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
2024年12月13日 星期五
数字方志馆搜索:
太平天国战乱时的盛泽绸市
王 钧 谟

“吴江通”致力于传播吴江地情文化,

您的关注,我的动力!


太平天国战乱时的

盛泽绸市

盛泽纺织历史悠久,是丝绸商品的重要生产地和集散地,清代后期起更是与苏州、杭州、湖州并驾齐驱,一起被誉为中国的“四大绸都”。在岁月的长河中,在动荡的年代里,它经历了怎样的磨炼,才以“日出万匹,衣被天下”而名扬中外?





晨曦中的盛泽新城(王钧谟提供)


2021年出版的《盛泽镇志》在概述清代盛泽商贸业时作如下记述:明嘉靖后,新杭绸市、盛泽绸市、黄家溪绸市兴起。乾隆年间,盛泽绸市则“远商麟集,紫塞(笔者注:今河北承德)、雁门(笔者注:山西忻州)、粤闽、滇黔,辇金至者无虚日”。清咸丰十年(1860年)黄家溪、新杭绸市在太平军和清军激战中被毁,一些绸商迁往盛泽,盛泽绸市愈加兴盛。

咸丰十年(1860年),太平军为破天京困局,在“围魏救赵”的战略指导下,引诱清军分兵,从而两破“江南大营”,挥师东进南下,此后在苏浙皖地区与清军拉锯交战了四年,直至同治三年(1864年)失败。在这样的大背景下,太平军实际控制盛泽的时间仅两年半(农历1860年7月—1863年春)。为了解这个历史节点上盛泽绸市发展的经历,我试图从故纸堆里寻找过程的细节和缘由。

我阅读的主要文献是三部《盛湖志》(注1),它是由盛泽仲氏望族历经二百多年、六代人的传承接力而写就的,虽出自一族之手,但“体例谨严,甄采博洽”(清· 陶葆廉语(注2)),是后人研究盛泽历史的重要资料。此外,2012年,我镇文史专家萧海铭先生通过互联网,从身居北京的盛泽仲氏后人仲聿修那里得到《盛川裨乘》一文,此文专记太平天国时期盛泽的人和事,也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左图:《纵览吴江—吴江五百年古代地方志汇编》和《盛泽镇志》(2021年版),右图:《盛湖志》封面(王钧谟提供)





太平军挥师南下,势如破竹




《平望续志·兵事》记载太平军由大运河南下的时间表:

“咸丰十年(1860年)三月十五日(以下时间均为农历)大营溃。四月十三日,苏州陷。四月二十五日,吴江陷。”

“城既陷,贼悉数南下,二十六、二十七两日,经八坼、平望、黄家溪、王江泾至嘉兴。贼所过,率纵火两日,夜,火光烛天。”(摘自《光绪吴江县续志· 纪兵》)

那么,清政府的防卫力量到哪里去了?八坼以南的胜墩,这个明代嘉靖时歼灭倭寇的咽喉之地的守军呢?原来,因为将领的调动、经费的不足,几年前已经撤营了。平望失守后,从安徽和湖州赶来救援的两支清军,显然都是“马后炮”,皆无功而返。

太平军战船驰至江浙交界的王江泾镇,才受到了抵抗。据《王江泾镇志·大事记》记载,“咸丰十年(1860)四月二十七日,太平军全线南下,与清军在镇域交战,王江泾防汛营公署、一宿庵遭焚毁,尽成焦土。”“六月十五日,清军与太平军在境内激战,清军大败。”战争让王江泾镇毁去一大半,“泾当孔道,被兵后什九瓦砾”(清·陶葆廉),和王江泾镇仅一水之隔的“新杭市”(今盛泽群铁村),被直接抹平。



太平天国运动(王钧谟提供)


同时,繁荣了二百年的“黄溪市”(今盛泽黄家溪村)也在大火中瞬间消失。据本地老一辈人口传,当年黄家溪是被误烧的。那是因为“黄家溪”和“王江泾”在方言发音中相近,致使奉命执行任务的太平军士兵搞错了地方。此乃野传,找不到佐证,但史料中同样也找不到“黄溪市”交战的只言片语。清代的“市”,只是商贾贸易处,不设兵将,“镇”才有。




黄家溪村泰安桥(苏州市文物保护单位)(王钧谟提供)



横跨大运河的王江泾“长虹桥”(王钧谟提供)

横跨大运河的王江泾”长虹桥”(作者提供)





  王元相主动投诚,保住盛泽   




当年杭嘉湖平原上以水路交通为主,京杭大运河是交通运输的大动脉,其河畔的王江泾、新杭市、黄溪市皆地处要冲,在和平时期有商贸便捷的优势,战争时却带来了灾难。而盛泽镇距大运河较远,水陆交通相对不便,史书谓之“隩区”,倒因此避过了战斗的锋芒。但是,它毕竟离战地仅七里之遥,战争的烽烟、难民的涌入,给盛泽居民,特别是绸商们带来了莫大的惊惶。

为了避免黄溪市、新杭市那样的灭顶之灾,盛泽“王永义绸庄”富商王元相,于五月初四,委派儿子的妾弟沈枝珊等一行人,赴太平军大营,带上“枣子一桶,银锭十只,雄鸡十只,用黄旗写:早定一统,雄冠三军八字,谐声献媚”(摘录于《盛川稗乘》)。太平军守将邓光明受之大喜。


《盛川稗乘》(王钧谟提供)


投诚之路并非如此简单。虽说王元相和他的哥哥元松不仅是商场上的成功人士,在科考场上也小有成就,他的三个儿子也都有一点功名,整个家族在盛泽社会拥有一定影响力。但仅凭这点还不够。

当时盛泽民间有两支“枪船帮”武装力量,帮主分别为朱法度和孙金彪。官府明知朱法度平时“博徒聚堵,凶横滋事”。但大敌当前,不得已还是让其弟弟为团练,用以抵御太平军。朱法度倒也还真有两下子,六月二十三日、六月二十五日,击退了来盛泽的小股太平军。事后,以团练杀贼为名,在民间索饷,勒索敲诈。

此时,王元相利用孙、朱两派枪船帮的矛盾,请孙金彪除掉朱法度。七月一日,孙金彪联合正在盛泽避乱的巢湖粮船帮,“纠众千余人,围法度于西市获之”,设计擒杀法度,并戮羽党二十余人。此举扫清了投诚之路上的障碍,让太平军于七月二日顺利开进盛泽,并迅速建立了地方政权,沈枝珊就此被委以乡官,成为把守盛泽的幕前老大。此后,枪船帮首领孙金彪,在太平军和政府军之间周旋,直至清军收复苏州地区后,投诚清军,最后成长为清军的高级将领(记名提督、总兵),那是后话。

人们不禁要问:统治盛泽的清政府力量到哪里去了?

早在乾隆年起,盛泽因经济发达,一直是吴江县丞的驻地。但时任县丞吴翔麟手下少有兵卒,只能期望于地方民间力量,当得悉朱法度被杀后,竟被吓得两脚动弹不得,由家丁背至徽州会馆,惊恐中呕血而死。



      


盛泽市逆势增长,仍遇一劫  




战争在继续,百姓生活的脚步也不能停留,种桑、养蚕、缫丝、织绸这个产业链,分散在杭嘉湖地区的千家万户,是这方水土上人们赖以生存的半壁江山,织造业呼唤着丝绸销售贸易市场的重构;同时,周边各地绸商、机户大量逃避至相对稳定的盛泽,使盛泽人口和财富骤增,这两个要素为盛泽绸市的增长提供了内在动力。同时,战争带来巨大的物资消耗,太平军要固守嘉兴、攻克杭州,急需军饷军粮补充,盛泽绸市的崛起,也可让太平军得到丰厚的军饷和及时的后勤保障。

为方便管理,太平天国把盛泽划归嘉兴府“绣州县”管辖。在盛泽的济东会馆内设立筹饷总局,创立厘捐、卡捐、铺捐、房捐、红粉(注:火药)捐等诸多名目的捐税。又开设天章机捐局,各路商贩凡过境的各种丝织品,都必须在盛泽接受扎口式管理:先抽用钱三分,再纳捐税;缴纳后,每匹绸缎盖上天章机捐局的印记,才准予水路运输,可以经过王江泾、七里塘、嘉善等关卡,到达上海销售,此线成为当时丝绸出口的必经之路。当然,这种管理是有暴力背景支撑的,有违者将押往斜桥旁的北胜庵接受处罚,那里成为一处临时监狱。





盛泽“济东馆”旧址(王钧谟提供)


位于斜桥西堍的“北胜庵”旧址(王钧谟提供)


盛泽乡官沈枝珊管辖范围还向周边延伸:盛泽局兼统震泽镇厘务,统管盛泽的茅塔卡,绣水的七里塘卡、新塍卡,桐乡的乌镇卡、濮院卡,石门的斗塘卡,每日征收所得厘捐约四、五百金,部分解往嘉兴太平军军营,部分被沈枝珊中饱私囊,他很快建造气派的私人府邸(后来成为盛泽太平街小学校舍)。

盛泽绸市的兴旺,也让王元相的王永义绸庄和公估钱庄赚得盆满钵满。两年后,战争胜利的天平向清军倾斜,绣州县失去了对盛泽的有效管控,盛泽重返江苏省怀抱。时至同治二年(1863年)初春,盛泽镇还是受到一场劫难,虽受重创,但“绸都”地位已坐实,未被撼动。

“同治三年正月,湖州贼党屡扰南麻、檀邱、新塍诸市乡,思犯盛泽、平望,以解嘉兴围。经水师迭败之,贼不得逞,遂于二十八日放火盛泽,屋宇被焚者十之三。”(摘自《盛湖志补》)

《纵览吴江》内的《盛湖志》页面(王钧谟提供)


《光绪吴江县续志》卷三十八如是说:“三年正月,程忠烈之军方攻嘉兴,正月二十八日,湖州之贼由檀邱四亭子犯盛泽,分防县丞及驻防驳船皆扬去。大纵火,焚民屋几大半,居民践踏落水死者数十人,时伪乡官沈支山之众亦大焚掠。是日,克复嘉兴府城。”

多处记载虽在表述上略有出入,但印证了盛泽的这场灾难。盛泽讯把总署、吴江县丞署在这场火里被毁,有明确记载。闻名江南的话雨楼在这个时间段里骤然消失,会不会与这场大火有关?找不到文字记录,只留给后人以猜测和想象的空间。






  李鸿章战后处理,平衡左右  





上述历史记录,大部分源自传经堂仲氏手下的《盛湖志》,清咸丰、同治年间,正是盛泽仲氏家族“孙”字辈壮年出道的时候,他们在仕途上各有功名,驰骋战场,效忠清廷。

仲孙樊,道光二十五年(1845年)进士,在浙江任海防同知时,在剿匪、海运等方面有业绩,后来带兵围剿上海“小刀会”时,因辛劳病死军营。儿子因此荫袭五品荫生。

仲孙懋,监生,在清军中屡建战功,先后任同知、浙江宁绍台道,在清军保卫杭州城的战斗中负伤,最后在指挥巷战中阵亡。

仲孙机,又名廷机,道光乙未(1835年)举人,《乾隆盛湖志十四卷》的编著者。中年仕途坎坷:咸丰十一年(1861年)八月,浙江战事危急关头,被委署严州知府,上任途中,得知严州已失陷,在桐庐、富阳三面受敌的要道霅溪,扼守两月。后收到巡抚王有龄密札,派他往上海去招募外国兵,实现华夷会剿,以解杭州之围。此时路途梗塞,待赶到上海,杭州已经被太平军攻克,上司王巡抚自缢而亡。次年,向下任巡抚左宗堂销差时“呈明缘由”。没背上黑锅已经算不错了。

就在仲氏兄弟为清政府军奔波卖命之时,留在家乡的家族却不得好过。他们在盛泽马家弄的住宅,被太平军逼迁,仲家伙计不从,被押往北胜庵吊打缢死。后来,仲宅受百余人围困,吓得家眷从后门逃出,家中财物被洗劫一空,连墙门也被拆去。部分家眷被迫外出逃难奔波。仲廷机继室吴夫人出身松陵望族,薛凤昌(注3)在《女士集汇存·写韵楼遗草》搜集如下文字:“……观察君(仲廷机)先理粮台,后摄严州府篆,不暇问家事,而所居已陷贼。夫人挈家人,并奉其老母迁越,迁甬,自甬又航海以达沪,间关跋涉,履险如夷。”


即将消失在市政建设中的盛泽“马家弄”(王钧谟提供)


 太平天国失败后,清政府开始清算各地乡官,盛泽监军李广庭首先在吴江长桥被正法。乡官沈枝珊惊恐万状,拿出乱局中所获的金银珠宝、珍贵文物去结交苏州豪绅高官,寻求庇护,最后还是难逃一死。站在他背后的王元相一族,却安然无恙。究其原因,王元相一家善于洞察时势,精于长期谋划,他们在太平军和清廷官僚之间左右逢源,在科考场上不懈进取。就在江南战火纷飞的咸丰十一年(1861年),其孙子王景贤考中了举人,两年后,获进士,进入仕途。此后,王氏家族文脉不断,名人辈出。








   同治二年(1863),王元相之孙王景贤在科举场上获取功名(王钧谟提供)


站在仲氏家族一边的《盛川裨乘》作者“鹤櫵居士”愤愤不平,对王氏父子的投机做派猛烈抨击,对他们的保护伞——清廷高官潘曾玮切齿痛恨。潘曾玮,在籍候选道、刑部郎中,其父亲潘世恩,曾任内阁大学士,还是江苏巡抚李鸿章的恩师。


潘曾玮写给李鸿章的诗(王钧谟提供)

李鸿章深谛官场之道,在战后处理时注重左右平衡。一方面给仲氏家族以安抚:给仲廷机捐升道员,其夫人晋封淑人,对其嗣子虎腾赐袭骑都尉,赏戴花翎。在精神上,给其家族以非凡的荣光。

另一方面,在物质上敲打一下王氏家族:你不是在战争期间攒了好多钱吗?那就破点财吧,否则本官也难以上下交待。于是志书上出现如下记录,“元相子亨谦、恩寿避乱上海时,亨谦为善事益勤,……当江苏克复时,奉前抚台合肥李傅相檄齎金至常镇诸郡,济难民之无食者,尤尽瘁其事。”(摘自《乾隆盛湖志十四卷·义行》)

王氏家族深谛财富积累中聚和散的辩证法,在经商谋利的同时,一直是舍得散财的。早在道光年间就参与过河南救灾,平时捐助家乡公益事业也出手大方。“檄齎”二字,说明这一次散财的背景和性质不同以往,是被李鸿章严厉指派着强制地割肉,哪里是义行,分明是赎罪!王家兄弟识时务,知得失,认真实施,及时破财消灾。

大江东去,波涛滚滚。在历史长河的激流险滩,盛泽绸市冲上了的新高度,期间除了天时、地利要素外,“人”的作用至关重要。在盛泽,既有像仲氏家族那种为了忠君效国,不惜肝脑涂地、马革裹尸的封建士大夫;也有王氏家族那样洞察社会、审时度势、灵活变通的近代大商人。如果用图形“方”来镜像仲氏家族的话,那么,王氏家族当领下“圆”形。方圆相合,这就构成历史上的盛泽社会。







注1:三部《盛湖志

(1)乾隆《盛湖志》。仲氏64代仲沈珠起至仲氏67代仲周霈完成编纂。(共2卷)

(2)《乾隆盛湖志十四卷》。仲氏71代仲廷机编纂。(共14卷)后人把上面16卷统称为“同治《盛湖志》”。

(3)《盛湖志补》。仲氏72代仲虎腾编纂。(共4卷)又称《光绪盛湖志补》也有根据刊出年代称“民国《盛湖志》”。民国时期,仲氏73代仲冠雄在南浔姨丈周庆云资助下,把志稿刻印成书。


注2:陶葆廉

学者,浙江秀水籍,生于盛泽,久居盛泽。晚清维新四公子之一。曾代理浙江大学堂总理。是清末名臣两广总督陶模之子。


注3:薛凤昌

民国吴江著名学者、教育家。曾两任吴江县立中学校长,创办同里私立同文中学,任校长。与柳亚子等人组织“吴江文献保存会”。


参考当代书目:

1、《盛泽镇志》《王江泾镇志》

2、吴国良《吴江历史人物碑传集》

3、沈莹宝《盛泽旧事》《盛泽旧事拾遗》

4、董振声、潘丽敏《吴江艺文志》

5、萧海铭《盛湖外史》




END

喜欢这篇文章欢迎转发分享







◆ 责 编:李星雨

◆ 美 编:水丽芬

◆ 审 核:王来刚

◆ 图 片:王钧谟


※※以上图文,贵在分享,版权归原作者及原出处所有。如涉及版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稿

我知道,你很有故事,我知道,你也有文采,我知道,你也偷偷的喜欢吴江通。那么大胆和我们表白吧!要知道,吴江通更喜欢你!你的表白,可以是感悟生活,体会人生,也可以是寻找乡愁,记忆历史!文笔不重要,真实真心就好。自行配图,特别欢迎。一旦录用,奉上稿酬,虽不高,意很诚,还有你可能喜欢的地情书哦!

1、请发送至投稿邮箱

szwjdaj@163.com 


2、注明姓名和联系方式。如已在其他媒体发表,敬请说明(特别是已在其他微信公众号上推送,一律不录用)。照片请勿插入文中,请单独发送。


3、如第一次投稿,文末请附作者简介百把字,另附近影一张,谢谢!


由于来稿较多,自投稿之日起两个月内没有录用,作者可自行处置(同一作者单次投稿多篇除外)。


吴江通会给你一个原创平台,让你展现自己,让更多的人了解你!



按下方二维码识别 关注更多吴江地情 

(微信ID:SZWJDAJ )



点击查看精彩推荐文章

1殷明珠识小录——有关殷明珠身世传闻的几则史实说明

2、农村青年婚恋实录

3、三十年前我的“联中”经历

4、吴江美食秋日多

5、莫因循、忘却莼鲈——说说辛弃疾的吴江情结

原创不容易,

请点“赞”“在看”鼓励哦??






电话:0512-63016908  传真:0512-63016927
地址:苏州市吴江区中山南路1979号 邮编:215200
吴江区档案馆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