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
2024年09月08日 星期日
数字方志馆搜索:
同里耕乐堂的变迁史
顾哲衡

“吴江通”致力于传播吴江地情文化,

您的关注,我的动力!


同里古镇历史悠久,文史厚重,在江南六大古镇中以园林老宅著称于世,耕乐堂就是其中的代表。在这里不仅能看到精美的建筑、明代的遗迹,还有珍贵的古树名木,让我们一起走进这座距今已有575年历史的古老园林。


耕乐堂(顾哲衡提供)






耕乐堂里历代园主





耕乐堂位于同里上元街陆家埭,东临市河,南依听松堂沈宅,西靠菜籽弄,北接宁远堂苏宅和玉虹堂周宅。占地6亩4分,为诸生朱祥始建于明正统十四年(1449),2013年列入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朱祥,字廷瑞,号耕乐。体质魁梧瓠白,声如黄钟,盖有根器之人也。生而岐嶷聪悟,善属文。性甚孝谨,服田力穑,不遑暇逸。无意轩冕之荣,爰自号“耕乐”。以才行辅佐巡抚江南诸府的周忱(明朝中期名臣、理财家),当时苏州、松江赋税沉重,朱祥帮助周忱谋划,奏蠲减免税粮千万斛。澹台湖是旧时苏州至吴江九里石塘必经之路,风浪大时,常有船只覆溺。正统七年(1442),朱祥奉命督工重建宝带桥,功记于碑。朝廷授官职,但他看清了朝中的现状,祸福难料,不愿为官,引疾归隐家乡建造耕乐堂,日与邻翁野老徜徉山水间。卒后,祝枝山为他撰写墓志铭。周忱、吴宽、赵半江、莫旦俱有诗相赠。“活民奏减苏松赋,拯溺功成宝带桥。草堂社饮开新酿,野叟邻翁一再招。”是他一生最真实的写照。




玉虹堂周宅(顾哲衡提供)

宁远堂苏宅(顾哲衡提供)


朱祥逝世后,朱氏后裔遵守着“孝悌忠信”的家训,孝敬父母,友爱团结。以科举入仕为追求,勤奋苦读,名人辈出,朱霑(朱祥孙)、朱陛宣(朱祥六世孙)考中举人,多人载入地方志。朱梦鳌,字元正,诸生,朱祥五世孙。事亲孝,遇族党有恩。年九十五,步履安祥,而神明步衰。明弘光元年,邑令叶公赐予“文耆”额,清顺治八年(1651),邑令周公举乡饮大宾,赠“八朝人瑞”额。朱陛宣(1578-1633),字德昇,号汉瀛、何山居士,工诗善书,著有《聚奎堂文稿》。以教授生徒而闻名江南,姚希孟为他写传记:“德昇先生登贤书二十余年,束躬砥行,以一身为名教之宗。吴风不竞,赖先生振起之,麟凤星岳,远近瞻仰,韦布之望重于公卿,此人所共知也。”万历四十年(1612)举于乡,考虑到父母年事已高,陛宣阖门侍养,绝迹公府,常年侍寝于病榻之侧,凡粥菜汤药,以至巾单厕牏之类,都亲自过问。他秉承着朱氏家训,孝敬父母,友爱兄弟,为世人称颂。天启五年(1625)东林党人周顺昌被逮治,他力谋营救。以行谊与朱祖文合称二朱先生,又与张世伟、周顺昌、文震孟、姚希孟并称“吴门五君子”。卒后私谥孝介先生,葬于苏州邓尉山凤鸣冈,祀吴郡名贤。张异度为他写墓志铭:“孝介先生,孝则天下之真孝,廉则天下之真廉。慷慨急难,则天下之慷慨。”朱镒(1611-1659),字彦兼,诸生,纂辑《中兴肇记》,著有《援古录》。陛宣长子,张世伟眷侄,顾伯麟婿,与徐汧、朱隗谊如兄弟。崇祯年间入复社,矢志忠孝,为张溥称赏,明亡隐居。


耕乐堂在朱祥子孙手中大概传了七、八代,在清代初期散出,之后此园数度易主,究竟经历多少位园主,已无从考证。清中后期,耕乐堂为郑氏家族所有,改称西柳园,因耕乐堂地处西柳圩范围内,故名。郑氏在同里虽不是大姓,但也是书香门第家庭,重视文教。郭麐《郑瘦山诗序》载“时郑氏门才最盛,其长老曰云樵,其群从有海山、瘦山、弱士,皆韶华颖秀,资禀过人,而能肆力于古,不屑流俗科举之业,铁门(朱春生)、湘湄(袁棠)皆极称赏之。”郑氏一族诗人辈出,满门风雅。


清末,耕乐堂为富绅黄仲梁兄弟所有,改称行素堂黄宅,又称黄家花园。黄仲梁为民国同里市政公所市董,他乐善好施,常捐资修桥铺路不留姓名,为地方公益事业鞠躬尽瘁,深受百姓褒奖。儿子黄贻吉(1917—),毕业于美国哈佛大学,后任湖北工业建筑设计院总工程师。女儿嫁给了士绅任传棨(字励石,松陵翰林钱崇威的姐夫)的长孙任孝祺。我外曾祖父任孝言(思诚)受族叔任家泗邀请,亲临亨复堂老宅参加了从弟孝祺的婚宴,我家至今保存着一对当年酒席上派发的喜果盒。黄仲梁有一胞弟(名字已不可考),体质赢弱,常年患病,病危时娶妻来冲喜,新娘是浙江乍浦人邹氏,可怜这位黄邹氏做新娘未满月,丈夫就撒手人寰,成为封建礼教的牺牲者,以侄儿黄贻吉为嗣子,兼祧两房香火,从此在深宅大院中以培养后辈来度过她凄苦的岁月。后花园荷花厅(今称鸳鸯厅)是黄邹氏课教场所,授课内容有诗文书画、刺绣编织等,不收学费,免费培养一批女学生,帮助了三位内侄女考上了大学。后来,嗣子黄贻吉考上了美国哈佛大学,是黄邹氏一生的最大的欣慰。解放初,耕乐堂为私立育青中学使用,六十年代初,吴江社会福利院迁入耕乐堂,直至1997年迁出。1998年起同里镇开始修复耕乐堂,2001年作为旅游景点对外开放。


喜果盒(顾哲衡提供)








耕乐堂布局





耕乐堂现有建筑为二路三进带花园,典型的明清园林前宅后园的布局。一条备弄将住宅区分为南、北两路,南路依次是门厅、堂楼、绣楼,第一进门厅为五开间,六扇墙门对外,庄重朴实。第二进堂楼和第三进绣楼均为五楼五底带南北厢房,楼层高爽明亮,绣楼西山墙内嵌一尊镇宅的狮兽,虽已残缺,仍不失威风凛凛之气,此外绣楼还保存着四只黄榉木柱础,从建筑形制、榉木风化程度来看应是清代仿明建筑特征。北路为门厅、大厅、桂花厅,原为潘氏旧宅,1998年修复耕乐堂时并入。



第三进绣楼、绣楼内的黄榉木柱础

(顾哲衡提供)




耕乐堂花园面积约3.5亩,属于中小型园林,园主采用“咫尺之内,再造乾坤”的理念,以鸳鸯厅和曲廊将花园分成南北两部分,南部庭院、北部园林,隔而不断,在有限的面积创造无限的空间,这也是苏州园林常见的造园手法。鸳鸯厅,又称荷花厅,位于园林中部,是园内的主要建筑,坐北朝南,面阔三间,硬山顶纵头脊,厅前设轩廊,厅内前后带船篷轩、内四界梁架扁作,梁枋扁阔粗壮无雕刻,为清中期风格。厅北有一平台临池而建,池中原种有荷花和野菱。初夏时节荷花次第开放,微风拂面,清香四溢,游鱼历历可数,是园中赏荷观鱼绝佳处。鸳鸯厅又是园主人的礼佛场所,同里方面在介绍耕乐堂园史时,将环秀阁认作佛堂,实误。最后一任园主黄仲梁外孙任友老先生在回忆录中写道:“1949年,我和姐姐整个暑假一直住在外公家,那年适逢(耕乐堂)建园500周年。记得在园内鸳鸯厅佛堂内进香时,用的是著名的明代宣德香炉,供案上方是鎏金横匾“阴功积德”,据称也是明朝园主留下来的文物。


鸳鸯厅(顾哲衡提供)


沿着鸳鸯厅往西走数步,进入“藏幽”“流芳”月洞门,内有一方蟹眼天井,东侧有一组黄石假山依鸳鸯厅西山墙堆叠,书带草点缀其间,虽寥寥数块,确给人气势磅礴的感觉,是园内为数不多的明代遗留下来的古迹。天井西侧便是燕翼楼,也称更楼,为打更、瞭望之用。三楼三底,四方歇山顶微有戗角,犹如春燕展翅,凌水欲飞,故名燕翼楼。燕翼楼梁架呈扇形,工艺精湛、结构复杂,具有较高历史研究价值。燕翼楼楼上四面皆设窗,东、西、北面设短窗、南面为月洞窗,旧时向西推窗远望,村坞、竹树、农舍历历在目,天气晴朗时又可见吴中诸山,向北望去满园景色一览无余。出燕翼楼往北原是一座攒尖顶角亭,六十年代因年久失修拆除,今改建为敞轩,依白皮松临水而建,命名为古松轩。






燕翼楼、古松轩(顾哲衡提供)



明代遗迹黄石假山(顾哲衡提供)


环秀阁位于园中最北处,三楼三底,跨水而建、悬挑水面,下面用八根花岗石石柱支起整座建筑,立柱下还有石板作基础,历百年不朽。与鸳鸯厅一高一低形成对景,隔池相望。环秀阁阁底突破常规,不铺青砖,改用可拆卸的活络地板,夏天在此设榻小憩、剖瓜赏荷,暑热瞬时消散,别有一番风趣。环秀阁楼上、楼下皆用落地长窗,殊为少见,为防止人员赏景时意外跌落,楼上落地长窗内从东到西设有八角形、长方形、腰圆形三个窗框,窗框纹饰雕刻精美、富有变化,有卍字纹、夔龙纹等,既美观又实用,堪称一绝。环秀阁东侧有一复廊通往墨香阁,三楼三底,歇山顶大戗角,原为潘氏堂楼,修复耕乐堂时并入,此楼外墙砖细剁头做成腰鼓形,颇为罕见。目前我们所看到的耕乐堂住宅和园林为清中后期留下的规模、形制,解放后为学校、福利院使用,仅拆除第一进墙门和后花园白皮松北面的角亭,其余建筑保存基本完好,连门窗大都是原有保留,这也是耕乐堂能列入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主要原因。


环秀阁精美窗栏(顾哲衡提供)


环秀阁(顾哲衡提供)
墨香阁(顾哲衡提供)


建筑、叠山、理水、花木是园林四要素之一,四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倘若在园林里还能见到古树名木,更显弥足珍贵。耕乐堂也不例外,至今存有4棵挂牌古树,白皮松1棵、黄杨1棵、金、银桂各1棵。白皮松斜卧在池西假山洞上,为明末所植,树龄410年,饱经风霜,通体呈乳白色(白皮松树龄越大,主干越发白),老干斑驳、苍劲古朴、树姿优美,形似一条蛟龙盘旋而上,直冲云霄。按时间推算,这棵白皮松很可能是朱祥五世孙或六世孙所植。荷花池三曲桥东有一座桂花厅,坐东朝西,三开间梁架扁作,厅前因植有金桂、银桂两棵百年老树而得名。前两年银桂长势衰弱主干枯死,如今根部萌发多支新芽,延续着老树生命,甚是欣喜。金桂长势良好,每年中秋前后,未入园内,一股清甜就已扑面而来,走进园中,花香四溢,沁人心脾。其实耕乐堂内还有古树未被发现,它是一棵罗汉松,植于第三进绣楼西侧,原生长在地上,修复耕乐堂时在罗汉松四周新砌花坛,目前主干有部分裸露在外,目测足有一人合抱粗,罗汉松生长缓慢,一人合抱粗的罗汉松树龄至少达到百年以上,今后可作为古树名木的后续资源,在罗汉松边还有1棵石榴,丛生多杆,树龄也有七、八十年,以上6棵古树为原物,其他树木都是修复耕乐堂时补种的。这些古树是活着的文物,见证了耕乐堂岁月的洗礼和历史的变迁,是园林生命的延续。


桂花厅(顾哲衡提供)




白皮松、金桂、罗汉松(顾哲衡提供)


耕乐堂建筑古朴典雅、园景迷人,一步一景、移步换景,只有置身园内才能领略其中的诗意和意境。






END


喜欢这篇文章欢迎转发分享

◆ 责 编:沈思言

◆ 美 编:王青青

◆ 审 核:王来刚

◆ 图 片:顾哲衡

※※以上图文,贵在分享,版权归原作者及原出处所有。如涉及版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稿


我知道,你很有故事,我知道,你也有文采,我知道,你也偷偷的喜欢吴江通。那么大胆和我们表白吧!要知道,吴江通更喜欢你!你的表白,可以是感悟生活,体会人生,也可以是寻找乡愁,记忆历史!文笔不重要,真实真心就好。自行配图,特别欢迎。一旦录用,奉上稿酬,虽不高,意很诚,还有你可能喜欢的地情书哦!

1、请发送至投稿邮箱

szwjdaj@163.com 


2、注明姓名和联系方式。如已在其他媒体发表,敬请说明(特别是已在其他微信公众号上推送,一律不录用)。照片请勿插入文中,请单独发送。


3、如第一次投稿,文末请附作者简介百把字,另附近影一张,谢谢!


由于来稿较多,自投稿之日起两个月内没有录用,作者可自行处置(同一作者单次投稿多篇除外)。


吴江通会给你一个原创平台,让你展现自己,让更多的人了解你!



按下方二维码识别 关注更多吴江地情 

(微信ID:SZWJDAJ )


点击查看精彩推荐文章

1味蕾深处是母校——平望中学食堂琐忆

2、我的故乡—盛泽

3、平望扬歌——生生不息的乡村文化瑰宝

4、《吴江材料》见初心

5、小学毕业照中的点滴童年回忆

原创不容易,

请点“赞”“在看”鼓励哦??







电话:0512-63016908  传真:0512-63016927
地址:苏州市吴江区中山南路1979号 邮编:215200
吴江区档案馆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