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
2024年11月24日 星期日
数字方志馆搜索:
平望客运码头,那些年的那些事

平望客运码头,那些年的那些事



地处长三角腹地的平望,自古以来就是江南的一个名镇。因大运河、烂溪塘、頔塘和太浦河等重要水道在境内交汇,在上世纪八十年代公路交通尚未大发展之前,就一直是吴江的交通枢纽,水运尤其发达。2022年5月13日,“吴江通”微信公众号发表了平望镇文化站原站长钱水生的《平望码头》一文,文章介绍了平望从客运码头到各种专门码头的有关情况。这里,我想专门就平望客运码头那些年的那些事,作一漫忆。


3.平望.jpg

平望


1955年,在平望镇南大街的最南端、紧邻頔塘和平望市河交汇处的地方,建起了一座仅有三间“五路头”房屋的轮船客运码头。自此,平望客运码头有了正式的站房。码头南依頔塘,与莺湖连接;西傍市河,与西塘街东端隔河相望。站房东面一间是候船室,水门汀地面,四周靠墙放着几张长条凳,能坐20来个人,候船室西墙靠北侧有一窗洞,就是售船票的窗口。站房当中那间是售票室兼码头员工的住室。最西边一间是码头的杂物间。后来根据需要,又挨着站房东面围起一堵墙,用以堆放装卸的货物。候船室前面,有一条约3米宽的过道,过道上面有一个不大的遮雨顶棚。过道前面的石驳岸,有一兼作码头的八字形石河桥,可供轮船停靠和旅客上下船。


南大街_副本.jpg

平望南大街


客运码头.jpg

早期的客运码头


客运码头东面是一片东西有20多米宽、南北有30多米长的场地。这片场地的北面连着南大街,右转向东就是司前街,场地的南面则是装卸合作社的码头。也就是说,客运码头和装卸社的码头是紧连在一起的。从码头向北约80米,向左经泰通桥,沿扇子街就可来到平望最繁华热闹的西塘街。


平望镇西塘街_副本.jpg

平望西塘街


那时,每天驶往苏州、杭州、上海、湖州等地、经停平望的过境客轮,以及驶往本县境内盛泽、震泽、芦墟、同里、黎里等地的往返客轮有20多班次。其中,往返苏杭、沪湖的是以柴油为动力、有两层客舱的客轮,其他的几乎都是由小火轮(俗称“煤轮”)拖着一艘由普通木质货船改成的、在船舱里安有几排长凳供旅客乘坐的那种简易客船。


2034-1991-005-0084-0001###0010_副本.jpg

水乡泽国船运忙


那时,汽车班次少,车票又比船票贵,因此乘轮船的人还是很多的。特别是在清明前后和春节期间,由于去苏杭烧香的农村妇女和走亲访友的人大大增加,于是就要加挂一至三艘拖船,以满足运输需要。童年时的我,曾随我母亲坐过多次轮船,印象最深的一次是春节期间,气温很低,跳板上结了一层薄冰,母亲一手抱着弟弟,一手挽着包裹,我跟在后面胆颤心惊地小步前移。船头上一个船工伯伯见状,赶紧上前拉着我搀我到船上,这时我才松口气。进入蒙着苫布的船舱,里面光线很暗,空气浑浊,声音嘈杂,条件虽差,但人们还是为自己能够乘上轮船而感到欣慰。这就是当时冬季乘坐内河客轮的真实情况。


u=1728177875,559892345&fm=253&fmt=auto&app=138&f=PNG.webp.jpg

早期的客轮


说实在的,平望客运码头的位置并不好。码头往东近200米就是安德桥,頔塘和运河在桥东成T字形相交,轮船过桥后无论向北去苏州,还是向南往嘉兴,都是一个90度的直角弯。如果在这里与其他轮船或船队交会,那么在过桥转弯时很容易发生船舶间的碰撞甚至是事故,不仅严重影响了客轮的通行,也是对客轮船老大一个很大的考验。码头西面是俗称市河的后溪,在码头后侧的泰通桥东南堍,有个小猪羊行。平时还好,到了农闲和年节时,四周农村里的乡亲们摇着船涌到了镇上,有的要捉苗猪小羊,有的要采买过年过节的物品,于是市河里舟楫塞港,许多农船都无法进入市河,只能在客运码头附近挨着其他农船用绳一系,算是把船停好了。这种船挨船占了一大片河面的情况,对客轮的停靠带来了极大的妨碍。正是这两个因素,再加上客运业务的发展,使得平望客运码头不得不考虑“搬家”。


1安德桥旧影_副本.jpg

安德桥旧影


图2:平望后溪护僧街__副本_副本.jpg

平望后溪


1962年年初,建在西塘街泄水桥附近的新客运码头启用了。新客运码头站房一改老码头站房局促狭小的状况,候船室面积有约100平方米,站房西侧是办公用房和货物仓房。码头用长条石和水泥砌筑,长近20米,宽约6米。离码头东西两侧7、8米处,还各有一个浇筑于水中、从水底起高约6米、用来拴挂缆绳的方形水泥柱子。这样,从东到西可供靠泊的码头长达约40米,也就是说,拖着3条客船的小船队,靠泊都很方便。苏杭、沪湖两条主线的大客轮,一改以往在老码头靠泊时的窘境,而且湖州至上海的客轮可从黄杨墩东端的口子直接进入莺湖航道,不必从安德桥下转弯绕圈了。


水乡吴江的水码头_副本.jpg

船舶云集运河边


这里有必要说说黄杨墩。黄杨墩是位于莺湖北侧的一个东宽西窄的水中之洲,在它东西两端,各有一个进出莺湖的口子。新客运码头隔頔塘水道正对黄杨墩中部,因此黄杨墩犹如一道天然的防浪堤,在台风袭来时,它挡住了莺湖里的狂涛巨浪,给靠泊的客轮提供了安全的屏障。


6连通三条运河的平望莺脰湖_副本.jpg

连通三条运河的平望莺脰湖


1964年前,由于大庆油田尚处于开发初期,国内汽油柴油仍较紧张,因此,包括客轮在内,在河里行驶的大都是烧煤的小火轮。这些小火轮在机舱两侧的甲板上,都堆着燃煤。行驶中,司炉工要不停地将甲板上的煤铲进炉中,保证作为动力的蒸汽能源源不断地释放出来。同时还得将燃烧过的煤渣,从机舱里铲出并抛到河里。当那些还有着很高炉温的煤渣被抛入水中时,便会在发出一阵“嗤”的声音的同时,腾起一团白色的水雾。直到1967年后,那些小火轮才逐渐被淘汰,代之以燃烧柴油为动力的新型轮船。这种柴油轮船的速度,比“煤轮”要快得多。


司炉工要不停地将甲板上的煤铲进炉中.jpg

客轮行驶时司炉工不停地将甲板上的煤铲进炉中


客运码头搬到泄水桥堍后,除了方便附近居民乘船外,最高兴的要数西塘街的青少年了。盛夏季节,在没有轮船靠泊的情况下,码头和东西两侧的缆绳桩,成了青少年练习跳水的极好平台。每当轮船靠泊后,后面拖船尾部吊挂着的铁锚上,总会有几个青少年“捷足先登”。当轮船启航后,抓住铁锚的那些人就开始了免费的水上“旅行”,随轮船“走南闯北”,在急流中享受着常人无法体会的快乐。若不想再跟船向前时,抓住一条反向行驶的客轮或货船轮队,就又可以回到出发的地方。嬉水与游泳相结合,看似有一定的危险,但这在当年,是包括我在内,许多水边长大的孩子们夏季的一大乐事,它不仅可以强健体魄,而且可以锻炼意志,还可以享受别样的乐趣。


8、平望西塘街_编辑.jpg

平望西塘街


建设中的平望西塘街运河游船码头.JPG

建设中的平望西塘街运河游船码头


那时是计划经济时代,提倡“全国一盘棋”。记得每天下午,位于西塘街的平望水产站,总会有板车拉来少则几桶、多则十几桶的鲜鱼,装上下午开往上海的客轮,供应上海市场。这些装有鲜鱼的大木桶,如菱桶般大小、高约一米,需两个壮汉才能扛起来。要是夏天,这些木桶里还会装上平望天然冰厂的冰块,一层冰、一层鱼,为鱼保鲜。平望人民就是这样以己之能,风雨无阻地支援着上海。


1972年,渔场喜获丰收,职工正将一船船淡水鱼装框运往市场销售,照片提供者:钟守成.jpg

待装船的鲜鱼(钟守成提供)


那时,湖州至上海的夜班客轮有个好听的名字,叫“布谷”,但是我从来没有看到过“布谷”。我家所在的黄大丰,与泄水桥新客运码头近在咫尺。夏季的夜间,客轮到站靠泊的阵阵鸣笛声随风传来,常将睡梦中的我闹醒。“布谷”到平望已是夜间10点左右了。1967年初夏,因“文化大革命”而无学可上的我,来到梅堰姨妈家。夜里,我随已参加工作的二表哥住在下塘(頔塘南岸)农具厂的宿舍里。巧的是,宿舍北面的窗户居高临下视线非常好。我一直想看看“布谷”的面貌,那天夜里9点20分左右,我和表哥伫立在窗户旁,只见西面頔塘里出现了“布谷”的身影,亮着绿莹莹的灯光正快速向东驶来。只听得“布谷”鸣笛两声,好像是报告“我来了”。轮船过了梅堰大桥,看得更清楚了,“布谷”因为是“单放”(没有拖船),所以速度很快。它是条十分漂亮的有着两层客舱的新船,绿色的船体在灯光的映衬下,泛着柔和的湖绿色,令人赏心悦目。我们的窗户正对着轮船靠泊的码头,我目不转睛地注视着“布谷”,幻想着要是哪天也能坐上“布谷”去大上海,那该多好!转瞬间,“布谷”就向着平望驶去了。


11、流淌在平望古镇的运河.jpg

頔塘


随着水运事业的不断发展,平望作为交通枢纽的地位越来越突出。但由于平望镇区段的京杭大运河十分狭窄,严重制约客货轮通行能力的提升。为了改变这种状况,1968年12月至1969年5月,吴江县组织劳力在平望镇西开挖了一条新运河。新运河宽约百米,北自太浦河,南至頔塘河,全长约2.7公里。随后,上级交通部门在318国道南侧、新运河南口东岸,建造了一个更大的客运轮船码头。新客运码头占地面积3亩(合2000多平方米),候船大厅有约300平方米,还有各种功能的其他站房和一片场地,码头也更长更宽。除苏州客运码头外,这个称得上是苏州地区最大的新客运码头,于1970年下半年投入使用。由此,泄水桥堍的客运码头在使用了不到十年时间后,就又易址搬迁了。


4.大运河平望段_副本.jpg

大运河平望段


新运河客运码头启用后,原本通过镇区古运河的苏州至杭州、嘉兴的航线,和苏州至湖州的航线,得以改由从平望大桥下的太浦河向西,再沿新运河向南至頔塘,然后转向东南(杭州和嘉兴)或向西(湖州),由此行驶更加通畅。特别是新运河通航后,大型船队再也不会出现那种在狭窄的古运河里遭堵塞的窘境,从而大大提高了平望段运河的通航能力。


运河上的平望大桥_副本.jpg

运河上的平望大桥


1971年7月16日,平望镇在新运河客运轮船码头北侧,举行了纪念毛主席畅游长江五周年群众游泳活动,我作为一名高中学生也参与了这一活动。


作者(后排左二)高中时和同学合影_副本.jpg

作者(后排左二)高中时和同学合影


没承想,我从军的第一步,居然是从平望客运码头开始的。1976年2月21日,我们这批入伍到济南军区部队的新兵,就要离开家乡奔赴军营了。这天夜里22点左右,我和平望征集站的200多名入伍新兵一起,在接兵干部的带领下来到新客运码头候船。近23点时,苏州客运轮船公司运送新兵的船队,拉着震泽征集站的入伍新兵,停靠在了平望客运码头。在我们上船后,船队驶向吴江,又拉上了吴江征集站的入伍新兵。22日凌晨船队到达苏州,然后由军队列车将我们运送到部队。


上世纪八十年代初的一个春天,我第一次去杭州时,特意选择从平望客运码头乘苏州至杭州的夜班客轮。那时公路交通还没有大发展,客源也有,因此每天往返的苏杭班有好几班船呢。苏杭班也是分等次的。最好的是苏杭间直达的卧铺客船,旅客主要是来苏杭旅游的人。其次是由一艘两层客轮拖一至两艘客船组成的快船,我那次坐的就是这种客轮,夜里9点半左右下船,第二天天亮到杭州。


客轮.jpg

客船


记得1982年冬天,一位芦墟战友陪妻子到平望地区医院(吴江第二人民医院的前身)生孩子。那天下午产妇要出院了,我借来三轮车,在车里放上一张躺椅让产妇躺着,然后蹬车将产妇送到客运码头,并目送战友一家祖孙4人乘客轮返回芦墟。


平望中医医院丶_副本.jpg

坐落在平望镇的吴江区中医医院(苏州市吴江区第二人民医院)


1986年后,随着陆路交通的大发展,水上客运渐趋衰落,途经平望的客轮班次,主要是苏州至杭州的日夜班客轮还有客源,那些短途的航线则先后停运了。之后,由于高速公路的发展,进一步挤压了水上客运市场,连曾经被称为“黄金航线”的苏州至杭州的客运也逐渐萎缩,没有了客源。1994年6月,苏州轮船公司班轮停航,经营60多年的平望轮船客运全部停业。


尽管水上客运已经停业许多年了,但是以货运为主的水上运输,这些年却得到了极大的发展。随着京杭大运河、长湖申线等航道的不断拓宽和等级提升,水上货运日夜不停,黄金水道百舸争流,呈现出了一派运输繁忙、欣欣向荣的景象。


图2:千年运河流淌过的吴江.jpg

京杭大运河



END

喜欢这篇文章欢迎转发分享




责任编辑:王秋蕾、吴英

技术编辑:吴英

图片来源:张志远、馆藏及网络


※※以上图文,贵在分享,版权归原作者及原出处所有。如涉及版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稿

我知道,你很有故事,我知道,你也有文采,我知道,你也偷偷的喜欢吴江通。那么大胆和我们表白吧!要知道,吴江通更喜欢你!你的表白,可以是感悟生活,体会人生,也可以是寻找乡愁,记忆历史!文笔不重要,真实真心就好。自行配图,特别欢迎。一旦录用,奉上稿酬,虽不高,意很诚,还有你可能喜欢的地情书哦!

1、请发送至投稿邮箱

szwjdaj@163.com 


2、注明姓名和联系方式。如已在其他媒体发表,敬请说明(特别是已在其他微信公众号上推送,一律不录用)。照片请勿插入文中,请单独发送。


3、如第一次投稿,文末请附作者简介百把字,另附近影一张,谢谢!


由于来稿较多,自投稿之日起两个月内没有录用,作者可自行处置(同一作者单次投稿多篇除外)。


吴江通会给你一个原创平台,让你展现自己,让更多的人了解你!





按下方二维码识别 关注更多吴江地情 

(微信ID:SZWJDAJ )


点击查看精彩推荐文章

1臭苋菜梗,全身是个宝

2、“西学东渐”立奇功,吴江翻译第一人 ——记黎里名士、清末翻译家沈毓桂

3、值得一走的丽则女学

4、芦墟大庆楼:打捞时光里的美食记忆

5、苏州方志人不仅提笔能写,讲课更惊艳!

原创不容易,

请点“赞”“在看”鼓励哦??



电话:0512-63016908  传真:0512-63016927
地址:苏州市吴江区中山南路1979号 邮编:215200
吴江区档案馆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