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
2024年11月24日 星期日
数字方志馆搜索:
顾野王:江东孔子,喝潮大王
张金龙

“吴江通”致力于传播吴江地情文化,

您的关注,我的动力!

龙行龘龘
欣欣家国


2024年央视春晚主题为“龙行龘龘  欣欣家国”。据《康熙字典》记载,“龘”字取自《玉篇》,编撰者就是曾在松陵三里桥畔著书的顾野王。苏州市吴江区图书馆古籍书库,珍藏着清道光年间刊刻的《玉篇》。“这个字音读作dá,龙行龘龘,就是群龙腾飞的样子。《玉篇》的历史地位与许慎的《说文解字》并重,是我国第一本完整的楷书字典,其作用相当于现在的《新华字典》。”苏州市吴江区南社研究会会长俞前先生接受吴江区融媒体中心WJTV采访时详细阐述。俞会长曾担任吴江区文联主席,2008年与陈志强先生、张舫澜先生合作编撰《顾野王》一书。与许慎《说文解字》以小篆为收字对象不同,《玉篇》以楷书为收字对象,奠定了楷体汉字的规范结构、字义、读音,成为后世遵循的字体。顾野王认为,正确使用文字,可以“鉴水镜于往漠,遗元龟于今体,仰瞻景行,式备若文,戒慎戒邪,用存古典”。


《康熙字典》中的“龘”字


《玉篇》中的“龘”字


顾野王(519—581),原名体伦,字希冯,吴郡(今江苏苏州)人。南朝梁陈间官员、文字训诂学家、史学家,精通经史、天文、地理、占卜、书画等多种学问,在文字训诂方面尤为出色。他著有《玉篇》三十卷,并在初仕梁后,在陈朝担任过黄门侍郎、光禄卿之职。因仰慕西汉冯野王,更名为顾野王,希望自己像冯野王那样成就功名。曾居亭林(今属上海市金山区),人称顾亭林。清初思想家顾炎武亦称顾亭林,以寄追慕先人之意,《顾氏家训》是其为学修身治家思想的汇集。“博洽倾当世,江东孔子儒”,宋朝诗人刘嘉谟的诗句评述赞誉了顾野王在训诂学、史学、文学方面的成就与地位。


▲顾野王像


顾野王纪念馆(即顾公庙),位于吴江区江陵街道三里桥村的三里桥生态园内,京杭大运河吴江段西侧。2024年8月30日,笔者应邀有幸与陈志强先生一同参加“七都镇千村故事”会议。当天,特意请教于陈先生顾野王以及和顾野王有关的浮玉洲桥等吴江经济技术开发区经典故事,晚辈后生受益匪浅,感激万分!“在三里桥的东南边,大窑港与大运河交接处过去尚有一座颇有名气的古石桥,名为浮玉洲桥。此桥为三孔,建于明万历年间(1573—1619),清顺治十三年(1656)、嘉庆五年(1800)重建、重修,桥上的对联颇具诗情画意,其一是为:‘一弯月影映垂虹;十里波光连宝带。’”


▲顾公庙


顾公庙初建时间不详。到了宋朝靖国元年(1101),进行了改建。从明朝宣德二年(1427)到清朝嘉庆十二年(1807),多次进行重建和修缮。据载,宋建中靖国元年(1101)九月,吴江知县石处道因事来到顾墟,见一古祠甚为简陋,遂问随行之人,答曰为顾公庙。石知县进祠拜谒,见只将顾公之像“绘形于板”,且“衣冠不正”,于是“撤除腐弊,改作基构,立其像,设榜以位号,春秋祀之”,并自作改建之记。明宣德二年(1427),知县贾忠重建。成化八年(1472),知县王迪修。崇祯七年(1634),知县章日炌重修。清顺治十八年(1661),重绘神像。康熙七年(1668),增建两庑门楼,在祀三高祠(祀范蠡、张翰和陆龟蒙)的同日致祭,祝文中云道:“惟公居陈国之显官,任黄门之清职,制玉篇以深裨于士教,捍潮势以广益于农田,兹其美功合登祀典式……”。嘉庆十二年(1807),祠圯,顾野王后裔贵诚修之,未毕。嘉庆十六年,顾公庙修缮一新。同治十一年(1872),祠又重建。20世纪50年代,顾公庙改作学校,庙内顾公、顾夫人两尊塑像暂置于校内,随后,由乡民移放于夹浦桥附近的吴淞江边一个草棚里,后又请了回来。“文化大革命”初,顾公庙被拆除,两尊塑像则由乡民偷偷放置于苏州观音山中峰寺里。90年代,当地乡民们在顾公庙原址附近,搭建小型顾公祠庙,两尊塑像重回故地。2006年,在三里桥生态园内新建顾野王纪念馆(顾公庙),2007年下半年竣工,与三里桥共同构成“桥庙相映”的美景。


三里桥生态园内新建的顾公庙由石牌坊、山门和大殿组成。石牌坊为四柱三门,南北两向均镌刻着坊额,南向为“先贤顾公”“秘书笃学”和“力辟道扃”,北向为“侍郎故里”“古吴绍韵”和“梁陈遗风”,石碑坊上有对联四副,南向为“六朝冠冕皆如梦,千古文章迥独尊”(吴时森句,李双阳书);“人传震泽岸边喝潮水,史载听江轩里制玉篇”(陈志强、张舫澜撰,孙悦良书),不禁让我们追忆顾公舍身抗洪的壮举,北向为“黛瓦高桥迎绿水,红花繁树掩黄门”(陈志强、张舫澜撰,钱惠芬书);“丹青美矣,为千秋妙笔;著述富哉,传百世奇书”(陈志强、张舫澜撰,张兴中书)。大殿里有对联两副,前柱联为“六朝事业随流水,千古文章耀后人”(陈志强、张舫澜撰,孙悦良书),后柱联为“名垂史册,精书卅卷玉篇,益千年士教;德泽民间,勇捍数回潮势,保万顷农田”(陈志强、张舫澜撰,许建华书)。


▲由石牌坊、山门和大殿组成的顾公庙


顾公庙原为顾野王之旧宅,宅内有一轩,名“听江轩”,传说其名著《玉篇》就诞生于此。老百姓建庙来纪念顾公,缘于一则民间奇闻。“俗传此地在吴淞江滨,常有潮患漂没田庐,顾公喝之,遂止,当地百姓称顾公为‘喝潮大王’”。据称顾野王是一位勤政的官员,深入了解民情,廉洁奉公。有一次太湖水患,他亲自前往查看水情。面对汹涌的洪水,他先脱下官服扔进水中,接着又将皂靴扔下,但洪水仍然不退,在这危急时刻,他毅然决定摘下乌纱帽,丢进滔滔洪流之中。可即便如此仍无济于事,最后他义无反顾地跳入洪流之中,顾公被卷走了,洪灾竟也消失得无影无踪。从此吴江一带,风平浪静,再无潮患发生。黎民百姓十分怀念和歌颂这位“喝潮王”,并以塑像祭祀来表达心意和缅怀其功绩。顾墟一带每年春秋两次,都有祭祀顾野王民间活动,并将“喝潮大王”当作守护神。吴江同里赞神歌传人沈全弟先生有“喝潮王赞神歌”,传唱着顾野王抗击自然灾害的历史功绩。2023年2月《姑苏晚报》、引力播客户端相继推送《同里赞神歌传承困境引关注,苏职大学子实地调研寻找传承“密码”》《同里赞神歌仅一人会唱,谁来为这项冷门非遗著书留档》,引发社会广泛关注。“沈全弟曾经多次深情感慨:‘除我以外没人能够唱完整首《喝潮王神歌》……’”


2019年,同里赞神歌·沈氏堂门团队应邀在上海演出
(沈全弟提供)

《喝潮王神歌》起源于隋朝,全部歌词共有1800余行,是广泛流传于吴江一带“赞神歌”中的一支。顾野王在江南地区的老百姓心目中,颇具影响力。以下歌词节选于苏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同里赞神歌传承人沈全弟先生提供的片段,以飨读者。


金锣锣哎……喝潮王神歌……赞奉敬哪

南北四朝宏名神歌实在多

南朝神歌三十六

北朝神歌七十二

一百零八段宏名神歌传到今

学生是从小爷娘手里苦

勿宁进过几日学堂门

勿宁勒拉孔老夫子门前读过百家姓

背过三字经呀千字文哪

赞段神歌像砻糠搓绳起头难

深水莲花难见根哪

今朝实别格神歌勿拿唱

唱一段顾公喝潮神歌赞奉敬哪

勿住勿来勿住远

住勒拉苏州府古松陵

三里桥边顾墟晒场上哪

出了一位有名人

有名气

百姓中本姓顾

爷娘起名叫阿楠

先生提名叫顾希冯哪

南朝北朝梁朝陈朝两朝交

勒拉公元五百十九年哪

七岁能答对

九岁能做四诗五经写

九岁写出一篇叫日赋哪

人人称他为神童下凡尘哪

十九岁官封大学士

光福乡镇建家园

舍宅建起学堂和寺庙

功德无量一片心哪

顾公他跟从父亲到得那福建建安城

上海亭林定居过哪

晚年回乡到吴江

写出三十篇玉篇成国宝

总有文字一万六千九百十七个字哪

光阴已过六十三

顾公边写边听雨自然灾情到松陵哪

连连风雨勿歇停

太湖水涨吴淞江滔滔湖水不留情

淹没了吴江古松陵哪

顾公他十分着急十分愁

一夜工夫头发全变白哪

湖水涨过三里桥

顾公脱落官帽湖中拋

湖水还勒拉涨哪

身上向再拿官袍脱下来

笃勒拉了湖当中

水还勒拉了涨哪

顾公是脚上向脱落官靴

往准湖里笃下去

水么还是勒拉涨哪

顾公他献出自己的身躯

往准湖里勒拉跳

一口湖水吃了水退下

二口湖水吃了退干了吴江城

三口湖水吃了么

太湖水平太平年哪

从此吴江松陵太平万万年

百姓感谢顾野王

喝潮王传说么到如今

每年庙会是三月廿八

九月九祭祀忠良救万民哪

飘浮顾公身躯

百姓爱戴将他身躯葬到石湖横塘下周(舟)村哪

野王起坟不起墩哪

顾公一身忠良朝廷

为国为民留芳百世到如今哪

唱到格浪向金锣收了银锣停

还请诸位么原谅我哪

有机会神歌赞奉敬哪







END



   责编 | 王秋蕾

   美编 | 潘   莉

   审核 | 王来刚

   图片 | 沈全弟、馆藏及网络

  ※※以上图文,贵在分享,版权归原作者及原出处所有。如涉及版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稿

我知道,你很有故事,我知道,你也有文采,我知道,你也偷偷的喜欢吴江通。那么大胆和我们表白吧!要知道,吴江通更喜欢你!你的表白,可以是感悟生活,体会人生,也可以是寻找乡愁,记忆历史!文笔不重要,真实真心就好。自行配图,特别欢迎。一旦录用,奉上稿酬,虽不高,意很诚,还有你可能喜欢的地情书哦!

1、请发送至投稿邮箱

szwjdaj@163.com 


2、注明姓名和联系方式。如已在其他媒体发表,敬请说明(特别是已在其他微信公众号上推送,一律不录用)。照片请勿插入文中,请单独发送。


3、如第一次投稿,文末请附作者简介百把字,另附近影一张,谢谢!


由于来稿较多,自投稿之日起两个月内没有录用,作者可自行处置(同一作者单次投稿多篇除外)。


吴江通会给你一个原创平台,让你展现自己,让更多的人了解你!



按下方二维码识别 关注更多吴江地情 

(微信ID:SZWJDAJ )


点击查看精彩推荐文章

1、诗画里的“江曲书庄”

2、南下干部中唯一的吴江人袁焕

3、氍毹梦牵——京剧票友唐幼良老先生的故事

4、芦墟名宅陆泰丰

5、捕鱼的N种方式

原创不容易,

请点“赞”“在看”鼓励哦??


电话:0512-63016908  传真:0512-63016927
地址:苏州市吴江区中山南路1979号 邮编:215200
吴江区档案馆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