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
2024年10月18日 星期五
数字方志馆搜索:
T态人才:名医徐灵胎
张金龙

“吴江通”致力于传播吴江地情文化,

您的关注,我的动力!



位处姑苏城南大门的吴江县有个家喻户晓的清代名医——徐大椿(1693~1771)。徐大椿,又名大业,字灵胎,晚号洄溪老人,松陵镇下塘街人。徐家历代望族,书香门第。曾祖父徐韫奇,才气超人,博古通今;祖父徐釚,家藏万卷书,曾参与纂修《明史》;父亲徐养浩,水利专家,博览群书,益耽于学。灵胎自小聪颖,天赋异禀,七岁时进私塾,各方面表现与众不同,不愿意随波逐流,喜欢独立思考,学习成绩出类拔萃,记忆力惊人,质疑问难,精力充沛,令人刮目相看。一生好学,求知欲盛,孜孜不倦,兴趣广泛。“喜豪辩,长身额广,意志坚强,音如洪钟,凡星经地志,九宫音律,百家诸子及刀剑武术,无所不究,一生爱好广泛,淡泊功名利禄,以利人济世为怀,追求真正有用的学问,尤精于医术。”


徐大椿像


借用现今人力资源流行语评价徐灵胎:文武双全多才多艺的T态复合型人材。T字“一横”代表其涉猎领域之广博,“一竖”更喻示着专业范畴之精深;既在广袤的知识层面上开渠挖沟耕耘,又纵向打井励精图治。俗话一般说“隔行如隔山”,对于徐灵胎而言——宛如仅仅隔了层薄纸。








博学多才,悬壶济世,德艺双馨





徐灵胎实乃名医中的明医,治病救人,医术高明,德高望重,妇孺皆知,因此名至实归,是被载入中医史册的医学大家。小灵胎十四岁开始学习“时文”,后来决然反对八股文,曾作《时文叹》讽刺八股取士的封建科举教育制度,将功利型教育和接受教育的弊端斥陈得痛快淋漓。经年累月熟读深思《周易》《道德经》《阴符经》及诸子百家之学。弱冠之年后,在中医药、天文、地理、水利、音律、技击诸多方面有深厚造诣和历史地位,妙手回春,药到病除,造福乡梓,赢得口碑。由于学有渊源知识广博,治病时圆融活变,用药独擅神妙。行医半个多世纪,指下回生者,不可胜数,好评如潮。许多医者是以术入医,徐灵胎则是以道入医,别具一格更令人敬佩不已。在精通易、道、儒等经典的基础上开始学医,起点高,望得远。其医学著作内涵丰富,术业有专攻,见解独到,实用性强,有较高的参考价值,并广为流传,深得医者称道。中医学是徐灵胎各门技艺“纵向”进展的中流砥柱。据医学史料记载,其众多学术观点,延绵至今,经久不衰,依然有极大的现实指导意义,持续为中医学发展做出了伟大贡献。治医五十余年,胸有实举,临床经验丰富,长于思辨,勤于笔耕,一生颇多建树,在中华中医史上是一位颇具影响力的理论家、评论家和临床家。


其实,徐灵胎不是医学世家,也没从小钻研医术,应该是在他不惑之年,三个兄弟先后因为身染恶疾,且用药不当,导致身亡;徐灵胎感叹中医落寞,从医者鱼龙混杂,遭到他人质疑,为了证明这一点,他又开始专研医术,不管是《难经》《黄帝内经》,还是《本草经》《伤寒论》,只要是能够找到的医学典籍,他全部注释了一遍,厚积薄发,集大成者。当代中医学家不约而同强力推荐徐灵胎的《医学源流论》《伤寒论类方》《兰台轨范》《洄溪医案》《神农本草经百种录》等中医学论著书,经世致用,无病强身,治病救人。他对中医学产生以来的所有医学典籍、流派、方术,以及医疗界乱象等等进行了客观评述,说理极其通透,议论切中时弊,发前人之未发,言常人所不敢言,令人拍案叫绝。除了采药攻医之外,还撰写了大量的著述,医学著作《徐氏医学十六种》颇具代表性;批点他人医学著作达一千多种,是对当时流行的《外科正宗》《临证指南医案》等医书的评判。

《徐批外科正宗》、《本草经百种录》


《医学源流论》、《难经经释》


徐灵胎曾两度为乾隆所诏赴京医病。第一次为乾隆二十五年(1760),时年六十八岁,被皇帝召到京城,为操劳过度病倒的大学士蒋溥看病。一番望、闻、问、切后,竟然没开一方一药,直言由于前医长期误投温补之方,病人已无药可救,熬不过七天。结果第七天蒋相国果然驾鹤西去。如此料事似神、直言质朴而得到乾隆帝嘉赏,皇帝很是看重徐灵胎,连下六道特旨,着意让其留职京师,赠文林郎,然而他无意于官场,以年老多病力辞,一个月后被恩准。坚辞放归后的徐灵胎选了隐居吴山画眉泉作为最后栖身之地,因门前有条小溪名洄溪,自称“洄溪老人”。


第二次在乾隆三十六年(1771),徐灵胎已七十九岁高龄,皇帝再次诏他入京。卧病在窗的他自知命数已尽,便让学医的儿子徐爔,自备寿棺一起赴京。进京后第三天,徐灵胎将儿子和数位朋友请到房间,作最后告别,自拟两幅墓前挽联:“满山芳草仙人药,一径清风处士坟”;“魂返九原满腹经纶埋地下,书传四海万年利济在人间”。至夜,灵胎辞世。


徐灵胎墓








满腹经纶,著作等身,流芳百世





“灵胎少慷慨负奇气,工举业,补秀水诸生,专务穷经,尤深于《易》。心契《道德经》《阴符经》,谓黄老虽与六经异旨,然古圣人养生修德、治国用兵之道具在。著《道德经注》二卷、《阴符经注》一卷,入《钦定四库全书》。又广求天文、水利、农田、乐律、武备,一切经世之学,而尤精于医”。由于他通天文,懂水利,工诗文,因而在这些方面的著作也不少。


上善如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然而,水能载舟亦能覆舟。江南泽国,兴修水利,功在当下,利在千秋。徐灵胎父亲徐养浩精通水利,曾经被聘用修编《吴中水利志》。徐灵胎十八岁时,父亲告诫过他:自北宋以来,太湖水患频繁,历代有识之士不断著书立说,探古究今,寻找治理方略,激励他也该作点探讨。徐灵胎深谙水利之道利国利民,很有用处,于是又寻觅到成堆的水利专业书,并不时地出去走走“江湖”现场考察。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受父亲的影响,徐灵胎少年的时候就关心水利工程建设,在后来政府修浚大运河与治理太湖的过程中建言献策,被政府采纳;既节省了人力、物力,又缩短了工期,写成了《水利策稿》一本书,俨然一名水利专家。


《吴江人物水利合志》上关于徐灵胎的记述

(张金龙提供)


徐灵胎三十二岁那年,吴江县开浚运河,他听闻后自然很高兴也很关心,跑去现场察看,又是惊喜又是惊吓。由于靠近河岸的地方开挖过深,造成土坡失稳,民房崩倒。他赶紧给当官的上书,“运河之水宜阔不宜深,运河之土宜留不宜去。”建议在离塘岸一丈的地方起土功,那里水深,取土省力且堤坝安全。意见被接纳,最终这个工程“工省三成,塘以保全”。得到了水利官员表扬之后的徐灵胎名声大噪。他对太湖下游诸河的流向深浅、通塞程度居然了如指掌;县里对水利有所动作,他都能说出需要施工的地段。后来修《吴江县志》《震泽县志》时,知县聘请他分修“山水”“修塘”“治水”等篇章。“乾隆二十七年,苏抚欲浚太湖,误以震邑七十二溇为太湖下流,灵胎谓惟近城十馀港为引湖入江故道,此下流当开浚者,馀五十馀港,通者不及半,民间室庐坟墓,不可胜计,如欲大开,伤残实多,湖泥倒灌,旋开旋塞,徒劳无益,苏抚乃止,因著《水利策稿》”。







洄溪道情,荡气回肠,忠孝两全





徐灵胎的《洄溪道情》收录有三十余首歌曲,是我国第一部抒情性道情专集。道情,是散曲的支流,是我国民间说唱艺术中的一种,与道教有着密切的关系,被称为“黄冠体”,其渊源可远溯至唐高宗时的“道调”,是祭祀道家始祖老子的唱词。在元代,道情就像井台里巷的流行曲艺。然而徐灵胎对道情情有独钟,他花了大量心血作了继承和发扬,并为后人留下了三十九首道情,成为绝响。《洄溪道情》和郑板桥的《道情十首》,是清代道情文学的代表作。相比于传统道情多以道教故事为题材和郑氏道情多以警示官绅勿贪图富贵功名为题材,《洄溪道情》明显扩大了道情的表现内容,注意吸取民歌精华,风格上也别开生面。题材广泛,除警世劝诫外,还增添了讽谏时事、悼亡亲友、贺寿赠别、题画游乐等元素,像《时文叹》《六十自寿》《哭蒋迪甫先生》《泛舟乐》《题山庄耕读图》等,都颇具特色,丰富了道情的内涵。“情境音词,处处动人”的篇章,使道情更显警切透辟,雅俗共赏。清代大文豪袁枚《徐灵胎先生传》里描写到:“先生长身广颡,音声如钟,白须伟然,一望而知为奇男子。”又在《随园诗话·卷十二》中说: “灵胎有《戒赌》《戒酒》《劝世道情》,语虽俚,恰有意义。”作为苍生大医,徐灵胎不仅救护黎民百姓,也关注淳朴民风的传承和家庭伦理的延续。儒家修身齐家的警世教化,成为徐灵胎的道情歌咏劝诫的核心主旨。开篇之作《劝孝歌》《劝葬亲》《劝争产》等,无一不表达了这种劝人向善的主题。


《松陵镇志》上有关徐灵胎及其家族人物介绍

(张金龙提供)


徐灵胎才华过人、侠骨柔情,也是一个孝心至善的孝子。大孝子五十岁那年,为了让视力不佳的老母开心,聘请昆曲演员,唱戏给母亲听。由此徐灵胎也喜欢上了昆曲,并把古代音乐文献都研究了个遍,最后把自己的总结写下来,就成为中国音乐史上一部著名的音乐理论著作《乐府传声》。该书结合传统审美观,论述唱曲字音的四声阴阳和抑扬顿挫等规律,对演唱技巧、方法、知识、渊源作了阐述,深入浅出,通俗易懂,“对中国古典戏曲声乐理论的建立很有贡献”。“我为娱我哀亲,谱的周乐唐诗入管弦”,“先慈年高目瞽,无以为欢,因将《关雎》《鹿鸣》等篇及唐人名句,按宫定谱,令童吹唱,以娱晚境。”为了让老母增添些乐子,徐灵胎创作的洄溪道情,更多植入人情世俗气在里面。


《乐府传声译注》


《苏州府志》载:“晚年,徐氏筑室七子山,隐于洄溪,矮屋百椽。山有画眉泉,小桥流水,松竹铺纷。登楼则太湖奇峰,鳞罗布列可见。时吟唱乐府道情于其间。”《洄溪道情》传世的有清刊本及排印本,现在能看见的最早刊本应是清道光甲申年(1824)重刻本。篇目为《劝孝歌》《劝争产》《劝葬亲》《时光叹》《时文叹》《泛舟乐》《田家乐》《游山乐》《读书乐》《邱园乐》《隐居乐》《六十自寿》《哭亡三子燝》共十三篇。这些作品语言通俗而不乏雅致,最可贵的是能贴近民众生活,起到一定的教益作用。从另外一个角度来看,这些作品也是徐灵胎对自己的生活感悟和精神追求。


纵观徐灵胎一生,个人品行极高,无论是治病救人、尊老爱幼或兴修水利,他所做的一切都是在为百姓着想。隐藏在他豪放爽朗外表后面的是一颗仁义之心。


茶余饭后,摩挲着吴江区徐灵胎中医学术研究会钱斌先生主编的《吴江名医徐灵胎的故事》,眼前仿佛涌现出一串串醒目的金光大字:望闻问切,徐速前行,灵秀胎动,大气椿香。


《吴江名医徐灵胎的故事》(张金龙提供)


近闻与徐灵胎有着血脉关联的莘塔社区徐家大院,2023年10月国庆小长假,后生我即便是非医学工作者,但却单枪匹马慕名亲临汾湖高新区莘新村大浜里一号,实地考察,采访多人。因无文史记载,口出无凭,不得而终,但敬仰徐大师家族之情萦绕心头,难以忘怀。12月10日,又恰巧在七都镇吴江区溇港文化研究会基地,有幸目睹了《外科心法(卷八九十)》《退思庐感证辑要(四种合刻)》等中医学古籍,令人爱不释卷,感恩之心常在!


徐家大院(张金龙提供)


《外科心法(卷八九十)》、《退思庐感证辑要(四种合刻)》(张金龙提供)


一代T态复合型人材杰出代表性人物——徐灵胎,是我们吴江人民的骄傲!




【特别鸣谢】

1.苏州市T态教育工作室创始人钮烨烨先生及其工作室成员。

2.《吴江名医 徐灵胎的故事》作者、苏州市吴江区徐灵胎中医学术研究会钱斌先生。





END


               喜欢这篇文章欢迎转发分享



◆ 责 编:沈思言

◆ 美 编:王青青

◆ 审 核:王来刚

◆ 图 片:张金龙、馆藏及网络


※※以上图文,贵在分享,版权归原作者及原出处所有。如涉及版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稿


我知道,你很有故事,我知道,你也有文采,我知道,你也偷偷的喜欢吴江通。那么大胆和我们表白吧!要知道,吴江通更喜欢你!你的表白,可以是感悟生活,体会人生,也可以是寻找乡愁,记忆历史!文笔不重要,真实真心就好。自行配图,特别欢迎。一旦录用,奉上稿酬,虽不高,意很诚,还有你可能喜欢的地情书哦!

1、请发送至投稿邮箱

szwjdaj@163.com 


2、注明姓名和联系方式。如已在其他媒体发表,敬请说明(特别是已在其他微信公众号上推送,一律不录用)。照片请勿插入文中,请单独发送。


3、如第一次投稿,文末请附作者简介百把字,另附近影一张,谢谢!


由于来稿较多,自投稿之日起两个月内没有录用,作者可自行处置(同一作者单次投稿多篇除外)。


吴江通会给你一个原创平台,让你展现自己,让更多的人了解你!



按下方二维码识别 关注更多吴江地情 

(微信ID:SZWJDAJ )


点击查看精彩推荐文章

1值得驻足怀念的永安桥一一明末抗清义士杨廷枢遇难就义遗址

2、在“智慧吴江”查档足不出户

3、话说南厍

4、寻亲走访记

5、湖畔人家

原创不容易,

请点“赞”“在看”鼓励哦??



电话:0512-63016908  传真:0512-63016927
地址:苏州市吴江区中山南路1979号 邮编:215200
吴江区档案馆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