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
2024年11月25日 星期一
数字方志馆搜索:
当前位置: 首页 >> 暂存 >> 地方志书 >> 二轮修志 >> 吴江市志 >> 第二十六卷 军 事

第二十六卷 军 事

2014/11/19 13:42:09    作者:  来源:     【字 号:  】   点击量:3585

1986年,吴江驻军有中国人民解放军83011部队吴江农场和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吴江县中队。199411月,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吴江市消防大队成立。2005年,吴江驻军有中国人民解放军73011部队农副业基地、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吴江市中队和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吴江市消防大队。

19862005年,驻吴江部队和市()人民武装部开展扶贫帮困、军民共建等拥政爱民活动,参与抗洪抢险,为吴江的两个文明建设作出贡献。市()人民武装部为适应军事斗争准备需要,推进征兵和民兵工作调整改革,突出应急分队和专业技术分队建设,初步形成应付突发事件和成建制遂行作战的能力,为战时兵员快速动员提供保障。

国防教育在公民中有计划地开展。19917月,吴江县国防教育委员会(简称国教委)成立。1992年起,全市中小学校将国防教育纳入学校教育的总体规划。2004年,吴江市被评为江苏省“全民国防教育先进市”。

 

第一章 驻 军

第一节 部队农场

中国人民解放军部队农场在松陵镇苏州河西岸,占地6200亩,专门从事农副业生产。1986年,农场以种植水稻为主,后将700亩水稻田改作鱼塘,与驻地渔民合作生产。1996年,农场获“南京军区后勤建设先进单位”称号。1998年,农场鱼塘面积3000亩,少部分农田仍由部队种植水稻,自种自养自管,另有220亩对外租赁。2004年起,经营项目以养殖水产为主,种植树木为辅,部分农场土地和闲置房对外租赁。

19862005年,驻场部队先后派出教官200多人次,帮助学校和共建单位开展军训,进行国防素质教育和军营一日游等活动;协助驻地公安部门建立健全军警民联防机制,定期开展安全隐患排查活动,保证农场周边地区的安全稳定。

 

第二节 人民武装部

19866月,吴江县人民武装部(简称人武部)由军队序列改为地方建制,副县级单位。613,召开交接大会。199641日,人武部收归军队建制,实行地方和军队双重领导。20027月,吴江市人武部从县府街33号迁至仲英大道386号新大楼。

1986年,全县有23个乡镇和4家企业(吴江新生丝织厂、吴江新华丝织厂、吴江新联丝织厂、吴江新民丝织厂)设武装部,有64名专职武装干部,其中乡镇武装部部长列入同级党委班子。1998年开始,逐步在吴江经济开发区、市教委、市建委、市卫生局、市交通局等单位组建武装部。2005年,全市共有基层武装部24个,其中10个镇武装部,1个经济开发区武装部和13个局机关武装部,有专职武装干部57名。

26-1-1  1986~2005年吴江人武部部长任职情况表

姓 名

性别

任职年月

袁振武

1986.11990.9

孙如松

1990.91996.3

罗夏波

1996.4-1998.4

陈爱新

1998.42000.3

王永健

2000.32001.9

张 凯

2001.92003.3

庞亚明

2003.32005.12


26-1-2  1986~2005年吴江人武部政委任职情况表

姓 名

性别

任职年月

孙中浩

1986.11986.6

刘古锵

1986.61992.2

徐玉明

1992.121996.3

王永健

1996.42000.3

陈林荣

2000.32005.3

孔杰峰

2005.32005.12(代理政治委员)

 

 

第三节 武装警察

一、武警中队

1986年,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吴江县中队(简称武警吴江县中队)隶属于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江苏省总队苏州市支队。至2005年,一直担负着吴江市看守所外围警戒任务,以及临时性的押解勤务,配合公安部门处置各种突发事件,协助有关部门进行汛期、灾难时的抢险救灾任务,多人荣立三等功。


二、消防大队

1986年,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吴江市消防中队驻平望镇苏嘉公路与平南公路交汇处,隶属苏州市消防支队,接受吴江县公安局的双层领导,消防官兵16人,配有消防车2辆,担负全县消防监督管理、火灾扑救和抢险救援等任务。199411月,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吴江市消防大队亦称吴江市公安消防大队成立,隶属关系不变。同年,从平望搬到松陵镇江陵南路1(今笠泽路与227省道交汇处)

2000年,消防大队组建专勤班,下设破拆组、侦毒作业组、堵漏作业组、登高作业组、强攻灭火组和救人专勤组。2005年,消防大队官兵32人,主要装备五十铃泵浦车、五十铃干粉车、五十铃水罐车、东风牌水罐车、解放牌后援车、IVOC云梯车各一辆。

 

第四节 拥政爱民

一、精神文明建设

1986年,县人武部和驻吴江部队拥政爱民的主要活动是开展帮助烈军属、困难户送政策、送劳力、送技术、送信息、送农具的“一帮五送”活动,为烈军属孤老排忧解难。80年代末,参与地方开展爱国卫生、除害灭病、争创“新风户”等活动。1991年,县人武部、县委宣传部发出《关于在全县组织基干民兵预备役人员参加争当省两个文明建设突击队、突击手活动》的通知,组织全市民兵预备役开展义务为民修理电器、农机具,理发,为烈军属帮耕帮种等活动。90年代,人武部和驻吴江部队与地方单位联结共建对子,签订共建协议,拟定共建计划,落实共建活动。每年投入大量人力、物力、财力,支持地方两个文明建设;开展“双拥一条街”“学雷锋树新风为民服务”“创建全国卫生城市”“扶贫帮困”“红星助学”“维护交通秩序”等活动。至2001年,全市有军民共建对子29个,其中80%以上被评为文明先进单位。2002317日,市人武部参谋李代勇陪同妻子和孩子在吴江公园游玩时,发现一小女孩不慎掉入河中,立即奋不顾身跳进冰冷的河水救援,使落水儿童安全脱险。事后,苏州军分区发出向李代勇学习的号召。

 

二、抢险救灾

每遇洪涝、台风等自然灾害,市人武部和驻吴江部队派出干部参加各级政府组成的指挥机构,并组织部队指战员和民兵预备役人员投入抗洪抢险,减少国家和群众的财产损失。1991年,吴江遭受百年不遇的特大灾害,县人武部和驻吴江部队排除各类险情1000余起,加固加高圩堤2万余米,抢救转移各类物资3500多吨。梅堰镇1200名民兵堵漏排除险情20处,加固圩岸4000米,救出群众25人,保护民宅40户,保护农田5000亩。1993年汛期,民兵2万余人次投入抗洪救灾抢险。19967月,人武部组织民兵1095人参加抗洪救灾,加固堤坝44公里。1999年发生特大洪涝灾害,人武部干部和民兵、预备役人员一起,担负加固堤坝、封堵溃口、管涌、抢运抢险救灾物资等任务,确保太湖大堤和外河圩堤的安全。2005年,在抗击“美沙”“卡努”特大台风袭击中,驻吴江部队按照预案迅速集结,担负加固堤坝、抢救人员等艰巨任务,为保证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作出突出贡献。

 

第二章 兵 役

第一节 兵役征集

一、征集机构

1986年,吴江县、镇()两级政府都有征兵领导小组,为兵员征集常设机构,政府负责人担任组长,兵役等部门的负责人担任副组长,成员由公安、交通、卫生、宣传、财政等部门负责人组成。下设办公室,人武部副部长任办公室主任。办公室设在人武部,办理征兵具体事宜。

 

二、征兵条件

(一)文化程度

19861992年,农村应征青年须初中毕业以上,城市应征青年须高中毕业,女性应征青年须是当年的应届高中毕业生。1992年,要求新兵中高中文化占35%,以后逐步提高到50%以上,并重视征集大专或大学毕业的青年入伍。2001年起,从在籍大学生中征集兵员。同年,全市有6名在外地高校学习的学生被征集入伍。2002年,扩大征集在籍大学生的试点范围,全市8名在外地高校学习的学生入伍。当年还对入伍学生的学籍、复学、学费等方面提出优待政策。

(二)年龄及其他要求

政治条件注重应征青年本人、直系亲属的政治态度和现实表现。年龄要求:19861987年,男兵1820岁,企事业单位的职工,放宽到21岁,女兵1819岁。1988年开始,大专毕业的应征青年放宽到22岁。体格标准:男身高1.6米以上,体重47公斤以上;女1.55米以上,体重43公斤以上;均进行肝功能(着重对乙型肝炎表面抗原)检查。

 

三、兵员征集

19861995年,每年1120日至1231日为兵役征集时间。1995年起改为111日至1231日为兵役征集时间。兵役征集一般经过应征公民登记、宣传教育、政治审查、体格检查、定兵、审查新兵、交接新兵、新兵运输等阶段。兵役登记由户籍所在地武装部、派出所(厂保卫科)、卫生院(厂卫生所)抽人组成的兵役登记站负责。市征兵办公室体检组负责应征青年的体检,乡()设体检站,体格检查严格按照国防部颁发的《应征公民体格条件》执行。1992年以后,体检站实行封闭式管理,以确保体检质量。政审工作实行村(居委会)、乡(镇、街道)、县()三级政审和区域联审制度及“谁审查、谁签字、谁负责”的责任制。此外,每年结合征兵工作开展以国防教育和兵役法规为重点的宣传教育。

1991年冬季,吴江第一次征集政治条件兵。1998年,吴江第一次征集赴西藏服役兵。10月,市委市政府出台《关于对赴西藏服现役义务兵的优待奖惩办法》,对赴西藏服役的义务兵给予优待金标准增加3倍和服满现役退伍回来,原属农村户口的,转为城镇户口,并按城镇退伍兵一样安排工作,其工资高定一级;原属城镇户口的工资高定一级等优待政策。

 

第二节 预备役

一、预备役登记

19861992年,对由军队和武装警察部队转业到地方工作的干部,凡政治上表现好,身体健康,未满下列年龄的都进行预备役登记:排级35岁,连级40岁,营级45岁,团级50岁,师级55岁,初级专业技术45岁,中级专业技术55岁,高级专业技术60岁。登记方法:由所在部队在批准其转业的同时,批准转服预备役和确定专业名称、专业编号。被批准转服预备役的转业干部,到地方工作单位报到前,先到人民武装部办理预备役登记手续。转业干部预备役登记工作,由兵役机关会同地方组织、人事部门办理。预备役统计工作每年进行一次,统计的标准时间为331日。

 

二、预备役军官授衔

1996年,市委印发《关于做好评授预备役军官军衔工作的意见》,并成立由市委副书记程惠明为组长,组织、宣传、人事、财政等部门分管领导参加的评授工作领导小组及办公室。729日,召开吴江市预备役军官授衔大会,为213名预备役军官授予预备役军衔,其中授予上校的4人,中校55人,少校78人,上尉65人,中尉10人,少尉1人。

 

第三章 民 兵

第一节 民兵组织

一、组织建设

民兵组织以基干民兵、普通民兵和对口专业分队组成。民兵组织以男性公民为主,年龄1835岁,其中基干民兵1828岁。1986年,为有利于平时储备兵员和战时动员兵员,基干民兵从1820岁青年中挑选。90年代,从1835岁的青年中挑选政治、身体符合条件的男性公民,除应征服役外全部编入民兵组织(包括已建立党团组织、适龄人员够建一个民兵排的“三资”企业)28岁以下退出现役的士兵和经过军事训练的人员,以及选定参加军事训练的人员和部分军地专业对口人员编入基干民兵。女性基干民兵占10%左右。1993年,建立应急分队,人员集中在松陵、平望等乡镇。同年,市委下发《关于抓好市民兵应急分队建设几个问题的意见》,明确应急分队的任务是执行急难险重任务,维持社会治安。

 

二、民兵整组

1987年,按照“减少数量,提高质量,抓好重点,打好基础”的方针,对民兵组织、训练、装备进行调整改革,先在青云、芦墟两地试点,然后在全县推开。经调整,全县基干民兵总数减少26%,专业技术兵占基干民兵总数的38%1988年,在乡镇企业中建立和扩大民兵组织,对基干民兵的比例作进一步调整。19891990年,民兵整组突出政治教育,同时开展民兵的政治审查,对现实表现不好的予以清退。1992年整组,调整专业技术兵的布局和民兵应急分队的整顿。1994年整组时,各镇建立民兵应急分队。1998年,对民兵的编组、基层武装建设、民兵军事训练、活动经费、政治工作、武器装备和改制后对民兵基层组织建设带来的新情况等在全市开展调研,并在技术密集型的邮电、交通、卫生、建设等4家单位组建民兵专业对口技术分队。2000年,在民营企业南麻镇创新纺织有限公司进行民兵组建试点。2005年,全市已组建民兵组织的民营企业159家。

 

第二节 民兵训练

一、干部训练

1986年,民兵训练仅限于各级民兵干部,利用冬季农闲训练1周左右。1987年以后,采取民兵干部和军事教员合一的办法,将过去每年轮训民兵营、连长改为以培训教员为重点,挑选有文化和军事素质较好的干部参加。90年代起,重视对专职人武干部考核。1992年,吴江全体专职人武干部代表江苏省接受南京军区的军事训练考核,实弹射击、单兵战术和军事理论3个科目均获得优秀成绩。1995年,在苏州军分区组织的训练考核中,各项科目又获得好成绩。2002年以后,注重练技能与练指挥相结合,提高民兵干部的组织和处置突发事件的能力。


二、步兵分队训练

1986年开始,采取由县集中统一组织,分片设点训练的方法,每年训练时间根据训练内容而定,一般7天至1个月。训练按照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参谋部颁发的《民兵军事训练大纲》规定进行,内容有地炮、四○火箭筒、12.7毫米高射机枪、重机枪、侦察、步兵、通信等。1991年增加工兵、军械修理。1996年,对新编入的基干民兵进行单个技术训练、班以下协同训练和完成一次轻武装实弹射击。2000年,按“六个统一”(统一计划、统一内容、统一教学、统一标准、统一考核、统一服装)的要求,采用多媒体电化教育等方式,实施基地化和规范化训练。2000年和2002年,分别完成850名和880名基干民兵的军事训练任务。


三、专业分队训练

1987年,吴江专业技术分队有地炮、12.7毫米高射机枪,侦察和通信4个类别。1990年,进行列队、射击、操炮、有()线通信、拳术和战场救护为内容的会操。1991年,全县抽调7名军事技术尖子进行强化训练,其中有3人作为苏州民兵代表队成员,参加江苏省民兵、预备役部队军事训练汇报表演,受到上级通报表彰。1997年,在芦墟镇永鼎集团公司组建30人的光缆维修技术分队,平均年龄31.4岁,有技术员职称以上的占73%2000年,在七都镇亨通集团公司组建光电缆抢修分队。两个光电缆专业分队除了进行射击、队列、单兵战术训练外,结合生产岗位开展科技练兵,组织有关人员编写“光缆原理”与“光缆的测试”“故障排除”等教材供训练时用。2001年,开展对口专业分队规范化建设,七都亨通集团和芦墟永鼎集团两个对口专业分队参加由南京军区国防动员委员会召开的防空实兵演练。由于企业大规模改制,专业分队原有编组模式不再适应新形势要求,民兵教育、专业分队训练等活动只能采用化整为零的方法进行。2003320日至44日,同里、横扇、金家坝、菀坪、黎里、北厍6个镇的46名基干民兵组成民兵通信分队,代表苏州市参加常预备役通信团组织的有线、无线、报话3个专业29个课目考核,取得总评优秀成绩。

 

四、应急分队训练

1988年,吴江民兵建立一个建制连规模的县应急分队。应急分队的训练与公安业务相结合,突出应付突发情况和战备勤务训练,参战支前和抢险救灾训练,每年训练时间一般为15天。1991年上半年,应急分队进行调整。1992年,完善应急分队应急方案,落实各项保障措施。1994510月,进行兵员快速动员研讨和演练。1024日,苏州市政府、苏州军分区在吴江召开现场研讨会,金家坝、平望、八坼3个镇100名模拟补入部队兵员进行实兵演练。1998216日至56日,应急分队、专业技术兵及高科技含量技术分队进行组训,总评成绩优秀。2004年,市镇两级应急分队完成盾牌警棍、轻武器、反恐演练等7个大项的训练课目,均取得良好成绩。

 

五、训练保障

民兵专业分队和应急分队训练保障,由军队和地方共同实施。训练所需的枪支弹药等教()材,由省军区系统负责保障;训练所需的专业技术装备等器材,由对口单位负责保障。专业技术装备器材编配保障,按照军地兼容、就地取材、技术配套、合理配置的原则,根据任务和实际情况,利用地方的科技优势和军民通用装备,搞好编配保障,完善平战转换机制。1993年,新建集训练、国防教育中心、少年军校、军事娱乐场所为一体的训练基地(在吴江部队农场),占地面积约2.9万平方米,总建筑面积9805平方米。1994年,扩建一幢约3300平方米的多功能综合楼。2000年,修建民兵训练场围墙、室内射击靶台和自动报靶设施,对训练场、射击场实施封闭管理,消除训练中的安全隐患。

 

六、生活与训练经费保障

1987年,参训民兵的伙食标准为每人每天1公斤大米和1.5元菜金。参训民兵的伙食费、误工补贴由乡、镇人民政府统筹解决,抽调教员的工资和伙食补贴,原则上由原单位负责。1991年,企事业单位的参训民兵在训练期间的工资、奖金与企业单位干部职工一样发放。所需的补助费、食油、煤、汽油(柴油),由计委、粮食局、燃料公司、石油公司协助解决。1993年,市民兵应急分队人员的训练经费,包括吃、住、训练用品和误工补贴(按每人每天25元标准)、队员的着装、通信装备(班长以上骨干配发BB)以及应急分队建设经费由市财政安排。各乡镇民兵应急分队建设经费由各乡镇自行解决。1997年,依据《民兵工作条例》和市委有关文件精神,全市民兵军事训练经费实行统一筹措,归口管理,集中使用。基干民兵军事训练费:各镇()根据年度训练任务按住训费每人每天30元,服装费每人每年100元计算,由各镇财政所上交市财政局,各厂直接上交市人武部,市人武部根据实际训练人数在市财政局统一核报。参训民兵误工补助及往返差旅费由各镇()自行负责解决;农村民兵参加军事训练的误工补助,由各镇根据各自的劳均收入水平给予补贴;企事业单位参训民兵在训练期间的工资、奖金按出勤结算。

 

第三节 民兵活动

1986年,全县民兵继续开展帮工帮难,为烈军属困难户解决困难,开展“十无新风户”“双带”“双增双节”等活动,以后一直坚持。90年代,开展争当两个文明建设突击队、突击手活动和学雷锋活动,义务为民理发和修理农机具、电器,为烈军属帮耕帮种,在全市民兵组织中掀起树文明新风的热潮。此外,还参与维护社会治安,协助公安部门查赌,执行道路设卡,机动巡逻,追查逃犯和打击犯罪团伙等。199110月,勇擒抢劫爆炸罪犯的八坼镇石铁村民兵排长张东京,受到县委、县政府表彰奖励,当年被评为苏州市精神文明建设十大新闻人物,翌年6月出席江苏省第三次民兵代表大会。1991年,吴江遭受百年未遇的洪涝灾害,各地民兵组织突击队、巡逻队日夜奋战,全县出动专职人武干部和民兵4万人次,排除各类险情1000余起,加固加高圩堤2万余米,抢救各类物资3500多吨。屯村乡武装部,横扇乡武装部干事沈鹤鸣、七都乡武装部长张明海在抗洪抢险和抗击龙卷风袭击中表现出色,被省政府、省军区分别记集体和个人三等功。1993年、1996年汛期,民兵2万余人次,25辆车,16艘船投入抗洪抢险。1998年,完成技术革新项目50多个,建民兵丰产方1000多亩,700多个学雷锋小组开展为民义务修理电器、农机具、自行车,义务理发。

1999年,太湖流域发生特大洪涝灾害,全市出动民兵、预备役人员20余万人次,日夜严防死守,奋力加固堤坝,封堵溃口、管涌,抢运抢险救灾物资,保证47公里的太湖大堤和1800公里的外河圩堤的安全。2000年以后,市镇两级共建民兵示范点40多个,“青年民兵之家”700多个。20033月,市委、市政府和市人武部联合发文,号召全市民兵预备役人员积极开展“带头创业致富,带动共同致富”(双带双扶)活动。

 

第四章 国防教育 人民防空

第一节 国防教育

一、学校国防教育

1986年,全县在学校中开展国防教育。1992年,全市中小学校将国防教育纳入学校教育的总体规划,并通过开展军校共建活动,组织学生军事训练,对学生进行国防知识教育。以后逐渐结合相关学科穿插进行国防政治、国防历史、兵器常识教育。90年代末,学校还开设国防季课,学习高科技下军事斗争的基本常识。2000年,组织全市中小学生参加《中国国防报》主办的“依多金”杯国防知识竞赛。市实验小学、鲈乡小学、松陵第二中心小学开设少年军校。每次活动,军、地领导亲临现场指导,驻吴江部队为中小学校开展国防教育提供场所和设施。

 

二、公民国防教育

1986年,全县国防教育纳入职工教育和社区教育计划,通过影片、黑板报联展、讲座、广播征文、请英模代表和参战人员作报告、知识竞赛等活动对公民实施国防教育。19899月,县人武部被解放军总政治部群工部、《解放军报》社评为国防教育刊授特等奖。1991年,县委党校开设“马列主义国家学说和战争观”“国防建设与经济建设关系”等课程,组织干部轮训。7月,吴江县国防教育委员会成立。1994年,各镇、大厂成立国防教育领导小组。

1995年,市、镇两级党校共开国防教育课72次,培训骨干1517人。1996年,市委常委会召开议军会议,落实国防教育经费筹措办法。19973月,《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法》颁行。同年,中宣部《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和《江苏省全民国防教育条例》又相继出台,吴江及时调整全民国防教育委员会,组织10多万人参加艺龙杯“迎回归,话香港”知识竞赛,8000余名党员干部接受国防理论教育。1998年,北厍张应春烈士纪念馆和市全民国防教育馆被命名为苏州市全民国防教育基地。2000年,编印下发《国防、双拥政策法规选编》。

2001年,吴江7000余名机关干部、民兵、学生参加苏州市举办的征文比赛和全国百家新闻单位联合举办的《国防教育法》知识竞赛。2003918日,盛泽镇苏嘉铁路75号桥侵华日军炮楼遗址挂牌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年末,全市国防教育基地增至25个。2004年,吴江“一报二台”开设“国防教育”专栏。吴江市被评为江苏省全民国防教育先进市。200510月,市博物馆国防教育室对外开放。

 

第二节 人民防空

一、组织指挥

19947月,吴江市人民防空委员会成立。同年,成立吴江市人民防空办公室(简称人防办),隶属市人武部。19975月,人防办划归市建设委员会。20021月开始,人防办承担吴江市国防动员委员会日常人民防空工作。

2004年4月和12月市人防办先后增设人防工程管理站和人防指挥所。人防工程管理站负责对全市人防工程的使用、维护、保养进行监督管理,为人防工程的维护、保养提供技术服务和指导,负责市人防办自建人防工程的平时开发利用工作。人防指挥所负责指挥所设备设施的维护管理、指挥系统的更新、升级和完善,担负战备值班、值勤和安全保障任务,为平时抗灾救灾和战时防空袭的组织指挥提供保障。200512月,在松陵镇动工新建市人防指挥所。

 

二、防空袭预案

1997年,市人防办编制《吴江市防空袭预案》(送审稿),组建抢险抢修、医疗救护、交通运输、治安、消防、通信、防化7支市级人防专业队伍,战时将扩建市、镇两级防空专业队。20019月,市人防办完成吴江市人民防空电子地图的制作,初步实现指挥自动化。2004年,修订《吴江市防空袭预案》(送审稿)2005年,编制《吴江市人民防空应急行动方案》。方案包括吴江市战时人民防空组织指挥体系为吴江市人民防空指挥部,下设作战部、疏散指挥部、战斗保障部、政治部。


三、人防工程

1998年,市人防办会同建设规划部门完成《吴江市人防工程建设规划》的编制工作,并经市政府批准实施。《规划》根据城市防护要求,对人防工程的数量、用途、布局和防护等级作出总体安排。当年,吴江市第一个等级人防工程——市第一人民医院人防工程破土动工。2000年起开发利用人防工程,主要用作停车库和仓库。至2005年末,全市完成等级人防工程32个,总面积80579平方米,其中松陵镇17个、盛泽镇4个、黎里镇1个、芦墟镇5个、平望镇3个、震泽镇2个,人防工程的平时开发利用率80%左右。

26-4-1       2005年吴江平战结合工程情况表  单位:平方米

项目名称

工程地点

面积

防护

等级

平时用途

战时用途

开工

时间

竣工

时间

市第一人民医院

松陵镇

1030

6

自行车库

人员掩蔽

1998

2000

世纪大厦

松陵镇

2920

6

汽车库

人员掩蔽

1999

2001

人武部

松陵镇

600

6

仓库

人员掩蔽

1999

2001

振泰小区

松陵镇

1626

6

自行车库

物资库

2000

2002

太湖小区

松陵镇

2580

6

汽车库

人员掩蔽

2001

2003

伟业大厦

松陵镇

2500

6

汽车库

物资库

2001

2003

高等技术职业学院

松陵镇

997

6

招待所

人员掩蔽

2001

2003

市第一人民医院

松陵镇

3050

6

汽车库

人员掩蔽

2001

2003

三角井

松陵镇

2997

6

汽车库

人员掩蔽

2002

2003

金轮纺机

盛泽镇

2200

6

汽车库

人员掩蔽

2002

2004

芦墟科技楼

芦墟镇

1000

6

汽车库

人员掩蔽

2002

2004

明丰翠湖花园

芦墟镇

1600

6

汽车库

人员掩蔽

2002

2004

金盛花园

盛泽镇

3000

6

汽车库

人员掩蔽

2002

2004

星狮酒家

盛泽镇

2200

6

汽车库

人员掩蔽

2002

2004

金丰花园

震泽镇

1500

6

汽车库

人员掩蔽

2002

2004

震泽阳光家园

震泽镇

1300

6

汽车库

人员掩蔽

2002

2004

百盛花园

平望镇

2261

6

汽车库

人员掩蔽

2002

2004

梅里小区

松陵镇

4800

6

汽车库

人员掩蔽

2002

2004

好旺广场

松陵镇

3280

6

汽车库

物资库

2002

2004

东方花园

盛泽镇

10500

6

汽车库

人员掩蔽

2003

2005

枫华中学

芦墟镇

2000

6

汽车库

人员掩蔽

2003

2005

名门花园

芦墟镇

1800

6

汽车库

人员掩蔽

2003

2005

吴江装饰城

松陵镇

3000

6

汽车库

物资库

2003

2005

九龙豪苑

松陵镇

1300

6

汽车库

人员掩蔽

2003

2005

银都国际商务中心

松陵镇

1700

6

汽车库

人员掩蔽

2003

2005

吴越嶺秀

松陵镇

8500

6

汽车库

人员掩蔽

2003

2005

新世纪花园

平望镇

1900

6

汽车库

人员掩蔽

2003

2005

金燕半岛

莘塔社区

1000

6

汽车库

人员掩蔽

2003

2005

天和人家

松陵镇

1700

6

汽车库

人员掩蔽

2003

2005

锦绣花园

松陵镇

2400

6

汽车库

人员掩蔽

2003

2005

通运花园

平望镇

1600

6

汽车库

人员掩蔽

2003

2005

新时代住宅小区

黎里镇

1738

6

汽车库

人员掩蔽

2003

2005

 

四、防空警报

1997年,全市安装电动警报器3台。经市政府批准,每年1029日由市人防办公室组织试鸣防空警报。2001年安装电声警报器9台。另还有移动车载警报器1台,市区音响覆盖率100%。各警报点警报器由专人负责管理和定期维护。

 


 

 

电话:0512-63016908  传真:0512-63016927
地址:苏州市吴江区中山南路1979号 邮编:215200
吴江区档案馆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