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
2024年04月23日 星期二
数字方志馆搜索:
当前位置: 首页 >> 名胜古迹 >> 园林老街 >> 盛家厍记忆 >> 盛家厍

盛家厍

2024/3/3 3:01:16    作者:  沈昌华 来源:     【字 号:  】   点击量:6829

  盛家厍又称盛家舍,厍与舍古代均指村落。因明代弘治、正德(1488—1521)年间处士盛灿建柳塘别业于吴江县城南吴淞江畔,后盛氏后代世居于此而得名盛家舍。

  盛家厍老街由3部分组成,一是由泰安桥(新桥)至红桥再到现笠泽路的盛厍街;二是新开河南岸的新盛横街;三是由原东门大街,航前街、湾塘里连成的东门商业街。

  盛厍街南北走向,长约200米,宽2—4米,路面原为条石现部分为水泥块砖、水泥,也有碎砖石及土路,红桥以南不甚平整。新盛横街沿河呈东西走向,南侧有民房、商铺,北侧为石驳河岸,长近150米,宽2—3米,路面为水泥、碎石等铺成。东门街呈弯钩状,湾塘里段宽2—4米,航前街段宽2—3米,东门大街段宽3米,总长度近200米,路面原均为条石,现都是水泥块砖路面。

  盛家厍老街区的形成历史较长。宋庆历八年(1048年)建垂虹桥以后,两岸商业渐兴,主要为酒楼茶肆歌榭,以应各地商旅游客之需。有“两界星河涵倒影,千家楼阁载浮萍”(宋方回《垂虹晚眺》)的盛况,经宋元战乱,元末张士诚筑城之时,这段街区仍留在城外,商贸业又逐渐兴旺。明弘正间盛灿筑别业于吴淞江西岸时,盛家厍为郊野之地,其友赵宏《过盛处士柳塘别业》诗中说:“出郊三四里,相觅野人家。断岸危桥接,衡门古寺遮。”嘉靖三十年(1551年)明郎中吴涵与其弟吴淓,建真武阁于南门外无量禅院中,并于寺北开新开河接通烧香河与吴淞江。正对禅院建履泰桥,在新开河近吴淞江一端建桥连接南北两岸。新开河南岸及盛家厍逐渐形成了集市。自明嘉靖后至清咸丰十年,前后300多年,盛家厍老街区始终是吴江县城的主要商业街区。东门大街的茶肆酒楼,航前街上停泊的各地航运船舶,湾塘里的茶楼肉庄,盛家厍的鱼行,南北货、竹木杂货、日用家什、酒酱豆制品。太湖中的农人渔夫,在此销售农产鱼虾,购回生活生产用品,每日清晨城内外市民将盛家厍作为菜市场,采办家庭所需的各种鲜活鱼虾、荤素菜品。

  清咸丰末太平军攻占吴江城并建立政权,县监军钟志成的衙门也设在盛家厍街区,同治二年(1863年)清淮军与洋枪队联合攻陷江城,太平军与之在吴江城南拉锯战,世称江震会战,将昔日繁荣的商业街区,基本夷为平地,居民或避乱他走或葬身于战火。同治年间盛家厍街区逐渐恢复,居民们重建家园,因此街区的房屋基本上都是清末民初所建。光绪二十八年(1902年)震泽知县夏辅咸批准围垦平沙、草埂,本地大户与外来客民竞相垦殖,盛家厍离太湖日远,但太湖的渔农仍以此为商市,盛家厍仍然热闹非凡。民国18年(1929年)曾设盛厍镇于此。民国间在新开河北岸建小学与蚕种场。

  日本侵华时期,侵略军由南向北,盛家厍首当其冲,吴祥兴南货店被抢被烧,垂虹桥畔成日军屠杀中国百姓的场所。抗战胜利后,盛家厍街区又逐渐恢复了昔日的热闹,直至1949年以后。

  1980年起吴江城市扩建改建,盛家厍老街区成为公路不通的盲区,逐渐冷清,市容日见萧条。虽然老街房屋格局未变,也有一些小商店、杂货铺,但街上行人稀少,非常冷落。2003年8月吴江市政府聘请上海同济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和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研究中心,对整个盛家厍老街区进行测绘设计,准备保护更新老街,进行开发利用,但至2009年底末曾动工。

  盛家厍老街区曾经有许多名人居住过,明洪武十九年(1386年)朱元璋将最宠爱的女儿寿春公主嫁给开国功臣傅全德的儿子傅忠,诏赐吴江庄田一百二十顷,并于南门外(今新盛横街南)建附马园。园按皇家规制,分春、夏、秋、冬四部分,气象万千。不到三年公主去世,驸马爷的老父又被朱元璋赐死,园很快冷落,靠无量禅院的春园遗址为王姓购得,改建成“芳草园”,而仅存的皇家遗址,恐怕只有“鸾轿浜”这个小地名,而今浜也填平已成为了通虹路,还有就是躺在今中南弄的那个巨大的石础。

  盛家厍的盛灿,所建的柳塘别业,地址不可考,但乾隆《震泽县志》中记有他后人将别业卖给明右副都御史,山东左布政使沈珣的事:“柳塘别业即今盛家舍,弘正间处士盛灿所居,崇祯中为都御史沈珣第。中有绮云斋,翠娱堂、藤花阁、梅园、荷池、假山诸胜。灿友赵宏、珣友周永年皆诗人,各相从觞咏乐。时谓灿别业秀而野,珣第秀而丽云。”直至今日中南弄中老居民将弄东,一个院落称为“沈家花园”,虽然昔日园景荡然无存,但当年柳塘别业的座落约略可知。也有说沈家花园为沈汉九世孙沈翊的翠娱园。

  盛灿生平事迹无法考证,其友赵宏为西濠赵姓,其兄赵宽成化十七年进士官至广东按察使。赵宏字克夫,为诗有唐人风,不屑应举,著有《渔庵集》。沈珣的事,志书记载颇祥,为沈汉曾孙,少孤,弟兄三人琦、琉、珣,琦、琉于万历二十三年(1595年)同榜进士,珣万历三十二年(1604年)进士,授中书舍人,四十七年以监察御史巡按贵州,天启初因病返回家乡,后起为福建右参政,转湖广按察使,山东左布政使,时魏忠贤阉党揽政,济南为魏建生祠,大小吏咸参拜,沈珣与嘉善计元勋两布政使不谒拜,计逃为原籍佯为僧,珣自称病回乡与周永年等友人酬唱觞咏。崇祯三年(1664年)擢为右副都御史巡抚山东。正值边防事紧,珣疏请朝廷增兵山东,招抚刘兴治,平息山东内患,齐力抵御北寇,拱卫京都。后被劾,引疾归。珣诗文有藻思,工分隶书,善清谈而内行甚修。年七十卒,著有《按黔抚刘二疏稿》、《净华庵稿》,子自友,孙永,皆工诗词善书,而词家尤推永为吴郡词人冠云。

  明嘉靖三十二年(1533年)进士徐师曾,官至吏科给事中,隆庆五年,因严嵩父子揽权,见事不可为,托疾乞归,筑室在南湖之上,名“南溆书庄”,南湖在盛家厍南(今吴江图书馆大楼东),闭门读书如诸生。著述甚多,据陈去病《百尺楼丛书·松陵文集三编》卷二十八记载:“今文《周易演义》十二卷,《礼记集注》三十卷,《小学史新》六卷,《世统纪年》六卷,《呈江县志》二十八卷,《文体明辨》八十四卷、《湖上集》十四卷今存”,其他“《古文周易演义》,《南麻徐氏族谱》、《宦学见闻》、《六科仕籍》二十六卷、《正蒙章句》八卷、《经络全书》、《明朝文钞》、《临川王氏文粹》四卷、《泳物诗篇》十二卷未见。”卒年六十六。

  盛家厍众多商铺中以张万茂酱园、吴祥兴南北货与宣家鱼行(又称宣协生)最为有名,另有万春堂国药店,红云阁茶馆等。上述商店1956年起工商对私改造后成为合作商店,其中张万茂酱园与元大酱园成为松陵酱厂。

  盛家厍现存古建筑有红桥、泰安桥、履泰桥三座石桥。其中列入吴江市文物控制单位的红桥、泰安桥两座。红桥,跨长桥河东西走向,梁式三孔石桥,1930年始建,因来往船只冲撞,桥柱损坏较为严重,1970年代用水泥加固桥柱,桥上栏杆均用铁管取代。原有桥联、现仅见“春日几家还放鸭,秋风何处不思鲈”一联,另一联无法寻读。泰安桥(新桥),始建于明嘉靖二十五年(1546年)光绪十八年(1892年)重建,拱形单孔,南北走向,北堍有桥台,东西各六级,桥柱原有两联,东桥联为“近傍成隅通笠泽,远连淞水隔垂虹”,西桥联北为“雉堞重新开泰宇,”南句因水泥河岸复盖不可读。现此桥为吴江市文物控制单位。履泰桥为单孔石桥,南北走向,初建于明嘉靖三十年(1551年)明郎中吴涵建,此桥跨新开河,桥南为无量禅院,桥北即正对吴江城南门。现桥身已用水泥加固改为坡形桥面,破残不堪。

  新开河北岸原有吴江县蚕种场,现已撤销。该蚕种场系费达生、李权等于1927年集资创建的友声蚕种场,推广新型蚕种和科学养蚕,生产五星牌蚕种,解放后成为吴江县蚕种场,2003年,改制后撤销。

  松陵镇中心小学原为吴江乡村师范附小。最早为1912年费揽澄移三官堂旧材于城南旷地建的小学,1929年改为吴江乡师附属小学(市民俗称其为附小),后来成为松陵镇中心小学,2003年改扩建,将原吴江县蚕种场的地基全部包括入内。学校所在地为新桥河路。

  盛家厍地段原有寺庙无量禅院,在新开河南,履泰桥堍,邑人称其为三天门。初建无考,有传说为与垂虹桥南的头天门、二天门均是宋时就存在。明嘉靖中邑人吴淓建真武阁于寺中,崇祯十五年寺僧又在寺内建准提阁,清顺治三年又增建真武殿、大悲坛、天香阁、寂定禅堂,康熙五十三年(1714年)寺僧募捐重修。清中期乾隆以后禅院日渐冷落,寺僧也行募修。民国6年(1917年)有庙房28间,空地1块,庙田38亩,住持僧法慧,至1947年时庙房5间僧人8名。1949年后先作粮库后改为粮食机械厂,后又改建为吴江经济开发区办公房,现为老年活动室。

 

 

电话:0512-63016908  传真:0512-63016927
地址:苏州市吴江区中山南路1979号 邮编:215200
吴江区档案馆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