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7/3 3:17:31
作者:
沈昌华
来源:
【字 号:
】
点击量:46133
在江南古镇同里东面,有一个湖泊,叫同里湖。
一条小河由湖通镇,名东溪河。潺潺的流水,冲刷着两岸的石驳岸,向前流去。河上有一座桥,桥名普安为单拱石桥,小桥上有两副桥联,东向为“古塔摇红迎旭彩,罗星晕碧锁溪光”,说的是该处原有一座古塔,镇上人叫它为红塔,每天迎接东升的旭日,遥望的是罗星洲,一脉碧水直通东溪。溪边上的小街就是红塔埭。西向的桥联“一泓月色含规影,两岸书声接榜歌”,说的是早先桥旁有学舍、书院,人们将普安桥称为读书桥。在读书桥红塔埭上,真有一户读书人家,姓杨,一家老少惟读书为要务,将子女的教育放到家庭最重要的位置上。那怕破产典卖家产,也要将子女的教育经费留足。苍天不负苦心人,这一家涌现了一代又一代学有所成,有所建树的人才,从同里走向全国,从中国走向世界。有政治家、经济学家、作家、编辑、工程师、美术家、导演编剧、实业家……,这就是同里杨家。
而今红塔埭上保留着杨家的故宅,石库门旁钉着“吴江市文物保护单位,杨天骥故居,2005年1月立。”的牌子。这是一座建于清代末期的建筑,坐北朝南,前后共五进,总面积近700平方米。沿街第一进三间,第二进四间,第三进五间都是平屋,第四进是楼屋四间,两侧为厢楼,厅前有轩廊,檐下有挂落,底层中间落地长窗,左右两间为半窗,窗格原为蛎壳花格。第四进后为院子,院内有附房为平屋,原来的花园、亭子已不存。整个宅子就象一艘准备出航的船,后面拖着一只小艇。
这座船形住宅,经过一个多世纪的风风雨雨,现在已经很老了,墙上的粉刷多有剥落,临街石库门也被改砌变小,前三进的屋子已破落不堪,但沿街墙脚下两块“杨河山界”的界碑依然清晰可见。这座老宅静静地凝视着东溪河清清的流水,仿佛要诉说那杨家的故事。
费孝通晚年曾和他的同表妹(杨德)商量过,要将舅舅家的故事写出来,告诫后人,“要对国家作出贡献,必须重视知识重视教育。”但到他仙辞之时,这个想法并未实现。
笔者根据手头一些资料,想说说同里杨家的故事。得到了费老先生的同表妹大力支持和鼓励,在撰写的过程中受到了海内外杨家后人的关心和支持,受到了杨家亲戚特别是严陵先生的大力帮助。但是限于笔者的水平,生恐讲不好,更怕讲错了。我将故事的名字称为“同里骄杨”。望海内外有识之士不吝指正。这里先说费孝通的外公和舅舅的事,作为故事的第一部分。
一、重视教育的杨敦颐(1860-1928)
费孝通说,他的外公是一个国学底子很厚的学者。外公名叫杨敦颐,字粹卿,后号甦民,吴江县同里镇人。生于清咸丰九年农历十二月二十二日(1860年初)。病逝于民国十七年(1928年)11月1日,享年70岁。清雍正四年(1726年)起,吴江一县划成吴江、震泽两县,杨敦颐先生入泮时的籍贯为震泽,其子女也自认震泽籍。同里当时属吴江,因此震泽应是祖籍。
敦颐先生家产甚丰,有碾米厂、油坊、田产等,宅第在同里镇东溪街(现同里镇称之为杨天骥故居),2005年1月起列为吴江市文保单位。先生幼年丧父,家业由兄杨纯卿经营。先生从小潜心于学,清光绪四年(1878年),年未满20才华横溢。在震泽县学入泮名册上旁注为“府一”(苏州府一等)。光绪乙酉十一年(1885年)在省视学黄体芳(字漱兰,同治二年进士、官至兵部左侍郎)主持的乡试中遴选为拔贡。与敦颐先生同年的拔贡有吴县曹元弼、通州的张謇、范当世和朱铭盘,被称为“苏府二龙、通州三虎”。敦颐先生经京试后,光绪已丑十五年(1889年)授镇江府丹徒县县学训导。在丹徒前后总共6年,先生倡设丽川辅仁学会,悉心教育弟子,学子崇尚古学,一时文风大盛。光绪二十年(1894年),多病的兄长杨纯卿去世,为料理家业辞官回到同里。
先生回到同里后,潜心研究宋儒著作外,还在家中安雅堂设塾教授弟子,除儿子外先生有严纪堃(名鸿仪1881-1946)和费孝通先生的父亲费璞安(玄韫,1879-1969)等一批门生,严纪堃是医生严惕安的儿子,学习勤奋衣着朴素,常受敦颐先生的赞赏。光绪三十年(1904年)严纪堃入泮,敦颐先生将自己的外甥女许配给他,即任氏夫人。费璞安的父亲与敦颐先生都是同里镇上的头面人物,相交也深。临殁将费璞安托付给敦颐先生,先生视璞安如同亲生,悉心教导并将长女杨锡綸(纫兰)许配给璞安,还资助费璞安赴日本留学。
除了在家中设塾授徒外,先生在成字圩举办“群雅女塾”,专收女学童入学。先生认为女孩也应读书识字,因此创设此女塾,镇上人见仁见智,谤誉不一,先生此大胆之举正说明其思想的开通,见地的卓远,对教育的重视。
敦颐先生不善经营,1905年前后他家的米厂、油坊日趋颓势。先生很热心于地方上的公益事业,组织同业商会,支持兴办邮政,提倡女子放足等等。他考虑再三将米厂、油坊一应厂房设备悉数变卖,所得留作子女的教育经费,携带家藏书籍数千卷、移居苏州赁屋而居。
到苏州后执教于当时的江苏省立第二中学(即草桥中学,今苏州市一中),教授国学,后来成为著名学者的顾廷龙就是先生的高足。先生上课时所讲苏东坡关于书法的话:“大字结密而无间,小字宽绰而有余”,被顾廷龙尊奉一生。先生执教同时在十余街举办小型织布厂,振丰布厂。早在光绪二十八年(1902年),郭颐先生为弘扬国学,把自己编写的一本关于文字的书《汉字母音释》,经江苏省学务处鉴定后,作为小学堂教科书。该书由浙江归安(今湖州)李培锷加释,同里费蓉镜校对,书前有杨锡骥(即千里)的《编辑大意》和敦颐先生的《自述缘起》。全书为四字韵文,读起来琅琅上口,惠及广大学子。先生在江苏省立第二中学执教时,此书又由二中下属的群胜印刷所再版,作为二中学生文字课的课本。第二版的时间为1919年,内容又有所增加。
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上海商务印书馆开始编纂《辞源》,杨敦颐先生是首届50名编校者之一。
民国元年上海新中华图书馆出版敦颐先生编撰的《满夷猾夏始末记》,全书11编12册,从满族的部落起源写起,以大量史实揭露清廷统治者残民的罪行,书中有辛亥革命伟人孙中山等29帧肖像。敦颐先生以此书教育民众。并且感知辛亥革命的成功会给国人带来新生,他以“甦民”作为名号。
在苏州振华女校创办中,杨先生对王太夫人王谢长达、王季玉等加以资助。
1921年苏州振华女校董事会成立,推举杨敦颐先生当董事长。他与校长王季玉女士一起,悉心校政,更新学制,改革课程。奉行保存国学传统,灌输新思想新文化的宗旨。学校发展迅速,声誉日盛。王家余屋已不敷应用,典租严衙前顾氏旧屋扩展校舍,扩大招生,此后又迁带城桥织造府旧址。后先生因年老且患病,由子女接去上海居住,辞去校董事长的职务,临去上海时将家藏所有书籍数千卷捐赠给振华女校图书馆,供在校学生阅读,关爱学子之心绵远悠长。
敦颐先生国学精深,但“儒而不迂”,善于“审世之需”接受新思想新事物。他努力培养学生外,严格督促自己的子女接受新教育,参与政治活动,反对封建专制拥护民主。时人对他的评价“儒而不迂,审世之需,通而不污,执德之枢。”
1928年11月,敦颐先生病逝,于右任先生自称世侄,为先生写了《杨甦民先生像赞》:
昔在清季,洪飚扇海。六艺陵替,百家侘傺。
穆穆先生,其行孔迈。志洁行芳,巍然吴会。
晚岁说经,轶於齐鲁。英英伯子,相与游处。
携手登堂,春风时雨。孤愤书空,载吁载呼。
公曰伯子,奋斗与俱。异军崛起,创我民立。
公曰伯子,助汝奋笔。式昭德音,景行行止。
百编謦欬,廿年杖履。耿耿少微,忽陨层霄。
江枫无色,丛桂罢招。恭瞻遗像,敬肃清高。
如岳葱葱,如水迢迢。永言载拜,缅企维劳。
世愚侄于右任敬劳
于右任在象赞中对杨老先生的人品、学问和子女教育进行了全盘评价:“志洁行芳,巍然吴会。”
于右任是杨老先生长子杨天骥的挚友,两人相识相交近半个世纪,始终不渝。于先生是民国元老对杨老先生作这样的评价,属情理所致。
杨老先生逝世后。其原任校董的苏州振华女校,为他开了追悼会,进行奠祭。振华校刊上登有祭文及杨老先生的传,今录如下:
祭杨粹卿先生文
维中华民国十有七年岁次戊辰,冬十一月丙戌朔越五日庚寅。吴县振华女学校教职员暨诸生等,谨以清酌庶羞致祭于故校董杨公粹卿之灵曰惟
公世居笠泽,系出宏农,早岁孤露。备尝鞠凶,赖兄负翼,
俾以成童。下帷攻苦,文足三冬,师许式郑,古训是崇,
万言日试,名振黉宫,一郡九县,翱翔二龙,黄公謇赛,
当代儒宗,轺车持节,言迈江东,衔文知器,目为黄琮,
科逢拔萃,贡树斯充。爰来京口,整我士风,辅仁丽泽,
古学恢洪。六阅寒暑,弥勤琢砻。荆枝忽陨,遂返家衕,
度文门却扫,书味醇浓,周情孔思,是究是攻,鹅湖鹿洞,
辨析异同。天启新运,中外沟通,改弦易辙,朝野喁喁。
我公先觉,首辟蚕丛,敬教劝学,通商惠工。蕞尔江邑,
故步不封,山林以启,佥曰鬻熊,艰难家计,谋给餮饔,
琴美一舸,吴市赁舂,弦诵声协,桃李阴浓。岁维庚戌,
爱子戕胸,心怜误伤,请货真凶,赙金移账,拯此哀鸿。
雷鸣阴德,媲公于公。惟我女校,受惠无穷,追维曩昔,
竭智尽忠,董理校政,昕夕过从,设施学课,肆外闳中,
粲粲之子,如金在溶,达材成德,日见昌丰。引年退隐,
结庐吴淞,逍遥杖履,寿比乔松,如何不禄,遽促仙纵,
盛德不再,邈想音容。灵兮归来,鉴此微衷。尚餮。
振华女校教员、吴县顧建勋书《故校董杨先生传略》先生姓杨氏,讳敦颐,字粹卿,晚号甦民。江苏吴江县人,清光绪乙酉科拔贡生,丹徒县学教谕(注)。幼孤露,致力于学,少壮以治经、小学闻于时。在任六年,倡丽泽辅仁学会,诱掖后进,一时士风为之丕著。解官后益肆力于宋儒学案,以身体力行。为归十年之间,倡设安雅小学、群雅女学,集商会、置邮政、立戒缠足会于里中,时风气固闭,流俗骇笑,先生辄不介意。迨夫新政流行,而吴江一县彬彬称治,识者谓有先见之明。其后移居郡城,专心于教育事业。本校创设,深获资助。民国十年春董事会成立,推举为董事长。其于校政悉心规划,极惨淡经营之苦心,近因年迈,退老吴淞。书问往还,犹惓惓以校事为前提。且于临行时以藏弃之书籍数千卷,悉以贮诸本校图书馆,以备校生之阅读。其于本校可谓期望之殷,不遗余力己。十七年十一月卒于上海,寿七十岁。著有《汉字母音释》二卷行于世。教员吴县顾建勋谨撰。
(注):实际为训导。
敦颐先生的门生,甥婿严纪堃所撰挽联,情真意切:
“论知遇是恩师论姻娅是长亲论德量器识尤件件高超旁及九章六法百家诸子公固自有千秋我毋庸赘;
问年寿则古稀问身世则全福问子女儿孙又个个秀拔只今歇浦风凄吴江月冷天不慭遗一老吾谁与归。”
敦颐先生灵柩附葬在东十五都鬼卯圩(今吴江市同里镇东与罗星洲隔水相望)祖茔穆穴(右穴)。因平整土地,此60多亩小圩已与北岸连成一片。
敦颐先生有子女12人,男7女5,依齿序长女杨锡纶(纫兰),长子杨锡骥(天骥,千里),二子杨锡泰(早夭),二女杨喌慈(自幼哑巴),三女杨秋纨,三子杨锡恩(君谋),四女杨季威,四子杨锡仁(冀成),五女杨锡綝,五子杨锡冶(左陶),六子杨锡鏐(右辛),以上原配马夫人生,继室朱氏生子名杨锡骁(夭折)。
先生在世时有家训“尘土金钱,不营家财,好辨是非,不阿风俗,痛恶奢望,力除迷信”。先生自己做到了,也深深影响着他的后代。早在光绪三十年(1904年),先生原配夫人去世,杨老先生“不延一僧道,不焚一纸镪”,乡里们有种种议论,杨老先生全然不顾。在自己重病不起时,留下遗言“睦姻恤邻,周济困乏”,“丧礼毋许奢侈,讣帖毋列官衔”。
费孝通先生的外公,是一个以教育为本的老人,子女与后辈的成才之路是由他开创的。
二、叱咤风云杨千里(1882-1958)
杨千里,本名锡骥后改天骥,字千里。生于清代光绪壬午八年(1882年)。这就是费孝通先生自己常说的对他影响最大的大舅父。在家中杨天骥排行老二,老大杨纫兰。千里8岁时随父到镇江丹徒任所,深受杨老先生的国学熏陶,文字功底深厚。后随父回到同里,在家中“安雅堂书塾”继续接受父亲的教授。光绪二十四年(1898年)年仅17岁即入泮,光绪二十八年成为优贡。1899年千里入上海南洋公学,受教于唐文治先生,1901年8月曾在东文学堂学日语,1903年民主革命者邹容在上海爱国学社撰写《革命军》宣传革命,号召推翻清朝统治建立中华共和国。章炳麟为此书作序,杨千里与同乡金松岑一起资助邹容出版《革命军》一书。1903年夏《苏报》发表文章推荐邹容的《革命军》,并发表章炳麟驳斥康有为改良主义政见的文章,鼓吹革命。《苏报》被封,清政府又勾结上海租界工部局,逮捕章炳麟后把邹容抓捕入狱,史称《苏报》案。血气方刚的杨千里积极奔走参加营救章炳麟的行动。
1904年,杨千里到上海澄衷学堂执教,新的思想新的教法深受学生爱戴。胡适当年是澄衷学堂的学生,在他的《四十自述》中写道:“澄衷的教员中,我受杨千里(天骥)先生的影响最大。”“我去看他,他很鼓励我,在我的作文稿本上题了‘言论自由’四个字。”“有一次,他教我们班上买吴汝綸删节的严复译本《天演论》来做读本。”“他出的作文题也很特别,有一次的题目是《物竞天择,适者生存,试申其义》”。杨千里的启蒙,使胡适成为一个适者生存《天演论》的信奉者,他与他哥哥商量“将自己的名字‘胡洪骍’改为‘胡适’,字适之。”
1904年2月25日蔡元培任主笔的《俄事警闻》停刊,杨千里积极参加重组的报刊编辑班子。停刊的第二天即以《警钟日报》继续出版,刊登揭露英、法、德等帝国主义侵凌中国主权的事实并加以抨击的文章,特别重视清政府外交情况的报导。1905年3月《警钟日报》被封。当年8月中国同盟会成立,蔡元培参加了同盟会并任上海分会会长,杨千里参加了同盟会。
1909年杨千里,帮助于右任、范光启创办《民呼日报》,以揭露清王朝的腐败,鼓吹民主革命,“大声疾呼为民请命”为宗旨,有通讯、言论、纪事、丛录等栏目。5月15日创刊号出版,清廷视《民呼日报》为眼中钉,8月14日即与租界当局勾结,强行封闭,前后共出了报纸92期。后又创《民吁日报》。1909年11月陈去病发起成立“南社”,杨千里也加入了南社,未填入社书,柳亚子将其入社号定为“六六”,而“66”号为费公直。
1910年10月又参加创办《民立报》,激烈攻击清政府,报导各地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动态,宣传政治主张。
杨千里在《民呼报》,《民吁报》与《民立报》均任编辑,自己以骏公、东方、杨东方、六一翁等笔名发表文章。在民立报社他是中坚,叶楚伧进民立报社就是杨千里所推荐的。这段时间里,杨千里与于右任、陈其美、宋教仁等结成了莫逆之交,他是上海著名的报人与新闻记者,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鼓吹者,著名的革命党人。清政府到处搜捕革命党人,杨千里属于重点搜捕对象之一。
1911年辛亥革命武昌起义,上海革命党人积极响应。在陈其美率领下革命党人攻打江南制造总局,杨千里积极参与行动。在攻占江南制造总局后,总办张楚宝逃跑。陈其美将缴获的张的黄漆马车赠给杨千里,从此杨千里乘坐此马车到报社上班。
此后杨千里曾一度主笔《申报》,后到美国人福开森办的《新闻报》担任主笔。福开森一派傲然的老板派头,杨千里看不惯这种霸道与之针锋相对,福开森扬言要撤杨千里的职,千里昂然而去。
1913年3月宋教仁被刺身亡。千里一度离沪去湖南湘岸榷运局任稽核官。不久即去北京,任教育部、外交部、司法部秘书、参事等职务,前后共4年时间。
1917年7月,爆发第一次护法战争,孙中山先生准备在广州成立护法军政府,派遣钱刚(涤根)到上海,组织国会护法议员前往广州。由王宠惠等联络杨千里南下广州,加入中国国民党,任护法国会参议员。千里民国9年(1920年)又到北京政府国务院任秘书。民国10年(1921年)太平洋会议召开,任中国代表团咨议出席会议。会议自1921年11月12日至1922年2月6日,由英、美、法、意、日、葡、比、荷和中国九国参加,会议实际是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帝国主义列强重新划分势力范围,所签订的《九国公约》是使中国处于被列强掠夺的地位,杨千里当时是咨议,属顾问雇员身份。
1923年孙中山先生在广州粤军将领的邀迎下,从上海到广州,3月2日成立大元帅大本营。北洋政府于3月20日任命沈鸿英督粤、孙传芳督闽,这是军阀吴佩孚、曹锟等迫内阁总理张绍曾下的令。张绍曾还以内阁全体名义,派王宠惠与杨千里二人持函到广州见孙中山先生。函中劝中山先生取消大元帅名义北上合作。杨千里、王宠惠是老国民党员,他俩到了广州,在中山先生的大元帅大本营中供职,使吴佩孚等人的打算全部落空。此后杨千里就担任王宠惠的秘书。
民国14年(1925年),由曾孟朴推荐千里先生任无锡县县长,杨千里积极参与叶楚伧等人的革命活动,奔走“苏浙皖三省联合自治”,反对北洋军阀孙传芳的专制统治,被孙传芳列入拘捕暗杀的对象之一,进行搜捕。民国16年1月同乡钱刚(涤根)在上海组织军队准备配合北伐大军,事泄被驻沪直系军阀李宝璋捕杀。杨千里亦被李宝璋的流氓暗杀队所跟踪,暗杀队携枪在交通要道和杨家寓所附近频繁活动,情势危急。杨千里陪伴老父敦颐先生,佯病躲藏于法租界广慈医院,10天过后租界当局与院方对他们警告,限他们出院。千里无奈乔装由上海乘夜船回到吴江家乡,再到浙江,与北伐军21师严重部会合。严重部进攻江苏,民国16年(1927年)3月19日到达松陵,击溃孙传芳的两个混成团。在松陵镇成立吴江县临时行政委员会,推举杨千里任主席,下设民政、财政、公安、教育、实业、公益、司法七科,杨千里以其才能治理家乡县务,时间不长。
民国17年(1928年)1月,杨千里任国民政府交通部秘书,是年父丧。民国18年(1929年)7月杨千里又被委任为吴江县县长。民国20年(1931年)2月于右任出任监察院监察长,杨千里于4月任国民政府监察院秘书、代秘书长,民国22年(1933年)2月任国民党中央监察院监察委员。抗日战争期间,1938年1月25日,杨千里到香港以经济委员会委员身份协助国民党中央海外部部长吴铁城主持港澳地区党政工作。募集捐款,购买物资运到内地以供抗战所需。
民国30年(1941年)12月8日,英美对日宣战,太平洋战争爆发。杨千里先是联络留港抗日志士进行潜伏,后取道东江游击队驻扎区先到广西,再于1942年秋辗转到达重庆,住在儿子杨恒的小屋里。1942年10月吴江同乡为抗日志士王祖埙病逝举行公祭,杨千里与旅渝同乡一起在小什字罗汉寺设祭,并出《哀思录》,千里赋诗六首,其最后一首为:“鲁戈他日刺亡秦,不见风流蕴藉人。里社若论私谥例,待书佳传勒贞珉。”杨千里第二次当吴江县长时王祖勋为第一区区长,两人交往密切,杨在诗中说:“百里分榆手自栽,当年佐治费君才。垂虹浮玉重回首,十道琅環俱成灰。”对当年的友情,家乡沦陷的悲切,溢于言表。其后,杨千里还为家乡钮善、钮骏父子因抗日而被鬼子所杀撰写《善骏堂记》刻碑以作纪念。
抗战胜利之后,杨千里从重庆回来居住在上海寓所,该寓所是其弟杨锡鏐设计建造的花园洋房(后上海市纺织医院),在愚园路668弄311号,后搬到镇宁路。虽然他已是六十多岁的老人,但热心公益事业,为民伸张正义的秉性不改当年。1946年8月吴江旅沪同乡会获准恢复活动,修订会章并定名为“吴江县旅沪同乡会”,设立理事会,公推杨千里为理事长,由毛啸岑等6人为常务理事,严宝礼、范烟桥、唐炳麟等18人为理事。会址设在上海市吴江路75号。担任理事者都是“素孚乡望者”、“在各界名望素著者”,任职者都无薪酬为义务职务。千里担任理事长时,同乡会会员有350多名。同乡会除在旅沪人员中互帮之外,还积极关心参与家乡地方政事。1946年10月吴江县召开临时参议会第二届全体会议,同乡会提交了《为开发地利疏通物资起见,请本县参议会发起组织吴江企业公司,经营育蚕制种缫丝织绸及运销米麦等土产。请公决案》,结果此提案被采纳,并议请同乡会领导发起组织。
同乡会关心地方教育事业发展。1947年倡议并资助同里镇创设“仁美中学”。由杨千里发起,范烟桥具体负责,聘请严宝礼、任传榜、费朴安、薛天游、钱自严为董事,杨千里任董事会主任,聘费家骍为校长,学校于1947年秋季开学招生。学校经费由杨千里为首的董事会筹措,任课教师月薪大米2石左右,远远高于公办学校,吸引了不少公办学校教师的加入,学校得到很大发展。民国37年(1948年)校董会集资建“念修楼”,乡人邹伯儒捐部分祖上遗产购买一批古籍,在念修楼里办起了“伯儒图书馆”,馆内藏有古籍近万册。在同乡会的扶持下,同里仁美中学呈现兴旺发达的局面。
1947年6月,吴江同里发生南濠弄小学教师邹月娥遭5名国民党军官轮奸致死的惨案。当地民众义愤填膺,罢市罢课,以示抗议,强烈要求严惩凶手。同乡会闻讯后,杨千里召集理事商议,大家一致认为要坚决声援家乡民众,多方设法要求政府当局严惩凶手,态度非常坚决,迅速行动。电函吴江县政府、江苏省民政厅。又电呈国府,力主正义。嗣后辗转迳呈主席,奉谕严惩。省民政厅、教育厅及国防部派员到吴江同里查处案件。最后邹月娥惨案的5名凶犯被判正法。这显然与同乡会的努力是分不开的。
吴江旅沪同乡会的作为,在原籍人民心中的威望颇高。有吴江当地人告发恶霸,不直接向吴江当地政府告发,而转请同乡会帮助上告。如1946年11月北厍杨姓居民告发镇长费希纯巧立名目横征暴敛,滥用职权羁押不同意假名多征的百姓,函请吴江旅沪同乡会帮助上告。同乡会即函告吴江县政府:“北厍镇长多摊收白米事”,费即被查免职。1948年同里乡5名农民联名函告同乡会:“石泓乡第拾保李姓保长,借职务之便,浮收经费中饱私囊,设赌局诱赌,从中抽头渔利,致有人亏负巨大而自杀”,要求同乡会转请吴江县政府查办。这种曲线告状,正说明杨千里和他领导的旅沪同乡会,为民伸张正义,深受家乡人民认同。同乡会一直存在到解放初期自行解散。
杨千里在上海这段时间内并无公职,家中给用主要由弟杨锡鏐承担。杨千里除在家为人治印,书写对联卖字外,也曾在私人所开的鱼行中担任秘书,以工薪补给家用。
解放后,杨千里经吴艺五柳亚子介绍加入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民革)。曾担任上海市徐汇区政协委员,受聘华东文物管理委员会特约顾问。1958年12月27日因患脑溢血,在上海愚园路寓所去世,终年78岁。女儿杨德时在北京工作,因未能见父亲最后一面至今深感遗憾,千里先生骨灰存放上海某殡仪馆,后丢失。千里早年供事于报界,在报上以“东方”等笔名发表过大量时论文章,已出版的著作有1906年商务印书馆出版的《简易修身课本》,1908年明明学社出版的《王阳明之历史谭》以及《茧庐吟草》、《茧庐长短句》、《茧庐印痕》,与于右任合作《草书千字文》。
杨千里书法俊秀,篆刻深得名师传授出神入化,所书对联、立轴美仑美奂,有许多精品。吴江市博物馆收藏了多件这位家乡才子的作品。
杨千里有三次婚姻,原配镇江人黄理(字质扶)生两子杨恒、杨恪,两女杨懿(暴殇)、杨恳,第二位妻子昆山人汤兆先,生一子杨恕(后改名彦歧,笔名易文),一女杨惠,第三位妻子陆翠朝(士珍),苏州人,生一女杨德,一子杨恺。
三、丹心碧血杨锡恩(1891-1910)
锡恩字君谋。宣统二年(1910年),医科大学毕业,为一意气风发的热血青年,时值安徽水灾,东吴大学学生组织义演筹款救灾。演剧本《血手印》,锡恩年少英俊应邀男扮女妆,饰演一丫环。剧中此丫环在院中被扫院子歹人刺死倒地。一次演出时不意丫环所戴护心镜偏歪,出演歹徒的程姓学生,一刀刺在无护心镜的锡恩前胸,当场鲜血直流,观众还以为道具逼真,齐声叫好,岂知饰丫环的锡恩当场倒地经抢救无效随即死亡,闻者惊恐。法警将程姓学生拘捕,意欲判蓄意谋杀之罪。程姓为一独子,且三房仅此一独苗。杨敦颐全家听到锡恩演剧被刺身亡一事,举家哀哭。杨老先生悲恸不已,但忍悲举笔致信法庭,力言程学生非蓄意而属误伤,不久程学生被释放。杨老先生说:“宁可我一家悲伤,也不能绝人家子嗣。”
当时杨锡恩长兄千里,正与于右佐、宋教仁等在上海忙于报务。闻锡恩演剧被误杀,悲痛万分。宋教仁为此写了一联以挽锡恩:“思天下有溺者,非正名而死之”。
锡恩死后。杨家从锡恩治丧时亲友送的赙金中拿出5000大洋,捐作安徽赈灾款,以了锡恩的遗愿。由祖父作主又将杨千里次子杨恪嗣于锡恩夫人周氏。锡恩是费孝通先生的六舅舅。
四、工业巨子杨锡仁(1892-1974)
杨锡仁,字冀成。生于1892年1月9日,宣统二年(1910年)刚从上海南洋中学毕业的18岁的锡仁,参加了庚子赔款第二批公费留美生的考试。考试在北京清华学堂(清华大学前身)进行,全国共招70名第二批留美生,锡仁以其优良的成绩获得第一名,同榜考取的有大名鼎鼎的胡适为第55名。锡仁赴美后,听从正在哥伦比亚大学读书的顾维钧的建议,进入了哥伦比亚大学,后入沃斯特工学院,1915年获电机工程学士学位。再返哥伦比亚大学获硕士学位,此后又进入麻省罗维尔纺织学院攻读纺织。完成学业后加入了纽约的嘎什顿威格摩尔公司(Gaston,williams and wigmore Inc),代表美国罗维尔地区的怀挺(whitin),沙可罗维尔(Saco-lowell)等名厂到上海推销产品。正值国内纺织业发展时期,全国各地新办数十家纺织厂,所采用的机器都是英美制品,大多数由杨锡仁经手出售、安装。为外商推销产品,杨锡仁无形中成为国内纺织业的权威与顾问,张謇,周学熙(缉之)等织业泰斗对杨锡仁称誉有加。久助外商推销决非长久之计,杨锡仁决心发展自己的事业。
民国10年(1921年)杨锡仁到天津与美国纺织业权威人士海京斯先生(Mr GEllsworth Huggins)共同创办海京地毯厂。海京斯创办的海京股份有限公司,总部是在美国纽约,目标是从事美中贸易,在北京、上海、天津都有办事处。上海办事处代理许多美国工业机械公司的业务,其中也包括原来由嘎什顿威格摩尔公司运作的内容。民国13年同里人庞文彬创办兴业电厂。其机器即由海京公司上海办事处提供,而且杨锡仁还兼任该电厂工程师。海京地毯厂设在天津,采用国产原料,专门生产羊毛地毯及衣料,主供国内,也向国外争取市场,由于质量上乘价格低廉,“海鲸”牌天津地毯名扬全球。到1926年,年出口总额达到50万平方英尺(合46452平方米),1927年又增加了大量机器设备,使天津地毯声誉日起,在国际市场上可以与波斯地毯争雄。1936年杨锡仁受菲律宾总统奎松邀聘到菲咨商该国发展纺织事业计划。
1937年七七事变后,海京公司天津的制造厂关闭,上海公司办事处照常营业,杨锡仁到上海,居住在愚园路,后又赴菲律宾,协助华侨设计制衣工厂,开创旅菲华侨纺织工业。1938年回国,1939年受中国银行董事长宋子文邀请,加入银行所办的中国物产公司,任总经理及中国棉业公司董事,营业注重国内土产的外销,在抗战时期为国家争取不少外汇。公司总部设在香港。1940年杨锡仁全家迁居香港跑马地。
1941年12月,珍珠港事件发生,随后日军占领香港。1942年夏天,在中国物产公司员工的帮助下,杨锡仁率妻、子由香港到达越南海防,辗转河内、广州湾再到桂林,半年后又辗转到达重庆。民国三十二年(1943年)外交部长宋子文任特使驻美国,为了确保美国支援中国抗日的5亿美元物资运回国内,宋子文在美国建立了“中国国防物资供应公司”,调杨锡仁到这家公司,负责领导运输船队。轮船由美国亨利·凯泽(Henry·Kaiser)在旧金山建造借给中国使用。杨锡仁赴华盛顿就任,此后的二年多时间内,将我国抗战急需的物资,从美国运往中国。船队悬挂中国国旗,全部由中国船员操作,远渡重洋到印度加尔各答卸货,再空运到国内,时称“驼峰航线”。负责翻译所需物资目录的是杨千里的儿子杨恪,时任钱昌照的秘书。民国三十四年(1945年)抗战胜利,杨锡仁奉命回国,到上海后受时任中华民国国民政府行政院长宋子文委派,为全国性事业接收委员会下属上海区敌伪产业处理局、审议委员会委员,该委由9人组成,决定敌产处理办法。于是杨锡仁就成了“接收大员”。后来处理敌产审议委员会分设6个附属小组会(法律、评价、布匹、德侨产业、小工厂小组和易坏品小组)杨锡仁为布匹小组委员会和德侨产业小组委员会两个小组会成员。
1946年1月杨锡仁奉命接收日资烟草事业单位:中华烟草株式会社、中支叶烟草株式会社、东亚烟草株式会社、华中烟草配结组合等四家单位组建中华烟草公司,杨锡仁任总经理,邝兆祁为副总经理,下属有中华一厂、中华二厂及中华三厂3个烟厂,另设3个仓库,复工时有职工2100余人,职员140余人,总资产(固定)额为78.83亿元(储备券。
杨锡仁同时还担任经济部纺织事业管理委员会委员(共5人)及中纺公司董事。1946年8月26日经济部长王云五主持召开棉纺业领袖会议时,杨锡仁以纺管会委员身份出席会议。
1947年2月6日,杨锡仁又受派任最高经济委员会下属的“输出推广委员会执行委员会”副主任(主任为中央银行总裁兼任)。执行委员会就国内各商城,派驻区代表或设分会。上海、天津、青岛、广州、汉口、重庆、沈阳等地先成立分会,管理各地出口事宜。3月执委会又成立7个出口商品审查小组,杨锡仁兼任纺织品、针织品、棉花小组负责人。4月13日又受聘为进口工业机器附属品审查委员会会员。
1947年2月22日由蒋介石委任的行政院长翁文灏,在上海召开出售国营事业计划委员会会议时。杨锡仁以国营公司(中华烟草公司)负责人身份出席会议。3月23日杨锡仁即将中华烟草公司出售情况分析公布于众,一、二两厂由抗战前原厂主回购,第三厂上市出售。
1947年7月24日,国民政府为出售国有企业,成立估价委员会。受中纺公司之聘,杨锡仁以专家身份参加纺织企业纺织机械估价组。是时杨锡仁仍经营海京公司,(出席名单中用括号注明服务单位),同时仍主持中国物产公司业务。1948年后中国物产公司迁台湾,1953年锡仁举家由香港迁台。曾在台湾中坜创办“自由地毯厂”,以苧麻为原料制地毯,所生产的苧麻地毯为台湾之特产。
1957年10月台湾手工业推广中心成立,杨锡仁出任董事,曾到澳大利亚、新西兰等地考察羊毛来源区。
1959年3月1日,1909、1910两届庚款留美学生在台湾的人员:1909年届梅贻琦、李鸣、戴修騊(病未出席),1910年届杨锡仁、赵元任、程远帆(原名闿运)、陈伯庄(原名延寿)、周锡贤、胡适,共8人,在杨锡仁家聚会晚餐。胡适在《胡适日记》中说:“我们这一班原70人,今天居然有6人在台聚会,可算难得,70人中杨君考第一,元任第二,今皆在此,锡仁与我与象贤同舱,当日同舱者四人,其一人为王裕震已故。我们今晚聚会甚乐,饭后到钱宅。”
1962年庚款首批留美生,曾任清华大学校长的梅贻琦在台湾去世,5月23日清华同学会在台北为梅贻琦举行追悼会,杨锡仁主祭。锡仁当年突患中风,退休家居,秋夫人唐今嫈病故。1974年9月28日杨锡仁病逝于台北,享年82岁,葬于台北阳明山公墓。追悼之日,连蒋介石与宋美龄也送了十字花架以示悼念。
杨锡仁,一个儿子杨恢,四个女儿,依齿序:杨悌、杨慈、杨懽、杨愉。
这个八舅舅,费孝通生前较少提及,曾说过他的一个舅舅是搞纺织业的,就指杨锡仁。
五、动画先驱杨左匋(1897-?)
杨锡冶,字左匋(亦作左陶、左騊),早年就读于交通部上海工业专科学校(交通大学前身)。民国7年(1918年)学校祭祀孔子活动,多才多艺的左匋谱了《孔子圣诞奠乐章》,校长唐文治亲自为其写了序。《孔子圣诞奠乐章》及唐校长的序均刊于《交通部上海工业专科学校学生杂志》第二卷第二期上。左匋的《奠乐章》全文48句,每句4字共192字,(全文附后)足可展示其家学深厚,国学水平高超。中学时即彰显其漫画天才。曾因作学校教师漫画群像而被令退学,后被洋人欣赏入其所办的教会中学就读,又绘同类型的漫画,全校教师大为高兴。
左匋后专事美术,民国初年有漫画发表于报刊上,深受好评。民国8年(1919年),23岁的小青年杨左匋与苏州画家颜文梁、葛赉恩、潘振霄、徐泳清一起约请当地名士同里人金松岑等,发起组织“苏州美术画赛会”,这是苏州最早的画展,专门展出中西流派各种原创作品。
后左匋受聘于英美烟公司为图画设计师、受公司赞助留学美国。留学时,他主笔《门德尔松的春之歌》,被华德·狄斯耐发现后,聘左匋为迪斯尼工作室特技动画部首席动画师。参加迪斯尼动画片《白雪公主》之制作,以后又制作《小飞象》、《幻想曲》等多部动画片。
民国12年(1923年)7月,英美烟公司在上海举行影片展映。据报载广告:“其下属影片部中专设滑稽影片画部(今称动画片)。主其事者杨左匋君,专绘长片滑稽画,兼各种美术字画等。”“滑稽片多种,已在各戏院开映。如《大闹天宫》、《武松打虎》等。”至当年9月“英美烟公司在沪放映新摄的时事片,如《毕倚虹夫妇俪影》,《小说家彭恩》和《杭州莫干山》等风景片。各影片的说明均由美术家杨左匋一人手写。”
民国16年出版的中国电影界先辈程树仁编的《中华影业年鉴》中,特设了“活动滑稽画家”一栏,专栏列出“秦立凡、黄文农、杨左匋、万古蟾”四人,其中谈到杨左匋时说:“杨左匋也很早开始绘制动画片,以后到美国迪斯尼公司,参与创作了《白雪公主》等著名影片”。20世纪20年代中国动画影片尚属于摸索阶段, 杨左匋、万古蟾等无疑是我国动画影片的先驱。左匋是费老的“十舅舅”。二战后,左匋在美去世,夫人为美国人,无子女。
附录:杨锡冶(左匋)1918年所写
《孔子圣诞奠乐章》
大哉孔子,先知先觉。与天地参,万世师表。祥征麟绂,韵答金丝。
日月既揭,乾坤清夷。予怀明德,玉振金声。生民末有,展也大成。
俎豆千古,春秋上丁。清酒既载,其香始升。式礼莫愆,升堂再献。
响协鼓镛,诚孚缶甗。肃肃雍雍,举髦斯彦。礼明乐溆,相观而善。
自古在昔,先民有作。皮弁祭菜,于伦斯乐。惟天牖民,惟圣时苦。
口伦攸叙,至今木铎。先师有言,祭则受福,四海黉宫,畴敢不肃。
礼成告彻,毋疏毋渎。乐所自生,中原有菽。凫绎峨峨,洙泗洋洋。
景行行止,流泽无疆。聿昭祝事,祀事孔明,化吾烝民,育吾庠胶。
六、建筑大师杨锡镠(1899-1978)
杨锡缪,字右辛。费孝通的十一舅舅,1899年生于同里。早年就读于上海南洋大学(交通大学前身)土木工程科,1922年6月获学士学位毕业。毕业后先在吕彦直等主持的上海东南建筑公司当工程师。1924年与同事黄元吉脱离东南建筑公司,创办上海凯泰建筑公司,合伙人还有钟铭玉。在此期间杨锡镠等设计了上海光华大学、上海大学全部校舍、柳州无线电台等。1927年杨锡镠离开凯泰前往广西,担任广西省政府物产展览会筹备处建筑科长。1929年经范文照、李锦沛介绍加入中国建筑师学会(登记工员号15号),后自设杨锡镠建筑师事务所,兼任上海私立沪江大学商学院建筑科教师。这段时间又完成了上海真如国际通讯大电台、中法报台、江苏省立女子蚕业学校制丝工场及校舍,上海特区法院等的设计。在无锡为唐文治先生建“茹经堂”。
1932年中国商人浙江南浔人顾联承,投资7万两白银,拟择址田鸡浜(上海静安寺西侧)建造一高标准的饭店舞厅。当时万航渡路与愚园路转角处,到处是逃荒者搭建的滚地龙。顾联承慕杨锡镠建筑师的名声,聘锡镠进行设计。杨锡镠化了几个月的时间,制定了好几种方案,经过反复推敲论证确定了最终实施的那个方案。建成了当时沪上叫绝的“百乐门”,成为上海地标性建筑。
百乐门舞厅建筑占地930平方米,3层总建筑面积2550平方米,钢筋混凝土结构,外观有西方近代前卫建筑风格,造型别致新颖。顶部建有一座9米高渐收式柱型玻璃塔,塔面有180块雕花玻璃组成,线条简洁流畅,塔顶再加旗杆增强了建筑的气势。内部有两只舞厅,二楼大舞厅长40米,宽20.7米,中间无立柱,旁有两个小厅与大厅相通,隔以垂帘可启可闭,地面为弹簧地板;三楼小舞厅为玻璃地板,灯光由玻璃板下向上照射,令人目眩神恍如入仙境。屋顶四周布有通气孔,每隔10分钟启闭,可使室内空气得以调节。屋内装有18000多盏照明灯可自由调节,还设应急灯以防供电中断。舞厅还设有餐厅和客房。经过九个月的施工,百乐门于1933年12月竣工,于12月14日舞厅开幕,轰动国内外。上海一位不知名的诗人为百乐门留下传颂一时的诗句:“月明星稀、灯光如练;何处寄足,高楼广寒;非敢作遨游之梦,吾爱此人间天堂。”百乐门被誉为“远东第一乐府”。许多社会名流在这里留下了足迹,张学良将军每次到上海,必与赵四小姐到这里跳舞,世界著名的喜剧大师卓别林,1936年来上海仅逗留一天,也偕夫人光顾百乐门。百乐门的广告当时曾在美国、澳大利亚、香港等地多次出现,轰动全世界。
在当时的社会条件下,中国建筑师备受排斥、打击,但杨锡镠设计的百乐门,充分表明了中国建筑师的才华光芒四射,令洋人们也只得叹服。在竞争中中国建筑师们一次次胜出,在上海“万国建筑”中,除了杨锡镠的百乐门外,中国银行大楼,南京大戏院、八仙桥青年会、金城银行、大新公司等都出自于中国建筑师之手。1933年7月《中国建筑》创刊,1934年9杨锡镠任《中国建筑》杂志发行人,兼任《申报》建筑专刊主编。1934年杨锡缪成为中国工程师学会正会员(土木),1935年由中国工程师学会推定为国货建筑材料展览会筹备委员会委员并任审查委员会委员。在抗日战争前杨锡镠在上海设计建造的主要建筑还有南京饭店、上海银行西区分行、国立上海商学院、大都会花园舞厅等。
1946年10月杨锡镠当选为中国建筑师学会候补理事,1947年5月在南京市工务局进行建筑师申请开业登记。1948年又回到凯泰建筑师事务所,合伙人仍旧是黄元吉和钟铭玉。1949年成为上海建筑技师公会会员。1950年成为中国建筑师学会登记会员和理事。
1951年9月出任上海联合顾问建筑师工程师事务所建筑师。到北京参加人民英雄纪念碑的设计讨论会。
后调北京市城市规划管理设计院(后改为北京市建筑设计研究院)担任总建筑师兼三室主任。1964年调入北京市规划局、当选为北京市人民代表大会代表。从中国建筑学会1953年10月成立起当选为第一至第四届理事(1953.10,1957.2,1961.12,1966.3)
在北京,杨锡镠主持设计了新中国第一个大型综合性体育设施北京太阳宫体育馆(今北京体育馆)、网球馆、北京陶然亭游泳场、北京工人体育馆、北京工人体育场、中国科学院物理所,改造了北京展览馆剧场等。在建筑北京工人体育馆时,首先引进设计建筑了大型拱顶薄壳结构。
1978年一代哲匠,建筑界泰斗级大师杨锡镠因患癌症,不幸逝世,享年80。
与杨总相识50年的老建筑师孙秉源先生,对杨锡镠的评价:“技术创新,待人宽厚,忠诚老实,不吹牛拍马。”这四句话是极其中肯的,不仅是对杨总,而且是对杨总同时代的建筑巨匠如庄俊、范文照、陆谦受、赵深、陈植等前辈的正确评价。
杨锡镠有子三人杨惟仁、杨惟立、杨惟迅,女一人杨文心。
杨门女杰和第三代英俊人物,留在以后再向读者讲述,敬请谅解!
参考书目:
1.杨千里侄子杨恢(美籍华人)回忆录。
2.杨千里女儿杨德回忆。
3.胡适:《澄衷日记》,台北联经出版事业股份有限公司2004年5月版。
4.《王阳明之历史谭》,清光绪戌申十月(1908年),明明学社出版。
5.《简易修身课本》,清光绪三十二年四月,上海商务印书馆出版。
6.《老上海的同乡团体》,2003年8月,上海文汇出版社。
7.于右任:《杨甦民先生像赞》。
8.杨敦颐撰:《汉字母音释》,清光绪言三十年(1904年)。
9.[美]戴维·阿古什著:《费孝通传》,1985年11月,北京时事出版社。
10.陈玉堂编著:《中国近现代人物名号大辞典》,2005年1月浙江古籍出版社。
11.费孝通著:《世纪学人遗稿·费孝通在2003》,2005年11月中国社会科学院出版。
12.杨千里辑:《吴江杨粹卿先生讣告》,1928年。
13.刘绍唐主编:《民国人物小传·第二册》,1977年6月台北传记文学出版社。
14 杨德:《写信、写心》,2009年7月20日《吴江日报》。
15林熙文章,1959年1月21日,1月29日,《星岛日报》。
16.余广彤著:《费孝通和姐姐费达生》,2008年4月中央文献出版社版。
17.胡光麋:《最早的一位纺织工业权威》,台湾版传记文学第二十卷第二期。
18.张伟著:《尘封的珍书异刊》,2004年1月百花文艺出版社。
19.《文汇报》1938~1999图文光盘,
1945.10.28《宋院长电令》,1945.11.29《处理敌产审议会》,
1947.2.6《输出推广委会》,1947.3.19《宽放外汇结售期限》,
1947.3.22《中烟共有三厂估值约三百亿》,
1947.4.13《输管会设机器附属品小组》。
20.《易文电影,南来文人的浪漫情怀》,2009年3月24日《文汇报》。
21.杨千里第三子杨彦歧编订《先父年谱》,《杨天骥》。
22.《苏州振华女校校刊》,民国十八年六月苏州文新印刷公司印。
23.《顾廷龙年谱》,1997年第4期《苏州杂志》。
24.《国朝江震学册》。
25.赖德霖主编:《近代哲匠录——中国近代重要建筑师,建筑事务所名录》,中国水利电力出版社,2006年8月知识产权出版社。
26.《回忆中记述与思念:孙秉源忆杨锡镠与百乐门舞厅设计》,2008年第6期《建筑创作》。
27.《英美烟公司影片部……》,中华民国十二年七月三日及九月四日《申报》。
28.张冠生著:《费孝通传》,2000年5月群言出版社。
29.《中华民国史料档案汇编》,江苏古籍出版社2000年1月出版。
30.台湾汪公纪文:《杨锡仁先生生平事略》(在杨锡仁追悼会上发言)。
31.施颐馨主编:《上海纺织工业志》,1998年9月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
32.[朝]金志焕著:《中国纺织建设公司研究(1945~1950)》,2006年1月复旦大学出版社出版
33.胡适著:《四十自述》,2006年8月第二版 , 安徽教育出版社
34.赵元任著:《从家乡到美国——赵元任早年回忆》,1997年1月学林出版社
35.《颜文梁先生年谱》,1982年4月 , 上海学林出版社1982年12月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