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曲书庄”创始人是沈懋德(1787—1853),字虞扬,一字翠岭。沈家祖先出湖州竹墩,七世祖沈彝溥在明代时避兵来吴,定居于吴江之雪巷村。沈彝溥→生良永→传华宇→传子仪→传锡命→传宗源,沈宗源就是沈懋德的父亲,诰封奉直大夫。
沈彝溥自湖州竹墩迁居吴江雪巷后,遂成“雪巷沈氏”,历代躬耕,节俭自持。又经康、雍、乾较为太平年代,积累起巨大的田产,到沈懋德一代,拥有田产百顷,即1万多亩。沈懋德自幼读书,受教于鸿儒名师。“性颖悟,举止凝重”,后因父亲年事已高,遂放弃科举仕途之路,在家读书孝养,打理家业,建堂号“庆善堂”。在父亲过世后,居家课子授经,族中有贫困不能读书的学子,均招到私塾学习,出了不少有成就的人。
沈懋德广交文友,雪巷村上,每天都有文士前来聚会。沈懋德喜藏书,与歙县的鲍廷博交为好友,有志于收集失散文献,稿本。在雪巷设书庄,初名“一经”。刻板刊印有价值书籍。前后刊刻朱珔《国朝古文汇钞》二百七十二卷,吴枚庵(翌凤)《国朝文征》四十卷,张潮、杨复吉所辑《昭代丛书》达四百种。请本地名士迮鹤寿校勘嘉定人王鸣盛著的《蛾术编》八十四卷并付印。所刻印之书,均亲自校勘订正,历经二十年不断。当时名臣沈维鐈、林则徐有经纶致用著作,编有丛书一百余种,委托沈懋德重新删定刊印。雪巷刊印的古籍,称为“世楷堂”版,是为人称道的善本。
▲
笔者藏“世楷堂”版(郑一冰提供)
沈懋德夫人姓张,生有五人,长子宸凤、次子澄照、三子韵海,都早他过世;第四子韵藻,幼时就亡故;第五子人杰,继承了家业。
长子沈宸凤,号六琴,请人作《江曲书庄图》,称“江曲书庄前图”。初继书庄事业,不幸早逝。
沈懋德最小儿子沈人杰,字仲廉,又字诵簾,其他四位哥哥先后早逝,由他独承家业。时值太平天国战乱,他组织团练,候选州同知,拥有枪船、火炮及上百名“济勇”。雪巷在2012年河道清淤时出土六门英国制火炮,加之抗战时期日寇掳走一门;上世纪五十年代,从沈氏老宅的瓦砾中出土过两门。总计出于雪巷的九门火炮,其主人就是沈人杰。
▲
雪巷出土的火炮(郑一冰提供)
沈人杰之子沈中坚(1863—1897),字致五,号瓞生。沈懋德长子沈宸凤早逝,无子,沈中坚过嗣给长房。从小天赋卓越,师从张太龄。张太龄,北厍葫芦兜张孝嗣第五子,是位饱学诗书之士,尝授经黎里周氏红蕉馆。咸丰年间江南水灾,张太龄、张聃龄等寄迹雪巷沈家,帮助沈懋德刊书校订,并当了沈人杰的塾师。曾与张太龄的从子张文璿一同游历。
沈中坚参加科考不利,于是放弃了科举之路,转攻诗文,所作诗,境界高远激扬,善书法,宗法褚遂良、颜真卿。又通音律,学习骑射、搏击,继承祖上习武的传统。
因咸丰年间兵乱,雪巷遭损。稍安定后,沈中坚继续祖上刻印书刊的事业,经手刊印《国朝先正遗书》及名人所辑文集达数千卷,完成未刊印的《昭代丛书》《国朝文征续文征古文汇钞》、迮鹤寿注释的《蛾术编》等重要书籍。经他校刊的《大学》《中庸》《论语》善本及名医著作、劝善类书籍达百余种。沈中坚刻书,为“世美堂”版,亦为善本。
太平天国战事平息后,沈中坚继承祖业,扩建在雪巷的庄园,将园亭也取名为“江曲书庄”,藏书达数万卷。他年少时,雪巷便是东南名流汇聚的地方,殷兆镛、吴大澂、俞樾、洪钧等辈,常来住宿雪巷,磋谈文事。他与这些名士结为忘年交。
“世楷堂”“世美堂”均是“江曲书庄”刻刊书印记,现见古籍本有印此堂名者,即可定为“江曲书庄”善本。
沈中坚之子沈廷镛(1862—1920),字伯鸣,号咏韶,别号厔庐。生于太平天国战乱时期,战乱平息后,在雪巷由名师授学,天资聪颖,加之家中藏书极富,用功苦读,对古籍名著有独特的见解。当时吴江一带名士如柳以蕃、凌莘庐、李辛垞、诸杏庐,与雪巷多有交往,很看好这位少年才俊。
沈廷镛以博士弟子,屡次参加科考不得意。自甲午年(1894)后,时局变革,于是放弃科举之路,致力于涉世经济之学。光绪二十二年(1896)雪巷故居发生火灾,光绪二十三年父亲沈中坚去世,连遭不幸后,沈廷镛担当掌管家族之职,以重视农事为本,以至诚之心处理家族事务,具有张公艺百忍之规,娄师德唾面自干之风气,深得众人钦服。
沈廷镛安葬好其父后,举家迁往周庄太平桥堍。光绪宣统年间,曾为两江总督张人骏的幕僚,参与商讨机要大事。到民国,成立地方筹建县治组织,被推选为总务秘书,任职三年,秉公办事,所制定的一些条例,后多年延用。1914年,因病推去此职,回归乡里,谢绝访客,独自整理书史,编辑劫余旧籍,订正错误,补齐遗失,刊行本地耆老遗著,有《莘庐遗集》《杏庐诗文钞》《枫江渔唱》《第六水村居集》《小茗柯馆诗词稿》等。体现了对师友的真情,致力刊印未出版过的本邑乡贤文稿,为重编沈南一先生所选《国朝文征》及《再续松陵诗征》等。
沈廷镛继承江曲书庄事业,注重刊印乡贤文集,功泽后世。为纪念先辈苦心经营书庄,特请一时名家绘画题诗,成《江曲书庄后图》等诗画作品,流芳后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