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11/5 3:24:37
作者:
来源:
【字 号:
】
点击量:13136
第一节 震泽丝市
震泽镇位于吴江蚕区中心,跨頔塘两岸,交通地理条件优越。明成化年间(1465~1487年),已有居民三四百家,至明末达二三千家,清初市场交易以丝类为多。鸦片战争后,辑里丝及辑里干经在震泽集散,是我国近代著名丝市之一。
民国初年,震泽镇上丝行林立。20年代,全镇有二三十家丝行,分三类:乡丝行,收购土丝略加整理转售于丝经行;绸丝行,收购土丝分档转售苏州、盛泽织绸;吐丝行,收购下脚丝售于丝线业。丝行业具有明显的季节性特点,小满过后,新丝上市,购销两旺,过了中秋则趋寥落,部分丝行收摊,以待来年。除丝行外还有一些熟悉生丝交易的人充当掮客,称为“丝主人”。丝经行按其经营种类也分三类:洋经行、苏经行、广经行。全盛时期,镇上有47家,其中洋经行占主导地位。丝经行年收购土丝万担左右,再转发近乡摇户(车户)加工成经。丝经生意常年不辍。此外,20年代,镇上有蚕种公卖处7所。民国24年(1935年)有茧行14户,占当时全县总数的五分之二。还有桑叶行,开在四栅,汇集吴县东山、浙江乌镇等地桑叶,补当地产叶之不足。
桑、种、蚕、丝、经五业构成的蚕丝业促进了震泽镇的经济发展。近代,丝及丝经出口的主渠道为上海。清咸丰十年(1860年),震泽、南浔两地丝经商人,在沪联合组成跨省行会组织江浙丝经同业总公会。各丝经行派员驻上海丝栈办理收货、仓贮、成交、结算等业务。民国初年,因直运上海路途不宁,民国2~8年(1913~1919年)经由苏州出口的丝经,平均每年1.5万担左右(南浔在内)。17年,因苏州征收附加税,重新改为直接输沪。震泽寓沪丝商直接经营丝经出口的有:民国13年徐南驺开设的华通行、36年杨公度开设的广益华行。震泽丝经行在苏州的分支机构(或代理行)分布在濂溪坊一带。
解放以后,生丝及蚕茧业务由国家统管,丝行于1954年,丝经行于1956年全部停业。震泽丝市活动停顿。
第二节 盛泽绸市
明宣德年间(1426~1435年),盛泽丝织手工业兴起,成化年间(1465~1487年),“居民附集,商贾渐通”,嘉靖(1522~1566年)时,“居民百家,锦绫为市”。至清乾隆年间(1736~1795年)“居民百倍于昔,绫绸之聚亦且十倍,四方大贾辇金至者无虚日,每日中为市,舟楫塞港,街道肩摩”。盛泽绸市交易集中于市河两岸,以中段善嘉桥一带最为密集,称为庄面。乾隆十七年三月十三日,庄面一带失火,毁房500余间。稍后,盛泽绸业集资在西肠圩南端(今荷园街)建“新庄”,形成新的交易市场。清末,徽商集资在庄面东南建徽州庄,格局与庄面相似。旧俗盛泽农村机户及练染轴坊业在春节前后歇年,庄面在腊月二十停闭,称关庄。翌年二月,按销售情况择吉开市,称开庄。每天清晨,庄面开市时四乡机户及傤船人蜂涌而入,绸行、领户各自挂牌验货收绸,称出庄或上庄。午后偿付货款称发庄,至二三时全庄关闭称收庄或落庄。盛泽绸市除经销本县绸品外,还吸收了浙江吴兴、桐乡、嘉兴、嘉善4县的产品,西南至双林、南达濮院,东南延至天凝庄。清末,盛泽与苏州、杭州、湖州并称为我国四大绸市。1955年下半年,丝绸购销纳入国家计划,由中国蚕丝公司统管,取缔了丝绸自由市场,盛泽绸市告停。
在盛泽绸市活动中,以绸业、领业、丝业最为活跃。
一、绸业
绸业由绸行及绸庄组成。绸行专事代客买卖,属牙行。据明崇祯《吴江县志》载,“每行日通数百金”。绸庄则自资经营,置备现货供客商选购。清末民国初,逐利而营,业务交错,行、庄界限模糊,统称丝绸行庄。按照销售方向和服务对象分为3类:广庄,专与闽广沿海地区交易,成交批量大,货款即期兑付,故又称现庄。广庄实力雄厚,居盛泽绸业之首。民国年间,盛泽有春记正、义昌春、汪永亨、源记盛、丁人和、升记、广昌成、张益源、永慎昌九大广庄。店货庄,专销沪、京、津等大城市绸缎店铺,所备品种齐全,质量讲究,但交易批量不大,一般即期付款。店货庄主要有裕丰祥、泰记、绮盛、恒余等。下县庄,专销江浙一带中小城市及乡镇,批量小,且多为低档绸。下县庄实力有限,收货当日只付三成,余款要拖到下一个付款日(旧历初三、十八)付清。下县庄户数居盛泽绸业半数以上。此外,还有信记及萃康2家专营真丝手帕,称手帕庄。
盛泽丝绸品种浩繁,绸行都有习惯经营范围,故又有花货(花型织物)庄及素货(平素织物)庄之分。盛泽绸行业除本地人(称本帮)经营外,还有外地人前来经营,外帮绸行中有甬帮、徽帮、湖(州)帮、(洞庭)山帮及(南)翔帮等。外地绸商多系太平天国战争以后迁来盛泽开业。
清道咸(1821~1861年)以后,盛泽绸业在苏州设分支机构,称苏庄,近则转销常、锡、镇、宁、扬,远则长江各埠。盛泽绸商在苏州阊门内水关建造“盛泽码头”,专事转运绸货的起卸贮存。设在上海的称申庄。光绪十年(1884年),盛泽及王江泾绸商在上海建盛泾公所,协调两地绸商的业务活动。此外,盛泽绸商还在天津、汉口、景德镇、硖石、杭州等地设立分庄。
绸行规模大小悬殊,巨者拥资数十万,微者数千。广庄汪永亨绸行鼎盛时期号称资金60万。绸行业在绸市较为兴旺时,一般获利可达20%,因而资本积累较快。永达绸庄(下县庄)民国9年(1920年)开业时资本仅1万元,民国26年已增至4万元。盛泽绸行庄有百家之说。民国12年7月16日《新盛泽》报载:“全邑领照营业的庄号共69家,其余附设庄号不计其数。”绸业公会(所)主席丁趾祥在《吴江机织业略史》一文中也提到,民国23年盛泽“绸行大小共六十余家”。35年,全镇登记绸行30家,但广庄多已不存在。绸行(庄)规模已演变为小型化。解放初期,还有70余家。1952年起逐批停歇,最后一家绸行合鑫绸布行于1955年11月关闭。
二、领业
领业是领投业的简称,领投亦称领头或领户,是丝绸买卖的中介人,属牙人性质,其意为领(机户)投(售绸行)。早期领投纯属导卖,俗称戤行门。清末至民国年间,盛泽镇上的领投有100多户,业者达千人。领投收进绸匹后经初验、分类、集中,再转售于各绸行。收得货款后,扣除佣金(一般为绸价的2~4%)后,将绸款付清。如绸行不能全部付现,领投常先垫支绸款的一部分或全部。为笼络机户,领投还每年2次向机户发放贷款。一次在开织之前,属绸本贷款;另一次在蚕事之前,为蚕本贷款。民国年间每次10元,均免息。平时,机户手头拮据也可向领投借支。领投还为机户提供信用担保,在丝行赊购原料用丝。
自日军侵占吴江县起直至解放前夕,绸市萧条,领业每况愈下。民国35年(1946年)8月,盛泽镇仅存30户。民国38年5月盛洋解放后,一度增加,7月为84户,后逐年下降,1952年剩7户。1955年9月,最后4户领投停业。
三、丝业
丝业由丝行及丝庄组成,前者规模较大,自资采购销售;后者规模较小,由水客(丝贩)及行客上门兜售或代销,生丝多数从浙江输入。清末民国初,全镇丝行100多家,其中巨者资金数万。20年代以后,由于人造丝及其交织物以及工厂织造兴起,相继冲击了丝业。至民国35年(1946年),盛泽镇有丝行66家。1952年仅存40户。同年6月,浙江省禁止外地私商采购土丝,丝源告绝,营业基本停顿。1953年初,盛泽丝业停业。
第三节 内销
《盛湖杂录》记载,“清乾嘉间,(盛泽)远商鳞集,紫塞雁门、粤闽滇黔,辇金者无虚日”。民国10年(1921年)前后,盛泽丝绸销向粤闽地区年700余万元,占总销量的40%;上海年销200余万元,占15%;长江流域诸省年销300余万元,占20%;江浙各县年销150余万元,占10%;京津年销70余万元,占5%;其余年销100万元,占10%。此外,清末民国初,镇上开设嘉福永、天丰瑞、大成、成章恒4家绸缎局专营零售业务,盛泽陶氏复在上海开设三益绸缎公司及天纶绸缎局零售盛泽绸产品。
1950年,盛泽绸缎销售的流向为:上海占30%,天津20%,苏南12%,南昌10%,两广8%,汉口5%,沈阳5%,长沙、衡阳4%,杭州、温州、台州3%,西安、乌鲁木齐1%,其他2%。1951年5月,盛泽丝绸业参加在无锡举行的苏南区城乡交流物产展览,6月参加在上海举行的华东土特产展览交流会,是年销售量比1950年增加22.7%。1952年,内销近34万匹,其中京津占三分之一以上、上海四分之一、沈阳六分之一,其余为粤、闽、浙、湘等地。1953年,打开西北、西南销路,当年销售量为1952年的3.46倍。
1952年7月,中国蚕丝公司苏南分公司(简称中蚕公司)在盛泽设立机构经营购销业务。当年,盛泽收购丝绸33.97万匹,其中绸行收购27.25万匹,中蚕公司收购6.72万匹,品种以彩旗纺为主。流向京津占37.28%、上海24.3%、沈阳15.7%。1955年下半年,丝绸购销纳入国家计划,由中蚕公司统管。
1957~1975年期间,部分丝绸内销业务先后由吴江县商业局日用品经理部及生活资料公司经营。1960年,苏州市外贸公司丝绸科盛泽小组将丝绸外转内业务,交由县生活资料公司经营。1971年1月,吴江县生活资料公司在盛泽设立纺织品采购供应组,进行定产定销。翌年,该组把汁划收购任务落实到新生等四大县属丝织厂及盛泽镇、公社办厂,年销售额3165万元。1975年,吴江县纺织品公司成立,扩大收购、加工、批发、供应和调拨业务,1978年该公司盛泽组收购额达4739万元。1979年,盛泽组经商业部批准升格为江苏省纺织品公司吴江采购供应批发站(二级站),专营内销丝绸业务,逐步由计划分配系统调拨,转向多渠道流通,内销丝绸流向除西藏、台湾以外的全国各地。
1980年,吴江丝绸增扩市场产品品种及产量。1985年,县属五大厂(新生、新联、新华、新民、新达)生产自营产品1466.42万米。是年,吴江县纺织品公司及吴江纺站全年收购丝绸1317。09万米,其中被面61.73万米,全年销售丝绸1404.89万、水,其中被面74。55万米。
第四节 外销
清乾隆《盛湖志》载:“绫罗纱绢,不一其名,京省外国,悉来市易。”本世纪七八十年代,在盛泽老庄面遗址内出土日本、朝鲜、安南(越南)等国的钱币,其铸造年代相当于我国明朝中叶至清初。鸦片战争后,盛泽绸产经上海洋行输出,以盛纺、元生纺、高丽纱、印度绸为多。在清同光年间(1862~1908年),朝鲜新义州、仁川、汉城、平壤、元山、釜山等城市有中国山东籍侨商开设的号子铺经销盛泽产的高丽纱。清末,盛泽张益源、汪永亨2家绸行委托法国巴黎华商通运公司经营薄绸及丝绸手帕业务。民国初,盛泽春记正、源记盛、升记绸行及其设于浙江王江泾的春源升绸行经销洋纺出口业务,年达五六十万元。民国4年(1915年)8月15日《农商公报》第十三期载:“丝为我国名产,织亦应我国擅长,然我国织物,惟山东茧绸、盛泽素纺等三数种尚行销西国。”中国驻朝鲜元山领事馆民国8年的商务报告、驻朝鲜仁川领事馆8年及10年的商务报告中,均有白盛纺、四八盛纺、色纺绸、生三八绸等输入的记载。8年夏季,四八盛纺输入仁川1405匹,值20372元。这一时期,输朝产品约占盛泽绸产品的十分之一。13年,侵朝日本当局对进口绸关税提高到值百抽百,迫使高丽纱退出朝鲜市场。后来,日本统治者对成衣不课税,春记正绸行就将高丽纱运到安东(今丹东市)制成成衣,朝鲜人竞相渡江购买。30年代,欧美各国实行保护贸易,大幅度提高华绸进口税,盛泽丝绸出口递减。民国30年,太平洋战争爆发后,盛泽丝绸外销告绝。抗日战争胜利后,恢复出口,但为数甚少。
解放后,丝绸外销业务先后由中国蚕丝公司苏南分公司、江苏省丝绸公司、苏州市对外贸易公司、吴江县对外贸易公司经营。1958~1974年,盛泽丝绸出口由江苏省调拨解交上海口岸输出。1975年,中国丝绸进出口公司江苏省分公司成立后,改由江苏各口岸输出。1985年,吴江丝绸行销56个国家和地区,丝绸出口量1977.90万米,占全国丝绸出口最13.71%。其中,真丝绸出口量1481.16万米,占全国真丝绸出口量的18.42%。
1972~1985年吴江县丝绸出口情况表
年份
|
绸类
|
其中:真丝绸
|
外贸收购量
(万米)
|
外贸收购
总额指数
|
占全国绸
类出口%
|
外贸收购量
(万米)
|
外贸收购
总额指数
|
占全国真丝
绸出口%
|
1972
1973
1974
1975
1976
1977
1978
1979
1980
1981
1982
1983
1984
1985
|
751.10
796.05
706.20
726.06
792.22
845.56
935.11
1258.74
1454.00
1550.83
1933.90
2040.29
1876.64
1977.90
|
100.00
106.00
94.03
96.68
105.44
112.59
124.51
167.61
193.6l
206.50
257.5l
271.67
249.88
263.37
|
6.20
6.64
9.15
6.25
6.86
8.88
7.57
8.64
10.99
10.85
16.74
13.44
12.93
13.71
|
320.56
408.9l
446.12
495.53
757.84
903.87
882.23
1046.40
1289.63
1463.96
1481.16
|
100.00
127.56
139.17
154.58
236.41
281.97
275.22
326.43
402.31
456.69
462.05
|
6.98
9.62
10.49
8.72
12.47
17.25
14.91
19.75
17.26
19.12
18.42
|
第五节 丝绸合作社
民国12年(1923年)冬,江苏省立女子蚕业学校与震泽丝业界联合在吴江推广以科学养蚕为中心的土丝改良运动,养蚕收益及土丝质量均有所提高。18年初,吴江县震泽区开弦弓村有限责任生丝精制运销合作社成立,宗旨是共同缫丝及共同运销,有430户蚕户参加,占全村之半,股金3000余元。年末,社员增至552户。18~23年,蚕区陆续组建30个蚕丝合作社。合作社组织社员共同购种、共同暖种(催青)、共育稚蚕等蚕事活动,共建蚕室、共添蚕具,并开办养蚕技术合作训练班。
30年代中期,陆荣光等知识界人士倡导绸业合作。民国25年(1936年)3月5日,无限责任吴江县盛泽区大谢乡绸业运销合作社成立,集资35万多元,从事丝绸运销业务。合作社统一收绸的质量标准,并现付绸款,仅收取绸价1%的手续费,对资金短缺的农户发放无息贷款,或出具担保向农民银行低息贷款。当年分红,社员收入较丰。其后,溪南、坛丘、南麻、严墓、张善坝等区乡及盛泽镇电织零机户继起仿效建社。翌年,上述7社组成保证责任吴江县织绸运销合作社联合社,设于盛泽镇,并在上海设立办事处。日军侵占吴江期间,蚕业绸业合作社全部停业。35年2月,大谢织绸运销合作社复业,有社员7l0人。3月,开弦弓生丝合作社复业。自后,震泽、严墓、坛丘一带又相继复业和新建一批合作社,以震泽区最密集。同年6月10日,保证责任吴江县震泽蚕业生产合作社联合社成立,由馄饨兜等46个蚕业合作社组成,社员总数4591人。上半年业务以饲育为主,下半年以运销为主,全年盈利2140万元。此后,成员社增至73个,社员增至14539人。是年11月,吴江县织绸运销合作社联合社复业,共有成员社10个,社员3727人,拥有木织机3485台,占全县同类织机总数的三分之一;电织机179台,为全县同类织机的五分之一。年底,又新建盛泽区电机丝织生产合作社,以后续建数社,共达17家。民国36年,通货膨胀加剧,合作社处境困难,乃改直接运销为由绸行(庄)就地收购,丝绸合作事业名存实亡。
1949年9月,盛泽区组织乡村木机生产推销合作社,下辖8个乡村合作社,木织机总数占全区的30%。1950年起,推销合作社为中国蚕丝公司加工土绸,1956年农业合作化以后,并入农业生产合作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