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双休的午后,去了趟老家,闲来无事,陪老舅妈逛吴溇老街。吴溇在南太湖江浙交界处,也是南太湖沿岸七十二港三十六溇的交界处。
上世纪八十年代的吴溇老街手绘图
老街很低调,行人很少,毕竟已经退出了它曾经叱咤风云、热闹繁华的历史舞台,连老舅妈这样久居吴溇的老人都说,已经很久没来看看这里了。
吴溇
我老家在吴溇村,吴溇老街就在我家村口,村口原来是我们镇上的老中学,去老街的路原来是一条小河,后来填河改建成农贸市场,这里曾经叫卖声不断是最嘈杂的地方,如今学校和农贸市场都已搬走,显得冷清了很多。老中学东面有条幽长狭窄的弄堂,孩提时代,早上我天天沿着它蹦蹦跳跳走进去上学,那里原来是我们的中心小学,那里有我童年的歌声与欢笑,如今也早已搬走面目全非了。
村口
中学旧址
小学东面,原本没有连通太湖的马路,而是大户人家张家,记得我有一位同学就住在这里,院墙很高,大门常年紧闭,墙头有一株含笑花探出身来,每当花儿飘香的时节,同学们在墙外徘徊流连,捡拾地上的花瓣夹在书本中,那缕缕芳香留在了我们每个孩子的美好记忆中。
吴溇民宅
张家东面是一片桑树林,有一条小路可以通到太湖边去,那时学习纯粹是放鸭子式的自由,没有压力,中午放学回家吃好了饭,我们就顺着这片桑树林去太湖边玩,有时我们到街上去闲逛。印象最深的是桑树林边还有个电影院,那时流行越剧,什么上海的王文娟、徐玉兰等演员把村上的一大帮婶婶们迷得一天到晚听戏唱戏。有几个早上,我被母亲唤起揉着惺忪的睡眼,跟着她起早去电影院看戏,上课迟到了也在所不惜。记得播放《蝙蝠侠》时,吓得我晚上都不敢出来走夜路了,总觉得黑魆魆的树影里或屋脚边有只吸血鬼跳出来。除了惊心动魄的精力,看电影时那优美动听的电影《少林寺》插曲,直到现在听了仍如痴如醉、欲罢不能。可惜这个电影院如今早已拆除。
电影院旧址
电影院边上是我们村委,里面有家皮鞋厂,那时我们村里的青年男女以进厂为荣,当时能穿一双16元的皮鞋,是我们村里姑娘时常惦记的时髦装扮。我还小,但在大姐姐穿着皮鞋“滴嘟滴嘟”有节奏的脚步声中,也朦朦胧胧种下了爱美的种子,以至于几年后,我小学五年级那年,身高已一米五五的我,看中了老街最东面那家百货店里的一双凉鞋,我清楚地记得那是一双透明的绿色的塑料凉鞋,而且还有个后跟,穿上它又洋气又高挑,也许在一刹那我脑海中忽然冒出大姐姐穿皮鞋时窈窕多姿的身影,我从来没有这么强烈地产生买下这双凉鞋的念头。可是母亲不肯,说太贵,而且不适合我,于是不甘心的我又缠着父亲买,终于将那双凉鞋弄到了手,那一刻的喜悦至今还记得。以后,我每天穿着它,小心翼翼,喜不自胜。
皮鞋厂旧址
这家百货店,当时是我们吴溇规模最大的一家店,里面有很多高高的柜台,东北角和西南角有两个更高的柜台,中间穿着一根根铁丝,一边的售货员将钱和发票夹好,潇洒地一挥手,那铁丝便响起来,一会儿工夫,另一头的售货员已经把找的零钱和发票“嗖”的一下顺着铁丝传过来了,我常痴痴地望着它,感觉售货员是天底下最神圣最有趣的职业了,当然只有拥有居民户口的街上人才能有这份人人羡慕的荣耀。
老百货店
我的同学当中,就有几个是街上人,每天看着她们身穿干净的白衬衫扎着花蝴蝶结,她们在班级里昂头挺胸,可神气了,老师对她们也是刮目相看。我总是幻想着自己哪天也能加入她们的队伍。我最要好的那位女同学,她妈妈在旅馆里工作的,有天我穿过窄得只能容下一个人的弄堂里去她家,发现她家桌子上放着一碗花生,她家天天可以吃到这个喷香肥美的小零嘴,而我家只有客人来时才能难得尝一回,街上人的生活真是让我馋涎欲滴、十分向往,这也是我后来初中毕业放弃了上苏高中的机会在老师们遗憾的目光中直接去读师范的一个主要原因——跳出农门,是我们那一代所有农村孩子的梦想。
在老街上边回忆往事边慢慢踱步拍照,让人欣喜的是,我同学妈妈工作的那家老旅馆还在,我同学家门前的那条弄堂居然也在,但早已人去楼空,不知她们一家现在搬到哪里去了。我的启蒙老师年轻的杨老师家的二层小楼也还在,后来读中学,看到魏巍的《我的老师》一文,就会不由自主想到美丽温柔的杨老师,想到她那双大大的怒而不愠的眼睛。
当然,除了那家旅馆和杨老师的家,当年的粮管所也在,那家卖蜜饯的吃食店也在,可惜只是留着老房子而已,都已换了店家,里面不再干净宽敞,也不再像小时候那样对我有那样大的吸引力。记得每当年初一,我总会捏着爸妈给的那一角拜年红包去店里买杨梅干,五香豆五角一包,杨梅干贵,但好吃,酸酸甜甜的,我常抿在嘴里好长时间都不舍得吐出来。对我最有吸引力的还有吴溇港庄桥东堍的那家大饼油条店,店里的工人小万就租住在我家后面,有熟人就是好,每次我去就不用排那长长的队伍,直接付钱就可以买到。我最喜欢吃油条两头的尖尖头,又油又饱满,有嚼头。油条店对面的南货店我也常去,跟着我外婆去,印象最深的是外婆从店里买来的一个个包裹,里面有的是松软的方方的鸡蛋糕,有的是酥软粘牙的酥糖,有的是细腻甜到心底的沙白糖,我这个小跟屁虫有时能得到一两粒花生糖,也是吃得津津有味。
老供销社
大饼油条店旧址
庄桥吸引我的还有热闹的早市,桥下是潺潺流淌的太湖水,一条条小鱼时常悠闲自在地在水草间穿梭着嬉戏着。桥两旁是一个个卖鱼的摊头,外婆有时会买太湖里的滑溜溜的大鲇鱼和圆嘟嘟鼓着肚皮的鲃鱼,我屁颠屁颠帮外婆提着放着活蹦乱跳太湖鱼的竹篮,回到家后,外婆在厨房里忙碌一上午,一阵阵“嗤哩——嗤哩——”后,就能吃上一顿鲜美无比的湖餐。
庄桥
老街很短,从西到东走走只要几分钟,老一辈人常开玩笑说:“吴溇街上,东横头放个屁,西横头都能闻到”,但老街上的故事很多,伴随着我美好无邪的童年。如今又次走过,无数的记忆扑面而来,汹涌而至:就在这条老街上,我跟着外婆去泡水,结果一眨眼外婆不见了,我在街上哇哇大哭,引来了很多好心的路人;晚上,我和小伙伴们撑着手电筒去这条老街边空旷的场地上看露天电影,呼朋引伴,每次都像一次盛会;这条老街上,我曾经卖过一条十几斤重的大鱼,那是父亲捕到的,我想卖了它买一个心仪已久的铅笔盒,可惜眼巴巴地站了一个下午都没卖出去……
吴溇
老街虽早已改变了面貌,好多已经找不到踪影,外婆也早已不在人世,老舅妈也老了,但奇怪的是,这里曾经的每一家店,每一条弄堂,每一个人,似乎还是那么清晰如昨。但一切都已回不去了,包括这条逐渐冷清的老街。南面的一条条新街,高楼大厦,商家林立,气派热闹,但梦境中出现的,只有这条身形日渐萎缩容颜逐渐苍老的老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