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
2024年11月23日 星期六
数字方志馆搜索:
当前位置: 首页 >> 名胜古迹 >> 园林老街 >> 黎里(汾湖) >> 黎里老街

黎里老街

2024/5/22 3:30:16    作者:  黎里镇志办 来源:     【字 号:  】   点击量:6637

    黎里老街即黎里古镇街区,东起八角亭遗址、西至望平桥,南起接桂桥、北至望恩桥或延伸到秋褉桥、褉湖道院。

    杨家荡水向东流,经牛头湖进入黎里老街,过望平桥、子来桥后分为两支,一支向南,经南栅港,注入囡囝荡;另一支向北,至杨家桥再分两支,一支继续向北,经清风桥、禊湖、流入太浦河;主要的一支向东,流经三里长街,经小官荡、揽桥荡汇入太浦河。黎里老街由9 段老街路镶接而成。市河北岸(俗称上岸)从东到西依次是东亭街、平楼街、中心街、浒泾街、梨花街(街路东西走向,唯梨花街往西沿市河北折称北栅东岸,街路南北走向);市河南岸(俗称下岸)老街依次有九南街、建新街、南新街(街路东西走向,唯南新街往西沿市河南折称南栅东岸,街路南北走向);南北向市河西岸有西新街(横街、南北栅西岸,南北走向;西栅南、北岸,东西走向)。旧时黎里老街上岸及横街的上滩、下滩店堂毗邻、商铺林立;上下滩之间的街路较窄,由条石或石板铺筑,上有遮阳、避风、挡雨的廊棚。下岸的廊棚则临水而筑,而街路则稍宽。“长廊三里覆,无须垫角巾”(清·袁枚《黎里行》),则是昔日黎里老街的真实写照。时至今日,老街内分布着85 条弄堂,其名称大部分取于姓氏,或取原弄侧店铺之名,或以弄堂自身特点而得名。老街全长约4120 米,一般宽4-7 米,最宽处10 米、最窄仅3 米。70年代起逐段拆除下滩房屋及廊棚,拓宽路面并改浇为水泥或沥青路面。

    黎里一名黎川、梨花里,又名褉湖。春秋时期为吴越楔李交战地;战后,黎里御儿荡为吴越分界之一。晋永熙(公元290年)时,黎里建普同院(后称罗汉讲寺),已有村落。唐元和四年(809年)湖州刺史范传正奉旨疏浚平望至吴县的官河,派村官黎逢吉到梨花里整理河道、开辟道路,百姓感其恩德,为纪念遂改名黎里。后梁开平三年(909年),黎里始属吴江县。北宋时期,黎里已形成东、西两个村落。建炎初、赵构南渡,追随归附的北民涌入江南,遂使黎里东西两个村落衔接成“市”。明代成弘年间(1465-1506),黎里居民千百家、成邑内大镇。清嘉庆年间(1796-1820),黎里老街已成今日格局,沿市河自西向东长3里许,人口稠密,瓦屋鳞次栉比,商铺林立,舟楫塞港,老街上行人摩肩接踵。自明清起,黎里属粮食专业集镇。清嘉庆《黎里志》载,“镇之东栅,每日黎明,乡人咸集,百货贸易,而米及油饼尤多”。

    黎里老街依水而筑,一进进厅堂院落里的备弄,一落落幽深老宅间的通道,这就是弄堂。走出弄堂,就是老街。民居老宅分布在市河两岸,所有的建筑,大门一律面向老街和市河。据统计,共有明清建筑110440 平方米、民国建筑20300 平方米,在江南古镇中颇为少见。老街有始建于南宋的东圣堂、明代建筑鸿寿堂等。清代建造的赐福堂闻名遐迩,整体建筑横七开间纵六进,前后临河,正厅面阔13.7米、进深15.95米、高达8.95米,高大轩敞、气势恢宏。

    2005年1月,经吴江市人民政府批准,黎里市河驳岸及古桥(包括河埠、系船石)为吴江市文物保护单位。市河两岸共保留石驳岸3718米,河埠256座,洞穴式系船石254颗;河埠有淌水式、双落水、单落水、悬挂式,系船石雕刻精美,图案丰富多彩,为江南水乡之最。横卧市河现存较完整的古桥有青龙桥、迎祥桥、道南桥、梯云桥、进登桥、清风桥、望恩桥等,桥上有泄水孔、雕刻、对联等均颇具特色。

    清同治十年(1871年)始创的中药店问心堂,历经130多年依然问心无愧在原址经营(现中心街13号);紫阳观南货店猪油炒米糕远近闻名。

    至2009年底,黎里老街有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1处,吴江市文物保护单位11   处、吴江文物控制单位16 处;在全国第三次文物普查时又查勘25处,亦为保护之列。其中柳亚子旧居2005年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文物保护单位;列为第一批吴江县文物保护单位的端本园是吴江境内现存为数不多的古园林;东圣堂始建于南宋,明嘉靖三年(1524年)改为社坛、并勒石立碑;周宫傅祠为吴江仅存的两家祠之一,祭厅、家祠尚存。

    黎里老街人才辈出、人文荟萃。据史书记载,曾出进士26人、举人61人;南宋赵磻老(赵匡胤后裔、曾任秘阁修撰)隐居花园浜;明代太常寺少卿凌信出使安抚安南国王;清代工部尚书周元理乾隆赐福衣锦回乡;徐达源、蔡丙圻编撰黎里志书;清末,倪寿芝私屋三楹创办第一所学堂。辛亥革命后,更有柳亚子等南社文人雅集结社,激扬文字、指点江山;茅盾、蔡寅、毛啸岑、张应春等革命志士壮怀宣言、传播文化、点燃火种。当代知名人物有国际大法官倪征yu、翻译家蒯斯曛、医学家陈应谦、教育家柳无忌、是医国手金诵盘、第一代影星殷明珠、雕刻家徐孝穆、水利专家汝贤、农艺植保专家倪慰农等等。

 

电话:0512-63016908  传真:0512-63016927
地址:苏州市吴江区中山南路1979号 邮编:215200
吴江区档案馆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