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
2024年11月25日 星期一
数字方志馆搜索:
当前位置: 首页 >> 吴江记忆 >> 丝绸之府 >> 吴江县蚕丝业在历史上的地位

吴江县蚕丝业在历史上的地位

2024/6/3 3:42:36    作者:  来源:     【字 号:  】   点击量:45616


吴江地处太湖东南区,历史上是蚕桑丝绸盛产之地,他究始于何时,从江浙两省史料考证;据江苏蚕业载:1958年浙江吴兴县钱山漾地方,发掘到一些古代绢片、丝带和丝线,经鉴定是公元前二千六、七百年前的产品,时代上还在殷商之前。当然发掘到一些绢片等,本县梅堰遗世之物也证实距今有4700年的历史,相当于新石器时代时期,并不一定表明那时已经养蚕,有可能是采集桑树上自生自灭的蚕儿所结的茧为原料编制的。但可以说明当时人们已经知道在桑树上采集蚕茧用来抽丝织绢,那么即使当时还没有养蚕,距离把桑树上自生自灭的蚕儿取回家来饲养的时代,谅也不会太远,浙江吴兴县与江苏吴江县相继出土原物证明太湖地区养桑至少也有四千年上下的历史了。

又据浙江蚕业史考证:科技大事记:公元前二十一世纪前(夏以前)吴兴钱山漾新石器时代遗址发掘到绢片、丝线丝带,測定分在公元前2750±100年。

公元前二十一世纪至十六世纪(夏代)反映夏代情况的之禹贡)书中列举浙江所属的扬州名产“织贝”丝织物。

春秋战国公元前771年至221年,越王勾践在浙东奖励发展蚕桑,当时丝织名产有纱、毅、罗等。

公元前221年至公元220年,上虞人王充描述蚕的生活习性和调查蚕茧的出丝率。

220—280年(三国)诸暨、永安出御丝。

265—589年(东晋、南朝)小蚕恒温饲育,给桑切成面条状,永嘉饲养多化性蚕和拓蚕,用低溫抑制蚕种,醉化以增加一年的养蚕次数.藏茧用盐渍法,丝织技术开始发达,织工去日本传授养蚕,织绸技术,被尊称为“吴织”,会稽成为南朝丝交易中心,杭嘉湖已普遍发展蚕业,浙东蚕业向金华地区发展,桑种运销北方。

581一959(隋唐、五代)山东有蚕种来浙江出售,北方丝织技术和技工南来,促进渐西丝织的发展,金华地区蚕一年四、五熟,绍兴、诸暨、嵊县、上虞等丝织名产有耀光绫、交梭白绫,异文吴绫、花鼓歄沙、吴绫、缭绫、吴朱砂等数十种。

浙西、丝织名产有:立鹤、天马、盘丝、掬弥等名贵丝织物。据上两省史料阐述,我县地理位置,毗邻于吴兴,是古吴、越国域。并在古时统称为“江南”。

唐末五代,正值北方战乱,破坏严重,人口锐减满目荒凉,北方农业和蚕业都衰落下去。长江流域逐渐兴起,秦汉时代徐州一带的蚕业比苏南发达些,进步些,但经过四五百年的演变,远远超过了。据新唐书记载,江苏境内的各州郡都贡丝织品,说明唐朝的时候,蚕桑丝织业在江苏相当普遍。江苏境内的各州郡中,又以扬州广陵郡、润州丹阳郡、常州管陵郡和苏州吴郡所贡丝织品花色品种较多。

从江、浙两省蚕桑丝织业历史考证,都包括我县蚕桑丝织的物产。从江苏来说太湖蚕区、吴江是历史上的主要产地,丝绸向为苏州古城之名产。从县志《盛湖志》记载(卷三)吴绫见称,往昔在唐充贡今郡属,惟吴江有之,邑西南境多业此名品不一,往往以其所产地为称(鸡绩荡北之类),其纹之擅名于而至今相沿者,方纹、龙凤纹(按今久无之)具创于后代者,奇巧曰增,不可单纯,凡邑中所产者,聚于盛泽镇,天下衣被多赖之。两省史料都提到吴绫、而产地从历史上看与县志所载西出之于吴江,是比较实际的。


电话:0512-63016908  传真:0512-63016927
地址:苏州市吴江区中山南路1979号 邮编:215200
吴江区档案馆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