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
2024年11月25日 星期一
数字方志馆搜索:
当前位置: 首页 >> 名胜古迹 >> 江南古桥 >> 震泽 >> 禹迹桥

禹迹桥

2024/7/21 3:43:17    作者:  来源:  吴江方志    【字 号:  】   点击量:9966


位于吴江震泽镇宝塔街东端,慈云禅寺前。清康熙五十四年(1715)为纪念大禹治水由里人倪宗增、吴永祚等倡建,乾隆四十年(1775),方勤中等修,四十九年(1784),里人谭修谓、沈云等重建。

花岗石单孔拱桥,南北走向,桥长43.5米,跨径10.45米,矢高5.56米。桥坡自下而上逐渐变窄,顶宽4.3米,而南堍宽达6.2米,北堍则根据地形及人行密度设置桥台,东西向叠石级分流。拱圈为花岗石纵联分节并列砌筑,金刚墙为青石砌置。桥之顶面和拱圈龙门石分别镌刻着“轮回”和“云龙”图案,桥面石阶还刻有各类吉祥图案。

桥之东西两向各有楹联一副,东向为:

善政惟因,不易大名仍禹迹;

隆时特起,重恢古制值尧巡。

上联意为重建此桥是沿袭夏禹以来的历代善政,故仍以禹迹命桥名,并嵌入上联之尾。下联为桥之初建,重建时,正值康、雍、乾盛世,而重建时乾隆已数次下江南巡视,句中的尧巡把乾隆帝比作贤君唐尧,颇具忠君意识和歌功颂德色彩。

西向为:

市近湖,骈肩无俟临流唤;

地当浙委,绣壤应多题柱才。

上联称震泽市集临近太湖水域而繁荣,以致市上“骈肩无俟”,亦即摩肩接踵,地无寸隙。下联说的是震泽地处浙水下游,本乃锦乡之壤,人文荟萃之地,地灵而人杰,理当多出俊杰。上下联一是经济,一是人文,概括了乾隆年代的震泽风貌。

禹迹桥楹联,雕刻精美。相传乾隆帝将临,震泽公众委请精于镌刻的张姓石匠日夜赶工,精雕细琢,以备皇上御览。岂料舟过禹迹桥,乾隆帝忙于浏览荻塘两岸水乡秀色而无暇一顾,事后气得张石匠大病一场。

禹迹桥地处镇东入口,横跨荻塘市河,北依慈云禅寺,绛墙古桥,塔影横斜,桥塔交相辉映,为震泽镇的标志性景观。电影《林家铺子》和《一盘没有下完的棋》将此佳景收入镜头,挂历、明信片、书籍封面及插页亦多取景于此。

1986年7月,禹迹桥被列为吴江市文物保护单位。

附诗词:

太湖巨浸

清·徐崧

巨浸源长近接苕,

秋来葭亦萧萧。

输他震泽名偏古,

禹迹犹传底定桥。

   

禹 迹 桥

陈志强

市近湖留禹迹,重恢古制值皇来。

骈肩无俟近流唤,绣壤应多题柱才。

流水哗哗环里去,风铃阵阵耳边

兰桡桂楫挨塘过,塔影虹光逐浪洄。

   

电话:0512-63016908  传真:0512-63016927
地址:苏州市吴江区中山南路1979号 邮编:215200
吴江区档案馆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