震泽,为中国历史文化名镇,位于吴江区西南部,江浙交界处,北濒太湖,距苏州50千米;东靠麻漾,距上海80千米;南壤桃源,距杭州75千米;西与浙江省湖州市南浔区接界。
震泽区域位置图
宜业宜居宜游的新震泽(凌佩华摄)
震泽古镇牌楼(震泽文体站提供)
震泽古镇俯瞰(潘福官摄)
因濒临太湖,震泽故取太湖的古称震泽。其历史颇为悠久,镇上现存的禹迹桥诉说着当年大禹治太湖之水时在震泽留下足迹的传说。自唐开元二十九年(741),湖州刺史张景遵在此设震泽馆,定名一千两百余年来,郊野“桑柘含疏烟”“处处倚蚕箔”,镇区“雁齿斜连塔影横”“栋宇鳞次,百货俱集”,素有“蚕桑之乡”和“江南重镇”的美誉。
禹迹桥与慈云塔相映成趣(潘福官摄)
震泽首届蚕花节(邱树新摄)
震泽,在远古时期为泻湖浅湾,“始为洪流,继为泽薮,卒为阡陌”。镇南有一湖泊,名蠡泽湖,原名斩龙潭,相传大禹在太湖流域治水时于此力斩蛟龙而得名,后来,越国大夫范蠡助越王勾践灭吴国后,深悟勾践“为人长颈鸟喙,鹰视狼步,可与共患难而不可共处乐,可与履危,不可与安”,于是,悄然乘扁舟,出三江,入五湖,云游四方。
现今的蠡泽湖
传说当年范蠡偕西施同乘一船观赏太湖渺茫空濛的湖光山色后,途经斩龙潭,见这里水波不兴,澄明如镜,正合他俩隐居的心境,于是就在潭边筑宅而居。范蠡还延请工匠在潭前砌造一高台,每逢晴明之日就与西施一起拾级而上,放线垂钓,故这里被称为“范蠡钓台”,为“震泽八景”之一,斩龙潭也被改称为“蠡泽湖”。
范蠡钓台
1980年,蠡泽湖中出土了商代圣水牛头骨。1983年,南京博物院来调查、试掘,出土了崧泽文化、良渚文化和马桥文化的陶片。在蠡泽湖东,另有一史前遗址,名刘家浜遗址,位于蠡泽村刘家浜,1982年出土了马桥文化的陶罐。1983年,又出土了良渚、马桥文化的陶片。从这两个遗址出土的文物看来,震泽先民早在五六千年前就在此繁衍生息了。世易时移,沧海桑田,几经变迁,震泽由村落形成集镇。
刘家浜遗址
唐开元二十九年(741)湖州刺史张景遵设震泽馆后,震泽之名始见于志。南宋绍兴年间(1131~1162)初,震泽为皇畿近地,朝廷设巡检一员以镇之,震泽镇之名始自此时。镇东首的慈云禅寺和慈云寺塔也在此时稍前而得名。传说北宋末年,北宋王朝朝政腐败,国力衰微,北方金兵乘虚而入,攻下都城汴梁,掳去徽宗、钦宗二帝。宋徽宗女儿慈云公主避难来到吴地震泽后,念念不忘禁锢在北国的父皇,终日闷闷不乐。侍臣们为其解忧,就在镇东三国时望夫塔的废基上重建一座宝塔,并新建一寺,分别以“慈云”命名。塔成后,慈云公主常登临塔顶,遥望北方祈祷,祝愿父君早日平安归朝。
慈云禅寺和慈云寺塔(潘福官摄)
慈云寺塔的前身名为望夫塔,也有着一段传说。相传三国期间,吴国国主为从蜀国手里讨回荆州,再三用计,均被诸葛亮识破。后来纳都督周瑜的“美人计”,诱刘备来吴国,欲软禁,威逼他交出荆州。怎料刘备为皇叔,加上相貌堂堂,深得吴国太欢心,欲将女儿嫁之。结果弄假成真,让吴国“赔了夫人又折兵”。此后,孙权不甘心,设计将妹妹骗回吴国,不让其归蜀。孙夫人日夜惦记丈夫,就在地处太湖之滨的震泽建造一座高塔,每日登高望西远眺,盼望夫妻团聚,“望夫塔”即由此得名。
仰望慈云寺塔
千百年来,特别是近当代以来,震泽凭借一根丝,演绎了令人振奋不已的历史。震泽跨頔塘两岸,交通地理条件甚是优越。早在明代初期,以震泽为中心的沿太湖地带即是全国重要的湖丝产区之一。到了清代,“食货交易……贸丝粜粟为多”,当地多数乡民缫而不织,将丝作为商品出售。鸦片战争后,辑里丝及辑里干经(辑里丝始产于明代,产地在江浙交界的震泽、南浔一带,为湖丝中的佼佼者)在震泽集散。清咸丰十年(1860),震泽丝经商人为推动出口,与浙江南浔丝商一起在上海联合成立了跨省行会组织——江浙丝经同业公会,办理收货、仓贮、成交、结算等业务。与此同时,镇上各丝行、丝经行建立了同业行会组织——丝业公所。民国初年,震泽镇上丝行林立,丝业公所呈请江苏省都督府准予在原址新造公所,并改名为震泽丝业公会。20世纪20年代,全镇有二三十家丝行(全盛时达47家),尚有不少熟悉生丝生意的人充当“丝主人”(中间商),另外,镇上有7所蚕种公卖处、14家茧行、4所桑叶行。震泽丝市一时名噪中外,形成了近代著名的丝市。
流经震泽的頔塘故道(震泽文体站提供)
建于1929年的震丰缫丝厂
位于镇上宝塔街西首的师俭堂为全国重点文物单位,其主要建筑第四进正厅在清同治年间至抗日战争爆发期间这七十余年间,一直作为主人经营的“恒懋昶”丝经行所在地。由于要进行丝经经营,该厅为敞开式,被称作“敞厅”,这在深宅大院是颇有少见,可见这根丝在震泽人心目中的地位是多么之高。
师俭堂敞厅(潘福官摄)
震泽丝业界的创举是多方面的,其开展行业办学也可谓在吴江乃至在太湖流域开了先河。民国元年,即筹建丝业小学。翌年,该小学因教学成绩突出被省里定为模范小学。民国9年,在北栅藕河豆腐桥之北建造新校舍。民国15年,增设初中班,改称“丝业公学”,现旧址为苏州市文物保护单位。
丝业公学旧址(震泽文体站提供)
在近现代,震泽人在蚕丝上为吴江为江苏也为中国在国际上赢得了殊誉。与师俭堂毗邻的懋德堂,现为苏州市文物保护单位,由毕姓丝商所建,其后裔毕康侯为震泽镇上最早的留美学生之一,民国10年,作为中国代表团内辑里丝业三人代表之一,出席了在美国纽约举行的第一届万国丝绸博览会。
懋德堂
当今,震泽丝业更是红红火火,发扬光大。1993年9月,江苏省首家省级茧丝交易定点专业市场——江苏太湖茧丝市场在震泽开业。2013年10月28日,在土耳其伊斯坦布尔召开的丝绸之路国际大会上,震泽镇的太湖雪、丝立方、山水丝绸三家企业生产的丝绸产品代表中国丝绸参展,博得各国代表和客商的赞许。2015年11月24日,在中国与中东欧领导人参加的“16+1”会议上,震泽生产的真丝画作为国礼赠送给与会的各国外国元首。
震泽太湖雪蚕桑文化园(吴胜摄)
震泽丝立方(吴胜摄)
震泽山水丝绸(吴胜摄)
“四面湖光绕,中流塔影悬。荻塘西去路,蚕来胜耕田。”众水环抱之中的震泽,碧波晴光,风光旖旎。五千余年的文明史,近千年的建镇史,给她留下了数不胜数、独具特色的文化遗产。古塘、古庙、古墓、古街、古巷、古宅、古河道、古桥梁比比皆是,令人赏玩无厌,流连忘返。
古韵震泽
震泽历史上曾有“震泽八景”,倾倒了远近慕名而来的人们。时至今日,“慈云夕照”和“虹桥晚眺”这两景完好地保存着,“飞阁风帆”这一景近年也得到很好的恢复。其中“虹桥晚眺”中的虹桥,为苏州市文物保护单位,位于藕河街虹桥弄西,跨通泰河。民国8年(1919),震泽市镇当局在虹桥东堍近处增建一亭,名为“小垂虹亭”,以增光添色,其前抱柱联为:“远望洞庭,山色水光成画本;近邻塔影,花香鸟语尽诗情。”
慈云夕照(摄于1921年前)
虹桥晚眺
民国24年6月,因新开頔塘转道,将虹桥移建于今址。该桥拱形单孔,东西走向,花岗石砌筑,全长24米,中宽3.1米,堍宽3.5米,矢高3米,跨径7.1米。拱券为纵联分节并列法砌置,龙门石面上刻有“轮回”图案,桥栏望柱雕有两对石狮,桥面石南北两侧刻“虹桥”桥额。桥身两向均镌有对联,分别为:“波平柳岸长虹卧;水绕渔村半月悬。”和“鸭头新涨湖光远;雁齿斜连塔影横。”每年中秋午夜,登上虹桥可看见慈云塔影倒悬在桥拱倒影之中。一年中仅此一晚出现这一奇观。清代邑人庄观《塔影桥》诗云:“荒桥乱石隐村墟,中望浮图咫尺余。怪道月光寒似水,一条倒影伴游鱼。”
现今虹桥(吴胜摄)
震泽除了虹桥,至今在一泓泓碧水上,尚浮卧着多座古石桥,或飞越于河港,横跨于街面,或盘旋于要津,点缀于塘岸。这些桥连接着悠悠的岁月,充盈着浪漫的色彩,紧联着当地的经济、文化和百姓生活,还展现着对联这一古老文学形式的身影和精美的雕刻艺术。其中香花桥为江苏省文物保护单位,禹迹桥、思范桥、政安桥和万福桥,均为苏州市文物保护单位,凸现着深厚的历史底蕴。
香花桥
禹迹桥和思范桥(潘福官摄)
政安桥(吴胜摄)
万福桥(震泽文体站提供)
“飞阁风帆”中的“飞帆”指文昌阁,在镇禹迹桥东、頔塘南岸分水墩上。清代沈环飞有《秋日登分水墩文昌阁》诗云:“飞阁凌空峙,丹霞倒影流。烟凝万户晓,爽挹一天秋。水势分还合,山容淡更幽。笔峰浮古塔,文藻接瀛州。”分水墩为頔塘中的一个小岛,河水在此分成两脉。文昌阁高三层,登阁四望,頔塘中船来舟往,风景极佳。后阁毁,墩存。2007年12月,在原文昌阁地址南侧重建。
飞阁风帆
现今文昌阁
震泽不仅遗存着厚重的物质文化遗产,而且还保留有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拥有多项非遗项目,不管是苏州市级的,还是吴江区级的,都植根于当地人们的生产生活之中,散发着浓浓的乡愁。其中半数与震泽为“中国蚕丝之乡”紧密相关,另一半则与震泽为“中国太湖农家菜美食之乡”和“中国太湖美食之乡”相连。诸如桑蚕丝绸习俗、吴江蚕桑养殖技艺、蚕丝被制作技艺、震泽黑豆腐干制作技艺、熏青豆茶制作技艺、震泽定胜糕制作技艺、仁昌苏式糕点制作技艺等等都名闻遐迩,蜚声江南。
蚕桑养殖
制作蚕丝被(潘福官摄)
制作黑豆腐干
制作熏青豆(潘福官摄)
制作定胜糕(钮泉娜摄)
震泽历史上才人辈出,范蠡、张志和、陆龟蒙等许多名人隐居在此,留下了蠡泽湖、思范桥、张墩、养鸭池、震泽别业等诸多名胜古迹。20世纪30年代,同邑著名社会学家费孝通在震属开弦弓村作社会调查,写下《江村经济》这一社会学巨著,为全世界了解中国农村打开了一扇窗户。与此同时,震泽本地俊杰迭出,自南宋绍兴四年至清光绪三十二年(1134~1906)间,震泽先后出过进士17人,举人39人。进士中有宋代儒林三贤、入震泽“三贤祠”的王蘋、陈长方、杨邦弻;有明代按察副使吴秀,清代翰林院编修倪师孟等。举人中,明代有沈高、金槃等,清代有金见星、金澚、董球、沈泰来、周士燮等。值得一提的是清同治年间的举人庄人宝曾署浙江宁波府知府和杭州府知府,清光绪年间的举人施则敬后来成为我国红十字会的创始人。
范蠡、张志和、陆龟蒙
除了进士与举人,震泽才俊尤多,且不少人享誉神州。如南宋的沈义甫在江西白鹿洞书院教授朱子理学,时称良师,有《乐府指迷》《遗世颂》《时斋集》行世,学界因名时斋先生。又如明末清初的王锡阐枕经籍史,推步验天,其在天文学上的成就在全国、全世界均有很大的影响。
王锡阐纪念馆外景(陈志强摄)
王锡阐纪念馆内景(钮泉娜摄)
到了近现代,震泽更是名士迭现,有民国期间享誉海内外的施肇曾、施肇基、施肇祥兄弟,其中施肇基为一代外交家,为确立我国在联合国的地位作出了杰出的贡献,他与其兄施肇曾一起创办的震泽中学至今仍名闻江南;有曾得鲁迅致函约见、与柳亚子交谊颇深的徐子为;有参与“两弹一星”研制并作出重大贡献的两院院士杨嘉墀;有为振兴昆曲事业而殚精竭虑、享誉海内外的蔡正仁、王芳等等。
施肇曾、施肇基
杨嘉墀
—END—
责任编辑:王秋蕾、吴英
技术编辑:吴英
图片来源:陈志强、馆藏及网络
※※以上图文,贵在分享,版权归原作者及原出处所有。如涉及版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我知道,你很有故事,我知道,你也有文采,我知道,你也偷偷的喜欢吴江通。那么大胆和我们表白吧!要知道,吴江通更喜欢你!你的表白,可以是感悟生活,体会人生,也可以是寻找乡愁,记忆历史!文笔不重要,真实真心就好。自行配图,特别欢迎。一旦录用,奉上稿酬,虽不高,意很诚,还有你可能喜欢的地情书哦!
1、请发送至投稿邮箱:szwjdaj@163.com
2、注明姓名和联系方式。如已在其他媒体发表,敬请说明(特别是已在其他微信公众号上推送,一律不录用)。照片请勿插入文中,请单独发送。
3、如第一次投稿,文末请附作者简介百把字,另附近影一张,谢谢!
由于来稿较多,自投稿之日起两个月内没有录用,作者可自行处置(同一作者单次投稿多篇除外)。
吴江通会给你一个原创平台,让你展现自己,让更多的人了解你!
按下方二维码识别 关注更多吴江地情
(微信ID:SZWJDAJ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