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
2024年11月25日 星期一
数字方志馆搜索:
当前位置: 首页 >> 名胜古迹 >> 园林老街 >> 盛泽(高新区) >> 盛泽古镇说桥

盛泽古镇说桥

2024/8/10 3:07:17    作者:  枫桥清水 来源:     【字 号:  】   点击量:9463

  太湖流域,众多的河、港、浜、湾纵横交错,织成水网,把水乡镇区分割成一个个独立的小岛。当地人把这些小岛称作圩。水多,桥也就多。圩与圩之间架起了一座座桥梁,把零星的小块土地串联起来,构成了江南乡镇特有的风貌。这些石桥或者小巧玲珑,或者高大雄壮,或者古朴凝重,或者俊秀飘逸,体型悬殊,风格各异。吴江盛泽的景观,就离不开桥。

  白龙桥为三孔石拱桥, 今天可见的是清宣统三年重修的。相传这里曾有白龙出没,故名白龙桥。但是白龙桥之所以出龙,却并非有龙才灵,而是桥上那副楹联:“风送万机声莫道众擎犹易举,晴翻千尺浪好从饮水更思源。”白龙桥位于盛泽镇西北六里,正当入吴水咽喉。远道而来商贾在盛泽购得所需的绸缎,便由水路运往地北天南,所以有“日收生绢千万匹,半处申江半入吴”的说法。 自白龙桥上望去,但见水道交规,白帆群萃,往来丝船,上下如织。那远去的船儿载满了绸儿,富庶美好。而来船则轻盈迅捷,在夕阳中就似一只只归林的鸟儿,从白龙桥下一掠而过。“晴翻千尺浪,风送万机声”,这两句描绘绸乡风貌的赞语在盛泽可谓妇孺皆知。今天,白龙桥雄风依然,横跨在入镇水路的主航道上。

  升月桥又叫昇明桥:位于盛泽镇东白漾口,拱行三孔,建于明崇祯十四年(1641),清雍正九年(1731)重建。1992年,当地政府对该桥进行了整修。

  升月桥所跨河面开阔,桥身高大。远远望去,此桥的倒影水中,恰似一大二小三圈碧玉之环,露在水上的一半便是升月桥,而另一半则浸在水里。若将目光透过桥洞而望,只见洞外有天,水天相映,岸上人家,炊烟袅袅,好一幅美不胜收,诗意盎然的水乡风景画。旧时,山西商人在昇明桥之北建山西会馆。

  因为东白漾汇聚了四周五条河的水,故而升月桥又叫五聚桥。升月桥桥身高大,东白漾湖面开阔,两相映衬,十分壮观。远远望去,三个桥孔与水中的倒影合成三个硕大的玉环,一半浮在水面白得庄重,一半沉入水中绿得可爱,极富诗情画意。文人墨客们偏爱这清雅之地,常在此玩赏题咏。明僧铭起的《昇明桥遇徐松子》诗曰:“来往闻溪与盛川,昇明桥畔钓鱼船。论诗说法无人识,邂逅同吟秋水篇。”   升月桥不仅景色宜人,桥上的对联也极美。东侧一联为:“祥开震巽彩虹高,千秋壮丽;喜溢乾坤新月满,万户盈宁”。“震”、“巽”、“乾”、“坤”皆为八卦之一,分别代表雷、风、天、地。彩虹高挂,满月初升,仓廪充盈,百姓安宁,好一个富庶的绸都。西侧一联为:“雁齿衔堤,近炼白漾流五聚;龙腰互渡,遥通沧海窦三环”。桥如雁齿,紧衔两岸大堤,又似龙腰,载送两岸行人,桥下近聚五水,远连沧海,好一派壮丽的美景。

  清代乾隆朝之后,随着丝绸业的兴盛,菱叶渡及相邻的山塘上成了士商们冶游之地。沈秋凡在《盛湖竹枝词》中称:“山塘及昇明桥一带皆画舫停泊处,淡妆浓抹,清歌妙舞,竹肉并奏,日以继夜,故至今有小苏州之称。”所谓“山塘一带管弦柔,画舫参差古渡头。绝似金阊门外路,至今犹说小苏州。”

  菱叶渡与盛泽的闹市区长庆坊仅咫尺之遥,因此这里便成了周边农民上镇时最便捷的集散地。那时的农民出门行路全靠驾船,市河过于狭窄,整日里拥挤不堪,而菱叶渡湖面宽阔,四周河埠众多,停靠极为方便。每日清晨,湖面上就停满了四乡八村的农民上街卖“地头”(蔬菜之类)的农船,喧嚣之声不绝于耳;直到日上三竿,卖“地头”的一个个挑着空箩筐上了船,收缆撑篙回村而去,湖上才稍稍消停。

  保盛桥位于盛泽镇东白漾西口,于乾隆五十二年(1787年)始建,嘉庆二十三年(1818年)重建。南北走向,跨市桥。单跨石梁桥,花岗石构筑。

  保盛桥楹联;东向,五聚潆洄资保障,六桥锁钥庆安澜;西向,拾级联升磐石稳,登高利涉大川平。

  中和桥位于盛泽镇区之北,跨充字圩和大适圩,重建于清道光四年(1824年)。中和桥造型独特,中为梁式单孔,两侧桥台各开一拱形泄水孔,为梁桥和拱桥的和谐结合,桥柱上的楹联和拱孔上面的题额极具人文价值,成为吴江文物保护单位。   

  泰安桥在黄家溪。泰安桥建于明崇祯五年(1632)现存之桥为清同治十一年(1872)重修,梁式三孔,南北走向,跨黄家溪市河,花岗石构筑。从建筑特色来看,泰安桥在吴江古石桥中不算是出众的,但具有颇高的历史价值。明代中后叶,黄家溪一带家家织绸,户户机杼,还出现了雇工织作的现象。每日清晨,为人织绸的雇工立于泰安桥头,等候机户来雇用,“名曰‘走桥’,又曰‘找做’”。这泰安桥成了中国出现资本主义萌芽的重要实证。

  终慕桥(俗称百嘉桥)在先蚕祠北侧。为旧时丝业公所地。清道光二十年(1840年)由盛泽丝业界公建。

  盛泽还有许多古桥:“五桥晴市”是明代“盛湖八景”之一。老镇区的中心市河两岸,是盛泽最繁华的南北大街商业区。明代时,市河上有五座石桥依次排列,沟通了南北街区。它们是庙桥(东庙桥)、龄嘉桥、登春桥、善嘉桥和开源桥(观音桥)。这五座姐妹桥为盛泽绸市的繁荣作出了很大的贡献。五桥中的老大东庙桥始建于西晋泰始五年(269年),还是吴江境内有史料记载的最古老的桥梁。现在它们只是记录着盛泽丰富的人文典故。

电话:0512-63016908  传真:0512-63016927
地址:苏州市吴江区中山南路1979号 邮编:215200
吴江区档案馆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