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7/10 0:37:17
作者:
王介荣 唐志强
来源:
【字 号:
】
点击量:17669
退思园,位于同里镇区之中心,人民广场东侧。建于清代光绪十一年至十三年(公元1885—1887年)。园主任兰生,设计者袁龙。1982年3月,列为江苏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98年,同苏州沧浪亭、狮子林、艺圃、耦园一起列为《世界遗产——苏州古典园林》增补名单。2000年11月30日在澳大利亚凯恩斯召开的联合国科教文组织第24届世界遗产委员会会议上正式批准通过。
任兰生(1837—1888年),字畹香,号南云。任氏家族自明代初期始居同里,其曾祖名祖望,祖父名振勋,皆为太学生,官阶资政大夫(文散官,元明时为正二品)。共父酉,附贡生,候选训导(相当于现在的教育局副局长),母亲范氏。任氏世代“仍世乐善”,“流声里邦”,谓“君之先世,代有隐德”,任兰生“幼承庭训,生而英敏缜粟”,“为文章慕先古,不中时程”,(以上引文见《清碑传合集》),但曾五应童子试,一就京兆试,均落榜未取。21岁入安徽军营,因功受奖,升为从九品官职。同治三年(1864年),27岁时捐升为同知候选(正五品),后投安徽巡府乔松年麾下,被委任前敌营务处,策划机宜,悉得要领,深得在前线与捻军作战的安徽布政使英翰的赏识重用,后随英翰与捻军作战,并维护地方治安,因功升任,以知府留安徽补用。同治六年(1867年),30岁时晋升道员,并加盐政使衔,不久又加布政使衔。道员已是正四品,比州府长官级别要高一级。而他的实职工作仍是驻防寿州,兼管准北牙厘(商行及税收事务),政绩突出,很受曾国藩及英翰的称赞。光绪三年(1877年),40岁时官至代理凤(阳)颍(川)六(安)泗(洲)兵备道。光绪五年(1879年),42岁时正式担任这一职务。光绪八年(1822年)45岁时,代理按察使(正二品)。承任时,他清狱讼、整缉捕、劝农桑、兴水利、修书院、设义塾、修道路、浚河塘、储粮食……“大小庶政,条综同密”。又收养、赈济几十万河南流入安徽的灾民,广得赞誉,有口皆碑。更为兴办众多公益事业,费用不可胜计,他“往往捐廉奉以补不足”。他“兴一利,必规久远”,“思无不周,行无不力”,所以老百姓都以为他是“皖北必不可少的一员”。(以上引文见《复盦类稿》)光绪十年(1884年),任兰生遭内阁学士周德润弹劾,指控其罪状有两条:一是“盘踞利津,营私肥己”,二是“信用私人,通同舞弊”。于光绪十一年(1885年)正月“解任候处分”。经朝廷派尚书崇绮和内阁学士廖寿恒前往查办,“查明凤阳及淮北厘局收支数目册报相符,任兰生尚无侵隐情事”;另一条“原参该道信用私人,通同舞弊,浮收冒销,纵恣贪贿,逢迎挟制等款亦均查无其事”,所控两罪,均被否定。但有一事被查证,即“惟留用革书屠幼亭为知情徇隐,部议革职”。因此便被罢了官。(以上引文见《清实录》)革职离任之时,“士民顾念旧恩,如婴儿失慈母,遮道攀辕数万人,无不泣下”,是年,任兰生为48岁。回到故乡同里即请画家袁龙为之设计、建造退思园。共花银十万余两,历时两年,至光绪十三年(1887年)园始建成。同年,山东巡抚张曜、安徽巡抚陈彝、两江总督曾国荃为他保奏,在籍刑部员外郎孙家恽等二百余名凤颍六泗地方绅士也联名吁请为他复职,并筹银八千两为他报捐道员。得朝廷批准,任兰生又回到安徽,由陈彝差遣委用。此年黄河决堤,任即被派到皖北抗洪救灾,他“周历灾区千百余里,冒雪奔驰,问民疾苦。”光绪十四年(1888年)二月,又突发大水,“下流腾涌,公飞骑巡视,马惊伤尾闾,病疽,竟于四月十九日卒”。当他病重之时还把部下请到病榻前,“诿至再三,易箦(床也)之际,犹顾问水势,以手画灾状,无一语及家事”。任是因公务负伤致尾闾长毒疮而死。(以上引文见《复盦类稿》)在任兰生死后,皇帝下诏照道员绩劳病故例从优议恤,并为立传,谥内阁学士衔,附祀英翰专祠。
袁龙(1820—1902年)一名汝龙,字怡孙,号东篱,一号老枵,又号瘦倩氏,白云山人。幼承家学读书,为诸生而不应乡试,擅书画,工诗文,富藏书。他自建小园名“复斋别墅”,据传其粉墙作纸,叠石种竹,远看山石壁立、行影婆娑,酷似倪瓒平远小景。授徒作画,诗词会友,结为“复社”。善词曲,著有《复斋集》。为著名画家,自称“隐君子”,为清末苏州府高士。
退思园,园名“退思”。对此解释,或引《左、宣公十二年》:“林父之事君也,进思尽忠,退思补过,社稷之卫也。”而此典故原出于《孝经、事君章第十七》:“子曰:君子之事上也,进思尽忠,退思补过,将顺其美,匡救其恶,故上下能相和也。”此两处之“退思补过”之固有含义,应为补君王之过。而就任兰生建园,时值贬官归田之时,该有韬晦之意,示反思自己之过,表白报效君王,效忠朝廷之志。其弟任艾生哭兄诗“题名退思期补过,平台花木漫同春”,可佐证之。
在月洞门右侧,步入“九曲回廊”,可见廊上造型各异的漏窗内,镶嵌一诗句曰:“清风明月不须一钱买”。字体奇巧古拙,采先秦金文,为秦始皇统一文字前的大篆,即籀文。这是我国最早的籀刻文字,历来对其书法评价很高。在这江南园林中甚为少有的。诗句源出自李白《襄阳歌》:“清风浪月不须一钱买,玉山自倒非人推”。以唐诗形容园林醉人美景,写出了自娱的浪漫情趣。
园内“天桥”之北,有一巨大太湖石,独体,因远望酷似老人,故称“老人峰”。在其顶端有一奇石,远望似老人头上的一顶帽子,近看则是活灵活现的一只乌龟。此石为“灵壁石。”一般石不大,不作雕琢,自然天成,或虎、或猴、或牛、或象,皆惟妙惟肖,玲珑剔透,常作摆设。“老人峰”顶端的“灵壁石”较大,然恰到好处,使两石浑然一体,天衣无缝,可谓自作天成,构成一道奇特风景,引人驻足。
任兰生请袁龙精心设计建造于晚清时代的退思园,十分讲究计成《园冶》所说的“虽有人作,宛自天开”,追求其神韵和诗意,增强园林的艺术感染力,这是中国古典园林的一大特色,更是“诗文造园”的典型。
退思园,至解放前夕,作为任氏私园,亦已年久失修,逐显败落。解放初,收归地方政府,同里镇工会就设在此处,“十楼十底”及庭园,曾辟为职工业余夜校。五十年代,“大跃进”时期,园邻东侧为大炼钢铁指挥部,北侧为小高炉群,园林遭受严重破坏。六十至七十年代间,“文革”的十年浩劫,园林满目疮痍,濒于覆灭。三家工厂同时占用,住宅走马楼被辟为行政办公用房,三进厅堂因建车间,两进塌毁,庭园及内园破坏尤为严重,“退思草堂”占为工厂危险品仓库,不少建筑被拆除或改建,原有门窗隔扇、栏杆挂落不翼而飞,梁柱蛀烂,墙倒壁塌,破败不堪。荷池水面飘满油污杂物,既无荷花,更无游鱼。驳岸崩塌,假山倾坍成乱石,园中花木数遭砍伐,杂草丛生,满目荒芜。
1980年,省太湖风景区建设办公室筹办组及县建设局、文管会在风景资源调查的基础上,为抢救太湖风景名胜区的名胜古迹,确定将退思园列为重点项目予以抢修。1981年初,县建设局和同里镇成立了退思园修复领导小组,组长为镇党委书记林福才,副组长为县建设局局长成国熹。组建了工作班子,开始了清理工作。同年6月,省太建办邀请了苏州、无锡的园林专家和城建局工作人员共10余人进驻同里编制整修方案及计划,设置修缮办公室,由分管城建的副镇长蒋鉴青具体负责。1982年3月确定退思园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修复退思园第一期工程自1982年2月动工到1984年5月竣工,修复了庭园和内园。第二期工程自1985年10月到1989年底,修复了住宅部分。整个修复工程先后达8年时间,工程荣获县级修复古典园林科技一等奖,并获得有关专家学者的一致好评,肯定了退思园的修复能遵循原来的造园宗旨,无论建筑式样,还是回旋布局,均求悉仍其旧。修复后的退思园,近年来已吸引了千万余海内外游客,有七十多部影视片在此选景拍摄。
1999年6月22日,苏州市古典园林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办公室在此召开“退思园历史文化、造园艺术研讨会”,为进一步论证其历史价值、艺术价值、科学价值,为从人类文化发展的高度进一步深化对古典园林的认识,退思园作为江南水乡古镇和住宅园林完美结合的范例,作出了她特殊的贡献。
退思园已走向世界,将放射出她灿烂的异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