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
2024年11月24日 星期日
数字方志馆搜索:
老松陵人,你知道庆丰桥至履泰桥的那条河叫什么河,有啥故事?

“吴江通”连续四年勇夺全国冠、亚军。


webwxgetmsgimg.jpg



说到桥,必与河有关。说到河,也必想到桥。在吴江城的西南侧,有这么一条河,河的旧名称几乎让人全忘了,但河水仍然在流淌。有这么一座桥,桥还在,只是为了安全,不让人走了。这河与桥的存在,多少会让人记忆起许多往事。


这条河位于城西南地域,即流虹桥向南过庆丰桥,折东过履泰桥至盛家厍泰安桥,这是一条古老却不起眼的河流。这段从西到东的河流名称也颇为有趣,流虹桥至庆丰桥今天被称为西塘河,履泰桥至泰安桥是新桥河(或新开河),而庆丰桥至履泰桥这一段,却没有一个相对应的称呼,中间还有一段向西叉开去的小河支流,更让许多人疑惑不解。


6.1949年时的松陵地图中,标出了烧香河河名.jpg

▲1949年时的松陵地图中,标出了烧香河河名


也许当今人们对这条河流并不了解和关注,但在以前此河的名气是相当大的,也是有名有姓的。据资料显示,这条从流虹桥到泰安桥的河流,其名称叫烧香河(亦称烧香浜),它也是吴江城濠的一部分。


1.古籍书中标有烧香河名称(封面).jpg

▲古籍书中标有烧香河名称


历史上,吴江城城墙的外围四周有护城河,也称城濠。西城濠即今天的西塘河,南城濠则从履泰桥北侧向东,沿今松陵小学北侧至湾塘里,后湮塞。后来新桥河接通西城濠,所以,新桥河那一段亦称南城濠。由于这一段从流虹桥至泰安桥的弯道河流极少被人提起,所以烧香河的名称也淡淡地被人遗忘了。


早前的吴江志书中,对这段河流的名称极少提及。在《乾隆吴江县志》中,对这段河流也是一笔带过,“而城外之界,亦从西门外之水而分,其自西水门出,折而南也,过子来桥,至三天门履泰桥外稍折而北进保安桥。入里河,出江月桥入吴家港”。


到了同治年间,对这段河流才有了明确标示。同治十一年,兼任震泽知县的李庆云(二品顶戴江苏候补道,水利工程局候补知县,二品武官将军)在当地兴水利、浚河道,建仓修堂。他重建流虹桥,督修沿塘岸的桥和泄水涵洞达170余处,在下塘街建粮仓等。由他总纂的《续纂江苏水利全案》卷八中,“震泽烧香河工程”列入其中,李知县在书中这么认为,“该河本名七里港,又名烧香河”。


2.清《续纂江苏水利全案》中插图.jpg

▲清《续纂江苏水利全案》中插图


由于吴江城西南处于太湖的泄水要道,西部多条河流汇入绕城的烧香河,因而“烧香河悠关太湖分泄,年久淤垫,亟应乘此天晴水涸,挑浚深通”,疏浚河道成了当朝官员的一大重任。在这里,我们看到了烧香河的最早出处。至于烧香河的起始与长度,《续纂江苏水利全案》中也指出“该河自城南之盛家厍起,绕西而北至碓坊桥(今油车桥处)南止,计长三百四十九丈”。但遗憾的是,该书并未对烧香河名称的来由给予解答。


3.清《续纂江苏水利全案》中有关烧香河文字介绍.jpg

▲清《续纂江苏水利全案》中有关烧香河文字介绍


在《光绪吴江县续志》中,对这段河流有了正式记载,但也偏于形胜方面。“吴江县境之长桥内外横直六港及上元圩沿塘夹河并吴江震泽境内之烧香河均多湮塞”。民国时期,政府对烧香河进行了测量疏浚,在民国24年7月出版的《吴江县政,测量烧香河》中有所记载:“本县城西南外城河,原名烧香河,自清同治四年,由江苏水利局浚治之后,迄今已七十余年,自盛家厍新桥起至流虹桥止,约长一里,淤涉最甚,平均不及三尺,该河为西南各乡镇,往苏州孔道,日有往来船只数百艘之多,水涸之际,胶舟难行,时因挤轧,断绝交通……。”从以上我们可以看出,这条河道除了太湖泄水之外,也是吴江通往苏州的重要通道。所以疏浚河道、保证畅通,成了当时政府的一项重大工程。


9.民国时期疏浚烧香河的测量平面图.jpg

▲民国时期疏浚烧香河的测量平面图


至于为何叫烧香河,仍然查无踪影。按中国传统习俗,既为烧香河,肯定与香客们烧香膜拜、朝佛敬香等有关。而我们吴江,也是佛教自印度传入中国后流入较早的地区之一,赤乌年间(238~250)三角井处的圣寿禅寺(现仅剩一棵银杏树)为吴江最早的寺庙。到了宋元时期,吴江县域内有大小寺庵庙堂达1800余座。松陵境内有无碍讲寺、宁境华严讲寺、接待禅寺、无量禅寺、海云禅寺、圆通庵、迎恩庵、城隍庙、关帝庙、太湖庙、顾公庙、张王庙等等。在众多寺庙之中,位于烧香河边上的无量禅寺(亦称三天门)得地理之优势及“无量”的渊源,其功德无量,福报无量,取得了香客们的信赖与朝拜。再者,天门在佛教中也有着很深的涵义,叩拜天门也是香客的礼仪。三天门有庙宇28间,真武殿、大悲坛、天香阁、寂定禅堂均有,其香火最为旺盛。尤其是寺内的罗汉堂,塑有18尊罗汉佛像,每当除夕到初五,松陵盛行“数罗汉”,信徒们进入罗汉堂,按自己年龄从左到右(女的从右到左)逐个计数,止于自己的年龄数,由最后的罗汉来占卜今年的财运、健康等。


4.民国时期的三天门外貌.jpg

▲民国时期的三天门外貌


在谈到三天门时,历来有许多文字留下。“每岁新正十日,张挂吕律所绘十八尊者像”《垂虹识小录》(费善庆纂)。著名书法家、图书馆学家蒋吟秋在《我想吴江》中,留有“我每见南园小桥的流水,终要想到吴江南门外的一脉清流”“我每听南禅寺的钟声,终要想到吴江的三天门”。


5.蒋吟秋的《我想吴江》.jpg

▲蒋吟秋的《我想吴江》


另外,在烧香河弯道处的那条向西叉开去河流不远处,还有一座著名的关帝庙(今庆丰桥西堤闸房处),此庙也是香火旺盛,绵延不绝。关帝庙系祀三国关羽而建,明嘉靖县丞吴淓初建,后历年多次重建,庙内房宇有10间。当年倭寇入侵,松陵百姓奋力抗击,打败了倭寇。《垂虹识小录》有所记载:“吾邑向有武安桥,在西门外关帝庙左侧。明嘉靖间,倭人入寇,命通判公防湖。至庙,卜以杯,珓兆曰吉,全胜而归。自是,屡昭显应,香火日百数。”


10.俯看烧香河,左河通向关帝庙,右河通向庆丰桥(陈益明摄).jpg

▲俯瞰烧香河,左河通向关帝庙,右河通向庆丰桥(陈益明摄)


11.平视烧香河的分叉处(马常宏摄).jpg

▲平视烧香河的分叉处(马常宏摄)


烧香河从流虹桥到泰安桥的数百米河流上,有桥梁3座。除了履泰桥(旧桥于2014年拆除),还有一座武安桥,位置在今庆丰桥处,另一座子来桥,位于武安桥与流虹桥的中间,这两座桥后来均废。20世纪60年代,三天门被拆。但直到21世纪初,仍有香客在遗址处烧香膜拜。


7.直到2012年仍有香客在三天门处烧香(马常宏摄).jpg

▲直到2012年仍有香客在三天门处烧香(马常宏摄)


8.在三天门前烧香河里捡到的有图案的陶件小物(钮烨烨摄)_副本.jpg

▲在三天门前烧香河里捡到的有图案的陶件小物(钮烨烨摄)


由此而见,临河的无量禅寺(三天门)、关帝庙及周边有石观音堂等一些零星庙宇,极大地方便了香客信徒坐船出行,香客信徒们在上船后即烧香膜拜,以示虔诚,直至寺院庙堂。地域邻近的关系,香客信徒的朝拜,久之,烧香河名称的缘由也许在这里能找到一些答案。


随着历史的演变,悠悠的烧香河依然静静流淌,只是香火不再有昨日的兴旺,河流也失去了往昔的功能,留给当今人们的只有纸书上的丝丝往事。河虽依旧,桥却在变化。如今的流虹桥、履泰桥也都转换到了水泥桥,成了松陵城区向西、向南的重要通道。而庆丰桥,目前还保留着老桥,在南侧建了新桥。


说起庆丰桥,松陵人对它也是颇有感情的。20世纪五六十年代,吴江县城出西门或进太湖,只有走流虹石桥。当时西城濠(今称西塘河)上有三座桥通向西面农村,除流虹桥外,另有南北两座梁式简易桥,即庆丰桥和油车桥。两座简易便桥形制大体相同,只是庆丰桥上多了扶手栏杆,而油车桥上则光溜溜的。


12.作者在1979年时写生的油车桥,它与庆丰桥颇为相似。.jpg

▲作者在1979年时写生的油车桥,它与庆丰桥颇为相似


13.作者在1979年时写生的庆丰桥.jpg

▲作者在1979年时写生的庆丰桥


早期庆丰桥为20世纪60年代初建,并没有桥名。结构由竹木混合搭建,桥为东西走向。桥分三段组成,两边略有坡度,中间为平铺。庆丰桥的桥面由四根粗毛竹捆绑而成,河中东西两组桥桩由木柱担当,在桥的南侧有单杆竹扶栏把手,便于行路搭把手。寒冷冬天时,有好心人会把草绳扎捆在桥面上,以防过桥人跌滑。附近居民翁民康说:“桥是60年代建的,竹头桥,无栏杆,后来再加了栏杆。在桥的东面,除了大片桑树地,还有我们城心大队的养猪棚了。”老松陵人杨华说:“那时的庆丰桥是一座木桥,东西各有一斜坡,中间约有四五米长。”


当年庆丰桥的东面是城墙脚下,种的全是桑树,仅有一条小路通往西门新村及装卸社的红房子那里。桥的西北面仅有一个院落,即农水局植保站(后改农水局宿舍)。据悉,这院落的旧址原为民国元年的江震学堂(吴江中学前身),50年代初曾一度为教师宿舍。再后来解放军驻军也小住一段时间,附近居民杨国洪说:“我曾多次去那里房子玩耍,解放军中有电台、有天线的。”院落中的房子大部分为平房,有内走廊,室内均铺有木地板,屋顶是黑洋瓦。直到60年代初,此院落才为农水局所有。曾居住此院落的石跃先生说:“记得院里有7~8幢房子,一幢两层楼,约10户人家,都是农水局的家属区,有的房子下面有隔空层。在我们家属区的西面就是有名的西门电灌站。”


到了70年代初,不知出于什么原因,把小木桥拆了。在原址处重建了新桥,桥为水泥和砖的混合拱型结构,单孔横跨烧香河,桥长15.6米,桥宽2.2米,桥面两侧砌有约高0.9米的砖体镂空形护栏,桥取名“庆丰桥”,或许有庆祝丰收之意吧,给人赋以美好的向往。桥名用浮雕式字体相嵌在桥两侧的拱圈顶端上。


14.2005年时的老庆丰桥(马常宏摄).jpg

▲2005年时的老庆丰桥(马常宏摄)


庆丰桥的建成,一定程度上为城区通向西郊又多了一条重要通道,为西南的农村农民进城开通了方便之路。桥西不远处的西门电力排灌站(俗称西门电灌站)也是松陵人喜欢去的地方之一。农水局家属区门前的河埠桥头,水清且湍急,是城西南居民喜去洗涮的地方,笔者也曾多次去过那河桥头上洗涮物件,河桥边上那棵斜着伸向河中的大杨树,至今让我记忆犹新。


庆丰桥上来来往往,春去秋来,松陵镇向外拓展的情况也在逐渐变化着。桥东北沿河的桑树地被除去,80年代中期中山街拆迁,大部分居民搬至这里的简易平房,被松陵人戏称为“72家房客”。桥东南处新建了镇房管所和环卫所的储粪中转站。桥西南新建了教育系统宿舍房。70年代中期,县府街(现称县府路)西延至烧香河堍。但要过河,还得向北绕道十几米到庆丰桥才行,这样的情形持续了20多年。


15.被封闭后的庆丰桥(马常宏摄).jpg

▲被封闭后的庆丰桥(马常宏摄)


2003年,在县府路西端、原庆丰桥的南侧的河面上新建了现代梁式水泥桥,桥长8.2米,桥宽16米,桥两侧也有石板条护栏,桥名仍沿用庆丰桥(繁体字)。由于河道功能的萎缩,梁式桥孔建得相对窄了些。


16.2003年新建的庆丰桥(马常宏摄).jpg

▲2003年新建的庆丰桥(马常宏摄)


新建的庆丰桥,筑通了东西向的县府路与南北向的鲈乡路之间的交通往来,平坦宽阔的桥面可直通汽车,为城市的大交通格局平添了新的路径。


17.新桥与老桥的合影(马常宏摄).jpg

▲新桥与老桥的合影(马常宏摄)


祀福上苍叩无量,斗转星移话庆丰。不管是古代的烧香河,还是近代的庆丰桥,它们都有各自的功能和作用,都是松陵古镇的一个组成部分。对它们的记叙,也是对松陵地情文史的记叙。城市记忆是在历史长河中一点一滴积累起来的,一条河,一座桥都是城市记忆中的基因,都是城市发展记忆的有力物证。


但愿烧香河与庆丰桥能成为松陵发展中的一个座标记忆。



—END—

喜欢这篇文章欢迎转发分享

ertert


责任编辑:顾晓红、王秋蕾

技术编辑:吴英

图片来源:马常宏提供



稿


我知道,你很有故事,我知道,你也有文采,我知道,你也偷偷的喜欢吴江通。那么大胆和我们表白吧!要知道,吴江通更喜欢你!你的表白,可以是感悟生活,体会人生,也可以是寻找乡愁,记忆历史!文笔不重要,真实真心就好。自行配图,特别欢迎。文末请附作者简介百字,另附影一张。一旦录用,奉上稿酬,虽不高,意很诚,还有你可能喜欢的情书哦!

请发送至投稿邮箱

szwjdaj@163.com 


记得注明姓名和联系方式。如已在其他媒体发表,敬请说明(特别是已在其他微信公众号上推送,一律不录用)。照片请勿插入文中,请单独发送,谢谢!


由于来稿较多,自投稿之日起两个月内没有录用,作者可自行处置(同一作者单次投稿多篇除外)。


吴江通会给你一个原创平台,让你展现自己,让更多的人了解你!




按下方二维码识别 关注更多吴江地情 

(微信ID:SZWJDAJ )

640.webp.jpg


点击查看精彩推荐文章

1我的长跑故事

2、那时“垃圾”少,垃圾也是宝

3、一介书生的黎里感悟:静?净?敬

4、一位吴江人在上海的退休生活

5、咸肉菜饭

原创不容易,

请点“赞”“在看”鼓励哦!

电话:0512-63016908  传真:0512-63016927
地址:苏州市吴江区中山南路1979号 邮编:215200
吴江区档案馆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