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11/19 15:31:35
作者:
来源:
【字 号:
】
点击量:3582
1987年9月,县水利局对1985年制订的“七五”水利规划进行调整和补充。以后每五年制订水利规划,并及时制订专项规划。1987年,盛泽开始城镇洪涝治理后,松陵、平望、黎里、芦墟、震泽等镇也相继实施城镇水利综合治理项目。1991年江淮大水后,国务院的《太湖流域综合治理总体规划方案》中,涉及吴江境内的有太浦河工程、环太湖大堤工程、杭嘉湖北排通道工程。1992年起,吴江加快治理太湖工程建设,至2005年,建成太浦河和环太湖大堤组成的流域洪水调控工程体系,形成环太湖控制线,基本解决太湖洪水东向出路问题,并打开杭嘉湖涝水入境北排通道。全市防洪圩堤达标1443.8公里,防汛抗洪能力得到明显加强。同时,农田水利设施进一步改善,抗旱能力更强。
第一章 水利规划
第一节 总体规划
一、调整“七五”农田水利规划
1987年9月,县水利局编制《“七五”后三年水利建设规划及1988年农村水利建设任务》,对1985年8月编制的《吴江县“七五”农田水利规划》作相应调整和补充:1988~1990年,农村护坡建设按每年50公里推进;增加排灌流量50立方米每秒,治涝能力普遍提高到日雨量150毫米以上;配套新建和改造生产河以上建筑物500座,争取消灭活络坝头,基本修复病涵病闸;重点对2000亩以上的灌区进行改造;城镇防洪按每小时30毫米降雨考虑排放水量;规定工业、民用建筑地面标高下限不得低于4.5米。
二、“八五”水利建设规划
1989年10月,县水利局编制《吴江县“八五”水利建设计划》。提出流域性工程、农田水利建设、更新改造、城镇防洪等主要任务:要求早日开通太浦河,解决吴江洪水出路问题,兴建环太湖大堤控制闸11座,挡墙5.06公里,加高加固大堤沉陷、塌方段,提高浦南地区防洪治涝标准;对农村未达标的400公里地段,按抗御1954年洪水的要求全面加高培厚,改变部分半高田不设防状态;实施联圩续建配套工程;活络坝头固定化;按日雨量200毫米两天排出的标准提高联圩的排涝能力,新建一批三闸、涵洞、倒虹吸、水利桥梁;疏浚内河,疏理“三沟”;险要地段重点实施护坡工程,计划新建护岸工程200公里,修复护坡200公里;对老化失修三闸、排灌站更新改造,更新排灌机器100台、功率5883.59千瓦,水泵200台,电动机100台、功率5500千瓦;推广盛泽地区防洪治涝综合治理工程的经验,解决平望、黎里镇的防洪治涝工程。
三、“九五”水利建设规划
1994年9月,市水利农机局编制《吴江市水利“九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发展展望》。规划建设目标:境内形成3条控制线,即环太湖线、太浦河北岸控制线和浦南防洪线;实行太湖水位、浦南浦北水位和圩内水位三级防洪水位调控,达到抗御1954年最高洪水位不出险,日雨量200毫米两天排出不受涝;完成太浦河工程和东西太湖控制工程续建配套项目,逐步解决城镇防洪工程。主要措施:修圩1200公里,配建护岸工程200公里;整修改建三闸150座;疏浚淤积河道1000公里;改造排涝站50处;完成田间工程100公里;完善提高松陵、盛泽的综合治理工程,建成平望、芦墟、震泽、黎里等镇防洪排涝工程,启动其余城镇的洪涝兼治工程;完成环太湖控制线大浦口和瓜泾港水利枢纽工程;完成太浦河河道自营工程,包括北岸控制线。
四、“十五”水利发展规划
2000年5月,市水利农机局编制《吴江市“十五”水利发展规划》。主要包括区域和内部水系调整改善以及联圩治理、高标准农田水利工程建设、水资源开发利用和乡镇供水工程建设、城镇防洪治涝工程建设、水利工程管理等。同时,还包括太浦河综合治理完善工程规划方案和环太湖大堤加固完善工程规划方案,启动杭嘉湖北排通道工程建设等。
五、“十一五”水利发展规划
2005年10月,市水利局编制《吴江市水资源保护与利用“十一五”发展规划》。规划共分概况、农田水利规划、城镇防洪排涝规划、小型农田水利工程产权制度改革、工程量总投资及效益估算、完善水利管理体制、“十一五”水资源保护利用规划等七章,对“十一五”期间的水利工作进行全方位的综合规划。
第二节 专项规划
一、河道整治总体规划
1997年10月,市水利农机局编制《吴江市河道整治总体规划》。提出河道整治标准:市级河道,按苏州市有关部门确定的标准实施;县级河道,河底宽度10~20米,河底高程0米,边坡1∶2~1∶2.5;镇级河道,河底宽度4~6米,河底高程0~0.5米,边坡1∶1.5~1∶2;中心河道,河底宽度2~4米,河底高程0.5~1米,边坡1∶1.5~1∶2;生产河道,河底宽度1~2米,河底高程0.5~1米,边坡1∶1.5~1∶2。外河堤防堤顶高程应超过当地历史最高洪水位0.5~1米,堤顶宽度2~4米;圩外堤岸应高于田面0.5米以上。县级河道保留2~3米外青坎。沿河两岸应种植不少于一排的树木。
二、防洪排涝续建工程建设规划
1999年10月,市水利农机局编制《吴江市防洪排涝续建工程建设规划》,堤防标准:浦南浙江沿线各镇顶高6米(荡漾处加高0.5米),顶宽3米,外坡1∶1~1∶2,内坡1∶2.5;浦南其他各镇顶高5.5米(荡漾处加高0.5米),顶宽2.5米,外坡1∶1~1∶2,内坡1∶2.5;浦北地区顶高5米(荡漾处加高0.5米),顶宽2米,外坡1∶2.5,内坡1∶2.5。坝头、围垦圩大坝顶宽不少于5米,内外坡的标准同上。所有圩堤内坡外20米以内不得有鱼池水塘。在迎风顶浪易冲刷地段配建护坡。堤防经过的村庄、镇区地段采用防洪墙代替土堤防,防洪墙的顶高比护坡顶高出20厘米。排涝标准:一般农田按日雨200毫米两天排出,每万亩配排涝流量7立方米每秒;围垦荡和田面低洼、水面积少的联圩每万亩8~10立方米每秒;半高田联圩和田面较高、水面积多的联圩每万亩5~6立方米每秒。水闸标准:上游闸门门顶应比最高洪水位高0.2米。水闸建设规划:浦南浙江沿线各镇上闸门顶高、上游翼墙顶高5.7米,下闸门顶高、闸室墙顶高5.4米;其他各镇上闸门顶高、上游翼墙顶高5.4米,下闸门顶高、闸室墙顶高5.1米。浦北地区上闸门顶高、上游翼墙顶高5米,下闸门顶高、闸室墻顶高4.7米。水闸设计通航水位4~4.4米(浦北4米,浦南与浙江交界镇4.4米)。
对半高田地区,可降低设防标准,田面高程4米以下,按联圩设防标准建立联圩;4~4.5米之间,有人居住的地区,以自然圩为单位简单设防或相邻自然圩合并,排涝站暂不配或不配足,受涝时调用抗排机抢排;4.5米以上,可以不设防;荡滩田面积小且分布零散,一般不设防。
三、市区水环境综合整治规划
2003年7月,市水利局编制《吴江市区水环境综合整治规划》。水环境综合整治包括控制排污、河道整治和调水建筑物。严禁直接向河道内排放生产、生活污水,全面启用污水处理设施进行污水处理。对城区河道全面疏浚、拓宽;通过动力引排水,使城区河道水流达到一定流速,稀释污染和减少沉淀。调水运行方案:吴江城区主要进水河道有西塘港、牛腰泾、内苏州河、吴家港、行船路等5条河。出水河道有七里港、大江河、北城河、东城河、三江桥河、西塘港等6条河。以东太湖来水从西、南、北三个方向引入,通过合理调水路径,向东排入京杭运河为调度总原则,有32条调水路径。由吴江市松陵镇区防洪工程管理所根据河道水质监察情况实施调水。
四、水资源开发利用与保护规划
2005年10月,市水利局编制《吴江市水资源开发利用与保护规划》。规划覆盖吴江市行政区域,所辖总面积1176.68平方公里(不包括所属太湖水面)。按主要区域性河流分布状况划为4个水资源区。以太浦河为界将吴江市划成浦北、浦南片。浦北片以京杭大运河为界分为运西、运东区。浦南片分为长漾区(太浦河、頔塘区域间,以域内长漾命名)和浦南区(頔塘、新运河、太浦河以南区域)。提出“节流优先,治污为本,多渠道开源”的水资源可持续利用战略,做到标本兼治。
第二章 流域治理工程
第一节 太浦河续建工程
太浦河是沟通太湖和黄浦江的流域骨干排洪河道,跨江苏、浙江、上海两省一市,全长57.62公里,其中流经江苏省40.75公里,均在吴江境内。太浦河吴江段西起东太湖边的时家港,流经庙港、横扇、梅堰、平望、黎里、北厍和芦墟7个乡镇,穿越蚂蚁漾、桃花漾、北琶荡、杨家荡、后长荡、大平荡、将军荡、木瓜荡、分湖和东姑荡10个湖荡。1992年开始实施太浦河第三期工程,主要是开通太浦河下游,发挥排泄太湖洪水和承泄杭嘉湖地区涝水的作用,同时兼顾为黄浦江引水。工程按照《太湖流域综合治理总体规划方案》防洪标准:遇1954年型洪水5~7月排泄太湖洪水22.5亿立方米、平望水位旬平均水位控制在3.3米。排涝标准:承泄杭嘉湖地区涝水11.6亿立方米。供水标准:遇1971年型枯水,供水米市渡流量达275~300立方米每秒。航运标准:四级航道。沿河堤防、控制建筑物设计洪水位新运河以西4.2米、新运河以东4.1米。
1992年8月24日,吴江市太湖治理工程指挥部(简称市治太指挥部)成立,同时成立吴江市水利工程以工代赈办公室,负责流域工程的以工代赈资金落实。11月12日,市治太指挥部在芦墟镇伟明村召开太浦河工程开工典礼。至2000年9月,太浦河工程历时8年。工程项目分别由太湖流域管理局和江苏、浙江、上海两省一市以及所在地市、县组织实施。吴江境内工程主要涉及河道、太浦闸加固、太浦河泵站、跨河桥梁、配套建筑物、浦南防洪补偿工程等。工程永久征地2156.25亩、临时占地3769.1亩、拆迁房屋1477.5间、拆迁工厂3家及其他地面附着物。完成挖压土方2018万立方米、石方9.9万立方米、混凝土和钢筋混凝土9.02万立方米。工程概算总投资4.02亿元(不包括太浦河泵站),其中中央投资2.9亿元,江苏省投资1.12亿元。
一、太浦河河道工程
(一)河道疏浚工程
河道疏浚工程以京杭大运河为界分两段实施。1993年3月至1998年6月,疏浚京杭大运河西至太湖喇叭口段,全长18公里,由市治太指挥部负责疏浚。疏浚土方328.73万立方米(包括清除回淤)。1994年3月至1996年5月,疏浚京杭大运河东至苏沪省界段,全长24.4公里,由省治太指挥部负责疏浚。疏浚土方1280万立方米。太浦河穿越湖荡10多处,除分湖北岸及部分南岸采用包堤外,其余蚂蚁漾、桃花漾、北琶荡、杨家荡、木瓜荡、将军荡和东姑荡7个湖荡均采用穿湖筑堤的形式,共计长度9.53公里。筑堤方式有两种:水中倒土;在已筑好竹桩围堰内冲填土方。
河道断面标准为:太浦闸上游引河喇叭口段(全长1.65公里),其中心线相对闸上引河中心线向南偏离8度,底宽由172米渐变至太湖边320米,底高程由0米逐渐抬高至1米,与太湖湖底相接,河道边坡1∶3;太浦闸下游至苏沪省界底宽40~150米,底高程-1.5~-5米,整体趋势西高东低,边坡1∶2.5~1∶8。为降低施工难度而又不影响泄洪能力,太浦闸下游约13.1公里沿河道中心线挖40米宽深槽至高程-2.5米。河道边坡和底宽不同的相邻断面连接段一般长100米。堤防(包括穿湖堤)设计标准:堤顶宽5~10米,堤顶高程运河西5.6米、运河东5.5米,堤坡1∶2;外青坎宽10米,内青坎宽5米,高程均为4.5米;河岸坡比1∶2.5~1∶8。
(二)堤防工程
堤防工程主要集中在太浦河南岸。1992年11月开工,1996年年末完工(由于工程历时长,沉降严重,1999年又对不足堤段加固加高)。东起浙江钱家甸,西至太湖边富联村,全长39.58公里,其中镇区堤防6.12公里,老堤11.48公里。新筑堤防21.98公里(含穿湖堤4.75公里),完成筑堤土方83.03万立方米。太浦河北岸运河以东是318国道,运河以西是平望至横扇公路,堤防结合公路原已建成,仅北分湖1.21公里及北蚂蚁漾1.28公里两段路面高程低于设计标准,重新筑堤。
(三)护坡工程
护坡工程1993年3月开工,1999年11月完工。分6期实施河道护坡工程,全长75.82公里,其中73.52公里采用直立式浆砌块石结构,底板面高程2.2~3米,墙顶高程4.5米,其余太浦河北岸桃花漾段2.3公里结合公路改线施工。
(四)防汛公路
防汛公路1998年开工,2000年4月完工。太浦河北岸增列两段,东段横扇桥至叶家港西,全长3215米,西段太浦闸至罗家港,全长1125米,均由原为3~3.5米宽的碎石路面改为5米宽混凝土路面。南岸增建汾湖桥东至省界和黎里东大桥段,分别为长1887米的泥结碎石公路和长1386米、宽6米的防汛道路。
二、太浦闸加固工程
太浦闸加固工程1994年10月开工,1995年7月竣工。由江苏省太湖水利规划设计研究院设计。淘汰原29孔闸门,全部换成平面钢闸门。门槽拆除重建,启闭机全部更换为倒挂式液压启闭机。工作桥、公路桥和排架拆除重建,桥头堡移位重建。该工程由太湖流域管理局成立的太浦闸加固工程指挥部负责组织施工。
三、太浦河泵站工程
太浦河泵站工程2000年12月开工,2003年4月竣工。由太湖流域管理局与上海市水务局联合组建的太浦河泵站工程建设指挥部负责建设。工程位于太浦闸南侧40米左右,主要作用是改善上海黄浦江上游二期引水工程取水口的水质,同时具有与望虞河联动,实施从长江引水入太湖和黄浦江的调水功能。建设内容包括泵房,变电站,进、出水渠,进、出水池,拦污栅闸,公路桥,导流墩及进出水渠右岸堤顶公路等。该工程属一等工程,防洪标准按100年一遇洪水设计、300年一遇洪水校核。泵站选用6台斜15度轴伸泵,总设计流量300立方米每秒,设计净扬程1.39米,为特低扬程的大流量泵站。
四、配套建筑物
为防止太浦河行洪时水流倒灌淀泖区和杭嘉湖区,在太浦河北岸建设2座闸站和28座水闸,在芦墟以东口门建1座闸站和5座水闸,在芦墟镇区建造防洪工程。
主要工程北窑港水利枢纽于1997年3月开工,1998年9月竣工。包括钱长浜和北字圩4米防洪闸、南厅港8米防洪闸、北窑港10米防洪闸和12米船闸。1999年3月9日,该工程通过水利部太湖流域管理局、江苏省治太指挥部等单位验收。1999~2000年,完善配套项目,包括上下游引河护坡、周边环境整治等。2000年6月22日,配套项目通过苏州市水利农机局验收。
配套建筑物中北岸建筑物北窑港水利枢纽和芦墟以东南窑港船闸、甫字塘闸站、西栅港闸由苏州市治太办负责建设,其余均由市治太指挥部负责建设。共分五批验收。其中亭子港闸、叶家港闸、圣塘港闸、向阳河闸、冬瓜荡闸和乌桥港闸为1993年度和1994年度江苏省治太工程项目,1995年7月18日通过江苏省治太指挥部验收;其余建筑物于1997年3月20日、1999年5月23日、2000年5月19日和2000年6月22日通过苏州市水利农机局验收。
建成的36座建筑物为北窑港水利枢纽1座、8米防洪闸1座(仓浦港东闸)、6米防洪闸5座(陆家荡闸、东姑荡闸、西林港闸、东西荡闸、甫字塘闸站)、5米防洪闸1座(木瓜荡闸)、4米防洪闸14座(圣塘港闸、直大港闸、东槽港闸、张贵村闸、蜘蛛港闸、南汇港闸、张家港闸站、西分湖口闸、东啄港闸、西大港闸、钱长浜闸、西栅港闸、南栅港闸、东栅港闸)、8米套闸1座(南窑港闸)、6米套闸2座(仓浦港套闸、茶壶港闸)、5米套闸4座(亭子港闸、共进河闸、乌桥港闸、杨秀港闸)、4米套闸7座(叶家港闸、冬瓜荡闸、向阳河闸、塘前港闸、大河港闸、平桥港闸、华中港闸)。芦墟镇区防洪工程包括东角圩6米防洪闸、夫子浜和东港4米防洪闸2座、2.2米分湖小闸1座、防汛土堤2627米和挡墙5057米。
五、浦南防洪补偿设施
1993~1998年,在南岸口门建控制物,作为太浦河工程的浦南防洪补偿项目。用以防止太浦河泄洪时水位较高,洪水通过沿线河流压入浦南地区。该工程由市治太指挥部负责实施,共建建筑物15座,其中闸10座、泵站4座、涵洞1座。
六、跨河桥梁
1995年6月起,结合太浦河工程,新建梅堰、汾湖、黎里3座跨河桥梁,桥面总宽12.5米,行车道宽10.5米,中孔跨度60米,通航净空5.5米。大桥施工采取招标形式,中标价分别为465.5万元、400.1万元、490万元。市治太指挥部对每座桥梁补助400万元,其余由所在镇自筹。翌年5月、7月、12月梅堰、汾湖、黎里大桥先后完工。
七、完善项目
2004年,太浦河工程完善项目开工,包括南岸6公里混凝土防汛公路、北岸1200米浆砌块石护坡、西凌塘6米防洪闸改建成6米套闸和横扇大桥重建。
第二节 环太湖大堤工程
1992年3月开始实施环太湖大堤工程。吴江境内西起薛埠村,北至与吴中区交界的杨湾港,途经七都、庙港、横扇、菀坪、松陵5个镇(社区),全长47公里,其中东太湖33.9公里,西太湖13.1公里。
大堤工程采取“东控西敞”的办法,即东段大堤的口门全部进行控制(或并港封堵、或建控制建筑物),西段大堤口门基本敞开。工程以1954年型洪水作为防洪设计标准,设计水位4.66米。工程项目有大堤复堤、防汛公路、堤防护坡、环湖水闸、绿化等。至2002年末,环太湖大堤工程竣工。
一、大堤复堤
大堤复堤工程分两期实施,前期工程由吴江市治太指挥部负责,1994年5月动工,9月完工,加固部队农场段640米和牛腰泾至外苏州河段100米路堤,共完成土方1.4万立方米、泥结碎石4000平方米。后期工程2000年2月动工,4月末全面完成土方加固任务,涉及松陵镇、菀坪镇、横扇镇和庙港镇。工程分24个标段,分别由23个乡镇和市治太指挥部负责实施。由于地基淤泥较深,加上施工期多雨,整个工程有6处合计约800米发生沉陷、塌方,经采取措施,工程得以改善。后期工程全长39.2公里,共完成土方155万立方米。
1999年太湖流域发生洪水后,按照新颁发的《堤防工程设计规范》确定的新标准,吴江市实施环太湖大堤堤防除险加固应急土方工程。标准为堤顶高程7米,顶宽6米;大堤迎水面坡比1∶2~1∶2.5,外青坎高程为东太湖5米,西太湖5.5米,外青坎宽度0~3米;大堤背水面坡比1∶3,青坎高程4.5米,宽度10米,内侧以1∶2.5~1∶3坡比与地面或鱼池相接。根据实际地形,具体施工断面:上述标准断面长28.7公里;内青坎侧为顺堤河且内青坎宽度为5米左右的断面,长2.78公里;庙港段大堤顶宽7米、外青坎宽2~3米、内青坎加高至高程4.5米、加宽至8米的断面,长4.85公里;内青坎侧已建护坡且保留内青坎护坡的断面,长2.87公里。
2000~2002年,在戗港至新开路段的太湖堤防作标准化建设试点,集防洪、交通和环境绿化于一体。示范段全长3.1公里,防洪设计水位4.66米,堤顶高程7米,堤顶宽6米,内青坎宽10米,外护坡顶高程7米,内护坡顶高程4米。工程包括大堤堤身灌浆、内外护坡、堤顶公路、堤身绿化和上堤公路(菀坪段和横扇段)。
二、防汛公路
1995年8~10月,西太湖太浦闸至吴溇港段11.5公里堤防由泥结碎石路面改成沥青路面。1996年12月至1997年3月,在东太湖草港至大浦口以及三船路至部队农场分别新建3.5公里和10.2公里泥结碎石路面。1998年10月至12月,朱家港至草港新建7.8公里泥结碎石防汛路面。2002年12月,瓜泾口至杨湾港段混凝土堤顶公路开工,2003年7月完工,公路长2.5公里,行车道宽5米,两侧路肩各50厘米。
三、堤防护坡
太湖大堤外坡易受冲刷,内青坎受池鱼啮剥蚕食,易造成堤脚甚至堤身坍塌,险要堤段均建内外护坡。1992年12月至1993年4月,建大浦口挡墙660米。1995年9月至11月,新建新开路闸至草港1460米和亭子港至罗家港1210.8米内青坎护坡,采用多孔板,齿坎底高程1米,墙顶高程3米。1996年12月至1997年4月,加固七都段和庙港段老挡墙4915米。同期,新建松陵向荣圩和吴新村两段内青坎护坡342米和1800米,加固亭子港闸下挡墙20米。1998年12月至1999年8月,在东太湖大堤罗家港至部队农场段外侧未设护坡的地段,建造直立式和组合式外护坡,总长度18.49公里。2001年7~11月,在亭子港至三船路堤段建成8392米内青坎护坡,主要采用预制空心楼板,压顶高程4米。2002年2~6月,又在大浦口北至吴中区横泾交界完成外护坡接高工程,护坡顶和底均设置混凝土格埂,高程分别为5米和3.2米,外坡比1∶2~1∶2.5。建成护坡7909.75米。
1995年4~5月,在西塘港和大庙港闸管区段进行绿化,种植草皮4220平方米,各类树木1.2万株。2001年起,太湖大堤陆续种植树木,实现全线绿化。
四、环湖水闸
环太湖大堤的口门,除徐杨港封堵、薛埠港建涵洞外,全部建闸控制。吴溇港闸、方港闸、叶港闸和西亭子港闸,结合公路桥于1992年年末建成,是最早完成的工程。大浦口水利枢纽分两期实施,套闸于1998年12月至1999年8月建设,防洪闸于2000年4月至2001年3月建设。该枢纽在松陵镇与菀坪镇交界的大浦港、直渎港、海盐槽三河交汇处。枢纽由四孔节制闸和套闸组成。上游建9米宽公路桥。瓜泾口水利枢纽2001年3月开工,翌年8月竣工,由两孔节制闸和船闸组成,两孔节制闸分别在船闸上闸首两侧,上游侧建6米宽公路桥。最迟完工的戗港和三船路套闸,于2002年年末完工。共新建口门建筑物17座,包括瓜泾口水利枢纽和大浦口水利枢纽2座主要控制建筑物以及4米防洪闸5座(方港、西亭子港、白甫港、罗家港、柳胥港),4米套闸5座(叶港、大明港、时家港、汤家浜、朱家港),杨湾港6米防洪闸1座,西塘河6米套闸1座,12米船闸2座(戗港、三船路),薛埠港涵洞1座;改建6米套闸2座(大庙港、吴溇港);整修4米套闸3座(亭子港、草港、新开路)。
第三节 杭嘉湖北排通道工程
杭嘉湖北排通道工程是杭嘉湖西部和通道地区大部分涝水北排入太浦河及少量涝水东排的主要通道,与东苕溪导流工程、杭嘉湖南排工程和红旗塘工程一起,共同实施杭嘉湖地区的防洪除涝。工程西起白米塘,东至王江泾—芦墟一线,南到烂溪、麻溪,北临太湖及太浦河,除上、下游在浙江省内外,其余都在吴江太浦河以南地区。区域面积700平方公里,其中吴江市564平方公里。工程设计按1954年型洪水,5~7月承接西侧省界来水9亿立方米,入太浦河水量11.6亿立方米,入东排水量1.5亿立方米。杭嘉湖北排通道总体流向由西南向东北。吴江境内入水口沿江、浙两省省界七都、震泽、桃源3个镇分布,分别是北横塘、南横塘(横古塘)、頔塘、里斯庙港、青云港、潘家塘、桃花港、紫荇塘和烂溪,入口断面总面积为850平方米。然后向东部和北部逐渐扩大,途径横扇、平望、盛泽和黎里,最后从7个口门入太浦河,出口断面总面积1080平方米,分别是蚂蚁漾50平方米、雪落漾180平方米、新运河口270平方米、雪湖口260平方米、牛头河口170平方米、南尤家港和梅坛港(浙江嘉善)合计150平方米。
杭嘉湖北排通道工程主要包括河道、水闸、桥梁、堤岸绿化、补助工程等项目。江苏段工程从1997年6月开始实施,至2005年6月全部完工。征地1911.89亩,占地222.64亩,拆迁楼房1.43万平方米,平房1.31万平方米,棚舍2407.8平方米。征地拆迁费3348.27万元。总投资1.46亿元。
一、河道工程
工程主要项目为疏浚(新开)17条河道和1项护坡工程。其中直港、川桥港为新开河道。1997年6月开工,2004年9月完工。拓浚及新开河段总长28.2公里,修筑堤防26.6公里,建成护坡34公里。共完成疏浚土方185.5万立方米、填筑土方32.8万立方米、钢筋混凝土(包括混凝土)3.1万立方米、浆砌块石6.82万立方米。2005年4~6月又完成护坡工程11.7公里,涉及横古塘、里斯庙港、郑产桥港、众善桥港、潘家塘5条河道。
表7-2-1 至2005年吴江境内杭嘉湖北排通道河道工程情况表 单位:米
河道名称
|
河道断面标准
|
实施情况
|
河底
高程
|
河底
宽度
|
堤顶
高程
|
堤顶
宽度
|
边坡
比
|
疏浚
长度
|
修筑
堤防
|
护坡
|
施工时间
|
千字圩南水道
|
-0.4
|
42~63
|
5.3
|
3.0
|
1∶4
|
910
|
917
|
918
|
1997.6~1998.5
|
雪落漾口门
|
-
|
-
|
-
|
-
|
-
|
105
|
-
|
-
|
1997.6~1998.5
|
川桥港
|
-1.0
|
30
|
5.3
|
3.0
|
1∶5
|
1853
|
-
|
3524
|
1997.8~2002.2
|
雪河通道
|
-2.5
|
33
|
5.3
|
3.0
|
1∶3
|
2800
|
3816
|
4292
|
1998.3~1999.3
|
章湾圩水道
|
-1.0
|
25
|
5.0
|
3.0
|
1∶3
|
494
|
500
|
1010
|
1998.8~2000.6
|
元黄荡西水道
|
-0.5
|
20
|
5.0
|
3.0
|
1∶4
|
282
|
260
|
543
|
1999.7~2000.6
|
西菜花漾
|
0.0
|
40
|
5.0
|
3.0
|
1∶5
|
1260
|
1225
|
1225
|
1999.7~2000.7
|
白龙港
|
-2.0
|
11
|
5.1
|
3.0
|
1∶3
|
489
|
1020
|
510
|
2000.11~2001.2
|
南桥港
|
-2.0
|
17
|
5.3
|
3.0
|
1∶5
|
312
|
-
|
675
|
2001.4~2001.10
|
直港
|
-1.0
|
4
|
5.3
|
3.0
|
1∶3
|
1306
|
3304
|
2462
|
2001.12~2002.6
|
郑产桥港
|
-1.0
|
16
|
5.3
|
3.0
|
1∶2
|
2290
|
2566
|
2838
|
2002.1~2002.10
|
众善桥港
|
-1.0
|
13
|
5.3
|
3.0
|
1∶3
|
2349
|
3564
|
-
|
2002.6~2004.1
|
潘家塘
|
-1.0
|
21
|
5.5
|
3.0
|
1∶3
|
1151
|
2349
|
942
|
2002.11~2004.9
|
新运河
|
-3.0
|
18
|
-
|
-
|
1∶4
|
1647
|
-
|
-
|
2003.3~2003.6
|
横古塘
|
-1.0
|
27
|
5.5
|
3.0
|
1∶3
|
8445
|
4699
|
336
|
2003.5~2004.6
|
划船港
|
-1.0
|
4
|
5.5
|
3.0
|
1∶3.8
|
559
|
-
|
1311
|
2003.8~2004.3
|
里斯庙港
|
-1.0
|
6
|
5.5
|
3.0
|
1∶4
|
1951
|
2426
|
1644
|
2003.9~2004.4
|
二、水闸
杭嘉湖北排通道工程1座4米水闸在黎里镇史北村南面、西菜花漾左岸,属于大坝水路应急工程。2000年4月开工,7月完工,共浇筑钢筋混凝土204.65立方米,浆砌块石229立方米,完成土方2172立方米。
三、桥梁
杭嘉湖北排通道工程建设跨河桥梁20座,其中人行桥5座,机耕桥9座,公路桥6座。雪湖机耕桥、章湾公路桥属于大坝水路应急工程。
四、堤岸绿化
绿化项目涉及七都、桃源、震泽、盛泽、梅堰、南麻6个乡镇的横古塘、潘家塘、里斯庙港、划船港、郑产桥港、众善桥港、川桥港、直港等8条河道堤防,先后分两批实施。2003年4月,由梅堰水利站对川桥港堤防实施绿化,共栽种树木6590株;10月,由南麻水利站对直港堤防绿化,共栽种树木5214株。翌年,由北排通道工程管理处组织其他6条河道所在地水利站对堤防实施绿化,总计长度17.14公里,共栽种树木5715株。
五、补助工程
补助工程包括吴江市浦南地区北排工程范围内面积约564平方公里地区的堤防加高加固、平望镇洪涝综合治理工程和鼓楼港堤防加固。
浦南地区堤防加高加固工程于2002年初开始,由地方政府组织实施,2004年末完成。加高加固堤防993.6公里,完成土方532.5万立方米。设计堤顶高程5.1~5.6米,堤顶宽度3米,内外边坡均为1∶2。
平望镇洪涝综合治理工程于2002年开工,2004年末竣工。包括防洪闸、桥梁、排涝站、护坡、河道整治疏浚、堤防土方等项目。建设防洪闸2座、套闸2座、桥梁1座、排涝站2座、浆砌石直立墙和挡浪板5.87公里等。完成土方2.02万立方米。
鼓楼港疏浚和堤防加固工程于2002年8月至9月实施。疏浚长度594米,加固堤防635米。完工后的鼓楼港底高程0米,底宽25.5米,堤顶高程5.5米,堤顶宽3米。
第三章 农村水利建设
第一节 联圩建设
吴江的圩区根据田面高程分为低洼圩区(田面高程3.5米以下)和半高田圩区(田面高程3.5米以上)。1986年至90年代,圩区基本保持原有体系,以主攻洪涝、减轻渍害为重点开展建设。90年代末,根据《吴江市防洪排涝续建工程建设规划》,半高田地区田面高程4米以下按联圩标准设防;4~4.5米之间以自然圩为单位简单设防或相邻自然圩合并;4.5米以上和荡滩田不设防。到2005年末,全市的联圩调整为130个,总面积119万亩。防洪圩堤1574.5公里,达标的1443.8公里;排涝标准达到日雨量200毫米两天排出的面积28万亩,150~200毫米两天排出的30万亩;地下水位控制在田面以下超过1米的面积14.8万亩,田面以下0.5~1米的47.6万亩。
一、低洼联圩
低洼联圩主要位于吴江中部和西南部,分布在震泽、八都、平望、梅堰、菀坪、七都、庙港、桃源、南麻,以及东北部的松陵、金家坝等地。低洼圩区联圩格局在80年代已基本定型,只有少数乡镇略有调整:1999~2000年,金家坝将白潮联圩、东西月联圩等地合并建成塘南联圩,总面积1.35万亩,圩堤长13公里,比未合并前缩短3.7公里;2000~2001年,七都镇合并七都联圩和大儒联圩,称大儒—七都联圩;2003年,平望合并金星和联农联圩,结合杭嘉湖北排通道工程,建成镇区包围。至2005年末,吴江市有低洼联圩80个,总面积70.52万亩,排涝站296座,总动力2.68万千瓦,水闸322座,圩堤总长976.4公里,已建护坡391.4公里。
表7-3-1 2005年吴江低洼联圩情况表
联圩
名称
|
所属镇
(区域)
|
面积(亩)
|
排涝站
|
水
闸
(座)
|
圩堤(公里)
|
总面积
|
其中
|
座
数
|
流量
(立方米
每秒)
|
动力
(千
瓦)
|
总长
|
已建
护坡
|
水稻
面积
|
经济作物
面积
|
水面
|
向阳
|
松陵
|
5547
|
2300
|
30
|
482
|
1
|
2.00
|
125
|
4
|
9.7
|
2.2
|
团结
|
松陵
|
8261
|
2100
|
2013
|
700
|
4
|
6.50
|
323
|
—
|
9.5
|
6.1
|
外圩
|
松陵
|
2313
|
320
|
130
|
93
|
1
|
1.00
|
45
|
3
|
5.2
|
0.0
|
南联
|
松陵
|
6816
|
1870
|
145
|
432
|
2
|
2.00
|
90
|
5
|
10.5
|
1.1
|
中南
|
松陵
|
2100
|
550
|
—
|
150
|
1
|
0.43
|
30
|
4
|
4.7
|
0.0
|
化城
|
松陵
|
1898
|
420
|
180
|
120
|
2
|
0.64
|
40
|
4
|
4.8
|
1.0
|
草甸
|
松陵
|
549
|
—
|
—
|
74
|
1
|
0.18
|
13
|
2
|
2.5
|
1.6
|
庞山
|
开发区
|
17163
|
3447
|
1138
|
407
|
7
|
22.56
|
1043
|
6
|
15.7
|
7.9
|
胜建
|
开发区
|
11231
|
1850
|
700
|
800
|
2
|
5.00
|
216
|
5
|
12.5
|
9.7
|
向荣
|
开发区
|
1430
|
420
|
15
|
85
|
1
|
0.24
|
13
|
1
|
2.7
|
2.3
|
塘南
|
芦墟
|
13500
|
3255
|
1120
|
1878
|
7
|
14.00
|
637
|
19
|
13.0
|
2.8
|
南英
|
黎里
|
20247
|
8650
|
350
|
2007
|
3
|
10.90
|
454
|
14
|
23.8
|
17.9
|
南联圩
|
黎里
|
25005
|
6642
|
—
|
1945
|
4
|
18.00
|
695
|
20
|
22.0
|
4.5
|
平西
|
平望
|
4168
|
2150
|
330
|
530
|
4
|
4.30
|
161
|
11
|
13.7
|
12.5
|
幸福
|
平望
|
975
|
358
|
40
|
88
|
2
|
1.10
|
35
|
3
|
4.2
|
4.2
|
镇区包围
|
平望
|
12980
|
1650
|
40
|
570
|
8
|
16.40
|
601
|
9
|
14.8
|
1.5
|
梅南
|
平望
|
23900
|
9390
|
4510
|
2476
|
22
|
28.00
|
1273
|
17
|
27.2
|
20.0
|
大龙
|
平望
|
12677
|
4040
|
2860
|
1636
|
16
|
12.65
|
580
|
12
|
14.9
|
9.9
|
庙头
|
平望
|
9002
|
2720
|
2080
|
509
|
12
|
10.95
|
474
|
9
|
16.0
|
11.6
|
南桥
|
平望
|
2490
|
1100
|
620
|
70
|
3
|
2.10
|
98
|
2
|
6.8
|
4.1
|
耀字
|
平望
|
1748
|
520
|
380
|
116
|
1
|
1.50
|
73
|
6
|
5.4
|
3.4
|
坛西
|
盛泽
|
15345
|
3914
|
4513
|
1196
|
5
|
19.80
|
809
|
8
|
20.5
|
9.8
|
坛东
|
盛泽
|
7375
|
2596
|
657
|
628
|
3
|
5.00
|
393
|
3
|
14.2
|
10.3
|
坛丘
|
盛泽
|
2250
|
850
|
368
|
120
|
1
|
4.00
|
194
|
1
|
6.7
|
3.1
|
南塘
|
盛泽
|
2145
|
630
|
384
|
87
|
1
|
1.50
|
95
|
2
|
5.9
|
3.8
|
西扇
|
盛泽
|
2370
|
631
|
751
|
75
|
1
|
2.00
|
90
|
4
|
5.1
|
2.3
|
开阳
|
盛泽
桃源
|
16396
|
6075
|
3627
|
1041
|
3
|
9.00
|
385
|
4
|
17.2
|
6.2
|
太平
|
盛泽
|
12546
|
5979
|
2356
|
801
|
2
|
7.00
|
295
|
5
|
23.2
|
8.0
|
北麻
|
盛泽
|
3122
|
939
|
1052
|
156
|
1
|
3.00
|
125
|
2
|
15.0
|
6.1
|
跃进
|
盛泽
|
6719
|
2804
|
1747
|
450
|
1
|
5.00
|
215
|
1
|
14.6
|
2.0
|
南麻
|
盛泽
|
6172
|
2789
|
860
|
280
|
2
|
8.50
|
410
|
2
|
14.3
|
6.6
|
横南
|
横扇
|
14852
|
7404
|
596
|
1431
|
3
|
7.30
|
316
|
11
|
18.0
|
8.7
|
菀东
|
横扇
|
15000
|
5621
|
965
|
825
|
7
|
18.00
|
1080
|
3
|
12.7
|
10.6
|
菀西
|
横扇
|
21850
|
8678
|
2842
|
969
|
13
|
25.00
|
1027
|
2
|
11.2
|
10.7
|
西湖
|
横扇
|
5240
|
2177
|
411
|
262
|
3
|
3.50
|
105
|
2
|
4.7
|
2.9
|
南湖
|
横扇
|
1570
|
625
|
282
|
79
|
2
|
2.00
|
95
|
1
|
1.0
|
1.0
|
太湖围垦
|
横扇
|
7341
|
200
|
—
|
1868
|
2
|
2.00
|
90
|
6
|
7.7
|
4.8
|
大儒七都
|
七都
|
27060
|
10526
|
4979
|
2408
|
18
|
29.38
|
1221
|
16
|
20.9
|
3.4
|
菱塘
|
七都
|
15483
|
6156
|
4334
|
2114
|
11
|
16.75
|
720
|
7
|
25.6
|
9.0
|
方桥
|
七都
|
8220
|
3962
|
1718
|
1092
|
7
|
11.25
|
477
|
6
|
10.0
|
4.9
|
建勤
|
七都
|
1412
|
697
|
332
|
183
|
2
|
0.75
|
30
|
—
|
5.9
|
0.0
|
星丰
|
七都
|
1380
|
634
|
257
|
84
|
3
|
3.00
|
135
|
—
|
3.0
|
0.0
|
五一北
|
七都
|
1498
|
910
|
218
|
102
|
2
|
0.75
|
47
|
3
|
2.9
|
0.0
|
横塘
|
七都
|
1740
|
1025
|
368
|
189
|
1
|
2.00
|
82
|
—
|
6.6
|
1.5
|
三洋
|
七都
|
3075
|
—
|
—
|
22
|
1
|
1.50
|
165
|
1
|
0.9
|
0.8
|
南联圩
|
七都
|
15869
|
7597
|
1924
|
2759
|
4
|
9.75
|
382
|
7
|
21.1
|
9.4
|
月字
|
七都
|
2020
|
432
|
350
|
238
|
1
|
0.43
|
22
|
2
|
10.0
|
0.9
|
民字
|
七都
|
685
|
537
|
54
|
—
|
1
|
0.22
|
18
|
—
|
2.7
|
1.9
|
浦北
|
七都
|
1468
|
134
|
468
|
96
|
—
|
—
|
—
|
2
|
0.8
|
0.0
|
东联圩
|
七都
|
12808
|
5417
|
3313
|
1493
|
4
|
10.00
|
430
|
6
|
15.6
|
7.4
|
西联圩
|
七都
|
18125
|
8105
|
4690
|
1897
|
3
|
8.62
|
358
|
9
|
20.7
|
6.8
|
柳塘
|
震泽
|
19087
|
8440
|
5162
|
1098
|
6
|
14.50
|
630
|
3
|
23.7
|
10.4
|
梅桥
|
震泽
|
22331
|
9647
|
6669
|
1656
|
6
|
16.50
|
726
|
1
|
26.5
|
10.7
|
双阳
|
震泽
|
13660
|
6418
|
3383
|
994
|
4
|
18.50
|
738
|
1
|
11.6
|
5.8
|
火箭
|
震泽
|
4677
|
2143
|
1341
|
414
|
2
|
2.00
|
100
|
1
|
11.9
|
1.9
|
东风
|
震泽
|
5168
|
2465
|
1444
|
241
|
2
|
3.50
|
142
|
2
|
14.4
|
6.0
|
胜利
|
震泽
|
3392
|
1511
|
809
|
107
|
1
|
0.80
|
29.5
|
-
|
12.3
|
6.9
|
贯桥
|
震泽
|
16900
|
6661
|
3569
|
2545
|
3
|
22.00
|
914
|
1
|
21.1
|
8.2
|
徐家漾
|
震泽
|
41015
|
16711
|
7939
|
7571
|
7
|
32.40
|
1317
|
4
|
47.7
|
14.1
|
民益
|
桃源
|
5412
|
2338
|
1193
|
528
|
1
|
3.50
|
139
|
3
|
12.4
|
2.4
|
广福
|
桃源
|
2341
|
1107
|
450
|
209
|
2
|
2.17
|
104
|
1
|
5.7
|
0.5
|
朝阳
|
桃源
|
9528
|
2776
|
1804
|
1055
|
2
|
8.50
|
354
|
2
|
14.6
|
1.2
|
双庆
|
桃源
|
13069
|
4197
|
3303
|
986
|
5
|
10.50
|
426
|
2
|
14.4
|
1.2
|
新贤
|
桃源
|
11401
|
3563
|
4530
|
845
|
3
|
8.00
|
332
|
2
|
18.6
|
6.3
|
前浩
|
桃源
|
3245
|
1329
|
470
|
314
|
3
|
3.22
|
147
|
2
|
10.4
|
2.4
|
青云
|
桃源
|
23187
|
10692
|
1249
|
1618
|
4
|
23.10
|
1065
|
3
|
22.5
|
4.4
|
天亮
|
桃源
|
8328
|
3962
|
308
|
536
|
1
|
4.50
|
182
|
2
|
13.0
|
2.7
|
光明
|
桃源
|
1925
|
733
|
60
|
52
|
3
|
1.75
|
90
|
1
|
5.8
|
2.3
|
红卫
|
桃源
|
1575
|
951
|
63
|
33
|
1
|
0.75
|
35
|
1
|
3.7
|
0.4
|
金光
|
桃源
|
3568
|
2118
|
40
|
161
|
2
|
2.65
|
150
|
1
|
10.0
|
0.8
|
先丰
|
桃源
|
1354
|
726
|
80
|
207
|
1
|
1.00
|
60
|
—
|
4.6
|
0.1
|
和平
|
桃源
|
557
|
290
|
36
|
21
|
1
|
0.25
|
15
|
—
|
1.4
|
0.6
|
集贤
|
桃源
|
9154
|
50
|
4836
|
305
|
2
|
7.42
|
290
|
6
|
18.0
|
5.1
|
镇南
|
桃源
|
4828
|
100
|
2628
|
84
|
2
|
2.27
|
95
|
2
|
15.7
|
1.5
|
威莫
|
桃源
|
993
|
127
|
540
|
7
|
1
|
2.00
|
90
|
—
|
3.7
|
1.3
|
高路
|
桃源
|
14339
|
1883
|
4446
|
850
|
5
|
15.03
|
685
|
5
|
18.2
|
8.0
|
严东
|
桃源
|
3727
|
729
|
1251
|
46
|
1
|
2.46
|
137
|
1
|
8.9
|
2.7
|
后练
|
桃源
|
3839
|
508
|
2223
|
104
|
1
|
2.44
|
125
|
1
|
10.7
|
3.1
|
南联圩
|
东太湖
|
10327
|
2000
|
277
|
1800
|
7
|
7.50
|
441
|
1
|
6.8
|
4.7
|
北联圩
|
东太湖
|
11129
|
1000
|
100
|
2100
|
5
|
9.00
|
412
|
1
|
9.8
|
9.1
|
二、半高田联圩
半高田联圩主要分布在吴江中部地区和东北部地区,集中在平望、盛泽、黎里、北厍、松陵、八坼、横扇、芦墟、金家坝、莘塔等地,大部分田块高于汛期常水位,低于历史洪水位,受洪涝灾害较少,即使受淹,时间也短,因此部分半高田原来不设防。1986年初,吴江约有78%的半高田已简单设防,建成联圩39个。90年代初,金家坝建光明联圩。1999年,把跨盛泽、平望两镇的盛北联圩沿交界线打开,加以巩固和改善,形成两个独立圩。同年遇特大洪水,半高田全面遭受重灾,特别是芦墟镇的9个村及北厍、莘塔、金家坝等半高田村落严重漫溢。10月27日,市委、市政府召开半高田地区的建圩修圩现场会,开始新一轮半高田联圩建设。1999~2000年新建莘塔南联圩,芦墟蛇舌荡联圩、甘溪联圩、镇区包围,北厍元鹤联圩、玩字联圩,金家坝小里港联圩和黎里镇区包围8个联圩。2000~2005年,芦墟镇新建东包圩、伟明联圩、池上联圩和港南浜联圩。北厍社区建成东联圩。经过汛后半高田联圩建设,半高田耕地保护面积增加2.34万亩,至此,半高田圩区均已建圩设防。至2005年末,吴江市有半高田联圩50个,总面积48.53万亩,排涝站172座,总动力2.1万千瓦,水闸430座,圩堤总长598.1公里,已建护坡251.6公里。
表7-3-2 2005年吴江半高田联圩情况表
联圩
名称
|
所属镇
(区域)
|
面积(亩)
|
排涝站
|
水
闸
(座)
|
圩堤(公里)
|
总面
积
|
其中
|
座
数
|
流量
(立方米
每秒)
|
动力
(千
瓦)
|
总长
|
已建
护坡
|
水稻
面积
|
经济作物面积
|
水面
|
运西包围
|
松陵
|
30300
|
2380
|
222
|
645
|
14
|
57.90
|
2549
|
13
|
27.6
|
19.3
|
长板西
|
松陵
|
10029
|
2252
|
570
|
880
|
9
|
6.30
|
331
|
7
|
12.5
|
7.4
|
长板东
|
松陵
|
7436
|
2850
|
20
|
1040
|
4
|
7.74
|
331
|
5
|
10.4
|
3.4
|
东包围
|
松陵
|
660
|
-
|
-
|
15
|
-
|
-
|
-
|
-
|
2.8
|
-
|
友谊
|
松陵
|
7200
|
1750
|
1200
|
456
|
4
|
9.35
|
417
|
7
|
15.5
|
7.2
|
农创
|
松陵
|
3800
|
1120
|
680
|
650
|
3
|
5.78
|
305
|
3
|
6.1
|
2.6
|
联民
|
松陵
|
3700
|
1061
|
55
|
224
|
1
|
1.62
|
75
|
6
|
8.6
|
0.6
|
丰字
|
松陵
|
942
|
180
|
185
|
80
|
1
|
0.18
|
13
|
-
|
2.4
|
0.2
|
大阳
|
松陵
|
9433
|
1740
|
196
|
1530
|
4
|
6.74
|
346
|
9
|
16.4
|
3.4
|
新南
|
松陵
|
5647
|
950
|
280
|
1607
|
1
|
2.00
|
90
|
6
|
7.6
|
-
|
城东
|
开发区
|
12419
|
2612
|
270
|
282
|
7
|
23.99
|
1097
|
6
|
13.6
|
8.3
|
东包围
|
芦墟
|
27300
|
7284
|
800
|
2746
|
4
|
14.00
|
295
|
22
|
26.4
|
21.7
|
蛇舌荡
|
芦墟
|
7700
|
1884
|
350
|
584
|
3
|
2.50
|
110
|
8
|
10.5
|
6.0
|
芦西
|
芦墟
|
2920
|
1365
|
230
|
282
|
1
|
1.00
|
45
|
6
|
8.8
|
2.2
|
镇区
|
芦墟
|
3600
|
640
|
134
|
276
|
1
|
6.00
|
165
|
9
|
8.7
|
1.9
|
伟明
|
芦墟
|
1820
|
1125
|
35
|
155
|
1
|
1.00
|
45
|
4
|
6.0
|
0.3
|
池上
|
芦墟
|
1144
|
535
|
15
|
130
|
1
|
1.00
|
45
|
3
|
4.1
|
0.0
|
港南浜
|
芦墟
|
1260
|
584
|
20
|
59.6
|
1
|
1.00
|
45
|
2
|
5.3
|
0.4
|
北联圩
|
芦墟
|
22004
|
4861
|
489
|
3375
|
4
|
18.00
|
595
|
18
|
23.3
|
3.0
|
南联圩
|
芦墟
|
6600
|
2270
|
168
|
420
|
2
|
6.00
|
250
|
10
|
13.4
|
1.9
|
塘北
|
芦墟
|
27100
|
9381
|
1251
|
4933
|
6
|
18.00
|
838
|
26
|
18.2
|
4.0
|
金星
|
芦墟
|
6000
|
1427
|
721
|
587
|
2
|
4.00
|
155
|
11
|
10.8
|
0.1
|
光明
|
芦墟
|
5600
|
2498
|
81.8
|
1233
|
3
|
4.00
|
178
|
5
|
10.0
|
3.7
|
小里港
|
芦墟
|
2400
|
797
|
256
|
185
|
2
|
0.42
|
36
|
4
|
3.1
|
0.2
|
藏龙
|
黎里
|
6568
|
4260
|
250
|
361
|
1
|
4.00
|
160
|
9
|
9.2
|
6.3
|
团结
|
黎里
|
17624
|
7457
|
280
|
2520
|
2
|
8.00
|
295
|
12
|
20.8
|
13.0
|
章湾
|
黎里
|
16871
|
7041
|
1039
|
2281
|
2
|
9.45
|
320
|
13
|
12.4
|
10.6
|
黎锋
|
黎里
|
1933
|
704
|
76
|
287
|
1
|
1.00
|
45
|
4
|
5.2
|
4.5
|
先锋
|
黎里
|
6229
|
2508
|
442
|
480
|
1
|
4.00
|
160
|
7
|
4.6
|
4.6
|
镇区
|
黎里
|
4318
|
960
|
-
|
206
|
2
|
5.50
|
225
|
9
|
6.8
|
6.5
|
西联圩
|
黎里
|
16140
|
6198
|
35
|
2170
|
2
|
10.00
|
400
|
12
|
17.3
|
5.7
|
东联圩
|
黎里
|
2620
|
1280
|
-
|
220
|
1
|
2.00
|
90
|
6
|
4.6
|
0.2
|
元鹤
|
黎里
|
1050
|
320
|
-
|
37
|
1
|
1.00
|
45
|
2
|
2.3
|
1.1
|
玩字
|
黎里
|
980
|
180
|
-
|
42
|
1
|
1.00
|
45
|
2
|
2.2
|
0.9
|
藏龙
|
平望
|
5370
|
3140
|
220
|
440
|
4
|
3.30
|
247
|
10
|
11.8
|
0.0
|
运东
|
平望
|
9810
|
4150
|
710
|
2700
|
3
|
6.25
|
489
|
16
|
14.0
|
0.0
|
平北
|
平望
|
6930
|
3580
|
930
|
630
|
3
|
8.23
|
417
|
10
|
14.4
|
0.0
|
前进
|
平望
|
1420
|
1100
|
-
|
50
|
2
|
1.84
|
110
|
2
|
3.8
|
0.0
|
顾扇
|
平望
|
4430
|
1650
|
340
|
650
|
4
|
1.99
|
127
|
2
|
10.8
|
0.0
|
平南
|
平望
|
3885
|
1750
|
545
|
520
|
3
|
3.09
|
180
|
6
|
10.3
|
0.0
|
盛北
|
平望
|
8794
|
3466
|
218
|
700
|
6
|
7.29
|
404
|
10
|
10.5
|
0.0
|
溪南
|
盛泽
|
25134
|
10585
|
4980
|
1826
|
9
|
34.80
|
1421
|
12
|
25.8
|
13.6
|
盛北
|
盛泽
|
33152
|
10817
|
1796
|
5230
|
9
|
35.50
|
1342
|
17
|
35.0
|
27.1
|
镇区
|
盛泽
|
58643
|
18463
|
780
|
4481
|
24
|
141.00
|
4837
|
33
|
41.8
|
37.3
|
群铁
|
盛泽
|
3636
|
867
|
720
|
200
|
2
|
4.00
|
170
|
1
|
8.7
|
7.8
|
吉桥
|
盛泽
|
1323
|
830
|
78
|
60
|
2
|
2.50
|
102
|
1
|
2.5
|
2.5
|
横东
|
横扇
|
7440
|
2832
|
368
|
221
|
1
|
4.00
|
160
|
12
|
11.5
|
0.5
|
千字
|
横扇
|
1156
|
747
|
53
|
4
|
1
|
0.45
|
19
|
-
|
4.6
|
0.6
|
横西
|
横扇
|
17535
|
4727
|
1873
|
683
|
3
|
12.00
|
495
|
15
|
15.7
|
5.4
|
古池
|
横扇
|
15315
|
6639
|
167
|
1041
|
3
|
11.00
|
390
|
17
|
20.1
|
5.7
|
第二节 固堤疏河
每年冬春之际,市、镇(乡)、村三级都有计划、有组织地实施固堤疏河工程。工程标准由市水利部门制定。1988年圩堤修复标准为浦南和浦北运西段顶高程5.2~5.5米,宽2~3米,内外坡比1∶2,内青坎高程3.2~3.5米,宽3~5米;运东顶高程4.8~5米,其余断面尺寸同前。特别是对于已建护坡的堤段,必须按上述标准回土压实。1997年,由于水系环境发生变化,调整圩堤标准:浦南地区与浙江省交界的圩堤顶高程为6米,其他外河圩堤高程5.5米;浦北地区堤顶高程5米。1999年汛期发生超历史洪水,各地水位再创历史新高,堤防标准再次调整。
80年代起,逐年加固加高、修筑圩堤、新开和疏浚内河、建设各种型式护坡(块石护坡、多孔板护坡、直立墙)。至2005年,全市防洪圩堤总长1574.5公里,其中643公里已建成直立墙、多孔板和组合式护坡。
表7-3-3 1999年7月制订的吴江堤防工程标准表 单位:米
地区
类别
|
1999年
最高
水位
|
设防
最高
水位
|
堤防及护岸
|
顶高
|
最小
顶宽
|
迎水
坡比
|
背水
坡比
|
护
岸
|
顶高
|
盖顶宽
|
Ⅰ
|
4.97
|
5.5
|
6.0
|
3.0
|
1∶2
|
1∶2.5
|
5.5
|
0.5
|
Ⅱ
|
4.48
|
5.2
|
5.5
|
2.5
|
1∶2
|
1∶2.5
|
5.2
|
0.5
|
Ⅲ
|
4.26
|
4.8
|
5.0
|
2.0
|
1∶2
|
1∶2.5
|
4.8
|
0.5
|
注:(1)Ⅰ类:浦南片与浙江交界沿线各镇;Ⅱ类:浦南其他各镇;Ⅲ类:浦北片。
(2)坝头堤顶宽度至少5米;迎风顶浪、沿荡漾堤顶高程相应增加0.5米;松陵镇区设计洪水位5.0米。
|
第三节 闸站建设
吴江境内水闸,有防洪闸、套闸和分级闸3种,通称“三闸”。圩区水闸大多数是单孔水闸,闸孔净宽2~6米不等,一般为4米。水闸多采用U型钢筋混凝土结构,闸门顶高程根据设计水位而定,高3.6~5.5米。90年代前闸门启闭形式以横拉门居多,后以直升式为主。
面积较小的联圩,一般只设一级排涝站,即直接将涝水排入外河;面积大的联圩,一般设两级排涝站,先将农田涝水排入内河,经河湖滞蓄后再由一级排涝站排入外河。排涝站泵型一般选用低扬程的轴流泵,单泵流量0.25~2立方米每秒。联圩内规模最大的排涝站是盛泽镇盛北联圩内的三里桥泵站,安装5台轴流泵,总流量15立方米每秒,总动力594千瓦,排涝面积2260亩。
2005年,吴江共有圩区水闸752座,排涝站468座,排涝流量1127.4立方米每秒,动力4.78万千瓦。全市固定和流动泵站机电排灌保有量7.62万千瓦,其中电动机5.92万千瓦,柴油机1.69万千瓦。有的排涝站结合灌溉,建成排灌两用站。有的水闸和排涝站共同布置,建成闸站结合形式。
表7-3-4 1999年7月制订的吴江闸站工程标准表 单位:米
地区类别
|
上
游
|
水
闸
|
泵
站
|
上游翼
墙顶高
|
设计
水位
|
通航
水位
|
上闸门
顶
高
|
下闸门
顶
高
|
闸室墙顶
高
|
电机层地坪高
|
出水池
墙顶高
|
Ⅰ
|
5.5
|
4.4
|
5.7
|
5.4
|
5.4
|
5.5
|
5.5
|
5.7
|
Ⅱ
|
5.2
|
4.2
|
5.4
|
5.1
|
5.1
|
5.2
|
5.2
|
5.4
|
Ⅲ
|
4.8
|
4.0
|
5.0
|
4.7
|
4.7
|
4.8
|
4.8
|
5.0
|
第四章 城镇洪涝治理工程
第一节 盛泽镇洪涝治理工程
盛泽镇属浦南水系,与杭嘉湖平原脉络相连,是地势偏低,承受客水过境的水网圩区。境内高程低于4.1米的面积占65%。1987年,在1983年开始实施洪涝分治方案,建4(防洪)闸、2(排涝)站、1道(1034米地下水道)、1线(5932米防洪堤岸)工程,简称“4211”工程,1984年投资16万元完成4闸2站工程的基础上,投资70万元完成地下水道工程。
1987年9月,确定大包围治理方案,北面以乌桥港南岸线连桥北荡西岸至园明寺,再向东经北厍港、大饱圩、北庄至里墩,穿东大港向西,经东泾桥沿内河至沉目桥(又作沉瓦桥),跨盛溪河再向西,沿内河经坛丘渔业村向北至吴家湾,连接南草圩港,把原镇区、西白漾(东方丝绸市场所在地)和永和联圩连结为一体,总面积7.83平方公里。11月,成立吴江县盛泽地区水利工程指挥部。12月,工程破土动工。主体工程包括在南草圩港建8×100米南草船闸,在东大港建6×65米镇东套闸,在园明寺桥北荡口建5×50米园明套闸,在盛溪河建5×50米目澜套闸(该两套闸结合排水站,排水流量各为1立方米每秒),建镇东排水站,排水流量为12立方米每秒。配套工程包括修筑防洪圩堤15.6公里,外河堤防迎水面筑浆砌块石直立挡墙5公里,原六座圩口闸闸门调向,新建各闸引河水下挖方,染厂和镇区排污工程,自来水厂引水工程。主要设计标准:防洪,遇1954年4.35米水位不出险;排涝,日雨量200毫米一天排出不受涝;通航,主船闸(南草闸)按五级航道标准,最高通航水位4.35米,最低通航水位2.2米;治污,日排污量1.1万吨。至1988年12月末,共修筑防洪圩堤15公里,建成护堤挡墙4.55公里,新建和改造圩口闸7座。共计完成混凝土1.12万立方米、砌石1.66万立方米,开挖土方34.5万立方米,制作钢构件70吨。总投资823万元,其中盛泽镇51个单位参与洪涝治理工程集资,共出资773万元,江苏省水利厅、苏州市水利局各投资10万元,吴江县人民政府投资30万元。
1989年4月,县委、县政府立碑纪念此造福人民的工程,并将支持兴办工程的出资单位镌刻于纪念碑后,表彰功德。
第二节 松陵镇洪涝治理工程
松陵镇地面高程一般在3.2~5米之间,最低处仅3米。1990年8月31日,受199015号台风影响,西元圩新村、桃园新村部分地段受淹,居民住宅进水。9月5日晚,受199017号热带风暴引起的低气压影响,西元圩新村和桃园新村再次受淹。6日下午又遭遇特大暴雨,两新村三度受淹。同时,城北区、城西区、江新村以及数十家工厂、机关、学校受淹,近2000户居民住宅进水,淹没最深的超过80厘米,严重影响生产和人民生活。
1991年4月,成立吴江县松陵镇区防洪工程指挥部,开展洪涝治理工程。在5.07平方公里(不包括镇区内约1平方公里地面高程在4.2米以上的面积)镇区内划分西元圩、桃园新村、城北、城西、江新村和西门联圩6个小区。各区分别按照地形、水系等自然条件及下水道现状,设置排水泵站,修筑堤防或防洪墙,建造涵闸,自成防洪排涝系统。防洪标准:以历史实测最高水位4.38米为设计水位;除涝:城区以6小时165毫米为设计暴雨量,城乡结合部以6小时165毫米、日降雨量200毫米为设计暴雨量;排污:通过抽排分区内污水,降低内河或蓄水池水位,然后自外河补充清水,以改善分区内河或蓄水池的水质。全镇区43个系统326个单位共集资500万元投入工程。10月、11月,桃园新村站和西元圩一站、西元圩二站、城北站相继开工。1992年5月、6月和11月先后竣工。1992年5月城西站开工,10月江新站开工,1993年6月和7月相继竣工。1995年7月,西门泵站开工,1996年9月竣工。除上述7项主体工程外,还完成3座防洪闸、10座涵洞、6.7公里防洪墙、250米排水管道等4项配套工程。
1993、1995年相继出现高水位,松陵城区再次受淹。1999年汛期,松陵城区遭受历史上最严重的洪涝灾害。9月,市政府成立吴江市松陵城区水利防洪工程建设指挥部。开始新一轮城市防洪建设,建设大包围,实行两级控制,二级排涝。工程范围:北至瓜泾港、吴淞江,东至京杭大运河,南至北大港、安惠港,西至内苏州河、东太湖堤防线,总面积19.09平方公里。在北龙、柳胥东、七里港、北城河、吴家港、知青河和梅里河建防洪闸,在东城河、三江桥、行船路建闸、站,在西塘港建排涝站,在西斗、江新、吴模、划船港、翁家堂建涵洞,改建堤防、护岸25.77公里,整治河道14条,综合治理特低地区,建设京杭运河沿线风光带等。防洪标准:遇5米高水位不出险;排涝:日雨200毫米一天排出不受涝,排涝模数达到每平方公里2.55立方米每秒。工程主体分两期实施。1999年11月,第一期工程开工,包括西塘港泵站、东城河闸站、西斗闸、6座涵洞、防洪墙及河道疏浚等零星工程,涉及范围为三江桥和江陵南路(今笠泽路)以北约15平方公里面积。2000年4月,西塘港泵站、东城河闸站土建工程全部完成,5月末设备安装相继到位,6月初开机试验。两项目投资1041.04万元,其中西塘港泵站716.06万元,东城河闸站324.98万元。6月,西斗闸等7座涵闸工程全部竣工。同期完成的工程还有瓜泾港100米防洪墙,运河沿线1749.5米防洪墙,行船路临时防洪坝。第二期工程包括三江桥闸站、行船路防洪闸、吴家港闸、内苏州河闸以及搬迁部队农场南机房和马韩机房。工程范围为江陵南路以南地区。2003年10月,三江桥闸站开工,2005年5月竣工。2004年3月,行船路防洪闸开工,翌年3月完工,完成开挖土方1264.5立方米,浇注混凝土687.6立方米,浆砌块石30.9立方米。2005年3月,团结泵站和部队农场泵站开工,同年8月和10月先后竣工。12月,内苏州河防洪闸开工。
第三节 其他镇洪涝治理工程
一、平望镇防洪工程
1990年7月,县水利局完成《平望镇区洪涝综合治理工程设计任务书》,规划区内面积3.12平方公里,兴建1涵、1线、2站、6闸,工程投资总概算347.11万元。1991年实施镇北排涝站土建工程。1997年7月至1999年6月,结合太浦河工程,兴建东溪河套闸、劳动桥防洪闸、镇北排涝站、小西排涝站,工程总投资636.26万元。2002年3月,结合杭嘉湖北排通道工程,兴建长老桥防洪闸、东溪河分级闸、草荡排涝站、混水河排涝站,完成护岸2642米,土方0.83万立方米,所有工程均于当年年末结束,工程总投资361.58万元。建成后,镇区包围总面积8.63平方公里(含农村部分)。
二、黎里镇防洪工程
90年代初,因防洪需要,黎里兴建新开河泵站1座(流量1.5立方米每秒)和3米涵洞1座,解决镇区部分防洪问题。1997年3月,结合太浦河工程和原有防洪设施,建设镇区大包围,兴建望平桥防洪闸、镇东套闸、寺后荡闸站、白马港防洪闸以及挡墙2200米,1999年8月竣工,工程总投资328.9万元。建成后,镇区包围总面积2.88平方公里。
三、芦墟镇防洪工程
1995年,芦墟镇区实施洪涝治理工程,10月开工建设,2001年7月竣工。兴建镇区东排涝站(流量6立方米每秒)、镇区东防洪闸、南窑港套闸、汾湖小闸、西栅闸、南栅闸、东栅闸、东角圩闸、东港闸、夫子浜闸和挡墙7790米,完成土方3.14万立方米,工程总投资953.6万元。建成后,镇区包围总面积2.4平方公里。
四、震泽镇防洪工程
1996年,结合双阳联圩对震泽镇区实施洪涝治理工程,11月开工,1997年5月竣工,共建设水闸3座、泵站1座(流量2立方米每秒)、直立墙557米,总投资289.956万元。建成后,镇区包围总面积约1平方公里。
第五章 防汛抗旱
第一节 防抗措施
一、防抗指挥
1986~2005年,吴江成立市、镇两级防汛防旱指挥部,成员由政府负责人和武装、计划、水利、农业、物资、财政、公安、供销、商业、交通、供电、邮电、城建、气象、银行、新闻等部门主要负责人组成。指挥部下设办公室,工作人员主要从水利部门抽调。1992年起,配备2名事业编制的防汛专职人员,1994年增至4人,2002年调整为6人,2005年核减为5人。镇(乡)防汛防旱指挥部指挥由镇(乡)政府主要负责人担任,副指挥一般由分管农业的领导和武装、水利部门主要负责人担任。原七大镇在未与所在地乡合并前,不设防汛防旱指挥部。两级防汛防旱指挥部积极做好汛前检查,工程准备,预案制定、物资储备,汛情监测等准备工作,同时加强气象、水文的预测预报和上下左右的通讯联系,遇有情况及时提出抢救措施和组织指挥抢险。情况紧急时,则以防汛抢险作为压倒一切的中心任务,全力以赴,把灾害损失降到最低限度。
二、防抗队伍
防汛抗旱队伍主要有抗旱排涝队、抢险队、巡逻队。
80年代以后,县内长期保留两个成建制的抗旱排涝队:国营吴江县平望抽水机管理站和国营吴江县松陵抽水机管理站。抗旱排涝队是以内燃机动力为主的抗旱排涝专业队伍,不受地域、电源限制,机动、灵活,尤其适用于突发性、临时性的抗旱排涝抢险。
1986~2005年,汛期成立机关防汛抗灾抢险总队、抢险分队、专业抢险保障队。总队办公地点设在市人民武装部内,下设办公室,人民武装部、机关党委、经委各设一名联络员。抢险分队以办公、党群、宣传、农水、政法、计委、经委、外经等归口部门为单位组建,专业抢险保障队由各责任单位负责组织,由市防汛防旱指挥部、机关抢险总队统一指挥调度。沿太湖和大荡(漾)的镇(乡)、村一般以村或联圩为单位组织抢险队。抢险队成员由共产党员和基干民兵组成,一有险情,随时投入防汛抢险。同时,在出现重要汛情预报或发生严重汛情时,由所在区域单位抢险队或临时组织人员上堤、上坝昼夜巡逻,观察、检查堤坝闸涵有无渗漏坍塌迹象,防微杜渐,确保水利工程安全度汛。
三、预防措施
吴江地区的汛期一般自5月初至9月末。期间,市防汛防旱指挥部对水利、水文、气象、通信等有关部门作出报汛工作专项布置。各级防汛防旱指挥部办公室恢复24小时值班制度,监测雨情、水情、工情的变化;各水位站,瓜泾口、平望、铜罗(思古桥)、太浦闸水文站每天上午8时向市防汛防旱指挥部办公室报告水位、降雨量、流量等情况;气象部门每天上午报送当天天气预报,有雨日按时报降雨量,遇有热带风暴、暴雨、冰雹、龙卷风等灾害性气象时及时提供信息;在汛期遇日降雨量超50毫米、1小时雨量超16毫米或外河水位超3.5米时,桃源、震泽、八坼、盛泽、莘塔、金家坝、菀坪、松陵、芦墟水利站和七都堤闸站也要向市防汛防旱指挥部报汛;通信部门确保报汛、报灾、防汛电话的畅通。
1986~2005年,每年的10月左右由指挥部提出次年的防汛工程计划并予以立项,防汛工程准备通常分为工程和设备两大类。工程准备又分为土方和建筑物两种。土方工程主要是堤防(坝)加高加固。建筑物工程主要有护坡、闸涵和排涝泵站。设备准备主要是对排涝泵站的水泵、电动机,闸涵的闸门、卷扬机,防汛抢险的车辆、船只,监测汛情的仪器、工具等进行维修保养。每年的3月进行汛前大检查。在完成汛前大检查的基础上,市防汛防旱指挥部对当年的防汛防旱工作提出指导意见,并由市人民政府印发各镇(乡)和有关单位执行。汛期前,防汛防旱指挥部会同物资、商业、供销等部门联合行文,下达防汛草包、毛竹、木材以及柴油等各项防汛物资的储备计划。通常年储备草包10万只至25万只、毛竹3000支、木材50立方米、铁丝2吨、圆钉0.5吨、柴油800吨,各镇(乡)、自筹编织袋50万~120万只。
市防汛防旱指挥部每年制订应急预案。1993年前制订遭遇特大洪水而水利工程不能抗御情况下采取非常措施的应急方案,1993年起称抗御重大自然灾害应急措施,1997年称抗御重大洪涝灾害应急预案,1998年称抗御自然灾害应急预案。1999年起,吴江市防汛防旱指挥部又单独编制吴江市城市防洪预案。应急方案、措施和预案的主要内容涉及联圩的运行和圩内水位调控、抗灾防御工程、应急控制措施、城镇应急抢险方案、物资调度、防汛抢险队伍的组织派遣、航行管理、转移保安措施、纪律保障等方面。
第二节 防汛调度
一、水位控制
最低水位:1.67米(1934年8月24日平望水位)。
低水位: 2.4米。
常年水位:2.88米(瓜泾口水位)或3米(平望水位)。
设防水位:3米(瓜泾口水位)。
警戒水位:3.5米(80年代调整后)。
危险水位:3.8米(平望水位,80年代调整后)。
高水位: 4米。
最高水位:4.89米(根据1999年7月2日桃源站水位5.22米结合吴江市各镇水准测量成果减去0.326米修正值后得出;此前,吴江一直按1954年瓜泾口最高水位4.62米设防;水位均为吴淞标高。)。
汛期水位平望水文站3.1米并继续上涨时,低洼联圩关闸降水(或封坝)。当地水位3.8米,套闸定时通航,堤防突击复查加固,加高加固圩堤。太湖水位3.5米,东太湖各控制口门实施指定运行等措施。平望水位4米时,实施停航。平望水位4.2米时,实施“三线”(太湖控制线、西南部控制线、太浦河北控制线)控制工程准备,同时向上级要求开启浙江嘉兴塘东岸控制闸和上海青浦淀浦闸,以宣泄杭嘉湖及太湖洪水。
二、抢险调度
市内各地水位3.5米或以上时,防汛物资储存单位核对数量,检查质量,派人值班,随时听调。同时,巡逻队巡视险工地段和围垦堤坝,抢险队集中待命。当地水位4米或接近1954年水位时,防汛物资上车、上船运送到指定地点。同时,抢险队、巡逻队全部突击抢险。瓜泾口水位4米,控制线工程外的围垦圩实行“两抢一保一撤”(抢修圩堤、抢排涝、保安全、夜间人员撤离)措施。抗洪救灾中各种水利设施的启用服从统一调度,防汛器材、机具、油、电等服从统一调拨,劳力、运力、财力服从统一调遣,并一律实行先调用,后结账。
第三节 防汛设施
90年代起,按照《太湖流域综合治理总体规划方案》对太湖实施“东控西敞”的治理原则,除1994年10月至1995年7月期间对太浦闸实施加固改造工程外,境内沿湖出水溇港除徐杨港封堵、薛埠港建涵洞外,全部建闸控制。至2005年末,河口自西南向东北依次为吴溇港(套闸)、方港(防洪闸)、张港(防洪闸)、叶港(套闸)、西亭子港(防洪闸)、蒋家港(防洪闸)、丁家港(套闸)、大庙港(套闸)、鸦雀港(防洪闸)、大明港(套闸)、时家港(套闸)、汤家浜(套闸)、太浦河(节制闸)、白浦港(防洪闸)、罗家港(防洪闸)、亭子港(套闸)、盛家港(防洪闸)、朱家港(套闸)、戗港(套闸)、新开路(套闸)、沈家路(防洪闸)、草港(套闸)、建新港(防洪闸)、军用线港(水利枢纽)、三船路(套闸)、外苏州河(防洪闸)、牛腰泾(防洪闸)、西塘河(套闸)、柳胥港(防洪闸)、瓜泾港(水利枢纽)、新开河(防洪闸)、杨湾港(套闸)。
第四节 1999年抗洪救灾纪实
1999年6月7日,受第199903号台风减弱后倒槽和冷热气流持续稳定在太湖流域上空的影响,全市提前10天入梅。6月28日,全市23个镇水位全面超历史。
吴江市委、市政府从6月24日开始,多次召开电视电话会议并多次发出紧急通知,作出紧急动员和部署,把抗洪救灾作为压倒一切的中心任务来抓。
桃源镇灾情较为严重,先后出动3万余人次,加高加固37公里外河圩堤。
6月30日清晨5点20分,市区西塘桥段出现险情。市机关抢险队办公口30人立即上阵抢险,随着险情的加剧,中午又出动200人的预备队增援。傍晚时分,刚从八坼抢险回来的政法口、经委口队员也驰援西塘桥。直到次日凌晨,西塘桥两侧筑坝近千米,险情得到缓解。
同日,吴淞江十三洛段圩堤告急,直接危及庞山湖北端的庞北、湖西、仪塔村和吴县戈湾村近6000亩粮田、水面和民宅的安全。同里镇紧急动员,在市机关抢险队的支援下,组织1000多人连续奋战两天一夜,填筑土方1万多立方米,加固加高圩堤2000多米,有效控制险情。
北麻漾坛丘段外围圩堤长9.3公里,涉及坛丘镇9个村,3000多农户,约20平方公里的保护范围,并影响到盛泽镇东方丝绸市场。坛丘镇出动近2万人次加高加固圩堤。7月1日晚,个别地段不时漫水,出现塌方迹象,近百个村民冒雨彻夜奋战在大堤上。
7月2日,桃源、盛泽、七都、八都4个镇的水位均达5米以上,最高的桃源站是日凌晨1时测得的最高水位高达5.22米,比1991年最高水位高出0.92米(均为未修正水位)。凌晨1时,邻省圩堤被洪水撕开一道10多米长的口门,洪水直泄七都焦田村长洋圩。七都镇组织人员在缺口上游的北木桥下筑坝,经过3小时努力未获成功,至清晨5时30分,由5个村、20多个企事业单位和镇机关组成的2000多名抢险人员,云集在3公里长的圩堤上进行加高加固,300多名武警战士也奉命从苏州、镇江到吴江增援,直至下午才控制险情。
同日凌晨开始,经过北厍数千名干部群众、机关抢险队员、部队官兵3天的努力,在潘水港—里古漾—野鸭荡筑成一道5公里的抗洪大堤,保住下游1.4万亩粮田和鱼塘,使30多个村和镇区的居民安全度汛。
7月7日上午,太湖水位涨至5.07米,比1991年历史最高水位高出0.28米,太湖大堤的防汛形势极为严峻。根据“全线防、重点保”的战略方针,全市调集1万多人次上堤抢险,严防死守,使环太湖大堤28处险工险段安然无恙。
7月8日14时,太湖平均水位最高达5.08米。是日,根据国家防汛抗旱总指挥部下达的调度指令,太浦闸开闸泄洪(7月20日,太浦河实测最大流量779立方米每秒。至8月17日关闸,排泄洪水8亿立方米,加上前期排出的7亿立方米,共排出太湖洪水15亿立方米,造成吴江境内水位下降缓慢)。
7月9日上午,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国家防汛抗旱总指挥部总指挥温家宝,到吴江检查部署防汛抗洪工作,要求确保太湖大堤和人民生命财产安全,战胜洪涝灾害。
7月20日出梅,梅雨期历时44天,比常年平均多21天,梅期雨日共34天。全市15个测站平均梅雨量为771.2毫米,是常年平均梅雨量201.7毫米的3.8倍,为历史最大记录,其中梅雨量最大的平望站达843.2毫米,最小的太浦闸站也达684.5毫米。整个梅雨期共出现3段(6月7~10日,15~17日,23~30日)雨量大、范围广、持续时间长的降雨过程,其中6月23~30日全市15个测站平均降雨量达433.7毫米,占整个梅雨量的56.2%,6月30日一天全市15个测站平均降雨量达115.8毫米,最大的金家坝站达144.0毫米,最小的铜罗站为96.2毫米。
汛期太湖水位超历史最高水位4.79米时间达19天(7月2~20日),其中超过5米以上8天(7月5~12日);超过4米以上时间达69天(6月27日至8月7日,8月22日至9月17日);超过警戒水位3.5米长达116天(6月10日至10月3日)。
汛期全市参加的抢险人员有100多万人次,消除堤防险情2000余处,耗用草包、编织袋、麻袋527万只,块石2.13万吨、石子9000吨、道渣2.1万吨,毛竹、木桩31万枝,彩条布、土工布41万平方米,柴油2090吨,电2850万度,启用抗排机具4700台(套)6.6万千瓦。期间,从江苏省、苏州市紧急调运抗排机泵90台(套),草包30万只、编织袋66.4万只,接受江苏省红十字会药物7万多元,投入抗洪抢险经费1.34亿元。中国人民解放军某装甲部队、驻吴江农场部队和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苏州、镇江支队、吴江中队,吴江消防大队先后出动官兵4000多人次,车辆584台次参与抗洪抢险。全市分布在120个联圩、9个镇区大包围、环太湖控制线、太浦河沿线的754座水闸、429座排涝站、1825公里防洪堤防、746公里护岸,未发生垮闸、决堤事故。
水灾造成重大损失。全市有531个村40个街道受灾,受灾人口5.6万人;650条街道、道路积水,22671户城镇、农村居民住宅进水,损坏房屋8286间12.4万平方米;2000余个企业进水,其中1016个积水严重,505个全部停产,500个半停产,市农资公司化肥农药仓库、10个粮库和20多个茧站长期处在高水位包围中;58万亩水稻田全面压水,其中30万亩没顶;20多万亩经济作物受灾,其中10万亩桑园出现不同程度积水,6万多亩特种蔬菜瓜果、1.2万亩果树、1.2万亩苗木严重受淹;受淹猪舍18.5万平方米,生猪4.5万头,受淹羊棚4830平方米,羊3729只,受淹家禽4.04万羽;3万多亩鱼池受洪水冲击,5万亩内塘、3万多亩外塘养殖、1万多亩围养不同程度出现鱼苗逃逸,有3万多亩鱼苗、蟹苗全部逃光,一大批鱼池池埂、网具、鱼簖受损,累计直接经济损失约5.08亿元。全市1400公里堤防遭到不同程度冲刷,其中140公里堤防冲刷严重,损坏护岸14公里,损坏水闸110座,损坏桥、涵50座,损坏机电泵站45座,损失石方2.5万立方米,混凝土方0.2万立方米,水利设施直接经济损失约6000万元。
第六章 水利管理
第一节 水政管理
1990年8月,吴江县水利局成立专事水政水资源管理的股级单位,对水资源实行统一管理,包括水域管理。10月,吴江县水利执法体系领导小组成立,在乡镇水利站和有关水利工程管理部门的站级领导中选拔、任命35名水政监察员。
1996年1月,吴江市水政监察大队建立。6月,出台《吴江市水政监察规范化建设实施意见》,制定《水政监察大队工作职责》《水政监察岗位责任制》《水政监察装备的配置及使用管理办法》等7项管理制度。全年查处违章违法案件16起,清除主要河道鱼簖17个,围网养殖1万平方米。
2001年,制定10项相关管理制度,查处违章违法案件9件,清除主要泄水河道鱼簖4个,核发“河道占用许可证”33份,河道内乱搭乱占现象得到遏止。2004年11月,印发《关于吴江市水利局实施行政许可项目有关事宜的通知》,水行政许可项目共9项,分别是水利工程管理范围内建设项目审查,河道采沙(土)许可,取水许可,河道排污口设置及扩大审查,蓄滞洪区避洪设施建设审批,建设项目水资源论证报告书审批,占用农业灌溉水源、灌排工程设施审批,水利基建项目初步设计文件审批,水利工程开工审批。
2005年,全市加大对乱占、乱用、乱填河道、滩地、岸线等案件的查处力度,共查处违章违法案件4起,其中立案查处3件,结案2件,处以罚金6万元。
第二节 水资源管理
1989年11月起,施行《江苏省城镇供水资源管理条例》。1991年5月29日,吴江县政府印发《吴江县城建供水资源管理实施办法》,加强地表供水水源的保护、地下水资源的开发和城镇用水的管理,并规定奖惩办法。自此,全市开始用水单位取水登记,至1992年6月,共有1051个取水单位进行登记,并核发取水许可证,同时对建设项目的取水申请进行审批。
1992年1月,吴江县列为全国第二批实施取水许可制度基础工作试点单位。试点工作历时一年,完成《吴江市水资源开发利用现状分析报告》。1993年重新核实取水登记并换发水利部制发的取水许可证1108张。
1996年,在全市范围内对直接向河道、湖泊等水体排放废水的单位和个人开展申报登记工作。从8月开始,历时3个月,全面完成排污口普查登记工作。全市排污单位195家,排污量1784.4万吨。7月1日,发布《吴江市取用地下水审批管理办法》。10月,开始在全市进行取水许可年审,通过年审统计,全市1996年共取用地下水2079万立方米,取用地表水1.28亿立方米。新核发取水许可证57张。征收水利工程费458万元,水资源费115万元。
1997年2月,完成《吴江市地下水资源调查评价报告》,基本查明区内水文地质条件,并重点分析研究域内主要开采层地下水补给径流排泄条件和动态特征,采用数值法建立模型模拟地下水流场,按乡镇为单位首次核定可开采资源。当年全市发放取水许可证129张,审查核准开凿新井27口,批准报废深井29口,并对全市351口深井(其中在用244口、停用51口、报废56口)建立档案。全市非农业取水许可证年审565户,地表水实际取水量1.07亿立方米,地下水实际取水量1849万立方米。同年,全市开始建立地表、地下水资源动态监测网络。设地表水监测点33个,其中饮用水源地6处;地下水监测点26个(后有所调整)。
2000年8月起,执行《江苏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在苏锡常地区限期禁止开采地下水的决定》。全市换发取水许可证1085份,其中农业取水577份、地表水355份、地下水153份。全年地下水实际开采量944.82万立方米,比1999年下降34%。第Ⅱ承压层地下水位埋深平均为33.87米,比1999年上升1.71米。同时,莘塔、松陵、金家坝等镇扩大自来水(地面水)使用范围,7个村地下水厂和3个地下水取用单位改用自来水。全市完成封填深井56眼。2001年,又封填深井144眼。地下水开采量594.8万立方米。全市范围地下水位普遍上升,幅度在1~5米之间。
2002年,全市新核发取水许可证58张,新增取水量254万吨。年审取水单位1024户,核实全年实际取水量为5.91亿立方米(其中农业4.14亿、工业0.98亿、生活0.48亿)。全年封填深井102眼,地下水开采量551万立方米。地下水位升幅在0.5~3.99米之间,平均水位埋深30.86米,达到水情安全范围。对26口深井监测有序进行。
2005年11月,省水利厅在吴江市主持召开《吴江市水资源开发利用与保护规划》评审验收会,会议认定该规划可作为水资源管理、水资源综合规划及其他相关规划的依据。
第三节 规费管理
一、水利工程水费
1996年1月30日,市政府转发苏州市政府《关于贯彻实施<江苏省水利工程水费核定、计收和管理办法>的意见》,规定:各级水利部门是水费工作的职能部门;在全市范围内的河道、湖荡、堤防、水库、涵闸、抽水站、沟渠、塘坝等水利工程和设施,都具有供水作用,都要实行有偿供水;农业、工矿企业和其他一切用水户,都应按规定向水利部门交付水费。凡向河道、湖荡、水库等排放污废水的企事业单位和个体工商户,其废污水必须经过水利工程供水冲污稀释等清污处理,达到排放标准,同时必须向水利部门交付冲污水费8分每立方米。城镇生活用水交付水利工程水费1.5分每立方米。
2000年10月,对吴江市水利工程水费价格作出相应调整。2001年1月,各地收取的水利工程水费由事业性收费转为经营性收费管理,计费标准仍按原规定执行。
表7-6-1 1996、2000年制订吴江水利工程水费价格表
分
类
|
收费标准
|
1996年1月起
|
2000年10月起
|
农业
|
1、稻麦田
|
4元每亩
|
7元每亩
|
2、旱田
|
0.5元每亩
|
0.9元每亩
|
3、经济作物
|
4元每亩
|
7元每亩
|
工业
|
1、消耗水
|
4分每立方米
|
(1)直接取用地表水的9分每立方米
(2)取用自来水厂供水的6分每立方米
|
2、循环水
|
1分每立方米
|
2.25分每立方米
|
水产
|
1、池塘养鱼
|
15元每亩
|
25元每亩
|
2、湖荡、河沟养殖
|
3元每亩
|
7.5元每亩
|
自来水厂(地表水)
|
-
|
3分每立方米
|
二、水资源费
1994年起,全市开征水资源费。1995年12月12日,吴江市政府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水资源费征收管理工作的通知》,规定自1996年起,吴江市水资源费征收标准为取用地表水0.01元每立方米,取用地下水0.15元每立方米。次年10月,在调整自来水价格的通知中明确把水资源费、水利工程水费作为自来水销售价格的组成部分。
1997年6月,江苏省按照不同地区实行区别价格政策的原则,对苏、锡、常地区水资源费与工商营业用水价格之比调整为1∶1,其他地区仍为0.5∶1。在城市水厂供水区域内取用地下水的执行当地工业用水价格,在城市区域外取用地下水的执行当地生活用水价格。
2001年5月,调整地表水资源费标准。农业灌溉用水中水稻田、水面养殖和种植0.5分每立方米,其他0.01元每立方米;电厂的锅炉消耗水0.03元每立方米,循环冷却用水不交;市公共用水厂用水0.03元每立方米,乡镇及乡镇以下农村水厂农民生活用水部分缓征,非生活用水按规定征收;其他用水0.03元每立方米;不具备计量条件的农业灌溉用水暂按合理用水定额折算成亩均收费的办法收取,水田3~4元每亩,其他2元每亩。
2004年4月,吴江市调整污水处理费和自来水价格,自5月起执行。7月,吴江市对水资源费标准作出调整:地表水水资源费,除农民生活和农业用水外调整为0.13元每立方米;地下水水资源费,自备水源井的为2.4元每立方米。洗浴、室内游泳池、洗车、啤酒、饮料、矿泉水等用水为2.7元每立方米;农村水厂非农民生活用水为1.2元每立方米(农民生活用水免收)。
2005年起,水资源费全额缴入“吴江市水资源费专户”,由市水利局集中缴入同级财政国库。水资源费主要用于水资源的调查、规划、保护和管理、重点水源工程建设及水资源管理执法等。
三、防洪保安资金
1991年11月7日,吴江县水利建设指挥部成立,由县财政局、水利局、农业局三家联合办公,同时各乡(镇)成立水利建设基金办公室,开始征收水利建设基金。12月31日,江苏省人民政府发文规定,从1992年1月1日起征收防洪保安资金。1993年7月6日,吴江市水利建设基金办公室印发《关于水利建设基金正名为防洪保安资金的通知》,将水利建设基金改名防洪保安资金。至2005年末,全市共征收防洪保安资金2.35亿元。
此外,涉及水规费的项目还有河道采沙(取土)管理费,河道堤防工程占用补偿费,排涝水费,船舶过闸费,占用农业灌溉水源、灌排工程设施补偿费,水土保持设施补偿费、水土流失防治费等。
表7-6-2 1992~2005年吴江防洪保安资金征收表 单位:万元
年份
|
征收金额
|
年份
|
征收金额
|
年份
|
征收金额
|
年份
|
征收金额
|
1992
|
1256
|
1996
|
1120
|
2000
|
2024
|
2004
|
2109
|
1993
|
1640
|
1997
|
1056
|
2001
|
2090
|
2005
|
2395
|
1994
|
1839
|
1998
|
1243
|
2002
|
2413
|
|
|
1995
|
1100
|
1999
|
1185
|
2003
|
2072
|
累计
|
2354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