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
2025年02月02日 星期日
数字方志馆搜索:
弄堂里的风景
杨传泳


“吴江通”致力于传播吴江地情文化

您的支持,我的动力!



2024年11月,以苏州为背景的电视剧《小巷人家》热播,上海戏剧学院微电影《走三桥》在盛泽古老的街巷开机,弄堂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


《小巷人家》剧照


弄堂,烙印着盛泽人的生活方式。诗人沈云在《盛湖竹枝词》中描绘老镇区的弄堂曰:“闾巷短长七十三,市东郑里又新参。门千户万疑无路,机杼声声入耳酣。”故盛泽以“七十二条半”弄堂名闻江南。随着城镇的发展、辖区的扩容,里弄巷与日俱增,近几年,又新命名了盛祥巷、盛桑巷、颐年巷、馨悦巷等,盛泽弄堂逾百条。



盛泽的各种弄堂(作者提供)



弄堂有的是笔直的,有的是弯弯绕绕的,像天灯弄、鲍家弄。还有的弄堂互通,织成网络,像鱼骨一般排列着。例如,百米长的后街,与之相连通的就有小庙港、葛家弄、王家弄、姚宏昌弄、广平里、梭子弄、归家浜路,进入其间,如入迷宫,有人戏称:小弄利于打巷战,若外敌胆敢入侵,便给予迎头痛击。

还没走进弄堂深处,先会被林林总总的弄名给吸引。例如,充满市井氤氲烟火气的,有“柴米盐茶豆腐糖”;描绘良辰美景的,有“清风明月沐潇湘”;表达美好愿景的,有“延龄永寿福安康”;倡导高尚美德的,有“敦仁德润义德堂”;大户姓氏命名的,有“南北仲家卜柳唐,潘申鲍毛朱祝杨”;体现水乡风貌的,有“目澜舜湖东白漾”;显示海纳百川胸怀的,有“江东里和汝南弄”;彰显地方丝绸文化特色的,有“筘店梭子红染坊,运经绮盛徽州庄”。丰富的弄堂文化,本身就是靓丽的风光。

走进弄堂,又可以从中感受盛泽沧桑兴衰。普通不起眼的老宅,储存着诸多的故事,昭示着千年古镇历史的辉煌:有以家国情怀为人称道的程开甲,有悬壶济世的国医大师徐景藩,有以艺术见长的评弹大师刘天韵,有以科技发明著称的中科院院士郑兰荪、美国科学院院士潘文渊,美国华人“钢铁大王”、杰出华人、慈善家唐仲英,以及灿若繁星的劳模工匠。

面对这么深厚的弄堂文化,盛泽人利用墙绘的装饰美化功能,通过墙绘感知弄堂之美,同时也提升了盛泽的城镇形象。


盛泽弄堂墙绘

(作者提供)


鲍家弄口的墙绘十分夺目,引来行人纷纷驻足流连,它写意了周边的“水巷人家”的景色,再配上白居易《忆江南》的诗,立体感强,让人身临其境。有的墙绘则介绍弄堂的历史沿革。例如卜家弄,原为“武曲巷”,是因武举人卜梦熊居此。后其子卜舜年极负盛名,受后人敬仰,故改为“卜家弄”。弄口的墙绘就介绍了这一故事。




鲍家弄口(左)与卜家弄口(右)墙绘(作者提供)


墙绘除了展示江南水乡风貌,还可以凸显地域的丝绸文化。由拼音“SZ”构成丝绸飘带、“织”字为形的图案,其口似水若茧,寓意江南水乡丝绸纺织名扬四海,这正是盛泽“开放包容,守正创新,务实奋进”城市精神形象的标识。一幅幅丝绸纺织的图像形象地展示其主要工艺流程,有助于擦亮盛泽丝绸这一金色的名片。

明月弄的墙绘系列画演绎坛丘历史沿革以及桑、蚕、丝业的盛况,在“收茧码头”画上,茧农摇船,背扛茧筐,忙个不停。这不正是宋代诗人吴县范成大笔下“看看尝面收新茧”的场面吗?有一幅画的是,母亲摇动纺纱车,拈棉成纱,稚童在旁助力,正是家庭手工作坊的情景。另一幅是一位妇女在手拉木机上穿梭织绸,随着丝轴转动而成匹,不仅显示其精巧的织造技艺,还令人联想起明代诗人周灿《盛泽》中的“人家勤织作,机杼彻晨昏”的意境。再一幅是在染坊里,一位工人在染缸里对绸布染色,另一位则将其上架晾晒。古代的工艺竟然将盛泽丝绸制作得“流彩映云霞”般的秀美。




明月弄墙绘——“收茧码头”(上)、“纺纱”(中)、“染坊”(下)(作者提供)


有的里弄采用橱窗形式简介名人、古宅,引导人们叩响名人的故居,探寻历史里的故事。柳家弄南北两端建有名门唐宅、柳宅。橱窗[柳家弄唐氏][唐仲英故居]介绍,唐仲英之父唐炳麟,抗战时期及以后,先后在重庆、昆明、香港经商,开设忆中银行。在私立盛湖初级中学难以为继时,出任校董,慷慨解囊,筹资,使学校摆脱困境,并捐建“炳麟图书馆”。[柳家弄的建筑]写道:柳宅,人称“六扇头大墙门”,往昔大门上方悬挂写着“柳府”的大红灯笼,北口两面墙上各有“肃静”“回避”的“硬牌”。三进大厅砖雕门楼分别上书横额“麟凤家声”“治谋燕翼”。现为盛泽镇的文物点。


唐仲英故居(作者提供)


蚕花里历史风貌街区则以宣传长廊展示街区沧桑厚重的历史、丰富多彩的文化。长廊设有“里弄古今日日新”“丝绸水韵有芳草”“住在这里有福气”等板块,展陈先蚕祠、带福桥、升明桥、济东会馆等苏州市乃至全国文保单位的图片。其中“蚕花故里 人文意蕴”展板,就显示该街区英才辈出,人文昌盛。诸如,这里曾居住着中国近现代的重要民主人士、社会活动家邵力子,著名的散文家、翻译家徐蔚南,明末清初的侠女名姝、“秦淮八绝”之首柳如是,具有深厚文学和书法功底的学者沈景修,清代廉吏、曾任新疆巡抚、陕甘总督、两广总督的陶模。在此睹物思人,见名寄情,自然值得里人津津乐道。


“蚕花故里 人文意蕴”展板(作者提供)


盛泽的弄堂是苍老而静谧的,曾经是诗人戴望舒的《雨巷》中描绘的画面那样:一位“撑着油纸伞”的窈窕女郎,在悠长的雨巷里行走,飘着丁香一样的芬芳,幽静得寥寂。如今,听的雨声,不再是哀曲,而鼓点,催人奋进;感受的不是哀忧,而是欣喜!

是的,走进弄堂,用脚步感知温度,触摸文脉,打开了盛泽的历史记忆和独特的魅力,那是多么的饱满、亲切!诚然,现在弄堂时过境迁,有的被广场、通衢大道所淹没,例如,马家弄、联达弄;有的还因此更名,像“种善堂弄”一带改为“东白漾”;有的随着辖区扩容而增添新成员,例如,吴家弄、向阳弄、东港新弄等。

习近平总书记说,老城区的改造“既要改善人居环境,又要保护历史文代底蕴,让历史文化和现代生活融为一体。”鲍家弄、十字弄旧貌焕新,店铺立面修葺一新,风格古朴,建起亭轩,高挂红灯笼,破旧房屋变为绿地,推窗见绿,转角遇美。弄堂里也建起博物馆、文创馆、咖啡馆、新派茶餐饮、手工艺品店,市民在这里享受着弄堂之美。


豆腐弄里的文创馆(庞庆提供)

鲍家弄口新貌(作者提供)


如今,盛泽这个江南古镇的弄堂,不仅用传统文化筑出深邃的历史长廊,还以朝气蓬勃的当代意识开创时尚的新生活。





END



◆ 责 编:朱梦亭

◆ 美 编:王丽媛

◆ 审 核:王来刚

◆ 图 片:杨传泳、庞庆及网络

以上图文,贵在分享,版权归原作者及原出处所有。如涉及版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征稿启事



我知道,你很有故事,我知道,你也有文采,我知道,你也偷偷的喜欢吴江通。那么大胆和我们表白吧!要知道,吴江通更喜欢你!你的表白,可以是感悟生活,体会人生,也可以是寻找乡愁,记忆历史!文笔不重要,真实真心就好。自行配图,特别欢迎。一旦录用,奉上稿酬,虽不高,意很诚,还有你可能喜欢的地情书哦!

1.请发送至投稿邮箱:

szwjdaj@163.com 

2.注明姓名和联系方式。如已在其他媒体发表,敬请说明(特别是已在其他微信公众号上推送,一律不录用)。照片请勿插入文中,请单独发送。

3.如第一次投稿,文末请附作者简介百把字,另附近影一张,谢谢!

由于来稿较多,自投稿之日起两个月内没有录用,作者可自行处置(同一作者单次投稿多篇除外)。

吴江通会给你一个原创平台,让你展现自己,让更多的人了解你!


按下方二维码识别 关注更多吴江地情 

(微信ID:SZWJDAJ )




往期推荐:





何以松陵?


我的第二故乡:杨文头村——纪念插队落户55周年


黎里诸葛弄走出来的华理实验室现代化管理奠基人一一诸葛濂


叶茵的诗和桥


《江苏省情影像志?平望》发布啦!




电话:0512-63016908  传真:0512-63016927
地址:苏州市吴江区中山南路1979号 邮编:215200
吴江区档案馆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