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
2024年11月22日 星期五
数字方志馆搜索:
当前位置: 首页 >> 名人望族 >> 名人轶事 >> 七都谢氏一门六进士

七都谢氏一门六进士

2022/11/16 3:41:10    作者:  殷秀红 来源:     【字 号:  】   点击量:12383

  "都"在古代是一个区域建制,比乡小。 江苏吴江就现存七都和八都这两个以"都"命名的地名。震泽素有“吴头越尾”之称,分跨两县。那里的居民“人性柔慧”,决定了当地有良好的文化状况,尤其是南宋时,最为发达,长期是我国文化的龙头。北宋时,小小的七都长渠港村就出了谢涛、谢炎、谢绛、谢景初、谢景温、谢景平祖孙三代六位进士,他们不仅为官清正,而且都是著名的诗人和文学家,在当时文坛上有很高的声誉。

  七都宋时先后有12名进士,六都东洚(今七都长渠港村)谢氏一门就占了半数。谢氏祖籍阳夏(今河南太康),祖上谢懿文当盐官(今属浙江海宁)知县,葬富阳,遂为富阳人。谢炎之父崇礼担任中吴军(今苏州)节度推官而迁居吴江,居六都东洚。谢氏自谢炎中端拱元年(998年)戊子科进士后,又先后有谢炎之兄谢涛[淳化三年(992年)壬辰科]、谢涛之子谢绛[大中祥符八年(1015年)乙卯科]、以及谢绛之子谢景初[庆历六年(1046年)丙戌科]、谢景温[皇祐元年(1049年)己丑科]和科分不详的谢景平[皇祐五年(公元1053年)]三兄弟,祖孙三代在六十年间共出了6名进士,不能不说是这一家族的盛事。余则盛氏、曹氏各占3人。偏处西南的区区七都,有宋一代竟然出了12名进士,难怪当地人士在欣慰之余自豪地称:“里以其自宋元来人文独盛,衣冠甲第冠于一邑,故以儒林名。”(据《儒林六都志》上卷·疆域)

  1、谢涛。字济之,生于宋建隆元年(960年)。父谢崇礼(又名谢善继)曾为中吴军度推官,故又为苏人。据吴江《松陵献集》载:《吴郡志》但言涛自富阳迁苏,芦、王二志因之不详其居何邑也,及考徐师曾科第表首列,淳化三年进士谢涛,官太子宾客。然则涛盖吴江人欤。今按莫志薦举篇云,谢莘七都人,仕元,为绍兴路学録,其先曰涛者,淳化中进士,累官太子宾客。子绛,知鄧州,号东洚谢氏。是徐表又本于其志也分县后东洚属震泽,故涛洚二传列于此。(据乾隆震泽县志一卷十五(人物三(名臣一)之十)不难看出,其先富阳人,后迁吴江,居七都长渠港村。

  谢涛勤奋好学,兼通五经,14岁即能在富阳城中讲解《左氏春秋》,使许多早已成名的人自叹不如。在他20岁时,北宋灭亡北汉,统一全国。正在苏州访师求学的他听说后连夜写了一篇祝捷的表章,上与知府,被认为辞章优美,吴中人士无一可比,一时广为传抄,称他是客属苏州的饱学之士。到33岁时,登淳化三年(公元992年)进士。历任四川梓州槯盐院判官、观察推官、华阳县令、著作佐郎、曹州知府要、尚书兵部员外郎、侍御史、太子宾客等职,又喜欢写诗填词,与时人欧阳修、范仲淹等都有唱和之作。他于宋仁景祐元年(1034年)十月在京师开封去世,享年65岁。后由儿谢绛举柩归葬在富阳县东十里春明村。硕儒欧阳修撰写墓志铭,宰相范仲淹写神道碑。欧阳修挽词中有“天象奎星暗,词林玉树凋”,“公平生辅志,所得在文章”等句,赞颂他在文学和诗词上的成就。

  谢涛诗词:《九日游毓秀台》快哉风起帽斜欹,远岫岚飘香欲迷。雁字排空浮碧落,鱼音节梵出招提。一亭隐现云烟密,四望遥空宇宙奇。好是年年诗兴健,不须送酒醉东篱。(摘自《瑞金文史资料第5辑绵江历史诗词选专辑》67页)

  2、谢炎。谢炎字化南。谢涛弟。先父崇礼,泰宁军掌书记。邑震泽人。慕韩柳为文,与杭州卢稹齐名,时谓之“卢、谢”。稹选懦,炎劲急。反相厚善。端拱初,举进士。调补昭应主薄,徒伊阙,连知华容,公安二县。卒年三十四,有文集三十卷。(据康熙吴江县志续编一卷六(文苑)之六零)、(据《二十五史人名大辞典》134页)《二十五史(七、八)宋史(上、下册)》2023页)

  3、谢绛。字希深,富阳人。生于至道元年(995)。19岁时任秘书省探书郎,复登大中祥符八年(1015)进士甲科。历任河南汝阳县令、秘阁校理、同判太常理院、国史馆编修,知制诰,景祐元年(1034)出使契丹。知邓州时,注意兴修水利。因学识渊博、工于词赋而为时人所重。曾注《韩非子》、《公孙龙子》。谢绛为人稳重,深于涵养,而以文学知名,论议透辟,尤为儒林所宗。曾注《韩非子》、《公孙龙子》。所至之处,“大兴学舍”。在河南时,修建国子学,亲自执教,远道来学者达数百人,深得杨忆、欧阳修、范仲淹、钱惟演等人赏识。富阳城北的小隐山,在谢涛、谢绛手里,就建有小隐书室。通判河南、开封府时,谢绛与欧阳修、杨子聪、尹师鲁、王几道等一批名人,同游中岳嵩山。他写了一篇《游嵩山寄梅殿丞》的长诗。谢绛为改变唐末五代以来浮艳诗风的首创人之一。谢绛于仁宗宝元二年(公元1039年)十一月,卒于邓州,年四十六。平时乐施好客,卒后“家无余资”。有文集50卷(一作八十卷),已佚。谢绛墓在谢涛墓旁。王安石为述“行状”,欧阳修撰墓志铭。子景初、景温、景平、景回。景回早卒。(事见《临川集》卷九○《谢公行状》,《宋史》卷二九五有传)、(据《中华姓氏通史·谢姓》)。

  谢绛诗词:《答梅圣俞问隐》圣俞一幅书,间我小隐居。小隐讵有异,筑室数亩馀。岩壑不峻崒,田园非美腴。所欲近丘墓,岁时来扫除。先人梦读史,尊道本圣徒。绝笔于此诗,子孙无忽诸。刻石置中堂,且使过者趋。题榜为服训,义取铭盘盂。后岭双松亭,径术何逶迂。下临富春渚,万象生有无。东偏作草舍,可以施琴壶。门前碧塘水,万本栽荷蕖。风来触香气,长著人衣裾。澄水泱泱流,黍稻可勿枯。柔桑及美果,种广莫记株。涧草不识名,野禽多异呼。坐此易岁晏,自与人世疏。在昔东陵侯,瓜垅犹亲锄。杨恽谢九列,种豆南山隅。余尝有此志,来者安敢诬。诛茅实绑本,解组当后图。是时考槃赋,從我者谁欤。近来傅越石,趣尚若不殊。傥闻丘樊往,不顾升斗储。如君美才具,日月升云衢。安敢预招挽,粗自陈其愚。

  4、谢景初。宇师厚,号今是翁。谢绛之长子。初以荫为太庙斋郎,试将作监主簿。仁宗庆历六年(1046)进士,授大理评事。旋任知越州余姚县,禁民私自煮盐,以增税课;又筑海堤御潮,一时被称为良吏。后通判海洲,毁淫祠三百余所。历湖北转运判官、成都府路提刑等。熙宁初,因反对青苗、免役等法,被劾免。谢景初还曾向富阳的纸农商传授了先进的腌、漂及制作技术,改进过的富阳书笺纸,质量有很大提高,被称为"谢公笺",一直被宫廷采用。景初博学能文,尤长于诗,著有《宛陵集》,已佚。著名诗人黄庭坚是他的女婿。神宗元丰七年卒,年六十五。事见《范忠宣集》卷一三《谢公墓志铭》,《咸淳临安志》卷六六有传。(摘《宋诗记事(上下册)》417页) (据《中华姓氏通史·谢姓》) 

  谢景初诗词:《法喜堂》虚堂庇风雨,结构不务壮。外饰无髹髵,置物况容长。开箧药剂灵,拈棋白黑抗。阶花澹亦夭,庭石碧交向。出门鸟雀喧,燕处物我丧。吴俗夸有素,佛徒移相尚。独能守质静,坐以矫流宕。棲之果自喜,何须山海上。

  《送谢景初廷评宰余姚》世德践甲科,自注:先宾客,先紫微,俱登甲科,廷评今又继之。青紫信可拾。故乡特荣辉,高门夏树立。余姚二山下,东南最名邑。烟水万人家,熙熙自翔集。又得贤大夫,坐堂恩信敷。春风为君来,绿波满平湖。乘兴访隐渝,今逢贺老无。文藻凌云处,定喜江山助。未能同迁舟,离樽少留驻。行行道不孤,明月相随去。(摘自《范文正公集》卷二、《全宋诗第3册》1878页)

  5、谢景温。字师直,绛次子。年轻时博闻强记,聪明过人,深得钱惟演赏识,有《游云门》山水长诗传世。并在皇祐元年(1049年)中进士。历官县令、知开封府、刑部尚书等。与范仲淹、欧阳修关系密切。景温平生未尝仕中朝,王安石与之善,又景温妹嫁其弟安礼,乃骤擢为侍御史知杂事。安石恨苏试,景温遂劾轼以服丧归蜀,乘舟商贩。朝廷穷究其事,讫无一实。改直史馆兼侍读,不敢拜,出知邓州。召拜礼部侍郎,出知洪瀛州。元祐初,进知开封府,以容纵女巫,罢知蔡州。后徒知河阳,年七十七卒于河阳。(据《二十五史人名辞典下册》)

  谢景温诗:《游云门》若耶欲尽山转青,中有三寺山为屏。秦峰表里植苍翠,仰视万木相峥嵘。雪霜冼尽尘土迹,龙蛇蛰处烟氛生。我携宾友事登览,穿径已觉毛骨轻。穷幽涉险兴不尽,岩房留宿神逾清。寒随阴谷一夜至,酒力半醋如不胜。狂歌出门步竹径,正见溪桥霜月明。幽泉乱进石窦响,松风远送哀陨声。凌晨后岭纵俯仰,长林翠阜何从衡。献之旧地不可辨,悬崖欲断石为坑。五云散尽遗迹灭,老僧至今传此名。凭高览古复太息,翻嗟万事多废兴。丈夫出处固未测,我于山水夙有盟。区区世路虽可厌,脱身向此诚独醒,岂如乘兴事兹乐,赏心不系穷与亨。昔人避世非获已,我今安学禽鸟情。(摘自《宋诗拾遗 第二册》257页)

  6、谢景平。字师宰,谢绛之三子。初,以祖父荫,试秘书省校书郎,守将作监主薄。旋皇祐五年(公元1053年)举进士,签书崇信军节度判宫厅公事,监楚州西河转般仓。历任秘书丞等职。以治平元年十二月庚申卒,年三十三。葬邓州穰县五陇山南。秘书丞在禇兄弟中最以好学著称,《富阳县志》也说他撰写“《诗书传说》数十篇”。(据《中国古典文学宝库 第四十八辑 曾巩文集》301页)

  谢景平挽词[熙宁四年]忆见奇童□两髦,遽惊名誉众推高。东山子弟家风在,西汉文章笔力豪。方看凌云驰□骥,已嗟埋玉向蓬蒿。追思阳夏曾游处,无事伤心涕满袍。(摘自《欧阳修集(中册)》151页)

  由此可见,在经历了辉煌的六朝时期以后,谢姓人也像其他姓氏一样进入了唐宋发展时期,并涌现出了新的名门望族和代表人物。谢氏自谢涛起累世知名,实际是由他奠定了基业。谢姓文化丰富多彩、博大精深。在他至孙辈的数人中,多人高中进士,并在政治、文化等领域有可称之处,加以又与当时许多官宦名士有密切关系,从而也提高了自己家族的社会地位,因此其家族也成为当时一个远近闻名的政治文化家族,并以此成为当时众多谢姓家族中最有代表性的家族。

 

  注:据《震泽县志》卷19、《苏州府志》卷104,录入《宋史》卷295。《吴江县志》未把谢炎、谢涛、谢绛、谢景初、谢景平载入进士名录,《苏州府志》列谢景初于吴县,谢景温则县志、府志均未载。《同里志》列有谢涛、谢绛、谢景初3人,认定是同里籍。今据《吴江县志》的取舍和《震泽县志》的注文,将谢姓六进士归籍七都。(摘自1998年12月第1版《吴江札记》67页)

 

宋元明清吴江进士的地区分布表

 

朝代

地区

七都

12

 

8

4

庙港

 

 

5

1

震泽

5

 

3

2(八都曹村)

7

屯村

1

 

 

 

平望

1

 

12

1(横平梅交界处)

2(平八交界处)

5

2(梅堰)

1(横扇)

八坼

 

 

1

 

同里

6

 

12

11

一都

1

 

10

 

松陵

 

 

27

14

芦墟

 

 

7

3

1(章练塘)

北厍

 

 

6

5

莘塔

 

 

2

1

黎里

 

 

7

7

盛泽

 

 

9

12

南麻、严墓一带

 

 

2

4(南麻)

1(严墓)

外籍本贯

 

 

12

6

记载不一

 

 

4

9

不明

18

3

22

26

合计

44

3

154

120

 

 

电话:0512-63016908  传真:0512-63016927
地址:苏州市吴江区中山南路1979号 邮编:215200
吴江区档案馆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