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
2024年11月24日 星期日
数字方志馆搜索:
考考你,我们吴江哪个镇以前名称为“野鸭滩”
野鸭滩

以前,桃源叫戴家浜,而这戴家浜最早叫野峡滩。桃源是江苏省最南端嵌入浙江北部的“金三角”地带,其南端与浙江乌镇隔河相望,东北与浙江省嘉兴市桐乡县及秀洲区隔河(古运河烂溪)相望,西北与浙江湖州市南浔区的农村犬牙交错般地连接在一起,镇北及镇东北分别与震泽镇、盛泽镇接壤。全镇总面积 90.96平方公里。

12.桃源政府大楼.jpg

桃源政府大楼

     

桃源的政区演变比较复杂,即使我们吴江桃源人也不太清楚,所以这里也普及一下吧。春秋时(公元前770年至公元前475年),桃源为吴越接壤之地,先属吴,后属越。战国(公元前475年至公元前221年)属楚。秦时,境域分属乌程、由拳两县,隶属会稽郡。东汉永建四年(129年),境域属吴郡。西晋太康三年(282年)分乌程东乡,置东迁县,境域属东迁县,隶属吴兴郡。隋开皇九年(589年),东迁县并入乌程县,境域属乌程县,隶属苏州。隋仁寿二年(602年),改隶属湖州。隋大业二年(606年),仍隶属苏州。唐武德四年(621年),改吴兴郡为湖州,境域属之。唐开元二十八年(740年),属吴县,隶属苏州。后梁开平三年(909年),吴江置县,境域属之。清雍正四年(1726年),析吴江偏西地置震泽县,境域属之。1912年吴江、震泽两县合并为吴江县,境域属吴江县。1950年1月,设桃源乡、青云乡、铜罗镇,属吴江县严墓区。1957年10月,撤区并乡,严墓区划为铜罗、青云、桃源三乡。1958年9月,设立铜罗、青云、桃源人民公社。1983年7月,恢复乡建制。1988年7月,铜罗、桃源撤乡设镇。1994年2月,青云撤乡设镇。2001年10月,撤销青云、桃源镇,合并设立新的桃源镇。2003年12月,撤销铜罗、桃源镇,合并设立新的桃源镇,也就是现在的桃源镇。


1清乾隆《震泽县志》记载野峡滩.jpg

清乾隆《震泽县志》记载野峡滩


9.严忌墓(麻烦把图上的字切掉)_副本.jpg

严忌墓


10.铜罗集镇(1)_副本.gif

铜罗集镇

据1996年境内广福村无字圩抢救性考古发掘考证,在6000多年前就有先民在这块土地上繁衍生息。


8.广福村遗址.jpg

广福村遗址


元代末年时的野峡滩,四面环水,东有清水浩河,北有东桥河,西有南坝河,南有强盗埠口(河),芦苇纵生,野鸭出没,一片荒凉,故亦名野鸭滩。


7.野鸭滩.jpg

野鸭滩


那时有一位兵部郎,名叫戴敬本,原籍明州(今浙江宁波),号立斋,出任平江路(今苏州)同知。张士诚占据苏州城后,戴敬本就弃官职避走他乡,携着受过皇帝封号的妻子王氏和次子集贤院茂才子庆,移居到了野峡滩。来时,他所携人员中,除了家眷还有一名金姓男童仆和一名孙姓女童仆。定居不久的一天,家中有人洗碗时不慎将一只金碗落入河中,戴敬本不禁惊恐万分,怕有什么不祥之事来临,马上请了当地的风水先生来,风水先生相看后说,这里乃风水宝地,只管放心居住就是。于是,戴敬本便一门心思地隐居在此,建房置业,繁衍子孙,形成了以戴姓为主,孙、金两姓为副的戴家浜。

据传,戴敬本夫妇的坟墓葬于苏州上方山,而在戴家浜,原建有一座戴氏祠堂,由戴氏后代在明末清初时建造。祠堂有朝南房屋三间,内供男女神像各一尊(戴敬本夫妇塑像),旁边还有两个小神像(孙、金两奴仆)。清初,纂修《乌青文献》的张园真探游野峡滩时曾莅临戴氏祠堂。可惜祠堂在20世纪70年代初被拆除。

那么戴家浜怎么改名为桃源的呢?这源于当时戴敬本留有“问津桃花何处去,为有源头活水来”的诗句,因此桃源的桥名和桥上的对联也大多与此关联。如桃源东南新桥村有一座三孔梁式古石桥,名叫桃花桥,跨桃花桥港,桥上有两副对联,一副为“流水多情,遣谁题柱;落花急语,有客问津”,另一副为“地接湖滨游笠泽,境疑世外隐桃源”。


3.太平桥.jpg

太平桥


4.沈庄漾.jpg

沈庄漾


在桃源镇雄壮村有一座梁式三孔的古石桥,名叫问津桥,桥上有对联为:“问讯进渔家,欲访桃源扶杖过;津梁邻古寺,闲来竹里听钟声”。


2问津桥.jpg

问津桥


在桃源镇广福村有座梁式五孔的古石桥,名叫长坂桥,桥名虽与戴氏诗句不搭界,但桥上的对联“鼉换旧钱梁,草野耕夫题柱拙;鹊填新范石,桃源钓叟泊舟轻”,就这样“桃源”一名呼之欲出。


13.广福村.jpg

广福村


解放后,乡人民政府驻在戴家浜时,桃源之名便应运而生了。现在的桃源以“服装、纺织、酿酒、苗木”而著称,已发展成为苏杭天堂走廊上的一颗灿烂明珠,被誉为“吴越传奇地,醉美桃花源”。


5.亭子桥.jpg

亭子桥


6.汾阳王庙.jpg

汾阳王庙



电话:0512-63016908  传真:0512-63016927
地址:苏州市吴江区中山南路1979号 邮编:215200
吴江区档案馆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