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
2024年04月26日 星期五
数字方志馆搜索:
当前位置: 首页 >> 暂存 >> 文学艺术 >> 美术 >> 《吴琴木画集》后记

《吴琴木画集》后记

2023/1/2 3:14:36    作者:  龚梧 来源:     【字 号:  】   点击量:1953

  琴木离我们而去已半个世纪。为纪念他逝世50周年,子女们到处收集琴木生前作品和资料,历时四年。承蒙有关单位和朋友们的帮助,《吴琴木画集》得以出版,了却了我一桩久藏的心事,在此,我谨向他们致以深切的谢意。

  改革开放后,国家形势巨变,今非昔比。琴木去世时,国家处于经济困难时期,上海的画家们正奋力自救求生存。琴木的画艺正值高峰期,却突发脑溢血去世,艺术上的损失不可估量。同时也断了我家经济来源。五个子女都在读中学、小学,我们如何生活下去?画卖不出去,“朵云轩”的老先生称琴木的画为“六月狐袍”,虽好,却不逢时。我只得将画寄钱镜塘先生处,托他伺机出售。谁知“文革”中钱家被抄,数十件琴木作品全部遗失,多么可惜!琴木的作品,受人喜爱,他的名字1989年和2001年两次列入了国家文物局限制精品出境的已故著名书画家名单之中。我很高兴,终于苦尽甘来了。

  1894年2月16日琴木生于江苏吴江县震泽镇慎德堂,1953年8月27日卒于上海。原名桐生,后改单名桐,字琴木。琴材,桐木也。号冷枫居士(源于唐代诗人崔信民的断句诗“枫落吴江冷”),别号苍悟生。兄弟四人,他排行第四。吴江是著名的江南水乡,我家门前便是码头,上溯頔塘河六公里处,就是浙江吴兴之南浔镇。琴木从小酷爱绘画,后来家乡做教师。他走上职业画家、鉴赏家之路,乃与邻乡著名书画鉴赏收藏家虚斋老伯(庞元济,字莱臣)的帮助、栽培密不可分的。1914年左右,琴木弃教就画,去南浔庞氏画室做管理书画、学习鉴定,修复古画等工作。庞氏收藏甲江南,琴木在那里大开眼界,遂朝夕临摹,潜心研习。他还得到当地名流周庆云(字梦坡)先生等的帮助,结交了张乃燕(字君谋)先生等好朋友。关于这段历史,1944年12月24日上海“大观园”落成,特邀举办“吴琴木画展”,《海报》发表署名“艺友”短评中有记载。文曰:

  名画师吴琴木氏,名桐。桐可制琴,古有“焦尾”,载诸琴史,故取琴木为号焉。吴氏系吴江人,别署冷枫居士,今日艺苑中人,习闻琴木之名,多有不知吴桐即琴木者。幼时,于攻读诗书之余,辄喜研习国画。弱冠后,馆于吴兴庞氏。庞虚斋先生爱其笔墨秀发,勖其潜心绘事,将来必在有成就;并出所藏唐宋元明清诸名家之手迹,俾渠朝夕临摹,研讨精微,历二十余载,始出示其所作,见者皆赞叹,便蜚声艺苑。周梦坡先生又延之幕中,得交当代胜流,纵论书画,复漫游大江南北,遍览名山大壑,胸罗丘壑,意境益为之开阔。可谓先师古人,后参造化,其造诣自不同于恒流者也。今日(廿四)适值“大观园”落成,特邀其举行画展于该园,因出近作二百点,展览七天。嗜画之士,自必先睹为快也。

  此后,随着庞氏画室的重心由南浔转至上海,琴木也在1924年左右到达上海庞氏志隐草堂。在沪上广阔的书画艺术天地中,琴木如鱼得水。他一面继续临摹历代名家名画,遍仿各家笔法,辛勤创作;一面广交画界、出版界、金石界朋友,举办画展。1926年参加第四回中日绘画联合展,获得好评,名声日增。这期间,除了在庞氏志隐草堂外,琴木还在上海其他地方作画,如本集中“朵云轩”藏画《万横香雪》和苏州博物馆藏画《墨马补景》(该画未收入本集)都是在上海“晨风庐”创作的。1927年后,琴木受富家子弟学生邀请,迁至南市鸿莱坊学生家居住,开始以卖画和带学生为业。以后还居住过新闸路、蒲石路、大通路大兴坊等处,画室均署名“冷枫草堂”(与我结婚后曾用过“梧桐书屋”)。如同走亲戚一样,隔一段时间,他就会去虚斋老伯家住上几天,切磋画事,直到最后。他临遍虚斋所藏古代名画,现见到最晚的是1946年在苏州临摹的清代王时敏《夏山飞瀑图》,原作后由庞增和先生捐赠与南京博物院。虚斋老伯的三位孙子孙女,均拜琴木为师学画。他们说,祖父生前深交两位画家,一位是陆恢,另一位是琴木。

  琴木爱好诗词,上世纪30年代曾积极参与了由孙家振先生主盟,以年轻朋友们为主组成的“鸣社”唱酬。他善于诗画,以画和诗,书法行笔爽利、飘逸。如《林文忠(则徐)公游西岳华山诗意》描绘华山登程奇险,通过林则徐于华山之颠(与姜县令在一起)面对群山感叹:“山形峭拔本天成,但以骨挺不以肉”,表达其高风亮节的英雄气概。琴木未进过艺校,未拜过老师,只仗古人之作为师,刻意摹效,探幽穷源。兢兢业业,从不偷懒和造假。所临古人名作,皆非出售,而置之案头,作观摩之用,并在相应部位,盖上自己各式名章,以示与原作之别。仿古是传统国画的组成部分,琴木的仿作多数不是仿古人原作,而是仿古人笔法和风格,把握各画派用笔特点,吸取其精髓,恰当用于自己的绘画中。在琴木那个年代,他的仿作卖价相对高于其他一般作品。故各个时期,都有临摹和仿作,日积月累,持以以恒,画艺和鉴赏功力,才得以提高。这里能在“大观园”落成之际,匆匆赶出作品二百点,实非一日之功也。解放后,他的作品还表达了对新社会的热爱。可以预料,有了这些社会基础和艺术基础,要是琴木能多活10年,将会有一大批适合新社会的佳作问世。

  琴木喜爱外出游山观光,边创作,边办画展。1941年到浙江硖石,半年。抗日战争胜利后带我们到江苏苏州,住民治路四年余,作画时署地名为“苏台”、“吴趋”。因1948年在常熟培纶公寓的画展极为成功,虞山福地创作环境又十分好(画集中收集了两幅当年的代表作:《虞山兴福寺》和《萧声琴韵室图》);更受老友古琴家吴景略先生之邀,1950年初我们举家迁居江苏常熟,在天凝寺巷定居下来,至今已逾半个世纪,常熟成了第二故乡。短期外出创作的次数就更多。以无锡为例,1947年有写生作品《蠡园风景》,1949年有与无锡画家诸健秋先生等人相聚梁溪的合作画,1951年琴木在无锡办个人画展(沈觉初先生语)。但琴木办个展,最多的是在上海,每隔一二年,就有一次。解放后,琴木主要在上海工作与学习。1952年他参加了为筹建上海美术家协会而组织的分组学习。翌年,他又填了入上海文史馆的表格,领过生活补贴。每回常熟,总要与画友们茶馆相聚,交流画艺不断。当年,他还以自己的作品参与了常熟的“捐献飞机大炮”活动。

  自1924年琴木到上海始,至1953年在上海去世止,总共30年时间中,大约有五六年时间离开了上海。然即使在外期间,仍需不时回沪。1948年虚斋老伯赠与琴木的最后一件笔墨——书录《韩敕碑》对联,便是一例。作为海派画家一员,1996年《朵云》第45期中郑威先生的《海上名画家年表》记录了琴木的活动。年表中述及的《笔参三味》,疑为一本琴木写的“绘画研究用笔诀要”书。但经查遍各地图书馆,均未发现,实为憾事!

  在本画集出版之际,我自然想到了1953年8月底由上海画界朋友们操办的琴木追悼会,以及到会的数百位亲朋好友,我心中充满了感激之情。尤其是张大壮先生对琴木得病后的关照,孔小瑜先生绘制的琴木遗像是幅画像杰作,田恒先生为琴木摹碑书字。画家们生活都很拮据,却捐款给我千元之多。相比之下,当时一幅画,才卖几元钱呀!

  本画集收集的主要作品,考虑了琴木生前的职业爱好和他对古画鉴赏的特长,内有七八件有关枫叶题材的作品,表达了我们对他的怀念。还附上几件虚斋老伯和琴木间珍贵的相互书赠作品,象征着他们长达35年之久的情谊,以及我对虚斋老伯的怀念。

  画集中以琴木的传统风格作品居多。但是,琴木有颗五厘米见方石印《两峰后身》,对照朋友陈质庵先生在琴木挂照上的题诗:“一发青山梦里浓,天开图画拓心胸。是谁含笑衣冠古,为道前身罗两峰。”可见,琴木也有过“扬州八怪”风格之佳作。琴木作品民间收藏很多。黄祖湖先生收藏的1923年花鸟四屏条,可能是琴木早在南浔时的作品。虚斋老伯家属也存有几条经过“文革”的琴木花鸟屏,可能年代更早,但已不全。解放后的作品见到较少,香港拍卖行拍卖图录上有时会见到,但收集不到。而一些代表作品,如1926年中日联合展和1953年全国国画展上的作品,都未见到。“文革”前杭州虎跑有他的展品,也未见到……然而,我很欣慰,相信还有他的更多精品,流传在社会上。

 

电话:0512-63016908  传真:0512-63016927
地址:苏州市吴江区中山南路1979号 邮编:215200
吴江区档案馆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