人,进小教轮训班学习。1956年,吴江县成立教研室,各中小学相继成立学科教研组,开展学科教研活动(学科教研活动除在“文化大革命”中一度中断外,一直延续至今)。是年,吴江县教育部门首次组织小学教师在职函授学习,举办2期普通话语言训练班,每期500人。1959年暑假讲习会,189人参加学习,讲授复式教学方法,各种教材教法等。是年暑假,吴江师范设立中等师范函授部,招中师函授学员共976人。19581961年,全县参加轮训的中小学教师共502人。1962年起,由县教师进修学校负责全县中师函授业务,并组织高等师范函授。“文化大革命”开始,函授中止。1973年,县师训班恢复中师函授,参加人数最多时达1270人。

1977年,参加进修的中小学教师有568人。1982年起,全县逐步形成三级教研网:中学由县建立高中学科中心教研组,各片建立初中主要学科教研组,各乡镇以所在地为主建立各科教研组;小学在中心校、教学片与学校分别成立教研组,开展经常性活动,不再占用教师的假期时间。1986年,全县教师开展“三优一奖(优秀课、优秀教案、优秀论文、优者奖励)”课堂教学和教研成果评比活动。县文教局印发《关于学习顾泠沅教改经验,开展中小学教改实践的意见》,要求各中小学以数学学科为重点,进行教改尝试。是年,全县中小学建立教师业务档案。1987年,建有档案的中小学行政领导191人,教师3086人。1988年,全县开展中学语文、物理和小学数学“园丁杯评优课”活动。1989年,全县学校开始定编定员。是年,开展第一次“教坛新秀”评选活动,此后,每年开展评选。

1990年,在青年教师中开展“一话三字”(普通话,粉笔字、钢笔字、毛笔字)基本功训练活动;对获省幼儿教师专业合格证书的60多名农村幼儿教师进行美工舞蹈培训。1992年,市教育局举办小学校长一年长训班、中青年骨干教师后备力量培训班、农村辅导小学和村小负责人培训班、中小学校长短期学习班。是年,市教育局贯彻省教委有关精神,下发《吴江市教育局关于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意见》,制定《吴江市教师工作考核》32条,开始对中小学教师实施学期工作考核,主要从“师德好不好、业务能力强不强、教学质量高不高”3个方面考核教师。1994年,市教育局举办暑期教师微机和小学英语教师培训班,对1992年上岗的170多名教师进行教学基本功考核和教育理论考试,重点跟踪85位青年教师的发展培养。是年,全市开展首次“百名上好课教师”评选活动(此后,两年评选一次,2003年起不再评选)。1995年,开展“教学能手”“学科带头人”“特级教师后备人员”推荐评选活动(2008年仍在进行这些评选活动)。是年,组织全市小学骨干教师参加“苏教版”小学语文、数学新教材培训。1996年,吴江市开始实施“名教师、名校长”工程,市教委制订措施,搭建舞台,让优秀教师更好施展才能,获得更大知名度,向大市和省推荐名教师、名校长人选。1997年,对274名新教师进行岗位业务培训。1998年,建立和健全对上岗新教师实行为期三年的培训和考核制度:第一年为“教学常规养成”考核,第二年为“课堂教学合格”考核,第三年为“教育教学能力达标”考核,考核结果同工资、奖金、提干、晋级挂钩。是年,对1995年上岗的277名新教师进行第三年教学能力达标考核。下半年,对中小学教师学期工作考核,改为平时考核。

20002002年,市教育局分期分批对小学、初中、高中起始年级全体教师进行新大纲新教材培训。2002年,全市每月在视导片内组织一次课改研讨活动,教研员深入学校,对教师进行面对面的业务培训指导。是年,举行以教材解读、试题编制、课堂管理等为重点的首届青年教师基本功比赛,231人从参赛的3000余名教师中脱颖而出;开展AA级优质课评比活动,314人踊跃报名参赛。全市青年教师参加苏州市级以上各类竞赛获奖275人,其中全国级奖14人、省级奖23人。

2004年,市教育局定期组织青年教师的优秀课、优秀教案、优秀论文、优秀课题以及优秀课件评比活动。全市青年教师参加苏州市级以上各类业务竞赛中获奖248人次。组织学科中心组成员、学科带头人等骨干教师开展示范课、会课等活动,延请外地名师前来授课指导。全市贯彻落实《关于加快培养“名师名校长”和加强骨干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进一步健全吴江市级学科(学术)带头人、教学(教科)能手、教坛(教科)新秀的评选和表彰激励机制。上半年,《江苏教育研究》刊发吴江市青年校长主题论坛《校本管理与学校发展》。下半年,引进4位外籍教师对全市101位英语和双语骨干教师进行25天的听说能力培训,并选派6名教师赴新西兰等国培训。组织全市省实验小学和省示范初中校长主题沙龙活动。2005年,为更好地促进教师个性发展,吴江逐步建立完善分层次与各项活动教师成长机制,在教坛新秀、教学能手、学科带头人的台阶上,增设教科新秀、教科能手、学术带头人的教科条线的平台。细化名师、名校长培养要求,明确对象,制订计划,落实措施,注重实效。开展青蓝文明岗创建和“百名好师徒”评比活动。组织70名英语和双语骨干教师参加25天英语听说能力培训,选派12名英语教师出国进修培训2个月。是年,全市青年教师参加苏州市级以上各类竞赛获奖275人,其中全国级奖14人、省级奖23人。2006年,市教育局从学科教学、论文发表、指导青年教师、发挥示范作用等方面,对苏州市学科带头人首次进行资格认定。开展青年教师上岗培训,组织三年上岗考核,考核教师436人中合格率99.1%。全市青年教师在苏州市级以上各级各类业务竞赛中,获奖200人次。是年,组织实施首次全国教师教育技术水平初级考试,全市适龄参考教师近1200人。举办全市小学英语专任教师培训班,并组织他们参加苏州市小学英语口语测试。暑期组织中小学英语教师100人参加引智培训,选派教师5人出国进修培训。10月,在松陵三中心举行小学教师研究性学习综合实践活动的专题培训。2007年,市教育局下发“吴江市骨干教师学期考核表”和“吴江市骨干教师示范公开课证书”,要求每位市级骨干教师勤于学习,不断进取,充分发挥自身的专业示范作用,及时记载、总结个人专业成长过程所取得的成绩,看到存在的不足,挖掘内在潜能,在专业发展上有新的突破。是年,依托教师进修学校,举办由65人参加的小学语文、数学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研修班采取导师制方式,聘请全市小学语文、数学的学科领军人物作为学员导师进行带教指导。教育局组织小学语文、数学、英语、科学、艺术、幼教等11位骨干教师赴全市4个视导片开设示范课或讲座,全市2600多名小学教师参加活动,组织吴江市级及以上学科学术带头人等骨干教师进行全市性公开课展示活动,先后在舜湖学校开展2次小学语文学科基地活动,还邀请“苏南五校”联盟成员优秀骨干教师到吴江开设示范课,共同探究课改新路。

2008年,市教育局组织全市中小幼骨干教师讲学团分片下乡送教活动,开设示范课28节,培训教师2400多人;举办菜单式讲座51次,培训教师1223人。采用分层管理、交叉培训和集中考核的形式对156名中小学新教师进行上岗培训。是年,进一步落实“有效课堂长能力,有效训练出成绩”,教研部门在各个学科开展一系列的评比活动,包括名教师等骨干教师的示范展示,小学骨干教师送教到民工子弟学校。组织第二届青年教师基本功竞赛,参赛教师3634人,通过校、市两级评比,综合教学基本理论、教学基本素养、课堂实施能力等方面的测试,评选出311名优胜教师。5月,以“课堂观察”为主题,在平望实验区召开全市中小学幼儿园观摩现场会。6月,组织40岁以下青年教师参加高中六科解题大赛。各学校还举办“学年课题”活动,通过行动研究,引导一线教师在研究中改善教学行为,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二、政治思想教育

新中国成立初期,思想政治教育列为学校教育工作的第一位。1949年暑期,县政府在吴江乡村师范举办为期40天的“教师研究会”,组织教师积极分子137人进行政治思想学习。9月起,全县统一布置中小学教职工学习《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新民主主义论》《目前形势和我们的任务》《共同纲领》等重要文献。1950年,县教育部门规定教师在职集体学习每日2小时,小学辅导区由中心小学学习委员负责组织。1952年,规定教师在职学习,每星期1个晚上学习业务理论知识,5个晚上学习政治理论。8月,吴江县委组织全县中学教师100多人集中到无锡,参加政治思想改造学习,引导教师肃清旧教育思想,树立新民主主义教育思想。19491952年,每年寒暑假县政府都组织全县教职工参加政治学习和政治活动。1953年,吴江县教育部门根据政务院关于文教工作“整顿巩固、重点发展、提高质量、稳步前进”的方针,整顿教师队伍,提高教师政治思想素质,努力提高教学质量。

“文化大革命”期间的暑假,多数时间安排教师参加体力劳动。1970年,在金家坝公社举办为期40天的教师学习班,开展“大批判”45天,劳动3035天。1975年秋,县举办语文教师培训班,时间53天,劳动占45天。

1981年,全县各中学开展“五讲、四美”“三热爱”活动。1983年,组织全县教师学习邓小平“三个面向”教育思想。1984年,全县在学校继续开展“文明礼貌月”“学雷锋”“为人师表”等活动。1986年,县教育局组织教师学习县委宣传部下发的《职业道德教育资料汇编》和中共苏州市教育局下发的《关于开展师德教育的意见》,增强师德观念,提高为学生服务的质量,提出“教书育人,当好新时代的人民教师”要求。1987年,县教育局对全县教师进行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反对资产阶级自由化思想教育。1989年,县教育局组织教师学习十三届四中全会、五中全会文件,学习邓小平、江泽民讲话,加强反对资产阶级自由化的教育。1990年,县教育局组织全国优秀教育工作者先进事迹报告团,为县和乡镇作8次汇报演讲,提高教师忠于人民教育事业的责任性。

1991年,县教育局组织全县教师学习“两史一情”(中国近代、现代史和国情)。1992年,市教育局向全市提出“狠抓校风,实抓质量,站稳脚跟,打出旗帜”的要求。1993年,全市开展以“致力于集体,奉献于事业”为主题的师德教育活动。1994年,全市弘扬“志存高远、爱国敬业、为人师表、教书育人、严谨笃学、与时俱进”的师德师风,落实“师德师风”一票否决制,开展“展师德风采、创优秀群体、树教育新风”教育活动。1995年,全市开展讲学习、讲政治、讲正气三讲活动,以教育促廉洁,以制度保证廉洁,促进学校领导班子廉政勤政,增强反腐倡廉的自觉性。199610月,市教育局发出《关于开展向沈洪昌学习的通知》,要求全市各学校广大教职员工学习桃源中学校长、党支部书记沈洪昌的先进事迹,为吴江教育事业多作贡献。1997年,国家教委和全国教育工会重新修订并颁布1991年制定的《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市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根据《规范》要求,从“依法执教、爱岗敬业、热爱学生、严谨治学、团结协作、尊重家长、廉洁从教、为人师表”等8个方面对教师进行“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教育,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是年,吴江市开展“扬师德,塑形象”主题活动,举行“我为教育添光彩”演讲比赛。1999年,市教委进一步落实“教好每一个学生,对每个家庭负责”的承诺,各校把教师的思想教育同行为规范结合起来,把完善制度同落实措施结合起来,把学期考核同平时检查结合起来,通过各种形式的活动在教师中广泛开展以敬业、爱生为核心的师德教育,抵制在职教师进行有偿家教,严禁教师侮辱、体罚和变相体罚学生,坚持教师七小时下限坐班制,倡导利用业余和晚上时间加强备课、批改作业和对后进学生进行个别辅导。

2001年,全市各校领导干部认真学习江泽民在建党80周年庆祝大会上的重要讲话和中共十五届六中全会精神,以及全国、省基础教育工作会议精神。召开全市学校领导干部会议,传达贯彻苏州市基础教育工作会议精神,并就加快吴江教育改革与发展进行研讨,进一步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增强各校贯彻执行党的教育方针和全国、省市基教会精神的自觉性和责任感。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得到有效落实。继续实施校长轮训制度。继续把师德师风建设放在师资队伍建设的突出位置,加强“扬师德,塑形象”和《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的宣传教育,在全市教师中倡导敬业、爱生、奉献的精神。下半年,市教育局出台《关于加强教师职业道德建设的实施意见》,进一步明确吴江市教师职业道德建设的指导思想、总体目标和基本要求,各校健全完善师德建设学习培训制度和活动体系,构建考核监督机制。并通过师德宣传月活动和“心系事业,志在富民”主题教育活动,进一步推进师表工程,把教职工的精力引导到教书育人的主题上和敬业爱岗、为人师表的良好风尚上,全市教师违纪现象明显减少。

20024月,吴江市成立陶行知研究会,开展学陶师陶活动。全市举行“奉献者之歌”教工演讲比赛;表彰学陶师陶先进集体和个人:命名震泽中学等10所学校为学陶师陶先进学校,授予教师10人“师陶标兵”称号,教师100人为师德先进个人;评出“师陶杯”获奖论文55篇;开通吴江行知网,注册会员1586人次,主题3775个,发帖23613份。是年,在全市教师中开展诚信教育和爱生格言征集活动,结合“心系事业,志在富民”主题进行师德教育。

2003年,市教育局继续以“志存高远、爱国敬业、为人师表、教书育人、严谨笃学、与时俱进”作为全市学校师德建设的总要求,把师德教育摆到更加突出的位置,组织教师学习、实践《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和《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促进师德教育经常化、制度化。6月,召开全市骨干教师命名表彰大会。下半年,组织开展师德论文评比活动,组织举办以“把爱洒向每一个学生”为主题的教职工演讲比赛,进一步健全学生评教、教师互评、向家长发放师德评议卡等日常监督机制,继续实行教师职业道德定期考核制度,严肃查处各类违背师德师风的事件。秋季,吴江市教育系统全面开展行风评议活动,市教育局、教育工会和各中小学校,从“科教兴国”“以德治国”的高度,狠抓师德修养建设,针对现状,以青年教师为重点,开展“展师德风采、创优秀群体、树教育新风”的主题教育活动和学陶师陶活动,引导全体教师依法从教、廉洁从教、悉心从教,确立适应素质教育需要的新的教育观、师爱观、质量观,以良好的师德形象展示吴江市教育新风。

2004年,市教育局借助新闻媒体宣传优秀教师的先进事迹,组织师德宣讲团进行巡回演讲,营造教书育人、甘为人梯的良好氛围。进一步健全和开展学生及家长评教制度,定期向学生及家长发放师德评议卡,在全市开展“千名教师访万家,万名家长访学校”活动。继续实行师德定期考核制度,将考核结果作为职务聘用和晋级晋职的重要依据。落实师德师风“一票否决制”。

2005年,全市贯彻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进一步加强对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的管理和监督,全面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关于建立健全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实施纲要》《吴江市建立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实施意见》,在教育系统开展“亲情助廉、友情促廉、社会倡廉”的“新三廉”活动。出台《关于规范教师教学行为制止教师从事有偿家教的通知》,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师德建设的通知》,坚决反对教师歧视、侮辱、体罚和变相体罚学生,坚决抵制有偿家教,严厉惩处败坏教师形象和声誉的失德行为,严格实行师德“一票否决制”。全市广大教师师德修养进一步加强,教书育人、敬业爱生的责任感和使命感进一步增强。全市开展学习英雄教师殷雪梅、北厍中学老校工吴福生的先进事迹活动。是年,又开设双十佳班主任、德育新秀评选,并逐步建立德育带头人制度。

2006年,市教育局以开展“廉洁文化进校园”和“预防职务犯罪”两大活动为载体,进一步增强教育系统反腐倡廉的自觉性和责任感。举行“我与我的学生”教师演讲比赛和“八荣八耻”专题讲座,把荣辱观教育结合到师德建设中,引导广大教师自觉践行“八荣八耻”,做到爱岗敬业、为人师表,争做“人民满意好教师”。是年,出台《吴江市骨干教师管理办法》,进一步明确骨干教师的岗位要求、考核办法以及应承担的义务和享受的权利,对骨干教师的师德表现与业务能力、教学工作、科研水平、进修情况和教育成果等一起纳入考核范围,并与奖励津贴直接挂钩。

2008年,全市教育系统组织教职工认真学习新修订的《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倡导“爱国守法,爱岗敬业,关爱学生,教书育人,为人师表,终身学习”的师德要求,进一步完善师德师风建设的长效机制。

 

三、学历提升

1978年,县教师进修学校恢复后,中小学教师的中师与高师函授重新开始。19781985年,县教师进修学校举办干部轮训班9期:240名中小学行政干部接受培训;举办一年制小学教师轮训班4期,学员255人;举办各种短训班20期,学员928人次;举办各种中小学教材过关考试辅导班4期,学员82人次;还举办幼儿教师短训班与职工教育教师短训班。此外,还有一些教师参加省、市与外县的进修活动。至1985年,中师函授毕业504人,高师专科函授毕业396人,在校中师函授生374人,高师函授生186人。

19861998年,吴江市教师进修学校中师函授毕业生1009人,幼师函授毕业生314人,高师函授72人;19972004年,大专班毕业生169人,专升本班毕业生507人;2005年,网络教育班高中升专科79人,专升本553人;20062008年,大专班毕业239人,本科班毕业739人。自2003年到2008年,吴江电大培训大专班毕业生375人、本科班毕业生439人。20062008年,全市教管人员有40人取得硕士学位。2008年有200多名教师积极报考在职研究生。全市不仅鼓励和支持教师参加学历教育,还将初中、小学、幼儿园教师参加本科函授及高中教师、中学校长参加在职攻读教育硕士列入学校年度考核工作。

 

四、教师资格认定

1986年,《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规定“国家建立教师资格考核制度,对合格教师颁发资格证书”。1995年,国务院颁布《教师资格条例》,进一步规定持有国家颁发的教师资格证书者才能被聘担任教师。1996年,吴江市完成199312月前参加教育工作的教师资格认定的过渡工作,颁发国家统一印制的“教师专业合格证书”。是年,吴江市通过教师资格过渡认定的教师5347人,其中幼儿园158人,小学2866人,初中1663人,高中493人,职业中学与中专167人。199810月起,苏州市教委接受国家教育部、省教委教师资格试点工作任务,吴江市进行试点工作。是年,吴江市认定具有教师资格的有1650人,其中幼儿园212人,小学797人,初中497人,高中87人,职业中学与中专54人,中专实习指导教师3人。2002年,吴江市依据苏州市教育局苏教人师〔200228号《关于印发我市〈关于首次教师资格制度认定工作中几个具体问题的说明〉的通知》、江苏省教育厅苏教师〔200224号《关于首次教师资格认定中教育学、心理学课程培训及考试工作的通知》、江苏省教育厅苏教师〔200227号《关于印发〈江苏省教师资格教学基本素质和能力测试标准和办法〉的通知》等有关精神和苏州市教委的要求,成立吴江市教师资格制度实施工作领导小组及办公室,由局长王剑荣任组长,人事科长董卫国任办公室主任,负责对教师资格的认定和“教师专业合格证书”颁发,是年起每年定期认定发证。至2008年,全市获教师资格证书共有11387人。其中幼儿园教师资格1047人,小学教师资格5411人,初级中学教师资格2888人,高级中学教师资格1500人,中等职业教师资格541人。另有社会人员4279人被认定教师资格。

 

五、职务评审

1986年,国家教委颁发《中学教师职务试行条例》《小学教师职务试行条例》,按规定普通中小学及幼儿园教师职务设三级、二级、一级、高级教师。其中中学三级教师、二级教师,小学一级教师为初级职务;中学一级教师和小学高级教师为中级职务;中学高级教师为高级职务。中等专业学校教师职务设教员、助教、讲师、高级讲师;高等学校教师职务设助教、讲师、副教授、教授。教师职称是教师教学水平和学术水平的一个重要标志,对教师职称的评定是吴江市教师专业化建设中的一项重要工作。

1987619日,县文教局成立吴江县文教局职称改革工作领导小组,组长王新生,副组长袁一匡,组员唐培坤、梁云龙、黄积胥、周渊良、秦继军。下设办公室,主任唐培坤,副主任秦继军、梁云龙。具体组织实施中小学教师职务聘任制的工作。1030日,县文教局召开中小学教师职务评审委员会第一次评审工作会议。是日起,全县中小学、中专与职业中学教师职称改革工作全面展开。是年,全县参加职务评审的中小学和中专公办教师共有3375人,其中小学教师1811人,普通中学与职业中学教师1519人,中专教师45人。经各级教师职务评审委员会评审,评出中学高级教师85人,占中学教师参评总数的5.7%;中学一级教师536人,占中学教师参评总数的35.3%;二级教师774人,占51%;三级教师109人,占7.2%。小学高级教师744人,占小学教师参评总数的41%;一级教师916人,占50.6%;二级教师153人,占8.4%;三级教师1人,占0.05%。中专高级讲师6人,占中专教师参评总数的13.4%;讲师20人,占44.3%

1990年,县教育局根据苏州市教育局苏教人字〔1990124号《关于做好当前我市中小学教师职务补缺评聘工作的意见》》精神,做好中小学教师职务补缺评聘工作。要求各校认真组织一次《任务书》履行情况检查、评议。调整聘任任命方案,明确申报高一级职务人员对照任务书完成情况进行公开述职。

199211月,市教育局发文贯彻上级关于中小学(幼儿园)教师职务评聘工作经常化的意见,建立吴江市中、小学教师中级评审委员会。中学教师中级评审委员会由24人组成,主任袁一匡,副主任金成。市小学教师中级评审委员会委员由24人组成,主任姚荣荣,副主任任定。2008年,市中学教师中级评审委员会,由50人组成,主任1人,副主任5人。吴江市小学教师中级评审委员会委员由44人组成,主任1人,副主任5人。至2008年,全市共有教师7131人晋升高、中级教师职务。

 

11-3  19922008年吴江市教师职务晋升情况一览表

单位:人

年份

晋升总数

其中

中学

小学

中专

高级教师

一级教师

高级教师

高级讲师

中级讲师

1992

285

3

139

143

1993

594

67

245

253

5

24

1994

410

182

222

6

1995

761

77

290

371

3

20

1996

255

126

124

5

1997

123

53

66

2

2

1998

288

52

29

197

5

5

1999

553

74

242

228

2

7

2000

459

82

117

240

6

14

2001

413

77

124

194

14

4

2002

339

75

104

146

6

8

2003

366

83

150

117

5

11

2004

440

36

200

199

5

2005

353

94

104

141

7

7

2006

413

94

126

182

5

6

2007

576

94

190

283

2

7

2008

503

78

249

170

1

5

合计

7131

1039

2683

3212

63

134

 

六、继续教育证书制度

1992年起,市教育局对中小学教师实施继续教育证书制度,下发《苏州市〈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规定〉实施办法》,规定凡具有中小学教师系列专业技术职务的所有普通中学、职业中学、小学、幼儿园及其他教育机构的教师,均必须接受继续教育,其中高、中级教师每人每年应完成72学时的继续教育,初级教师每人每年应完成42学时的继续教育。由各校负责继续教育证书的填报工作,一年度填报1次,其中校本培训学时由学校根据具体情况确定,专门培训学时由教师个人提供必要的相关证据确认,最后统一由吴江市教师进修学校验证核定。1996年,教师继续教育基本形成制度,在职进修小学35岁以下教师参加大专学习达93.57%,中学参加本科学习达10%,平时研修结合保证教师每年72学时或42学时继续教育时间。2008年,继续实施继续教育证书制度。

第三节  政治地位与经济待遇

一、政治地位

新中国建立前,教师的社会地位低下,教师不仅待遇低薄,且职业无保障,随时都有失业之虞。新中国建立后,党和人民政府重视教育工作,团结、教育和改造原有教师,并不断采取措施提高教师的政治地位。教师享受国家干部待遇,由政府管理和统一安排工作,工作有保障。教师被称为“人民教师”,被誉为“人类灵魂工程师”。

粉碎“江青反革命集团”以后,邓小平亲自抓教育,提出“知识分子的绝大部分已经是工人阶级的一部分,是党的一支依靠力量”,“要尊重教师的劳动,要采取适当措施,鼓励人们终身从事教育事业”,肯定教师在社会主义建设中的重要地位。为进一步落实知识分子政策,在县委领导下,县文教局对“文化大革命”中因各种问题受到审查的公办教师293人全部进行复查,对冤、假、错案全面平反、昭雪,并对1957年整风“反右”时被错误地定为右派的34人全部予以纠正。另外,对在运动中受到冲击,被扣上“臭老九”“走资派”“业务挂帅”“白专道路”等罪名的老教师、老校长,为他们恢复名誉,安排工作或恢复职务,落实干部和知识分子政策。

教师政治地位的提高还体现在江苏省、苏州市、吴江市(县)各级党代会、人民代表大会和政治协商会议中,均有一定数额的教育界人士当选为代表或委员。

19546月召开的吴江县第一届人民代表大会和19563月召开的吴江县第一届政治协商会议,教育系统有代表18人分别参加会议。以后历届的人代会、政协会都有教师代表。1964年、1977年,同里镇中心小学教师徐望苏当选为江苏省第三、第五届人大代表。1982年,国家确立教育和科技为经济建设的战略重点之一。1985年,确定每年910日为教师节。1993年,制定《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1996年,确立“科教兴国”为基本国策,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教师职业地位相应得到提升。吴江市(县)教师的政治地位反映在国家政治生活中所处地位以及党和政府对教师的关怀激励。

2008年,历任各级各届中国共产党代表大会代表(简称党代表)、人民代表大会代表(简称人大代表)和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委员会委员(简称政协委员)中教育界人士名单如下:

 

10-4  19892008年教育界人士任苏州市党代会代表一览表

 

届别

时间

名单

第七届

1989.12

陈蓉初  姚荣荣

第八届

1994.10

汪兆龙

第九届

2001.6

王剑荣

第十届

2006.3

徐月新

注:因资料缺失,以上代表名单系不完全统计。

 

10-5  19702008年教育界人士任吴江市(县)党代会代表一览表

 

届别

时间

名单

第四届

1970.121982.8

沈勤林

第五届

1982.81984.9

汝仰高  袁一匡

第六届

1984.91988.3

金惠元  王梦龙  陈仰高  王新生  袁一匡

第七届

1988.3.1991.3

沈桂卿  史永康  李平  沈益群  王汉勤  朱兆龙

第八届

1991.31996.3

袁一匡  王剑荣  陈以诚  王汉勤  史永康  韩薇娟

许勤斌  曹小珍  熊德美  钱迅  郑乾坤  徐海明 

赵和平  沈金华  王海观  张玉坤  毛福源  吴正一

第九届

1996.32001.5

陈海祥  孙伯康  陈以诚  钱迅  沈桂卿  史永康 

沈建文  蔡永冮

第十届

2001.52006.2

曹光能  钮云华  陆玉林  张爱娟  王兴华  杨勇诚 

顾雪芳  王剑明  徐美园  姚虎荣  姚宗海  陈荣华

徐学根  王迎红  曹海观  钱立  陈蓉初  裘生马 

莫建根  章小英  袁一匡  朱菊娥  王剑荣

第十一届

2006.22008.12

徐萍  金培雄  陈荣华  李芝英  成从一  沈华 

钮云华  贝新华  裘生马  郭桂英  沙敏林  李桂英

杨勇诚  屠菊红  邱美春  徐月新  王剑荣

注:因资料缺失,以上代表名单系不完全统计。

 

10-6  19822008年教育界人士任苏州市人大代表一览表

 

届别

时间

名单

第八届

1982

徐觉民

第九届

1984

徐觉民  刘守律

第十届

1988

马铁枢  王斐  韩薇娟

第十一届

1993

陈蓉初  钱云林  史永康

韩薇娟

第十二届

1998

陈蓉初  余玉英  钱云林

第十三届

2003

朱玲  毛福源  徐学根

第十四届

2008

李雪林  袁斌

注:因资料缺失,以上代表名单系不完全统计。

 

10-7  19812008年教育界人士任吴江市(县)人大代表一览表

 

届别

时间

名单

第七届

1981.31984.5

陈椿年  乔宗华  洪琦芳  凌天锡  赵和生  沈政厚  凌振垺

钱剑雄  周树勇  陈文彬  姚荣荣  奚秋瑾  张克裘  吴玉泉

刘公直  沈才余  龚源祥  金秀英  沈展明  俞颖芬  钟月波

马铁枢  张林生  徐觉民  郭梦海  刘修律  洑亚飞  徐望苏

第八届

1984.51987.4

刘公直  刘强民  邵松岑  王曼瑜  沈才余  杨信雯  徐望苏

张林生  杨振鹏  项璇珠  徐觉民  费多  蔡月仙  凌天锡

吴坤生  赵和生  凌振垺  潘秀英  周树勇  金春林  王新生

奚秋瑾  陈文彬  秦文奎  张克裘  吴玉泉  钱志坚  韩薇娟  阮德法  朱榕  胡永声  倪福华  戴世坤  周素英

第九届

1987.41990.3

陈椿年  计一洪  顾义  王解放  沈斌英  陈美英  凌振垺

马毓贤  吴香芬  余玉英  蔡世民  汤佩英  张克裘  韩薇娟

钱志坚  朱蒙  吴致和  陈蓉初  邵松岑  王曼瑜  沈才余

马铁枢  张林生  杨振鹏  潘秀英  吴玉泉

第十届

1990.31993.2

王景芳  周秒求  姚荣荣  王曼瑜  沈才余  张国元  吴仲文

张林生  杨振鹏  李晓英  黄平  江荧辉  吴香芬  金军夫

沈洪昌  孙玉兰  周继昌  徐雪妹  唐雪荣  张齐芬  宋益明

奚秋瑾  余玉英  蔡世明  张克裘  王新生

第十一届

1993.21998.1

王斐  王景芳  钱云林  周秒求  吴祝民  王剑荣  钟金泉

姚应昶  张林生  张国元  屠元元  俞盈盈  江荧辉  吴香芬

沈洪昌  戴驾根  李锦康  余玉英  方志红  孙玉兰  唐雪荣

朱海根  沈红纲

第十二届

1998.12003.1

王景芳  张克裘  费桢  李申贤  郭桂英  陈志伟  张国元

吕雪芳  袁一匡  俞盈盈  徐丽仙  江荧辉  李金萍  朱福英

曹文珍  余玉英  朱爱凤  孙玉兰  戴学红  沈煜林

第十三届

2003.12007.12

王剑荣  朱玲  陈玉林  凌龙华  何海英  裘生马  钮云华

吴兆雄  孙夏林  何国英  李瑞华  赵群  华美丽  吴建芬

孔婉芳  沈平  唐妹  叶明林  李金凤  沈慧  吕雪芳

第十四届

2007.122008.12

杨百良  陈丽君  李雪林  张昭  何海英  汪婷华  钮云华

沈佰荣  胡霞萍  何国英  王燕群  张学强  方娴  吴建芬

孔婉芳  陈旻霞  施小红  戴建芳  李金凤  沈慧

 

10-8  19861998年教育界人士任江苏省政协委员一览表

 

届别

时间

名单

第八届

1986.31988.3

钱志坚

第九届

1988.31993.1

钱志坚  杨信雯

第十届

1993.11998.1

钱志坚  李申贤

注:因资料缺失,以上委员名单系不完全统计。

 

10-9  19812008年教育界人士任苏州市政协委员一览表

 

届别

时间

名单

第七届

19831988

刘化南

第八届

19881993

杨信雯  钱志坚  龚源祥

第九届

19931998

杨信雯  钱志坚  龚源祥

第十届

19982003

李申贤  钱志坚

第十一届

20032008

金王浩  沈颖其

第十二届

2008年~

李雪林  袁斌

注:因资料缺失,以上委员名单系不完全统计。

 

10-10  19812008年教育界人士任吴江市(县)政协委员一览表

 

届别

时间

名单

第一届

1956.31959.8

王慕祥  金康成  黄叔度  费天锡  费多  董明义  刘化南

费旭初  姚世庆

第二届

1959.81961.9

朱维灏  刘化南  沈兆彰  沈春揆  金康成  费多  费天锡

姚世庆  黄叔度  董明义  顾企仁  唐昌言

第三届

1961.91964.1

张曾明  张鹤鸣  刘化南  沈春揆  沈兆彰  金康成  费多

费天锡  姚世庆  黄叔度  董明义

第四届

1964.11966.5

张曾明  张鹤鸣  刘化南  朱涵生  沈兆彰  沈春揆  金康成

费多  姚世庆  钱小鹤  董明义

第五届

1966.51981.3

张曾明  费多  刘化南  沈兆彰  金康成  沈春揆  姚世庆

董明义  钱小鹤  朱涵生

第六届

1981.31984.5

马世祺  包彭龄  刘化南  朱兆龙  张爱理  金秀英  金康成

姚世庆  费多  费正秋  费因笃  黄积苏  董明义  蒯承先

杨晶明

第七届

1984.51987.4

马世祺  倪富华  包彭龄  刘公直  朱兆龙  孙伯康  陈美嗣

陈椿年  沈成钧  沈昌华  张爱理  金康成  费正秋  费因笃

荆连辰  施树馥  袁一匡  袁坤如  黄积苏  董明义  蒯承先

戴力行  金文藻  郑永祥  王安国  凌熙  郑玉珠  杨晶明

薛平  周一非

第八届

1987.41990.3

郁黛  马世祺  王斐  包彭龄  刘公直  朱兆龙  孙伯康

吴祝民  陈政民  陈秋麟  陈美嗣  陈菊梅  沈成钧  许维益

张爱理  金叔龙  金康成  费正秋  施树馥  袁坤如  黄秋苏

董明义  戴力行  郑永祥  高德兴  凌熙  徐之浩  潘青远

薛平  袁一匡  蒋家瑞  陈丽英  乔建业

第九届

1990.31993.2

黄小萍  吕秉良  王斐  计百华  叶访清  刘公直  许维益

孙伯康  张建贤  沈宏富  陆民生  陆华原  陈丽英  陈秋麟

金叔龙  郁黛  钱昌基  袁坤如  夏德荣  曹青萍  李申贤

郑永祥  乔建业  张巧甫  徐之浩  刘强民  徐忠锡  潘青远

陈正勇  黄积苏

第十届

1993.21998.1

沈昌华  魏耿泉  王斐  陈丽英  孙伯康  张建贤  李申贤

陆华原  陆民生  钱昌基  许维益  陈秋麟  沈宏富  金叔龙

姚荣荣  吴再祥  汪诚  王琳玉  曹海林  沈平  沈建法

周煜祥  郑永祥  张巧甫  徐之浩  潘青远  陈正勇  汪名刚

金王浩

第十一届

1998.12003.1

沈建法  赵云林  孙水日桓  王斐  姚荣荣  陈梓吾  王剑荣

李国平  简铁权  周有日桓  王琳玉  孙伯康  李龙英

闵秋瑾  范清华  凌康南  吴志敏  徐亨锡  钱玉玲  钟金福

毛福源  熊铁  朱玲  陈志伟  沈颖琪  叶根林  陈正勇

周虹  周小红  徐之浩

第十二届

2003.12008.1

沈建法  孙水日桓  成丛一  王斐  陈梓吾  王剑荣  史建荣

吴再祥  吴建祥  简铁权  孙伯康  周有日桓  朱玲  张平

陈志伟  李龙英  熊铁  凌康南  吴志敏  张国元  徐亨锡

李才龙  居成里  张幸亏  叶根林  程洁  施强  周小红

第十三届

2008.12008.12

王剑荣  史建荣  顾伟峰  韩蕊萍  顾爱勤  居成里  李才龙

梁宇飞  吴建祥  李龙英  沈林泉  沈华  强勤姣  陈红梅

吴兆雄  潘玉娥  浦美英  叶明林  张幸亏  程洁  沈雪

袁斌  杨颖  王宾

 

二、经济待遇

(一)工资

1.旧时教师工资

清末,书院的山长、私塾的塾师以及民国时期的中、小学教师,均为雇佣劳动者,工作无保障。宣统二年(1910年),江震公立高等小学堂国文教员每周16课时,月薪银24两,体育教员每周12课时,月薪银14两,会计无课,月薪银6两。

民国期间,学校教职员薪金标准有了统一规定。私立学校教职员的待遇,则有办学单位作出规定,各不相同。民国13年(1924年),当时政府及社会各界人士和家长对教师较为尊重,关心教师生活待遇,学校所需经费由政府财政拨款。其时,屯村初级小学教师年俸6070元。民国21年,乡村师范校长月薪110元,首席教师100元。民国30年,县立小学教师月薪人均48元。抗日战争胜利后,物价飞涨,县教育部门又经常拖欠教师薪金。民国35年,北厍中心国民学校教师,因生活清苦向学生征收尊师金,每人米3升或法币2000元,形似求乞;3月,同里教师罢教,向当局索要欠薪。民国37年秋,国民政府进行币制改革,换发“金圆券”后,政局动荡,币值暴跌物价狂涨,教师生活极端困难,一般公立小学教师的月薪仅值12斗米;11月,吴江中学、乡村师范教师总请愿,吁请当局补发欠薪和救济费。民国381月,盛泽教师派代表赴县城请愿,要求当局将欠薪折发实物。

2.新中国成立后公办教师工资

新中国成立初,教师工资以大米折实单位(每单位折实大米3.50公斤)计算,小学教师50个折实单位,工友25个折实单位。同时设有困难补助费。

1950年,全县小学教师最高月薪大米120多公斤,最低73.50公斤,一般95公斤;乡村初级小学教师最低62.50公斤;私立育英中学教师平均为112公斤。1952年,经费由县教育科或省直接拨发,一般公立城镇小学教师工资27元,乡村小学教师22元;私立分湖初级中学教师28元,私立仁美初级中学教师30.60元。1953年,全县教师平均月工资29元。是年前,小学教职员工工资主要来自学费收入。是年后,公立学校经费实行统筹统支,教师工资全部由县教育部门拨发。1954年,全县教师平均月工资31.70元。1955年,全县教师平均月工资32.82元。1956年,为教师评级调资。全县教职员工平均工资增至42.39元,其中小学教师从1955年的30.21元增至40.50元,中学由47.48元增至55.31元。1958年,全县公办小学教职员工平均月工资为37.16元,中学教师54.53元,师范教师56.51元。

1960726日,江苏省人委发布《关于1960年国家举办的全日制中、小学教师工资工作的补充规定》,给教师增加工资,确定升级面为25%,以升一级为限。1963年,国家给教师增加工资,确定调整工资的升级面为40%

“文化大革命”期间,仅在1972年有一小部分教职工调整工资,绝大多数教职员工的工资没有变动。

粉碎“江青反革命集团”以后,特别是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教职工的工资进行过多次调整。

1977年,根据国务院通知规定,为“工作多年、工资偏低”的教职工增加工资。全县教职工升级面为40%1978年,国家给表现好、贡献大的2%教职工增加工资。1979年,全县45%的教师工资得到调整,超过机关企事业平均调资面5%

1981年,采取先补后靠、再升级的办法,使绝大多数教师的收入和国家机关干部一样有所增加。是年10月起中小学教职工普加一级工资。198512月,国家进行工资改革,实行以职务工资为主的结构工资制,连同教龄津贴等。全县教职工平均每人净增28元。198612月底,吴江县给1986年前参加工作的工资额在工改前为行政19级至22级的人员,以及部分低工资人员共1739人增加一级工资。19871月起,实行职务工资。是年,全县给1810名教职员工增加工资。

 

10-11  1986年全国教师工资调整情况表

单位:元

参加工作时间

工资

职别

建国前参加工作

1952年底前参加工作

1956年底前参加工作

960年底前参加工作

1966年底前参加工作

中学教师

113

105

97

89

82

小学、幼儿园教师

105

97

89

82

76

大学教师

教授

170

160

副教授

140

131

122

讲师

131

113

105

97

 

 

 

10-12  1987年全国小学教师基础工资、职务工资标准表

单位:元

职务

高级教师

一级教师

二级教师

三级教师

基础工资

40

40

40

40

职务工资标准

110

82

57

42

100

73

49

36

91

65

42

30

82

57

36

24

73

49

30

18

65

42

24

12

57

36

30

基础工资、职务工资两项合计

150

122

97

82

140

113

89

76

131

105

82

70

122

97

76

64

113

89

70

58

105

82

64

52

97

76

70

 

10-13  1987年全国中学教师基础工资、职务工资标准表

单位:元

职务

高级教师

一级教师

二级教师

三级教师

基础工资

40

40

40

40

职务工资标准

150

110

82

57

140

100

73

49

130

91

65

42

120

82

57

36

110

73

49

30

100

65

42

24

91

57

36

82

30

基础工资、职务工资两项合计

190

150

122

97

180

140

113

89

170

131

105

82

160

122

97

76

150

113

89

70

140

105

82

64

131

97

76

122

70

 

1993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规定:“教师的平均工资水平应当不低于或高于国家公务员的平均工资水平,并逐步提高。”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的工资由职务工资、津贴和补贴构成。是年起,“两年一档”正常增资。19946月,全市完成自199310月起的工资改革,人均增资114.3元每月。1999年,全市给在职人员调整职务(岗位)津贴和离退休人员调整生活补贴费,人均增资128.20元每月。

2005年,全市5245名教职工正常升级,人均增资46.9元每月。2006年,实施岗位绩效工资制。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的工资由岗位工资、薪级工资、绩效工资和津补贴四部分。“一岗一薪”组成,正常增资为“一年一级”。是年,全市有8084名教职工参加基本工资套改,基本工资人均增资304.80元每月。2007年,全市7795名教职工正常升级,人均增资24.5元每月。2008年,全市7772名教职工正常升级,人均增资24.9元每月。

 

10-14  20042005年吴江市教育系统每月增资情况

单位:元

年份

中高

中级

助级

正常升级

人数

平均增资

人数

平均增资

人数

平均增资

人数

平均增资

2004

98

230.2

332

119.8

307

101.6

2703

42.9

2005

111

227.5

252

126..6

314

102.9

5245

46.9

 

10-15  19862008年吴江市(县)教师年平均收入统计

单位:万元

年份

平均收入

年份

平均收入

年份

平均收入

年份

平均收入

1986

0.13

1992

0.36

1998

1.12

2004

3.40

1987

0.15

1993

0.46

1999

1.12

2005

3.70

1988

0.22

1994

0.46

2000

1.39

2006

3.74

1989

0.24

1995

0.53

2001

1.89

2007

4.44

1990

0.26

1996

1.03

2002

2.17

2008

5.27

1991

0.27

1997

1.10

2003

3.19

 

3.新中国成立后民办教师工资

1959年,民办教师实行工资制。小学教师每月1520元,初中教师每月2025元左右。在本公社选任的,可稍低于上述标准,也可采用工资制与供给制相结合的制度。工资来源主要是学费收入,不足部分由公社和国家适当补助。1960年对民办教师的工资补助作了具体规定,见表11-16

 

10-16  1960年吴江县民办教师工资一览表

单位:元

级别职别

农业中学教师

40

36

33

30

27

24

22

民办小学教师

32

29

26

23

21

19

17

 

原工资高于上列标准的,一律不降低,农业高中教师可略高于上述标准。

1972年,对民办教师的工资待遇又提出新要求,农村民办教师应相当于或稍高于本大队或本公社整劳动力社员实际收入的平均水平;在城市和县镇,应不低于集体所有制企业一般职工的工资水平,每月2440元左右。1973年,对工资偏低的民办教师给予适当补助:1966年底前参加工作的每月补助4元,1960年底前参加工作的每月补助5元,1957年底前参加工作的每月补助6元。

1976年,民办教师病假在半年内,国家补助部分照发,民办教师年老退休暂按国家补助金的60%发给,每月不足9元的,补足9元。小学民办教师每人每年发170元生活补助费,中学210元。

1976年后,在校学生猛增,又一批代课、民办教师进入学校。新增加的民办教师工资均由大队负担。根据各地情况,有的实行工资制,有的确定工资,分期支付,年终结算。

197911月起,按计划内民办教师的40%增发补助费,每人每月补助3元。

1981年,吴江县根据江苏省规定,国家给民办教师的补助费直接给本人,并由任教所在社队按全劳力记工分,国家补助费和社队工分的分配额之和平均每月在35元左右,高的达到45元左右,低的不少于25元。

1983年开始,达到退休年龄的民办教师,按工作年限发给保养金。

1985年,吴江县根据江苏省规定,从198511日起参照公办教师工资的增资水平提高民办教师的工资待遇。这次工资改革,民办教师的工资基本上实行以职务工资为主的结构工资制。还享受班主任津贴、奖金、洗理费、书报费、物价补贴等待遇。民办教师的月工资人均71.88元。全县调整民办教师工资,享受工龄与教龄津贴,全县增加工资的小学民办教师1380人,中学620人,小学平均每人增加工资19.64元,中学增加15.42元。

1988年,全县民办教师原则上按现行工资数再提高10%1996年,全市符合条件的民办教师2182人转为公办教师。此后学校不再招收民办教师。

(二)福利

清末,县有儒嫠恤金一项,以照顾亡故教师遗属生活。民国4年(1915年),学界建议将此项改为小学教师遗属抚恤金,终未实施。民国22年,县立黎里女子小学1名专任教师,教龄26年半,最后月薪24元。退休后,由省教育厅每年发给养老金120元。民国25年,一教师因护送学生落水身亡,家属得抚恤金408元,为年俸之双倍。民国36年,全县享受退休金者仅2人。是年,吴江县政府规定公私立学校教职员子女与公职人员一样,享受免费入学。民国374月,实施教育部颁优待国民学校教职员办法,规定教师可享受病假待遇。

19527月,全省各级公立学校教职工开始实行公费医疗制度,教师子女可参加统筹医疗;10月,私立学校教职工亦享受公费医疗。50年代,医疗费用标准为每人每月2元,以后逐步增至每人每月5元。1956年,吴江县规定民(社)办小学教职员工的医药、代课、代职金及福利费由政府负责解决,民(社)办小学教职工一律参加公费医疗。

60年代初,国家经济困难时期,政府发给老教师营养卡,以示关怀。1979年,副食品调价后,给每个教职员每月5元的伙食补贴。1980年,县文教局还规定中、小学教职员工每人每月在增收节支中发奖金5元。1984年,猪肉调价,发给教职工每月8元伙食补贴,此外还享有书报费每月5元,洗理费每月4元,夏季还有冷饮费等。

生活困难补助,按照国家机关干部的标准发放。

教职工的离休、退休、退职、病产假、探亲假,因工负伤和病故抚恤及丧葬等待遇及补助,均按国家机关干部的规定执行。

(三)教师住房

19811999年,教工住房建设是教育事业发展的一个重要方面。吴江的教师住房建设作为各级政府的实事工程具体实施,年年拨出专款,多方筹措资金,建造教工住宅。19851988年,全县共投入教师住房建设资金298.6万元,新建教师住房面积19088平方米。解决了470多户教师住房的困难。1990年,县政府下发《关于多渠道解决教师住房问题的意见》,采用政府补贴、学校自筹、教师承担一部分的办法,为教工住房建设开辟新路。1991年,全县建教师住房7454平方米。19941996年,全市投入建设资金5272.3万元,为教师建造住宅1034套。1996年,市委、市政府在松陵镇油车路西1002号划出36018平方米,建造教师新村,建教工住房350套。随着住房市场经济的转型和发展,2000年始,吴江市取消教师住房实物分配,实行教师住房货币补贴。

(四)其他

1.教龄津贴

19857月至2008年,发给中、初等学校教师均实行教龄津贴。教龄津贴标准:教龄满5年不满10年的,每月3元:满10年不满15年的,每月5元;满15年不满20年的,每月7元;满20年以上的,每月10元。

2.班主任津贴

19805月,吴江县在普通中小学试行班主任津贴。津贴标准为:中学每班学生35人以下每月4元;3650人,每月6元;51人以上每月7元。小学每班学生35人以下每月4元;3650人每月5元;51人以上每月6元;20人以下的,可酌情减发。19813月,在中等专业学校和盲聋哑学校也试行班主任津贴。中等专业学校教师担任班主任,每周任课在10学时以上的,每月7元,8学时以上的,每月6元,6学时以上的,每月5元。盲聋哑学校:小学每班11人以下每月4元,1214人每月5元,15人以上每月6元;中学,每班学生11人以下每月5元,1214人每月6元,15人以上每月7元。2008年,吴江市继续试行班主任津贴,各校金额不等,平均约每月150元左右。

3.特殊教育学校教职工津贴

1956年起,江苏省对特殊教育学校的教师、校长、教导主任加发本人国标工资15%的特殊教育津贴费。2008年,吴江市特殊教育学校的特殊教育津贴为国标工资40%

4.特级教师津贴

1993年,国家实行特级教师津贴,明确特级教师享受特级教师津贴。200811日起,中小学特级教师津贴标准由每人每月80元调整为300元。

5.目标岗位奖

1986年起,每年发放目标岗位奖,1986年为180元,以后逐年增加:1990年为520元,1996年为3000元,2000年为3900元,至2005年为900012000元。2008年为20000元。

6.考核奖

19932008年,全体教育工作者每年都要填写一份《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年度考核登记表》,考核合格以上发考核奖,标准为本人当年度12月份的工资额。

7.教育奖励专项资金

2007年,市教育局全面落实市政府办公室《转发市教育局关于吴江市骨干教师管理办法试行的通知》精神,制订骨干教师考核细则,实行师德一票否决制,强调对骨干教师教学实绩、教科研能力的考核。根据被考核人提供的一学年考核材料进行赋分,对照考核细则确定享受津贴比例。凡符合赋分条件并考核合格,依据骨干教师不同层次,省、苏州和吴江市级分别可获得1.2万元、6000元和3000元不等额度的津贴,发放津贴近100万元。2008年教师节期间,市政府出台《吴江市教育奖励专项资金使用办法》,明确市财政每年划拨专项资金400万元,用于骨干教师奖励、教师校长高层次进修培训、资助名师专业发展、引进骨干教师。是年,全市首次有248名骨干教师享受全额津贴,56名享受打折津贴,5名不予享受。20089月,吴江市出台教育奖励专项资金使用办法,市财政每年划拨400万元,作为骨干教师、教师和校长参加培训的费用等师资队伍建设专项基金。


 

 

电话:0512-63016908  传真:0512-63016927
地址:苏州市吴江区中山南路1979号 邮编:215200
吴江区档案馆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