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
2024年09月08日 星期日
数字方志馆搜索:
冷家浜
姚洪玺

“吴江通”致力于传播吴江地情文化,

您的关注,我的动力!

日前,我约同里镇九里村的老村主任张政林聊了聊,向他打听冷家浜的事,他说自己就是冷家浜人,浜里的事多少知道点。


九里村跟九里湖村虽然只少了一个字,但它的管辖范围差别很大。九里村只有“九里、冷家浜、火金桥、石坝头、七石港、娄里”这九个村民小组,村民也只有九百余人。老张是任职最长的村主任,他搭挡过的村书记有赵根荣、周金珠、费三林、潘四弟,他在村主任的位置上做到退休。


一般来说,浜只有一条进水港。而冷家浜东西走向的港是通大湖的,它其实不能算浜,一条三百米左右的小港横在浜的南北。在九里湖围垦前,小港往西可通九里。九里有两条港汊,往北通向九里湖,往南通向长纤路,而小港向东的另一头是绵上港,绵上港又有两条港汊,往北通向九里湖,往南进入陆星港,陆星港往西至火金桥,再往南便是斜桥湾然后往东通往菱荡前。菱荡前有两条水路,往东可到同里湖,往南可到东庄圩,沿东庄圩湖滩往南可到前陆港,进前陆港的口门往西到达东溪桥。东溪桥有两条港,往南走的,从小东溪桥进入镇区;往西走的,从后港通往大南港。同里中学到九里湖用船驳运货物的全都走这条水路,水路大约有六七里,即便是空船顺水的摇船也得耗上个把小时。


▲ 九里湖、同里湖


冷家浜有两个生产队,八十几户人家,分别居住在港南港北,港北一仅田(百余米)就到九里湖滩了。


老张说,冷家浜有两个船坊(土改时,1950年左右),分别是马家大船坊、张家船坊。马家大船坊沿岸全都由条石驳成,船坊位置在浜的中间;张家也有一个船坊,虽说船坊相对简陋些,但船坊的竖脚全部是粗大的柏树。


▲ 停泊的船


冷家浜,由于浜名特别,笔者查阅了《同里镇志》。真是不查不知道,一查吓一跳,冷家浜早在南宋年间(1244)曾经出过一个叫魏汝贤的特奏名状元,这在文人名士辈出的同里镇如同夜空中璀璨的星星,闪烁着耀眼的光芒。志书还记载了“宋时,同里镇富观桥向北至冷家浜,官府修筑了一条大道,其名为‘状元街’”,由此看来冷家浜这个古村落确实来头不小。


▲ 魏汝贤画像


冷家浜曾经是一个芦苇、茭草、菱藕、莼菜等水生植物茂盛的沼泽滩,也是钉螺繁衍的场所,寄居在钉螺体内的血吸虫幼体成长后随波逐流肆意传播,农民下田种秧难免要跟水打交道,割水草了,就得赤脚下湖滩,因而难逃病魔侵扰。


▲ 沼泽滩


1956年2月17日,在最高国务会议上,毛泽东发出了“全党动员,全民动员,消灭血吸虫病”的战斗号召。为了贯彻这一精神,村里成立了血防工作队,队员是从各个生产队抽的,他们每天都沿湖查钉螺。随着运动的深入,1973年同里人民公社组织各村开展了声势浩大的九里湖“筑堤围湖、灭螺造田”工程,从各村抽调来的上千村民在冷家浜沿湖地带搭起了一个个大草棚用于炊饮及住人,一时间红旗招展,人声鼎沸,开始筑坝拦水,抽水围湖。


▲ 血吸虫病与灭螺行动


九里湖西半部约五千亩水面很快就被围垦。当抽干湖水,人们惊讶地发现了罐、壶、钵、斧、凿、刀、镰、箭镞等新石器时期的文物在湖床上,立即报请文物部门来九里湖勘查清理,将文物收藏至博物馆。同里人民公社政府在干涸了的九里湖成立了种畜场、水产场、苗圃场等,血吸虫病从此在包括冷家浜在内的沿湖村庄全部绝迹。


▲ 泥质袋足陶鬶(新石器时期)


大概是在1975年,同里中学为响应“五七指示”,与九里村联系合作,在九里湖创办了学农基地,从此冷家浜又成了师生往来于学校和学农基地的水陆必经之路。


曾经在同里中学任教的李平老师说:“大概是在1975年,同里中学的杨信忠校长跟九里村的周金珠书记联系,在九里湖创办了学农基地。杨校长让我负责过学农基地的工作,当时的技术员叫陆金根,为了种好地,我跟周金珠书记借过两袋化肥,或许是劳动强度太大或者是收益问题,基地种过一茬水稻,稻收时,我跟学生们一起割稻挑稻,后来改种蔬菜,种蔬菜相对容易些”。


▲ 学农基地


1975年,笔者在同里中学读初中,在班里担任劳动委员。上劳动课了,老师就组织学生去九里湖学农基地干活,到基地约三里多路。同学们排成队形从学校前门左拐,走上富观桥的引桥后再左拐向北,要是直接从学校的后门往北走,上了一条机耕泥路,北坟山就在小路的右边,过了火金桥再往北走十来分钟便到冷家浜了,从冷家浜的浜底往北就到了围垦了的九里湖,一片绿菜地便是学农基地。


▲ 富观桥


担任基地技术员的还有马福庆、马根生等,他们常驻基地。基地收获的农作物臂扛手拿地弄回学校是不可能的,于是就用船运。


同班的叶根弟同学曾经写过一篇有关学农的文章,回忆他当年到农场劳动的情景,他说有一天吃过中饭,他跟着老师摇船从同里中学前的后港出发,绕过罗星洲,经过同里湖,最后再经过冷家浜来到农场。卸完几件农具并稍作休息后返回学校。船将要过同里湖时,黄昏的薄雾渐渐升起,老师说到前面的村子停船吧,顺便到我家里吃好了再回学校,于是便把橹一搁靠了岸。到了老师的家里,师母早已把粥烧好,见有小客人来,便烧了一碗同里人习惯称作“胖豆”的小菜,加上几根腌黄瓜招待,这碗胖豆的余香,在我这位老同学的心里,几十年都没有散去。


▲ 罗星洲


再说冷家浜,我问老张:“冷家浜有没有人姓冷的?”他说早就没有人姓冷的了,但除了冷家浜,还有一个冷家坟,上了点年纪的人都听说过。我又查阅了相关史料,了解到该坟位于冷家浜村附近的大止圩(在镇北牌楼西侧),魏汝贤当年死后葬于此,直到1950年代农业合作化时期平整土地时被毁。


▲ 冷家坟旧址,现为农田(姚洪玺提供)


如今,冷家浜的村子也没了,只有一块写有“冷家浜村”的公交站牌直直地立于公路旁边。




▲ 冷家浜村站台(姚洪玺提供)





END


喜欢这篇文章欢迎转发分享



◆ 责 编:沈   瑶

◆ 美 编:梅雪芬

◆ 审 核:王来刚

◆ 图 片:姚洪玺、馆藏、网络


※※以上图文,贵在分享,版权归原作者及原出处所有。如涉及版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稿

我知道,你很有故事,我知道,你也有文采,我知道,你也偷偷的喜欢吴江通。那么大胆和我们表白吧!要知道,吴江通更喜欢你!你的表白,可以是感悟生活,体会人生,也可以是寻找乡愁,记忆历史!文笔不重要,真实真心就好。自行配图,特别欢迎。一旦录用,奉上稿酬,虽不高,意很诚,还有你可能喜欢的地情书哦!

1、请发送至投稿邮箱

szwjdaj@163.com 


2、注明姓名和联系方式。如已在其他媒体发表,敬请说明(特别是已在其他微信公众号上推送,一律不录用)。照片请勿插入文中,请单独发送。


3、如第一次投稿,文末请附作者简介百把字,另附近影一张,谢谢!


由于来稿较多,自投稿之日起两个月内没有录用,作者可自行处置(同一作者单次投稿多篇除外)。


吴江通会给你一个原创平台,让你展现自己,让更多的人了解你!



按下方二维码识别 关注更多吴江地情 

(微信ID:SZWJDAJ )


点击查看精彩推荐文章

1青浦区、吴江区、嘉善县“红色档案”精品展馆(室)(第一批)名单公布

2、诗游吴江 品赏非遗

3、沈全弟:我爱唱赞神歌

4、盛泽斜桥河畔的童年记忆

5、难忘吴江“点歌台”



原创不容易,

请点“赞”“在看”鼓励哦??



电话:0512-63016908  传真:0512-63016927
地址:苏州市吴江区中山南路1979号 邮编:215200
吴江区档案馆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