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
2024年10月30日 星期三
数字方志馆搜索:
大热天,吃冷粥
张金龙

“吴江通”致力于传播吴江地情文化

您的支持,我的动力!





“大暑小暑,上蒸下煮,晒死老鼠”。2024年三伏天从7月15日开始,至8月23日结束,总共40天。今年天气似乎更为狂躁,各级气象服务机构的高温红色或橙色友情预警接连不断,人们不得不在空调或人工降雨的“庇佑”下续命、生活、生产。

民以食为天,大热天的饮食大多以清淡为主,民间宴席亦尽可能避开高热气候。笔者宅家避暑,舞文弄墨,忆苦思甜,竟然追忆起四十多年前,那段“大热天,吃冷粥”的难忘岁月,并且唠叨给儿子、侄女们听听,他们自然无法想象,觉得不可思议。




             竹夫人



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的农历六月,气温一点也不亚于现在,酷暑难耐。传统消暑的神器,家家户户有的是——去年暑假,我有感而发在《苏州档案》微信公众号上推送了小文《昔日酷暑,降温神器》,介绍了摇蒲扇、搭地铺、打井水、竹夫人等消暑办法,赢得好评。其实,还漏写了一种食疗降温的土办法——那便是吃冷粥,一日三顿,早中晚餐。

一到“小暑”,江南几乎一日入夏。孩童记忆里,天刚蒙蒙亮,祖母或母亲就在“灶屋间”土灶头,煮沸一大锅烫粥,热气腾腾。我的老家现在还在使用的一把缺了口子的铜钢勺便是最给力的见证者。米粥烧好了,一般不会立马盛起来,而是再等半小时许,让灶膛灰烬充分发挥余热,文火熬出来的“米烧粥”更细腻,更入味。然后掀开镬盖,借助汤勺子打捞这些半流质,将一碗碗清汤寡水的薄粥,列兵似的有序摆放在灶台、八仙桌、竹榻或长凳上。有时候,父母亲干脆将两扇木门都卸下来,架在矮凳上,全部摆满汤汤水水。大大小小的几只脸盆、钵头也派上用场,依然盆满钵满,叮叮当当,琳琅满目,霎时一道清凉风景线。

几十碗粥汤,是一家老小的一日口粮!清晨,一碗薄粥尚有余热,流淌入小肚子,顿时感到充实与舒畅,貌似听到了一首小溪流的欢歌。晌午或傍晚,它们自然凉却后,再端碗移步换景到丝瓜棚下慢慢享用,那种冰爽的感觉真好,如同夏日沉浸井中数小时的冰镇西瓜滋味!全家人一起纳凉,其乐融融,喝粥时嘴巴不由自主的发声也很悦耳动听。



凉白粥           



暑假,吴方言叫“水假”,的确有道理。每当我在太湖溇港野外的小河浜游泳或冒着高温钓黄鳝结束后回家,早就饥肠辘辘,两海碗冷粥直接下肚,一张嘴巴简直就像漏斗灌水,一顺到底,非常流畅!不过,吃得快,饿得好像更快。一天三顿粥,半上午或半下午“空城计”再次唱响,总惦记着要吃“腰餐”(小点心)——啃几只生山芋或熟瓜充饥。吃完晚饭在浇过水的道场上纳凉之后,父母亲让我们兄弟姊妹早点睡觉,他们在床边不停地摇曳着蒲扇,手动生风让儿女们安然入睡。

那时停电是常态,来电是例外。不停电的日子,可以跑到生产队稻谷场上看完电视连续剧《射雕英雄传》或露天电影,返程路上梅超风抛骷髅头的场景就在眼前,乡间小路上幸亏有心爱的手电筒照亮我的前程,偶遇蛇类、蟾蜍,虚惊一场。晚睡的话,总有点念想,倒一两碗冷粥下肚,酣畅淋漓,连得碗沿边上一层层薄如蝉翼的“粥衣”也被小舌头舔得一干二净,勺子、铲刀上不经意遗漏的几粒米饭也不会轻易放过,大人们洗刷碗筷也许更显省事!翌日,难得有几碗隔夜粥,家人也不会浪费,除非天太热导致粥馊了。


农村露天电影

射雕英雄传

诚然,生米煮成稀饭,也有许多技巧。水与米的比例是个关键问题,无法提供精确数据,全凭经验、自己拿捏。水分太少或煮的时间过长,往往导致“厚粥烂饭”味同嚼蜡,以至于找不到匹配的小菜送服!“困晏早,吃厚粥”(方言:睡懒觉,吃厚粥)。水分太多或稻米过少,纯属流质,民间戏称“赤膊去摸”——多么生动形象的坊间打比方手法,竟然将锅底舀米粒比喻为赤身去河底浑水摸鱼……



           七都腌大头菜


大多数吴江人知道一句闲话:“七都八都铜钿最多”。作为土生土长的太湖七都人,总不忘补充后半句:“七都八都咸菜、大头菜顶多”。在吴江县城的“西横头”地区,溇港文化研究会的张洪宾先生讲得不错——“夏天,下粥的菜也并不复杂,咸菜、萝卜干、凉拌黄瓜、盐渍黄豆,甚至炒敲扁蚕豆都行。”正值生长发育阶段,我们兄妹仨吃过最多的小菜就是父亲腌制的咸菜、大头菜,连续吃了十廿年,真吃得厌啦,现在极少品尝它们,更多的是怀旧情结。近闻,七都的大头菜腌制技艺已被列为吴江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可喜可贺!当年,万分佩服壮年的父亲,最喜欢咬碎坚硬如钢珠般的黄豆、蚕豆,“沽”粥吃,蹦蹦脆的声音巨大。如今,跟八十岁的老父亲开玩笑,要不要吃炒黄豆、炒大豆,老父大笑,露出仅剩的两三枚老牙齿,憨态可掬,但他总是拒绝装假牙,认为最好的假牙抵不过纯天然的真牙。时光如梭,雕刻岁月,年轮剥落了身体的零部件,生老病死自然规律,秦始皇也无法抗拒!

大热天,吃冷粥,早中晚,冰爽肠胃畅!

三伏天,勤阅读,多充电,心静自然凉!


萝卜干

炒黄豆



饮食文化讲究健康、科学、合理。最近,微信朋友圈数位资深医务工作者在科普不是所有人都适合喝粥!“特别是中老年人,肠胃功能减退,牙齿松动,尤其喜欢食用软糯的米粥,但是大家都知道粥消化得快、吸收得快,血糖高得也快。”对于一些特殊人群,喝粥有一定的养胃、护胃好处。对于肠胃功能正常的人来说,正常吃喝、细嚼慢咽、保证营养,并不需要特别地去“养胃”。长期喝粥,咀嚼动作会减少,相应的唾液分泌也会减少,不利于食物消化吸收,而唾液中很多酶都有促进消化吸收的功能。喝粥以后,半流质食物直接进入胃内,胃的排空速度会加快,食物在胃内的存留时间缩短。长此以往,胃的蠕动就会减弱,消化功能自然也会慢慢减退,不利于“养胃”。长期喝粥容易在短时间内让胃容积与重量加大,加上饭后不当运动,容易诱发胃下垂。敬请遵医嘱为宜!
双月漫漫的暑假,心血来潮,尝试一日三餐薄粥,却再也寻味不到半世纪前的体感。



◆ 责 编:朱梦亭

◆ 美 编:顾舒文

◆ 审 核:王来刚

◆ 图 片:网络

以上图文,贵在分享,版权归原作者及原出处所有。如涉及版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征稿启事

我知道,你很有故事,我知道,你也有文采,我知道,你也偷偷的喜欢吴江通。那么大胆和我们表白吧!要知道,吴江通更喜欢你!你的表白,可以是感悟生活,体会人生,也可以是寻找乡愁,记忆历史!文笔不重要,真实真心就好。自行配图,特别欢迎。一旦录用,奉上稿酬,虽不高,意很诚,还有你可能喜欢的地情书哦!

1.请发送至投稿邮箱:

szwjdaj@163.com 

2.注明姓名和联系方式。如已在其他媒体发表,敬请说明(特别是已在其他微信公众号上推送,一律不录用)。照片请勿插入文中,请单独发送。

3.如第一次投稿,文末请附作者简介百把字,另附近影一张,谢谢!

由于来稿较多,自投稿之日起两个月内没有录用,作者可自行处置(同一作者单次投稿多篇除外)。

吴江通会给你一个原创平台,让你展现自己,让更多的人了解你!


按下方二维码识别 关注更多吴江地情 

(微信ID:SZWJDAJ )


往期推荐:





七都隐读村历史文化纪念馆纪实


盛泽庄面往事拾遗


?这个黎里人因一部帖书名扬天下?


妹妹的美食


干惊天动地事  做隐姓埋名人——纪念程开甲院士诞辰106周年


电话:0512-63016908  传真:0512-63016927
地址:苏州市吴江区中山南路1979号 邮编:215200
吴江区档案馆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