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对根深蒂固的米面主食,菜肴无疑为辅佐的“小菜一碟”。
米面主食
票证时代的农村,做客与待客都是件大事,要预先准备。一般都在春节,“年菜”吃尽方罢。设若在平时,有“不速之客”到,主人家就要紧急张罗。虽不免尴尬,却也一显主人的厚道大方与主妇的心灵手巧。
粮票
炒鸡蛋,可以说是农村待客的第一章法,急就而美味。如果不是客来,时时抠着鸡屁股换点盐的农妇才不会如此大方,而男主人那点防范资本主义翘尾巴的意识也不会淡化。
炒鸡蛋
事实上,每一颗鸡蛋都是一枚钱,也都是计划经济一统天下时农家稀罕的“活络钱”。但总会留下几颗,那是孩子的营养供给,也是待客之道。信息与交通极度不灵便的年代,走亲访友,近乎率真。
农村土鸡蛋
一般还是有预约,但说不准具体时间。于是,久候,吃闭门羹,常事;而近饭点,主客碰头,也是可喜之事。如此场景,除了寒暄,就是仓促的饭菜招待。
当时,城乡绝对二元,一切都凭“票证”,还不定是否有物可供。供销社是农村最大的商家,一般好大一片区域才设一个点,那是村庄的明灯。六七岁时,跟祖母走远房亲戚,阡陌旷野,河塘小桥,今天看来的咫尺之地,竟走得汗涔涔太阳顶头才到达。记得,远房亲戚很惊讶,旋即就极度热诚。一个妇道人家,刚从生产队劳动归,两话不说,就对我祖母说,你等着,我去供销社商店。我好高兴。去供销社商店,意味着要割肉——有限的一点咸肉。等得远房亲戚归,手空空。祖母说没什么,但我的世界塌陷了。那天中饭,亲戚煮了“菜饭”(青菜切细放在米中一起煮),蒸了一碗鸡蛋,老姐妹津津乐道,我耿耿于怀。
20世纪80年代的供销社商店
饭菜合一,曾经是农家主妇待客的智慧策略,也是经济之道。最经典的就是咸肉菜饭,那是上档次的。其次是青菜糊涂面,面是自己动手擀,青菜地头不缺。我的一个舅妈,我们称之为“西海港舅妈”,有主见,大脸盘,高身量,待人热情大方,厨艺极佳。每年农忙过后,我们都要一窝蜂般地去“探望”做女婿的娘舅,事实上是去共享一顿大餐。“西海港舅妈”不愧有“海港”襟怀,三下五除二,做得面条一竹匾,还别出心裁做得“浇头”一大锅。要知道,当年,“糊涂面”就不错了,而一碗碗“清挑”面,加上一勺勺“浇头”,简直是上“馆子店”了,大厨手艺啊。记得“浇头”有两种,一是雪里蕻菜炒蛋,孩子们尽情取用;二是蛋卷丝,大人们谈事食。
咸肉菜饭、青菜糊涂面
大约在十来岁之际,我的八叔也去做女婿了。入赘之地近小镇,隔一条太浦河。有一天,我与年纪不相上下的堂兄不知何故“八千里路云和月”晃荡到八叔新家所在地,已过午时,饿得慌。新婚不久的八婶,在惊诧之余,二话不说,就把我俩拉到灶间,一边问我们怎么来的,一边就给我们做饭菜。饭是现成的,热一下就成;菜则是现做的,我们忘不了那好滋味——炒鸡蛋粉丝汤。那时的蛋,品质不用说;那时的粉丝,原生态薯粉制,黝黝发亮,有咬劲,稀罕哪。那顿饭,我们吃得很羞涩,但感受如太浦河水酣畅。
太浦河
炒鸡蛋粉丝汤
炒鸡蛋,应该是农家小菜急就章中的“精品”。但鸡蛋积攒不易,一般还是以“炖鸡蛋”为常态。一两颗鸡蛋可炖得一大碗。炖得出色的鸡蛋,表面黄黄的泛光,内中嫩嫩的鲜鲜的粉粉的,舀之瓷匙中,颤悠悠,如凝脂。“物以稀为贵”,因为“票证”牵扯,遂让粉丝、豆腐一类大众物品一跃而为贵族食品(确切地说是贵族中的平民食品)。大凡操办红白事,粉丝是“红”字号第一主菜,上不了桌面的孩子们可以举着碗理直气壮要求添加;而豆腐则是“白”事最庄重的大锅菜,丧事叫做“吃豆腐饭”,平素买(换)块豆腐称作“吃大素菜”。不管怎么说,豆腐是仅次于肉食的“大菜”。把豆腐干切成马赛克一般的方丁,放入豆瓣酱一炖,谓“豆腐豆炖酱”,考究些的再加入一点虾米,则成农家餐桌上的经典菜,耐吃。
炖蛋
豆瓣酱炖豆腐
除了养鸡,有的农家还偷偷养鸭。鸭也放养,任其河东河西,但鸭与主人都不会相忘。特别是母鸭,总会把蛋下在主人家。鸭吃螺蛳、泥鳅等野食,蛋壳青亮(特称“鸭蛋青”),腌成咸蛋,蛋黄油汪汪。夏日,煮熟的咸鸭蛋,被手巧又节俭的主妇切成一瓣瓣,男人佐酒,孩子吃粥,一级棒。设若有客突至,急煮一二枚,不失体统。我的八叔初成婚那阵,或许是眷恋一河之隔的“故乡”,或许是恋母情结不解,常常出其不意在晚餐时分到来。祖母慈爱(对幺儿子八叔尤其),我们则意外之喜,待新煮的咸鸭蛋“天青色等烟雨”端上桌,有限的分享让“小确幸”在舌面上打滚。
切瓣的青壳咸鸭蛋
那时集体劳动,尽管不乏“磨洋工”,但着实劳累。收工后,男人们常借“二两半”解乏,那是一种用代粮的楝树果子酿制的劣质烈酒,俗称“手榴弹”,分“甲种白酒”与“乙种白酒”两种。父亲喝的多为价更廉的“乙种”,下酒菜当然也是等而求其次。一是炒蚕豆,二是炒螺蛳。蚕豆鸭蛋青,“立夏”后源源不断上市。老了的蚕豆,格崩硬。铁镬爆炒,加入一勺新鲜腌菜卤,鲜香软,形同花生米或豆腐干,最宜佐酒。二是炒螺蛳,不弃的话,一年四季可得,肥美可口则在清明前后。“以粮为纲”指示下,夏季的农村普遍抢收抢种“双抢”,忙得脚后跟都提起来。于是,披星戴月的“壮劳力”往往要急就章喝上一两口,活络一下筋骨。菜在哪,就在一碗炒螺蛳。螺蛳一早在自家河阶石上捞得,静养清水中,收工后“咔嚓”一剪,豆瓣酱一爆,即成。记得邻村一老寡妇,拖着泥腿坐到河阶石上,一边洗涮,一边顺手摸捞上几把螺蛳,无所顾忌,现炒现食。老妇人每天喝一二两劣质烈酒,活了九十多岁,野猴般瘦小而精神。
炒蚕豆、炒螺蛳
待得市场稍稍放开,豆腐干、花生米、酱卤蛋就成了佐酒的“急就章”菜。考究一点的则进军“番茄炒蛋”与“榨菜肉丝汤”。
豆腐干、花生米、酱卤蛋
这时期,我正“弱冠”,回到家乡小镇教书。青春落寞好作诗,日暮时分,心绪摇摆,常常在不经意中晃荡着晃荡着回到乡下老家。通常父母已经在吃晚饭了。
最快捷的添菜,就是炒蛋或炒蛋粉丝汤。有时,特别是冬天,农村杀猪多,熬成豆腐块一般的猪血成为上好的家常储备菜。一般“养”在冰冷的清水中。需食用时,烧开水,切成小块投入即可。加盐,洒一点黄酒,再加一点猪油与蒜叶,那个鲜香啊,没话说。那时的猪仿佛还没有吃“颗粒饲料”,猪肉味纯正,无腥味。
农村杀猪
美味的猪血汤
父亲好喝一口。如果哪天我早一点“晃荡”到家,他老人家就有添加大菜的冲动——即杀即煮童子鸡。鸡是自家孵养,叽叽喳喳满院跑。长到二斤许,父亲提议开吃。我的归来,让宰鸡行为变得理由充分;母亲偏爱,并予以配合。于是,从抓鸡到鸡汤出锅,不过三四十分钟,整个过程可谓雷厉风行、行云流水、一气呵成。童子鸡汤的烹调突出了一个“简”字,展现了味道的“本真”。鸡切成块,投入沸水中。黄酒、姜片、食盐,去沫、除腥、增味,再文火沸,洒上一小把刚摘的细杆青葱末,出锅即成。那样的童子鸡汤,泛溢星星点点的鸡油,汤色淡黄发亮,肉块鲜嫩。那些鸡肋骨(特别是软肋骨),非但舍不得弃,嚼起来还特别有风味。家的氛围,土灶上的亲情,一路伴我走向独立成家。
色香味俱全的土鸡汤
如果赶巧,于杀年猪现场得到一爿还冒着热气的猪肝,那么,胡葱炒猪肝当是最杰出的美味。小菜急就章,不亦痛快乎。
炒猪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