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里古镇区既是中国历史文化名镇,也是江苏省文物保护单位,至今保留着醇正水乡、旧时江南的风貌。整个镇区被列为省级文保单位,这在江苏省是绝无仅有的,在全国也恐怕是个孤例。
同里不仅河流众多,而且湖荡密布。镇四周旧由同里湖、南星湖、叶泽湖、庞山湖(清末民初开始围垦,本世纪初成为工业区)、九里湖五个湖泊环抱着,15条大小河流将全镇分割为7个岛屿。街道依着纵横相间的水路而建,曲曲弯弯,盘绕迂回,人家临水而筑,家家傍河,户户通舟,处处有河埠。

▲同里的小桥流水人家(作者提供)
同里水多桥也多,最多时有桥54座,现在尚有数十座形态各异的古石桥躺卧在一泓泓碧水之上。这些桥向人们展现着一幅幅旖旎秀丽的风景图画。有紫石青石砌的,有花岗岩垒的;有露于清波之上的,有藏于绿树丛中的;有桥连着桥的,有桥中有桥的。这些桥流传着一个个优美动人的传说。坐落在镇区西郊的渡船桥,相传一位在这里摆渡为生的老渡工将京官馈赠的金银连同自己多年的积蓄用以造桥,方便行人;地处镇北的饮马桥,建造时最后一块桥面石怎么铺也铺不平,后来造桥师傅经一位白发老人点拨,买了块豆腐垫在下面,居然四平八稳,故亦名为“豆腐桥”;镇中的中元桥,出资造桥人为呕气不走东面正在改建的泰来桥,特地赶工期,抢先落成此桥,因此,被人称为“赌气桥”。

▲饮马桥(作者提供)

▲中元桥(作者提供)
这些桥紧连着当地的文化与百姓生活。位于镇东北的普安桥,俗称小东溪桥,也名读书桥,其桥联“一泓月色含规影,两岸书声接榜歌”,生动地记录下了古镇同里千百年来盛行读书的风气;坐落在退思园西边的长庆、吉利、太平三桥散发着浓烈的民俗风情,以前凡居民嫁娶,必在鼓乐声中抬着花轿过此三桥。如今,游人在这里,还常会碰到一队队送亲迎亲的人群,当地老人过生日,也要在吃过寿面后,来走这三桥,以期晚年“太平”“吉利”“长庆”。

▲普安桥(作者提供)

▲同里三桥(作者提供)
这些桥上有着工艺精美、寓意深长的雕刻。镇西有座乌金桥,桥面石上刻着一幅颇为特殊的图案。该图案的雕刻粗犷有力,画面栩栩如生,左上角刻着一只喜鹊,下视着地面,图的下半部刻着一只獾,回首仰视着天空和喜鹊。这图案为“獾天喜地”。獾,也名狗獾,为一种哺乳动物,其毛色通常为灰色,下腹部为黑色,脸部有黑白相间的条纹,耳端为白色,主要食蚯蚓,也吃昆虫、甲虫和小型哺乳动物。民俗中,獾谐音“欢”,喜鹊象征“喜”,图案中獾抬头朝天,喜鹊俯首朝地,合意为“欢天喜地”。镇西北有座富观桥,拱券上刻着“鲤鱼跳龙门”图案,其鲤鱼的形象与众不同,为龙首鱼尾。传说在很早以前的一个三月桃花汛期里,这条鲤鱼在即将跳过龙门之时,忽然看见河岸边走来一位娇艳的女子,不由得动了凡心而走了神,结果前功尽弃,变成了似鱼非鱼、似龙非龙的模样。当地的人们深为这条鲤鱼惋惜,惋惜之余,把它的模样雕刻在了富观桥上。

▲富观桥(作者提供)
同里风土清嘉,遗留下来许多明清建筑,如三谢堂、明德堂、承恩堂、耕乐堂、务本堂、庆善堂、崇本堂、嘉荫堂等等,其中不少为深宅大院,步入其中,轿厅、茶厅、正厅、花厅、楼厅……步步登高,进进幽深。内宅前后贯通,举步在“走马楼”里,雨天可不湿鞋,晴天又可遮阳。移步宅内幽暗深长的备弄里,只见到斑驳的墙壁和砌在墙上被烟火熏得黑黑的壁龛,脚下则感到一股股阴冷的潮气在侵袭着。宅的每一进背后都造有砖雕门楼,其雕刻各不相同,或沉稳、细腻,或纤巧、玲珑,或明快、简洁,座座深雕细刻,形神有致。移步厅堂上、楼阁里,只见布满精美的木雕,或人物故事,或花鸟神兽,幅幅惟妙惟肖。古宅的后面、旁侧,建造着一座座灵秀的花园,以“贴水园”著称于世的退思园是其中的佼佼者。此园占地虽仅为5674平方米,但集中了江南园林的楼台亭阁、廊舫桥榭、厅堂房轩等建筑,春夏秋冬,琴棋书画,各景俱全,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当是无愧。此园内园的建筑均贴水而筑,站在退思草堂前的贴水平台上,环顾四周,各个景点围成一幅舒展旷远、浓淡相宜、恬澹静意的山水长画卷:右侧的水香榭檐牙高啄、悬挑水面;右前侧的“闹红一舸”,似在扬波掀浪迎面而来;隔池相望的菰雨生凉轩菰草掩映,凉风袭来,轩上侧的“天桥”横空出世,飞越山巅;左前侧的眠云亭翼然山巅,气象万千;左侧的三曲桥朴实轻盈,平卧在碧波之上。
▲嘉荫堂(左)、耕乐堂(右上)、崇本堂(右下)(作者提供)

▲上世纪90年代退思园鸟瞰(作者提供)
同里物质文化遗产众多,非物质文化遗产也甚是丰富。同里宣卷为国家级非遗项目,清代同治光绪年间即已盛行,以同里为传播中心,流传于吴江各乡镇。珍珠塔的传说、赞神歌、李记阿婆茶均为苏州市非遗项目;同里走三桥风俗、罗星洲道教音乐、剪纸、黄豆酱、闵饼、造船、箍桶、竹编制作技艺等均为吴江非遗项目。

▲同里宣卷表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