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
2024年11月24日 星期日
数字方志馆搜索:
黎里走出来的哲学家、美学家汝信

“吴江通”连续五年勇夺全国冠、亚军。


QQ图片20210805165838.gif




汝信,1931年8月生。江苏吴江黎里古镇人。毕业于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专业,研究员、博士生导师。中国社会科学院原副院长,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主席团成员。兼任中华美学学会会长、中国政治学会会长、中国中共文献研究会顾问等,享受国务院颁发的政府特殊津贴。


汝信先生.jpg

汝信



01

“仁义礼智信”——为他起名叫“汝信”


在中国,“汝”姓人实际最早起源于河南汝水地区,也就是现在的汝南埠镇。南宋时期,金兵入侵,赵构南渡,为躲避战乱,“汝”姓人家大部分向南迁移,最后大部分定居于苏浙皖一带。


在全国范围内,“汝”姓不常见,因此姓“汝”的人也不多。在苏州市吴江区黎里古镇,可算是江苏省“汝”姓人最大的集聚地,但总人数也不过千人左右。在安徽,还有约几万“汝”姓人,现在的河南汝南埠镇却几乎没有“汝”姓了。


1黎里古镇定自若_副本.jpg

黎里古镇



1931年,上海租界法律部门的汝葆彝律师的二儿子诞生了,自幼接受中国儒家正统教育的汝葆彝尊崇“仁义礼智信”的古训,为其取名“汝义”。那个“义”字在当时写繁体字是“義”,不但笔画多,写起来也很难。


上学以后,汝信觉得那个“義”字实在写起来太麻烦了,汝葆彝就为儿子取名叫“汝信”。这个名字汝信非常喜欢,别人叫着也挺顺耳。最重要的是这样没有离开“仁义礼智信”的教导,在汝葆彝律师的心目中,只有这样,才无愧于曾是清朝举人的父亲,无愧于世代居住在吴江黎里镇的汝氏家族。



02

老秀才的“严”与老小姐的“凶”


童年汝信,上过近两年的上海中西女子中学附属幼稚园。中西女中是当时上海一所很有名气的由美国教会创办的女子中学,虽然是女校,但其附属的小学低年级也同时招收男生。


上海中西女中的校门.jpg

上海中西女中的校门


上海中西女中校舍外景_副本.jpg

上海中西女中校舍外景


1937年七七事变,抗日战争全面爆发,日军进攻上海。凭借上海租界最高行政管理机构工部局法律部门的律师身份,汝葆彝将妻子儿女安顿在上海公共租界内。


为了汝家四个孩子的教育,汝葆彝觉得除了进行当时学校的课程教育以外,要加强中国古文学习,喜爱弹钢琴的夫人杨以伦则认为孩子们还应该在音乐艺术方面进行学习。为此,汝葆彝聘请了一位专门教古文的老秀才和一位教钢琴的女教师。


这位老秀才是晚清末年的秀才,原本是汝葆彝在家乡吴江黎里镇的私塾老师,为了躲避战乱,从吴江逃到上海租界。老秀才曾经为家乡培养了包括汝葆彝在内的众多读书子弟,在吴江颇有名气。


图4,黎里老街5_副本.jpg

黎里古镇


小汝信像父亲一样非常尊敬这位父亲的启蒙老师,尊称他为“太老师”。他对于老秀才的一身长袍马褂还有满口的“之乎者也”很好奇。


古板认真的老秀才“男女有别”的思想严重,对汝家两个姐妹的古文学习既温和又宽松,对汝家的两个公子,则不留情面,教起课文来非常严厉。他要求他们对于古文必须背诵如流,稍有松怠,或是背诵疙疙瘩瘩不流畅的,就一定会严厉训斥。


脾气古怪更有甚者的是那位教钢琴的女教师。她没有结婚,脾气暴躁,孩子们背地里称她为“老小姐”。在小汝信的眼里,比起教书严厉的老秀才,那位女教师简直就是“凶狠”的“老小姐”。


其实,“老小姐”的钢琴弹得非常优美,艺术造诣颇高。但当她为坐在钢琴前的孩子们教授弹奏时,就板着一张威严的面孔。不管是哪个孩子,即便是小小的差错,她都会立即满脸怒容,大声训斥并毫不留情地打手指,厉害得不近人情。汝信觉得,老秀才虽然古板严厉,却无论如何也比不上“老小姐”的“凶”。


“老小姐”虽然脾气大,但也让汝家大女儿汝洁成为上海国立音专的高材生,担任过上海音乐学院附中的校长。


在这种中西混合、非正规的家庭教育中,汝信在上海度过了他的童年。



03

在圣约翰大学里入党


1945年,抗战胜利。14岁的汝信和16岁的哥哥汝仁,共同考取上海圣约翰大学。当今16岁进入大学的学生即被人们称为“神童”,那么70多年前以14岁的低龄成为大学生的汝信,比起当今的“神童”来,可谓富有传奇色彩。


上海圣约翰大学.jpg

上海圣约翰大学


当时的上海圣约翰大学里,有我党的地下党组织,有基督教组织,更有国民党“三青团”组织,都要争取学生、争取群众,斗争极为复杂。


学习刻苦的汝信当时参加了校内的一个叫“读书联谊会”的组织。该组织有个图书馆,里边有《钢铁是怎样炼成的》《铁流》等进步书籍,还有平日里被公开列为“禁书”的毛泽东的《新民主主义论》《论当前的形势和我们的任务》等解放区出版的著作,汝信深受鼓舞。


src=http___pic.baike.soso.com_p_20140416_20140416004303-186910511.jpg&refer=http___pic.baike.soso.jpg

《新民主主义论》


“读书联谊会”的主要负责人是中共地下党员孟纪青。在孟纪青的筹备下,“读书联谊会”举办了研读、讨论《资本论》第一卷的活动,并秘密发展会员参加“新民主主义青年联合会”,吸引了许多学生。


《资本论》.jpg

《资本论》


1948年底,孟纪青决定吸收汝信加入中国共产党。一天,孟纪青单独找汝信,一脸严肃地对他说:“我有一个和共产党有关系的朋友,前些日子动员我加入共产党……”孟纪青的第一句话没有暴露自己的真实身份,这种方式是地下党发展新人时为了不泄露自己的身份而经常使用的。“我感觉,我们两个人可以一起参加。你看怎样?”汝信激动地连连点头,在“读书联谊会”的这些年,汝信早已把领头人孟纪青视为自己的榜样,能够和孟纪青一起参加共产党,这条道路不会错。


孟纪青教给汝信“不留痕迹,让人看不到字”的写入党申请书的方法。先用蘸水钢笔蘸上大米汤,在白纸上写,米汤干了以后,纸上就什么都看不到了。要看的时候,在白纸上抹上碘酒,字迹就出来了。这是地下工作者常常使用的方法。


申请书这样隐蔽的写法,增加了入党的神圣感,汝信洋洋洒洒写了几千字。


汝信手迹.jpg

汝信手迹


1949年暮春,上海解放前夕,中共地下党员汝信,以“读书联谊会”为基地,组织了一支30人的人民保安队,秘密走访登记上海各学校、工厂等单位资料,防止国民党撤退前搞破坏。


1949年5月27日,18岁的汝信与上海人民一道迎来了上海的解放。



04
学习哲学、美学的志愿军战士


上海解放后,汝信从圣约翰大学毕业,从“地下”变为“地上”的中共党员,并且成为了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九兵团的一名新战士。


汝信上海圣约翰大学毕业照.jpg

汝信上海圣约翰大学毕业照


1950年,抗美援朝战争爆发,汝信随军进入朝鲜,参加战争,保家卫国。


汝信在战争间隙,随身携带了一本俄文版的《车尔尼雪夫斯基选集》,那是他跟随第九兵团从山东半岛北上,跨过鸭绿江之前途经沈阳在国际书店购买的。


在抗美援朝战场_副本.jpg

在抗美援朝战场


车尔尼雪夫斯基是19世纪俄国著名的哲学家、作家、批评家,他潜心研究黑格尔唯心主义哲学和费尔巴哈唯物主义哲学,对法国空想社会主义也有研究。


车尔尼雪夫斯基.jpg

车尔尼雪夫斯基


汝信刻苦攻读《车尔尼雪夫斯基选集》中的《艺术对现实的审美关系》,并且一字一句将它翻译为中文,这是加深理解,身体切行,而不是囫囵吞枣。这一事件开启了汝信对于哲学、美学的启蒙。


《车尔尼雪夫斯基选集》.jpg

《车尔尼雪夫斯基选集》


1953年,朝鲜战场停战了,阅读条件大大改善,汝信可以通过邮购的方法从国内买来书籍,开始阅读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普列汉诺夫的一些哲学著作,年轻的汝信对于哲学、美学的探索更加深入了。


来到科学院后的汝信.jpg

来到科学院后的汝信


1963年,中国科学院哲学所西方哲学史组全体成员合影留念(后排右二为汝信).jpg

1963年,中国科学院哲学所西方哲学史组全体成员合影留念(后排右二为汝信)



05

打开世界哲学大会之门


1982年,汝信从美国哈佛大学作访问学者归来后,被任命为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


在哈佛大学_副本.jpg

汝信在哈佛大学


中国社会科学院是“文革”结束后,在原中国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学部的基础上筹建的。汝信先后主抓社科院科学研究的组织管理工作和外事口的对外交流工作。


汝信参与和制订了包括课题制、审议制和考核制的各种科研制度,并付诸实行。特别是对原来长期停顿的职称评定工作进行组织落实,建立评定制度和机构。


与季羡林等在台湾_副本.jpg

汝信与季羡林等在台湾


担任社科院副院长期间,汝信完成了一项突破性工作,即为海峡两岸文化交流做出贡献。汝信为台湾学者来大陆参加研讨会积极筹备,国内第一个为两岸学者举办的学术研讨会在北京召开,海峡两岸学者第一次在自己“家里”公开的文化交流,堪称“破冰之举”。


在台湾演讲_副本.jpg

汝信(右二)在台湾演讲


世界哲学大会是国际哲学联合会每五年举办一次的全球哲学盛会。我国在改革开放之前从未参加。


1983年,第十七届世界哲学大会将在加拿大举行,大会主席非常希望中国能够派代表团参加。汝信当即决定,应邀率领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所的部分人员参加此次大会。汝信在闭幕大会上作了以《当代世界所面临的的重大问题和哲学家的使命》为题的发言。在这次会议后,中国加入了世界哲学联合会,成为正式会员,并由中国哲学家担任一个理事职务。


2004年,“中央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启动,汝信被遴选为工程的咨询委员。


汝信.jpg

汝信


他是满怀爱国激情的少年,年轻的中共地下党员,勇赴战场保家卫国的革命军人,更是为世界文明贡献才智的一代中国哲学家、美学家。


—END—

喜欢这篇文章欢迎转发分享

ertert


责任编辑:沈瑶、吴英

技术编辑:吴英

图片来源:于翼、馆藏及网络


※※以上图文,贵在分享,版权归原作者及原出处所有。如涉及版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稿


我知道,你很有故事,我知道,你也有文采,我知道,你也偷偷的喜欢吴江通。那么大胆和我们表白吧!要知道,吴江通更喜欢你!你的表白,可以是感悟生活,体会人生,也可以是寻找乡愁,记忆历史!文笔不重要,真实真心就好。自行配图,特别欢迎。一旦录用,奉上稿酬,虽不高,意很诚,还有你可能喜欢的情书哦!

1、请发送至投稿邮箱szwjdaj@163.com 


2、注明姓名和联系方式。如已在其他媒体发表,敬请说明(特别是已在其他微信公众号上推送,一律不录用)。照片请勿插入文中,请单独发送。


3、如第一次投稿,文末请附作者简介百字,另附影一张,谢谢!


由于来稿较多,自投稿之日起两个月内没有录用,作者可自行处置(同一作者单次投稿多篇除外)。


吴江通会给你一个原创平台,让你展现自己,让更多的人了解你!




按下方二维码识别 关注更多吴江地情 

(微信ID:SZWJDAJ )

640.webp.jpg


点击查看精彩推荐文章

1爱“洋货么事”的老爷子不会玩了……

2、漫谈平望市河

3、取材于吴江档案馆馆藏,广播剧《陈云来信》被陈云纪念馆收录!

4、蟹蟹鸭

5、平 望 “南 外 滩” 西 塘 街

原创不容易,

请点“赞”“在看”鼓励哦??






电话:0512-63016908  传真:0512-63016927
地址:苏州市吴江区中山南路1979号 邮编:215200
吴江区档案馆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