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
2024年11月24日 星期日
数字方志馆搜索:
泥鳅那些事

泥鳅那些事


居家生活的日子,我家俞老师美美地计划着:“平常没有时间烧饭,一直吃学校食堂的饭菜。现在我要好好把握机会,做一些自己喜欢吃的美食”。俞老师的美食,大多为鱼类,如咸菜细鱼、酱炖鳑鲏鱼、清炖肉鲥鱼、豆腐昂刺鱼、豆瓣大头菜汤……


1、昂刺鱼豆腐汤.jpg
2、清蒸鲥鱼.jpg

昂刺鱼豆腐汤&清蒸鲥鱼


今天的美食是一盘鲜美的酱烧泥鳅,这个季节的应季美味。


泥鳅是我们江南水乡司空见惯的水产,素有“水中人参”的美誉。什么时候的泥鳅最好吃?听说有两个时间点,一是每年的初夏,泥鳅最为干净美味。另一时间是秋季,秋季的泥鳅最肥美,“秋风起,泥鳅肥,初冬泥鳅赛人参”。


泥鳅的营养价值高,蛋白质、糖类、矿物质、维生素均比一般鱼虾高,脂肪成分较低,胆固醇更少,并含有不饱和脂肪,具有有滋阴祛湿、补血等功效。


泥鳅属鳅科,体形圆,?短,?下有?鳞?,颜色青黑,浑身沾满了自身的粘液。喜欢栖息于静水的底层,常出没于湖泊、池塘、沟渠和水田底部富有植物碎屑的淤泥表层,对环境适应力强。泥鳅不仅能用鳃和皮肤呼吸,还具有特殊的肠呼吸功能;当天气闷热或池底淤泥、腐植质等物质腐烂,严重缺氧时,泥鳅也能跃出水面,或垂直上升到水面,用口直接吞入空气,由肠壁辅助呼吸。


4、泥鳅.jpg

泥鳅


从小大家都会唱儿歌《捉泥鳅》:“池塘的水满了,雨也停了,田边的稀泥里到处是泥鳅。大哥哥好不好,咱们去捉泥鳅……”


稍微有点年纪的人,估计都有捉泥鳅的经历。小时候,我们经常去捉泥鳅。待稻田里的水稻收割完,或者把沟渠拦坝,把水兜干,便可以拿铁搭(就是铁耙)把泥垦开,一条条泥鳅忽然暴露在强烈的光线下,惊慌失措地乱跳乱钻,我们趁机把它们捉进篓里。泥鳅满身粘液,非常滑。所以抓泥鳅是个技术活儿,不能抓得太紧,越紧越容易滑掉。要轻轻地握着或捧着,让它放松警惕,然后快速放进鱼篓。每每捉了泥鳅回家,我们自己也成了一条条“泥鳅”。


5、捉泥鳅的小男孩.jpg

捉泥鳅的小男孩


在物资匮乏的年代,吃上一回泥鳅也算是改善生活了。但记忆中小时候我家很少吃泥鳅。泥鳅不仅腥味重,还有一股泥土味。而且骨头比较多,吃起来不方便。我们一家都不喜欢吃泥鳅还有一个原因是,泥鳅太滑,杀起来太麻烦,忙碌的大人们无暇处理。我家捉到的泥鳅一般都剁碎了给鸭子吃。鸭子们吃了泥鳅长得很快,生的鸭蛋蛋黄火红,非常好吃。


6、泥鳅身上有种很滑的粘液.jpg

泥鳅身上有种很滑的粘液


我们这里的泥鳅大致分为两种:黄斑鳅和粉鳅。黄斑鳅颜色跟黄鳝很相似,黄黄的底色,上面有许多黑色斑点。强壮健硕,比较粗大,肉质紧实,体表有细鳞。粉鳅的背部是青黑色的,腹部白色,比较秀气,相对柔弱,体表无鳞,肉质细嫩肥美。两种泥鳅的味道,各有所长。


“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地处太湖南岸的庙港,有着诸多水产。这里的泥鳅,少了泥土味,味道很鲜美。


但庙港人大多不喜欢泥鳅,市场上的泥鳅价格极为便宜,只有2元左右一斤。俞老师却是个对泥鳅懂行的人。在庙港工作的那些年,节假日里,俞老师总是会买一些,精心制作,美美地过把瘾。市场上的人都笑俞老师怎么喜欢吃这样廉价的东西,把我家俞老师称为“爱吃泥鳅的铜罗人”(俞老师的老家是铜罗的)。


7、菜场上的泥鳅摊.jpg

菜场上的泥鳅摊


俞老师杀泥鳅很讲究。先要把泥鳅养在清水里(清水里滴几滴菜油)一两个小时,让泥鳅把肚里的泥沙吐尽。然后搬个小板凳,到楼下空地上杀泥鳅。在地上铺一张大大的硬纸板,然后在上面杀泥鳅,这样就不会弄脏地面了。邻居们三三两两过来围观,七嘴八舌,好不热闹!俞老师先把泥鳅拍昏,去头,用手指捏住泥鳅的肚子,将里面的肠子从尾部往上挤,露出的肠子用刀后角钉住,然后慢慢将肠子拉出。不用担心泥鳅的苦胆弄破,因为泥鳅是少数苦胆不苦的鱼之一。再把泥鳅分为两段,清洗、晾干。


8、现杀泥鳅.jpg

现杀泥鳅


我们喜欢用黄豆酱红烧,带着浓浓的酱香的泥鳅一点吃不出腥味和泥土味,口感肥嫩鲜美。我和儿子一般吃前面的那半段,把筷子插入泥鳅的肚子,然后用牙齿轻轻地咬掉外围的又酥又软的肉,最后留在筷子上的是完美的泥鳅骨架,非常有趣。


3、酱烧泥鳅.jpg

酱烧泥鳅


从那个时候,不爱吃泥鳅的我,不自觉地好上了这一口。


泥鳅还有很多种做法。清蒸咸肉泥鳅、油炸香酥泥鳅,还有一道来自民间的乡土名菜——泥鳅钻豆腐。各有各的特点,各有各的美妙。闲暇时候朋友们可以尝试一下。


9、咸肉蒸泥鳅.jpg

咸肉蒸泥鳅


10、油炸香酥泥鳅.jpg

油炸香酥泥鳅


如果亲戚朋友有人得了癌症,人们会买泥鳅给病人吃。听说吃泥鳅具有提高免疫力、降低复发、抵抗肿瘤等功效与作用。泥鳅中有较高的精蛋白,精蛋白食物易于吸收、利用,从而提高患者免疫力。


随着对泥鳅认识的提高,泥鳅的身价不断上涨。从寻常百姓家走进了豪华酒店,从野生捕捉到人工饲养,泥鳅的产量猛增。每每在饭店酒席上吃到泥鳅,我和俞老师都会会心一笑。


END

喜欢这篇文章欢迎转发分享




责任编辑:沈瑶、梅雪芬

技术编辑:吴英

图片来源:馆藏及网络


※※以上图文,贵在分享,版权归原作者及原出处所有。如涉及版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稿

我知道,你很有故事,我知道,你也有文采,我知道,你也偷偷的喜欢吴江通。那么大胆和我们表白吧!要知道,吴江通更喜欢你!你的表白,可以是感悟生活,体会人生,也可以是寻找乡愁,记忆历史!文笔不重要,真实真心就好。自行配图,特别欢迎。一旦录用,奉上稿酬,虽不高,意很诚,还有你可能喜欢的地情书哦!

1、请发送至投稿邮箱

szwjdaj@163.com 


2、注明姓名和联系方式。如已在其他媒体发表,敬请说明(特别是已在其他微信公众号上推送,一律不录用)。照片请勿插入文中,请单独发送。


3、如第一次投稿,文末请附作者简介百把字,另附近影一张,谢谢!


由于来稿较多,自投稿之日起两个月内没有录用,作者可自行处置(同一作者单次投稿多篇除外)。


吴江通会给你一个原创平台,让你展现自己,让更多的人了解你!





按下方二维码识别 关注更多吴江地情 

(微信ID:SZWJDAJ )


点击查看精彩推荐文章

1话说芦墟

2、难忘盛泽那对惨遭日军残害的父子

3、引鳝鱼,那些事儿…

4、流芳早见兰根茁 秉操贞固心向党一一记民主革命家、教育家沈体兰先生

5、八次搬家话党恩

原创不容易,

请点“赞”“在看”鼓励哦??


电话:0512-63016908  传真:0512-63016927
地址:苏州市吴江区中山南路1979号 邮编:215200
吴江区档案馆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