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6/19 9:42:42
作者:
殷秀红
来源:
【字 号:
】
点击量:12108
木梳是人们生活的必需品,它不但可以梳理头发,而且还能起到头部按摩的医疗作用。通过梳头,可使头部毛细血管扩张,刺激穴位,加速血液循环,保持大脑的清醒状态,从而达到通经活络、调气活血、防病治病的目的。
我国是一个有着五千年历史的文明古国,梳子早在远古时期就已出现。据《中国五千年秘史大观》内《陶唐氏秘史》37页)记载:伏羲氏最早制作梳子,用木料制造,有二十四齿,用来梳理头发,这是最早出现的用梳子梳发,而冠笄便是由此而演变来的。尧由于头发常常很短,所以制作了篦梳,以弥补梳齿稀疏的梳子之不足。(《二仪实录》)
有着“问津桃花何处去,为有源头活水来”美誉的吴江市桃源镇,历史悠久,人杰地灵。江南首富沈万山在此发迹,名扬京城,美丽的传说使桃源成为了人们创造富裕,寻求美好的风水宝地,世外桃源。
青云社区就位于桃源镇的西北角,那里有一个村,名叫:陶墩村,它有一座始建于明朝,后清朝嘉庆年间重建的永安桥(又名安富桥),此桥刻有这样一副对联:“因易农庄丰衣足食,假作工商利益盈增”。从此联中,我们不难看出,当时这一带的小手工业比较兴盛、发达。那么当地的小手工业都出产些什么呢?据考查,当时这一带主产木梳、养蚕、缫丝、打桑剪等。说到青云木梳,相传已有上百年历史。据考早在清朝年间,这一带已有做木梳的家庭小作坊。因为这种小手工工艺,一般的老百姓都可独立完成生产,并且还能养家糊口略有节余,所以在当地流传速度较快。从最初的起源地梵香、陶墩村一带始,一直扩展到邻近的金光村、光明村、青莲等村。解放前,作坊的主人纷纷到上海、苏州等地开店销售,还有部分产品销往国外,如香港、新加坡等。而解放后,随着时代的变迁,青云木梳这门手工艺可谓是遍地开花,梵香、陶墩、金光、光明、青莲等村都办起了木梳厂,各村将近50%的劳动力投入到了这一行业中,从而成为当地的一个主导产业。他们生产的品种多达十几种:广梳、直柄、之头、稀密齿、净庄梳、挑针梳、理发梳等,并统一由沈大成、丁大昌、范生大品牌老店直稍。而最值得青云人引以为自豪的是,79年中越自卫反击战打响后,还有不少青云人将木梳贩运到广西、云南前线呢!
青云木梳以家庭小作坊的生产模式为基础,蓬勃发展,因而也哺育出了不少民间手工艺人。现位于青云沈庄漾边文头村的吴江梳艺人家工艺品厂就是一个典型的民间手工艺代表。
为此,笔者最近特地采写了年已63岁的“梳艺人家”法人代表——贝金凤老太作更深入的了解。据称,贝氏19岁起就在原青莲大队木梳厂拜师学艺制作手工木梳,一直延续至今。对于她四十多年的从艺历程来说,就如同昨天发生一样。金凤老太饶有兴致地对笔者说,那时他们制作的木梳还是一种胶木梳(它分布胶、纸胶),是由布或纸再经特种胶粘合压制而成的板材。胶木梳因其牢固价廉,所以在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大行其道。当时的青云胶木梳已呈现出产供销一条龙,从业人员达数千人的繁荣景象。全国各地只要发现路边有卖梳子的,你一问准是“青云人”。因此,好多青云生意人的“第一桶金”几乎都是在那个年代得来的。
改革开放以后,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于吃穿用越来越讲究“环保天然”,胶木梳也逐渐被局限在理发用品行业。与此同时,聪慧的青云梳匠们最先想到了利用各种天然木材替代胶木。并且在其原有的技艺基础上作进一步的改良。在此,我简单介绍一下木梳的工艺流程,以飧读者:
1.选材。不是所有的木材都能用来制梳。木料应挑木质较松,但又需韧性好的材料。这样锯子既能锯开,而梳齿又不易折断。如按名贵程度依次有以下几种木材:黄杨木、檀木、楠木、枣木、桃木、梨木等。
2.晾坯。木料锯成一块块的长方形坯子后,需将它放在屋内长时间的晾坯。其主要目的是消除坯中的水份,将来即使日久也不易变形。
3.开齿。用专用的夹锯在坯子上锯出一条条竖沟,这样使梳齿初步成型。
4.剔齿。用细长的三角锉在齿的头部来回锉动,形成齿尖。
5.挠背。用锯子把梳坯的背部锯成设计的梳形,使梳子大体成型,再用平锉把梳背锉得平滑圆润。
6.磨齿。用砂皮或砂轮将齿尖细细打磨,使齿尖接触头皮时,既有肉感,又不至于刺痛。
7.烫花。在基本成形的梳身上用电烙铁烫出设计的文字或花样。
8.抛光或上漆。用砂轮打蜡抛光或均匀涂上清漆。前者环保,但易变色、变形。后者颜色牢固、不易变形,但相对的环保性差些。
到了九十年代初,青云周边的古镇如乌镇、周庄、南浔、同里等,都相继兴起了水乡旅游热,手工艺品成了大众的“宠儿”。它迎来了更为广阔的发展前景和展示舞台。为此,贝金凤一家,凭借他们敏锐的洞察力,捕捉到了传统制梳业中所蕴藏的商机。故而,及时打出了“梳艺人家”的品牌。当古朴的制梳工具和精湛的制梳手艺,首次在乌镇的手工坊亮相时,即赢来了游客们一片啧啧地称奇和叫好!贝金凤他们一群工艺人,也成为吴地小有名气的“制梳专家”。趁热打铁,贝金凤遂与亲戚贝甫林、吴建华、吴雪林、顾志光等人一道,先将梳子在家中制成半成品,然后将剩下的工序搬到了店堂内表演完成。初具规模的“梳艺人家”表演作坊,后逐渐扩展到了周庄、南浔、同里、朱家角等旅游景点。不仅如此,“梳艺人家”的产品,可以说是遍布大中城市。例:南京苏果超市、上海的南京路和城隍庙、杭州河坊街等大卖场、专卖柜(点),都有了“梳艺人家”的“身影”。由此,我们不难看出,“梳艺人家”已走出乡镇,进军并立足江浙沪一带。
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进入了二十一世纪,慢慢的牛角梳在制梳业中也悄然兴起。但市面上的牛角梳,大多数是用机械轧制而成的。不仅破坏牛角的原始质地,而且制作粗糙,易刺痛头皮。“梳艺人家”决定将传统的手工艺嫁接到牛角梳中。但因牛角的形状和质地均与扁平的木材性能差别很大,所以制作起来困难重重。为此,“梳艺人家”的一帮老梳匠们在反复研究的同时,外出观摩,取长补短,逐渐形成了他们独特的牛角梳制作工艺。“牢固、美观、舒服”是“梳艺人家”牛角梳的一贯特色和理念。他们制作时用料考究,会根据不同的牛角形状和颜色设计制作成不同的牛角梳。因此,制作工艺精巧的天鹅梳、小鱼梳、寿龟梳等牛角梳一旦面市,即被业内人士和专家断定为是苏州民间工艺界的一朵新奇葩。接踵而来——喜事连连,贝金凤、吴建华和吴雪林三人同时被评为苏州市民间工艺师。更让人值得欣喜的是,他们为提高牛角梳产品的品位和档次。于2007年,吴江梳艺人家工艺品厂向工商局申请注册了“牛角坊”商标。
梳子的大力推广,深得老百姓的喜爱。我们每天必用,但它也极易脏。尤其是高档木梳和牛角梳是通人性的,更需要你注意爱护和保养。你决不能弹梳齿玩,就如同横扭人的脖子一般,很伤“她”的寿命。为此,笔者提供一个洗脏梳子的小窍门,你不妨试试:你可先用温水(最好是冷水,因牛角梳的表面易受伤)冲洗,然后洒上少许小苏打,几分钟后再冲洗,即可干净。现在生活条件好了,木梳不仅是生活的必需品,而且它还是赠送亲朋好友的一件好礼品。不过我提醒大家,你不能把它送给日本人,因为日本“梳子”的发音与“苦死”相同,所以在日本人眼里,送梳子无疑是一种诅咒。另外,我还听说那边的饭店、旅馆等服务性行业,从不主动拿出梳子让顾客使用。当然这是题外话,仅供大家参考。
我们言归正传,民间手工艺——青云木梳,这一朵江城的奇葩,现越来越散发出它迷人的芬芳。从家族的个体方式进行生产,历经百年,几经改革,并传承沿袭至今。它是青云人自创的艺术,凝聚着他们多少的智慧和匠心。最近,笔者在撰写此文时,欣然地听到了桃源镇政府正紧锣密鼓的在准备申报吴江市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喜讯。在此,我衷心祝愿他们能申报成功。并愿青云木梳这门民间手工技艺能一代一代传承下去,让这朵苏州民间工艺界的奇葩,开放得更鲜艳夺目。
注:此小文得到了桃源镇文化服务中心、吴江梳艺人家工艺品厂经理吴建华先生、吴江市纪委教育调研室主任吴平先生的大力支持和帮助,在此一并表示衷心的感谢!