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
2024年11月25日 星期一
数字方志馆搜索:
当前位置: 首页 >> 名胜古迹 >> 园林老街 >> 盛泽(高新区) >> 龙泉嘴

龙泉嘴

2024/4/10 3:32:16    作者:  钱琴珠 陈志强 来源:     【字 号:  】   点击量:5175

  龙泉嘴亦称龙泉址,在吴江市盛泽镇南麻社区西北约2.5公里,东起龙泉桥,西至双龙桥,街长96米,宽1.8~2.5米。路面原为石板与小石块相间,1994年改为水泥。

  龙泉嘴地名由来已久。据传,龙泉嘴原称北麻,自发生“龙形”故事后,就改为现名。这个故事说明朝初年,明太祖朱元璋与军师刘伯温游览洞庭山,观赏太湖风光。刘伯温突然发现东南方有一条似龙的地形,呈蠕动腾飞之状。深知天文地理的刘伯温当即对朱元璋说:“如果这地龙得成,势必对我朝不利,待臣亲自前往详察,并设法破之。”朱元璋听后,准奏下旨,由刘伯温带领两百多兵将奔赴吴江,会同县令扮成风水先生一起向南进发。到了龙泉嘴,观察了两天,发现了“龙形”:龙泉嘴向南凸现的地方是“龙头”,东桥西桥为“龙角”,两桥桥洞是“龙眼”,两桥侧面为“龙耳”,东边白士港、白马港和西边横港、王家港是四只“龙足”,尾部一直延伸到北麻漾。刘伯温当即判断确是“龙形”,如不破除风水,这里就会出真命天子和多似三斗三升芥菜籽的官员,引起刀兵之灾。于是,刘伯温定出破除之法:铸造七八丈长的大铁钉,钉入“龙头”上的一个天然潭里,并浇灌石灰水,置“龙”于死地,然后,在“龙头”中央建造东岳庙一座,设东岳大帝佛像一尊,镇住“龙头”,使“龙”动弹不得。“龙”被钉住、镇住后,只见北麻漾里泛起血浆成麻,顿时,碧水变红。自此,“龙形”的风水被破除了。不过,龙泉嘴周围的村庄,后来出生的男孩,大部分名字中有一个“官”字,而且代代相传,一直流传至今。

  龙泉嘴的街道形成于明代。民国年间,这里是桑苗、丝经、鱼虾的集散地,20世纪30年代末日军侵占震泽镇后,有不少居民到该地避难,故有大小商肆店铺20多家,有水果店、理发店、面店、药材店等,茶馆特别多,最多时达十多家,农民、渔民则拿着自己生产、捕获的农副产品和水产品到街上来设摊出售。

  新中国成立初期,龙泉嘴是龙泉乡政府所在地,1983年后,是龙泉村村民委员会所在地。现今,老街的基本格局未变,存有店铺、民宅36间,多数保持原有风貌。街上的房屋一般为两进深,少数为三进。每间屋宽3~3.5米,进深为五檩到九檩不等,墙面刷白灰,靠街立排门板,现有剃头店、茶馆店、南货店、裁缝店、肉店、面馆等。2008年1月,龙泉嘴由苏州市人民政府公布为历史文化名村。

  街东的龙泉桥,俗称东桥,原为拱形单孔石桥,初建无考,清光绪三年(1877)重建,桥身上镌有两副对联,分别为“寺庙林立似佛地;进香拜佛胜杭州”和“西达頔塘过估客;北临麻漾泛渔舟”。此桥于20世纪80年代改建为水泥桥。

  街西的双龙桥,俗称西桥,现为吴江市文物控制单位,梁式三孔,初建无考,民国二十二年(1933)重建。桥身上镌有两副对联,分别为“势若垂虹,练横蠡泽;光同浩月,珠涌龙泉”和“道出頔塘无病涉;源出烂水有归津”。

  老街南侧的东岳庙,在新中国成立初期是龙泉乡政府办公之地,1983年7月后为龙泉村村部所在地,直至1993年搬出。

  老街东北侧原有一座北麻寺,遗址上存有一株古银杏树,树干直径为1.43米。

  龙泉嘴历史上出过不少名人,元代时的钮麟,民国时的钮善、钮骏父子,均具有一定名声。

电话:0512-63016908  传真:0512-63016927
地址:苏州市吴江区中山南路1979号 邮编:215200
吴江区档案馆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