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
2024年04月19日 星期五
数字方志馆搜索:
当前位置: 首页 >> 吴江记忆 >> 历史琐记 >> 难忘的舞台——记解放初期吴江教工剧团二、三事

难忘的舞台

记解放初期吴江教工剧团二、三事

2024/3/12 3:47:36    作者:  洪芷华 来源:     【字 号:  】   点击量:2202

  回溯往事,老人们打开了封存很久的记忆,那是老人们一段难忘的舞台生活。1951年,吴江成立了县教育工会,工会主席是邹执中。同年,在县教育工会的倡导下,城厢区成立了吴江县教工剧团,先由吴江中学教导主任刘公直老师负责,后由吴江乡村师范附小教导主任沈复丁老师接任团长。

  当时教工剧团演出的形式多种多样,有相声、独唱、乐器演奏、三句半、评弹、莲湘、腰鼓、大合唱、歌剧等,其中最主要的表演形式是小歌剧,歌剧根据当时县委、县政府的中心工作,选择题材,确定本子,然后由老师们自导、自演,总导演是吴江乡村师范附小的江洛一老师。如在“抗美援朝”阶段,编排了短剧《在战斗中》,为宣传反封建反迷信,编排了《新事新办》。配合新婚姻法颁布的短剧《寡妇再嫁》、配合“镇反”运动的短剧《他不是我的丈夫》、“三反五反”期间的短剧《我坦白了》、反映取缔反动道会门的短剧《害人一贯道》等以及土地改革时的大合唱《啥人养活了啥人》,都是当时有轰动效应的剧目,教数学的沈复丁老师还是当时著名的男高音演员。由于教工剧团的演出内容丰富多彩,因此获得了社会的广泛赞誉。

  解放初期,群众文化生活贫乏,吴江县教工剧团的演出,给社会各界送来了一股清风。他们利用课余时间,把戏送到全县各地,震泽中学大礼堂、盛泽大戏院、同里剧场都留下过他们的足迹。他们清楚记得,去震泽表演时,震泽中学大礼堂爆满,学校大门都被挤破了,当地请了不少解放军来维持秩序,观众之多,群众热情之盛,实属空前。演出结束后,他们在震中搭地铺过夜,下一天清晨发现在剧本《在战斗中》演抢救伤员的志愿军战士的吴江中学体育老师吉永礼的一只鞋子被蚊烟香烧坏了。

  教工剧团老师们的演出充满了智慧与乐趣。有一次在演短剧《我坦白了》时,主演之一的刘公直老师因省里开会未结束,来不及回吴江,于是决定由王宝锦老师顶替,临时的改变使背台词成了问题,为了解决这个问题,老师们想出了一个办法,他们在舞台的四个角各让一位女老师躲在幕后提示台词,如果提示听不清,台上演员用手里的道具——一根水烟杆敲打敲打,一方面拖延一点时间,一方面要幕后提示声音响一点,就这样总算完成了演出任务,没有露出临时更换演员的破绽。工作虽然繁忙,生活虽然艰苦,但老师们情绪高昂,毫无怨言。老人们至今回忆起来还激动不已。

  为了能更好地协调教工剧团的工作,当时剧团也合理分工成立了几个“股”,有剧务股、后勤股等等。剧务股主要是负责舞台的布置、灯光的配置、演出道具的制作等,柳胥中心王宝锦校长、吴江中学教美术的须戒己老师、县文化馆宋道生老师一起负责制作道具、布景。后勤股主要管理剧团的后勤工作,曾由金勤达老师负责。

  当然,剧团的老师们也是非常辛苦的,他们除了白天的教学、晚上的备课、批作业外,每天还要排练剧目,往往都要到深夜12点左右才能休息。此外,学校还组织老师们开展宣传活动,每天清晨到茶馆、食堂等一些人员聚集的地方读报,对当时文化层次较低的劳苦大众宣传国家大政方针、中心工作、时事政治。为了开展好扫除文盲的活动,老师们还利用寒暑假、休息日等空余时间,开办“冬学”、“星期天学校”,义务为劳苦大众服务。虽然那时工作繁忙,但是老师们乐此不疲,默默地为吴江的教育事业奉献着自己的青春。

  教工剧团的演出给民众带来了新社会党和政府的声音,给老人们带来了终身难忘的欢乐。那时全国刚解放,百废待兴,教师们生活还很清贫,很少有人买得起照相机,即使上照相馆照相,也属于一种难得的奢华享受。老人们唯一的遗憾是没有留下任何的演出照片,可以让他们尽情地回忆往昔,但是这份美好将永远留在他们的心中。

  (本文根据当年参加吴江教工剧团的沈复丁、徐关通、王宝锦、沈月兰、沈乃昌、沈惠娥等老师共同回忆整理而成)

电话:0512-63016908  传真:0512-63016927
地址:苏州市吴江区中山南路1979号 邮编:215200
吴江区档案馆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