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江通”连续五年勇夺全国冠、亚军。
“游学”一词绝妙。“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从来就是书生可以广而告之的梦想与财富。五十知天命,回望寻游路,感慨良多。
真的向往游,真的在乎游。还在求学时节,发现教科书只是“画饼充饥”,越充越饥;学科老师也只是照本宣科,根本不知天南地北是否一般人间烟火。
心仪南京师范大学地理专业。我的一位同事毕业此系,见多识广,令我爱屋及乌。因此,当我在石头城江苏教育学院函授本科时,我常徘徊在南师大门外,就像卫星矢志不移围绕着冥冥中的轴心转。《美国国家地理》是我仰望的女神,而《中国国家地理》则是我可以触摸的公主。
南京师范大学
《中国国家地理》
知行脱节,知多而行少,让我对纸上谈兵的“知本”地理,不免隔膜,而对行走态的“在场”地理格外眷恋。
想念郦道元,想念沈括,想念徐霞客。当我读着或教着他们的作品时,我都惭愧得抬不起头。后来有机会一到雁荡山,应证了一个最世俗的道理:不到不罢休,到了准后悔。事实上,我总结的真理却是:不到永远悔,到了不罢休。为啥?经历、体验,就是财富!所有的“见识”都是在无谓的“见”中有为地“识”的。
雁荡山
旅游意义上的第一次游,是小学春游。姑苏城外虎丘塔。那回,我们带着干粮,背着被褥,乘着挂机船去。那回,我们的一位同学中途迷糊,走丢了。城市的霓虹灯真会蛊惑,一闪一闪,就把目标闪失了。
虎丘塔
中师毕业前夕,我们浩浩荡荡游了南京。台面上的理由是拜访斯霞老师——当时小学教育界的偶像,今天回想依然名副其实。进南师大附小,本身就是一种游,就是刘姥姥进大观园。南京给我的印象实在太深了,留校工作后我以所谓的教师身份带队去过;本科函授时,我以资深老学油子的形象反复晃荡过。最大的印记是中山陵,是夏日大街那成荫的法国梧桐树。为了那一片绿荫和那举升灵魂的台阶,说句极端的书生话,我愿“尘封”在民国记忆中。
南师大附小
中山陵
我想当自己的导游,随心所欲游遍世界。我想穿越岁月、穿行风景,当考古家或历史地理学家,如葛剑雄教授,对人文景观如数家珍。这样的心境,可能缘于“被动”地欣赏了翦伯赞先生的散文《内蒙访古》。因此,当我艰难地当了名高中语文教师,“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的自豪与自卑感一时中和。自豪的是,我比别人更清醒读书、行路的辩证关系;自卑的是,我的读书与行路资本,特别是行路,如同阮囊,着实羞涩。
上世纪90年代,依然“计划”思维主导。我知道,依我的个性,论资排辈,绝对休想争得可怜兮兮的公共旅游资源。于是,自知自明,自游。骑着自行车,游炮制的“大观园”,游身边的“江南水乡”。大观园在上海郊区青浦,说远不远,说近不近,那时自行车胎特别“大兴”,烈日炎炎的水泥公路上骑上数小时,“噗”就爆胎了。同里古镇虽属本地,景点也要门票,怪别扭的。于是,想到了写游记赚回旅资。这就养成了我记游的习性,小财主打小算盘,酸不溜秋。
大观园
同里
同里的游记忝列《名人笔下的同里》一书,同样酸不溜秋,好在稿酬不菲。那时的同里养在深闺,离“世界的同里”(世界文化遗产)尚远。尝到甜头,一鼓作气,乘公交车游一箭之遥的周庄。周庄也是水乡,与同里有异曲同工之妙。因陈逸飞的油画《双桥》而声名鹊起、名声远播。周庄的门票显然水涨船高,因而游过后,再度舞文弄墨,着意浓墨重彩。一篇《人文周庄》入选有关文集还获了个什么奖,回赠丰厚,出乎意料。一发不可收,心血来潮,暑假竟趿着个拖鞋,招手上车,游了西湖。因为毫无准备,所以,游得惶恐,一怕钱不够花,二怕花了钱没收获。现在回想,西湖的那回游,“性价比”绝对高。“知了”声声中,我努力地行,努力地记,更努力地思考,一座“孤山”,来回走了个遍。日光强劲,走着走着做起了白日梦,就与“糖僧”苏曼殊对话了。回来后,一气呵成《好一座孤山》,日本NHK电台都录播了。连本带利,足以告慰游览的累与寒酸。
周庄
游普陀山,集体组织,属“职工福利”。那时我在乡镇中学教书,同样大暑天,几十号人,大轮船、大统铺,行军打仗一般。好在晚上可以自由行动,于是,我尽情地听海,尽情地编排游程。普陀观音寺观音洞到过后,我梦到了对我十分慈爱的一位叔公竟修成了寺中的一尊菩萨。这梦真逼真,以致“唯物”的我点燃起“唯心”的火苗了。普陀一游,虽系“福利”,但来之不易,弥足珍贵。记得为了多看一点景,多撞几个院落,我在午后的太阳下走着走着竟睡着了。回来后,腹泻,发烧,打了一星期吊针,也写了自以为颇可示人的杂文《看看大海》;更重要的是,因一游而油印“出版”了一册诗集《佛国之旅》。这样的激情,此生恐怕不会再有。
普陀山
世纪之交,我进城教高中语文。沈括(《梦溪笔谈》作者)的《雁荡山记》,我讲解得行云流水。示范教学时,我还以图画形式,解释了文句“亦雁荡具体而微者”,惟妙惟肖,一时令人击节称叹。但心底就是一个“虚”,一个“不着实”——真实的雁荡山我都没到过,遑论雁荡瀑布了。由此,倔强地萌生了这样一个信念——前台教学尽可能不要缺失游历后援。学习亦是,春游不可因噎废食。若干年后,我离开了教育界,有机会一游雁荡山,遂不顾调侃,一路奔走一路用笔记录。我要还债!
温州雁荡山美景(朱惠民摄)
也许诚心感动,“不惑”之际,因工作需要,行走机缘陡增。“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世纪之交的学校教育科研热,让临阵受命的我东奔西走,由此,也“得来全不费工夫”,顺便游览了“天涯海角”。那阵子,余秋雨先生的文化大散文如日中天,文本上的一次“苦旅”,提升的是现实中的一番“慢慢走,欣赏啊”。我比不得大师,但邯郸学步总还可以。花个小钱,来个“偷得浮生一晌游”。可能是癖性作祟,依然,不肯放过一景一典故,就像林黛玉进贾府,“步步留心,时时在意”。回来,翻来覆去,非得整理出个子丑寅卯。年过“不惑”,原本一门心思深思熟虑“教育”,不想工作被“转型”,进政协。弦不再绷得紧,工作场域则变得更宽广。哲人有言:机缘泛化,感觉不免钝化。照相多了,笔记做得少了;过眼的云烟多了,沉淀的思想少了。纵向比较,显然堕落了;但横向一比较,似乎还是悭吝得惹人疼。同道中,这些年,出国出境比比皆是,但我无缘。这也好,它让我更在乎——在乎“心游”,在乎画地为牢的“自游”,在乎磊落光明的“记游”。游是一种神往,游是一种经历,游更是一种不可拷贝的境界。有游的人生就有历练,这是“绝知此事”才得来的。走不甚远的人生,走得认真,走得踏实,风景同样“这边独好”。还是要感谢这些年亦实亦虚、亦工(工作)亦思(思想)的“走四方”,无论是蜻蜓点水,还是打擦边球往车窗外“刷”一眼,换来的总是体验。
天涯海角
名山大川,钟灵毓秀。攀登中华文化天梯,泰山无疑是天字第一号。读着古文《登泰山记》,念着现代文《雨中登泰山》,渴望也能如圣人一般——“小鲁”“小天下”进而“小宇宙”。事实上,当我登上泰山时,感觉也真是一个字——“小”,泰山绝没有想象中的崇高与不可一世。信息时代,地球都成了“村”,还能奢求重现“鸡犬相闻”背景中的神奇?乘揽车上的山;下山,我坚持要“登”一下,用脚实实在在感受一下“五岳之尊”的敦厚。
泰山
五岳之中,东泰山最具礼仪,西华山最是险绝,中嵩山最富传奇,南衡山最能澹定,北恒山最为平实。可喜又可惜,旅游开发让“五岳归来不看山”的世人猛然省醒,岳不高大了,山外也无山可看了。感谢画家,感谢以美文映衬美画的吴冠中,他让披着神秘面纱的张家界一举闻名。张家界山水的中国画风格,抚慰了我的游山之憾,无意间也疗治了我的“疑似”恐高症。
张家界
之于大川,长江、黄河自不待言。但我接触的长江黄河,均处GDP之花绽放的“沿海”。因此,江是滞流的,河是混浊的,浩浩汤汤的气势与远上白云间的意境,只在吟诵的唐诗宋词中。一直自卑没能一览“三江源头”,无需添加人为要素便“登高壮阔天地间”;终究抱憾无法再游原生态的“长江三峡”,那声势那韵味永远永远留作《水经注》(内有《三峡》一节)空洞的回声与刘白羽(写有散文《长江三日》)虚无的叹息。
长江三峡
“雄关漫道真如铁”。山海关,明长城的最东端,镇山守海,接天迎日,一个关名,山海通吃,好不自信好不霸道。与此呼应的嘉峪关,位河西走廊中部,丝绸交通,烽火狼烟,有和平的“嘉”又是争战的“峪”,登上城关,或致“悲欣交集”(弘一法师语)。剑门如剑,蜀道万难,这就是龙门山脉的剑门关。“置之死地而后生”,《三国演义》激越的号角由此响彻,蜀汉亡国的哀音也于此呜咽。那年初秋,裹紧了单衣,迎风站立剑门楼阁,但见谷中旌旗猎猎,关口溢水泠泠怒竖,悲怆之情不能自已,回来竟写不成一笔游记。怪!
山海关
因为袁鹰的《井冈翠竹》,我属意井冈山;因为梁衡的《晋祠》,我流连三晋大院;因为“风吹草低见牛羊”的歌咏,我向往呼伦贝尔大草原;因为“飞天壁画”的传奇,我痴迷茫茫沙漠敦煌窟。还有“致橡树”的厦门、“请到天涯海角来”的海南、“新疆是个好地方”的天山……美好的山水,总伴着美好的抒情与表达,这是地理的魅力,风光的魅力,也是文学艺术再创造的魅力。我愿在这样的山水风情人文艺术中陶醉。
井冈山、呼伦贝尔大草原、海南、天山
已有的游历中,与“学”结合得最甜蜜的可能要数台湾教育考察。2006年的那个春天,我傲然以学者身份游学。那时,我在四星级高中分管教育科研,被江苏省教科院基教研究所特聘为兼职研究员,也算凤毛麟角。省教科院组织课题组,赴台湾康轩文教集团学术交流。这是极具品质的考察,也是我首次“出境游”。香港转机,跨越那湾“浅浅的海峡”时,我竟生一种乡愁般的感动。万米高空,听齐秦用金属质地的嗓音沧桑演绎《外面的世界》,我的心真如云中漫步。
台湾海峡
难忘国立台湾图书馆。走过寂静无声的阅览室,特别是那排免费提供给学者、学子作“深研究”的小单间,我们忍不住提醒自己把脚步放得“轻些啊,再轻些”。浮躁与这里绝缘,学术腐败与这里的氛围格格不入。图书馆中设有“学位论文区”,这是展区,也是揭露学术腐败的特区,一切成果都明明白白,一切结果都有据可查。还有一个“善本书室”,凭特邀贵宾身份得以进入。在那里,我看到了清朝时期日本人影印制作的《吴江县志》(其他大陆县志大多有),看到了家乡本土无从一觅的《明清吴语词典》。
国立台湾图书馆
阿里山、日月潭,几乎定格了宝岛的经典印象。我们游了日月潭,也上了阿里山。可惜天公不作美,瓢泼大雨中的阿里山,竟让我们对面不相见。
阿里山、日月潭
山水有情,也有缘。不相见说不定是为了铺垫以后的寻常相见。游走宝岛一遭,对教育、文化(特别是“国学”,若干后,一股“国学热”在大陆蔚然成风),多了份亲切了解,对民主、信仰也有了份切身体会。总设计师邓小平在乘坐了日本高铁后感喟什么叫现代化,作家梁衡用假设的笔墨推导“假如毛泽东去骑马,历史或将改写”。事实上,走出国门去看看,即使染点“小奢靡”,对有责任感的知识分子与有社会担当的政府官员,带来的触动与思考,远远胜过游一趟的“经济消费”。假如毛泽东乘坐邮轮去了欧美,而邓小平只是骑着马儿溜达,中国建设的篇章可能真要改写。当然,一切皆有可能,历史不迁就假设。
如果年龄能减一轮,我希望能留学;如果星际能实现移民,我希望坐飞船如坐飞机。抵达多远,境界才有多广。
“四十不惑,五十知天命”。不惑期,困惑多多;近知天命不能再固执己见“聊发少年狂”了。知足常乐,我得学学我的同行前辈。前辈为乡镇教师,也是我文学道路上的朋友。某次文代会发言,老先生郑重说出三个愿望,令我等集体惊愕。老先生说,平生有三愿:一是出一本书,二是交一个红颜知己,三是坐一次飞机。出一本书做到了,交一个红颜知己不忌讳,剩下一项就是坐飞机观光了。那时20世纪还留着个小尾巴,老先生也刚退休。心愿如此,且如此排列,五味杂陈啊!
乡镇教师
坦然的游,叫“笃悠悠”。心底坦荡,最平板的风物也凹凸有致。近在咫尺与远在天边,何妨。减却不必要的装备,丢弃无所谓的待遇,赤条条亲近家园,也许,精神之钙更能补足。2014年,马年,是我的本命年,落实了一个小计划:坐公交车,重游一遍苏州园林;骑自行车,看看故乡的古桥。夕照从容,待闲暇岁月,再补上无限的自由游。学而学,知足常乐。
苏州园林
—END—
喜欢这篇文章欢迎转发分享
ertert
责任编辑:沈瑶、吴英
技术编辑:吴英
图片来源:馆藏及网络
※※以上图文,贵在分享,版权归原作者及原出处所有。如涉及版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我知道,你很有故事,我知道,你也有文采,我知道,你也偷偷的喜欢吴江通。那么大胆和我们表白吧!要知道,吴江通更喜欢你!你的表白,可以是感悟生活,体会人生,也可以是寻找乡愁,记忆历史!文笔不重要,真实真心就好。自行配图,特别欢迎。一旦录用,奉上稿酬,虽不高,意很诚,还有你可能喜欢的地情书哦!
1、请发送至投稿邮箱:szwjdaj@163.com
2、注明姓名和联系方式。如已在其他媒体发表,敬请说明(特别是已在其他微信公众号上推送,一律不录用)。照片请勿插入文中,请单独发送。
3、如第一次投稿,文末请附作者简介百把字,另附近影一张,谢谢!
由于来稿较多,自投稿之日起两个月内没有录用,作者可自行处置(同一作者单次投稿多篇除外)。
吴江通会给你一个原创平台,让你展现自己,让更多的人了解你!
按下方二维码识别 关注更多吴江地情
(微信ID:SZWJDAJ )
点击查看精彩推荐文章
1、平望是一部读不完的古籍
2、黎里走出来的哲学家、美学家汝信
3、心中的老街,回不去的旧时光
4、吴江水上的船,吴江嘴上的船
5、爱“洋货么事”的老爷子不会玩了……
原创不容易,
请点“赞”“在看”鼓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