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
2024年09月08日 星期日
数字方志馆搜索:
寻亲走访记
徐方

“吴江通”致力于传播吴江地情文化,

您的关注,我的动力!


寻亲

走访记


 


走访日期:

2023年6月15日


走访地点:

江苏省苏州市吴江区平望镇的开基港、秋泽、谢家浜等地(均曾属原梅堰镇管辖)


走访缘由:

根据清代同治五年(1866)先祖徐嘉萱所修《徐氏世谱四编》和祖父留下来的文字记载,寻找先祖迁至吴江的最早落脚点。此次走访的目的也是为了寻找并确认徐氏后裔目前的分布情况与家谱记载是否有出入,以及了解当地徐氏家族的历史、文化和现状。希望通过此次走访,能够增进对徐氏家族更深层次的了解,也算为家族文化的传承与发展贡献一份力量吧。






◆徐氏家谱(作者提供)


走访过程:

有此寻根之旅的想法已经很久了,虽然梅堰距横扇仅几公里之遥,碍于平时工作繁忙俗事缠身,且本人愚钝连个驾照都没有,交通稍有不便,一直难以成行。今天刚好有闲又有专职“司机”陪伴,于是便开始了这一次的寻“亲”走访旅程。



第一站秋泽村:




根据祖父留下的文字资料,南宋时期我的先祖由浙江余姚迁入吴江地区的第一站是秋泽村,午后我们从盛泽出发驱车前往首站---秋泽村。祖上保佑,顺着路边老人的指点往秋泽进发,在没有导航的情况下,居然每个岔口都行驶正确,直达秋泽。


◆秋泽村(作者提供)


秋泽停车,我们遇到的第一位老人居然就是徐姓的,奈何他年事已高,口齿与听力都已很不健全,我与他并无过多交流,只是匆匆打过招呼便步行往其他方向了。此时发现,在村口路边的一家小店里,聚集着几位老人,便厚着脸皮进去和他们拉起了家常。老人告诉我,秋泽徐姓目前的户数虽也不少,但是相对比较分散,而不是集居在一起。他告诉我一个线索,一组有位徐通明老人,已经89岁高龄了,或许会有一些旧时记忆。


◆路边小店(作者提供)


循着老人指点的方向,我们往一组前行。因为正值午休时间,家家户户大都关着门,也无从询问。走到村东头桥边时,看到两位老太太在大树下聊天,便凑上去和她们闲聊起来。交谈中得知其中一位便是徐通明老人的夫人,虽然也是徐氏后人,但因是外姓嫁入也不是很了解,从她口中也得知徐通明老人小中风后状态已不是很好,为了不打扰老人休息,我们放弃了采访,在遗憾中离开秋泽,前往下一站。也许在以后能经过其他方式认识一些徐家后人,我也会再去走访秋泽。在秋泽,徐氏后人相对比较分散,人数应当还是相对比较多的。(另外意外得知,秋泽河南岸的高家很多户,据传是横扇厍港南埂上的高姓家族搬过去的)




第二站开基港:




离开秋泽,往东北方向行驶大约10来分钟,穿过梅坛公路向东往南约一里路左右,便抵达了开基港。很庆幸,几百年的岁月洗礼,开基港这样的自然村落小地名依然还能被保存下来。开基港的小河是东西向的,民居都坐落在河道南北。开基港桥在村庄中间,两边都有住户。


◆开基港桥(作者提供)


走在路上看到一位老奶奶在路边闲逛,上去和她闲聊起来。老奶奶已经90多岁了,耳朵已经不是很灵光,但看上去依然很清健,交谈中又看到了他的儿子,从她儿子口中得知,开基港南岸东边这一块地方全部是姓徐的,于是道别欣然前往,去作下一步探访。


◆开基港(作者提供)


在开基港南岸一户人家,看到一位老奶奶独自坐在家门口悠闲自在,便上前聊了起来;听老人说她已经94岁高龄,但看上去身体依然很是健朗,和她交谈非常顺畅。老人说她就是徐家后人,且是同村同姓结亲,所以她在这片土地上生活了90多年了,但是由于家里房子几经翻建和个人文化原因,对自己家族的来历和一些历史也不是很知情,我也大概向她说了一些徐氏的由来,老人也是非常开心能听到这些。


◆与在开基港生活的高龄老人攀谈

(作者提供)


与老人道别后,想要前往下一站时,隔壁院子的门开了,一对老夫妻应该是刚午休完出来,便又上前聊了起来;老人听我讲了来历,他们也是很开心并表现的很有兴趣,但是同样的原因他们其实了解的也并不多,只知道这一片区域都是姓徐,且有异姓搬迁过来,为了融入其中,也都会改为徐姓。(这个和我了解的一样,当时我们长家扇也有异姓迁居进来,为了很好的融入,改为我们本家姓的)短暂的交流过后,我向两位老人咨询了谢家浜的大概位置,便告辞前往下一站---谢家浜。虽然收获也不大,但是心里还是有些许安慰,毕竟当地族人对我们的到来还是表现得非常友好和热情。但是,也有些许的遗憾,虽然近在咫尺,但是他们都不知道秋泽、谢家浜的徐姓是同宗同祖。




第三站谢家浜:




最后一站,我们来到了谢家浜。谢家浜离开基港也就几分钟的车程,往南向西穿过梅坛公路,村道进去两三百米就到了。这时候才发现,其实我们绕了一圈,又回到靠近秋泽的地方,大概是因为当时交通不发达,所以大多不会迁徙到很远的地方吧? 


◆谢家浜桥(作者提供)


谢家浜现属平望镇平安村,也是小地名保存比较好的一个自然村落。一条小河由北向南穿村而过,河道两边是民居,目及所至,风景优美,给人一种恬静、安逸的舒适感觉。


◆河道风景(作者提供)


走在河东的村道上,猛然发现有一处古色古香的宅院,当即和“司机”开起了玩笑“我感觉这应该是咱老徐家的屋子,哈哈哈”。


◆村道边古色古香的宅院(作者提供)


一路向南,在一农宅前看到一位刚从地里干农活回来的大叔,上前说明来意后,大叔很诧异也很高兴。并把我请进了他们家。据大叔说,谢家浜虽然叫谢家浜,但是目前徐姓才是这里最大的姓,人数最多。传说古时这个村方由谢姓、徐姓两家组成,徐姓还是后来迁入的。后来因为谢家得罪朝廷,而落得满门抄斩,最后只留下徐姓家族在这里繁衍生息,一直到现在,河东岸居住的都是徐姓后代。而刚才我们看到的古风小院也是徐家某兄弟俩的住宅,因为都在吴江生活,故也没有人居住。交谈中也发现,这里的徐氏后人也没有任何的文字资料记载,能说的也仅限于很近的时代的一些碎片记忆,且同样不知道秋泽和开基港的徐姓是同根同源,虽然这么近,很多记忆都已经消失在了历史长河里了。大叔说他也马上要去吴江孩子家了,我们也起身告辞。


◆与谢家浜村偶遇的大叔攀谈(作者提供)


现在农村很多这样的情况吧!孩子们在市区工作生活,留下老人在家种点瓜果蔬菜啥的,空了给孩子们带点过去,顺便帮忙带带孙子孙女。


下午四点多,我们今天的走访也告一段落。经过这次走访,不说是感慨万千吧,心里总是有些莫名的感触。感叹的是,经过这几百年岁月,在没有文字记载和良好的口口相传的情况下,大多族人对自己家族的由来,发展都已经完全没有了印象。即便近在咫尺的几个村落间的徐氏后人,都已经不了解相互的渊源。可喜的是,各地的宗亲在经历几百年的岁月沧桑变化,依然枝繁叶茂,人丁兴旺,且也有几位具有相当成就的人士。感动的是,当他们得知我的来意后,表现出来的那种诧异又惊喜,亲切和热情,让我感受到浓浓的族人的亲切感、归属感。日后有空,我还会继续去家谱有记录的地方去看看,走走,寻找一些更有价值的线索……







END
喜欢这篇文章欢迎转发分享



◆ 责 编:沈思言

◆ 美 编:沈思思

◆ 审 核:王来刚

◆ 图 片徐   方


※※以上图文,贵在分享,版权归原作者及原出处所有。如涉及版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稿

我知道,你很有故事,我知道,你也有文采,我知道,你也偷偷的喜欢吴江通。那么大胆和我们表白吧!要知道,吴江通更喜欢你!你的表白,可以是感悟生活,体会人生,也可以是寻找乡愁,记忆历史!文笔不重要,真实真心就好。自行配图,特别欢迎。一旦录用,奉上稿酬,虽不高,意很诚,还有你可能喜欢的地情书哦!

1、请发送至投稿邮箱

szwjdaj@163.com 


2、注明姓名和联系方式。如已在其他媒体发表,敬请说明(特别是已在其他微信公众号上推送,一律不录用)。照片请勿插入文中,请单独发送。


3、如第一次投稿,文末请附作者简介百把字,另附近影一张,谢谢!


由于来稿较多,自投稿之日起两个月内没有录用,作者可自行处置(同一作者单次投稿多篇除外)。


吴江通会给你一个原创平台,让你展现自己,让更多的人了解你!



按下方二维码识别 关注更多吴江地情 

(微信ID:SZWJDAJ )


点击查看精彩推荐文章

1湖畔人家

2、同里耕乐堂的变迁史

3、味蕾深处是母校——平望中学食堂琐忆

4、我的故乡—盛泽

5、平望扬歌——生生不息的乡村文化瑰宝



原创不容易,

请点“赞”“在看”鼓励哦??





电话:0512-63016908  传真:0512-63016927
地址:苏州市吴江区中山南路1979号 邮编:215200
吴江区档案馆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