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
2024年11月25日 星期一
数字方志馆搜索:
当前位置: 首页 >> 暂存 >> 地方志书 >> 二轮修志 >> 吴江市教育志 >> 第十一章 教育教学科学研究

第十一章 教育教学科学研究

2014/11/21 15:57:53    作者:  来源:     【字 号:  】   点击量:2257

第一节  概况

清末,吴江新式学堂引进西方的英文、物理、化学等课程,但占主导地位的教育思想是封建社会的伦理道德,全县没有统一的教育教学研究组织。

民国初期,西方现代教育思想传入中国。民国4年(1915年)720日,《吴江县教育月刊》创刊,吴江县开始有领导有组织地进行教育教学方面的研究。民国9年,《同川学会杂志》出版,标志着中小学校开始贴近教学实际进行教育教学研究。民国1347日,江苏省第一师范、第二师范教育工作者研究会在吴江召开,征集小学适用教材。民国2211月,省教育厅指定吴江县义务教育实验区设在同里,并委派该区教委董加麟任办公室主任,开展义务教育实验活动。是年121617日,江苏省第二区师范教育改进研究会第三届大会在吴江乡村师范开幕,11个县100余人出席会议。日军占领吴江县期间,教育教研活动中止。抗日战争胜利后至新中国成立前,吴江受苏州小学教育实验研究的影响,曾开展过新教授法、儿童自治、分级教学、自学辅导等方面的教学研究和实践。

新中国成立后,吴江县教育以区(乡镇)、校为单位,陆续建立起教学研究组织。1950年,江苏省立吴江乡村师范学校成立各科教学研究会,进行教学业务学习与研究。19524月,县文教科在开学情况汇报中指出,芦墟区的各科研究会,严墓区的小教协进会,在教育实施方面起着一定的作用,同里区的教育研究每周定期学政治、学业务。1955年,全县区(乡镇)、校两级都成立教学研究组织,规模较大的学校分学科成立教研组。当时教研活动的主要内容是学习苏联凯洛夫的教育理论,开展以“课堂为中心、教材为中心、教师为中心”的教学研究活动,贯彻5项教学原则(自觉性、直观性、系统性、量力性、巩固性),掌握5个教学环节(组织教学、复习、新授、巩固、布置作业)。教育行政部门要求校长学习和研究领导教学工作的经验,教师学习和研究课堂教学的方法和苏联教师的共产主义思想品质。

195612月,吴江县教育局成立教育教学研究室(简称教研室),开始对教育教学规律进行研究。19571958年,教研室的工作重点是对小学语文、算术、复式教学等方面进行教学研究,贯彻毛主席提出的教育方针。1958年起,逐步开展对中学教学工作的研究和指导。1961年起,划片建立小学视导员制度,按教育片开展教研活动。19631964年,教研室贯彻国务院公布的中、小学暂行工作条例和毛主席发表的教育革命谈话,进行改进课堂教学、减轻学生负担、提高各科教学质量方面的研究。“文化大革命”开始后,教研室工作陷于停顿。1972年,教研室重启教学研究工作。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经过拨乱反正,教研室逐步配备中小学各学科教研员,教研工作恢复正常。1979年,恢复视导片制度。80年代,教研室在加强中小学教学研究的同时,逐步加强教育科学理论研究。19908月,吴江县编制委员会批准县教育局成立教育科学研究室(简称教科室),为局下属股级全民事业单位。90年代,教研室的主要任务是研究和指导中小学的素质教育教学工作,提高教师课堂教学的能力和素质,进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教科室的主要任务是研究和指导中小学素质教育的教育科学理论,提出“以教育科研为先导,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教育科研工作思路。20002008年,教研室进行以校为本、精致化教学的研究,推进新课程改革,减轻学生负担,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教科室提出教育行动研究的教育科研工作思路,指导学校教育科研联系实际,向草根化、多元化、特色化发展。在教育教学研究、教育科学研究的推动下,吴江市素质教育上升到“科研兴教、特色强校”、高位均衡发展、区域整体现代化的新水平。

 

第二节  教研科研机构

一、教育教学研究室

(一)组织建设

195698日,江苏省教育厅发出《关于市、县建立小学教研室的通知》。是年12月,吴江县文教局教育教学研究室(简称教研室)成立,为局直属教学研究事业单位,地址在县文教局内。严墓中心小学校长吴国梁调任局教研室负责人,后陆续调进王绪江、范国梁等。

1958年,局教研室按小学语文、算术、历史、地理、自然、农业常识、复式教学的需要,共聘请兼职教研员9人。是年,局教研室建立以乡镇为单位的中心教研组,以乡镇为单位组织各校开展教学研究活动。

1961年,县文教局按学校地域划分教育工作片,首次建立视导员制度。全县设松陵、芦墟、平望、震泽、铜罗5个片,各片设小学视导员1人。是年起,局教研室由原先的以乡镇为单位开展教学研究活动,改为按教育工作片开展教学教研工作。19629月,吴江师范教导主任刘作先调任教研室副主任,主持工作。中学教研工作得到加强。“文化大革命”开始后,教研室工作陷于停顿。1972年,吴江县革命委员会批准文教局教研室恢复工作。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县文教局教研室工作恢复正常。80年代,局教研室建立起县学科中心组、片中心教研组、校教研组三级教学研究网络,开展以课堂教学为重点的教学教研活动。

1992年,吴江撤县设市,县教研室改名为吴江市教育局教育教学研究室。全市教研组织网络改为市学科组、片学科中心组、校学科教研组三级教学研究网络,深化以课堂教学为重点的各个学科教研活动。

2006年,吴江市教育局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小学学科教研组建设的意见》,对各校学科教研组的地位、功能、管理、建设等提出20条意见。

2008年,市教育局教研室位于松陵镇滨中路18号,蒋蓁任教研室主任。教研室设中学文科组、中学理科组、小教幼教组,电化教学组、内务管理组,有中小学各学科教研员和工作人员26人。全市设松陵、平望、黎里、震泽4个教育工作片,每片设中学视导员、小学视导员各1人。教研室按市、片、校三级组织网络开展教学研究工作。

(二)教学研究

1956年,县文教局教研室起步教学研究工作。1958年,局教研室研究重点是农村小学语文、算术两科和农村复式教学法。同期,指导市镇小学开展除唱歌外的其他各科教学研究。是年起,开展提高中学课堂教学质量的研究。1961年,震泽中学首届高中毕业生的高考成绩名列苏州专区第一名。1962年,研究教育教学秩序,提出教师教学要做到“五认真”(备课、上课、批改、辅导、考查)。1964年,局教研室学习贯彻中共中央、国务院批转教育部临时党组《关于克服中小学学生负担过重现象和提高教育质量的报告》文件,以平望初中和平望中心小学为试点,开展“少而精、启发式”的教学研究,并在全县推广。

“文化大革命”期间,教学研究工作中断。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局教研室建立起县、片、校三级教学研究网络,以课堂教学为重点,开展“以教学为中心,全面提高教育质量”的教学研究活动。1985年,在县实验小学进行“注音识字,提前读写”的小学语文教学实验。1986年,学习和研究上海市特级教师顾泠元教改经验。县文教局印发《关于学习顾泠元教改经验,开展中小学教改实践的意见》的文件,顾泠元教改经验在全县中小学校推广。是年下半年,局教研室指导盛泽一中进行“初三分岔”(升学学习与就业学习)试验。1988年,“初三分岔”试验发展到20个班级810名学生。是年,局教研室在震泽中学进行语文电化教学改革试点。1989年,局教研室对5所幼儿园及部分小学幼儿进行心智测试研究,撰写《吴江县5.5岁幼儿智力抽样测试调研报告》。是年,研究和推行小学直呼音节实验教学,实验成果发表在《苏州教育科研》上。

19921993年,国家教委首次将课程设置分为国家安排课程和地方安排课程。市教研室研究开发中小学活动课程,指导各校建立起文艺、体育、劳技、学科、科学五大类活动课程,活动课程排入课表。1993年,进行教学骨干力量培养模式研究,制定《吴江市学科教改带头人和学科教改示范组条例》,编印学科教改带头人教改经验和教学成果资料。19951997年,进行素质教育特征研究,各学科课堂教学突出培养和提高学生素质和能力。1998年,研究村小音、体、美、自然等小学科因缺少专职教师而影响教学质量的问题,试验以镇为单位,由镇中心小学统一安排小学科专职教师到村小“走教”,保证村小小学科教学质量。1999年,市教委印发《关于推进小学语文教学改革的意见》,局教研室配合市教委成立小学语文教改实验区。市第二实验小学青年特级教师薛法根的语文“组块教学”实验取得成效。是年秋起,震泽中心小学试点“集优识字”经验在全市部分小学推广,在教学实验中逐步形成“集优识字—大量阅读—分层作文”的教改经验。

2000年,市教委成立初中教改联系组。局教研室配合市教委研究和推广青云中学、桃源中学两校“优化教学过程,提高课堂效率”的课堂教学改革经验,提高全市初中整体办学水平。2001年,在全市中小学推广学生主动参与、主动学习的新型课堂教学模式。2002年,苏州市整体进入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省级实验区。局教研室把课程改革研究列为工作重点。2003年,局教研室贯彻《吴江市推进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意见》《关于进一步规范教学行为,改进学校管理的意见》文件,全市组织25名资深教师组成高中教育指导委员会,指导学校加强“五认真”教学管理制度和跟进措施,开展课改教学研究。2004年,市教育局印发《关于建立以校为本教学研究制度,深入推进新课程实验工作的意见》《关于实施有效教学,深入推进课程改革的意见》《吴江市双语教育实验的指导性意见(试行)》文件。局教研室开展校本教学、有效教学的研究,推进以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和研究性学习为主的新课程改革。市成立双语教育实验协作组,指导吴江市中学、市实验小学等一批实验学校开展双语教学实验。2005年,市教育局印发《关于建立和完善中小学教学质量监测体系》和《关于实施有效教学,深入推进课程改革的意见》。局教研室对中小学各学科教学质量监测和考试评价进行研究,开展调研性、诊断性、评价性测试,构建市、片、校三级教学质量监测体系;研究制定有效上课、有效训练、有效评价的有效教学实施意见。是年,市教育局出台《吴江市普通高中课程改革实验方案(试行)》。“课程改革学科研究中心”在吴江市中学挂牌,全市高中以各校优势学科为基地,建立起13个学科研究中心。2006年,局教研室依托星级示范实验学校,建立小学、初中、高中各学段的学科研究基地,研究运用学科基地开展有效教学教研活动。20072008年,局教研室开展精致化教学研究,研究课堂有效教学、有效训练,编辑两本《精致化管理》学习资料,印发各中小学校,指导各校开展精致化教学研究活动。

(三)教研活动

1956年,局教研室教研员到松陵、平望、盛泽、黎里、震泽等大镇小学及村小进行听课调研。1957年,局教研室组织全县小学语文骨干教师到松陵镇观摩语文教学,组织小学算术教师到盛泽镇观摩算术教学,组织中学教导主任到震泽中学观摩组织纪律教学。1958年,局教研室以乡镇为单位,以小学语文、算术两科为重点,开展听课、公开课、座谈会、经验交流、抽查考试等教学研究活动。1959年,重点开展提高中学课堂教学质量的教研活动。局、校两级组织课堂观摩教学和多种专题研讨活动。据1959年县文教局《关于中等学校教育工作的情况报告》记载:至10月中旬止,16名中学校长共听课206节,人均13节;6名教导主任听课97节,人均16节;20名教研组长听课183节,人均9节。19591961年,每学期教师之间相互听课小学人均15节,中学人均25节。

1962年,局教研室在5个教育工作片中分设中学、小学两组,开展语文和数学等学科的听课、评课、“五认真”检查等教研活动。1964年,局教研室在平望初中和平望中心小学举办“少而精、启发式”的教学研究现场会,贯彻毛泽东关于教育革命的指示。19641966年,教研室召开分片会议,上公开课、分片视导、现场观摩、专题研讨,指导教师学习教学大纲,课堂精讲多练,不搞学习竞赛和统考,减轻学生负担,提高教学质量。

“文化大革命”期间,正常的教学教研活动中断。19681217日,《人民日报》发表《从地头到课堂》的报道,介绍金家坝南厅小学一堂治稻飞虱课。金家坝当时推行编写乡土教材、贫下中农上讲台,是吴江县“教育革命”的试点单位。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教学教研活动恢复正常。19791980年,局教研室对全县公办中小学教师教学“五认真”情况进行考核。1981年,局教研室开展中小学教研活动32次,组织各学科竞赛7次。重点视导黎里中学、盛泽中学、松陵实验小学、同里镇中心小学、梅堰公社中心小学5所学校。19811985年,局教研室把指导学校开展集体备课、上研究课、说课、听课、评课等作为常规教研活动,每学期局教研员都下到基层学校听课评课,指导学校做好教学“五认真”工作。19882月,苏州市教研室在震泽镇召开农村中小学音乐教改现场会,局教研室在大会上作经验介绍。10月,苏州市中学语文电化教学会议在震泽中学召开,吴江作“运用电教手段,改进语文教学”经验介绍。是年,局教研室将震泽中学语文组列为语文教改试点单位。1989年,县文教局召开全县中心教研组会议,局教研室各学科教研员主持分科研讨活动。是年,在县实验小学和第二实验小学举行小学自然教学观摩活动,在梅堰、北厍两校举行小学复式教学研讨活动,在桃源中学召开“自读课文”指导研讨会。

90年代,局教研室以实施素质教育、全面育人为中心,开展教学教研活动。1992年,局教研室贯彻“开齐(课程)上足(课时)”学科课程的要求,研究吴江市中小学校文艺、体育、劳技、学科、科学五大活动课程,印发学习资料。19931995年,连续5次参与市教育局组织的小学素质教育巡礼。1994年,局教研室协助教育局开展首届“百名上好课教师”(简称百节好课)评选活动。1995年,开展“学科带头人”“教学能手”“特级教师后备人员”推荐评选活动。小学推广金家坝中心小学的写字教学先进经验。1996年,首次在第一届百节好课教师中评出20名“示范课”教师。在市教育局组织的百节好课、示范课、学科带头人、教学能手、特级教师等的评选活动中,局教研室负责对推荐评选教师的教学业务水平把关。是年,局教研室将吴江市优秀教师的课堂教学示范课摄制成20多节精品课光盘,发到各中小学校,供教师学习借鉴。协助市教育局在吴江举办省小学数学“苏教版”第七次教材教法培训研讨会,组织和指导吴江市多名教师在研讨会上展示公开课。1998年,市教委印发《关于建立学校评课制度的通知》,局教研室配合市教委人事科每学期对全体在编在职教师(含校领导)的课堂教学情况进行抽测评估。是年,举行首期校长公开课活动,组织62位中小学校长在吴江市中学和市实验小学借班上课,363位校领导和教师代表组成33个听课小组观摩和评议校长的公开课。局教研室在桃源中学、青云中学等4校组织现场听课、评课113节;对松陵镇中心小学等6校进行教学工作检查;在北厍中心小学举办推广电化教学现场会。1999年,局教研室根据市教委新修订的《吴江市中小学教学“五认真”规范要求及实施要点》,对全市各镇部分村小进行“五认真”和“走教”工作检查。是年,举行第二期校长公开课活动,有58位中小学校长向全市教师上公开课;组织小学骨干教师到视导片上示范课;指导高中课堂教学从“知识立意”向“能力立意”转轨,突出学生为主体,训练为主线,提高运用现代教育手段和信息技术的能力。2000年,局教研室两次组织中小学校长集中上公开课,有数百位教师前来观摩听课。是年,局教研室学习“洋思(泰兴市洋思初级中学)经验”,17位中小学教研员共听课3167节,全程跟踪检查230位教师的“五认真”情况。

200110月,局教研室协助市教育局在吴江举办“江浙沪小学语文教改研讨会”,三地600多名教育专家、骨干教师参加会议,吴江市小学语文“集优识字—大量阅读─分层作文”的教改经验在大会作经验交流。20002002年,局教研室对32所中小学807位教师的课堂教学进行评课,616人被评为优良等第,优良率76.33%。局教研室不定期邀请省内外特级教师到吴江市上示范课,组织本市特级教师、学科带头人上研究课,青年教师和新教师上汇报课,师徒结对上对比课,组织骨干教师到农村学校循环上课和外出参观学习等。2002年起,教研工作进入新课程改革阶段。局教研室定期编写《课改动态》。《吴江教育研究》特设课改专栏。是年11月,局教研室在鲈乡实验小学和市实验初中举行全市小学、初中新课程改革研讨活动。20034月,在鲈乡实验小学和市实验初中举行全市新课程改革观摩活动。10月,举行全市阶段性新课程改革表彰会。2004年,局教研室组织首届特殊教育专业青年教师基本功竞赛。开展首届A级优质课评比,评出优质课教师181人。全年对11所小学进行学科教学质量调研,对5所初中、1所高中进行课堂教学评估,对37个教研组、100多个备课组及80人次的教师“五认真”情况进行检查。在梅堰中学和梅堰实验小学召开全市新课程改革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现场会。200542528日,局教研室协助市教育局承办在吴江举行的江苏省中学物理教学改革创新大赛,全省13个大市近300名中学物理教学骨干教师参加。是年,围绕新课程改革,局教研室组织吴江市级以上学科学术带头人35人开设全市性公开课67次,组织小学骨干教师讲学团送教下乡。各学科教研员深入中小学校,指导各科教师实施有效教学。局教研室对16所中小学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情况进行调研,对全市高中课程改革进行调研,在七都镇召开全市中小学课程改革现场会,在盛泽实验小学举行全市中小学双语教学研讨会,表彰首届9名双语教学优秀教师。2006年,市教育局召开“加强教研组建设,深入推进课程改革”工作会议。局教研室配合市教育局组织市级以上学科、学术带头人开设示范观摩课,200多名骨干教师送教到普通学校,3000多名教师受益。围绕研究性学习,开展首届初中研究性学习成果展评活动。召开全市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现场会,松陵一中、松陵镇中心小学等在会上作研究性学习的经验交流。启动第二届A级优质课评比,全市3827名适龄教师参加校级比赛,选出460多人参加市级评比。开展村小教师评优课,有480多人参加,其中,34人获市级评优课。2007年,组织精致化教学示范活动。小学语文、数学、英语、科学、艺术、幼教等11位骨干教师到全市4个视导片开设示范课或讲座,2000多名幼教和小学教师参加听课活动。初中、高中学校英语、政治、生物、信息技术等市级以上学科学术带头人开设全市性公开课。

200814日,局教研室在平望实验小学举行小学数学教研活动,全市100多位小学数学骨干教师参加。25月,召开4次全市高中质量分析会议,对高三教学精致化管理进行专题调研。101619日,局教研室协助市教育局承办在吴江举行的省九年义务教育信息技术优秀课评比活动。局教研室指导全市中小学开展“有效课堂出能力,有效训练出成绩”的精致化教学管理教研活动。

 

二、教育科学研究室

(一)组织建设

199083日,吴江县编制委员会批准教育局成立吴江县教育科学研究室(简称教科室),为局下属股级全民事业单位,人员编制4名,从县教学研究室划转,胡继渊任教科室负责人,地址在县教育局内。

19914月,县教育局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我县教育科学研究的意见》,提出各校必须有一名校级领导分管教育科研工作等3项要求。各校开始配备教育科学研究人员。1992年,吴江撤县设市,教科室更名为吴江市教育科学研究室。学校开始筹建教科室。1999年,全市有58所中小学校成立教科室。

200010月,吴江市教科室被评为江苏省先进教育科学研究室。2005年,全市中心小学以上学校全部成立教科室,配备教科室人员。全市形成“市教科室—学校教科室—课题组”三级教育科研组织网络。2008年,吴江市教育科学研究室位于松陵镇滨中路18号,徐炳嵘任教科室主任,有工作人员4人。

(二)课题研究

1992年,教科室指导吴江市第二实验小学开展《以丝绸文化为背景,全面提高学生素质综合实验》的研究,该课题被江苏省教科所列为“八五(19911995年)”重点课题。19939月,吴江市组建农村初中教育科研实验区,参与全国教育科学规划重点课题《苏南农村初中教育最优化研究》活动。是年,提出“以教科为先导”的工作方针。19959月,吴江市小学艺术教育实验区成立,《苏南农村小学艺术教育现代化模式研究》开题研究。梅堰实验小学立项《苏南农村小学教育现代化个案研究》课题。1996年,南麻中学承担的省级课题《教师指导下学生自主学习》通过省教科所鉴定结题。1999年,市教科室参与教育部《21世纪农村学校艺术教育改革和发展》总课题研究,参与编写的《现代中小学艺术教育论》出版。“九五(19962000)”期间,吴江市中小学校承担《苏南农村小学艺术教育现代化模式研究》《苏南农村小学教育现代化个案研究》2个国家级研究课题;承担《高质量、高效益的农村初中素质教育研究》《面向未来,聋童回归主流教育的研究》等14个省级立项课题;有苏州市级立项课题44个,吴江市级立项课题82个。至2000年,全市通过鉴定结题的教科课题有国家级课题1个,省级课题5个,苏州市级课题22个。

2001年,开始引入教育行动研究。2002年,市教科室制订143个吴江市级立项课题,开展《大面积提高农村小学语文教学质量策略研究》的集团型研究。2003年,“教育行动研究”成为吴江市教育科研的工作方针。是年,全市教育科研立项课题21个,其中省级课题1个,苏州市级课题2个,吴江市级课题18个。2004年,吴江市教科课题《区域推进中小学特色学校建设的理论与实践研究》被列为“十五”期间教育部规划课题,5个课题被列为省规划课题。2006年,在“十一五(20062010)”教科课题申报中,吴江市立项省级课题7个,苏州市级课题60个。2007年,吴江市一线教师申报科研课题942个,教育科研呈现群众性、田野性、草根性发展趋势。一批中学、小学、幼儿园相继组织省市级课题的开题论证。20085月,省公布教育科学“十一五”2008年度省级课题,吴江市《基于整合理念的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的研究》等5个课题名列其中。是年,教科室创新“低坡度、小角度”的学校教育科研方式,组织首批“学年课题”评审,分别评出吴江市级一、二、三等奖29个、65个、169个。学校申报立项第二批“学年课题”1413个。

截至2008年,吴江市立项教育科学规划课题416个,其中,国家级5个,省级47个,苏州市级364个。已鉴定结题的教育科学规划课题404个,其中,国家级5个,省级43个,苏州市级356个。

(三)科研活动

19908月,县教科室举办中小学正职校长参加的教育科研培训班。是年,开展首届教育科研论文比赛。19925月,协助市教育局承办省教委在吴江举行的第二届“五四”杯青年教师教育教学论文竞赛颁奖大会。199311月,协助市教育局承办全国教育科学规划办公室在吴江市实验小学举办的全国小学STS(科学、技术、社会)教育研讨会。19969月,协助市教育局承办江苏省教育科研工作会议,市教育局作题为《以教科为先导,深入实施素质教育》的经验介绍。全省各大市教科所所长和县(市)教科室主任及省部分中小学校长出席会议。是年112526日,由江苏教育报刊社和吴江市教育局共同举办的全国“九五”(19962000年)规划课题《苏南农村小学艺术教育现代化模式研究》开题会在八坼中心小学举行,省教委、省教科所及有关高校专家教授出席会议。该课题由平望、菀坪、八坼3所中心小学共同承担。199810月,协助市教委承办在吴江举行的省第十届“教海探航”征文竞赛颁奖大会。19993月,省教育科学“十五”规划重点课题《大面积大幅度提高农村小学语文教学质量研究》在震泽中心小学举行开题论证会,会后成立吴江市小学语文教改实验区与教改中心组。

2000年,在八都中学、市高级中学分别召开初中8校、高中4校关于构建和创新课堂教学模式的教育科研协作会议。20014月,教科室举办全市教育科学“十五”规划课题培训班,开始引入教育行动研究。是年,召开11所中小学关于深化艺术教育实验课题研讨会,艺术教育科研由小学向初中和高中拓展。梅堰中学、市高级中学邀请省内外有关专家举行教育科研课题开题论证会。2002年,市教育局出台《关于进一步加强我市中小学校教育科研工作的意见》,指导学校教育科研活动注重实效性和针对性。是年,震泽中学举行省心理学会“十五”(20012005)立项课题《农村重点高中学生健全人格培养的实践研究》开题论证会。20031月,市教育局印发《吴江市中小学教育行动研究指导纲要》,“教育行动研究”成为教育科研的工作方针。市教科室指导学校教育行动研究做到“工作科研化、课题问题化、活动经常化、参与个性化”,在教师中开展写教育日记、教学后记、教育案例、教育随笔、教育论文和举办教育沙龙活动。20043月,《人民教育》编辑部主办、吴江市教育局承办的“全国创建特色学校论坛”在吴江宾馆举行,全国各地400多位教育专家、学者、中小学校长和吴江市教科室成员、中小学校代表出席教育科研会议。5月,《江苏教育》编辑部主办、吴江市教育局承办的“学校特色与特色学校”研讨会在市鲈乡实验小学举行,全省各地教育部门领导、专家和吴江市教育局、教科室及部分中小学校长40多人参加教育科研会议。11月,协助市教育局承办江苏省第五届新世纪园丁杯教育教学论文颁奖活动。是年,围绕苏州市教育科学“十五”规划2003年滚动课题,组织20项集中开题论证会,开展行动研究系列征文活动。200541517日,省教育科学“十五”规划课题《农村初中校本研究》子课题结题研讨会在青云中学举行,全省11所示范初中校长、教科室主任参加会议。11月,市教育局在南麻中学和南麻中心小学召开以“行动·研究·发展”为主题的“新教育实验主题研讨会”,各初中、小学的校长、教科室主任参加会议。20069月,启动“课堂观察”行动研究与实践。在平望镇建立“课堂观察实验区”;组织各校教科室主任进行辩论式交流对话;各视导片进行“课堂观察”科研探索。梅堰中学、松陵镇第三中心小学、市实验小学幼儿园等校()相继组织省市级课题开题论证活动。20079月,在梅堰中学、小学、幼儿园召开课堂观察研讨会。12月,先后组织学校参加全国普通高中课堂观察研讨会和以“走向日常研究的课堂观察”为主题的研讨活动。20084月,省教育科学院专家对市高级中学进行视导,肯定该校“精致化管理促有效”的教科研工作。5月,在平望召开全市中学、小学、幼儿园以课堂观察为主题的观摩现场会。12月,召开吴江市中小学办学特色展示活动,展示各校特色建设成果。

截至2008年,吴江市、校两级教育科研人员共出版专著26本;在各级教育报刊上发表论文13330篇,其中,国家级910篇,省级12000篇,苏州市级420篇;获奖论文2022篇,其中,国家级52篇,省级670篇,苏州市级1300篇。市教科室工作人员被评为省教育科研先进个人1人次,被评为苏州市教育科研先进个人4人次。

 

第三节  教育学术团体与刊物

一、教育学术团体

(一)吴江市教育学会

198810月,吴江县文教局筹建教育学会,起草《吴江县教育学会章程(草案)》。1121日,吴江县教育学会成立,县文教局局长王新生任会长。1992年,吴江撤县设市,更名为吴江市教育学会。吴江市教育学会是由全市各级各类学校的领导和教师自愿组成的研究教育科学的群众性学术团体,属非营利性社会组织,是苏州市教育学会的团体会员。2008年,教育学会地址松陵镇滨中路32号。

1.教育学会会员代表大会

19881121日,县教育学会在松陵镇园丁饭店召开第一届会员代表大会,出席会议的有县文教局领导6人,中学代表25人,小学代表11人,特邀代表6人。副县长张莹任第一届教育学会名誉会长,选举县文教局局长王新生任会长,选出副会长4人,秘书长1人,理事23人,有团体会员68个,个人会员242人。会员代表大会选出理事,组成理事会,理事会在会员代表大会闭会期间行使会员代表大会职责。199012月、199412月、19991月、20024月、20064月,先后召开第二、三、四、五、六届会员代表大会,听取和审议上一届理事会工作报告,讨论修改《吴江市()教育学会章程》,选举产生新一届理事会领导人员。2008年,吴江市教育局副局长顾忆红任教育学会名誉会长,袁一匡为教育学会会长,设副会长7人,秘书长1人,常务理事28人,理事86人,有团体会员83个,个人会员328人。

2.教育科学研究

19881990年,组织拍摄两部反映吴江教育改革成果的录像片《鲈乡德育一枝春》《春风桃李满吴江》。19902008年,参加苏州市级以上教育学会组织的教育科研活动,共有立项课题74个,已经结题课题66个,其中,省级课题29个,苏州市级课题37个。

3.教师论文评奖

19898月,吴江县教育学会组织教师参加苏州市首届教育科学论文评选,获二等奖1篇,三等奖2篇。至2008年,吴江市教育学会组织和指导教师参加江苏省、苏州市两级教育学会举办的教师优秀论()文评选活动,获奖总数585篇,其中,省级奖224篇,苏州市级奖361篇。

4.学生“读写大赛”

20042008年,吴江市教育学会组织全市中小学生参加第二届至第五届共4届“中国青少年读写大赛”,有90599人次参加初赛,1982人次参加决赛。吴江市教育学会被评为第三、第四、第五届“读写大赛”全国先进单位,第二届“读写大赛”获评省先进工作者1人,第三届“读写大赛”获评全国先进工作者1人,第四、第五届“读写大赛”每届获评全国和省先进工作者各1人。

 

11-1  20042008年《中国青少年读写大赛》吴江市学校、学生获奖表

 

类别

奖项名称

第二至第五届获奖学校数(所)、学生数(人)

第二届

第三届

第四届

第五届

学校

全国优秀组织奖

4

6

6

6

江苏省优秀组织奖

4

6

6

6

优秀组织奖

14

18

18

18

学生

全国50

1

2

2

2

江苏省50

2

3

4

4

全国500

7

13

15

15

江苏省500

15

27

41

40

江苏省金奖

2

2

2

2

江苏省银奖

2

3

4

4

江苏省铜奖

6

13

15

15

苏州市金奖

15

20

20

20

苏州市银奖

30

30

34

100

苏州市铜奖

90

60

110

113

 

5.学会研究书刊

19971999年,编写教育理论科研书刊,印发5000余册。19992000年,配合教育行政部门出版《吴江教育研究》。20012008年,将吴江市教师参加省教育学会获奖优秀论文结集成书,每两年出一本,书名分别是《长风云帆》《杏坛撷英》《泽惠芳菲》《江花胜火》。

(二)吴江市陶行知研究会

2002427日,吴江市陶行知研究会(简称陶研会)成立。该会是由吴江市教育局主管、经民政部门批准的的群众性学术团体,是具有法人资格的非盈利性社会组织。525日,吴江市陶研会成立大会暨首届会员代表大会在原市教育局扇形会堂举行。会议通过《吴江市陶行知研究会章程》,选举姚荣荣为市陶研会会长,张新华、金王浩、陈梓吾、潘克敏为副会长,胡继渊为秘书长。代表大会每4年举行一次。

吴江市陶研会的主要职能是开展陶行知思想的研究,推进全市中小学校开展学陶师陶活动。20026月,建立吴江行知网。后又相继创办《吴江行知报》和《吴江行知》会刊。20036月,在吴江市青少年素质教育基地,建立吴江师陶馆。市陶研会坚持每年向全体会员下发关于研究陶行知教育思想的书籍,主要有《陶行知全集》《陶行知教育思想与实践》《陶行知与育才学校教育实践》《生活教育论》《陶行知教育名篇》等,编印《陶行知论师德建设》《高大的身影》等。市陶研会组织和指导学校开展学陶师陶活动,贯彻陶行知“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的理论,学习陶行知先生的奉献精神和创造精神,倡导“科研兴校、特色立校”的新理念。20049月,中国陶行知研究会在吴江市召开课题研讨会,市教育局副局长沈正元作大会交流发言。2006520日,市陶研会第二届会员代表大会在盛泽镇舜湖小学召开。会议选举姚荣荣为会长,金王浩、潘克敏、任定、胡继渊为副会长。2008年,吴江市陶研会有团体会员106个,个人会员605人;有中国陶研会实验学校3所,省陶研会实验学校24所。

截至2008年,市陶研会教育科研立项课题43个,其中,国家级5个,省级12个,苏州市级26个;组织六届“走进陶行知”读书征文、演讲等系列活动;举办七届优秀陶研论文评选活动,共收到参评论文4515篇,评出获奖论文926篇。吴江市陶研会被评为全国学陶师陶先进集体、江苏省学陶师陶先进集体。

 

二、教育刊物

(一)《吴江县教育月刊》

民国4(1915)720日创刊,吴江县行政公署学务课编辑发行。县公署学务课先后更名为县劝学所、县教育局。民国263月,《吴江县教育月刊》停刊。

(二)《吴江教育研究》

19933月创刊,吴江市教育局主办,编辑部设在局教科室内。办刊宗旨:为教育行政决策服务,为基层学校服务,为繁荣教育科研服务。创刊初期为季刊,每年出4期。1999年起,改为双月刊,并出增刊。主要栏目有:校长论坛、幼教园地、小学教改、教学研究、学校专递、班队工作、校园剪影等。至200212月,共出版51期。20031月,该刊停刊,改版更名为《吴江教育》。

(三)《吴江教育》

20031月,《吴江教育研究》改版更名为《吴江教育》,吴江市教育局主办,是吴江教育综合性双月刊。该刊注重政策性、综合性、群众性、实效性,为推动吴江市学前教育全优化、义务教育均衡化、高中教育优质化、成人教育终身化、职业教育品牌化、高等教育普及化以及教师专业化提供服务。至200812月,共出版36期。

(四)《吴江教研》

《吴江教研》是吴江市教育局教研室主办的教学研究内部简报。1991年创办,不定期出版。至200812月,共出900多期。

(五)《吴江教科动态》

《吴江教科动态》是吴江市教育局教科室主办的教育科研动态刊物。20041月创刊。至2008年,共出45期。

(六)《鲈乡新苗》

《鲈乡新苗》是小学生作文报。19959月创办,吴江市教育局主办,编辑部设在局教科室内。2003年,《鲈乡新苗》停办。

 


 

电话:0512-63016908  传真:0512-63016927
地址:苏州市吴江区中山南路1979号 邮编:215200
吴江区档案馆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