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
2024年04月26日 星期五
数字方志馆搜索:
当前位置: 首页 >> 名胜古迹 >> 园林老街 >> 震泽 >> 震泽宝塔街

震泽宝塔街

2023/1/29 12:54:03    作者:  震泽镇志办 来源:     【字 号:  】   点击量:4917

  宝塔街,位于震泽古镇区东栅的砥定社区,頔塘河之北,街与河并行,东西走向。

  宝塔街原先长度为680米,东自政安港西起,西至斜桥河。民国24年(1935年)新开转道河(即新开河),翌年东栅新开河上建东新桥,宝塔街长度改为530米,东起东新桥南堍,西至斜桥河。东新桥南堍至禹迹桥一段,在新中国建立前为外来人员搭建的居住草棚,没有商店,且路面又是泥地,市民习惯将禹迹桥到斜桥河这段铺设石板开设店铺的街称之为宝塔街,该段路面长度为368米。宝塔街街面不宽,东段虎啸弄口最宽为6.3米,西段师俭堂门口最窄为2.7米,仅容3人并肩而行。

  宝塔街路面原先为石板街,石板下面为阴沟(排水沟)。在20世纪60年代初,石板移走改铺成石块路。1984年,政府投资4.6万元,铺设混凝土路面。2009年5月,政府投资5000万元修复宝塔街,对基础设施进行改造。在铺设污水处理主管道时,将供电、电信、广电等各类横架空中的线路进行入地管理,移走街面各类线杆,对路面恢复铺设了石板街。对沿街店铺建筑以“穿衣戴帽”形式进行立面修复,保持街面整体风貌。在宝塔街西端斜桥河入街口,重新恢复清末仿古建筑群落。

  宝塔街两侧多系两层明清建筑,南侧临頔塘河,房屋沿河建筑,全系面街背水店铺,底层北向面街设铺开店,里面作为厨房,楼上居住。大户人家则傍水筑私家河埠,停靠船只装卸货物,师俭堂最为典型。宝塔街北侧,三弄平行。东为虎啸弄,原名火烧弄,因弄口铺有赭色武康石,故名。以石推测年代,宝塔街当建于宋朝。中为缸甏弄,因弄口王源昌缸甏店贮货于弄内,故名。以往亦称官弄,为明代通判张源墓葬处。西为三官堂弄,因弄内有三官堂而得名。

  震泽镇区旧时划分为10个坊,宝塔街上2个坊。以三官堂弄为界,三官堂弄东段为仁安坊,三官堂弄西段为仁里坊。在三官堂弄东的辑雅堂风火墙拱门上和三官堂弄西的师俭堂风火墙拱门上,可以见到匾额上刻有的坊名。宝塔街旧名东大街,因街东建有慈云寺塔,后以塔名命名为宝塔街。“文化大革命”运动开始后,1966年9月,市镇街道全部更名,宝塔街改名为防修街。1981年6月,恢复原街名为宝塔街,一直沿用至今。

  宝塔街老宅明清、民国的建筑居多,在建筑风格上基本保留苏南特征,在有些地方还带有一些“徽派”。宝塔街北侧三进及三进以上的明清老宅有十几处,房屋突出商用功能。如12号师俭堂,22号毕氏宅,28号茂德堂,38号五本堂,40号九世堂,42号景香堂,53号辑雅堂,96号郑宅,100号敬德堂,110号祥裕堂(庄宅地下室),三官堂弄9号凝庆堂等。另外还有慈云寺塔,禹迹桥和慈云禅寺。

  宝塔街是商贸和居民居住区。1985年,镇政府投资2.8万元,在三官堂弄建宝塔街农贸市场。1990年,农贸市场迁出改设小商品市场。1996年小商品市场迁出。2000年后,政府投资修缮师俭堂,开发宝塔街作为古镇景点游览区。街东横跨市河的禹迹桥和高高耸立的慈云寺塔,组成塔桥相映的震泽古镇名片。产自宝塔街的黑豆腐干、熏青豆、“慈云牌”和“辑里牌”蚕丝被是震泽传统土特产,畅销不衰,远近闻名。老街居民至今仍保留着正月十五闹元宵,除夕夜去慈云禅寺烧头香、敲头钟的习俗。每逢农历初一、十五宝塔街上行人如织,川流不息,若遇寺庙法事活动,街道更是拥塞。

  宝塔街文化底蕴深厚,多部电影将宝塔街、禹迹桥、頔塘河、师俭堂、敬桂堂等历史遗存攝入镜头。如1957年9月《林家铺子》;1982年4月,由孙道临主演中日合拍的《一盘没有下完的棋》;2004年12月,由香港陈小春主演《天下第一媒》;2006年4月,反映民国时期蔡元培、黄炎培等重要人物生平的《大师》;2006年5月,由导演陈苗执导的《十三岁女孩》等都在宝塔街这些古宅、古桥、河流风景区中拍摄。

  至2009年底,宝塔街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处,江苏省文物保护单位1处,吴江市文物保护单位3处。师俭堂、慈云寺塔、慈云禅寺和禹迹桥是著名的旅游景点和名胜古迹。此街不仅文物荟萃,而且英才辈出。明万历三十二年(1604年)进士庄元臣,清光绪六年(1880年)武进士徐人骥,清同治九年(1870年)举人王徐庠,清同治十二年(1873年)举人徐泽之,清光绪十一年(1885年)举人徐聿修等人都是居住生活在宝塔街。

电话:0512-63016908  传真:0512-63016927
地址:苏州市吴江区中山南路1979号 邮编:215200
吴江区档案馆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