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
2024年11月24日 星期日
数字方志馆搜索:

“吴江通”致力于传播吴江地情文化,

您的关注,我的动力!

黎里“王三房”走出来的

“教育达人”


明末清初,山西王氏宗族为躲避战乱,举家南迁,一路寻访早年落脚的亲属,最后大部分定居太湖之滨,其中有弟兄三人来到黎里镇南水田上的一个村落。兄弟三人,吃苦耐劳辛勤耕作,于清代中叶扩展为大家族。其中王南琛一支,在清末迁居黎里镇,经多年努力,他们的家族经营的米店扩展为米行,先后从汝氏手上购得上摊六开间店铺,之后数年,逐步购置店铺后面的住房。王南琛育有三子,分别是长房王荣卿、二房王旅昌和三房王怡然,三子在黎里镇上均被推为贤达,除了管好生意,他们积极推动教育事业,投身革命,支持柳亚子先生创办《新黎里》。但在今天,要为大家介绍的是三房王怡然的后裔王治英老师。






◆《新黎里》刊登王怡然业务情况




1995年,王治英老师从黎里小学退休以后,被桃源中学返聘为辅导教师。2000年,王治英回到黎里,在家开设免费辅导班。2014年辅导班搬至黎新社区。2016年底,在汾湖高新区关工委的重视下,“王治英关心下一代工作室”成立。她连续多年被评为全国关心下一代工作先进工作者、江苏省“五老”优秀网吧义务监督员、江苏省关心下一代先进个人。2017年,王治英入围“中国好人榜”,《吴江日报》以《三十三子孩子的第三位奶奶》《退休教师王治英入选“中国好人”》《大爱无疆》等文章报道了她的事迹,成为2018年《姑苏夕阳红》刊物封面人物。王老师拥有这么多的荣誉,但是只要了解到她的从学、从教历程,方知其成功的必然。我们不妨先来认识曾经对王治英老师的人生影响深远的祖上——王怡然。








◆《姑苏夕阳红》封面人物


◆王治英获奖证书、奖章和奖杯



王怡然是王治英的曾祖,由于家庭条件优越,从小饱读诗书,及长亦商亦医。王怡然的父亲从事米业,哥哥从事绸布业。他另辟蹊径,于民国初年从事饼肥经营。农村在使用化肥以前,饼肥(饼肥是一种由油料的种子经榨油后剩下的残渣制作的肥料)非常“吃香”(吴江方言:指“受欢迎”)。不久,他将饼肥业托付于人,自己到嘉兴开设医馆。1920年春,王怡然加入嘉兴“怡情曲社”任副社长,与蒋志新、沈公达等十余人常在烟雨楼演唱。1923年,王怡然回黎里,在家开设医馆,期间应柳亚子先生之聘,任《新黎里》会员,应毛啸先生之聘,又任黎里高等小学医务室顾问。新中国成立后,浙江嘉兴第二人民医院聘请王怡然为院长。王怡然之子王治春,精于乐器。王治春之子王振权任银行会计。


◆1946年,柳亚子(左一)参加沈雁冰(右二)五十岁寿辰合影


还有一位王治英的远房亲戚沈雁冰(茅盾)。沈雁冰是王治英舅妈的叔父,王治英叫他舅公公。沈雁冰曾两次来黎里,第一次是1925年5月,他来参加设在黎里东南地区的最早的国民党组织——吴江县党部第二次代表大会。柳亚子、毛啸岑、侯绍裘、朱季恂、董亦湘、姜长林、杨贤江等参加了这次会议,沈雁冰在大会上进行了演讲。1949年春天,沈雁冰第二次来黎里,是王治英舅妈邀请他来的。这一天,王治英正好去舅妈家走亲戚,便见到了沈雁冰。当时王治英才9岁,在夏家桥国民小学读书。在她的印象中,沈雁冰个子不高,圆头圆脑,剃着平头,舅妈则戏称他为“小和尚”。


◆王治英舅公公沈雁冰(茅盾)


沈雁冰见王治英长得可爱,问她喜欢什么,王治英说:“喜欢看书。”沈雁冰又问:“看些什么书?”答道:“最爱看鲁迅先生的书。”沈雁冰问:“为什么?”答道:“因为书中多讽刺,他的文字就像一把刀,家里还有《红楼梦》《三国演义》,也喜欢看。”沈雁冰又问:“喜不喜欢看连环画?”王治英说:“这是幼儿看的图书,我不喜欢看。”王治英把自己当作大孩子,沈雁冰非常佩服地说:“小女子,不简单。”这是王治英与沈雁冰的初次见面。


1950年,夏家桥国民小学改名建新小学,王治英在建新小学毕业后进黎里禊湖中学读书。1957年,以优异的成绩考入嘉兴第六中学。为什么王治英会到嘉兴读书呢?一则是当时黎里没有高中,二则是王治英的曾祖在嘉兴工作,这样两人可以相互照应。




◆禊湖中学同学合影(倒数第二排右六为王治英)

◆嘉兴六中教师合影


高中即将毕业,择校非常重要,王治英的父亲亲自去乌镇,听沈雁冰先生的意见。沈雁冰回想当年颇有志气的毛头丫头,问她父亲“她是否还喜欢文学”,父亲说是的,沈雁冰又问起王治英姐姐的情况,父亲说她姐姐在北京,在外交部工作。沈雁冰接着说:“那好啊,那她以后可以到中华书局,姐妹好有个照应。”


◆王治英(后排右一)与同学在端本园合影


听了舅公公这个建议,王治英便有了目标,所以后来报考大学,第一志愿就是山东大学图书馆系,为以后进中华书局打基础。但是,后来王治英虽然考取了该校,但因为家庭成份的关系无缘该校,于是进了金华师院中文系。


期间,王治英思想上进,写了入党申请书,可校领导对她说:“像你这样的家庭情况,能有书读就不错了。”听到这句话,王治英的情绪跌入低谷,躲在墙角哭了半天。直到61年后的2020年10月,王治英正式被批准成为一名光荣的共产党员,当然了,这是后话。


◆王治英老师资料


1962年,由于地理环境因素,金华师院被撤并,“江苏四大城市”(注:指苏州、无锡、常州、南通四个城市)的师生可到浙江师范大学工作或读书,而小县镇来的同学只能打道回府。回到家,王治英读书和工作均无着落。这时,浙江临安有一位同学介绍她到临安麻车埠邮局当接线员。工作了约半年,但不想端午日发了一场大水,邮局部分建筑和设备被毁。邮局工作人员只能躲到楼上,大水退去,树上、屋上都是逃命的人,他们的小孩哭哭啼啼,据说也都没读过书。看到受灾小孩都没有受过教育,再加上邮局无法正常开展工作,王治英决定留在山里教书,这一想法得到了麻车埠人的赞成。于是,王治英找了两间闲置的房屋作为教室和居室,收了40多名学生后,便开始上课,除了上课,她还与学生一起挑粪种菜。


有一天,一众师生准备上山浇粪,山路有些坡度。两名同学扛着一桶大粪走在前面,王治英挑着一担大粪,带着七八名学生在后面。一不小心,前面两位学生被山石拌倒,一桶大粪正好洒在王老师的身上、脸上,后面的几位学生连忙扶着王老师到山下水沟清洗,王老师得知两位同学没有受伤方才放心。放学后,此事被学生家长们知道了,麻车埠村民每家拿出一个鸡蛋,共五六十个鸡蛋拼成一篮“七姓蛋”送给王老师。据说当地的“七姓蛋”可以消灾纳福。王治英再三推辞,但拗不过乡亲,只能收下,但是大部分“七姓蛋”被她煮熟后,分赠给了营养不良的学生。


1962年9月,王治英被调到浙江县潜川中心小学任语文、数学老师,1964至2000年间,王治英先后任桃源新亭小学、桃源中学、黎里镇中心小学、桃源中学教师。说实话,在这30多年的从教生涯中,王治英从来没有好好休息过,只有在1967年暑期期间,姐姐王帼英怀孕后,她随母亲去北京照料姐姐时休息了一阵。她的姐姐考入外交部任翻译官,曾随陈毅参加日内瓦会议,后经周恩来、陈毅介绍与时任西欧司副司长张毅君结婚。


2021年冬天的一个早上,王治英在天还蒙蒙亮时去工作室,可是小区出口的弄堂正在施工,挖了近2米宽、2米深、5米长的深坑,只在南墙边留出了约莫二十厘米的不规则走道。前天晚上又下了雨雪,王老师不小心一滑,掉进了深坑。当时天尚黑,没人经过搭救,王老师在冰冷的水中浸泡了一个半小时,方才被买菜路过的邻居救起。自此,王治英身体每况愈下,住入医院……


王治英在退休后的20年中,以绵绵用力、久久为功的执着定力,以“以功成不必在我”的宽阔胸怀,始终深耕教坛,诲人不倦,心系学生,倾情未成年人健康成长。她把教育事业作为一种责任、一种担当、一种使命,以自己的实际行动践行了“忠诚敬业、关爱后代、务实创新、无私奉献”的“五老”精神,充分彰显了人民教师“忠诚于党的教育事业”的崇高品德!



◆王治英在辅导学生






END













责编:沈思言

美编:沈思思

审核:王来刚

图片:查文荣

※※以上图文,贵在分享,版权归原作者及原出处所有。如涉及版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稿

我知道,你很有故事,我知道,你也有文采,我知道,你也偷偷的喜欢吴江通。那么大胆和我们表白吧!要知道,吴江通更喜欢你!你的表白,可以是感悟生活,体会人生,也可以是寻找乡愁,记忆历史!文笔不重要,真实真心就好。自行配图,特别欢迎。一旦录用,奉上稿酬,虽不高,意很诚,还有你可能喜欢的地情书哦!

1、请发送至投稿邮箱

szwjdaj@163.com 


2、注明姓名和联系方式。如已在其他媒体发表,敬请说明(特别是已在其他微信公众号上推送,一律不录用)。照片请勿插入文中,请单独发送。


3、如第一次投稿,文末请附作者简介百把字,另附近影一张,谢谢!


由于来稿较多,自投稿之日起两个月内没有录用,作者可自行处置(同一作者单次投稿多篇除外)。


吴江通会给你一个原创平台,让你展现自己,让更多的人了解你!



按下方二维码识别 关注更多吴江地情 

(微信ID:SZWJDAJ )


点击查看精彩推荐文章

1吴江人终于圆了高铁梦

2、从黑白到高清:电视机的时光印记

3、从吴江到松江:谈永康的教育之路

4、太平天国战乱时的盛泽绸市

5、殷明珠识小录——有关殷明珠身世传闻的几则史实说明


原创不容易,

请点“赞”“在看”鼓励哦??







电话:0512-63016908  传真:0512-63016927
地址:苏州市吴江区中山南路1979号 邮编:215200
吴江区档案馆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