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江通”致力于传播吴江地情文化,
您的关注,我的动力!
本世纪初,芦墟镇编写2004年出版的镇志时,有编辑询问我:你在石家庄军校工作多年,可知那里有没有芦墟本地的知名人士?我脱口而出:有!名叫方俊,女同志,老革命,早已离休,现居住石家庄。因我与这位老革命认识接触联系已十多年,所以我简要叙说了方俊的一些情况。后大概经过考证,在《芦墟镇志》“当代人物·知名人士”栏中列有方俊大名及记载其生平的几行文字。
方俊,原名陈美珠,出生于1920年9月,老家在芦墟镇南栅,明末清初所建的曾经显赫一时,而今却老旧破落的陈家墙门里。其父亲陈宝淦,字济庐,生有一男二女,男陈品琦,大女陈彩英,小女陈美珠(即方俊)。方俊小学毕业后被送往上海读书。1937年七七事变发生后,17岁的她便踊跃投身抗日救亡运动,在上海女青年协会的女工夜校任教。1940 年初在上海光荣加入中国共产党,随即从事党的地下工作。1942 年,奉命奔赴苏北新四军革命根据地,加入了新四军。与时任中共苏北盐阜地委书记,兼军分区政委、新四军三师八旅政委的向明(原名巨同璞)相识,后来结为终身伴侣,同甘共苦,并肩战斗。

▲向明与夫人方俊合影(作者提供)
当时,敌伪反复对苏中地区进行残酷的“扫荡”“清剿”“清乡”,形势十分严峻尖锐。方俊出任苏北盐阜地委秘书,当时的盐阜区是华中局、新四军军部所在地。方俊协助向明,为巩固抗日根据地做了大量艰苦细致的工作,在与日、伪、顽的严酷斗争中,根据地得到了巩固和发展。解放战争开始后,方俊与向明一起留在山东。方俊任山东鲁中区党委秘书、胶东区党委秘书,为新老解放区进行减租减息,开展大生产运动,保障解放战争的胜利作出了卓越贡献。青岛解放后,方俊任青岛市军管会秘书,其时,向明为军管会主任,夫妇俩为接管青岛,奉献智慧,不辞辛劳,与同志们一起建设新青岛。五十年代后期,方俊转业地方,曾任河北省工业办公室副主任、第二轻工业厅副厅长等职。为河北的工业发展出谋策划,殚精竭力,直至光荣离休。

▲朱德(右)与向明(左)合影(作者提供)
1954 年夏,芦墟女婿向明在山东分局代理书记任上,被错定为“高饶反党联盟成员”。正在医院生孩子的方俊,获此消息,顿感晴天霹雳。1955年向明又被诬定为“以向明为首的反党宗派集团首要分子”,在此后受到历次运动影响,特别是“文化大革命”中的冲击与折磨,于1969年12月18日,才60岁的他含冤逝世。蒙受不白之冤27年后的1981年4月2日,在北京八宝山革命公墓礼堂举行了向明追悼会。当时邓小平带领所有在京中央领导参加,为向明沉冤昭雪,彻底平反,隆重纪念这位杰出的革命家。在长期革命生涯中,方俊与向明一起出生入死,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作出了极大贡献,她是芦墟陈家墙门走出来,为家乡争光的出色的革命家。

▲向明同志追悼会(作者提供)

▲宋任穷慰问方俊(作者提供)

▲邓小平送的花圈(作者提供)
在所处久长不公正遭遇期间,方俊始终深信党,坚信事实终究会澄清,还人以本来面目。她含辛茹苦,舐犊情深,为培养四个子女成人、成材,体现出一位伟大母亲的厚爱。大儿子巨东英曾在国外工作,并同时在上海交大、辽宁科大担任过兼职教授。在北京工作的女儿巨东梅兼任北京新四军研究会军部分会副会长。
1986年春,经人介绍,我在石家庄认识了这位芦墟同乡,老革命家方俊。她与我母亲年龄相仿,那年67岁,我便尊称她方阿姨。那年下半年我确定转业时,特去向她道别。在我转业后,经常与她保持电话联系和书信往来。1999年春,我与老伴一起回了趟石家庄,拜访了方阿姨。年已八旬的她,手脚麻利地置办中餐招待,我俩再三推辞未果。临末,还赠送了我两本书,一本是由张爱萍将军题写书名的《深切怀念向明同志》,1997年出版的书。书中主要是向明同时期的首长、战友、同事以及亲属们写下的纪念交章汇集。另一本是方俊自己写自己的《往事追忆》。接过两本书,我感激万分。告别时刻,我再三要求方阿姨能回家乡看看,她笑着点了点头。

▲方俊赠送作者的《深切怀念向明同志》《往事追忆》(作者提供)
当年秋天,方阿姨在其孙女陪同下回到家乡。先是在苏州看望了一位原新四军老战友、已离休的苏州市委副书记(姓名记不得了)后,我便驱车把她接回吴江。在吴江住了两天,我陪她兜兜松陵老街,逛逛吴江公园。她站在吴江博物馆前的石桥上向东眺望,见到高耸的电视塔和新建成的邮电大楼等高层建筑,感奋赞叹:吴江发展快,可与大城市媲美!

▲芦墟方俊故居关于方俊生平事迹介绍牌(作者提供)
接着陪伴她到芦墟,在其老宅会见多位亲属时,见她都给每人赠送两张百元大钞。午后她提问:芦墟有没有敬老院?我说有的,说着便一起去参观了一番。她赞叹有加地说道:要不,我回归家乡申请入住吧!我说好,欢迎!继而我又说,还是石家庄条件好!她接着说,回去与孩子们相商一下!当天返回吴江,第二天我陪她到苏州火车站送行告别。
我与方阿姨的书信往来,通常每年至少有一次,总是她先在1月初来信,其内容除了亲切问候外,便是关心和询问家乡建设、发展情况,我随后在基本了解了全县一年来的发展变化后,在春节前给她复信。当我学会电脑打字后,都是打了字复印信笺发往(电脑上至今还贮存着几封复信)。可自2013年复信后,便中断了书信往来,多次打电话先是无人接听,接着就打不通了。失去了联系的方阿姨如还健在,今年高寿105岁。
责编 | 王秋蕾
美编 | 徐 剑
审核 | 王来刚
图片 | 吴兴国
※※ 以上图文,贵在分享,版权归原作者及原出处所有。如涉及版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我知道,你很有故事,我知道,你也有文采,我知道,你也偷偷的喜欢吴江通。那么大胆和我们表白吧!要知道,吴江通更喜欢你!你的表白,可以是感悟生活,体会人生,也可以是寻找乡愁,记忆历史!文笔不重要,真实真心就好。自行配图,特别欢迎。一旦录用,奉上稿酬,虽不高,意很诚,还有你可能喜欢的地情书哦!
1、请发送至投稿邮箱:
szwjdaj@163.com
2、注明姓名和联系方式。如已在其他媒体发表,敬请说明(特别是已在其他微信公众号上推送,一律不录用)。照片请勿插入文中,请单独发送。
3、如第一次投稿,文末请附作者简介百把字,另附近影一张,谢谢!
由于来稿较多,自投稿之日起两个月内没有录用,作者可自行处置(同一作者单次投稿多篇除外)。
吴江通会给你一个原创平台,让你展现自己,让更多的人了解你!
按下方二维码识别 关注更多吴江地情
(微信ID:SZWJDAJ )
点击查看精彩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