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
2024年11月24日 星期日
数字方志馆搜索:
八坼有座奇特的四角桥

热烈祝贺“吴江通”夺得2016年

全国档案微信公众号排行榜冠军




八坼农创村位于松陵镇南部,东至227省道和京杭运河,南与平望镇为邻,西接练聚村,北毗直港村。下辖外角子、陆家港、肖家湾、顾家村、倪家港、大港上、陆田滩、东庄田、三家村、西庄田、横港、小钱家湾、骆驼桥等13个自然村,村委会驻地陆家港。在这个村里,有这么一座农用拱桥,它造型独特、构思巧妙、呈X形状,横跨在十字型的河道上,历经风雨四十年,至今仍是桥身硬朗、风姿卓越,成为了农创村的一大亮丽景色。



1.农创大桥(来自南汇乡土的博客)(作版图).jpg

农创大桥



桥是广大农村的重要组成部分。尤其在江南水乡,江河湖泊众多、沟渠纵横,跨在水乡间的一座座农村桥梁就成为当地居民与外界的重要通道。而八坼这座奇特之桥,在广袤的农村桥梁中却极为鲜见,在吴江及周边地区也难以找出第二座这样的桥。出于好奇和探密,也为了弄清此桥的来龙去脉,笔者在一个隆冬的暖阳里,走进了一位睿智的长者家中,听他道来这桥的来龙去脉。



2.农创大桥的正面(来自南汇乡土的博客).jpg

农创大桥的正面



他叫张连官,退休前是松陵镇水利站副站长、水利工程师,他1974年进入水利系统工作,作为一名早年的八坼水利站赤脚水利技术员,四十年在田间的摸爬滚打,经历了无数次的农机水利建设与变化,参与了众多农桥、水闸、涵洞等水利设施建造,更是见证了吴江水利由弱到强、由少到多的演变历程。因此说,张工对他所经历过的水利工作了如指掌。对于农创村的那座四角桥,由于构造上的奇特,他更是记忆犹新。



QQ截图20171205094600.jpg

张连官(马常宏摄)



1975年间,农创村当时还叫农场大队(1960年由4个生产队和1个养鱼队组成了吴江县农场,63年改为农场大队,79年改为农创大队,现为农创村),时值学业学大寨的热潮席卷全国大地,水利是农业的命脉,水利工作首当其冲。运动中吴江县参照各地经验,需要设立一个点,树立起标杆典型,最后选中了具有二级核算体制的农场大队。为了学好大寨,树好典型,县里的农业局、多管局、水利局等多个部门在农场大队掀起一股建设热潮。水利局则大搞水利基础建设,前后花了三年时间,开新河、填老河、挑高填低平整土地、开港、开沟渠,在农场大队搞得红红火火。当时按规划将那里的山荡湖一分为二,北山荡改为农田,南山荡继续养鱼。而在北山荡处,动作最大的是开挖了两条呈东西、南北走向相交的港河,名为东西新开港和南北新开港,当地人亦称“十字港”。河宽均为13米左右,为疏通区域水流、灌溉排涝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



7.1998年4月15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李鹏在八坼农创村视察土地整治情况(馆藏).jpg

1998年4月15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李鹏在八坼农创村视察土地整治情况(馆藏)



两条呈十字型新开港的建成,把土地一分为四,虽然为水利带来了便利条件,但是在人们出行耕作、交通往来上却带来了意想不到的麻烦。在这里,按常规要建造四座桥梁才能沟通四个方向。鉴于当年国内农村情况,农村大部分乡道(公路)桥梁基本上都是水利部门所修建的农用桥,所以我们吴江的所有农用桥也是由各地水利部门承建。当时领导认为建四座桥既费时,又不好看,决定造一座桥解决通行问题。为造成好此桥,他们成立了技术组,全面负责桥梁取经、设计、放样、施工。当时江阴县华西村刚建好一座四角桥,也符合农村十字型河流的桥型要求,但体形较小。于是技术组连续几次赴华西村,借图纸,看结构,量尺寸。取经回来后,勘查现场,根据农场大队的实际地形要求进行设计桥梁图纸,技术攻关,看书学习。经过一段时间的前期严密准备工作后,于1976年的春季开工建桥。而桥的大梁及横梁、拱板、铺板等水泥预制构件,则交由吴江青云桥梁预制场铸造。



10.从桥顶上西面河道(来自南汇乡土的博客).jpg

从桥顶上看西面河道



由于这类四角拱桥相对于单孔拱桥来讲,建造中的难度更大,桥型跨度比华西村的桥也大,何况在机械施工设备并不普及的70年代中期,基本上靠人力解决的情况下,其中的困难程度和难度是可以想象的。建桥的人员大致分为三块:小工由当地社员承担,技术工(包括石匠、泥水匠等)由镇上派遣,技术组仍是4人。经过精确测量、挖坑基、浇筑混凝土底板、精确放置四组对角台帽等一系列工序后,上桥梁的大戏正式开始。他们集群众智慧,因地制宜土法上马,四座桥基边同时采用四条船上绑木杆,木杆顶端绑置葫芦,通过手拉葫芦吊装桥梁。施工中,由于四根桥梁分别从四只台帽上同时起吊,一端连台帽,一端伸向空中,在空中与另一只中心台帽的四端连接,所以这里的精确度、水平度还是很高的。他们严格控制着船的平稳,另一方面对四方合拢的拱型桥梁进行相榫后电焊焊接,经过默契配合、连续奋战,他们终于一气呵成的完成了大梁的四方连接工程。张工说了,那段时间里,我们真是干得很艰苦,因为吴江没有经验可以借鉴,每一桩事情、每一张图纸、每一道工序完全是靠自己摸索出来的;在人力、材料物力上,基本处于半机械状态,仍需大量手工劳力给予辅助。条件与环境虽然艰苦,但他们干活还是挺欢的,农业学大寨的时代氛围和标杆典型的旗帜一直在激励着大家。


X型大拱桥梁接通后,接下来的事就好办多了。四端建造肩拱、铺设拦板、桥面板,挑土填桥陂等等,经过半年时间的奋力拼搏,一座崭新的农用四角桥耸立在了农场大队新开港的交叉处,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增添了一个新的亮点,更是为吴江水利建设树立起了一根标杆。该桥不仅解决了因河港而割成四个方位之间的交通问题,而且极大地节省了人们出行成本和原本造四座桥的经济成本,在形态上也符合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创新的要求。新建成的桥取名为“农场大桥”,桥上镌刻的四个大字选用了风行的“毛体”,桥栏板上还有海欧搏浪的图案,体现着那个时代的农创人满怀信心、不断拼搏的精神风貌。



3.毛体字书写的“农创大桥”(来自南汇乡土的博客).jpg

毛体字书写的“农创大桥”


4.桥栏内侧为简洁的“海鸥搏浪”图案(来自南汇乡土的博客).jpg

桥栏内侧为简洁的“海鸥搏浪”图案



由于此桥通向四方,故当地人也称它是四角桥。该桥长度分别为18米,桥面宽约3米,与河面净高5米,那时处于计划经济时代,工农业产品流通量也不大,桥梁荷载设计值相对较低,承载能力约3~5吨。四角桥的架通,给当地带来了很大的便利,再加上一桥通四方的独特性以及拱型的优美轻疏形象,该桥受到了农场人的广泛喜欢。张工说道:“在我参与建造的100多座农用桥中,这座桥是我最最难忘的一座桥。放眼吴江所有农用桥,这是绝无仅有的一座四角桥。”据笔者了解,当年华西村的那座小型四角桥,早己消失在农田之中了。



5.中英文对照的“四角桥”简介(来自南汇乡土的博客).jpg

中英文对照的“四角桥”简介



回顾建桥历程,张工感慨万端,建桥不易,建四角桥更不易。一座桥凝聚了一批人的心血,反映了一个时代的特征,更反映了吴江水利人不畏艰难、敢于创新的开拓精神。如今,桥还在,绿水依旧在流淌,四岸依旧是农田农户相望。农创村书记钟阿二说,现在我们正在开发乡村旅游,这座难得少见的四角桥,是农创村的宝,我们不但要保护好,还要开发为旅游亮点,让这座独特的四角拱桥为农创再立新功。


面对这座奇特之桥,笔者除了赞叹之外,更为它的未来充满着希冀,在吴江丰富的桥文化中,能否为近代桥梁史中添上一笔,这也许是我的奢望。



8.从各个角度看农创桥(来自南汇乡土的博客)_副本.gif

从各个角度看农创桥



END


作者简介:



马常宏,男,吴江松陵人。生于松陵,长于松陵。1985年毕业于常熟理工学院艺术设计院,高级工艺美术师。当过知青、工人,做过美术包装设计师,为江苏省工艺美术学会会员、苏州市美术家协会会员,举办过江苏省首个个人商标设计展览。2003年尝试写作松陵往事,参与松陵盛家厍历史街区的文史专家组工作。出版作品集有《马常宏标徽设计作品集》《松陵印记》。



本文编辑:顾晓红

照片除注明摄影者外,均来自于南汇乡土的博客



稿
aHR0cHM6Ly9tbWJpei5xbG9nby5jbi9tbWJpel9w


我知道,你很有故事,我知道,你也有文采,我知道,你也偷偷的喜欢吴江通。那么大胆和我们表白吧!要知道,吴江通更喜欢你!你的表白,可以是感悟生活,体会人生,也可以是寻找乡愁,记忆历史!文笔不重要,真实真心就好。自行配图,特别欢迎。文末请附作者简介百把字,另附近影一张。一旦录用,奉上稿酬,虽不高,意很诚,还有你可能喜欢的地情书哦!


请发送至投稿邮箱

szwjdaj@163.com (记得注明姓名联系方式如已在其他媒体发表,敬请说明。)



吴江通会给你一个原创平台,让你展现自己,让更多的人了解你!




按下方二维码识别 关注更多吴江地情 

(微信ID:SZWJDAJ )


点击查看精彩推荐文章

1外婆的糕点

2、儿时的小镇

3、盛泽记忆

4、松陵忆旧之童年二三事

5、当年那段与血吸虫病战斗的岁月

求点赞?!转发更感谢

电话:0512-63016908  传真:0512-63016927
地址:苏州市吴江区中山南路1979号 邮编:215200
吴江区档案馆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