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
2024年11月25日 星期一
数字方志馆搜索:
当前位置: 首页 >> 暂存 >> 民风民俗 >> 其他习俗 >> 细数吴江重阳习俗

细数吴江重阳习俗

2020/12/19 0:44:27    作者:  来源:  吴江新闻网    【字 号:  】   点击量:37973

  农历九月初九,传统的重阳节。 

  农历九月初九,中国的老人节。 

  这样的日子,是中华民族认同的重要节日之一,你可以选择登高,也可以选择赏菊,这些都是祖先留给我们的传统习俗。 

  细细数来,吴江的重阳习俗又何止这两种,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吴江市民间文艺家协会主席陈志强说,重阳节里,吴江的民间习俗还真不少。 

  赏菊 

  陈志强告诉记者,重阳时节菊花绽放,这个时候是赏菊的最佳时光,所以重阳节自古就有赏菊、喝菊花酒的习俗。 

  据介绍,中国是菊花的故乡,菊在花中属于长寿之花,又因其凌霜不屈,常为文人雅士们所赞美。而每到此时,我市相关职能部门常常在公园、街头等处举办菊展。由此,每到重阳,人们会自然而然地将菊花与重阳联系到一起,赏菊也就成了重阳节习俗的组成部分。 

  “重阳节期间,一些大中城市都会组织大型菊展,有的将菊花扎成各类动植物、风景等造型,十分美观。”陈志强说。 

  登高 

  重阳最重要的节日活动之一,是登高,故重阳节又叫“登高节”。登高一般可以登高山、登高塔等。    

  “登高,老人们都乐而为之,说是可以赏心怡情,使手脚轻捷。在我的老家平望镇,有的登上被南宋大诗人称为‘高桥’的安德桥,一睹浩渺莺湖波光粼粼、水天相接的秀丽景色;有的则登上镇东水产养殖场里的一个高土墩,观看渔民在鳞次栉比的鱼池中张网捕鱼的欢乐情景;有的还会登上矗立在镇西郊的打靶墙,饱览稻菽千重浪、遍地见夕烟的田园秋色。”陈志强介绍着。他说,近年来,由于城镇建设的需要,土墩、打靶墙都不存在了,于是,老人们除了登桥以外,借用高楼大厦拔地而起之利,搞起了登楼梯活动。 

  据了解,最初时,人们在重阳节登高是为了祈求神灵免除灾害,后人逐渐将之演变成一种风俗。此外,重阳节期间天气晴朗,气温凉爽,适宜于登高望远。 

  佩茱萸 

  菊花又名“延寿客”,茱萸雅号“辟邪翁”,重阳节有佩茱萸的风俗,因此又被称为“茱萸节”。 

  茱萸是一种可以做中药的果实,出产为吴地(今江浙一带),因而又叫吴茱萸,也叫越椒或艾子,它是一种常绿小乔木,树几乎可以长到一丈多高,叶为羽状复叶,初夏开绿白色的小花,结实似椒子;秋后成熟。果实嫩时呈黄色,成熟后变成紫红色,有温中、止痛、理气等功效。茱萸叶还可治霍乱,根可以杀虫。 

  “人们在重阳节那天,将茱萸采来插戴在头上,或放入袋中,系在臂上,佩在身上,以去邪恶。”陈志强说,佩戴茱萸被大家认作辟邪去灾的一种方式,所以茱萸和端午节菖蒲的作用差不多。    

  重阳在早期民众的生活中强调的是辟邪消灾,而随着人们生活状态的改善,大家对未来生活给予了更多的期盼,祈求长生与延寿。所以“延寿客”(菊花)的地位最终盖过了“辟邪翁”(茱萸)。 

  吃重阳糕 

  重阳的饮食之风,最有名的就是吃糕。“糕”与“高”谐音,吃糕是为了取吉祥之义,因而受到人们的青睐。 

  陈志强告诉记者,吃重阳糕,是男女老少都十分喜欢的事。他小的时候,听老人们说起过,以前的重阳糕是用五色米粉做的(这可能与古代的阴阳五行有关),后来改为单用黄色米粉做(这与秋天呈金黄之色不无关系),也有不少人家用豇豆和上糯米粉而做,吃起来又香又糯。三年困难时期,糯米粉、豇豆这些东西都身价百倍,有些人家便用向农家要来的高粱做重阳糕,颜色像豇豆糕,吃起来也挺有滋味的。 

  “‘九月九,糯米饭烧来韧稠稠’。民间有这样的俗语。在吃重阳糕的同时,赤豆糯米饭在这一天也定是要烧的,可重阳糕、糯米饭都是些不易消化之食,往往吃得肚子发胀的小孩们不得不向大人要‘食母生’吃。”陈志强认为,当今的重阳糕,没有固 定的品种,而大家在重阳节吃的松软糕类都可称之为重阳糕。 

  饮菊酒 

  重阳佳节,人们还有饮菊花酒的习俗。菊花酒被看做是重阳必饮、祛灾祈福的“吉祥酒”。 

  据了解,古时菊花酒,是头年重阳节时专为第二年重阳节酿的。九月初九这天,采下初开的菊花和一点青翠的枝叶,掺和在准备酿酒的粮食中,然后一齐用来酿酒,放至第二年九月初九饮用。传说喝了这种酒,可以延年益寿。 

  “如今,人们多从医学的角度去理解,菊花可以明目、治头昏、降血压,有减肥、轻身、补肝气、安肠胃等作用。时逢佳节,秋高气爽,菊花盛开。亲友们三五相邀,同饮菊酒,共赏菊花,别有一番情趣。”陈志强告诉记者,赏菊饮酒,吟诗唱酬,也是古代诗人重阳情趣的一种方式。

电话:0512-63016908  传真:0512-63016927
地址:苏州市吴江区中山南路1979号 邮编:215200
吴江区档案馆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