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里古运河、新运河、太浦河、頔塘河四河汇集,据清道光《平望志》记载,“自南而北,止有塘路鼎分于葭苇之间,天光水色,一望皆平”,故名平望。

平望古镇
唐开元年间,朝廷在古运河旁建平望驿,后有人聚居成为平望村。宋室南渡,遂为三辅要冲,设巡检司建平望镇。“明初居民千百家,百货贸易如小邑”,成为运河上的商贸重镇。
5300年前的龙南村落遗址,出土陶制的纺轮、网坠和碳化稻谷,构成了鱼米之乡的雏形。江南民居以河道为中轴线的村落布局在龙南遗址首次发现,龙南村也被誉为“江南第一村”。
镇西北的溪港村原本紧靠太湖,曾是春秋时期吴越争霸的战场,如今入选中国传统村落名录。

庙头村长漾里
平望因水而兴,水运发达,自古以来就是商品集散地。道光《平望志》称,宋代“平望地虽迫隘,而大商巨舶,物货充溢”。明朝以后,“居民日增,货物益备,而米及豆麦尤多”。
平望人以贩米为业,镇上米行林立,平望米市远近闻名。至今平望水稻种植面积还有3.54万亩,水产养殖面积2.79万亩,呈现新时代的“鱼米之乡”。

从莺脰湖上空俯瞰镇区
在平望聚集的不仅是商品,更有名流。
唐代诗人张志和寓居平望期间,曾多次邀请颜真卿等文人一起饮酒作诗,传说张志和在莺脰湖得道升天。
宋代诗人杨万里、范成大,明末清初思想家顾炎武都到过平望。清代康熙、乾隆两位皇帝下江南时路过平望,也分别写下赞美的诗句。

修缮后的安德桥
大运河穿镇而过,在平望留下丰厚的运河文化遗产。
镇内历史建筑与文物保护单位建筑面积近29万平方米。始建于唐代大历年间的安德桥、建于明嘉靖时期的安民桥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南河西街上的怀新堂是殷兆镛故居,殷兆镛为晚清三朝重臣,历任兵工吏户礼五部侍郎 。街上还有倪征(日奥)旧居,倪征(日奥)曾参与东京大审判,是新中国第一位国际大法官。

中华老字号——平望辣酱

平望辣酱生产流水线
江南人不吃辣,但是平望辣酱颠覆了传统认知。
有着150年生产历史的平望辣酱辣中有甜、甜中生香,深受江南人喜爱,抗美援朝时期曾作为军用物资支援前线。平望辣酱现为国家地理标志产品。

青少年参与平望灯谜
平望灯谜有着良好的群众基础,2013年以来,平望镇已举办九届全国性的灯谜邀请赛。
和平望灯谜一样,平望扬歌、乳黄瓜制作等20余项非遗文化,在平望人日常生活中活态传承。

红双喜乒乓球拍生产现场
丰厚的人文赋能平望经济强镇。
产自平望的“红双喜”牌乒乓球是18届世界乒乓球锦标赛和6届奥运会的比赛用球;国望高科领跑超细纤维行业,为世界500强盛虹控股集团的子公司。
平望连续多年跻身“全国百强镇”行列,位次逐年提升。

航拍运浦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